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攝影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欄目: 攝影 / 發佈於: / 人氣:5.7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攝影師》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1

新課標指出:要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專家也曾説過:從創新的角度出發,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更有價值。

在教學《小攝影師》一文時,我根據課文的重點採用小組討論、分角色朗讀、揣摩關鍵詞句意思等,引導學生學習。除此之外,我還結合這兩單元的訓練重點(重點之一是“試着提出問題”)在指導學生自讀自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拋磚引玉,適當提出了帶有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主動提出問題。

如,在教學本課的過程中,我提出了這樣兩個問題,1、小男孩為什麼要給高爾基扔小紙團?2、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卻願意見小男孩呢?這兩個問題一出現,學生都積極舉手,踴躍發言。他們的答案有的是串聯上下文,有的是結合對上下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話來説的,特別是第二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就更精彩了,大多數學生都能結合生活實際,有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有的説:“高爾基關心下一代,願意幫助小男孩。”有的説:“高爾基覺得記者是在宣傳自己,是為他自己揚名的,所以他不見記者。這還能説明他是個不圖名利,關心下一代的大作家!”也有的非常激動地説:“高爾基就像我們的老師一樣,只要是對下一代有利的事,他再忙也要幫忙的!”……

聽着他們真實的感受,看着他們爭先恐後的表現,我趁機誘導他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我説像這樣的問題,需要聯繫上下文來回答,而且答案能夠表現主人翁的好品質,或者需要動腦思考才能回答的問題,對我們才有所幫助,我希望今後同學們也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來。經我這樣一啟發,開始有一兩個學生舉起了小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猶豫了一下説:“文中為什麼還要寫‘小男孩哭這,跳上一輛電車,電車馬上開走了’呢?”,孩子們好象真的被他問住了,沒有幾個馬上舉手回答的,一個個都在那裏緊縮雙眉,認真思考呢!看到這種情況我馬上表揚了這個同學,説他提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動腦思考,提得好。經我這麼一説,教室裏馬上熱鬧起來了,“他為什麼還要仔細打量高爾基呀?”“高爾基好心幫他,可他為什麼還不用高爾基的膠呢?”……漸漸的不少學生都能提出聯繫上下文回答,或者受名人精神感染、教育的問題來了。這樣一來,就再也不像以前一樣只提詞語是什麼意思的問題了。這表明他們經過訓練,提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

當然,這堂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向全體,大面積豐收做得還不夠到位。這是因為這一做法一時還很難能被所有三年級的國小生接受,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是很正常的。我堅信只要長期堅持訓練,他們一定會成功的,這是我們的願望,也是他們的目的。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2

上完本課,非常遺憾,從開始到結束都有些勉強。回到家裏再次回憶自己今天的教學一塌糊塗,是怎麼完成的連自己都説不清。我反思了,沒興趣的課堂是空白的。

星期五最後兩堂課是語文課,70分鐘的午休時間學生玩得筋疲力盡。我走進教室有15個孩子扶桌不動,連眼睛也難得眨一下,值日生的一聲“起立”,孩子們兩眼望着我,拖着小屁股不肯離開小板凳,算是努力完成了課前程序。接下來更難了,因為孩子們的狀態影響了我的心情。於是連準備好的課前談話也省了。直接板書課題,讓學生自讀課文,自畫生字新詞,自己歸納課文內容。幾分鐘過去了,我的問題沒一個孩子舉手,氣得我隨便抽問,叫了班上最能幹的學生,是個女孩兒,她站起來説:“課文主要記敍了高爾基想給列寧照相。”我哭笑不得。接着又一男孩説:“老師,我知道,是列寧要給高爾基照相。”我只好宣佈學生睡覺。

趁着學生休息時,板書了幾個問題:高爾基為什麼不願意接見記者,卻願意見小男孩?小男孩會不會再來給高爾基照相?(這應該是本文的難點,要弄清這幾個問題,必須認真去讀,通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高爾基關懷,愛護兒童的思想感情。)看着一個個的小腦袋睡得香甜,我的教學計劃也將落空。其實我也很疲勞,八月的酷熱,格外讓人煩燥不安,室內温度39。於是我放起了輕音樂,接着我又放了課文錄音,規範的普通話配上音樂,教室裏有一種温馨的感覺。漸漸地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抬起頭來,這下有好幾個孩子舉手説,自己知道了,課文寫的是:一個小男孩想給高爾基照相。因為沒帶膠捲而沒照成相的故事。

