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5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8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5篇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

一、教學預設不完善。課堂是學生主宰的、充滿變化的課堂,教學時教師的教學預設不完善,加之機動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應對課堂中出現的突發情況,造成課堂教學膚淺,學生感受理解不到位。

二、課堂欠缺教學主線索。在學生具體研讀中,教師沒有及時地把學生引導到重點詞句的研讀感悟上來。例如在蟋蟀住宅的選址上,沒有就蟋蟀“不肯隨遇而安”的個性展開想象、理解、體會、沒有在其他昆蟲和蟋蟀的強烈對比中,突出蟋蟀的鮮明個性。同時,在蟋蟀住宅的大門和平台的理解上,也沒有達到深刻體會作者細心觀察,有優美詞語、準確詞語正確表達出的教學目標。

三、教師導向性語言不明朗。容易造成學生不能理會教師的意圖,學生的一些思考成果不能很好表達。例如在叫學生談談讀完作者的精美準確用詞後,直接引導學生説説對自己今後寫作的啟發,或許學生以後對用詞的慎重與講究更加深刻一些,同時也有細心觀察的耐心。

四、教師對課堂的調控能力需要加強。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引路人、合作者,所以教師的課堂調控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要加強應變能力培養,隨時能夠做好課堂的掌舵人。

五、教師生字教學與指導教學有效性需要提高。教師要在關鍵時刻,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對學生進行最有效地指導,並提供給學生練習的機會。這樣學生的雙基才能在課堂上得到有效落實,學生的能力才會提到明顯的提高。

六、教師對教材的組織與處理要加強研究。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有效載體,教師對教材的解讀,處理,直接關係學生的學習成效,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在有限的教材中,找到一個最佳的突破點,挖掘教材的深層內涵,引導學生由面到點的學習,爭取在課堂上,讓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益。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2

《蟋蟀的住宅》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四年級語文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課文中,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建築住宅的才能。作者在第一自然段點明蟋蟀的出名“不光是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首先引起了讀者的興趣。後來作者通過富有情趣的語言表達了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的讚許。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二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好語言的。教學本課的重點是瞭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詞語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通過讓學生全篇解讀課文,不僅要去感悟蟋蟀在建立時選址的慎重,住宅的特點,還要理解蟋蟀修建住宅的艱苦。林老師教學這篇文章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借鑑:

1、教師抓住了題眼“住宅”,在讀寫遷移中品“巢穴”“住宅”之間的不同含義及文字背後的不同情感。循着作者的思路,帶着學生梳理課文,此環節設計得十分巧妙。

2、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

3、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重點研讀住宅特點,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閲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教師非常重視讀。

聽了林老師的這堂課,我覺得在引導學生學完住宅樣子之後可否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繫起來學,發現段落之間的聯繫,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3

今天上午,隨校長、教導主任一道聽了本學期新進我校教師的課,這是一堂精彩的語文課,讓聽者如沐春風,拍案叫絕,故記之。

首先,這是一堂辨識度很高的語文課,散發着濃濃的語文味。從理解課題開始,刪繁就簡進入正題。出示蟋蟀圖片,認識蟋蟀又叫蛐蛐,學生的興致馬上來了。未成曲調先有情,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抓住第一自然段句子中的關聯詞進行教學,“不光……還……”,還可以換成哪些其他的關聯詞語?學生找出“不僅……還……”“不但……而且……”“既……又……”從課文內容上看,主要側重於前面還是後面?這樣的教學顯得紮實有效。平時,關聯詞語教學往往不夠重視,採用替換教學,對相近的關聯詞語進行了鞏固與運用,成功串起“珍珠”。認識著名作家法布爾以及他的《昆蟲記》,讓學生做一個粗淺的瞭解。接下來是初讀課文,一般來説,初讀課文需要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比較具體的提示: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第2-6自然段;第7-9自然段。這種方式,可圈可點,便於學生操作,讓學生帶着任務去讀,讀書的目的明確,這是對學生整體把握能力的訓練。檢查字詞教學,重點講了蔽、懼、搜、毫四個字,選擇這幾個字,是頗一番思量,因為都是平時學生易錯字。接下來,教學蟋蟀住宅的特點,抓住句子進行教學,如:蟋蟀在平台上彈琴,其實是蟋蟀在鳴叫,把它説成是彈琴,有什麼好處呢?學生説是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看着蟋蟀活動的圖片,一共三幅圖,分別是享受美食,做遊戲,欣賞風景,運用擬人句來説。這個環節的教學,是學習課文表達方式——擬人的手法,以課文為例,進行學習遷移運用,舉一反三。而且,從內容上都是講蟋蟀的活動,與課文內容有機結合,並不突兀。最精彩的要算讓學生變換人稱方式來進行介紹。“大家好,我是一隻小蟋蟀,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這個環節的教學,體現了老師的教學理念:創設語言表達的情境,把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匠心獨運,令人讚歎。

