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拒絕校園欺凌的手抄報

欄目: 手抄報 / 發佈於: / 人氣:5.13K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欺負弱小、言語羞辱及敲詐勒索甚至毆打的行為等,小編整理的拒絕校園欺凌的手抄報,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看!

拒絕校園欺凌的手抄報

拒絕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作文篇一

校園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教育我們成才的地方,但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欺凌卻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校園暴力欺凌嚴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破壞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和諧校園的建設。

校園欺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索要錢物,不給就威逼利誘、暴力脅迫、以大欺小以眾欺寡、為了一點小事大打出手、同學間因“義氣”之爭,用暴力手段爭長論短、不堪長期受辱,以暴制暴,衝動報復性質的團伙等等,那麼,暴力欺凌事件的後果將怎樣?

公·安·機·關·根據其後果不同分為毆打他人,故意傷害。毆打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理,屬於治安案件;而故意傷害則是依據《刑法》處理,屬於刑事案件。但無論哪種案件,最終的結果都是違法者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名譽受到影響,金錢受到損失;對違法人員的危害是巨大和不可挽回的。

第一、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受到拘留處罰的,要送拘留所執行。受到拘役和有期徒刑刑罰的,要在監獄或看守所服刑。

第二、金錢受到損失。金錢損失主要包括罰款和賠償兩部分。毆打他人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最高可處1000元罰款,故意傷害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要判處罰金。賠償是指對受害人進行賠償,項目包括醫藥費、護理費、營養費、誤工費、交通費等。罰款(罰金)加上賠償就是打架的金錢成本。

第三、名譽受到損害。毆打他人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根據情節的不同,違法人員要受到一日以上,十日以的下的行政拘留處罰;犯故意傷害罪,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根據傷害程度的不同,要受到拘役,管制和有期徒刑,案底將留存公安系統,在全國任何一台接入公安專網的計算機都能查到,這樣必然對升學、工作及從事經濟活動產生影響。

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文明的殿堂。然而,同學之間因瑣事引發的校園暴力給寧靜的校園蒙上了一層陰影。對比,我們真誠的呼籲廣大同學:涵養理智,莫讓美好的青春蒙受衝動的懲罰!

拒絕校園欺凌的手抄報 第2張

拒絕校園欺凌構建和諧校園作文篇二

校園,是求知者的樂園,是探索者的天地,那裏充滿了我們快樂的身影,灑滿了我們成功的淚水,到處洋溢着我們歡樂的笑聲,校園,就是我們青年學子的海洋,海洋雖然美麗,但其中依然存在那凶神惡煞的鯊魚,校園生活雖然豐富多彩,但不良的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平安,是我們所有人的心願,教師,希望同學們平平安安;家長,希望孩子平平安安;我,更希望讓自己的兄弟姐妹,學姊,學長平平安安……

我認為校園不平安的因素主要有兩大方面:來自校園的主要有校園環境隱患、不當的教育方法以及同學們之間的語言欺凌。來自校外的主要有搶劫、勒索、交通事故和意外傷亡等。在校園裏,只有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懂得自我保護的常識,學會安全自護,才能消除、減少生活中的隱患,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生活。一旦校園裏發生火災,首先要選擇正確的逃生或自救方法。為了給我們這些青年學子創造一個平安的學習和成長環境。我校領導、老師們高度重視、積極行動。組織我們聽“遇火災,地震在校如何逃生”的講座。前些日子,我們全校同學,在老師和消防護衞隊的帶領下,進行了激動人心的救火演習,在長達10分鐘的“救火”過程中,同學們都積極配合,順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在那次不同尋常演習中,雖然我們沒要參加到救火中去,但我們也同樣認認真真地觀摩了救火的全程,懂得了許多……

構建平安校園,是我們大家的應盡責任。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參天大樹的起點是一粒小小的種子,萬丈高樓的起點是一塊平常的基石,平安校園的起點是每一位同學的維護,每一位同學平安!

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同創建平安校園吧!讓這些令我們不安與無奈的壞人壞事永遠的煙消雲散,讓草兒不再枯萎;讓花兒不再凋謝;讓我們的笑容永遠掛在臉上;平安校園永遠伴隨着我們茁壯成長!

