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歷史

歷史典故素材彙編15篇

欄目: 歷史 / 發佈於: / 人氣:1.39W

歷史典故素材1

典出《楚辭·漁父》。

歷史典故素材彙編15篇

戰國時楚國人屈原,是的詩人。他因饞言陷害而流放到江南,在沅江、湘江一帶流浪。有一天,面色憔悴,身體枯瘦的屈原在江畔吟詩,一個老漁翁見到他,就問:

“你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流落到如此地步呢?”

屈原因答:“我之所以被流放,因為世人都骯髒只有我清白,眾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清醒。”

漁翁説:“聖人應該不拘泥於一物,應隨事物變換而變換。既然世人都骯髒,你何不也掀起波浪,帶起泥沙?既然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一醉方休?何必苦思冥想,故作清高,以至於落到今天這般田地?”

屈原回答道:“我聽説,剛洗過頭的人,一定會先把帽子上的灰塵彈掉再戴上去;剛洗完澡的人,也一定會抖乾淨衣服。我怎能讓乾淨的身體去沾染俗世的塵埃呢?我寧可投江餵魚,也不能那樣做。”

漁翁聽了笑笑,就划槳離開。邊劃邊唱道:“滄浪河水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河水濁啊,可以洗我的腳。”

漁翁的意思仍是勸屈原不可過於清高,人應隨波逐流,適應塵世的生活。但屈原沒有聽進去,不久就投江而死。

後來,“滄浪濯纓”這一典故,用來表示保持高風亮節,或表示避世脱俗;也用於表示隨波逐流,混同世人。

歷史典故素材2

廉頗負荊請罪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佔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着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着醉意對趙惠文王説:“聽説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夥兒湊個熱鬧。”説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着説:“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説:“趙王聽説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裏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説:“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説:“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説:“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説:“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紮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説:“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説。”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説:“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着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裏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説:“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説:“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説:“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衞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麼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容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着上身,揹着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裏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説:“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麼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説:“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後,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歷史典故素材3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經商的張弼士參加了法國領事館舉辦的一個酒會。當時,來了不少貴賓,工作人員端來了法蘭西上等葡萄酒。張弼士拿起酒杯,輕輕啜了一小口,細細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綿綿的習習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貴賓們端着酒杯,都久久不願放下。

法國領事見狀,説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豐年間,他隨英法聯軍進駐煙台,因無葡萄酒相伴,感覺分外枯燥無味。這時,有人來報告説,在附近的山中,發現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士兵們歡呼雀躍,他們採回野生葡萄,並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機來榨汁釀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種用野生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別有風味,令人陶醉。

法國領事講這則逸事時,現場不少人聽後只是笑笑而已。然而,張弼士卻將法國領事的話牢牢記在心中,並且,一個宏大的構想逐漸清晰起來。張弼士來到煙台經過周密的考察和籌備後,張裕葡萄酒釀造公司便在煙台橫空出世了。

如今,張裕葡萄酒的營業額已經高達數十億元,名列中國葡萄酒業的榜首。煙台也被國際葡萄酒局列為中國唯一一座國際葡萄酒城。

有時,別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就會藴含着巨大商機。如果,當時張弼士聽後只是把它當成一句玩笑話並哈哈一笑,那麼,我們今天就很難在煙台看到張裕葡萄酒的輝煌了。

歷史典故素材4

1.哥白尼充滿好奇心的童年

波蘭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小時候就非常喜歡問問題。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着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麼總是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麼多星星,為什麼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小雞為什麼從雞蛋裏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裏出來……哥白尼後來對科學奧祕的不懈探求,正是從這些稀奇古怪的“為什麼”開始的。

2.傑克·倫敦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

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歷史典故素材5

暴殄天物

【釋義】原指殘害滅絕各種生物。後指不知愛惜物品;隨意毀壞糟蹋。

【語出】《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人物】三人(寶釵、李紈、探春)只是取笑之談,説了笑了一回,便仍談正事。探春因又接説道:“咱們這園子只算比他們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銀子的利息。若此時也出脱生髮銀子,自然小器,不是咱們這樣人家的事。若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園子裏所有的老媽媽中,揀出幾個本分老誠能知園圃的事,派準他們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們交租納税,只問他們一年可以孝敬些什麼。”(《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歷史典故素材6

乾隆六十年(1795),乙卯恩科會試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場風波,不過還好,最後總算沒有出現嚴重後果。但這場科考爭鬥,是一個官場內部派別鬥爭明顯的典型事例。

在當年的會試中,主考官是左都御史、山東諸城人竇光鼐。竇光鼐在地方為官時曾經長期主持浙江全省的“學政”,主管教育和考試等事宜。他脾氣耿直、辦事認真,還曾揭發過富勒渾、陳輝祖、王亶望等地方官員的貪腐罪行。這些人都是和珅的爪牙,因此和珅一直嫉恨竇光鼐,總想找個機會將其致於死地而後快。而朝廷中的另一重臣紀曉嵐卻十分欣賞竇光鼐,對他多有維護。因此竇光鼐沒有受到和珅的陷害。

