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典故閲讀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18W
歷史典故閲讀1

【出處】《論語·述而》。

歷史典故閲讀

【釋義】三:虛數,泛指幾個人。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歷史典故】

孔子非常重視學習的作用。他自稱不是天才,而是通過勤奮學習才成為有學識的人的。所以,他終生都在努力學習。只恐自己學得不夠,趕不上別人,因此廢寢忘食,樂此不疲,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孔子進了魯國開國祖先周公的宗廟,事事都向人請教,於是有人譏笑他不懂得“禮”。他説,不懂就問,這正是“禮”所要求人做到的。孔子提倡不恥下問地學習知識,也重視學習別人品德上的長處。他説,見到賢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和他看齊,又説:只要有兩三個人在一塊兒行走,其中就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和長處來學習;也從他們的缺點中得到借鑑,來改正自己身上同樣的毛病。後遂以此語指只要善於向別人學習,那麼到處都可以找到值得師法和學習的人。

【成長心語】

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少;或者只看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愛拿自己的長處與他人的短處比。其實,身邊的每一位朋友甚至路人,他們其實都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的老師,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長處,我們要善於取長補短。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處事、思維的角度,甚至一個細微的動作或表情,學到人生中細微的知識,這些是書本中學不到的“真金”。

歷史典故閲讀2

請君入甕

【出處】(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鑑》。

【釋義】甕:口小腹大的大罈子,一種陶製的盛器。請你進入甕中,用你的方法懲治你自己。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歷史典故】

武則天當政時期,採取了恐怖的高壓政策,獎勵告密之人,許多人因此而升官晉級。當時,出現了許多酷吏,他們發明各種殘忍的刑具逼迫犯人招供,真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這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周興和來俊臣。

整日以折磨他人為樂的周興,怎麼都沒有想到,有一天,他也成了別人告密的對象。武則天收到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的告密信後大怒,立刻下旨給來俊臣,要他負責審理周興的案件。

太監送密旨的時候,周興正與來俊臣喝酒呢!他們倆一邊喝,一邊討論着用什麼辦法使犯人招供。來俊臣看了太監送來的密旨,隨便把它往桌上一丟,仍舊和周興繼續原來的話題。來俊臣説他自己寫了《告密羅織經》。周興笑笑説,那裏面寫的刑罰都算不了什麼,最近他又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可以逼出犯人的口供來。來俊臣問:“什麼辦法?”

周興得意揚揚地説:“這個新辦法就是拿一個大甕,把它放在火上燒烤,誰不肯招供,就把他放在大甕裏烤,不由他不招!”來俊臣聽了,連連叫好。他一面説,一面叫人去搬一隻大甕和一盆炭火到大廳裏來,把甕放在火盆上,盆裏炭火熊熊。

來俊臣覺得到時候了,馬上變了臉,厲聲向周興宣讀武則天的密旨:“周興,你聽着,你如果不老實交代,那就只好請你進這個大甕了!”

周興頓時嚇得面無血色,魂飛天外,手裏酒杯一下子便掉到了地上,連忙跪在地上,表示願意招認。來俊臣定了他的死罪,上報給武則天。武則天覺得周興為她辦了不少事,便免了他的死罪,改判充軍,但他的.仇家太多了,在流放的途中被人殺了。

【成長心語】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智慧。當你遇到一個蠻不講理的人時,對他講道理,無異於是對牛彈琴,最好的辦法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一種看來似不君子的做法,解決面前的難題。這也是君子的一種治人之道。來俊臣知道以一種對付普通人的方法,是無法讓周興認罪的,所以,他用周興自己的辦法,來使之俯首認罪。來俊臣雖然算不上一個君子,但他的這一招“請君入甕”卻是絕妙之極。“請君入甕”,其實與我們平常所講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是同樣的道理。雖然這些與我們講究寬宏大量的理念並不相符,但是為了保護更多的人,我們有些時候也需要做一個“惡的善良人”。

口蜜腹劍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釋義】比喻人嘴甜心毒、陰險狡詐。

【歷史典故】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的兵部尚書兼中書令。他能書善畫,但品德低下,忌才害能。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的人,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給予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諂媚奉承,竭力討好其寵信的妃嬪以及心腹,取得她們的歡心和支持。李林甫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但實際上,他性格陰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有一次,他裝作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説:“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採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

李適之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採。玄宗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説:“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別人勸您開採,恐怕是不懷好意。”玄宗相信了他的話,認為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逐漸疏遠了李適之。日子久了,大家就發現了他這種偽善,於是在背地裏説他“口蜜腹劍”。即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