其次,老師具有很強的指導藝術。蟋蟀的隧道長九寸時,九寸是什麼概念,學生還真的不知道。因此,老師講解,告訴學生一寸3釐米左右,9寸就是30釐米左右,用手比劃長度,讓學生很直觀形象感受到其空間的大小。在教學“半掩”這個詞時,讓學生上台演示關教室的門,什麼叫做“半掩”,趣味盎然。老師把蟋蟀住宅特點的學習與感受蟋蟀聰明能幹結合起來,比如,隧道為什麼要傾斜的?為什麼要朝着陽光?整個過程,指導細緻,有條不紊。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成長進步是明顯的,就是老師之功。在老師的心中,環節的設計目標指向非常明確,為什麼要有這個設計?做到有的放矢。這樣的教學時樸實的,也是紮實的。不花哨,但是很實用。老師教學處理,做到詳略得當。重點教學第5段,捨得花時間,濃墨重彩,精雕細琢。而第6段教學,就一筆帶過。一篇文章,要選擇最有價值的教學內容來教,千萬不要面面俱到,要學會取捨。

第三,老師教學過程如行雲流水,感覺舒服。朗讀指導令人耳目一新。科學小品文比較枯燥乏味。老師通過指導朗讀,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蟋蟀聰明能幹以後,讓學生讀出這種感覺。讀中理解與感悟,讀中積累,比如讀出排水優良的感覺;讀出隱蔽安全的感覺。帶着感覺去讀,讀出的味道就不同了。

當然,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説,這堂好課,有什麼缺憾的話,那就是改變人稱,讓學生介紹蟋蟀的家這一個環節。兩個學生都上台講,欠缺的是,雖然特點講了一些,但是有好一些沒有講到,課文中的詞語運用的也比較少。如果,老師在教學時候,能夠有機板書重要的詞語,讓學生有所憑藉,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讓學生藉助語言的“橋樑”,講起來就會順暢些,而且目標指向也更加明確:一是要講出住宅的特點,二是要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詞語。在語言表達的時候,要注意避免空泛,胡亂講一通這一弊端。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4

在講解蟋蟀的住宅特點的時候,我先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5、6、7自然段,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然後通過"找尋蟋蟀真正的家"評畫活動調動學生的探討欲。通過四幅畫的觀察和比較,讓學生或多或少的加強了對蟋蟀住宅特點的瞭解,收關學生能購用自己的語言對這些特點進行概括和歸鈉。這種活動表面上是評畫,實際上是學文。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饒有性趣的評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偉大的工程"這句話的含義時,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類所創造的少許偉大的工程圖片。在輕鬆的樂曲中,學生不僅欣賞到了優美的畫面,讚歎人類的智慧和勞動,更多的是從中深刻的領悟到了"蟋蟀的住宅也是靠它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創造的,相同也是一座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從而對蟋蟀的吃苦耐勞的精神產生敬佩之情。

在為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思惟拓展,我設計瞭如此一道練習題:"假如你正是蟋蟀工程師,要參加昆蟲王國的住宅設計大賽,你能為自己的住宅設計詞嗎?詞要簡潔明瞭,琅琅上口,最妙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點。"聽了我的引導,學生們躍躍欲試,思考交流片刻兒後,掙先恐後的站起來,繪聲繪色的介紹、講解。他們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構造,通過自己編寫詞形象、生動的描述出來,那一舉手一投足的動作神情彷彿自己真的正是一個蟋蟀工程師,完全進入了角色。聽得同鞋也是津津有味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由於形式新穎,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説、大膽説、創造説的性趣,又容易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任何一節課都是一節可惜的藝術,它不同於普通的藝術,可以預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潛伏了更多的隨機性和多變性,既要有專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場"作戲的應變能力。在我的課中也存在少許美中不足之處。如:在教學"隨遇而安"一詞時,雖然我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通過引導學生對本段中的要點詞句進行惑者結合生活實際來幫助理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忽視了學生感情朗讀的訓練和對蟋蟀不辭勞累、不肯隨遇而安精神的感悟。另外從整體上看,教師讓學生充分研讀課文的時間安排較少,學生獲得的知識比較零誶。在課堂教學快結束時,教師也沒有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概括。

收關,非常感謝迎江區語文教研室給我此次鍛鍊和施展的機會,感謝各位靈導、老師對我的關心和提拔。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繼續努力,不斷題高,爭取不辜負靈導、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和期望。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5

今天有幸聽了柴老師的《蟋蟀的住宅》一課,柴老師大氣與親切的上課特點,這堂課清晰的流程,對每位學生回答的仔細聆聽與到位的點評,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就針對這節課,發表一點個人所見,僅供參考,如果有説錯的'地方,請各位老師予以指正。

1、就課堂的容量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來説,感覺本課時內容較多,是否可以刪減一部分,做到精讀。

2、本學期的閲讀教學,教學建議中指出,應注重五方面的引導:練習朗讀和默讀:理解內容,體會情感;領悟表達的方法:積累語;向課外擴展延伸。就本堂課的閲讀教學説説自己的想法,印象中本堂課只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遍、默讀課文一遍。

