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薦】大班手工活動教案

欄目: 手工DIY / 發佈於: / 人氣:9.91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手工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大班手工活動教案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提線木偶的人文背景,

2、能力目標:①掌握提線紙偶的製作方法;

②能夠熟練操作控制提線紙偶進行表演

3、情感目標:通過利用廢舊物品自制提線紙偶,體會到提線紙偶創作的樂趣和完成後的喜悦,提高其動手能力及興趣,養成熱愛生活的態度和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點:提線木偶的人文背景。

教學難點:提線紙偶的製作方法及操作。

教學:

過程揭示課題:“變廢為寶之提線紙偶的製作”

一、介紹傳統提線木偶的人文背景

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是中國傳統木偶戲的類型之一。它始於秦漢,興於唐宋,有“戲曲鼻祖”稱謂,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們中華民族祖先留下的極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二、出示提線紙偶

用提線紙偶“呱呱”來介紹提線紙偶的材料來自生活中的廢舊物品

三、講解並演示提線紙偶的製作過程

1、介紹製作材料和用具

2、製作步驟

(1)第一步:製作模板

將需要製作的人物或動物的頭部形象畫在卡紙上,如有手和尾巴也可一併畫出。

(2)第二步:剪裁併粘貼

將卡紙上的造型依次剪下進行組合粘貼,並用相應顏色的卡紙將紙筒覆蓋。

(3)第三步:製作紙偶

首先,在紙筒上端用螺絲刀打上對稱的兩個洞,接着將剪好的繩子(約20cm)從洞中穿過並打結,此為紙偶的手臂;再準備兩條繩子(約10公分)穿上瓶蓋並打結,然後將繩子另一端粘在紙筒下端,此為紙偶的雙腿;最後將紙偶的頭和尾巴粘在紙筒上。

(4)第四步:連線

將一次性筷子十字交叉固定在一起(可以用線繩固定,也可以用熱熔膠固定),確定好綁線位置,再將提線(細魚線)與偶頭,四肢依次連接起來(注意連接的順序)。有了這些連接,紙偶就有了生命。

四、演示提線紙偶的玩法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2

中國人很聰明,把泥巴換成麪粉、糯米,又創造了另一種形式的民間藝術——麪塑。這種材料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塑造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俗稱面花、禮饃、花糕、捏麪人。

(一)介紹彩泥

一、什麼是彩泥

相信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玩過彩泥。彩泥發明於1956年,從此風靡全球。彩泥的可塑性非常強,有各樣的顏色和香氣。

彩泥也經過了時代變遷,材質和工藝都進行過改進。現在的彩泥基本上是油粘土,這類型的彩泥以碳酸鈣等為原料,以液體石蠟為油性成分,加上甘油等配製而成。

油粘土彩泥特點:

1. 材料無毒無臭,使用安全。

2. 穩定性好,室內不易蒸發乾燥。

3. 粘合性好,但不會粘手;可塑性強,可重複使用 

二、彩泥幹了怎麼辦

彩泥如果久置在外面,會出現風乾情況,可塑性大大降低,手感也會變硬。

彩泥如何保存:最好拿保鮮袋裝着放進冰箱。如此一兩個星期不成問題。做好了的漂亮模型不捨得摧毀的最好也這樣保存。 還可以放入雞蛋殼中,可以保存幾日之久。

彩泥幹了怎麼辦呢?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進行軟化:

1. 用濕毛巾覆蓋彩泥半天左右,即可使用;

2. 用小毛筆沾水刷在彩泥表面來回多次刷洗;

3. 用保鮮袋裝着彩泥,放入温水中浸泡半天即可變軟。

三、彩泥的玩法

彩泥有很多種玩法,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做不到”。出示一些基礎的彩泥教程, (組圖)學生仿照圖捏一捏。

(二) 捏刺蝟

目標:1、學會用雙手將彩泥搓成橢圓

2、發展手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彩泥、牙籤

活動過程:

一、老師出示已做好的刺蝟,激發學生捏泥興趣

二、出示做刺蝟的材料,演示做法

1、出示材料彩泥、牙籤並一一做介紹

2、將彩泥捏軟,搓成橢圓

3、在橢圓上插上牙籤

4、在橢圓的一端除捏出兩個小眼睛

三、學生來做,老師指導

四、大家一起欣賞作品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3

活動來源:

端午節有許多傳統的民間習俗,比如吃粽子、洗艾葉澡、點雄黃等。其中用絨線來編鴨蛋網、手鍊、和項圈,並在過節的時候給孩子們帶上,是小朋友們最期待的時刻。於是,今年的端午節,我鼓勵孩子們嘗試自己動手編絨線,讓孩子們漂漂亮亮的過“娃娃節”。彩色的絨線在手指間捻動、打結,既可以讓孩子們在手工製作中找到樂趣,又可以幫助孩子瞭解傳統的節日文化,同時也為節日的氣氛增添了喜慶和歡樂!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捻、搓的方法編絨線,嘗試用線穗、串珠、小鈴鐺等材料進行簡單裝飾。

