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攝影

攝影實習的報告

欄目: 攝影 / 發佈於: / 人氣:2.57W

攝影實習的過程中,大家學習到什麼樣的技能呢?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攝影實習的報告,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攝影實習的報告

  攝影實習的報告一

七月流火。隨着炎夏的熱浪剛剛翻過,我們也進入了新的學期,大學時光過半。不捨又興奮,兩年來的磨礪和學習,得失對半開。大二第一個學期時候開了攝影課,學習了一年,經過對相機的認識,黑白人像臨摹,彩色臨摹,黑白膠捲的沖洗……時光荏苒,轉眼到了暑期攝影實習的時候,我以為,終於可以擺脱了枯燥的臨摹學習可以大展一把自己的對世界感官認知的宏圖。

  也僅是我以為。

我的攝影實習是在家進行的。恰好友有一台舊式的單反機,就拿過來拍了一個暑假。第一卷膠捲我是去“掃街”的,像一個行腳僧一樣穿梭在大街小巷,破敗的老房子,富豪新買的漂亮跑車,城市改建下的殘垣斷壁,賣水果的,修自行車的,打枱球穿背心的年輕人。我以為,我可以像哲學家一樣看待這個世界上的起落,可以像大師那樣用自己的雙眼和膠捲記錄別人悲苦和自己的情緒,可是相片洗出來後,大失所望——全然不是我想的那樣,甚至要糟糕很多。大大出乎所料。

我原以為,攝影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情。光圈,景深,快門速度,曝光率,感光度,只要正確運用,只要掌握得當,輕輕一按快門,剩下也就是膠捲和相機電池的工作。真的是我以為,也真的僅是我以為。

面對自己拍出來的一大堆相片,本以為是很漂亮城市風景的,在那五寸大小的世界裏完全沒有重點,我預想中飽滿的人物表情在那五寸的無言世界裏,也都是那麼平淡。我精心調對的焦距和景深完全沒有達到我自以為可以的水平,一摞三十五張的相片,全部都跟我印象中傻瓜相機拍出來的一樣。之前所有要展“宏圖”的雄心,那滿的要溢出來的信心全部都煙消雲散。

  攝影真不容易。

接下來,我並沒有那麼着急地再去“掃街”,尋找找我心中可以表現的城市畫面。我在朋友的`介紹下去關注攝影論壇,去蜂鳥,去色影無忌看,也去尋找大師的作品看,去了解世界攝影師——原來世界那麼大。那些顆粒粗大的黑白老相片,寫滿了人性的渴望,戰爭的殘酷,各種誘-惑,各種不同的命運,也讓我認識了一大串名字——克拉克,梅普拉索普,布拉沃,比阿德,細江公英,鮑德里亞,布勒鬆,傑夫-沃爾。

  攝影是什麼?

我似乎更迷茫了,我只是明白了一點,攝影不只是快門和光圈的故事,也不是膠捲的五色生涯。之後的之後,我更加小心的,更加謹慎也更加謙虛地去拍一些小東西,拍一些更能表現光與影的東西。畫面越來越接近我現階段差強人意的結果。但是我仍舊不知道我在拍什麼,學校讓挑五張自己的相片做實習成果,我挑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挑出來的是什麼。每次我似乎要摸着攝影之門的門環的時候,又感覺什麼都是那麼飄渺。但是,慢慢地我開始習慣在攝影中沉靜自己,開始習慣地審視自己的看待周圍的態度。攝影,一個假期讓我明白了很多,不只是快門,也不只是光圈。攝影,不是哲學卻勝似哲學。

知道現在,我不知道我在一個長達四十天的暑假拍出了什麼東西,拍出了那些自認為的好相片,但是我學到了一句話,荒木經惟講過的——“比起很多人,我的情慾也許比較弱,但我的鏡頭永遠勃起。”

如此堅定。

  攝影實習的報告二

轉眼間,三個月的專業媒體實習就過去了,如我所願,我來到了位於祖國南端的海南島,並且在海南日報的攝影部度過了這三個月的時光。相比於其他大部分同學來説,我在攝影部的實習相對來説更加的有挑戰性,因為以前的師兄師姐到攝影部實習的並不多,沒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經驗,即使是有的在新華社的攝影部,也是作為圖片編輯,更多情況下是單純和相片與文字打交道,而直接與人進行交流,參與到一線的攝影採訪的機會比較少。

三個月的實習只能是管中窺豹,並不能完全的融入到報社當中,但是這次“涉‘攝’未深”的實習經歷,已經讓我受益匪淺。在實習過程中,我覺得對我來説記憶深刻,或者説讓我對攝影、攝影記者以及圖片與報紙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響的,有幾個事件,也許這些東西對別人看來是非常淺顯的,但是這是我在實習中切實體會到的,而這些東西也是實實在在值得總結的。

  一、我們要選擇什麼樣的相片?

