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2.6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

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1

熊老師之這節課,給我們的啟發很多,熊老師尤其注意學習方法的滲透,歸類總結了“結合註釋”“聯繫生活實際”“集合圖片”“已有知識回顧”“藉助工具書”等辦法學習古文;注意了朗讀的指導,特別用地的要求和指導了“有感情朗讀”,通過文章補白、任務對比等方式理解任務形象,感知文本內容;還有對難點字的分析與比較,還有課外閲讀書目推薦等內容的涉及。

我一邊聽一邊思考,這麼多可教的內容,是都要在課堂上“有所體現”嗎?

小古文學習的方法,一定要在一節課裏呈現完嗎?可不可以只找準與本文最相關聯或者學習本文最需要的.方法集中突破?本文內容簡短,“結合註釋”和“圖片理解”在這一課運用最普遍,是不是可以集中突破運用以上兩個方法,提煉歸納這兩個方法,再次運用這兩個方法去學習後面。

小古文的教學,“讀”的地位該如何凸顯,如何讀正確、讀出停頓、讀得有味兒?怎樣採用多種形式地讀,朗讀指導的層次性該如何得以凸顯?該如何把握內容全面與一課一得的關係?

課後習題中有講故事的內容,如何讓學生把小古文用比較有意思的大白話進行創造性複述?這節課沒有過多涉及此項內容,需要我們思考,在實際操作中的如何處理。

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2

俞執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語言精煉、富有趣味、藴含深刻道理的小古文,它是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小古文。相信在座的部分老師跟我一樣,在學生時代害怕學習文言文,怕實詞、虛詞,怕背誦,怕翻譯!而俞老師的課堂通過課前談話和對生字“戎”的字理教學,學生一下子進入古文的世界,把畏古文變成了樂古文,何為樂?

一樂樂讀:

“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爾自知”,新課標指出,第二學段對於古詩文的要求是: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從課標中我們看出,誦讀是學習古文的`主要途徑,是通向文言文世界的橋樑,俞老師的課堂以讀貫穿始終。初讀讀準字音,二讀指導學生劃節奏朗讀,讀出古文的韻味,三讀帶動作吟誦。最後俞老師出示豎着的、去標點的古文,配樂朗誦,這樣的朗讀形式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生興趣,形成濃濃的中國風,讓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樂樂思:

“一石激起千層浪,兩隻彈出萬般音”,俞老師在課堂上設置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整個課堂圍繞了王戎的人物形象設置問題:王戎是個怎樣的人?説説你對王戎有什麼瞭解?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王戎?這些問題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於是從學生口中有了善於思考、善於推理、聰慧的王戎。

三樂樂學:

“好課堂能讓學生受益一生”,俞老師就像那麥田裏的守望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合作中交流,感悟出古文的學習方法:擴詞法、查註釋查字典、換詞法。俞老師播下的是樂古文的種子,整堂課學生樂讀、樂思、樂學,樂在其中。

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3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級上冊課文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本書的第二篇文言文。三、四年級的文言文主要都是一些通俗淺顯的小古文,因其體裁不同,所以要明確學習目標,一是能夠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美、節奏美,學會正確斷句,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熟記;二是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孩子學習小古文的興趣,培養語感,通過學習知道文中藴含的道理。但大部分都是平時熟知的故事,文言文短小精悍,故事內容理解起來也不會太難。

本週我們一起學習觀摩了本篇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公開課教學,下面就談談我在聽課過程中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環節層層推進,結合精美的'課件,讓整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開頭以“解釋課題”進行導入,尤其對易錯字“戎”字,以及“取”字的意思做了講解,讓學生對課題及文中要講的事情有了大致的瞭解。不過,此處的導入時間有些過長,導致後面的內容比較緊湊,並且課件中課堂練習的內容沒有派上用場。

二、朗讀過程中注重把握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律美,有齊讀,有個人讀,再通過學生互評的模式,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其特點。

三、抓住重點字詞引導學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思,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引導與思考,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讓課堂變得井然有序。其中,對“折”字,用軟尺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了折是折彎了,而不是折斷了,非常形象生動。並且對古今異義字“走”,還有文中的“三個代詞之”的意思做了重點講解。當然,在抓住重點詞解釋句子意思時,可多叫幾位同學來説説自己的理解,教師點評總結後,可以進行復述,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四、在主題上有一定的昇華,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通過學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總結王戎是一個觀察仔細、善於動腦、聰明機智、冷靜思考的孩子,而我們在生活中也需要學習他這種品質。

五、當然,我認為本堂課中還可以利用多種方式讓課堂氛圍更活躍,教師的板書內容可以再簡潔一些。

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4

《王戎不取道旁李》選自《世説新語》,在文章中,王戎七歲時,跟小孩子們一起玩耍,面對長在路邊又紅又多的李子,其他小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去摘,而王戎根據環境推測這樹上長得肯定是苦澀的李子,大家嚐了嚐,果然如此,可見王戎是一個善於思考善於分析的人,給我們的啟示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善於觀察與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篇課文是一篇文言文,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教材特點,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的效果還算滿意,現總結如下:

1、“讀”佔整頭。四年級的國小生不常接觸文言文,所以想理解文本內容必須要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因此,許老師首先板書課題:王戎不取道旁李。她先指生試着讀一讀,發現學生認識字但是不會停頓,所以教讀題目學會停頓。接着播放音頻資料,讓學生邊聽邊劃分本課朗讀時的停頓,學習文言文的讀法。聽完之後自由練習朗讀,同桌互讀,發現問題在班內及時指導,爭取每個學生會讀本文,也能以此為根基學會去讀其他的文言文。最後,指學生在班內展示朗讀,讀得好的當小老師教讀,去體會當小老師的喜悦感。

2、“學”字當頭。在讀熟讀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已經掌握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擴詞、聯繫上下文、藉助註釋等)試着去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創設自讀自悟的氛圍,讓學生去自學。此環節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接着,開展講故事比賽。試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小故事,先在小組內評選出最佳講故事的人選,在班內再展示。要求:自然得體、大方,語句通暢通過學生上台展示。根據理解的程度,及時予以引導,以便正確理解文本的內容。最後創設討論的環節,出示課件:説説為什麼”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導學生學會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在觀察所得中去分析解決問題。

3、潛移默化首先引導學生交流:説説從王戎身上學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得出道理。

不足之處:課堂不夠生動,有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師説的部分較多,讓學生自主思考、交流的環節設計較少。

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5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對於初涉文言文的國小生來講,學習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我一直擔心,學生能否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能否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興趣,能否感受到文言文的音韻之美。再加上老師借班上課,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老師能否完成教學目標,我在心中產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但是,當觀摩劉瑩瑩老師執教《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課後,我這顆懸着的心終於安放下了。劉老師以其嫻熟的教學技藝、良好的課堂效果,受到了大家的`積極評價,也帶給我很多啟發思考。

劉老師的課堂是智慧的。

1、設計了“以讀為本”的學習活動。

文言文和現代文是不同的,我們學習現代文要多讀,學習文言文也要多讀。因為任何語言學習都離不開語言材料的積累,讓兒童在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通過大量規範的書面語言材料的輸入,儘可能多地積累語言材料,才能為學生終身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就是多讀多背,積累語言材料。統編教材主編温儒敏先生倡導:多讀。只有多讀才能感受文言文的音韻之美,只有多讀才能豐富文言語感,只有多讀才能加深文言理解。劉老師的課堂正是以讀為本來設計學習活動的。

首先,讀的形式多。學生自讀,指名讀,教師示範讀,學生齊讀,背誦,乃至講故事,可以説是“讀”佔鰲頭,“讀”串聯起了整節課。

其次,讀的目的明確,有層次。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接着要求讀出節奏,讀出停頓,讀出韻味來,最後在理解文意後背誦。

2、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紮實語文要素的訓練。

理解題目“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取”字,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得出是“摘”的意思,教師相見出示方法字條“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文章意思是,教師引導學生交流方法並適時字條展示“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聯繫上下文”“補充”。這些學習方法的滲透,可以看出劉老師能夠緊扣語文要素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紮實推進語文要素的訓練。

3、關鍵字詞的教學體現出教者的智慧。

如:教學“戎”字時,板書的課題以“田”字格空出,凸顯這個生字的重要,進而通過“戎”字的形體演變,理解掌握這個字的意思。如此這般,劉老師輕鬆突破了文中重要生字的教學。再如,理解“競走”一詞意思,明確古今異義後,結合三年級《守株待兔》中“兔走觸株,折頸而死”,以及成語“飛禽走獸、東奔西走”,加深對“走”的古意的理解。這樣的字詞教學有趣高效,體現出教者的智慧。

劉老師的課堂充滿了趣味。

1、教學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語激發學習趣:孔融四歲讓梨,曹衝五歲稱象,司馬光七歲砸缸,今天我們再學習一個關於小神童的故事。

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親和力:“字典老師”“學習小助手”(把課件插圖説成學習小助手)“請你誇誇王戎吧!”……

對學生的評價語有趣:“你真是我們班的智慧小達人。”

2、介紹“戎”的形體演變,進而理解字意,培養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

3、教師富有韻味的朗讀指導,讀出了文言文的趣味。

劉老師課堂上的高光點俯拾皆是,這裏不再一一贅言。總之,劉瑩瑩老師的課是智慧的,是輕鬆有趣的,達到了智趣共生的效果。當然,一節好課總會引發我們的思考,比如:文言文的教學如何落實單元教學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呢?統編教材國小階段安排了15篇短小的文言文,這麼少的幾篇文章顯然不夠的,我們是否必要拓展補充文言文篇目閲讀呢?我們設計的學習活動,如何體現學習的主體地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呢?……這些都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去思考領悟。