2。在製作過程中大膽配色表現自己的設想,使自己的飾品富有個性。

3。體驗手工製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粗細不同的彩色絨線、剪刀。

2。串珠、小鈴鐺等飾品。

活動過程:

一、欣賞“端午節”絨線飾品,導入活動。

教師出示做好的手鍊、項圈,引導幼兒欣賞:這是什麼?小朋友在什麼節日的時候會帶上它們?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提示幼兒説出材料名稱)二、學習編絨線的基本方法。

1。教師出示已經準備好的彩色絨線,請幼兒摸一摸、看一看,並説一説:你想用絨線製作什麼?

2。教師示範製作線繩的方法。

⑴方法一:細線可以用捻線的方法制成線繩。

⑵方法二:粗線可以用編麻花辮的方法制成線繩。

3。學習用不同的飾品裝飾線繩。

⑴學習線穗的製作方法。

⑵線穗製作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靈活選用串珠、小鈴鐺等飾品裝飾線繩。

三、幼兒學習製作。

1。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粗細不同的絨線,用不同的方式編絨線。鼓勵孩子大膽配色,表現個性。

2。幼兒分組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品欣賞。

幼兒帶上編好的絨線飾品,師生共同欣賞。

活動點滴:

由於是第一次編絨線,孩子們的興趣點都在玩絨線的過程。很多孩子很聰明的選擇粗線為自己做項圈、用細線來做手鍊。在做的過程中女生多選擇粉粉、嫩嫩的顏色,相比較而言男生的配色更加大膽。兩種編線繩的方法孩子都有嘗試,但更多的孩子選擇了捻線,也許大家都覺得這種方法更易掌握,也更容易出效果。在選擇飾品的時候,我教孩子們學習做線穗,很多孩子覺得線穗和絨線的風格更相配,但是做線穗的難度比較大,只有個別孩子掌握。雖然製作線穗的方法掌握不太好,但是,大家一致希望能夠繼續學習,因此我在手工區繼續投放了很多絨線供孩子們繼續練習。端午節就快到了,相信帶上自己做的端午節飾品,孩子們一定能度過一個美美的“娃娃節”!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4

目標:

1.根據故事發展線索,大膽嘗試、想象,剪紙各種物品。

2.初步學習脱稿剪紙,學會看圖示剪紙。

3.感受故事裏爺爺的聰明才智,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

準備:

繪本PPT;彩紙、剪刀(人手一份)。

過程:

一、回憶繪本故事。

1.教師帶領幼兒邊看繪本PPT,邊複述故事。

2.故事裏的爺爺是一個怎樣的爺爺?他把一條毛毯變成了什麼?

(跟着幼兒的敍述教師出示相應PPT)二、根據繪本故事剪紙。

1.毛毯變外套。

師:毛毯怎樣變成外套呢?

根據幼兒的敍述,教師在板書上畫出剪紙的線條,引導幼兒觀察老師畫的外套(大)師:老師為什麼要把外套畫這麼大?引導幼兒觀察約瑟的外套。

指導語:幼兒嘗試剪紙,要把外套剪刀最大。

評價:幼兒展示作品,評價誰的外套剪得最大。

2.外套變背心。

師:背心跟外套有什麼區別?

引導幼兒觀察約瑟的背心,發現背心袖口的弧線,教師在板書上畫出弧線。

指導語:幼兒嘗試剪紙,教師啟發幼兒怎樣把背心剪得最大。

評價作品。

3.背心變領帶。

師:領帶是什麼樣子的?教師出示領帶模板,引導幼兒觀察領帶的外形特徵。

根據幼兒的敍述教師在板書上畫出領帶的線條。

指導語:幼兒嘗試剪紙,教師啟發幼兒怎樣把領帶剪大。

評價作品。

4.領帶變鈕釦。

師:約瑟的鈕釦是什麼形狀的?在生活中,你看見過什麼形狀的鈕釦?