拒絕校園欺凌的手抄報 第3張

原因分析

一、個性張揚中的偏狹自私與冷酷

相當多的家長越來越困惑於讀不懂自己的孩子。孩子越大,接受的知識越多,和家長間的隔閡往往就越深。其實這種隔閡的焦點,就是兩種不同價值取向的相互衝突。無論是做家長的,還是做子女的,都是立足在自身價值取向的基礎上,試圖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規範對方的行為,這就勢必要產生矛盾。

問題的關鍵是總有少數家長的價值取向是非理性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在學業上和品行上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出於一種原生態的本性,又時刻擔心孩子遭受挫折或蒙受委屈,這種兩難中的家長,大多學會了通過物質或其他途徑來補償的辦法,以此來求得自己內心的平衡。

然而這種補償多數情況下被演化成了一種放縱——文化課學習之外的放縱。由於放縱,孩子個性中的很多弱點被淡化忽視,許多違反行為規範的舉動被認可甚至縱容。這些小錯的點滴積累,慢慢地養成了孩子個性中的偏狹自私與冷酷,使得孩子在處理問題時不能通過理性和規範來約束行為,而是率性而為不顧後果。因為從小到大,在相當多的孩子的腦海中,就沒有貯存過關愛他人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寫滿他們人生詞典的,都是競爭是殘酷是為了目的不擇手段。

正是這種極端的個人中心思想,養成了孩子惟我獨尊的畸形心態,形成了遇事只考慮自身利益、漠視他人存在的偏狹性格。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就立刻會採取一些極端行為來進行反擊,其中就不乏通過傷害對方身體或者性命來發泄自身的憤怒的殘忍的“江湖仇殺”行為。

拒絕校園欺凌的手抄報 第4張

二、萬千寵愛集一身的價值取向錯覺

隨着獨生子女現象的出現,“4+2+1”的家庭結構形式,使得1個孩子處於6個成年人濃濃關愛的包圍中。這6份關愛的交匯,織成了一張厚重而温柔的網,呵護起孩子從童年到青年的一切,遮擋住孩子可能遭受的挫折和坎坷。

但正是這愛的網,人為地割裂了個體的孩子和整個社會的有機交融,使得孩子的活動,絕大多數情況下被侷限在這要風有風要雨得雨的狹隘範圍內。在這個狹小的家庭王國中,孩子是當然的國王,是可以左右家庭一切活動的最高權威。孩子的要求,無論是對的還是錯的,多數情況下,總會獲得滿足。於是,一切的付出都開始扭曲了,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支出。孩子心靈的田園,喪失了感恩的思想,只有唯我獨尊的莠草沒有約束地漫延。

當孩子的心中充徹了自我中心的思想意識之後,他的價值取向也就滑入了錯覺的泥淖中。這種錯覺,養成了他不能承受任何輕視嘲弄,更不能承受肉體和精神傷害的脆弱心理。而一旦這樣的傷害成為了事實之後,他們總會或是無法應對,躲避退讓,最終成為忍氣吞聲的被傷害者;或是惱羞成怒,憤然出擊,選擇他們認為最好的“江湖”方法來解決問題。

更嚴重的是,極端寵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自覺不自覺中就形成了別人必須聽從於我的錯覺。他們把這種錯覺帶入了校園,在和同學交往的過程中,總是希望時時刻刻能站在上風,希望大家都能聽命於自己,希望是“老大”。然而,有這樣心態的孩子太多,“老大”卻只能是一個,矛盾自然也就產生了。大家都要做“老大”,學校又不可能來排這樣的位次,家長對此也是無能為力,如何解決呢?只有用從小説和電視上學來的方法,通過“江湖決戰”來解決問題。而這樣的“老大”形成後,其自身又確實能體味到一種滿足,其他弱小者為了不被欺凌,或主動或被迫地總要巴結討好他們。如此,又反過來助長了他們的病態心理需要。

