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優)語文評課稿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55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優)語文評課稿

語文評課稿1

20xx年4月17日下午‘在劉家營國小領導組織下聽了付銀銀老師的《小壁虎借尾巴》一節課。付老師本課重點安排了三個結構相同的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朗讀、討論和自學,知道不同動物尾巴的用處。經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在角色朗讀對話和解讀文本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在抓典型段落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他們通過小組互助理解感悟。以下是我結合這次課堂教學談的幾點初淺體會:

(一)課文情境教學法:

創設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可以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1、圖示法:低年級形象思維活躍,適當運用簡筆畫板書能激起學生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導入新課時,付老師在黑板上貼出一隻斷了尾巴的壁虎,一下子吸住大家的注意力;講到壁虎向小魚、黃牛、小燕子借尾巴時,又貼出魚、牛、燕子的圖,使學生在形象的欣賞中展開活躍的思維,不知不覺進入課文情境中。

2、生動演示法:CAI教學過程中的形、聲、色的運用與結合,能有效渲染氣氛,激發學習情感,把課文語文文字描繪的內容再現出來,符合國小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特點。因此在學習三自然段時,讓學生帶着問題先自由讀課文,接着通過不斷深入地提出問題並接着教學圖片和手勢,讓學生理解“爬呀爬、搖、游來游去”,這樣既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培養細心觀察的好習慣。教學中,利用幻燈進行生字教學。如:採用幻燈出示同偏旁的生字,讓學生觀察發現,促使學生興趣高漲,教學在濃濃的學習氛圍中進行着。

(二)激發懸念多思法:

教師起主導作用,不僅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教材有利因素,教會學生怎樣思考問題,激發創造欲,培養創造性思維。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標倡導課堂上的人文關懷,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而應該是師生平等地交流。

1、審題設疑。齊讀課題後,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説説:“小壁虎為什麼要借尾巴?向誰借?借到了嗎?”等等,為下文作了鋪墊,教學圍繞這幾個問題進行。

2、情節設疑。利用課文片斷,啟發想象,如“小壁虎是怎樣向小魚借尾巴的?”,為什麼要這麼説,引導學生交換角色進行想象,聯繫實際。既活躍學生的思維,又訓練學生的説話能力。

3、結語設疑。按課文內容延伸設疑,在教完課文後指導學生討論:為什麼小壁虎尾巴斷了,還會長出來呢?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既緊扣課文重點,突出難點——壁虎尾巴可以再生,也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三)以讀為本,滲透思想教育,訓練語感:

學生的閲讀訓練離不開理解,也離不開朗讀,兩者互為促進、補充。因此,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帶問題讀課文,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隨着教學深入,採取不同方法,以讀促思,以讀釋疑。如出示“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和“小魚,把尾巴借給我。”讓學生比較讀,説説哪句好,為什麼?學生反覆讀後,紛紛選擇第一句,覺得這句多了“姐姐”、“您”、“行嗎”等文明禮貌用語,説明小壁虎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於是,借讀訓練學生語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再如:出示“爬呀爬”,問學生“這個詞應該怎麼讀,為什麼?”,學生聯繫上下文反覆誦讀後,覺得這個詞應讀得慢一點,因為壁虎失去尾巴,爬不快,從而説明壁虎尾巴強以幫助爬行。最後在學生能流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範讀、齊讀、比賽讀、分角色讀及表演讀,層層深入,突出體會“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嗎”等禮貌用語道出壁虎委屈、難過、焦急的心情,從中領會借尾巴的經過説明了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付老師還教給學生自學的辦法。針對本課圖文並茂,內容生動有趣,情節多有反覆,圖、文結構大體相同的特點,老師導學第三自然段,師生總結出五個問題學習法,指導學生按5步小組自學第四自然段,再放手讓學生運用填空的方法,完全獨立自己去學第五自然段。課程改革理念讓我們教師從思想上到行動上徹底地發生了改變。教師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逐步實現自身角色的轉換,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泛泛講解,而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教師的引導也不可忽視。在學生理解膚淺處,思維矛盾處,理解偏差處應給予恰當地點撥引導。吳老師在引導這點上做得很到位。