指導語:請你剪出你最喜歡的、最大的一顆鈕釦。

幼兒嘗試剪紙。評價作品。

三、故事延伸。

1.有一天,約瑟的鈕釦突然不見了,到哪裏去了?(幼兒猜測)2.出示PPT:原來地底下住着小老鼠一家,他們把爺爺剪下的零布拿回來,把自己的家裝飾得非常温馨、舒適。

3.我們也把今天剪下的這些碎紙收集起來,也可以裝飾很多東西呢。

結束:

幼兒收集碎紙,整理材料。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5

教材分析

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包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大班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逐漸提高,他們喜歡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進行製作,並能嘗試藉助輔助材料表現物體的細節特徵。本次親子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合作過程中,探索用剪、貼、針線穿縫等技能縫製香包的方法,體驗親子製作香包的快樂,感受節日的温馨。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有掛香包的習俗,初步瞭解香包的功用及製作材料。

2.嘗試用針縫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與小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注意用針的安全。

3.體驗與家長自制香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製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乾花、針、線、各色花布、吊墜、彩珠等等。

2.幼兒已有用針經驗。

3.民間音樂的磁帶、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利用教學課件,幫助幼兒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狀。

(1)觀察香包,瞭解掛香包的用途。提問:端午節人們為什麼要掛香包?

小結:古時人們在端午節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腳上掛上穿好的五彩線胸前還要掛着香包驅蟲辟邪,保護孩子們的安全。

(2)瞭解香包的不同形狀,激發自制香包的興趣。

小結:香包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圓形、心形的、圓柱體的、葫蘆形的、椎體的等等,色彩鮮豔,裝飾美麗,香包主要有吊繩、香包袋、吊墜三部分組成。

2.討論、探索製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知道縫製香包時要與小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保護自己和他人安全。

(1)探討製作香包的方法和步驟,瞭解製作香包的基本流程。提問: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樣使用這些材料來做香包?

小結:首先要根據自己想製作製作的香包形狀裁剪布料進行縫合,然後安裝吊繩、製作吊墜,最後在香袋裏裝上艾草、乾花等香料。

(2)親子討論製作什麼形狀的香包,並與大家分享交流製作方法。

(3)討論做香包的注意事項,提醒家長和小朋友正確使用剪刀和針線,確保人身安全。

3.在音樂聲中,家長指導幼兒縫製香包,體驗親子製作的快樂。

4.共同欣賞、評析作品,共同分享親子製作香包的樂趣。

(1)幼兒和家長展示並講述自己的作品,重點引導講出自己作品的製作過程。

(2)引導幼兒互相評價,主要在觀察評價中感受作品的優美造型、新穎的創造想象。看!香囊漂亮嗎?

大班綜合優質公開課《鴨子騎車記》視頻+課件PPT+音樂+詳案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分泥和連接的技能製作民族娃娃。

2、感知幾個常見少數民族的特色。

活動準備:泥、泥工板、濕抹布、民族娃娃的圖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出示各種民族娃娃,聽泥娃娃自我介紹:"黑眼睛,黑頭髮;你穿對襟襖,我係葡萄扣;你梳桃子頭,我扎小髻髻。我們是一羣中國娃娃,我們住在無錫惠山的山腳下。

引導幼兒觀察名族娃娃的外形特徵:臉是圓圓的,眼睛大大的,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裝,很美麗。

二、教師示範,引導幼兒學習分泥和連接的技能。

1、老師出示泥團,示範分泥:做娃娃的時候,先要把泥分為兩塊,每一塊再分為一大一小兩塊,大的分別做身體和兩條腿,小的分別做頭和兩條胳膊。

2、用我們學過的團圓、搓長、壓扁等本領做出圓圓的頭、寬寬的身體

3、示範連接:做好以後,將頭、胳膊、腿與身體連接在一起。提示幼兒可以用輔助物來幫忙。

4、最後填上眼睛、嘴巴,提示幼兒可以用泥條粘帖的方法表現出名族娃娃的髮髻特徵。用輔助材料進行裝飾,平放在泥工板上。

三、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自己來做一個泥娃娃,分泥時要注意份量多少。提示:想想看,我們可以用什麼辦法將頭和身體連接的牢固一點呢?

四、交流講評

我們今天可以開一個民族娃娃展,你們都是小評委,請你來説説你喜歡那個民族娃娃,為什麼?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7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二方連續”的折剪基本技巧,提高幼兒正確、靈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進幼兒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2、知道剪紙是我國一種民間藝術,並進一步掌握剪紙的基本技能,培養幼兒對民間美術的興趣。

3、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

教學準備:

課件範例白紙、剪刀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你知道哪一天是你的節日?

你們會怎樣慶祝節日?

表演兒歌《全世界兒童是一家》。

2、老師表演變魔術,出示範例。

3、給老師的剪紙起個名字。手拉手

4、什麼叫“二方連續”

二.講解

1、猜猜老師是怎樣做出這幅作品的?

排序折————畫————剪————裝飾

2、説説你認為這四個步驟中哪一步最難。

三.操作

1、提要求你喜不喜歡這幅二方連續的作品,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告訴你們:只要你們認真聽,認真看,認真操作肯定會擁有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變魔術,説不定還會做得比老師更棒呢!有沒有信心?