“小攝影師”指的就是這個小男孩。我相機出示了課文插圖,一看就明,接着我領讀了一遍課文,語速稍慢,通篇基調是親切温和而又輕柔的,注重人物內心世界的表達。很快學生非常願意去讀書了。(借這機會鼓勵學生用已有的閲讀能力去勾畫小男孩,高爾基表動作神態的詞。)板書:

小男孩(圖片) :扔擺忘上

高爾基(圖片) :請聽給盼

提示學生,作者沒有交代事情的結果,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這是一種寫作特色)。我在這裏重點指導,跳躍性的出示了課文最後一段,引導學生接着往下寫寫這個故事。(續寫)在續寫的時候,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要注意的是,想象出來的情節要合理,讓人能接受,在語言的組織上,注意語句要連貫,完整,表達的意思要清楚。比如“一張珍貴的照片”(本人作了口頭範文引路,學生是情不自禁的狀態下寫作的,學生完成不錯。有個孩子題目“來之不易的照片”內容合情也合理。就連成績差的學生也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寫上200多字的小作文。)通過學生練筆,引導學生,文章這樣的設計結尾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餘地。

怎樣設計結尾能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呢?在這知識環節上,閲讀與寫作同步。要確定自己所寫事件的結尾是否唯一。如果不是才可以試着設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餘地的結尾。並不是所有的題材都能設計這樣的結尾。比如,寫景,狀物都不太適合。因為這樣的結尾是要抓住讀者的心裏,給讀者適當的提示,以利於讀者進行想象,這是一種寫作討巧。如,描寫退休老公安見義勇為抓小偷的事,當寫到老公安與小偷進行搏鬥時,被小偷砸傷了頭部,而且傷勢很重時,那麼他能否脱離危險,是否犧牲了?(為了給讀者留有想象餘地,不必直接給出結果,可以這樣設計結尾:“救護車趕到了,那老公安被抬上了車,只見車急匆匆地開走了……)

落實閲讀與寫作。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出示“12—14”自然段人物語言。(這個細節反映了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和見到高爾基後的激動與驚喜。)為了落實閲讀與寫作的成功,我出示了作文題目“一個我最愛的人”。學生看到題目後,紛紛舉手説自己最愛的人是誰,但大部分學生還不能用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於是,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我的母親。母親的真愛與無私,我已經講不下去了,淚水終於淌下了,全班孩子都跟着我哭了。我又結合自己人生的坎坷與學生近幾天來的學習態度,告訴學生,老師只想把自己全部的愛,全部的經歷都給予學生,不想讓自己的學生也像自己一樣,半途選擇人生是多麼的艱難。我的講述讓孩子們哭得很傷心。

故事內容:36歲的我,因為複習考試,全部生活都是母親照顧。有一天,我想喝玉米糊,母親給我煮了一碗,熱騰騰的冒着熱氣,母親邊吹邊説:“趁熱吃!”我轉過身來,一端碗有些燙手,我生氣地説:“這麼稀……”説着,將一碗玉米糊扔在地上,母親佝僂着腰小心翼翼地去撿地上的碗碴,邊撿邊説:“我再去煮,我再去煮……”其實母親悄悄地在流淚,至今,母親彎腰的那一刻苦,讓我刻骨銘心的難過……

我的真情講述感化了孩子們,那些沒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一個個跑到我面前又是鞠躬又是表決心,此時此刻苦我感受到了孩子本身是善良的。於是我讓孩子們寫作文“一個我最愛的人”。很快學生進入了角色,有一部分孩子寫的是我,並寫了我講述的故事,幾乎都能用事例來表現人物特徵,基礎好的,文中人物對話處理得也不錯。

就這“投機取巧”的功夫完成了本課。但本人最清楚了,不可用“成功”二字表白。學生的學習動機都顯得單一,老師的教學也明顯的強牽附會,缺乏目標的確定性,與新課標的理念也是有些衝突的。本文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在文本處理上應是要通過反覆朗讀,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本課明顯可以分角色朗讀,而我卻因為學生的糟糕狀態“半路截車”“隨心所欲”。這樣對班上中偏下的學生是達不到教學目標的。

為此,有利也有弊。不過,語文的學法與教法在本人心目中,真是不能“一錘定音”。語文是一片廣闊的天地,或許學習方法比學習本身更重要,正確的方法會使你學習效果事半功倍。(愛因斯坦)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3

