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校本課教學隨筆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1.11W

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有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寫作者慣常用各種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於校本課教學隨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校本課教學隨筆

  校本課教學隨筆(1)

為了高中階段課程改革,深入推及素質教育,我校在落實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利用肥城市的實際教育資源,開發了帶有地區教育特色的校本課程。以肥城地域為依託,對學生進行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教育,我校開設了校本課程--《肥城名人錄》。

反思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並提高了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在學習校本課程之前,很多同學甚至家長都對肥城名人知之甚少,更不要説相應的名人事蹟了。

自從開設了校本課程--《肥城名人錄》以後,同學們開始肥城本地的歷史及名人事蹟。記得在第一堂課時,學生一看到校本教材的目錄就感到非常驚訝:在我們的身邊竟然有這麼多的名人,赫赫有名的書法家歐陽中石就在我們村,《論語》中出現冉有的家就離咱們學校不遠。當然,這驚訝中包含着對這些人物極大的興趣,於是我也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地域分別蒐集相關的名人資料。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漲,他們所蒐集的材料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有湖屯鎮的三位同學聯合起來,一起訪問老人,考察陶山,將《肥城名人錄》上的范蠡、唐中冕等人的相關事蹟蒐羅地異常豐富,幾乎要形成另一種獨具特色的名人錄了。

第二、在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兼顧課程互補,增強學習的實效。

任何學科的課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其他學科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聯繫,校本課程作為學校自行開發的課程同樣與國家課程存在一定的聯繫。因而,我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它與其它學科間的聯繫,利用好這一點,使它更好地彌補其他課程的不足。比如,在講授肥城的大書法家歐陽中石的時候就與語文學科中同學們書寫的規範性和美觀性聯繫起來,既認識瞭解了人物又增加學生對練字的重視,既進行書法創作,又可以更好地熟悉詩詞、短文;在講述米英俊等抗戰英雄時,又將此時的歷史背景同歷史學科聯繫在一起,更加深了同學們對這一歷史階段的具體而深刻的認識。這樣,使校本課程《肥城名人錄》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起到補充作用,從而增強校本課程的實效性。 第三、在教的過程中注意教法靈活多變,使學生不斷創新,培養學生特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突顯實小特色。既然作為校本課程《肥城名人錄》的教師,就應突出其相應的特色。我不拘泥於以往的“課堂、教師與教科書”,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引導學生講,動手練,再講,親身體驗,注重開發學生的`潛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和個性。在涉及左丘明、鬼谷子等歷史人物時,我直接讓學生站在講台上講《左傳》、談鬼谷子的弟子孫臏和龐涓的故事。而在涉及到跟學生距離比較近的現代人物時如徐夫京等人,則直接讓學生親自去考察一番。這樣下來,有的同學還戲稱自己有種教師和記者的感覺了。這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不斷探索,使學生學有所長,更多的特長生不斷出現。

最後,我在實施校本課程《肥城名人錄》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感

覺有一定的成績,但也有許多新的問題出現,具體體現在:現已開設的校本課程並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的學生,有的學生有更新的需求;個別同學思想陳舊、保守,對開設的校本課程毫無興趣,只注重語數外等主科的學習。面對這些問題的存在,我準備在下一步採取以下措施加以解決。

總之,在校本課程《肥城名人錄》的教學方面,我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展望未來,任重道遠,但我將充滿信心,不斷努力。

  校本課教學隨筆(2)

布魯納説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學生學習主體化的核心是自主化,即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習積極性的驅動下,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現其學習的主體地位.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學習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學時,我們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大膽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一談對我班開展校本課程“奇石整合再造新景觀”這一課程認識和做法。

一、寓教於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對於國小生而言,遊戲是啟發心智與興趣,達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方式。在教學中,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經常組織遊戲,寓教於樂,樂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陳鶴琴老先生曾指出:“遊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動,不管年齡性別,人們總是喜歡遊戲的,假如在讀書的時代,我們也能化讀書的活動為遊戲,那麼讀書不是會變得更有趣,更快樂,更有進步了嗎?”根據以上觀點,我在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遊戲,把知識合理地融入各種遊戲中,讓國小生在遊戲中學習,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遊戲的設計與選擇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喜聞樂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組織開展他們比較喜歡有一定主題和角色的社會化遊戲,才能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

二、感懷愉悦,各抒己見,提高效率。

校本課程也不要忽視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有些教師認為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是語文課的專利,其實,多一點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和高見,除了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外,還培養了學生追求真知的熱情,同時消除學生學習緊張的情況,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牢牢掌握知識。

新課程改變了舊課程內容中脱離生活實際的狀況,強調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貼近生活,參與是學生心理的需要,是認知發展的需要,也是主動探索知識,成為新世紀創新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