付老師在課堂中教給學生質疑、釋疑的方法。教學中設計“讀——問——讀——議”的學習方法,藉此進行問題思維訓練,質疑的同時,教給學生以讀促思、讀中求解的釋疑方法,培養學生質疑、釋疑的能力,從而達到創新教育的目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標志之一,也是一項核心任務。這節課學生

的學習方式包含了兩種基本學習方式: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這兩種學習方法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相輔相成,新課程要求恰當處理這兩種學習方式的關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一概排斥接受性學習。但傳統的教學方式過於強調掌握和接受,冷落和忽視了發現和探究,使學生的學習變成了單調的記憶,遏制了人的智慧和創造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就是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是接受性學習,更倡導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吳老師的課堂中能看到她試着通過學習方式的改變而建立一種民主的、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係。

這節課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實”,是新課標下的真實課堂,真正做到了在新理念新課標下“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落到了實處,既注重了雙基的訓練,又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價值觀的正確取向,特別是很好地做到了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豐富教學內容。

語文評課稿2

《小壁虎借尾巴》評課稿 《小壁虎借尾巴》是第四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課安排了三個結構相同的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角色的朗讀,知道不同動物尾巴的用處。學生在角色朗讀對話和解讀文本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本課的教學可以在抓典型段落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引導他們通過小組互助理解感悟。

丁老師的這堂課,讀着,讀着,彷彿我就是學生,正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彷彿小壁虎接尾巴的生動畫面就浮現在我的眼前儘管我讀着的只是用文字記錄下來的一節語文課的片段,而且還要摘要,並不詳盡,然而它已經使我入神入畫了,足以顯示出丁老師教學藝術的魅力來。

這節課中,丁老師教學思路清晰,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手段新穎。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教學中,丁老師用親切的的語言啟發學生想象畫面,再現語言文字所反映的的生動情境,使學生達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活潑有趣的境界。

課堂教學中時時處處體現合作學習,培養他們合作精神。教師的評價體現了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

丁老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

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僅僅一節課的教學,就已經顯示出“教是為了達到不教”的訓練過程。

然而,課無完課。我想,因為是一年級,再説是一篇沒有拼音的文章,如果能將識字教學融入在表演之中,先抓一個段落進行朗讀指導,讓學生初步感受語言的表達形式和語氣,同時滲透識字教學,那樣可以使詞語教學、朗讀指導、語言形式都融在表演之中頁實現了教學的整合,那樣效果也許會更好。

語文評課稿3

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

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為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

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

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為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語文評課稿4

黃老師在教學3—5自然段時,先給學生提供學習的要求,讓他們嘗試用不同的符號標一標學習內容。(向誰借?怎麼借?結果怎樣?)再讓學生完成要求的同時自主學習,你還知道了什麼?你從哪裏知道?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學法指導,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要求和任務能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漫無目的,同時學法的指導,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效果。 當然再操作中還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1、在指導感悟不同動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時,如果穿插一個語言拓展訓練,那麼重點的突破就更容易了。小壁虎可能還會向誰借尾巴?可出示一段和文章結構一樣的文字,在感受動物尾巴奇妙的同時能充分進行語言積累。

2、學生朗讀3—5自然段時,一次性提出的學習任務太過繁多而且對一年級學生來説一次用三種規定的符號學生完成有點難度,容易混淆。

3、朗讀指導時讓一年級的學生説一説讀得怎麼樣,所取得的效果完全沒有教師的`直接範讀和正面點評來的有效。正因為黃老師在指導朗讀時沒能充分指導,導致角色朗讀的失敗,使本堂課的朗讀指導成了走馬觀花,為了角色朗讀環節才安排角色朗讀。讀好對話中的語氣這一目標沒能落實。

4、低年級課堂中的寫字環節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本堂課黃老師沒有安排書寫指導,將6個生字的書寫全部放在第一課時完成,這樣的安排顯然有點欠妥,課堂讓人感覺缺了點什麼。

