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評課稿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1.39W

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評課稿1

欣賞了劉老師執教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我取得了很多收穫,按照我們以往的課堂審美這是一節近乎完美的課,優點很多,不勝枚舉,我僅擷取以下兩點:

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評課稿

一、“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詞語教學

此處教學陳老師讓學生圍繞詞語想畫面,説説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景象,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看完了這裏的,還想看那裏的,看完了怒放的還想看未開放的,然後讓學生把句子變成錯落有致的詩行師生一起美讀。此處精妙的教學處理把詞放入情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而進行形象化、具體化的'再造想象,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色、香、味俱全,栩栩如生的立體畫面,培養了學生對詞語的品讀和感悟能力,彰顯了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注重了讀書方法的引導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陳老師關注了對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不管使把課文讀薄進而讀厚的點撥還是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引導都體現了教師教方法的意識。

此外其他的諸多優點我就不再一一列舉。這一課在帶給我諸多收穫的同時,也帶給了我諸多思考:語文到底應該教什麼和怎麼教,在苦苦的思考之後,我想提出以下兩點和大家一起商榷:

一、語文教學教方法落腳點不應僅僅落在教讀書方法上。課改十年來,我國的小語教學在摸索前行中,不斷的改進、完善,其中有很多不及的現象,也有很多矯枉過正的現象,從最初的繁瑣分析到品讀感悟到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現在“瞭解作者怎麼寫”、“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已經被提到了日程,這一系列的改革不是在搞噱頭,也不是在趕時髦,而是越來越接近語文教學的本質。語文教學無非兩大終極目標——吸納和傾吐。學習讀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吸收,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則可以促進學生更好的傾吐,也就是寫作。那麼具體到這一課上來看,我們應當學習作者的哪些表達方法呢?我認為除了一些遣詞造句的精妙,還應有:

1、理清文章的行文線索,學習作者是如何佈局謀篇的;

2、學習作者在小事中發現大境界,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説,這些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我們常説:“文道統一”,但也知道“文以載道”,語言文字本身就具有教化功能,文章的思想意義我們還是應當點到為止。“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美麗”、“夢”三處思想滲透稍嫌繁重。文貴留白,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前兩處思想點點到為止,“我做了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的夢”一句帶給我們無限朦朧的美感,學生因為前面的學習並不難理解,分析透了倒沒了美感,如同一個美人揭開了面紗倒沒了那份神韻,所以我們讓學生在美感中讀出這句話的含義雋永就可以了。

人們常説,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高,感謝老師提供這麼好的教學範本,讓我們在學習、欣賞中觸摸自己的思想瓶頸。

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評課稿2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就是季先生寫的一篇雋永的短文,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表達了故地重遊的真切感受,展現了德國家家户户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風景裏,抒發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今天這節課邱老師帶着學生去感受、瞭解德國風情、人文精神,我也彷彿置身於其中,被深深感染,回顧一下這節課教學,也帶給我很多啟示:

一、巧妙、高效的教學設計

邱老師在課堂設計上打破常規,以朋友的問、季先生的回答引領全文教學,進而引出寫花美的句子、寫人美的.句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自然而然悟出,情感得以昇華。語言學科人文性得以體現,層次清晰,這樣有層次地一次次提升,喚起學生情感共鳴,全面提高了學生語言素養。

二、樸實、紮實的詞句教學

語言教學首先應該關注的是語言文字。《課標》中指出“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字詞句段篇是一個體系,只有將詞語理解透徹了,才能瞭解文本的內涵,落實語文學習的任務。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詞句”,教學中,老師努力體現將理解詞語與閲讀緊密聯繫起來。“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教學時把重點放在字義理解上,先是讓學生去發現這組詞的特點,理解詞語,再通過舉例,加深理解,為下文教學作鋪墊,然後再把它們送進句子當中。用層層遞進的方式教學詞語,由表及裏、由詞到文,使詞語教學與課文閲讀緊密聯繫在一起。

小建議:如果能給學生更多時間、空間去朗讀就更好。

縱觀一節課,學生朗讀機會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感悟,如能在“讀中悟”,可能會讓學生自悟自得。比如在感受“花美”的部分,可以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再展開想象,在想象基礎上再讀,這樣讀的層次出來,學生感悟應會更具體、更深刻。

其實不僅“讀”是這樣,其他語言素養的培養也應着眼於學生長遠發展,讓學生主動學習,真正實現《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同時,也想説説今天聽課後的一點感性認識:這是一節有着濃厚語文學習氛圍的課堂,我感動於孩子們參與學習的熱情,感動於他們讀書時的那份投入;我感動於邱老師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感動於她能在開學以來這麼短的時間裏能把學生訓練得這麼有素,使我似乎來到了二小的語文課堂。這不是一日之功,這是長期的積累和努力進取使然。

