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音樂

音樂教學體會(15篇)

欄目: 音樂 / 發佈於: / 人氣:5.25K
音樂教學體會1

摘要:音樂教學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重要分支,也是幼兒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通過音樂教學,可以教會幼兒積極、陽光、快樂的看待世界,從音樂的情感體驗中得到美的享受。如何通過有效的音樂教學活動設計,實際提高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效果,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音樂教學體會(15篇)

關鍵詞:幼兒園;幼兒;體會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點是從幼兒角度出發,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方案,總結先進的教學思路,創建有效的教學模式,通過歌曲教學,歌曲欣賞,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認識世界,感悟美好的能力,提高其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及審美能力。鑑於我國的教育方針與幼兒的年齡特點,如何有效開展幼兒音樂教育,取得幼兒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這是當前幼兒音樂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1]。以下就結合幼兒身心特徵,談幾點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體會。

一、遵循幼兒身心特點展開音樂教學

傳統幼兒音樂教學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教唱,讓幼兒記住歌曲旋律和歌詞,音樂教學中不能融入情感,音樂教學表現的較為死板、機械,教師佔據了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歌曲演唱無論從曲調、節奏、快慢等方面全部聽從教師的要求一字一句的學習,最終使幼兒通順的唱出整個曲子。這樣的教學方式完全沒有遵循幼兒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身心特點,忽視了幼兒音樂啟蒙教育的重要性。幼兒音樂教育的成敗取決於教師能否結合音樂教育的特點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所以要想提高幼兒音樂教育的效果,就要從源頭出發,緊緊圍繞其身心特點,不斷嘗試,同時要選取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創新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其主動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選擇適合幼兒認知層次的音樂教材

幼兒音樂教育中教材的選取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關鍵,音樂教材的選取既要突出教育意義,又不能忽視趣味性,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只有充滿趣味的教材內容,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當前的幼兒音樂教材中雖不乏優秀作品,但其中也有一些不適合幼兒認知層次的曲子,如有些曲子歌詞內容太複雜,太老套,還有些與幼兒的生活沒有關聯性等,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幼兒難以理解歌曲所要傳遞的情感。適合幼兒認知層次的音樂教材一定是內容健康陽光、讓幼兒感興趣,能令幼兒產生快樂的情感體驗的。幼兒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接觸,能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眼光,幼兒音樂教材的選取除了要有經典歌曲,還應該選取一些幼兒熟知的流行歌曲,如幼兒喜歡看的動畫片或電視節目中的插曲,像《我是一粒沙》、《爸爸去哪兒》等這類歌曲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對這類歌曲的旋律和歌詞進行適當的改編和簡化,使歌曲更能創造快樂活潑的學習氛圍,這樣幼兒就會在放鬆快樂的環境中習得了簡單的樂理知識,並能為他們解決難理解的問題,還能促使幼兒形成與時俱進的思維意識。

三、通過音樂欣賞提高幼兒的音樂鑑賞能力

音樂鑑賞能力是通過人類對音樂的欣賞,而後在意識中形成一種形象畫面感的而實現的,是一種豐富的內心活動夾雜情感體驗的心理過程,對幼兒進行音樂鑑賞能力鍛鍊,是幼兒音樂教育中比較重要的部分,由於幼兒年齡太小,暫且不具備獨自欣賞音樂的能力,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需要依靠教師的講解指導以及歌詞的引導,然後才能完整的完成欣賞。對歌曲內涵的表達方式,歌詞是比較直觀的一種,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可根據歌詞大意為幼兒進行講解,比如《粉刷匠》這首歌,教師可讓幼兒閉目聆聽,在歌曲播放的過程中,根據歌曲進度進行講解,幼兒跟隨教師的講解展開想像,腦海中便形成小粉刷匠衣服上、帽子上、鼻子上全部粘滿了油漆,踩在小梯子上快樂刷牆的畫面,無形之中做到了理解歌詞大意及體會歌曲內涵,不但使幼兒更好的感受到了音樂藝術之美,而且讓幼兒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發揮想象力畫出每個人所理解的歌曲畫面,例如《數鴨子》這首歌,教師可讓幼兒一邊欣賞歌曲,一邊利用筆在紙上畫出歌曲裏面都唱了些什麼,畫完後教師進行檢查,理解力稍強一些,仔細一些的幼兒會畫出大橋、小河、一羣小鴨子等,教師要及時給予這些幼兒鼓勵,還有一部分幼兒可能只畫了幾隻鴨子,對於這部分幼兒,教師要稍加引導,讓他們明白歌曲中表現的場景除了鴨子,還有小河、大橋、長鬍子的老爺爺等。通過這樣開發想象力的音樂欣賞,提高幼兒的音樂鑑賞能力,展現出藝術的教育意義及影響力。