【成長心語】

知人知面要知心,這是識人學上的一個基本定律。只有在知人知面而且知心的情況下,才能決定是否與其交往。特別是那些工於心計、居心叵測的人,常常大奸似忠,令人難辨真偽。在待人處世中,對於那些貌似忠厚的人,一定要多加防備,尤其在與小人交往的時候,不要輕易相信他們,要防備他們蜜言裏的劍、笑容背後的刀。

四面楚歌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楚歌:楚國人的歌曲。四面八方都傳來楚國人的歌曲。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歷史典故】

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楚漢之爭,持續了五年的時間,戰爭初期,雙方互有勝負,但後來劉邦的實力不斷壯大,項羽逐漸處於劣勢。雙方曾約定以鴻溝東西邊作為界限,東屬楚,西屬漢,互不侵犯。

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向東開往彭城的項羽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楚軍發起進攻。劉邦的這一舉動,項羽猝不及防,被漢軍逼到了垓下。韓信又設下十面埋伏,將楚軍團團圍住。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也沒有了。面對強大的漢軍,項羽很難突出重圍。為了徹底瓦解楚軍的鬥志,劉邦採用張良的建議,命漢軍高唱楚地的歌曲,使楚軍以為漢軍已經佔領了所有的楚地。項羽夜裏聽見四面都唱起楚地的民歌,吃驚地問:“劉邦已經得到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麼多呢?”他深感大勢已去,便從牀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面喝酒解愁。他此刻最放不下的就是他心愛的虞姬和那匹烏騅馬。想到這裏,他一邊飲酒,一邊悲哀地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最終自刎於烏江邊。

【成長心語】

剛愎自用的項羽因為眾叛親離而陷入了絕境,在現實生活中,陷於絕境的人往往也都是咎由自取,他們平日的舉動使所有的人都對他們失去了信心,當“狼”真的來的時候,也不再有人同情他們,結果自然可想而知。如果你不想讓自己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就在平日裏,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多結交一些靠得住的朋友。正所謂“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多一個朋友多一個機會,得罪一個人就少一些機會。把朋友當做一生的依靠,相信你的人生之路一定會平坦、順暢。

門可羅雀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汲鄭列傳論》。

【釋義】羅:設網捕捉;雀:雀鳥。大門之前可以張起網來捕麻雀。形容失勢時,門庭冷落,賓客稀少。

【歷史典故】

漢武帝時期,有兩位非常正直的大臣,他們是汲黯和鄭莊。汲黯,字長孺,濮陽人,景帝時曾任太子洗馬,武帝時曾做過東海太守,後來又任主爵都尉。他為人耿直,辦事公道,地方官員便將他一級一級地推薦到上面。

漢武帝初年,匈奴常常來襲,於是漢武帝決定調集重兵打擊匈奴。許多大臣明知當時的國力不足以與匈奴對抗,但又不敢明言。這時,汲黯説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説:“臣曾聽説高祖率三十萬大軍被匈奴圍困於平城,連樊噲都難以突圍。現在,陛下勇略不如高祖,將軍不如樊噲,這一仗萬萬不能打啊!”漢武帝聽了他的話,心裏很不是滋味,便逐漸冷落了他。

鄭莊,陳人,景帝時曾經擔任太子舍人,武帝時擔任大農令。他一旦遇到有識之士,便會向漢武帝推薦。後來,鄭莊的一個下屬貪 污,他因此被牽連撤職。

他們兩人都曾位列九卿,聲名顯赫,權勢高、威望重,上他們家拜訪的人絡繹不絕,出出進進,十分熱鬧,誰都以能與他們結交為榮。但後來,他們丟了官,失去了權勢,就再也沒人去拜訪他們了。

司馬遷曾為他們兩人合寫了一篇傳記,在傳記中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像汲黯、鄭莊這樣的賢人,在朝為官時賓客很多,一旦失勢,竟然沒有一個人來探望,門外冷落得可以設網捕鳥了,真是太可悲了!”

【成長心語】

俗話説:患難見真情。患難與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人人都願意錦上添花,能夠雪中送炭的人卻很少。因此,逆境和困境,往往成為檢驗朋友的試金石。在生活中善於體察別人的需要,時刻關心身邊的人,幫助他們脱離困境,危難之中你也會得到他人的幫助。古語有云,重義的人,鬼神都敬之。所以,良好的品德是一個人享用不盡的財富,目光短淺的人往往為了利益而拋棄自己的美德,卻沒想到,這恰恰是拋棄了自己存身立命之本。