竇光鼐在主持這次會試中,堅持以文取士、公平競爭,結果發榜時發現頭兩名皆為浙江人且為親兄弟。第一名(會元)是弟弟王以鋙,第二名是哥哥王以銜。二人在通過了浙江省的童子試和鄉試後結伴來到京城參加會試。此次兄弟二人聯名高中,引起了社會輿論的一片譁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按康熙皇帝1712年的聖旨規定,每省二十八名舉子錄取一名(台灣省每十人錄取一名)。一直以來,在科舉考試中搞省際平衡的配額制已經是個慣例。第一名(會元)如果出自浙江省的話,那麼第二名就絕對不應該出自浙江省了。

由於當時的南北地域之爭,社會輿論對兄弟兩人同時高中意見很大,而且王氏兄弟又是竇光鼐任浙江學政時所賞識的門生。在發榜前,副主考官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主張調一下,第二名換別的省份的考生。但是,竇光鼐堅持名次不用顧及籍貫,力主按原批閲意見發榜。

竇光鼐在當時中國的教育存在着地域不平衡的狀況下仍然堅持以文取士、公平競爭的原則,必然會引起強烈的反對,何況又遇到了發榜時頭兩名皆為浙江人且為親兄弟這一千年不遇的現象。也正因如此,當王以鋙、王以銜二人被錄取為第一名、第二名時,才會“羣議譁然”,竇光鼐的做法激起了其他各省官員的強烈不滿。在這樣的'背景下,和珅感覺到打擊竇光鼐的時機已經到來。當時,正是和珅氣焰熏天的時候,於是他便藉機推波助瀾,先是奏請乾隆皇帝磨勘試卷——對答卷進行復查。他還向乾隆皇帝彙報説,他懷疑竇光鼐或是為了顯示其政績,或是與王氏兄弟試前有染而收下了他們的鉅額賄賂,因此向他們泄露了試題。乾隆皇帝聽後也感到很詫異,不禁懷疑起來,決定重派紀曉嵐作為主考官對答卷進行復查。

為了平息全國省區的鬥爭矛盾,紀曉嵐會同相關諸位官員,經過反覆逐字逐句進行評點,從雞蛋裏面挑骨頭,覺得王以鋙的試卷“語句多有瑕疵”,取消了他的會元和參加殿試的資格。但王以銜可以繼續參加殿試,王以銜的會試排名由第二降至第四。主考官竇光鼐降級為四品官員,並強令他立即退休。不管怎麼説,從當時中國的教育水平來説,南方各省還是要高出其他地區一大截的,因此還要繼續維持省際平衡的原則。這也是朝廷和社會都能理解的。

會試完了是更高一級的殿試。殿試時,和珅為讀卷官。因為和珅不滿此次會試結果,所以就儘量詆譭此次殿試。殿試結束,和珅向乾隆皇帝奏請,説此科所取貢士質量很差,選不出十份優秀的試卷來讓乾隆閲讀,只能將前八名的試卷進呈乾隆皇帝御覽,想以此來激怒乾隆。乾隆親自審閲了八份答卷,認為這幾份答卷都相當優秀,並排定了名次,當場拆開彌封,排在第一名的竟是王以銜。和珅等讀卷官員面面相覷,乾隆便解嘲:“朕總不至於有通關節的嫌疑吧!”乾隆覺得此事有些滑稽,不無譏諷地對和珅説:“那麼,你二人難道也有私情嗎?”和珅回稟:“此次閲卷諸臣皆秉公以待,絕無私弊,如有失當之處,何妨另換一名?”乾隆帝歎道:“如此看來,王氏兄弟在會試中聯名一二,實屬偶然。科第高下,自有天命,非人意所能測知,既已拆封,豈能再換?”皇帝金口玉言,王以銜為頭名狀元由此一錘定音。弟弟王以鋙後來被恩准補考嘉慶六年(1801)殿試,由進士步入仕途。

歷史典故素材7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歎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

歷史典故素材8

事例內容

左思是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在小時候,左思的才貌並不出眾,他身材矮小,貌不驚人,説話結巴,顯出一副痴痴呆呆的樣子,他父親常常對外人説後悔生了這個兒子。

左思不甘心受到這種鄙視,開始發憤學習。當他讀到東漢班固寫的《兩都賦》和張衡寫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撰寫《三都賦》。

為寫《三都賦》,左思開始收集大量的歷史、地理、物產、風俗人情的資料。收集好後,他閉門謝客,開始創作。他在一個書紙鋪天蓋地的屋子裏晝夜寫作,常常是好久才推敲出一個滿意的句子。經過十年,這篇凝結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賦》終於寫成了!

可是,當左思把自己的文章交給別人看時,卻受到了譏諷。一看是無名小卒寫的文章,文人們根本不認真讀就把它批得一無是處。當時一位著名文學家陸機也曾起過寫《三都賦》的念頭,他聽説名不見經傳的左思寫《三都賦》,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過班固、張衡,太自不量力了!”甚至説,“左思寫成的東西只配給我用來蓋酒罈子!”