3、感覺整堂課形和神都有些散,在教學蟋蟀住宅的選址、和住宅特點時是否可以抓住一句關鍵句來突破和銜接“他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卧室”,“他不利用現成的洞穴”突破難點:“隨遇而安”,銜接下文住宅的特點。

4、另外,這篇課文的作者法布爾是昆蟲學家,他的文章字裏行間充滿了對蟋蟀的喜愛,例如第一自然段的“唱歌”一詞,第二自然段的“它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卧室”“住宅”、“大廳”、“卧室”都有體現。教師是否可以在課堂中滲透。

5、感覺教師的板書有些雜亂,是否可以再做有序的整理,再精煉一些。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6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經典的科學小品文。

今天用了兩個課時跟孩子們一起把課文學完了。從教學策略的選擇上,仍堅持"讀議結合,以讀為主"的原則,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引導學生讀課文上面。

根劇課文的層次,或以自然段為單位,惑者按照意義段來讀,拷慮到教學時間不寬裕,在朗讀要求上沒有題出過高的標準,只是強調要讀鑿鑿、讀整齊。讀完之後,讓孩子們議一議段落的基本大意,如此做是為了訓練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的。議了段意,通常會由我題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髮表各自的見解。

如讀完本課前第二自然段,我設計的問題是"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是什麼?跟其他動物相比,蟋蟀的做法體現了什麼?",孩子們很快就找到了"排水優良"、"有温和的陽光"、"不肯隨遇而安"、"慎重"等關鍵詞,在集體探討了隨遇而安、慎重兩個詞語的意思之後,孩子們對蟋蟀選擇住址的標準和講究程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而後再讀課文,感覺就明顯不相同了。講到蟋蟀住宅的特點時,根劇課文的表述,我跟孩子們一起在黑板上畫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圖,洞口的位置在哪裏,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寬的遂道,都被直觀呈現了出來。我感覺如此做效果不錯。

蟋蟀是怎樣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讀課文的一個要點。可惜的是由於時間關係,這部分內容講得有些侷促,對教材的挖掘不太夠,只要點幫助孩子們理解了前足扒土、後足踏地、兩排鋸推土等內容,缺少了對蟋蟀幼弱與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對比,也沒能對作者細至入微、極富耐心的觀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説指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了。而這個是本單元教學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對這兩個課時總的自我評價是:教學目標達成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7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作者全文采取擬人化的寫法,到處都能發現作者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對蟋蟀的喜愛與敬佩之情。當學生飽含着對蟋蟀的濃厚興趣和探求慾望來學習課文時,也就很容易能夠掌握蟋蟀住宅這項偉大的工程了,當然,如此學到的知識也會更深入、更真實,受到的啟發更大。

1.教學效果(思效)。

這節課最大的收穫就是寫法上的收穫,通過課堂學習能夠學以致用,這是最讓我感到欣喜的。

從課文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將蟋蟀的洞穴説成“住宅”明顯是將蟋蟀當作人來寫,文中像這樣的詞句還有很多,比如“唱歌”“彈琴”“專家”等等,都是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明了作者對於蟋蟀的喜愛之情。

比如,在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中,通過作者具體而生動的描寫,我們彷彿能看到蟋蟀忙忙碌碌的身影,彷彿身臨其境一般。作者為什麼能夠寫得如此的生動、具體呢?主要原因在於作者長期細緻地觀察,這裏就使學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寫詳細,就要耐心地、細緻地去觀察。我讓學生觀察教室內植物寫出《綠蘿》,將課文學習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及其表達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學生寫出來的片段有了明顯進步。

2.教學收穫(思得)。

(1)抓題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帶着學生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地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在學生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感悟時,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對課文內容作了大膽的取捨,重點研讀住宅特點部分,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是和它們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3)採取讀、思、議結合的方法,品詞品句,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氛圍顯得和諧而充滿活力。

3.不足之處(思失)。

一般來説,這種類型的課文理解起來障礙不大,只要多讀幾遍,就能把課文內容理解個差不多,難度不大。然而,語文課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於學生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藉助教材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並逐漸學會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就本課教學而言,應該説只是完成了初步理解文意的這一淺層次目標,語言文字訓練不夠。

4.改進措施(思改)。

上課之前,我們往往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查找課件,尋找相關資料,準備教學流程,可謂費盡了周折。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充滿了期盼,卻忽略了我最應該關注的羣體——學生。所以説,不管是備課,還是課上,還是課下,老師心中都要有學習的主體“學生”,這樣的話課堂會少一些遺憾。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8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讀讀課文,精讀課文從文本內容和文本的年段來看,要注意兩點:一是編者意圖的分類是精讀;二是學段語言文字訓練目標的定位,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值得學習之處:

(一)課題解讀的側重。

《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麼特點?宅字的意思是指住所和較大的房子的。上面就是一所房子,地下站着一個人。“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為什麼作者要用“住宅”這個詞呢?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於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也表達了作者對於蟋蟀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可以激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二)抓住課文的關鍵詞。

“半掩”“最多”

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的細緻入微,引導學生從“半掩”“最多”等詞進行體會。

“隨遇而安”“慎重”