還有,這是一節體現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使用而準備的一節課。課其實已經很好了,但是為了體現白板的功能,還得作大量的改動。為了用白板而設計課程,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並不十分認同。我喜歡樸實的教學,我不贊成用大量的聲光電等多媒體,因為這些會分散孩子們對語文學科本身的注意力和興趣,電子科技的運用,其本質還是為教學服務,只能錦上添花,不能捨本逐末。

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評課稿3

聽了郎xx老師的公開課《自己的花讓別人看的》,反思如下:

一、分析教材要全面。

考慮本文在本單元中的地位,本文是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學習目標為了解異國風情,積累語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本文又是一篇講讀課文,也就是説這是一個例子,是本單元的一個範例,我們在教授時必須考慮學習方法的傳授。文體的詩情畫意、作者的真情感受、編者的意圖、老師的預設與學生的需求要產生共鳴。

二、導入簡潔。

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你們旅遊都幹什麼?看風景、瞭解風土人情,今天我們就跟隨季羨林老先生的文章一起走進德國的德廷根,感受這裏的風土人情。

三、抓住中心問題。

1、季羨林先生是如何評價哥廷根的?

明確: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獨特的民族。

2、奇麗的景色具體是如何描述的?這個民族又獨特的什麼地方?

四、教授語文學習的方法。

(一)朗讀技巧的指導:

1、要投入自己的感情;

2、要注意輕重緩急;

3、要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

4、抓住關鍵詞。

(二)利用關鍵詞來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五、由扶到放,培養能力。

講是為了不講。本文把重點放在了品讀奇麗的景色,而鍛鍊孩子的能力則放在了第二個問題,解讀“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語文《自己花是讓別人看》評課稿4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以“德國人異於常人的養花方式”作為切入點,向孩子們展現了美麗的異國風情畫卷。引領孩子們欣賞街頭的美景固然更夠豐富學生的感受,但是體會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更能盪滌孩子的心靈。靳鋭老師經過精心的設計,恰到好處的處理了教材,使整節課環環相扣,不僅較好的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連聽課的教師都為之感染。我認為本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很多,僅從以下幾點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1、準確的切入點——成功的關鍵。

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選擇一個恰當、準確的切入點和訓練點,不僅可以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而且可以使整節課清晰、緊湊,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在引導學生質疑後,老師以作者為什麼説“多麼奇麗的景色,多麼奇特的民族!”這兩個問題貫穿全文,引領學生深挖文本,一下子將學生引入到了文中。孩子們主動的去尋找描寫花的特點的語句,邊勾畫邊思考並邊做批註,從而將景色的奇麗、民族的奇特一點點的挖掘出來。這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且一下子將文中的“景”和“人”用一條“線”牽了起來。使其渾然天成般地不破壞教材原有的滋味,且使學生在教師組織、引導和調控下感受成功,迸發智慧。

2、注重學生的語言訓練——課堂的亮點。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篇課文的結構並不複雜,但是讓學生真正領略作品的真諦卻並不簡單。在勾起了學生強烈的閲讀和思考慾望後,教師整體把握教材周密而深刻,對於文中的重點語句伴隨學生的彙報一一呈現並隨機指導。將教學重點引向品讀、研讀和美讀上,讓學生透過重點詞語,再輔以教師的講解和生動的`圖片,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課堂上幾次不同層次的讀,循序漸進,起到了不同的作用,收到了不同的效果。老師還很注意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讀書、語言的表達等。同時教師的優秀的自身素質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3、主導意識的充分體現——教師的特點。

教師的主導是一種意識,更是一種功夫,一種認真傾聽、細心發現、適時切入、有效調整地功夫。在整節課中,老師都以學生的認知為出發點,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看法。並通過交流討論,使教學重難點在孩子們的爭論中一一解決,潛移默化,毫無生拉硬拽之感。也可以感受到老師與學生之間這種親密和諧的關係。

總之,在一節課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裏,老師將課上得輕鬆、自然,把握了文章的精髓,很好的發揮了課堂教學的功效。

前幾天,教研室組織了五年級語文教研活動,使我深受啟發。

會上,三名教師的課生動,有趣,而且知識點抓的比較準,特別是靳芮老師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這一課從"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一中心入手,圍繞這一中心思想重點研究了兩個部分的內容,使的課層次清晰,環節緊扣。

這一堂課上,靳老師圍繞"花美",既使用圖片與文字的結合,又結合工具書對"奼紫嫣紅""花團錦簇"等詞的理解,形象與感悟很好的融合了。教師還將古文中的典故引入課堂,學生聽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