人們常説,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是的,幾乎任何一篇文章,我們每個人閲讀過或者學習過之後,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而《小攝影師》就是這樣一篇文章,許多教語文的老師,在教過這篇文章後,都會做一篇《小攝影師》教學反思的文章,所以呢,關於《小攝影師》教學反思的文章,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攝影師》這課是通過人物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來反映人物的高尚情操、道德品質的。在學習課文時,我讓學生找出小攝影師動作、語言、表情的句子,然後讀一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説從他“鞠躬”、“擺弄”、“跑出去”、“哭着”等詞語和句子體會到了小攝影師有禮貌、對自己負責辦牆報的攝影工作認真負責、懂得體諒他人、對自己的大意非常自責等等。高爾基的語言動作的詞句有:“來吧,我讓他們放你進來”、“孩子,回來!我給你膠捲,我這兒有很多膠捲。”“是個小男孩嗎?”從這些句子體會到高爾基非常關心下一代的成長,不讓雜誌社的記者採訪,説明他不慕虛名,不圖名利。不是為了宣揚自己,而是為了讓下一代的孩子能從他的身上學到一些精神。

既然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的詞句可以反映出人物的高尚品質。那麼,我們來寫一寫:小攝影師第二天又來找高爾基照相了嗎?請接着往下寫。

看李南池寫的:

第二天,高爾基早早地起了牀,他來到辦公室,還是非常惦記着昨天來的那個小男孩。為此,他昨晚一夜沒睡好覺。他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馬路,歎了口氣説:“哎!多可愛的一個孩子啊!多麼希望今天能夠再來啊!”高爾基一整天都沒有離開過辦公室,一直等着男孩的再次出現。傍晚,高爾基正準備下班回家,突然聽到祕書的稟報:小男孩來了。高爾基喜出望外,趕緊叫小男孩進來。只見小男孩氣喘吁吁跑進來,深深地鞠了一躬 ,愧疚地説:“對不起高爾基同志,昨天浪費了您寶貴的時間,請您原諒!今天本來不想再打攪您了的,可是我們學校的同學都非常喜歡看您寫的文章,非常希望在學校的牆報上看到您的照片,所以我只好在放學後趕來了”。高爾基抱起小男孩,非常激動地説:“你終於來了,知道我有多惦記你來嗎?你真是一個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孩子!來吧,給我照,多拍幾張”。小男孩這次很麻利地拍完照,正準備走,高爾基喊來祕書,還讓祕書給高爾基和小男孩照了一張合影。

劉雨秋的:

第二天,高爾基早早地起了牀,來到辦公室,正在自言自語地説:“多麼可愛的一個小男孩啊!可惜他可能再也不會來了。哎!”突然,高爾基眼前一亮,在昨天小男孩往地上坐着哭的地方有一張小男孩掉下的學生證。高爾基喜出望外,趕緊吩咐祕書循着學校地址去找那個小男孩。果然小男孩找來了。小男孩非常慚愧地低下了頭説:“昨天真的很抱歉,浪費了您寶貴的時間,今天又麻煩您派人接我來,真的謝謝您。您知不知道,學校的同學聽説我給您照相失敗,都非常失望,遺憾。都埋怨我做事馬虎呢!我可是慚愧得一個晚上都沒睡好覺呢!” “呵呵,我就知道你會這樣。”高爾基一邊撫摸着小男孩的頭一邊説 :“今天,我讓你多照幾張相,送你一些書,拿回去給他們看”。“太好了!太好了!”小男孩高興得蹦起來。

本課的難點在於要求從對話中把握人物心理。讓學生實實在在的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才會在續寫中實實在在地運用這種寫法。

續寫故事是想象力、表達力、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在這堂課中應該説是比較好的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力。使他們產生了想説想寫,還寫得比較好的願望。

好啦,關於《小攝影師》教學反思的文章,小編就為大家整理到這兒啦,其實,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而已啊,如果大家願意的話,不妨自己親身讀一下這篇文章,想必你們也一定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的!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4

在教學《小攝影師》一課時,通過有感情的讀,繪聲繪色的講、設身處地的演等多種形式的理解體驗,學生已經深深感受到高爾基這樣的一位十分有聲望的大作家對於少年兒童的關愛,同時也為“小攝影師”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的爭取來的攝影機會(他忘帶膠捲)而感到惋惜。

小攝影師帶着遺憾哭着跑出去了,那麼他還會回來嗎?在這裏我根據課後練習小練筆要求續寫故事的要求,安排了學生的寫作訓練。因為我班寫作基礎不是很好,很多人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所以在這個環節我也沒寄太多希望。