(三)以讀為本,滲透思想教育,訓練語感:學生的閲讀訓練離不開理解,也離不開朗讀,兩者互為促進、補充。因此,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帶問題讀課文,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隨着教學深入,採取不同方法,以讀促思,以讀釋疑。如出示“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和“小魚,把尾巴借給我。”讓學生比較讀,説説哪句好,為什麼?學生反覆讀後,紛紛選擇第一句,覺得這句多了“姐姐”、“您”、“行嗎”等文明禮貌用語,説明小壁虎是個有禮貌的孩子,於是,借讀訓練學生語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再如:出示“爬呀爬”,問學生“這個詞應該怎麼讀,為什麼?”,學生聯繫上下文反覆誦讀後,覺得這個詞應讀得慢一點,因為壁虎失去尾巴,爬不快,從而説明壁虎尾巴強以幫助爬行。最後在學生能流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範讀、齊讀、比賽讀、分角色讀及表演讀,層層深入,突出體會“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嗎”等禮貌用語道出壁虎委屈、難過、焦急的心情,從中領會借尾巴的經過説明了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語文評課稿5

雷雨是夏日的精靈,是人們身邊熟悉的一種自然景象。《雷雨》一課,用精練的文字,精美的插圖,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瑰麗景象。夏日炎炎,一陣雷雨,為人們送來一陣清涼,迎來清新的空氣,美麗的彩虹高掛天空,蛙聲陣陣,淘氣的孩子光着小腳丫,樂呵呵地在水中嬉戲。雷雨為孩子們的生活增添多少樂趣啊!本節課,薛老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結合課本資源,創設了生動、形象、的課文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細細品味,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現就本課設計中的幾個精彩之處,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導入時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快!

雨是孩子們司空見慣的一種自然現象。老師直接和孩子們聊起了雨精靈,各種雨,再引出雷雨,一下子如話家常般拉進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為深入學文做了極好的鋪墊。

二、豐富多彩,緊扣文本,好!

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本課的多媒體課件,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黑沉沉的烏雲、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以及鮮豔奪目的雨

後花朵圖,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感受頗深,既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器官,也促發了形象思維活動的展開,從而,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起到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作用

三、品詞析句,訓練多樣,妙!

學生初步讀文後,引導抓住重點詞句品悟,通過畫一畫,讀一讀,換一換,品味文字的精粹之處,如理解句子:“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師結合平時學生的個人感受,結合課件,深入體會。並引導學生品詞析句:“黑沉沉”寫出了烏雲怎麼樣的.變化,做個動作理解“壓”的意思,並説明當時的雲層怎麼樣?黑沉沉的烏雲向你直壓過來,你有什麼感受?在引導學生理解 “垂”這個較抽象、難理解的動詞時,師課件演示和動作表演蜘蛛垂下來的動作,將抽象變為直觀,學生很容易理解。理解“葉子一動也不動,蟬一聲也不叫”一句時,通過對比,很快讓學生理解了本句描寫的精妙之處。此外,本課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很多詞句説話訓練,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教學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這一教學理念。

四、朗讀表演,拓展昇華,精!

結合課文內容,朗讀,指名錶演,有效地再現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意境,學生們興趣盎然。最後,來了個總結拓展,延伸到課外,使學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裏,提出自己的幾點小建議,和大家商榷一下:朗讀形式可再多樣化些,朗讀的要求可再明確點,指導要更到位些,如指導“譁,譁,譁”,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應強調要讀得重一點,停頓短一點。“漸漸地、漸漸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緩有一段時間,要讀得稍慢一些。三處的“越來越”有一個變化,並逐漸呈現天氣變化的快,讀得語速可加快,才能讀出感情,讀出味道。課堂中應保持在尋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審美的情趣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慾望。另外,讓學生上台板書,不但浪費孩子們的學習時間,而且效果不佳,不如讓全班學生交流後,師板書,可能會更好些!再者,表演時,表演外的其他學生注意力均被台上的表演所吸引,所以不建議讓台下學生邊讀邊看,一心二用,可讓學生用心觀察表演,當小導演結合課文內容點評,效果可能會更好。

語文評課稿6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學習重點之一。汪老師在教學中設計了“朗讀帶生字的句子”這一環節,接着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學法指導及時引導學生正確的方法,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表現自我的慾望,確保了學習的高效,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

汪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運用語言,讓學生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朗讀,藉助多媒體展示圖片,啟發學生與現實生活經驗相結合,處處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逐步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時又十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順序教學,思路清晰形象。特別是第八自然段的'自主學習,教師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按前面的方法學習,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汪老師還注重了説話訓練,她利用課本資源,教會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例如:運用課堂生成文本拓展進行説話練習,使學生的説話能力得以提高。