聯繫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體現出了”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蟋蟀精心選擇住址,把巢穴選在向陽的地方,門口有草叢掩蓋;巢穴是它一一點兒一一點兒挖掘的,沒有半點兒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還會隨着天氣和身體變化不斷地改進巢穴。可見,蟋蟀對自己的巢穴要求多麼高,不像其他昆蟲那樣隨便找個巢穴就住下來。

“偉大的工程”

為什麼作者説這座住宅是偉大的工程?付老師抓住這一關鍵詞,引導學生理解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陽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優良,可見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雖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體建成的,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鉗子和後腿,這與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塊、推土、鋪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麼大的反差!所以對蟋蟀來説,這不能不説是一一個偉大的工程。

法布爾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恆對蟋蟀連續細緻地觀察,把如此可愛的小生靈通過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們眼前,這樣一種對科學持之以恆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種偉大的工程。

(三)抓住語文要素來教學。

單元導讀提示語中,比如我們在提到“感受作者連續細緻觀察”“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時,除了課文內容的連續觀察的介紹,付老師還講法布爾是如何觀察蟲子的,藉助資料和從《法布爾傳》中摘取一些文字,讓學生感到法布爾的鑽研科學精神,為之而震撼。

個人的建議:

《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選自法布爾的《昆蟲記》。教學這篇課文,需要落實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感受作者連續細緻地觀察,體會文章準確生動地表達”,同時也要對《昆蟲記》進行導讀。雖然統編教材把《昆蟲記》的閲讀放在了八年級推薦閲讀書目,但是其有趣的內容和生動的描寫都適合國小高段學生閲讀。況且國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提前閲讀相關名著對國中的學習非常有好處。我們除了完成單元教學目標外,可以加上名著導讀,這樣就打通了課內外的界限,巧妙地從課內閲讀引導到課外閲讀,讓一部分愛讀書的學生充分地學習和發展。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9

《蟋蟀的住宅》是國小六年制第七冊第二組中的第三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讚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性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因此,在這節課上,我嘗試"自主探討,點撥啟導,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鑽妍文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中運用,在聽、説、讀、寫中落實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1、自主探討,引導學生質疑。

在學生細讀課文,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懂的文字旁邊寫上見解和感悟。標記出不理解的句段並題出問題。小組交流並解決問題、老師歸鈉關鍵疑問。根劇小組交流的狀態,老師歸鈉出具有共性的要點問題。如:法布爾為什麼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稱作"巢、洞、窩",而是把它稱作"住宅"呢?從哪些地方能購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它是怎樣選址的?它的住宅有什麼特點?蟋蟀是怎樣挖的?他的住宅為什麼能購算是"偉大的工程"?

我循着做者的思路,帶着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而不是給學生一個"偉大工程"的結論,要學生去論證這個結論。如此就極大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確實地做到了讓學生自主探討。

2、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

讀是閲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我是十分重視讀的。除此之外,我還運用了多種讀的方法。

比如在聯繫上下文讀、比較讀中抓住關鍵詞品"隨遇而安"。蟋蟀不肯隨遇而安,這一點和大多的昆蟲不同樣,那麼蟋蟀是怎樣做的?其他昆蟲又是如何做的呢?誰能聯繫上下文並結合自我讀課文的體會説一説"隨遇而安"的意思?返復讀"蟋蟀和它們不同樣,不肯隨遇而安。"這一句,你還能體會到什麼?

在讀思議結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讀寫遷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間的不相同含義及文字背後的不相同情感。教師創設情境,請學生"聽話想象",蟋蟀會唱些什麼呢?孩子們浮想聯翩,一個會勞動會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們心上。課外學習文中的表達方法寫自我喜歡的小動物。這都是在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正因為學生有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課堂顯得和諧並充滿生命的活力。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0

在本學期聽評課的第二週,我聽了畢xx老師執教的《蟋蟀的住宅》,下面簡單談談我的想法。

畢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教學效果明顯。教學並不是一個單純的傳授與給予的過程,對教師來説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並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探究的方法和培養自我探究的能力。

首先是注重學生理解詞語能力的培養。

畢老師在學習課文時,對於理解重點詞語“隨遇而安”一詞時,採用了聯繫上下文的讀書方法找出重點句子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內容,效果俱佳。

其次是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自學探究階段,學生默讀課文時,畢老師注意提醒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便於學生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

再是側板書設計巧妙、重點突出。

畢老師的板書也是經過一番心思設計的,主板書板塊雖然有些全面聚到,但是她的側板書“偉大的工程”卻是突出了學習本文的重點,這與蟋蟀柔弱的建造工具“前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凸顯了蟋蟀建造工程的偉大,更易於學生理解文本。

最亮點的還是聊天對話賦予新意。

在教學中,畢老師設計的假如我是一隻昆蟲,我與蟋蟀的聊天對話,讓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感到非常有趣。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一大亮點,這種趣味性教學值得我學習借鑑。

畢老師的這堂課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學的習興趣更為濃厚,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充分發揮了信息化教學的優勢。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1