寫好了,讓學生站起來讀。有的説他會回來的,因為他代表的是全體少先隊員,當他回到班裏看到同學們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時就下定決心明天再去,第二天他照樣採用了扔紙團的方法;還有的説他不會回來了,因為小男孩覺得自己浪費了高爾基寶貴的時間,心裏很內疚,回家後媽媽也告訴他下次不能這麼粗心了,要改正粗心的毛病。

這些都是從小男孩的角度來説的,還有不少學生站在了高爾基的角度,説高爾基一直在等小男孩,不停的看窗外他有沒有出現,最後放心不下派人去找,終於找到了小男孩。

學生的描述讓我感到欣慰,這節課我們一起讀懂了小男孩和高爾基。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5

現在,很多教師朋友都把自己上課的經驗總結然後寫成教學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今天小編來分享《小攝影師》教學反思,大家看看這個教程怎麼樣。

《小攝影師》一課,講的故事並不雜亂,但故事中所包括的高爾基對少年孩童的真誠的愛,卻是三年級的孩子不容易領會到的,因而,教育這一課,我緊緊圍繞“愛”這一情感中間,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在讀中領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遭到情感薰陶。

(一)品析詞語,揣摩情感。

“叮嚀”一詞在文中包括着的內在: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單純心愛所感染,因而也就遵從“叮嚀”,任其“耍弄”,從中足以看出高爾基的童心童趣和對小男孩的喜歡。教育中我緊扣“叮嚀”一詞讓學生聯絡詳細的言語環境進行了解,再經過説話的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瞭解,把了解言語和領會情感結合起來,揣摩出其間包括的高爾基對小男孩子的喜歡之情,這即是突出了教育的要點。

(二)朗誦領會,領會情感。

情感是附載在言語文字這一客體之中的。因而,它需要靠讀者在讀中去感知與感悟。如果説“叮嚀”一詞側重表現的是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歡的話,那麼課文最終一天然段的兩句話則集中表現了高爾基對整個少年孩童的關懷、保護,而且這種情感是那樣的激烈。怎麼讓學生感遭到這一點?教育中,我沒有通知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個去朗誦,經過朗誦去領會、去感知、去感悟,經過重複朗誦把這種感觸表達出來。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漠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心和“必定”要見這種截然相反的情緒,正表現了他的崇高質量。達到了“在讀中有所感悟”的意圖。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6

《小攝影師》一課,講的故事並不複雜,但故事中所藴含的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真摯的愛,卻是三年級的孩子不容易體會到的。因此,教學這一課,我緊緊圍繞“愛”這一情感中心,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一)品析詞語,揣摩情感。

“吩咐”一詞在文中包含着的內涵: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愛所感染,因而也就聽從“吩咐”,任其“擺弄”。從中足以看出高爾基的童心童趣和對小男孩的喜愛。教學中我緊扣“吩咐”一詞讓學生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理解,再通過説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結合起來,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爾基對小男孩子的喜愛之情,這就是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二)朗讀體驗,領悟情感。

情感是附載在語言文字這一客體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讀者在讀中去感知與感悟。如果説“吩咐”一詞着重表現的是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的話,那麼課文最後一自然段的兩句話則集中體現了高爾基對整個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並且這種情感是那樣的強烈。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教學中,我沒有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朗讀,通過朗讀去體驗、去感知、去感悟,通過反覆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情和“一定”要見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正體現了他的高尚品質。達到了“在讀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發想象,昇華情感。

有了這種體驗和感悟,“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而熱切希望小男孩能再來”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再讀全文並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把他們引進課文規定的情境之中。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並且給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空間,學生會自然地由此想到高爾基還會等待小男孩來嗎?可以想見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更加深刻。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讓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7

本課中的高爾基又是一個外國名人,不少學生都聽説過了,本課中首先在分段時學生對信的內容應劃為第一自然段出錯不少。後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抓住此少先隊員的聰明,及高爾基對孩子的欣賞來指導表演課本劇,但我感到在指導表演及朗讀時,忽略了引導學生仔國體會高爾基對男孩的欣賞及對少年兒童的那種特殊的關心之情。