2、讓我們做一個手指操,運動一下我們的手指讓他們更靈活。

(黃婆婆在燒茶)

3、按步驟跟老師操作折短邊對着,像摺扇子一樣畫幻燈出示男女孩的不同畫法,幼兒可安自己的興趣選擇(重點強調手指處要相連剪強調規則(廢紙入簍)裝飾幻燈片提供一些基本方法

四.展示

1、評析

2、玩變魔術的遊戲

五.活動延伸

回去給爸爸媽媽變魔術,想想你還可以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剪出哪些二方連續的圖案來變魔術。大膽地試一試!

教學反思:

亮點:

1、教學過程清晰,老師教得輕鬆,幼兒學得開心,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2、幼兒有很好的傾聽習慣和剪紙常規。

不足:

1、課堂氣氛平鋪直敍,缺乏高潮。

2、教師教給幼兒“二方連續”剪紙方法的同時,要求幼兒剪固定的圖形,約束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建議:

1、給幼兒提供的紙比例要得當,對摺四次後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兒畫人物時,可以先把紙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別畫人物的.頭、身體和腿部。

3、老師示範畫時,強調手指部不能相連處可用紅筆標出以達到引起幼兒注意的目的。

4、幼兒在畫人物時只要做到手指處不相連,其他部位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自主設計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8

教學目標:

1、運用繪畫、粘貼、剪拼的技能裝飾石頭娃娃。

2、通過手工製作、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3、在創作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教學準備:

大小不一的鵝卵石,毛筆、水彩筆、丙烯顏料、彩泥、皺紋紙、即時貼、毛線、布料、剪刀、雙面膠、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教師石頭娃娃表演情景劇,引起幼兒興趣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石頭娃娃的服飾與造型,説説自己會怎樣製作石頭娃娃。

二、示範活動:

1、教師提問:你喜歡的娃娃是哪一個?他有什麼特點?他的服裝是怎麼做的?顏色如何搭配?

2、請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3、教師向幼兒介紹材料,示範製作過程,提醒幼兒製作中的注意事項等。

三、操作活動:

幼兒自助選擇材料,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用不同方法制作特別造型的娃娃。

四、講評活動:

1、幼兒將作品進行展示,教師與幼兒討論:那些娃娃可以合作進行什麼情景劇的表演。將幼兒作品分類,分組。

2、幼兒分組表演情景劇,大家選出優秀作品。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9

一、活動目標:

1.教幼兒用顏料給杯子塗上漂亮的顏色,或用粘貼的形式進行裝飾2.鍛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豐富幼兒的想象能力

二、活動準備:

紙漿等

三、活動流程:

導入--演示--操作--欣賞(一)導入師:我們做的紙漿杯子啊,都幹了,那我們看看。這個杯子漂亮還是這個杯子漂亮啊?

師:所以啊,我們要給紙漿杯子打扮得漂亮一點,給他穿上漂亮的外衣。

師:我們還可以裝飾成喝水的杯子,在上面貼一些小花、小草、小魚啊,只要打扮得漂亮一點就好。

(二)演示1.我們用左手拿好杯子,用你喜歡的顏料塗在杯子的身體上,一定要塗得均勻,我們可以在上面塗上不同的顏色。可以畫點自己喜歡的圖案在上面,總之,怎麼漂亮就怎麼塗。注意不要弄髒桌子和衣服。

2.我們除了可以塗顏色還可以給杯子做成一個杯子寶寶,我們用即時貼剪兩隻眼睛貼上去。

3.我們再用紅色的即時貼剪一個彎彎的嘴巴。用五顏六色的毛線作頭髮粘上去。我們小朋友可以把杯子裝飾成娃娃也可以裝飾成喝水用的杯子,你們怎麼裝飾都可以的。

(三)操作師:小朋友你們行動起來吧,用你喜歡的方式把紙漿杯子打扮得漂亮一點!

小朋友進行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四)欣賞:欣賞幼兒作品,講一講,你是怎麼裝飾的!比一比誰裝飾的更漂亮!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能用毛筆在枯樹枝上刷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2.運用皺紋紙或橡皮泥設計製作不同造型的花朵裝飾在樹枝上。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創造力。

4.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製作好的瓶花一瓶;枯樹枝若干、各種顏色的皺紋紙、橡皮泥若干,各種顏色的顏料、毛筆若干,輕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情境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件特殊的禮物,你們想看看嗎?(出示瓶花範樣)?你們知道這是什麼花嗎?這花是真的嗎?原來這是老師自己製作的花,漂亮嗎