這堂課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汪老師自覺融入自主性課堂的實踐中,學生始終被放在學習主體的位置,在教師營造的課文情境中主動積極地朗讀、體驗、

感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在讚賞之餘,我想對汪老師提一點建議:在教學中,老師忽視了寫字教學,特別是要指導學生寫好“垂”這個生字,讓他們掌握寫法,並注意書寫的姿勢。這樣處理,使教

學與寫字教學結合起來,才能相得益彰,教得活,教底紮實。

語文評課稿7

談《定風波》一課

對於高中生,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應該讓他們見“所未見”的東西,聞“所未聞”的東西。應該汁多肉豐,讓他們在這堂課中真正汲取到知識的、文學的、情感價值的和人生觀方面的東西。

總體上説,張老師所講蘇軾的《定風波》,有三個可説之處: 1、對新課標的研究有深度。尤其是在體現新課標中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表現突出。

2、注重課堂的實效性。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並做到讓每一位學生一節課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

3、師生交流充分且教學過程流暢。對教學過程的詳細琢磨和精心設計,表現了教師良好的語文素養和對課堂教學過程的純熟的駕馭能力。

張老師所講的內容是蘇軾的《定風波》,內容很少,全詞僅僅62個字,而對於蘇軾,大家又都很熟悉,如果僅僅就這首詞來賞析的話,這堂課就會沒有厚度,不夠充實;而如果我們一堂課交給學生很多的話,對所交的所有內容學生都只會識其皮毛,難求甚解。

張老師的課,抓住蘇軾的曠達重點講透,讓學生在學了這首詞,真正理解了蘇軾的曠達之後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讀懂其他同類的蘇軾的詞。把課堂賞析部分分成這樣幾步: 先讓學生領會到蘇軾面對眼前風雨的從容;再讓學生領會到蘇軾面對人生風雨的從容,在講述這一點時重點介紹蘇軾坎坷多磨難的經歷,讓學生看到蘇軾經歷的風雨之多;經歷這麼多的磨難為何還能做到從容應對呢?自然引導學生看到了蘇軾“無風雨夜無晴”的人生境界,即曠達思想。

至此,主旨畢現,但就此停止的話,學生對於蘇軾的曠達依然停留在一個抽象的概念上,是不深入不透徹的。於是在此處張老師借用蘇軾的其他詞句讓學生看到蘇軾“居廟堂之高憂其民,處江湖之遠憂其君”的一面,讓我們看到一個渴望建功立業心繫天下的蘇軾。聯繫蘇軾經歷的重重磨難和環海沉浮,讓學生領會到蘇軾的曠達實質上是歷經磨難志不得伸的滄桑,是忍下眼淚亮給我們的堅強。那麼到此學生應該能夠真正理解蘇軾的曠達了。而且學生又見到了蘇軾不少其他的詞句,知識面擴寬了,課堂也豐厚了。

如何使課堂流暢自然,循循善誘,逐步加深?在備課中,我做了多種設計,也做了多個否定。河蚌痛苦的眼淚孕育了閃亮的珍珠,蘇軾一路坎坷一路歌,閲讀蘇軾中思路逐步清晰。

語文評課稿 篇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

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為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

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

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為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語文評課稿8

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

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為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

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李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

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為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語文評課稿9

今天我有幸聽了*老師的課,收穫很多。杜甫的《絕句》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整首詩雖然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老師講出了這首詩的'意境美。短短四句詩,卻描寫了諸多景物,遠近結合,有條不紊地勾畫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色的畫面,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和愉悦的情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書如此,聽課亦是如此。在聽課的過程中,好多地方都值得我這個新老師學習,現做如下總結:

首先,本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從課題導入——初讀詩句,學會生字——精讀詩句,理解詩意——背誦古詩,環環相扣。

其次,課堂讀的形式多樣:師範讀——生自讀——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指名讀——齊讀。這樣改變了以往讀書的單調形式,同時師生配合地很默契。

最後,讓學生想象詩的畫面,展開從詩的字中你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老師進行了板畫,讓學生知道詩是可以聽到的,詩也是可以看到的。全首詩聲情並茂將自然引人詩境中,學生利用多種感官體會到詩的美,好一個“有詩有畫”呀!在讀、聽、看、想後再落實詩句之意,水到渠成。這樣的教學形式較新穎,達到了當堂背誦的效果。

