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論黨爭中的屈原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91W

論黨爭中的屈原

屈原是千古以來忠貞良臣的典範。

下面小編推薦散文論黨爭中的屈原》,從黨派利益角力的視角分析屈原的悲劇,

歡迎參閲:

論黨爭中的屈原

中國人特別崇尚禮尚往來,而且還特別講究“往而不來,非禮也。”由此,禮的含義已由最初的古人祭祀活動,開始轉向用金錢和財物謀取政治資本,以及置換權錢的重要手段。在中國史書裏,我們常見“貨賄”、“貨賂”等字眼。如《魏書》曰:“百司多不奉法,貨賄公行。”又曰:“不貴禮義,故士無風節;貨賂大行,故俗尚傾奪。”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公開行賄受賂的事兒,錄入書端也是常事。

屈原生活與大展宏圖的時代,正是春秋戰國後期的楚國。他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襄王三個時期,其主要活動於楚懷王當政期間。這一時期,正是“橫則秦帝,縱則楚王”,上古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夜。屈原出身貴族世家,他明於治亂、嫻於辭令,20多歲就做了懷王的左徒。這一官職是對內和懷王討論國家大事,對外處理國家的外交事務。當時,楚懷王非常信任屈原,不僅授權他草擬法令,還讓他出使齊國,聯齊抗秦,足見屈原曾是楚國負責內政外交的重要官員,權傾朝野。但是,屈原的年輕氣盛與他的政治見解,卻招來一些人的妒嫉,指責他居功自傲,連懷王也不放在眼裏,漸而被懷王疏遠。

指責與反對屈原政治主張的代表人物,是楚懷王的寵妃南後鄭袖、兒子子蘭和上官大夫靳尚。史書上説,這批人不僅是屈原在政治上的死對頭,而且還是貪得無厭的貴族。屈原在與這幫人的交鋒中,他屢遭暗算,後又受到排擠,最終落得一個悲憤的文人。

當時,秦國為了破楚齊聯盟,特派張儀帶了金銀財寶到楚國開展各種賄賂活動。他到了楚國後,先大擺酒宴請楚國權臣,賄賂了楚國的一大批權貴寵臣,得到了楚懷王的信任和賞識。有了被信任的基礎,張儀開始欺騙懷王,他以六百里土地為誘餌,説動了懷王與齊國斷交。楚齊斷交之後,張儀所説六百里一下子變成了六裏,楚懷王聽後大怒,先後兩次興師伐秦,結果都被秦軍打敗,喪失八萬多軍隊,大將軍屈丐、裨將軍逢侯醜等70餘人被秦軍俘虜,還丟失了漢中大片土地。這時,懷王稍有醒悟,悔不用屈原之策。於是,懷王又複用屈原,讓他再次出使齊國,重修楚齊之盟。秦軍兩次大敗楚軍之後,也擔心楚齊復交,又主動提出退還漢中之地的一半以求和。而此時的懷王恨透了張儀,提出不要漢中地,只要張儀頭。

當秦惠王聽到楚懷王要砍張儀的人頭時,惠王猶豫了,他堅決不同意張儀再去楚國遊説。而張儀卻胸有成竹地説動了惠王,又一次到了楚國,再次賄賂了鄭袖、靳尚等人。張儀在懷王面前一番花言巧語之後,糊塗透頂的懷王居然又把張儀給放了,還和秦惠王結下了婚姻關係。不久,屈原出訪齊國回來,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式又説明了利害關係,懷王頓覺有些道理,但再想追回張儀,他早已走得無影無蹤了。這樣,楚國對齊國又一次大失信譽。楚懷王二十四年,楚國又一次背齊合秦,歡天喜地的去秦國迎親。第二年,楚懷王還與秦惠王在黃棘會晤,並接受了秦退還的上庸之地。當時,屈原雖竭力反對,結果無效。

在當時的楚國朝野,各派的黨人甚多,而且大多數都是屈原的政敵。屈原罵這些黨人鄙陋愚固,又指責這些黨人爭相鑽營貪婪成性,個個貪得無厭慾壑難填。他在《離騷》中痛心疾首道:“世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這些黨人們只顧苟且偷安,使得楚國的前景變得危機四伏。他們不但“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又“貪枉兮黨比,貞良兮煢獨。”屈原歎道:“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乎求索。”這話説的就是楚國的貴族們競相鑽營十分貪婪,索求財物名位總不滿足,他們放縱自己而苛求他人,個個都動着壞心眼嫉妒好人。