在課尾讓學生續編故事,看後有不少學生思維獨特,還有的學生對各國生活不太瞭解加之對文章主旨把握不同,編造得更是希奇古怪,有的學生編小男孩回去後生病了,高爾基知道了整天燒香祝福,有的編小男孩再來時做了一件大事成了小英雄,還有的説小男孩回家的途中被綁架等等。不過大部分學生編的都是小男孩又回來後和高爾基照了合影等,回校後大家都誇獎他。看來學生看的驚險電視很多,他們的思維很複雜。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8

【背景】

小攝影師一課講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照相機未能照成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意圖是通過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體會人物心裏活動,感受文學家對少先隊員的關心和愛護。結尾給讀者留下了懸念和想象得空間,課後安排了小練筆,要求續寫故事。

【片斷·存異】

師:小男孩哭着走了,他還回來嗎?請結合全文來理解,想好後,説説你的看法。

(生討論,交流。)

生:他還會回來,他的任務還沒完成。

生:他不會回來,他感到對不起高爾基,耽誤了那麼長時間,不好意思。

師:同學們大致是兩個觀點,那麼請你想一想:小男孩回去後是怎麼想的,又是怎麼做的?

生:小男孩很傷心,把經過告訴了媽媽。在媽媽的鼓勵下小男孩又回來了。

師:你説的真好,那麼媽媽是怎麼鼓勵的?小男孩又是怎樣鼓起勇氣的?發揮你的想象,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

生:小男孩回去後很難過,下決心改掉粗心的毛病,經過努力他成了真正的攝影師。

師:你的想象很不錯,只有努力才會成功。他回家那麼難過,肯定經過了一番鬥爭才沒回來他會怎麼想,怎麼下的決心?寫出來肯定不錯。

反思: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想象,憑藉對課文的感悟學生都樂於對故事做自己認為合理的猜測。這一環節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打開了學生思想的閘門,教師用啟發性的語言,充滿激情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想象的境界,使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積極,對不同的結局進行設想。顯現個性,不固定一種思維模式,這一環節從小練筆的角度講,目的已經達到。

【片斷·求同】

師:同學們的小練筆想的真好,發揮了自己的想象。不過老師想問一問:高爾基對小男孩的關心他能感受到嗎?為什麼?

生:能。⑴ 因為高爾基總是笑着。⑵ 因為他讓小男孩擺佈了很長時間。⑶ 哭得時候高爾基關心他,美責備他。

師:看來同學們真是把課文讀透了,理解了高爺爺那片關愛之心。我想問問那些認為小男孩不來的同學:班裏的任務沒完成,怎麼辦?

生:可以讓別的同學來。

師:別的同學不熟悉情況,不是更耽誤時間嗎?

生:……(不説話)

師:剛才你們説了,小男孩覺得耽誤了時間,對不起高爾基,那麼,他做錯了事,是不是該為自己和行為負責呢?

生:可以寫信道歉。

師:這也是個辦法,但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你認為小男孩的任務光榮嗎?為什麼?

生:光榮,讓他給大名人照相,他肯定在班級裏是優秀的。

生:大家信任他。

師:對呀,這麼沒有負荷賓任務交給他,他應該怎麼做?

生:一定要完成。

師:很好,這就是責任心,小男孩遇到了挫折,就應該喪失勇氣了嗎?假使現在你就是那個小男孩,你不想完成任務了嗎?你不覺得照一張完美的像片才對得起高爺爺,才不負班級同學的期望嗎?

生:不應該喪失勇氣。

師:那你應該怎麼做?

生:再去。

師:去了你怎麼説?

生:先道歉,請求原諒。

師: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你不怕進不去嗎?

生:可以扔紙團。

生:不好,這次應先寫好信,請求原諒。

師:這個辦法好。

【反思】

這一環節是為求同,不是強求學生思維的統一,而是品德情感教育的統一。《課標》指出了“語文課應重視提高學生的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漸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前一環節注重了想象寫作的培養,達到了練筆的目的。後一環節則是情感的昇華,注重學生品德的培養。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的同時,對他們不敢勇於承擔責任給以引導,精心設計問,題層層深入,“潤物無聲”使學生達到共識。

教師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讓學生設身處地,走進問題的情境中去,在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同時,提高語文素質,這樣才能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新課標》語)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9

《小攝影師》是一篇感情非常細膩,人物特點鮮明,藴含了豐富的人物內心活動,充滿真善美的好文章。是我所上的課文中課堂氣氛較為活躍,學生在各方面理解比較到位的一課。

在設計教學時,我以兩個“突然”句作為切入點,讓生針對兩個突然提問。將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作為串接主課的“珠子”。在朗讀與理解方面,針對第一個“突然”,我緊緊抓住“請讓我進去吧”。“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一切準備停當。”三個短句展開教學。後一個突然,我則抓住“趕緊、大聲喊……”等重點動作詞加緊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