不過,個人認為本堂課稍有不足的是:在學生寫生字一環節時間有點多。同時,板書設計有點散,要是能把四幅分開的板畫,整合成一幅畫,到最後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完整的畫面,效果會更好。

語文評課稿10

1.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用起來了。

2.教師能面向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能有意識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4.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會傾聽別人的意見,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

5.教師能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髮展性目標的實現。

6.新的課程觀認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新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師能善於用教材去教,能依據課程標準,因時因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注重聯繫社會變革和學生的生活實際。

7.課上出現了教學內容泛化的現象,教材備受冷落,學科特有的價值沒有被充分挖掘,學科味不濃。

8.教師能合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學生的即時評價具有發展性和激勵性。

9.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教師讓學生自學;學生能夠自己表達的,教師鼓勵學生去表達;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做。

10.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解放學生的耳,還解放學生的腦、口、手。

11.教師能有效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式。

12.教師能夠有效地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以探究為特徵的研究性學習,使接受與探究相輔相成,學生的學習境界更高,學習效果更好。

13.教師對學生的激勵既不形式化,又具體、誠懇。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能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指出糾正。

14.以新的課改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詮釋自己的教學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

16.教師的一句“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促成了知識的整合,體現了多元的價值取向,促進了學生認知的整體性發展。

17.課上得很成功,給人耳目一新,無論比指導思想、課的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新的理念,體現了數學學科的本質: 18.做到重組教材,力求讓學生經歷探究學習的全過程。

19.探究活動的設計,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

20.留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語文評課稿11

1、教態:馬老師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生間的距離,利於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2、情境創設:這幾節課的情境創設,應該説是各具特色,如,夏老師的激情創境,蘇芊老師的漫畫創境,張蕾老師的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創境等,既體現出情景創設手法的多樣性,又反映出執教者個性而嫻熟的情境創設能力。

3、學科特點:幾位執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教師適當的範讀,給學生以示範,並且能通過聲音把學生帶到文章情境中,進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因此,我覺得以後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範讀還是必要的。這一方面,夏輝老師特別突出。

4、教學目標的確立: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李楊老師的《景物描寫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課目標設置合理,並且整節課緊緊圍繞着當堂的目標來進行。從導入感知--聯繫文本--體會作用--總結歸納--實戰演練,到最後的補充説明,課堂容量大,學生接受知識多。馬振丹老師的《小狗包弟》,課堂樸實,實實在在,沒有任何玄虛。注重當堂知識的歸納總結和落實,講解細緻。

5、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在六位執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6、問題設計: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一定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幾節課不難觀出,執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非常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在落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同時,均體現出學習手段創設的有效性。

7、學生活動、課堂氛圍:六位老師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吳靜老師的《邊城》、蘇芊老師的《庖丁解牛》、張蕾老師的《裝在套子裏的人》都體現出了這一特點。

語文評課稿12

20xx年4月17日下午‘在劉家營國小領導組織下聽了付銀銀老師的《小壁虎借尾巴》一節課。付老師本課重點安排了三個結構相同的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朗讀、討論和自學,知道不同動物尾巴的用處。聽了付老師上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後感受頗深。

學生的閲讀訓練離不開理解,也離不開朗讀,兩者互為促進、補充。因此,教學一開始,付老師就讓學生帶問題讀課文,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隨着教學深入,採取不同方法,以讀促思,以讀釋疑。

如出示“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和“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教師扮演小壁虎分別説出這兩句話,叫學生扮演小魚。問:“小魚喜歡小壁虎的哪中説話方式為什麼?”學生比較讀、學生反覆讀後,紛紛選擇第二句,覺得這句多了有文明禮貌用語説明小壁虎是個有禮貌的孩子還可以看出壁虎想借尾巴的着急的心情。於是,借讀訓練學生語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最後在學生能流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層層深入,突出體會“姐姐”、“伯伯”、“阿姨”、“您”、“行嗎”等禮貌用語道出壁虎委屈、難過、焦急的心情,從中領悟借尾巴的經過説明了各種動物尾巴的`功能。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付老師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採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瞭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Tags:評課 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