左思後來找到了著名文學家張華。

張華先是逐句閲讀了《三都賦》,然後細問了左思的創作動機和經過,當他再回頭來體察句子中的含義和韻味時,不由得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動了。他越讀越愛,到後來竟不忍釋手了。他稱讚道:“文章非常好!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氣不重文章,他們的話不值一提。皇甫謐先生很有名氣,而且為人正直,讓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薦給世人!”

皇甫謐看過《三都賦》以後也是感慨萬千,他對文章予以高度評價,並且欣然提筆為這篇文章寫了序言。

在名人作序推薦下,《三都賦》很快風靡了京都,文人們都對它稱讚不已。甚至以前譏笑左思的陸機聽説後,也細細閲讀一番,連聲説;“寫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斷定若自己再寫《三都賦》決不會超過左思,便停筆不寫了。

人們競相傳抄這篇千古名賦,一下子使紙昂貴了幾倍。原來每刀千文的紙一下子漲到兩千文、三千文,後來竟傾銷一空。從此留下了“洛陽紙貴”的典故。

後人常用“洛陽紙貴”形容作品為世所重,風行一時。

小編解讀

從屢遭白眼到“洛陽紙貴”,左思最終用實力證明了自己。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會遭遇到冷眼、非議與侮辱。面對這種際遇,有人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喪失了自信,甚至不堪承受重壓,就此沉淪;有的人,比如左思,卻將屈辱當做向上的動力,激勵自己發奮圖強,終獲成功。

歷史典故素材9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樂昌公主。因見天下大亂,恐一旦亡國,離亂之際,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未幾,陳果為隋所滅。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後因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歷史典故素材10

唯不安者可以安

咸豐年間,廣西內亂。正在家居的黎吉雲被重新起用,他到京師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彈劾湖廣總督程矞採庸怯誤事。黎駐守東城,他對守城的將士説:“城上宜多積磚石。”守者表面應承,不見行動。黎督責更加緊急,説:明日不備,就治罪。守者害怕獲罪,就向上反映,説侍御以明日寇至來嚇唬我們。上官報告朝廷,朝廷以張慌將他降職,時論以為可惜。

記錄這件事的清廷官員陳康祺説:明日寇至,固守者之甚其詞,但被命守城,而不作寇至之想,那守的是什麼呀?廣東內亂,所以狼奔鼠竄,天下無固守之城,大都是“明日必不寇至”之一念誤之。現在粵亂已平,今後還可以不備來祈求平安嗎?(

歷史典故素材11

獻媚者現醜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聖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慕容德就讓左右的人賞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説:“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説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鞠仲拍馬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

歷史典故素材12

巧言令色”留心眼

史載,漢文帝劉恆有一次游上林苑,問陪同的上林尉:“你知道這苑裏飛禽走獸共有多少種、多少隻嗎?”上林尉一時答不上來。有個管理虎圈的嗇夫,此時賣弄伶牙俐齒,對答如流,説得文帝眉開眼笑,馬上就要封他為上林令。

廷尉張釋之勸道,周勃和張相如都是大家公認最稱職的官員,在回答皇上問題時,有時也答不上來,哪像這小吏誇誇其談呢?如果提拔這樣的人,只怕天下人效仿,都去耍嘴皮子了。所以,提拔這樣的人要慎重。

文帝聽後認為有理,取消了任命。要善於明是非、辨真偽,多聽諤諤之言,少聽溢美之詞,尤其是對那些懷有某種目的的奉承、吹捧和讚美的話,那些明顯過頭的話,更要留一個心眼,保持高度警惕,在心中築起一道有效防範的堅固堤壩。

歷史典故素材13

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燕昭王因國中沒有能攻善守的將軍深感頭痛,他的謀士郭隗給他講了一個國王花費千金買來千里馬屍骨的故事。燕王聽了這個故事茅塞頓開,當即重用郭隗,給了他崇高的禮儀和優厚的待遇。各國賢臣良將見郭隗得到燕王如此厚愛,便紛紛前來投奔,一時燕國人才雲集。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有政策優勢才有人才優勢。要讓真正的千里馬脱穎而出,需要伯樂的眼光和品德,更需要公正公平公開的賽馬規則和遴選機制。

歷史典故素材14

雞鳴狗盜(jīmínggǒudào)

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國;他的一個門客裝狗夜入秦宮;偷盜出已經獻給秦王的狐裘;送給秦王的一個愛妾;孟嘗君才獲得釋放。又靠一個門客裝雞叫;騙開了函谷關的城門;才逃回齊國。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隻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着叫起來的。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孟嘗君靠着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歷史典故素材15

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壯慫人膽”的典型例子。與醉打金枝相關的酒局實際上是一次家宴。郭子儀的兒子郭暖在家宴後,借酒壯膽而痛打老婆昇平公主的故事。

昇平公主嫁到郭家後,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在郭子儀的壽宴上拒不行禮喝高了的郭暖藉着酒勁,施以老拳,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後,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