四、通過遊戲化教學模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比較活潑好動,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遊戲化教學模式恰巧符合幼兒的這一特點,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融入遊戲化教學模式,能讓幼兒在愉快玩耍的過程中掌握音樂知識。例如歌曲《小老鼠》,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讓幼兒動手做老鼠和貓的面具,然後讓幼兒分組扮演貓和老鼠,然後跟着音樂的節奏,讓他們模仿貓和老鼠的動作,以此提高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享受到音樂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遊戲的設計要從幼兒角度出發,要適合幼兒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否則將會對幼兒音樂教育產生不了任何效果,或許還會適得其反,讓幼兒產生厭學情緒。

五、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園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身心發展特點,選擇與時俱進的、適合幼兒認知層次的音樂教材,通過有趣的教學遊戲設計,結合有效的音樂欣賞輔助手段,使幼兒在快樂輕鬆的教學氛圍中體會音樂藝術的魅力,確保每一位幼兒都能獲得德、智、體、美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雯.幼兒園音樂教學體會[J].甘肅科技,20xx,18:93-94.

音樂教學體會2

20xx年9月, 我懷着對教師這份工作的嚮往,來到了xx國小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這是一所美麗的校園,孩子們很可愛,老師之間也很融洽。

學校工作是代課一年級和三年級的音樂教學,經過兩個多月和同學們的相處,我發現一年級和三年級的同學都將我當成他們的好朋友,不僅聽我的話,使我的教育管理實習工作順利開展,他們還經常找機會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與我分享,看到他們圍住我不停嘰嘰喳喳的歡笑聲,我心裏感到高興無比。現將我的工作情況總結以下:

  一、對學生進行班級管理,愛與誇獎最重要。

托爾斯泰曾説:“如果教師把對事業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一個完善的教師。”由此可見,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多麼的重要,而幼兒感受到老師“愛”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老師的誇獎!我在上課之前都會準備可愛的小貼紙等獎品,作為給表現好的孩子們的獎勵,並在上課時對錶現好的孩子及時給予誇獎號召其他同學們學習。

工作的第一週是見習周。我首先聽取了我的指導老師給我介紹的學校情況和對教師的要求,在工作第一週,我瞭解到:一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由於剛入校課堂常規方面很差,知識有限年齡太小,需要老師從頭教導。三年級的學生年齡稍大,很多時候還是聽老師的話,但大多貪玩好動,課堂一旦活躍起來就容易亂套。面對這種情況,我該如何上好這兩個年級的課呢?是採取原來班上老師的一貫做法——批評教育?甚至罰站、罰蹲?還是另外想個最好的辦法來改變這種局面呢?而最好的方法又該如何去做呢?哪幾天,我腦袋裏一直迴旋着這些問題,我總在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希望得到老師什麼?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最希望老師怎樣做?思索的結果,我想,這或許就是答案——愛與誇獎。我決定就這答案來嘗試改變當前的局面,於是,在又一輪的思索後,一個想法在我腦中出現了。