拒絕校園欺凌的手抄報 第5張

三、教育懲戒功能喪失後的放縱

當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一個不切實際的高度之後,教育就成了一個什麼人都可以指手畫腳的行業。教育的神聖外衣被媒體用尖刻的文字描繪成了一個令人望而生厭的黑斗篷。從事陽光下最偉大的事業的教師,也時常被定格成了一種“禽獸”。所以,絕大多數學校再不敢輕易地處分一個學生,哪怕這個學生已經無惡不作。更有的省份乾脆由決策機構下文來統一規定,徹底廢除中國小校沿襲多年的最高處分——開除。

然而,教育永遠都不是萬能的。失去了必要的懲戒功能後的校園,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那種人人知書達理的好現象,反而是因為沒有了高懸在頭頂的“達摩克里斯利劍”,一些原先收斂的惡行便都敢於公開表現出來。這些校園病毒又相互感染,使得原本健康的校園文化肌體上開始出現塊塊腐爛的肌肉。

懲戒功能的喪失,催動了畸形心理的自由萌發,使得醜陋和猥褻都變得無所畏懼;反過來,這些個性中的醜陋,又在懲戒的日益退縮中越發的強大起來,並慢慢地自發凝結成一個個的團體,形成了帶有明顯江湖色彩的小集團。這些小集團,常常為了點滴小事而發生毆鬥,甚至是團伙持械玩命,嚴重地干擾正常的學校教學,也直接危害了社會治安。但即使如此,學校能採用的,也還是一個説服教育。這種説服教育和那血淋淋的'砍殺相比照,是多麼的蒼白無力。

拒絕校園欺凌的手抄報 第6張

四、教師權威地位顛覆後問題歸屬的誤判

與教育懲戒功能的喪失同步的,是“師道”的尊嚴掃地。在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的眼中和心中,教師僅僅成為了一種最沒有用的讀書人的代名詞。教師失去了應該獲得的尊重和感恩,師生間的關係、教師和家長間的關係也日趨微妙起來。在相當多的家長和學生心目中,老師成了單一的出售知識的人。家長學生與老師間的關係,就是一種顧客和銷售員的關係。這種價值取向,又反過來影響着老師們的工作情緒,使得一些教師也自動地進入家長和學生劃定地這個“售貨員”的角色中,成了除了教授知識別的就一概不加過問的甩手掌櫃了。

教師權威地位顛覆帶來的後果是很明顯的。首先是師生間喪失了一種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學生遇見了無法解決的問題,不再願意去徵詢老師的意見,不願意向老師敞開自己的心扉;而老師也是隻從表面上依照學校的量化條款來接近學生,心靈深處的空間中,卻很少有一塊領地能真正屬於學生。學生和教師成了真正的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關係。其次是同學間發生糾葛時,告訴老師並請老師幫助解決成了一種無能的體現。而且,大多數的孩子還認為老師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要切實解決好糾紛,依靠的只能是自己的力量和自己所歸屬的小團體的力量。可以説,學生們在推翻了教師的權威地位後,又依照自己的經驗,確立起了通過強權來獲取尊嚴並替代老師權威的新的地位觀。

這種完全依照少年的懵懂而生髮出來的新地位觀,眼下正成為越來越多的中學生的價值信仰。在此信仰的操縱下,同學間的糾紛便有了新的“處理條例”,力量、財富和容貌等世俗社會用來評價判斷人的地位的標準,成了這新的“處理條例”的基礎,也成了裁定問題歸屬的新權威。這“法外法”撇開了所有發生矛盾時該走的正道,刻意地把原本簡單的問題,上升到類似江湖紛爭的地步,使得單純的校園,平添了幾分恐怖江湖的陰雲。

五、對強權政治、黑惡勢力、暴力遊戲與灰色文學的認同與膜拜

相對於書本的説教,遊戲和影視文學以其鮮明生動的形象特徵,在更寬廣的思想空間上影響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價值評判。暴力遊戲的快意殺戮,港台影視的社會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種的就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對邪惡的認同和膜拜。

這種建立在非理性基礎上的認同和膜拜,內化後又成為了部分“問題少年”處世的準則,使得他們在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體現出一種對主流社會的反叛和仇視。因為反叛,他們便只想依照自己的規矩行事;因為仇視,他們便採用極端的手段來對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