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抓重點詞,抓短句的方法收效很大。一是學生能全部集中過來,探索如何表現幾句話中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二是在人物角色、口吻、心理活動的捕捉等方面顯得準確了很多。我想,這種情況的出現仍與我班實際情況不可分離。

這個班級的學生上課的聽課狀態不好,注意力容易分散。這需要教師以生動的講述在短時間內吸引學生注意力。而我的這個設計又恰恰合了他們的這個“口味”。

另外,在朗讀理解這一塊兒上,我自己在教學中也起了不少帶動。如理解“打量”、“擺弄”、“吩咐”這些詞語時,我通過請小朋友分角色進行情境表演、模仿,將學生從理解的誤區帶出,感覺到男孩的認真專業和對高爾基的無比敬重。有時我用自身的示範帶動起整個的氣氛。以“一切準備停當”一句的指導為例,我通過範讀讓孩子體會男孩的心情。這時男孩的'心情──學生都能講出高興、開心、舒了一口氣,學生顯然找對了方向,讀得很到位。後來,我再次以欣喜的口吻帶讀這句話,不僅全班同學都找對方向。而且課堂情緒也一下子高漲起來。

當然,上完這節課,我也產生了許多困惑,比如在班上的小組中開展分角色表演時,部分往往會因為分角色爭論不休。而在全班選組表演時,儘管我再三強調讓孩子當評委,評評好壞,卻仍然不可避免許多觀眾“聽眾”流失的局面。而且,當發言的慾望特別強烈時,學生容易沒發言而懊惱,沒法兒靜心聆聽別人的想法。

不過,我自認為設計得不錯的還有一個延伸的環節。我將高爾基生平事蹟、資料交流放在導課階段,在最後結課時聯繫高爾基生平,想想高爾基如此喜歡小男孩的深層原因。學生很多都談到了高爾基童年苦難,所以更加希望別的孩子能幸福。我趁勢引導他們談談如何珍惜今日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收益不錯。課後我佈置學生去看高爾基作品,進一步深入瞭解高爾基。這樣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更使學生對進一步學習和了解人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培養了孩子從課外收集資料的能力。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10

我一直覺得我的課堂缺乏靈性,語文是一個大而通的學科,不僅要準備充分,還要具備更廣博的知識來應對學生不時閃現的問題,和根據學生的水平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很多時候,我都在課堂上才發現問題,應對問題。這次的開課讓我認識到了很多的不足。以下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反思:

一、引導開課:

首先我以高爾基發問,讓學生介紹一下高爾基,但是孩子們不是很積極活躍。在我班,這樣拓展類型的知識性問題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而那些積極的同學卻總是不厭其煩高高舉起那隻小手躍躍欲試,但很少引起同學們的興趣。於是,我快速的將孩子們拉回到我的課文中來,一起讀高爾基的簡介,並藉此推薦高爾基的名著。

二、初讀課文:

我會用大量時間讓學生自讀課文,同桌檢查或在四人小組互查互讀,並自學課文讀一讀畫一畫。

三、概括課文內容:

總攬課文,概括主要內容。鍛鍊用一句話簡單介紹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在小組討論之後,效果並不好,很多學生都會照着課文讀一遍。我出示兩個中心詞:照相、高爾基。學生在上面添加時間、人物和事情。這個樣子,降低了難度,學生都在搶着説。但是總是不舉手想到哪説到哪。這樣對學生説完整的話的訓練不太好,在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試圖從説完整的話入手,讓單個孩子單獨回答問題。

四、解析課文:

我從兩個人物的不同表現入手,找出相關句子並分析,高爾基通過哪些表現來幫助小男孩的,為什麼?小男孩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在我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問題沒有主次,有深度的鍛鍊學生思維的問題較少。

五、改進方向:

首先是字詞方面,可是把字詞的大部分放到預習上,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字詞,也掌握的課文的閲讀部分,更有利於理解課文部分。其次,教學策略要有主有次,教學目標明確,給孩子一箇中心問題,讓學生髮散的找答案,討論,談體會。這樣走進孩子內心,總比只是單純地講要好。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11