今天,仔細觀看聆聽了乳山市第一實驗國小的焉李輝老師執教的《蟋蟀的住宅》優課,收穫頗多,感悟深刻。下面淺談一下我觀課後的幾點感悟。

本節課比較成功的方面是:

第一、課堂教學環節遞進,思路清晰。

焉李輝老師精心設計了本堂課的教學流程,從質疑題目——導入新課,理解詞語——整體感知、創設情境——深入研讀,包括三項層遞式情境任務:活動一“選一選”、活動二“標一標”、活動三“誇一誇”,任務驅動——延伸閲讀,各環節之間過渡自然,連接緊湊,體現出了認知事物由易到難的規律。

第二、重難點突出,教學形式靈活。

本節課焉老師緊緊圍繞蟋蟀慎重的選擇地址、住宅的特點這兩方面展開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採用朗讀、默讀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採用師生共析、同桌互説、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內容學習,既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第三、連環層遞的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積極的態度。

焉老師通過創設三個連續的情境:活動一“選一選”、活動二“標一標”、活動三“誇一誇”,在“選一選”環節中,學生仔細研讀5、6段文字,根據作者準確的表達,在四幅蟋蟀住宅平面圖中選擇正確的一幅,既理解了蟋蟀選址特點,又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準確的表達。在“標一標”環節中,焉老師板貼大家選中的平面圖,請學生再次研讀5、6段,找找蟋蟀住宅的結構和特點,學生熱情高漲,既理解了蟋蟀住宅特點,又感受到作者生動的表達特點。在“誇一誇”環節中,學生更是對蟋蟀住宅特點背後藏着的優點有了深刻的認識。情境活動創設調動了學生閲讀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理解了文本。

總之,這堂課教師既是引領者,又是參與者。學生是本堂課學習的主體,課堂收穫很大!從課堂效果來看,這是一堂師生互動較好,以生為本,生本高效,同時又突出語文主題學習的一堂課。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雖然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遺憾之處在所難免,如部分環節處理還不夠靈活。結合本節課出現的問題,在今後的備課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再仔細研讀教材教案,不僅要備教材,更得備學生,真正把備課深入下去。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儘自己最大努力爭取讓學生在課堂上既能動起來朗讀,又能靜下來思考、傾聽、感悟。這樣動靜結合的課堂才是能夠促進孩子紮實地學到知識的課堂。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2

課堂教學中的許多情況往往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隨機性。課標中指出:"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閲讀教學是個性化的行為。"

今天教學《蟋蟀的住宅一課》,學完後,我總結到:蟋蟀只是一個小小的昆蟲,可是卻憑着它幼弱的工具建造了偉大的住宅,那麼,你從它的身上學到了什麼呢?學生一個個都很踴躍。

生:我以後要學習它堅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要向它學習,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認真。

生:我要學習它吃苦耐勞的精神。

生:蟋蟀用幼弱的工具去挖掘尼土,住宅建好後還不斷修整,力求最佳,我以後也要像它同樣,字斟句酌。

通過學生的回答,我看到學生已經完全掌握了本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這時,我班的小調皮張文宇站起來説:"老師,我不向它學習,蟋蟀是害蟲,它們每年都要毀害好多莊稼,農民都想肖滅它們。"聽了他的話,我沒有立刻急着去辯解,只是笑着説,張文宇同鞋拷慮得很周道,你們認為他説得對嗎?同意他的觀點嗎?

同鞋們議論紛紛:

生:老師,我覺得他説的有點對,莊稼對農民伯伯來説太重要了。

生:我覺得他太片面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我們要一分為二的看,蟋蟀是害蟲,但是它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呀。

這時,更多的同鞋舉起了手,課堂氣氛更活躍了。

生:老師,我認為剛才那個同鞋説得很對,人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優勢和缺點,我們不能因為他的少許缺點就説這個人不好。就像張文宇相同,雖然他平時很調皮,但是他在學習上特愛動腦筋,愛思考問題,這點非常值得我學習。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是這個道理。

還要我説什麼哪,同鞋們一個個精彩的回答不正是最妙的答案嗎?這節課比我預想的要生動得多,價值更大。

反思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解。課堂教學應從學生的疑問入手,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教師應該根劇課堂的實際情況做適當的調整,讓自己的設計意圖融進學生的思惟。

上面的案例中,學生對蟋蟀產生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教師沒有想到的,如果這時老師只是遵循備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反駁,我覺得這不是"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不是以學生為本的體現。教師充分利用課堂中的生成資源,讓學生去想,去發表自己的見解,才得出一個個精彩的回答:看事物要一分為二;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要學習別人的優勢

《蟋蟀的住宅》的教學讓我感悟到,教師要與課堂一起成長。對學生的意外之舉要給予關注,如此,課堂中才會出現更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像。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3

首先感謝教研院劉老師的邀請,做《蟋蟀的住宅》同課異構的點評,給了我這樣一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今天杭州和柳州兩地通過網絡活動的形式,開展了一次國小語文"同課異構"教學觀摩活動,兩位語文教師各顯神通,展示了在新課改理念下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藝術。