齊桓公養禍害己

【出處】《史記·齊桓公世家》。

【釋義】禍:禍害,這裏比喻奸臣。不及時剷除壞人,最終會害了自己。

【歷史典故】

豎刁是春秋時期齊國人。他少年時進宮伺候齊桓公,深得齊桓公的寵愛,後來成為亂政禍國的奸臣。

豎刁出身貧寒,入宮後,他想盡辦法進內廷做近侍。他由外廷做起,處處謹慎,加之他天資聰穎,漸漸受到桓公的注意,不久就把他調為近侍。在桓公身邊,他處處留心觀察桓公的生活習性和內心活動,事事投其好,恆公非常滿意。天長日久,他就成了桓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

豎刁深知桓公有兩大嗜好:一是喜食美味、奇味,二是好女色。於是,豎刁就着力從這兩方面下手。宮中有一個叫易牙的人,為人奸詐,精於烹調之技,豎刁就設法與其結為朋友。易牙也深羨豎刁顯赫之勢,兩人沆瀣一氣。有一天,豎刁向桓公舉薦易牙,桓公聽説易牙擅長烹調,就隨口問易牙:“我對人間的鳥、獸、蟲、魚都吃膩了,只是沒吃過人肉,不知人肉味道如何?”這本是桓公一句戲言,易牙便把這件事牢記心裏,想着怎麼才能給桓公做頓人肉宴,他忽然眼前一亮,用自己兒子不正好嗎?幾天後的一次午膳上,桓公吃到了一盤嫩如乳羊、鮮美無比的菜。當桓公知道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覺得易牙愛他勝於愛自己的親骨肉。此後,桓公不僅寵信豎刁,對易牙也恩寵有加了。

宮中有一個叫開方的大夫,也是豎刁的好朋友。為了得到美女,豎刁就和開方計議要把衞懿公的女兒薦給桓公,果然,桓公得到這個美女後非常高興。豎刁通過這些手段博得了桓公的寵信,在宮中身價日增。

後來,齊桓公病倒在牀,三人乘機作亂,易牙更是將宮門堵死,築起高牆,最後將齊桓公活活餓死。

【成長心語】

孔子説:“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是説,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交為人坦率、講究誠信、博聞多識的人為朋友很有益處;交為人善於逢迎諂媚、當面柔順討好、以花言巧語取悦於人的人為朋友則有害處。的確,交友不可不慎重,交了德高學博的好朋友,即可得到幫助和提高個人素質;交了品質惡劣的壞朋友,就有可能跟着走上歪路,害人害己。因此,一個人擇友一定要在“益”字上下工夫。

諸葛亮反客為主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

【釋義】客人反過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

【歷史典故】

三國時,曹操率領大軍南征,劉備敗退,無力反擊,大有坐以待斃之勢。以劉備個人的力量,絕對無法與曹操相抗衡,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與江東的孫權聯手。此時,諸葛亮自願出使江東做説客。

諸葛亮見到孫權,隻字不提聯吳抗曹的請求,他知道孫權絕不會輕易投降,屈居曹操之下。於是刺激孫權,勸他投降。

孫權聽完諸葛亮一席話,雖然不高興,但不露聲色,反問道:“照你的説法,劉備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諸葛亮針對孫權的質問,答道:“你知道齊王田橫的故事嗎?他忠義可嘉,為了不服侍二主,在漢高祖招降時不願稱臣而自我了斷,更何況我主劉皇叔乃堂堂漢室之後。欽慕劉皇叔之英邁資質,而投到他旗下的優秀人才不計其數,不論事成與不成,都只能説是天意,怎可向曹賊投降?”

雖然孫權決定和劉備聯手,但面對曹操八十萬大軍的勢力,心裏還存在不少疑惑。諸葛亮看出這一點,進一步採用分析事實的方法説服孫權:“曹操大軍長途遠征,這是兵家大忌。他為追趕我軍,輕騎兵一整夜急行三百餘里,已是‘強弩之末’。且曹軍多系北方人,不習水性,不慣水戰。再則荊州新失,城中百姓為曹操所脅,絕不會心悦誠服。現在假如將軍的精兵能和我們並肩作戰,定能打敗曹軍。曹軍北退,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這是難得的機會。”

於是,孫權同意諸葛亮提出的孫劉聯手抗曹的主張,這才有了後來舉世聞名的赤壁之戰。

【成長心語】

人總是欺軟怕硬的,遇到弱小的一方總是喜歡欺負,非得把對方逼到無路可退的境地。這是人的一種劣根性。如果你居於弱勢地位,當對方不肯輕易順你,甚至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時,你可以一開始就以“恐嚇”壓制住對方,讓對方屈從和改變主意,這樣你就可以反客為主,佔據主動地位。活着就是一種對抗,如果你不想被對方壓倒,你就得先聲奪人、反客為主,時刻佔據上風。

Tags:閲讀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