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壓強評課稿【彙總5篇】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07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要怎麼寫好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壓強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壓強評課稿【彙總5篇】

壓強評課稿1

《液體的壓強》一課重點是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難點是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楊老師對教材理解透徹,認真分析了教材的編寫意圖,並結合我校學生的學情及我校生命課堂的理念,把課本知識滲透到生活當中去,把課堂交給了學生,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獨立學習、合作交流、創新展示的平台。

聽了楊老師執教的《液體的壓強》的這一課,我深有感觸,收穫頗多,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感受。

一、這堂課遵循了自學、交流、實踐評價四部學習流程

楊老師用潛水器引入新課,接着讓學生自由閲讀課文,出示閲讀要求,學生自學;然後小組交流:液體內部壓強有何特點?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緊接着小組派代表進行試驗操作,對液體內部壓強特點中的其中一點進行探究驗證;最後,在描述結論的時候,未發言的小組對發言組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整節課下來,流程完善,過渡自然。

二、這堂課營造了一個安全、受鼓勵的學習環境。

在回答液體內部壓強有什麼特點這個問題的.時候,同學們都進行了猜想,並且楊老師叫了很多同學來發表自己的見解。很多同學都回答了:液體內部壓強跟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這樣的回答不太完善,楊老師就鼓勵他們説:液體內部壓強跟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有關,有怎樣的關係呢?這樣一來保護了學生的回答,同時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三,這堂課發展了學生理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鼓勵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個性表達。

在教學設計中,楊老師為學生創設了批判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表達空間。在小組代表上台展示的環節中,讓學生自己選擇講台上老師準備的器材或者選擇身邊的器材進行探究,發展了學生的理性思維,沒有展示的小組對展示的小組探究的過程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鍛鍊了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建議:如能準備兩種不同的液體供學生探究,那麼這堂課將會更加完美。

壓強評課稿2

本節課是一節有創意、較為生動的教學演示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設計巧妙、直觀、生動,整個實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從感性到理性,生動、深刻,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一、教學過程亮點

(1)課前準備充分,課件,實驗器材課堂安排等都很好。能應用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解決新問題。從課堂作業完成來看,預設目標完成很好。

(2)多媒體應用合理,步步逼近,有利於學生知識的掌握。學生實驗增強了學生體驗,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知識的應用。

(3)引課設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多媒體動畫:人坐在在木板上,木板凹陷下去。再次展示一個小資料,大家根據生活經驗猜測一下,是什麼原因使玻璃管壓成了粉末呢?設疑質疑,打開學生想象,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慾望。

(4)體現了科學學習是實驗科學的特點:運用各種活動展開生生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培養了合作交流能力。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度。

(5)師生活動相得益彰,運用提問,藉助活動,推進教學過程。

二、改進意見

但是教無定法,每一位老師對每節課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現談談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幾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改進的建議。

(1)學生大部分能掌握新知識,但有的學生不能掌握,例:對比壓力與重力作用點時部分學生答不出。這時老師隨手拿起講台桌上的花露水瓶重重往講台桌上一放問:“花露水瓶給桌面的壓力作用點在哪裏?”老師提問後學生找不到問題指向性時老師有點心急,語速有點過快。

(2)在概念的教學上,要注意學生的理解。本節在壓強的概念的引入為難點之一,公式中受力面積要具體講解,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3)本節課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太少,老師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最終獲得答案。

(4)問題設計不夠充分、語言不夠精煉。

(5)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本節課的知識點有點過多,學生基礎不是很紮實,部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一定的難度。最後提出壓強的計算公式後,關於壓強的計算講解很倉促,並沒有相關的練習。

(6)在學生提出猜想時,老師不應該對猜想帶有過多的指向性痕跡,否則探究性實驗就可能變成驗證性實驗。估計有的同學會提出壓力作用的效果可能與接觸面的材料有關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多種猜想之後,老師再從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等方面逐步篩選,確定探究的課題,不能因為教師的種種原因而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