兩位老師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四年級的《蟋蟀的住宅》第一課時。這篇課文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在文中,作者懷着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真實地介紹了蟋蟀的住宅特點和修建過程,讚揚了蟋蟀不辭勞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文中對於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如何建造住宅的描寫栩栩如生,使我們如臨其境,如見其蟲。對於這篇課文兩位老師的同課異構,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次聽課的感受。

一、“同課”異構的意義

同課異構活動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它搭建了一個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現每個教師風采和特質的同時,更形成了多向思維的碰撞,集體智慧的凝聚,從而使每個參與者都獲益匪淺,教學能力得以提升。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就會有不同的解讀和不同的構思,也體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和個人特色。

同課異構可以同中有異,異中滲同。《蟋蟀的住宅》這一課,可以設計以讀為主,合作交流;可以緊扣住宅特點,感受蟋蟀住宅工程的偉大;可以關注作者的寫法,進行語言感悟和訓練。再來看看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與教學內容的貼合度,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表達風格,有人善於課堂語言渲染,有人善於點撥學生思維,有人教學思路嚴謹,有人教學靈活多變。因此“同課異構”的過程,教師要善於挖掘教師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達到教學的最優化。

二、關於《蟋蟀的住宅》文本解讀。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讀讀課文,精讀課文從文本內容和文本的年段來看,要注意兩點:一是編者意圖的分類是精讀;二是學段語言文字訓練目標的定位,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同一節課,要想有不同的出彩,對於老師來説,離不開文本的精讀,離不開教師的深厚底藴,因此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效果,與教師的解讀能力和深度思考有着密切的關係。

(一)課題解讀的側重。

《蟋蟀的住宅》這個題目有什麼特點?宅字的意思是指住所和較大的房子的。上面就是一所房子,地下站着一個人。“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動物,住宅還可以換成別的詞嗎?比如:別墅、房屋、洞穴等等,為什麼作者要用“住宅”這個詞呢?這篇課文題目的特點就在於作者把蟋蟀當作人來寫,也表達了作者對於蟋蟀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可以激起讀者的閲讀興趣。還可以加入“宅”字的書寫指導,以及甲骨文的字理教學,導入新課。

(二)抓住課文的關鍵詞。

“隨遇而安”“慎重”

聯繫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體現出了“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蟋蟀精心選擇住址,把巢穴選在向陽的地方,門口有草叢掩蓋;巢穴是它一一點兒一一點兒挖掘的,沒有半點兒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還會隨着天氣和身體變化不斷地改進巢穴。可見,蟋蟀對自己的巢穴要求多麼高,不像其他昆蟲那樣隨便找個巢穴就住下來。

“偉大的工程”

為什麼作者説這座住宅是偉大的工程?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陽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優良,可見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雖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體建成的,用來施工的工具僅僅是細弱的前足、鉗子和後腿,這與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塊、推土、鋪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麼大的反差!所以對蟋蟀來説,這不能不説是一一個偉大的工程。

法布爾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恆對蟋蟀連續細緻地觀察,把如此可愛的小生靈通過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們眼前,這樣一種對科學持之以恆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種偉大的工程。

(三)抓住語文要素來教學。

單元導讀提示語中,比如我們在提到“感受作者連續細緻觀察”“進行連續觀察,學寫觀察日記”時,除了課文內容的連續觀察的介紹,還可以講法布爾是如何觀察蟲子的,這種資料網上非常多,也可以從《法布爾傳》中摘取一些文字,再配上圖片,讓學生感到法布爾的鑽研科學精神,為之而震撼。

(四)從課內到課外的遷移。

《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課文,選自法布爾的《昆蟲記》。教學這篇課文,需要落實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感受作者連續細緻地觀察,體會文章準確生動地表達”,同時也要對《昆蟲記》進行導讀。雖然統編教材把《昆蟲記》的閲讀放在了八年級推薦閲讀書目,但是其有趣的內容和生動的描寫都適合國小高段學生閲讀。況且國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提前閲讀相關名著對國中的學習非常有好處。我們除了完成單元教學目標外,可以加上名著導讀,這樣就打通了課內外的界限,巧妙地從課內閲讀引導到課外閲讀,讓一部分愛讀書的學生充分地學習和發展。

(五)關注作者擬人寫作手法。

課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想一想在表達上與課文有什麼不同。明確:擬人,就是將事物當作人來寫,賦予其人的特徵。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擬人手法的運用。作者將蟋蟀當作人,把它稱作“專家”“主人”,把蟋蟀的洞穴説成是“住宅”,裏面有“大廳”“卧室”;把蟋蟀的叫聲説成是“彈琴”。

擬人寫法的好處:

(1)這樣寫語言風趣幽默,能激發讀者的閲讀興趣,同時使説明淺顯易懂,易於理解。

(2)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充滿了盎然的情趣,而本題所給片段説明性極強,含有較多專業名詞,屬於專業性的説明文。

運用擬人時注意: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必須是出於自己的真情實感;事物本身的特點和人的特點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擬人寫作手法目的明確,借物抒發作者內心情感,從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插圖資料的利用