2.欣賞討論教師:誰來猜猜這瓶花是用什麼材料做出來的,為什麼枝條上是黃色的,枝條上的花又是怎麼做出來的呢,這些花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幼兒自由猜測)請孩子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師總結:原來枝條是老師用外面的枯樹枝刷上漂亮的顏色做成的,花枝條做好了以後,再用皺紋紙或橡皮泥做成大小不一樣的花朵裝飾在枝條上,最後放在花瓶裏,一瓶好看的花就做好了。

3.聯想創作(製作的過程播放輕音樂)請幼兒閉上眼睛想一下,你準備設計什麼顏色的枝條,製作什麼樣的花朵。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想法。

幼兒分組操作。橡皮泥組和皺紋紙組。老師巡視指導。設計、做好的組,進行組合粘貼。(共同協商,合理組合)

三、引導講評師:時間差不多了,我們該集合了(集中幼兒注意力)今天我們的教室裏做了幾瓶花?你們數的真不錯,還剩下一點時間,我們來一起去看一看小朋友們製作的瓶花吧!(幼兒繞教室走)教師引導幼兒看紙條上的顏色,花朵的形狀、顏色等。

師:看看哪一瓶花最漂亮,漂亮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有什麼地方不好,為什麼?

四、活動結束把我們製作的這些瓶花擺在教室裏,一定會非常漂亮,師幼一起裝扮教師,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觀察能發現花紋的排列規律,會運用組合花紋設計花瓶的各種圖案。大部分幼兒能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設計出各種紋樣,一小部分幼兒由於基礎較差設計出的紋樣較單一。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認識秋天的菊花,瞭解菊花別緻的外形特徵,感受菊花的美。

2.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工具和材料進行美術表現活動,激發幼兒的動手操作慾望。

3.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感受秋天、感受美。

活動準備:

1.ppt圖片:秋天的樹林、果園、稻田、菊花圖片。

2.棉籤、各種顏料若干,顏料盤、圖畫紙、抹布若干。

3.塗好顏色的紙杯若干,筆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4.紙杯菊花、棉籤菊花示範畫,佈置好秋天的展板。

5.音樂《我們去郊遊》、《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播放秋天的ppt圖片,帶領幼兒感受秋天的美。

1.教師: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秋天是五彩繽紛的世界,秋天給大家帶來了美的享受。今天秋姑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秋天的美景。請小朋友先欣賞畫面,然後告訴老師:你覺得哪一副畫面最美?美在哪裏?

2.播放ppt圖片和音樂,引導幼兒欣賞秋天的景色。

3.提問:看完了這些畫面,你覺得哪一副畫面最美麗?美在哪裏?

4.教師:秋姑娘也覺得秋天的菊花確實很美,所以她特地舉辦了一個菊花展。

二、引導幼兒欣賞菊花ppt圖片,觀察瞭解菊花的特徵。

1、教師:哇!這些菊花這麼漂亮,讓我們來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一樣?(顏色、形狀)。

2、引導幼兒觀察説説。

含苞待放的菊花,花瓣往裏卷,像球形;盛開的菊花,花瓣有的往外卷,像媽媽的捲髮;還有的菊花是線狀的,像煙花。

三、引導幼兒欣賞紙杯菊花,探索用紙杯變成菊花的過程。

1、教師:秋姑娘給我們帶來了用不同材料做的菊花。看!(出示紙杯菊花)它們是用什麼做的?想想是怎樣做出來的?(先剪成均勻的長條)它的花瓣和前面欣賞的菊花花瓣有什麼不一樣?(直直的和彎彎的)那你有什麼好辦法也把它變的彎彎的、卷卷的?

2、請幼兒討論花瓣變卷卷的辦法。

3、教師:我們可以用手指、筆等材料把花瓣朝不同的方向卷,有的長一點、有的短一點。等會兒你可以自己設計花瓣的形狀,把花瓣變得更特別、更好看。

四、欣賞並學習棉籤畫——菊花。

1、教師(出示棉籤畫菊花):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幾朵菊花,猜猜是用什麼畫的?其實它們是用棉籤畫出來的。你看!菊花的花瓣全都是圍繞一箇中心點向外盛開的。它可以是直直的短線條,像煙花一樣綻放;可以是彎彎的線條;也可以是圓形的、橢圓形的花瓣。教師邊説邊指點對應的菊花。

2、教師:那它的葉子是什麼樣的?——綠色的鋸齒形的。教師邊説邊徒手畫葉子。

五、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播放輕音樂《秋日私語》)。

1、交代要求: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紙杯和棉籤兩種材料,請小朋友到你喜歡的材料桌上去操作。小朋友在剪紙杯時要注意安全,用棉籤畫畫時要注意不能把不同的顏料混在一起,並且五個小朋友一組。讓我們一起做菊花吧!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播放輕音樂《秋日私語》)

六、作品展示,活動評價。

1、佈置菊花展並欣賞。

2、教師:你們覺得我們的菊花展漂亮嗎?在所有菊花中,你最喜歡那一朵?為什麼?