《小攝影師》這篇課文講的是高爾基工作繁忙,不接受任何記者的採訪,卻特許一名小男孩兒進入他的辦公室,為他照相的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愛和愛護。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展示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祕書告訴高爾基:“外面來了一位攝影師。”“是個小男孩嗎?”高爾基問。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他仍在掛念着那個少先隊員。再如男孩見到高爾基後,“仔細打量着高爾基,咧開嘴笑了”,這個細節反映了孩子對高爾基的崇敬和見到高爾基後的激動和驚喜。鑑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從對話和細節描寫中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由於本課的對話和內容都比較淺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可以理解大體意思。因此,我首先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並通過小組賽讀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流利。然後按備學學案學習,最後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問題,交流答案。再次,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人物內心活動。最後,續寫《小攝影師》。

因為有了課堂上對課文對話和心理的分析和理解,所以對孩子們來説,續寫就很輕鬆了。同學們僅用了20分鐘就完成了續寫部分,大部分同學寫得還非常精彩。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12

《小攝影師》講的是一名少先隊員為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照相,因沒帶膠捲未能照成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先隊員的關懷愛護。

一、抓關鍵點,理解課文

在教學時,我用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主要內容,然後以兩個“突然”句作為切入點,讓生針對兩個突然提問,將對這些問題的解決作為串接主課的“珠子”。在朗讀與理解方面,針對第一個“突然”,我緊緊抓住“請讓我進去吧”。“請您坐在這兒看報紙”“一切準備停當。”三個短句展開教學。後一個突然,我則抓住“趕緊、大聲喊??”等重點動作詞加緊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探索,讓學生在整體上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二、 細品詞語,深化愛意。

在小男孩準備給高爾基照相時,高爾基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高爾基側過臉,對着小男孩微笑??其中,“吩咐、微笑、趕緊、喊”等詞。充分地體現了高爾基的耐心和對小男孩的關懷。讀完第七自然段第一句後,我故意説:“吩咐是指長輩對晚輩或上級對下級的命令。用在這裏老師覺得這個詞用錯了。你們同意嗎?”學生議論紛紛,很快得出了結論:“這詞沒用錯,因為小男孩正給高爾基照相,高爾基必須聽小男孩的話。”“這個詞用得好!這體現了高爾基對工作認真的小攝影師的尊重和表揚??”“那麼,這兩個自然段中哪些詞語又能體現這種情感?”這一引一導,學生很快就找了出來:“小男孩雖然擺弄了很久,可高爾基微仍笑着,説明了高爾基很有耐心、非常和藹可親。”“小男孩雖然忘記了帶膠捲,哭着走了,但高爾基沒責怪他,趕緊站起來??”有了這樣的理解,學生讀起書更投入了,更有感情了。在讀書中加深高爾基對小男孩愛的理解。

三、激發想象,拓展愛意。

這篇文章,以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為主,我本打算安排學生有情感朗讀課文,再讓他們自己分角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在表演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組織學生討論“小男孩還會回來嗎?”,學生們一聽,興趣大增,多數説男孩會回來,理由是説男孩不會留下遺憾給自己的,要不他會被班上的同學嘲笑。也有少數學生説男孩子不好意思回來了,因為他浪費高爾基太多的時間。也許由於學生對課文還不足夠熟悉,也許是課時安排的內容太多,也許我在角色分工不夠清楚,學生在表演時不夠出採,出現了課堂的混亂。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13

《小攝影師》課文主要講了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的動人故事,從中透出了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護之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以對話為主。對於剛升上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文章篇幅較長,把握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我在備課時主要進行兩方面的設計:

一是將文章的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歸結到兩個填空:高爾基是個( )的人。小男孩是個( )的人。之所以以這兩個概括性的問題統領全文有幾個目的,首先對於本文這樣一篇段落較多,篇幅較長的文章,給學生一個適合的切入點,以便學生在學習時貫穿全文,整體把握;其次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只要是從文中能有所依據的都可以,這樣使學生能發揮個體學習的自主性;再者這兩個填空也是高爾基和小男孩之間情感的基礎,在完成填空的同時,學生也體會到了二人之間的情感。

二是變序學文,由果及因。如此進行教學是出於從學生的角度和教材本身的特點出發。從課題的“攝影師”和文中最後的“攝影師”比較切入,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質疑:為什麼高爾基不願見雜誌社的攝影師,而要見小攝影師?這一核心問題,為學生讀書、質疑、釋疑提供途徑。