根據課文中的插圖,找出相應的文字段落,對比課文的第5、7、8段進行賞析)讓學生有個更加直觀形象的認知。插圖的內容是在一片茂密的草叢中,有一隻蟋蟀在自己的住宅前面,可能是在建築住宅,也可能是欣賞自己的傑作。

四、教學設計的不同構思。

下面我們就來賞析一下兩位老師《蟋蟀的住宅》同課異構的不同特點:

  一)新課導入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師,出示甲骨文“宅”,外形像一個房子,運用字理教學,明確宅的意思。並且教授和提醒“宅”字的書空,屋檐寬、底座平、房子穩。接着出示課文《蟋蟀的住宅》中的住宅,最後讓學生質疑課題,説一説自己特別想知道些什麼?為什麼建造住宅?什麼樣的住宅?如何建造住宅?

柳州市的汪潔老師也是利用蟋蟀叫聲導入新課,這種方式貼近課文內容,蟋蟀善於鳴叫,在昆蟲界是赫赫有名的,誰能説説它成名的原因?一是因為唱歌,二是因為住宅。接着出示“臨”字的字形辨析,指導書寫這個生字。揭示課題,書寫“宅”字。教師提問:“宅”一般指人居住的地方,為什麼蟋蟀居住的洞穴也能稱之為住宅呢?學生質疑提問,激發學習的興趣。接下去走進課文的具體內容。

(二)教學方式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師很重視關注學生語言感悟的興趣點。首先老師通過對比的方式,尋找蟋蟀和其他昆蟲尋找住宅的不同態度的語句;其次,姚老師用表演和採訪的形式,來感受蟋蟀不願意隨遇而安地尋找住宅,然後分角色進行朗讀進一步體驗蟋蟀住宅的偉大。重點體會“隨遇而安”和“慎重”兩個詞。第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蟋蟀住宅的圖片和課文語言表達的對應分析,也是進一步感悟語言的有效方式。(陽光充足、小草半掩着門、彎彎曲曲、排水優良,門口有平台)。看圖片説一説蟋蟀住宅的樣子,最好結合課文讀一讀。最後還有小小設計師的教學環節,課堂上孩子們上台展示表演投入,學生感覺十分有趣。

柳州的汪潔老師關注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處處留心皆學問”,採用追問的形式,不斷帶領學生走近文本,探究語言的魅力。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我們先運用查工具書,換詞法理解了詞語的字面意思,又聯繫上下文又更深入地理解了“慎重”在文中的意思。法布爾通過擬人的手法,用如此生動的表達就把一隻對自己的生活有追求的小蟋蟀展現在我們眼前;關注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關鍵詞的理解,可以用聯繫上下文,查找工具書,聯繫生活經驗等;關注課外拓展延伸。出示關於法布爾、蟋蟀和《昆蟲記》,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感受蟋蟀住宅偉大的工程以及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之情。

(三)語言訓練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師的生字詞教學通過遊戲的方式,來檢查預習效果;課文的理解通過抓關鍵詞“隨遇而安”和“慎重”來感受蟋蟀住宅工程的偉大。其間,老師還採用採訪的形式,讓學生表達“選擇住宅的條件”。尋找關鍵句,體會到蟋蟀怎樣的特點?(聰明、機智、嚴謹、智慧、有才幹)。小組合作學習表達:假如我是天才設計師——蟋蟀,我向大家隆重地介紹我這樣設計住宅的思路。讓學生自己當作蟋蟀,介紹自己的住宅的設計特點。

柳州市的汪潔老師課前的預習單利用高效紮實,其中包括課文朗讀、生字新詞、課文結構梳理、閲讀疑問、拓展延伸五個方面。通過分析預習情況,直接展示學生關注的兩個主要問題:

1、為什麼要慎重選擇住址?(體會文章生動的表達)法布爾通過擬人的手法,用如此生動的表達,把一隻對自己的生活有追求的小蟋蟀展現在我們眼前。

2、為什麼説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感受作者連續細緻的觀察)

教師引導學生圈畫出課文重點的詞句,在旁邊批註你的感受。作者是如何進行細緻觀察的?也許是:用手觸摸牆壁,發現它光滑的特點;眼睛看得很仔細,發現住宅內部簡樸、清潔、乾燥、衞生的特點。

(四)結課藝術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師結課時,採用綜合練習,鞏固字詞。出示語段,讓學生填寫完整。“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常常(慎重)選擇(住宅),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温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兒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卧室)。”這樣既可以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有效地記憶和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可謂一取兩得。

柳州的汪潔老師以資料補充來結課。一是PPT出示預學單預學單上的相關資料補充。感受蟋蟀建宅的持之以恆。蟋蟀可以説是用盡自己一生的力氣,建造出了這樣一個舒適,巧妙的住宅,這樣看來它的住宅的確可以被稱為——偉大的工程。二是推薦讀物《昆蟲記》中這些文章都有———人的味道,人的情感,人的故事。感受法布爾觀察昆蟲的持之以恆。這樣持之以恆的偉大的工程,不止體現在蟋蟀身上。其實,法布爾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恆對蟋蟀連續細緻地觀察,把如此可愛的小生靈通過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們眼前,這樣一種對科學持之以恆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種偉大的工程。