有一次,屈原在靳尚等人設局的酒宴歌舞上,南後假裝酒醉故意倒向屈原懷中,色污屈原調戲她的宴夜。結果倒黴的屈原就因抱了一下南後,於是被革職查辦,囚禁在太廟。更倒黴的是屈原的學生嬋娟,她敬仰屈原的品德,遵照屈原的教誨做人,她蔑視世俗的榮華富貴,具有不畏權貴的骨氣和敢於鬥爭的勇氣。嬋娟崇仰屈原的愛國主張,她好不容易在太廟見到了昔日的老師,屈原則以酒為她暖身,誰知酒中有毒,嬋娟身亡。屈原悲憤填膺,長嘯天問:“悲回風之搖蕙兮,心冤結而內傷。”表達了自己心中愁思鬱結而黯然神傷的情緒。

楚懷王三十年。秦王以結親為名,約楚懷王去武關相會。懷王再次不聽屈原的勸阻,聽信子蘭等人之言赴會,果然被秦兵劫持,押送到秦都咸陽。秦王脅迫懷王割地,懷王堅決不肯。但是,在懷王被扣留期間,楚人立太子為王,是為楚襄王。兩年多後,懷王逃離秦國,但秦人封鎖通往楚國的關卡,懷王逃到趙國邊境,趙國不敢收留他,懷王又企圖逃往魏國,但被秦兵捉回。不久,楚懷王在秦國病逝,秦國把他的遺體送還楚國,真可謂:“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

楚襄王六年。秦國派大將白起出兵攻打韓、魏兩國,擊敗韓魏聯軍於伊闕地區,斬首24萬韓魏聯軍。於是,秦昭王寫信給楚襄王,挑戰要率領諸侯與楚“爭一旦之命”。襄王看了挑戰書後很憂慮,他又謀劃再與秦國講和。此時,屈原認為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就發表言論,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屈原指出,懷王最後落到客死他國的下場,就因為“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他的這一通牢騷,又引起了子蘭的嫉恨。於是,子蘭指使靳尚,讓他在襄王面前進讒,迫使屈原又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領兵南下,攻破了楚國的郢都。當時,屈原已經62歲,他看到楚國的前途已經絕望,就在這一年的五月初五日,他懷抱一塊冷冰冰的大石頭跳進了汩羅江。

如果説,屈原的政治生涯是個悲劇,同時也是政治鬥爭附體於他的悲冤。他萬般無奈地説:“貪枉兮黨比,貞良兮煢獨。”其實,自古以來的中國社會,從來就沒有過民權意義上的政黨,唯有朋黨。在自古中國的官場上,士大夫結黨是常有的事,發生朋黨之爭也是常事,這種之爭都是為利益而爭,只是獨裁專制的“政黨”斥罵弄權派為“朋黨”而已。在分肥政治的利益驅使下,諸如東漢的黨錮之禍、唐代的牛李黨爭、宋代的元黨案、明代的東林黨案都是朋黨之爭。這種黨派門户之爭,政治戾氣十足,互相攻伐之殘,都是置國家和社會利益於不顧,導致政局變得日益混亂,政治變得益發腐敗。所以,不論“朋黨”所取何義,中國歷史上的“朋黨”問題,都暴露了封建專制的陰暗一角。

雖説,屈原是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政治理想者的悲劇,一個俠膽文人的悲劇,但更是一個黨爭的黨人悲劇。他在《天問》中問:“皇天集命,惟何戒之?受禮天下,又使至代之?”這個問題的潛台詞似乎是説,楚國君王受命管理楚國這片土地,已經有許多年了,難道現在是皇天要讓秦國來取代楚王了嗎?不幸的是,他問了一圈,還沒有明白過來,屈原就輸了,還輸得悽悽慘慘。誠然,屈原的輸是楚國貴族給他的認證,也是後人給他投江壯舉的認證。但若不是他給後世留下深沉真摯、悲壯奔放的楚歌,屈原輸的就毫無意義了。

雖然,屈原身後的人對他投江自盡的動機眾説紛紜,無論是以清朝思想家王夫之為代表的殉國説,還是後人研究的潔身説、殉道説、尸諫説、迴歸説等,屈原終究是一個當時政治文化的代表人物。不過,屈原的悲劇和悲冤在此後的朝朝代代都有之,只是這種戾氣十足的政治文化,一直被傳承併發揚罷了。當然,屈原也給中國人留下了“屈原式”的徹痛,在面對黑暗如漆的社會,貪婪成性的官場,讓中國人感受着憤怒。正如郭沫若以歷史劇為投槍,借古喻今,創作了歷史劇《屈原》,有意識地“把時代的憤怒復活在屈原時代裏”。並説:“我是有意借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的時代。”

Tags:黨爭 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