3、請幼兒説一説。

4、教師:你們發現沒有:這朵菊花和前面欣賞的菊花有什麼不一樣?原來,老師把兩隻不同形狀的紙杯疊放在了一起,好看嗎?小朋友等活動結束後,也可以兩個人合作一起製作菊花。老師和秋姑娘覺得小朋友的菊花都很漂亮。秋姑娘還表揚我們把菊花展布置的這麼漂亮。我們一起來為自己的作品鼓鼓掌。

七、結束活動——《我們去郊遊》。

1、教師:不過秋姑娘説:其實秋天的美景還遠遠不止這些。讓我們跟隨秋姑娘的腳步一起到外面找找其他的美景吧!

2、師幼一起隨樂《我們去郊遊》走出教室。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12

我愛我家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手工製作的興趣。

2、讓幼兒體會手工製作成功的快樂。

3、鍛鍊幼兒手眼並用,靈活使用剪刀。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剪刀。

2、幼兒用書《創意手工第四課》。

3、濕毛巾。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喜歡你的家嗎?

1、幼兒討論、交流。

2、小結:今天我們來做手工《我愛我家》,看誰製作得最認真,來比一比吧!

二、教師示範操作過程

1、第一步用剪刀沿圖的邊線剪下兩個正方形。

2、提問:表示什麼〔表示塗膠水的位置(用於圖之間的粘貼)〕。

3、第二步把兩個正方形粘貼成房門和在屋裏的樣子。

4、剪下梯形,粘貼在門上,做成房子的屋頂。

5、畫上屋裏的人,裝飾房子的屋頂和外牆。

三、幼兒製作

1、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不要把剪刀對着自己和小朋友,不要剪到手。

2、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四、評價作品

1、給製作認真的幼兒進行獎勵。

3、小結:今天,小朋友們都大膽嘗試製作,都能認真完成手工活動,當一回小小建築師,真棒!

活動延伸:

將作品展示在手工區,供幼兒欣賞。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 大膽創編,嘗試隨音樂用身體做出各種動作。

2.積極參與,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音樂“快樂舞會”、橡皮泥、氨綸布袋、實物投影儀、盤子等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師幼問好

師:我是什麼老師?

2.感知橡皮泥“多變”的特性。

A幼兒回憶

出示橡皮泥:今天茅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小小的客人(橡皮泥)

師:你們有沒有玩過橡皮泥?你們都用橡皮泥做什麼呢?(幼兒回答)

B教師演示

師:瞧,我的這個橡皮泥娃娃呀,和你們的有點不一樣,它不僅會變,它還可以聽着音樂跳舞呢,你們信不信?現在我們就一一下,看看它是怎麼跳舞的?

教師邊跟着音樂邊捏橡皮泥。小雞——小兔——蘑菇——圈——麻花

C幼兒

師:現在請小朋友説説,我都變了些什麼?(幼兒回答)

(二)基本部分

1.幼兒跟音樂玩橡皮泥

師:你們想不想玩橡皮泥?現在就請你們把橡皮泥拿出來,像茅老師這樣。現在請你動腦筋,想一想你的橡皮泥想變成什麼?逐段暫停。教師和幼兒一起玩。

第一段後:你的變成了什麼?還沒有變好沒有關係,我們繼續。

第二段後:一定要讓你的橡皮泥跟着音樂跳舞哦。

第三段後:聽清楚什麼時候搓,什麼時候開始變變變。

第四段後:現在是最後一遍了,要變出一個好玩的好玩的東西。

2.集體欣賞

A收集作品

師:我們一看小朋友把橡皮泥都變成了什麼?放到我的盤子裏(教師邊收邊問:這是什麼?)

B幼兒講述作品(作品放置在食物投影儀上)

師:小朋友變出了這麼多好玩的東西,我們一看(這是誰變的?)

3.創編動作

A幼兒模仿作品創編造型動作

師:這是蘑菇,誰來做做蘑菇的樣子?試試看?一起來變變變。有的蘑菇是**(3次)

繼續用幼兒的作品讓孩子用身體動作來表演。

B創編動態動作

(1) 小橡皮泥被我們搓啊搓,就變出了許多好玩的東西。誰來做做小橡皮泥被搓來搓去的動作?(請幼兒嘗試創編搓的動作)一起來學學。

(2)教師嘴裏喊着節奏;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搓、變變變。

繼續練習。(提要求:變不一樣的東西。)

(教師喊的節奏跟音樂的節奏相吻合)