兩節課也有相同之處:一是課前重視預習思路相同。都有預習單,課前做好鋪墊,節省教學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二是教學文本內容選擇相同。兩位李老師都是選擇“蟋蟀住宅的特點”內容來教學的。三是兩位老師都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生字識記、詞語積累和書寫訓練。

當然,語文課堂教學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對於這兩節課我提一點小小的建議。一是兩位老師的板書都是使用板貼,雖然使用板貼節省時間,美觀,但是我建議老師最好自己書寫板書。特別是生字的書寫指導,老師一定要親自板書,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漢字書寫的規律和運筆方式。黑板板書,最好也自己親筆書寫。二是課堂上老師的講解和提問的時間有點多,我們可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在閲讀中理解,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欣賞語言魅力。三是關注文體意識,《蟋蟀的住宅》市一篇文藝性説明文,教學中可以關注説明方法,如列數字(九寸深,一指寬),作比較(蟋蟀建築住宅兩個多月和作者僅僅觀察兩個小時就不耐煩)、打比方(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等。

以上的點評僅僅是個人的一些看法,觀點也不一定正確,僅供兩位老師參考,敬請劉老師和各位語文老師提出批評和建議。遠程觀評課,異地教科研。希望通過這一次的網絡教研聽課、評課活動,我們能夠互相取長補短,在交流和碰撞中共同成長,共同進步。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4

潘教師抓住了題眼“住宅”,在讀寫遷移中理解“巢穴”“住宅”之間的不同含義,引導關注蟋蟀住宅的特點。循着作者的思路,帶着學生梳理出文脈,此環節設計得十分巧妙。

在精讀段落學習中,讓學生好好地去欣賞住宅,對蟋蟀的住宅做進一步的瞭解和新的發現,在不斷的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發現住宅的特點,感受到這是偉大的工程,學生情感的昇華水到渠成。根據學生普遍對住宅特點感興趣的情況,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重點研讀住宅特點,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讀是閲讀教學最基本的方法,這節課教師非常重視讀。並在此基礎上,潘老師還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如果你邀請其他的昆蟲朋友來你的住宅做客,你會怎樣來介紹你的住宅呢?訓練了孩子的表達能力。

在學完住宅樣子之後潘老師還順勢引導學生將上下文聯繫起來學,發現段落之間的聯繫,感悟小蟋蟀舒適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隨遇而安、慎重選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的評課稿15

《蟋蟀的住宅》選自國小課標人教版第七冊的第二單元,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課文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性趣。

上課之前,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查找課件,找尋有關資料,準備教學流程,可謂費盡了周折,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充滿了期盼,卻忽略了我最應該關注的羣體——學生。上完之後,效果卻令人絕望,因為整個課堂氣氛太過沉悶。面對此種最終,我靜下心來找尋根由。哦,我沒有把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這節課,留給我的啟示很多很多:

課前預習必須到位,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流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態。這堂課前,因為我認為這篇文章容易激發學生的性趣,即使他們預習不好,也不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我只簡單地佈置了預習任務——讀五遍課文,疏通文章的字詞,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可我並沒有認真地落實。最後,上課時,讓學生去選擇蟋蟀的住宅在北岸還是南岸時,當教師尋問可以從哪個自然段找尋到相應的幫助時,積極參與的同鞋很少。當學生選擇好後,讓學生體會"隨遇而安"、"慎重"的含義時,主動回答的學生也不多。若上課前教師把預習落實到位,如此的局面必然不會出現。課上到此,教師似一隻折翅的鳥兒,早已無法飛翔。

學習方式必須多變換,才能激發學生潛力。語文新課標指出"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髮揮主體作用,主動參與教學,讓學生造就學生、綜和、應用、實踐語言的能力。這堂課中,教師利用flash課件帶學生去蟋蟀家做客,讓學生根劇文章內容説出蟋蟀住宅各部分的特點時,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討侖,然後進行彙報。後來,進行"做導遊"這一環節時,我又採取了這種探討方式。這種探討方式,雖然能購讓學生加強合作意識,但也會削弱學生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養成依賴的"惡習"。若對第一個教學環節採取思考的學習方式,只怕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教學效果也會更好。就是學習方式的單一,使得學生的思惟受到了束縛,教師的拓展受到了限制。

朗讀形式應多樣性,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享受語文,讓閲讀成為一種對話,讓表達成為一種傾訴,讓思惟成為一種習慣。在教學這篇課文,為了讓多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多次採用了全班齊讀這種形式,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很少採用另外少許閲讀形式,如,分組讀,個別讀,賽讀,範讀,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受到了壓制,讓他們內心的那種驚歎,那種驚訝無法呈現,可謂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讀這一過程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臨了,讓學生談參觀完蟋蟀住宅後有什麼感受時,必然會水到渠成,答案也會精彩紛呈。

一堂課留給我的思考很多,但這些思考也必然激勵我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