在落實兩項設計的手段上,我堅持以讀代講,邊讀邊思,希望通過學生自己讀,引發自悟,體會情感。同時在有限得5分鐘內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朗讀的訓練中我有意識的選擇了文中的第一和第十段作為重點,加以指導,從而做到以點突破,領會情感。

學生再讀全文時,要求學生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學生想象,把他們引進課文的情境之中。有了前面的鋪墊,並且給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空間,續寫“小男孩再來時會是怎樣的情景”的訓練,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深刻。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14

《小攝影師》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高爾基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發生的動人故事,從中透出了高爾基對小男孩的愛護之情。全文共15個自然段,以對話為主。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孩子來説,文章篇幅較長,把握重點、體會文章內涵的思想情感都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在教學時,我把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和細節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作為教學的難點。對於該難點的突破,我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主。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閲讀的基礎上,我拋出兩個大問題:一是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一是這是一個怎樣的高爾基。之所以以這兩個概括性的問題統領全文有幾個目的,首先對於本文這樣一篇段落較多,篇幅較長的文章,給學生一個適合的切入點,以便學生在學習時貫穿全文,整體把握;其次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只要是從文中能有所依據的都可以,這樣使學生能發揮個體學習的自主性;再者這兩個問題也是高爾基和小男孩之間情感的基礎,在回答問題的同時,學生也體會到了二人之間的情感。

二是變序學文,由果及因。如此進行教學是出於從學生的角度和教材本身的特點出發。從課題的“攝影師”和文中最後的“攝影師”比較切入,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質疑:為什麼高爾基不願見雜誌社的攝影師,而要見小攝影師?這一核心問題,為學生讀書、質疑、釋疑提供途徑。

在落實兩項設計的過程中,我堅持以讀代講,邊讀邊思,希望通過學生自己讀,引發自悟,體會情感。同時在有限的時間內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朗讀的訓練中我有意識的選擇了文中的第一和第十段作為重點,加以指導,從而做到以點突破,領會情感。

再次,因為高爾基這個偉大的人物距離孩子生活的年代較遠,高爾基這個形象對孩子來説是很陌生的,孩子不瞭解高爾基,於是,課前,我要求孩子通過不同的方式蒐集有關高爾基的資料,以此加深對高爾基的認識,課上與同學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引導孩子結合具體的句子、段落,透過對話、細節描寫進行合作、探究學習,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從而在學習中受到薰陶和感染。

《小攝影師》教學反思15

試用修訂版大綱中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在《小攝影師》閲讀教學中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在感悟語言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一)品析詞語,揣摩情感。

“吩咐”一詞在文中包含着的內涵:高爾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愛所感染,因而也就聽從“吩咐”,任其“擺弄”。從中足以看出高爾基的童心童趣和對小男孩的喜愛。如果忽視這一點,則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學生很難體會出來的。因此,我在教學時緊扣“吩咐”一詞讓學生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理解,再通過説話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情感結合起來,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爾基對小男孩子的喜愛之情,這就是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二)朗讀體驗,領悟情感。

情感是附載在語言文字這一客體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讀者在讀中去感知與感悟。如果説“吩咐”一詞着重表現的是高爾基對小男孩的喜愛的話,那麼課文最後一自然段的兩句話則集中體現了高爾基對整個少年兒童的關心、愛護,並且這種情感是那樣的強烈。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教學時,我沒有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朗讀,通過朗讀去體驗、去感知、去感悟,通過反覆朗讀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高爾基對待記者的冷淡和不見,對待小男孩的熱情和“一定”要見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正體現了他的高尚品質。達到了“在讀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發想象,昇華情感。

有了這種體驗和感悟,“高爾基為什麼不願見記者而熱切希望小男孩能再來”這一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但還不能就此打住,而是讓學生再讀全文並進一步思考:“小男孩會再來嗎?”激發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把他們引進課文規定的情境之中。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並且給學生提供了展開想象的空間,學生會自然地由此想到高爾基還會等待小男孩來嗎?小男孩再來時會是怎樣的情景,進而進行續寫的習作訓練,讓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更加深刻。在他們積極的思維中,引起情感的共鳴,讓高爾基對下一代的濃濃愛意在學生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烙印。

我對教育的感覺:看着孩子,願意去愛;面對成長,懂得感動!教育是美好的,他需要愛的遷就!步入國小,我才知道三年級的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鼓勵與耐心,教師的正確引導會開啟孩子的心靈,三年級的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在每堂課中激發孩子的興趣,同時注重各種能力的培養,在讀中去感悟、去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