這個思考源於一次攝影部與總編室的討論會,眾所周知,總編室的編輯們是決定最後上版的文章和圖片的“老闆”,與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相片只能替換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補,而這就牽涉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相片上版?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相片印在我們的報紙上?

這樣的討論其實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媒體從業人士的討論,即使是在我們清新的實踐中也存在着這樣的疑問,近些年來,“讀圖時代”被眾多媒體宣稱到來,許多的報刊雜誌也突出了新聞相片在各自的媒體當中的比重,但是相片多了,選擇相片又成了一個問題。

在我實習期間的這次討論可以説也是圍繞着這個問題展開的。討論會上,攝影記者選擇了一些自己傳回報社的稿件,將自己覺得應該見報的相片和實際見報的相片放到一起,讓大家一起品評。其中很多相片的選擇不僅僅是攝影記者與編輯產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編輯中間對於相片的選擇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這次討論中,我雖然沒有能夠發言,但是,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編輯在選擇相片的時候是關注什麼的,而且我感覺到隨着攝影記者水平的提高,新聞相片質量的提高,編輯對於相片的認知和評價標準也在上升,以前覺得編輯對於相片是門外漢,其實他們可以説“閲片無數”,對於新聞相片的選擇都有着自己獨到的標準。

“新聞性第一”與“畫面性第一”是這次討論爭論比較激烈的一對衝突,許多編輯認為作為一張新聞相片要有涵蓋整個新聞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圖勝千言”;而認為應該將“畫面”作為第一位的攝影記者和一些編輯則認為,既然已經有文字來説明新聞事件,新聞相片為什麼不能採用一些視覺衝擊力強的,特寫性質的相片,因為這些相片更能夠體現出攝影記者的攝影技術和水平。

其實我覺得這種討論的根本還是在於對於新聞圖片的理解上,不僅僅是攝影記者需要提高,編輯也應該轉換思路。作為攝影記者,我們要在儘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術,將畫面的美觀與新聞相結合,而作為編輯,應該大膽的採用一些新穎的新聞圖片,讓畫面好的相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補充,甚至嘗試着去用文字配合新聞相片,這樣不僅僅有助於提高攝影記者拍攝好的新聞相片的積極性,而且能夠為新聞相片與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近些年來《新京報》、《新民晚報》、《新快報》等一些媒體在圖片使用上給國內的媒體樹立了一面旗幟,他們都有自己的圖片總監,對上版圖片進行把關和建議,可以説極大的促進了自己媒體上圖片使用美觀性與新聞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華社的老社長穆青同志曾經這樣評價我們報刊的發展,尤其是在對待新聞圖片的使用的時候説,圖片和文字一樣都處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們的報刊和報道要做到“圖文並茂,兩翼齊飛”,我想這也應該是我們做到的,而且要為兩者尋找最優結合點,實現最大的“效益”。

  二、什麼樣的條件決定你要做、能做出什麼樣的新聞相片。

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為剛剛從高等學校裏面畢業出來的學生或者是説實習生來説,做起來比説起來要難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所有的實習生來到報社之後都會在報社的資料室裏面翻閲一週的報紙的緣故。

最初來到攝影部,老師讓我到報社資料室看報紙,讓我去看到底什麼樣的相片適合我們的報紙刊載,然而就從這最開始,我就犯了一個錯誤,我並沒有將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單純的置身事外的評價一張片子,用學校裏面拍攝“糖水”的眼光來評判。結果一週下來,我記在自己的採訪本上的僅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張相片感覺不錯,而不是將相片放到一個新聞事件中。

後來攝影部的王軍主任跟我聊天的時候跟我説,其實新聞記者並非不能拍到好相片,而是在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你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比如報紙的定位,比如編輯的眼光,還有更重要的現場的條件。“為什麼我們説一張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出彩的東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為在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只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拍攝出這種適合各種條條框框的相片的時候,攝影記者用攝影的語言把所有能夠表達的東西表達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