部編王戎不取道旁李評課稿通用6

王月俠執教的這節《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節成功的微型課。第一,從時間上來説,從開始到結束時十分三十秒,符合微型課的要求。微型課的時間一般在十分鐘左右,體積要小,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型課包含完整的教學環節,比如導入、新授、板書等等。當然,也不能缺少師生間的互動,當然學生的反饋是通過老師的轉述來體現的,王老師很好的把握住了微型課的特點進行教學展示。

導入環節,老師首先用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引入新課的學習。關注了單元語文要素,將課後三道習題的解決融入到了教學之中。這一單元的語文要素一是瞭解故事情節,感受人物形象,第二是簡要複述課文,注意順序和詳略。

老師入題很快,微型課總共就十分鐘時間,王老師教學的時候直奔課題,對王戎的“戎”進行書寫指導,這也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對識字寫字教學的重視。識字寫字教學要貫穿整個國小階段,而不是隻在國小一、二年級重視,老師從字形、字義等方面進行解説。老師的板書是一種很好的示範,這一點從老師的板書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來。

老師從題目入手讓學生猜測文章主要寫了什麼,記得三年級有一個單元是策略單元,要求學習預測。語文學習是有連貫性的,不是隻在那一個單元教預測。統編教材在編寫的理念上注重了方法的傳授和知識、方法體系連貫性與層次性。所以説,王老師這一問題的設置,不僅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預測這一學習策略的延展。

文言文的學習,朗讀的指導是很重要的,並且老師非常注重傾聽能力的培養,語文學習就是應該這樣,圍繞聽説讀寫這四個字來做文章,很多老師在教學中沒有注意到這個學生傾聽這一習慣與能力的培養。老師在範讀之前明確提出了一個傾聽的要求,而且注重老師自身的示範,示範就是最好的指導。如果老師只讓學生去讀,有感情的讀,怎麼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呢?其實老師本人的示範非常關鍵,它給了學生朗讀的.指引,明確的學生努力的方向。朗讀的指導,男女生分別讀,還有齊讀。

第五個亮點,老師引導學生根據圖畫理解“多子折枝”的一個難句子,包括“走”的意思的古今異義的不同,還有“之”這個字出現了三處,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充分的體現出來了。讓學生理解有些漢字的意思是多變的,在不同的語境中代表着不同的事物。重點是理解“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這也充分的重視了我們這個統編教材重視課後習題的教學。這是第五點,重點字詞句的理解,老師教有方法。

教學中,老師先寫“判斷”,然後再讓學生去交流,王戎做出這一判斷的依據是什麼?讓學生從“看到的、想到的”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展開討論。那麼小組內講故事,在這一環節的問題是什麼呢?可能只是説一遍意思而已,那麼老師的指導就是必不可少的,那麼在這裏老師就提一下。關於教方法,教複述的方法讓學生注意到了,看到“多子折枝”時的驚喜,還有“諸兒競走取之”時的動作,“人問之”時的疑惑等等,讓講述更有吸引力。

作業的佈置指向了這個閲讀歷史人物故事,也是為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做準備。我們不應該讓學生這個學完這一單元所有的課文之後才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可以進行一個變序號的教學,要求教師的備課的時候有單元整體的意識,第一篇課文教學的時候,就要為後面的教學內容做鋪墊做準備,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任何一節課都是不完美的,學生已經有了三年級學習文言文的基礎,第一次讀書會讀的怎麼樣,其實也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去讀一讀,然後發現問題之後再進行適時的指導與示範,這樣就做到了以學定教,第二,另外,藉助註釋這一學習方法應該是學生自己發現的,而不是直接去告訴。幼年的王戎有什麼特點呢?老師通過讓學生藉助註釋找出相關的答案。這一點是可以的,因為可能有同學注意不到。但是在後來的教學中,有些詞句的意思肯定會有同學能夠藉助註釋來作出回答,老師此時再進行實時的表揚與肯定,鞏固好藉助註釋這是一學習方法,效果會不會更好呢?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教學中要體現出教方法,學生知道的就不需要教,可以先讓學生去交流,學生可能會説到藉助註釋或者插圖等。學生自己説出的方法會比老師的直接告訴或者灌輸,更能體現出以生為本的理念。第三,就是關於背誦。背誦是應該在當堂完成的,引導學生背誦的時候,老師是出示填空,那麼其實可以有層次性的體現,比如説可以再少一些字,或者出示幾幅圖片是或者一幅圖片,這樣由易到難引導學生當堂背誦會這篇課文。另外一點,那個老師的感染力也非常重要,我們注意看老師的聲音是很好聽的,如果老師的這個語速能注意一下快慢的差別,或者説再神氣一點,會不會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