(3)現在你們是小橡皮泥娃娃,我們一起去跳舞,好嗎?(注意聽音樂)

教師剛開始可嘴裏喊着節奏,讓孩子跟着節奏一起來跳舞。

(練習幾遍)

個別幼兒表演

集體練習

4跟隨音樂舞蹈

A教師歸納表演

師:你們跳得真棒,我這個橡皮泥媽媽也想要跳一下,你們想看嗎?媽媽跳得好了,你們就拍拍手,給媽媽照張相。(教師表演)

B幼兒自由表演

(1)師:寶寶,來和媽媽一起來跳舞,好嗎?自己找一個安全、舒服的地方站好,看看哪個橡皮泥跳得最棒,變的花樣最多。準備好了嗎?聽音樂

師生共同表演

(2)再次練習

師:橡皮泥國王聽説我們小橡皮泥跳的舞可漂亮了,所以它想舉辦一個橡皮泥舞會。今天它還請來了許多客人來觀看我們的舞會,我們來一起排練一次。

5.橡皮泥舞會

A出示演出服:國王給我們準備了色彩鮮豔的演出服,媽媽先穿給你們看好不好?(邊跳邊穿,第二遍音樂時請另一個老師幫忙黏上袋口)

B幼兒準備

(1) 交代規則。

師:今天有這麼多的客人觀看我們的演出,在演出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些什麼呢?(幼兒回答)不要碰別人,還有就是穿好衣服後就不要了)如果表演得好,客人老師就會把掌聲送給我們。

(2)幼兒穿衣服

教幼兒穿衣服:演出服上有一個開口,找到衣服上的一個開口,把腳伸到衣服裏第一遍音樂穿衣服、拉拉鍊

師:現在小橡皮泥粘在地上不動,我看到了紅色的橡皮泥、黃色的橡皮泥、還有橙色的橡皮泥。

(能否根據孩子的衣服的顏色的不同創編不同的起來的次序,變成一個舞蹈,有前奏,過程、結束。)

C幼兒表演

師:五顏六色的橡皮泥真漂亮,我們的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

幼兒表演,教師邊看邊説變變變,我看到一條大白鯊

剛才,你們的表演我聽到了客人一次掌聲,我們再來一次,這次表現更好一點,希望得到更多的掌聲。

 四、結束部分

師:演出成功,橡皮泥真棒。請你們到媽媽這裏來,跟客人老師再見。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用對邊折後再用撕的方法撕開手工紙的技能。

2、用小長條粘貼鞭炮,學習安排合理的粘貼位置。

3、發展手指肌肉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手工紙(紅色、黃色)、膠棒

活動過程:

1、講解操作方法

請小朋友們看老師是怎樣來做成一串鞭炮的,先把這紅色紙上的一個一個的鞭炮小心的撕下來,來部撕好了後,再用膠棒塗在鞭炮的背後,叫這顆沾好的鞭炮去排隊吧,它應該排在哪裏呢?應該一個跟着一個往下面排,這樣一個一個的鞭炮排好了隊,長長的一串鞭炮就做好了,你們也很想來試試了嗎?

2、發放材料

請小朋友把紙一份一份地傳下去,就可以開始撕了,撕完了老師就會給你拿膠棒。

3、幼兒操作,老師指導,提醒幼兒在恰當的位置放置鞭炮,並且讓畫面整潔。

小結:

展示作品,表揚小朋友們的作品,發現問題作出糾正。

大班手工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結合對魚的造型與色彩的認知經驗,利用廢舊材料進行有主題的借形想象和組合。

2.自主選擇材料,綜合運用撕、折、剪、卷、擰、粘貼等技能,膽製作特的魚。

3.體驗用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製作帶來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立、創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動準備:

1.佈置“海底世界”的場景。

2.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魚的俘一組。

3.給每個幼兒提供剪刀、固體膠、透明膠、雙面膠、托盤、垃圾桶等工具。

4.餅乾桶、紙盒、紙杯、光盤、紙筒、扭扭繩、樹葉、羽毛、鈕釦、撲克等各種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出示場景“海底世界”):瞧!孩子們,我們來到了哪裏?

幼:海底世界,哇,好的魚啊!

師:這裏的魚兒真有趣。請家仔細觀察它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家。

二、俘欣賞

1.總體欣賞。

師:你最喜歡哪條魚?它的身體、鰭、尾巴和身上的魚鱗分別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稻草魚,它的全身都是稻草,尾巴是用掃把做的。

幼:我最喜歡這條,身體是用蛋糕盒做的,尾巴和鰭是用樹葉做的,身上有好多果凍盒,果凍盒裏塞了皺紙,顏色很漂亮。

幼:我喜歡糖盒做的魚,魚鰭和尾巴是用棉籤做的,嘴巴是用扭扭繩做的,魚鱗是用棉籤做的。

幼:我喜歡這條,它的身上有許多夾子。

......