壓強評課稿3

聽了這堂關於《大氣壓強》的公開課,我有了以下幾點的思考:

1、本節課中老師注重學生的體驗,通過一些具體的實驗,讓學生體驗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以及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讓科學結合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科學的意義。由於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教育。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知識的拓展。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往往會考慮到課本知識的連貫性,或者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只能講課本中出現的一些事例。但是從學生長遠的發展來看,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知識拓展,有助於學生的認識。

3、把科學史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對於新課程的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授,也是科學精神的傳遞。在學習過程學生有了有關科學史的內容,促進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

4、關於物理知識內容,如何上,才能讓學生有真正的知識取得,也是我聽了這一節課,對自己教學的一種反思。很多知識,學生在國小階段都學過了很多,在中學中學生學些什麼就是我們所要更多思考的地方。

壓強評課稿4

綜合組在推進“生命課堂”進程中,每一位老師都在學習,也在進步。黎老師新授的《壓強》是一節以實驗探究為主的力學課程。以下我從生命課堂的基本特徵對黎老師的課進行得要的評析。

一、營造安全、受鼓勵的學習環境

黎老師主要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解決問題時其實有的不太科學,黎老師注意保護學生自尊,最大可能的鼓勵學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學生敢於表達,也樂於表達。如果黎老師的評價更機智一點,效果肯定會更好。

二、遵循自學、交流、實踐、評價四步學習流程

引入課題後,黎老師讓學生帶着幾個問題自行閲讀教材,然後合作交流解決“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這一環節,學生自主探究展現較好,小組之中分工合作,解決自己的'猜想,得出結論。最後老師給出評價,整個流程較好順暢。在探究環節中,如果黎老師讓學生上講台邊演示邊講解應該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三、強調學習行為的自主、真實、有效

從獨學、對學到羣學,不管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黎老師始終尊重過程的真實性。這一點做得比較好。

四、發展理性批判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這一點黎老師還可多訓練學生,當一組同學把他們的實驗方案呈現出來時,黎老師只是自己做了評價,其實學生的方案不一定很科學,其他組的同學也能從中發現問題,並在他的基礎上加以完善,這樣長久地訓練學生,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更好地培養。

總的來説,黎老師的課進步了,“生命課堂”的理念滲透到了每一個環節,他在成長,聽課的我也在成長,有了我們共同學習的精神,相信在“生命課堂”的推進中,我們會做得越來越好。

壓強評課稿5

氣體的壓強實際是分成三部分:大氣壓強、流體壓強、一定質量的氣體的壓強。這部分內容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任老師執教本節課從呼吸氣感知空氣的存在,到一系列有趣的實驗説明大氣壓的存在,到分析實驗中怎樣顯示大氣壓的存在,再回到實驗現象的解釋。一步步,由現象到理論。在此基礎上,以實驗為載體,以現象為模型,設計測定大氣壓的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停地提出問題,不停地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交流討論,形成一套完整的學習程序。一改以往的教學學生缺少一種自己探究的經歷和過程,缺乏思維的深刻性的弊端,達到培養學生探究、創新意識的要求。

探究型教學模式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有可能的實驗方案,並按自己設計的方案進行操作,去驗證自己方案的可行性。這樣一來,學生潛在的那種探究熱情立即被激發出來,教師所能想到的那些方法,學生也能想到,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比總結各種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培養學習物理的思維素養,也能在自己大膽的設計中嚐到了甜頭,奠定了探究學習的基礎。

商榷:學生自備的`實驗器材稍少:注射器應該很容易收集或買到,若四名學生一組估測大氣壓的值,教學效果可能更好。

借鑑:注重實驗教學,創新改進實驗,想方設法彌補學校儀器不足對教學的影響。如本節課估測大氣壓的實驗任老師做的很好。

探究型教學模式更適合國中的物理教學,讓孩子經歷探究的過程,發現知識。我所缺乏的是耐心不夠,總是擔心時間不夠或是擔心孩子得不出什麼結論,這一點任老師這堂課給了我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