2.拓展討論一: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

師;老師用了哪些材料做魚的身體?

幼:紙盤、紙巾盒/光盤、席子、樹枝/巧克力盒、泡沫塊/扭扭繩、襪子、手套......

師:你覺得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呢?

幼:紙杯/飲料瓶/報紙/石頭。

師:是啊,魚的種類很豐富,小、形態、顏色都各不相同。只要我們膽想象,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是可以用來做魚的身體

3.拓展討論二:同一材料的多種使用。

師:這條魚的尾巴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扭扭繩

師:老師還用扭扭繩做了魚身上的什麼呢?

幼:嘴巴。

幼:這條魚的身上四個地方用了扭扭繩:魚鰓蓋、魚鰭、魚尾、彎彎的花紋也是用扭扭繩貼出來的。

師:看來扭扭繩的用處真不小,只要你認真思考,就一定能發現每種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師:看看老師這裏收集了一些什麼材料?你覺得可以用來做魚的什麼呢?

幼:奶茶杯可以做魚的身體。

幼:奶茶杯的蓋子可以做魚的眼睛。

幼:很多蓋子貼在一起可以做魚鱗,要貼在的魚身上才好看。

幼:奶茶杯的蓋子也可以做身體的,蓋子上插吸管的小洞就是魚眼睛。

幼:吸管可以做尾巴。

幼:夾子夾在魚頭上可以用來做魚的嘴巴,夾在兩邊可以做魚鰭,夾在身體後面可以做魚尾巴。

師:每一種材料都有很多用處。這裏還有很多材料,我們可以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連一連、擺一擺、粘一粘。只要動腦動手,就一定能把材料用好、用巧。

三、討論工具的使用

師:老師想給這些魚貼上魚鰓蓋,你們認為用什麼粘貼最合適?誰願意來試一試?(分別請45位幼兒用不同的工具嘗試粘貼不同的魚鰓蓋,觀察不同的結果。)

師:誰來把嘗試的結果跟家分享一下?你認為哪種工具最好?用的時候要注意一些什麼?

幼:我發現用固體膠貼扭扭繩魚鰓蓋是貼不住的。

幼:我的魚鰓蓋是用撕好的報紙條折出來的,可以用固體膠貼。

幼:報紙卷的繩子可以用海綿膠貼,可是不好彎曲,可以先把兩頭貼牢,再貼中間。

......

師:不同的工具適合於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方法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選擇工具時也要動腦筋哦!

四、實踐操作

師:材料、工具都準備好了,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做一條最美麗、最特的魚吧,別忘了給它取一個好聽的名字。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有困難的幼兒給與助,特別是對不會使用剪刀的幼兒。

先做好的幼兒將作品放到場景中,並和同伴交流。

五、展示評價

師:海底世界一下子多了這麼多新朋友,真是熱鬧。製作師快來介紹一下吧,説説你做的魚叫什麼,它最的本領是什麼。

幼:我做的魚叫“飛魚”,它的魚尾、魚鰭都很,遊起來快得像飛一樣。

幼:我的魚叫“泡泡魚”,因為它身上的魚鱗都像圓圓的泡泡。

幼:我這條叫“噴水魚”,我在它的背上裝了噴水裝置。它在水裏遊得時候,會不停地往外噴水,我一眼就能找到它。

師:每個小朋友都選擇了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用各自的方法做了特的魚,還給魚兒取了不同的名字。我們以後可以仔細找一找更多廢舊材料,試一試,看一看能不能做出更特的魚來。

六、整理場地,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1.有目的地選擇活動內容。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選擇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創意表現,感受生活中處處可以找到用來創造美、表現美的東西。

2.注重環境創設。在創意製作活動中,幼兒對材料的性質和用途瞭解得越多,對形狀、色彩、空間的認識也就越會越豐富。為此,我一方面結合主題活動巧妙地佈置海底世界情景,以展示造型豐富的俘和幼兒作品。另一方面精心創設“材料超市”,將孩子們收集的豐富的廢舊材料及工具分類、有序擺放,以便幼兒探索、操作。

3.進行適當的示範。適當示範既有利於幼兒技能的學習,也有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在該活動中,展示在“海底世界”中的俘豐富多樣,既有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的俘,也有同一材料在不同部位使用的俘,給予幼兒想象、創造方面的啟迪。另外,我讓幼兒觀察、討論同伴使用不同工具、材料的方法及其不同效果,學習各種美術技能,充分發揮幼幼互動的效應。

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對手工活動非常感興趣,積極性很高,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自然輕鬆,只有極個別幼兒不太會使用剪刀顯得有點兒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