實習的第二週,按計劃該由我開展一年級的教學常規工作了。這周星期一的音樂課上,我微笑着拿出了一個手製小白兔,並模仿着小兔的動作及語氣對學生們説 :你們知道我是一隻神奇兔嗎?我呀!可以聽到人在心裏説的話?小朋友們你們相信嗎?”小朋友們都瞪大了好奇的雙眼看着這隻“神奇兔”。這時“神奇兔”又説話啦:“小朋友要是不相信,我現在就來聽聽*老師的心裏在説什麼,好嗎?”這時小朋友的興趣可完全被調動起來啦,他們齊聲説:“好!”“神奇兔”來到我的胸口聽了聽,然後神祕的説:“呀!小朋友,張老師心裏在説——我最愛小朋友啦,最不喜歡做的事情是批評小朋友,如果以後哪位小朋友在哪一方面表現得有進步了,比如上課比以前認真啦,或者不打架啦,張老師就會送給他愛的禮物”!”“愛的禮物?”“是什麼呀?”小朋友紛紛議論開啦。這時我拿出了我提前預備好的,用各種不同顏色BB紙做成的小兔貼紙,對小朋友説;“愛的禮物就是張老師親手做的,哪裏也買不到的,哪個老師也沒有的小兔貼紙,這小兔貼紙以後聽到張老師最愛哪位小朋友,它就會跟誰回家,還會送這位小朋友貼片貼在他的衣服上。到時候我們來比比看,小兔最喜歡跟誰回家,誰的貼片最多,張老師最愛哪一位小朋友,好不好?”小朋友漲紅了小臉直嚷到:“好!”

這“愛的活動”在兩個年級我的課上開展以後,我仔細地觀察每位小朋友的表現和他們的變化,如我所盼望的,情況果然漸漸好轉了:三年級和一年級各個班級的同學上課都很認真,既遵守紀律又認真唱歌,他們一張張朝氣蓬勃的小臉都洋溢着期待與興奮,都渴望得到我對他們的特殊獎勵,三年級的孩子們活潑開朗乖巧聽話,就連平時最讓老師頭疼的一年級的孩子們,也都改變的讓其他老師稱讚不已。這一次活動使我明白到,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管理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必須本着一顆孜孜不倦的心來從事這一份工作,而在這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對孩子的愛與誇獎。

二、對學生行班級管理活動要有創新精神,要勇於突破,敢於創新,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管理的需要。

在平時教育管理孩子時,我們許多人不喜歡動腦子,喜歡遵循慣例,將平時一些老辦法套用。作為剛工作沒有經驗的新老師,我也總是套用原來老師的舊方法。

彈着鋼琴的旋律開始上課,這是學校的慣例。有一次上音樂課,我像往常一樣,彈着琴,試圖讓學生安靜下來,但單調的鈴聲讓學生感到一點兒也不新鮮了,他們肆無忌憚,吵鬧聲依舊。音樂課就要開始了,怎麼辦呢?

突然,我的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辦法,決定用這個新的辦法作為幼兒安靜下來的“鎮靜劑”嘗試一下:我拿出鈴鼓,邊拍着手中的鈴鼓,邊唱着“找朋友”這一首歌,並用鈴鼓拍一下坐得端正的學生,對其唱到:“你是我的好朋友。“這一招果然奏效,小朋友用新奇的眼光看着我,很快的安靜下來,我也很快的由“找朋友”這一首歌開始了那一天的音樂活動。

從教學活動上,我深刻體會到,任何事情並無定性,有一些事情一直是這樣做,但並不意味着這是最好的,我們要敢於突破,勇於創新,這才是我們這一代年輕教育管理者所應具備的精神。

通過了這段日子的教學工作,也讓我更近一步的接觸了社會,瞭解了老師在課堂之外的那一面。認識到人民教師的光榮職責,從而樹立忠誠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也讓我更體會到做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艱辛。教師是一個崇高而神聖的職業,要當一名好的教師更不容易。在剛工作的這兩個多月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老師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學高為師,行正為範”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加深。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準備全身心投入將來的教育事業。我也將從一個尚有稚氣的新教師慢慢向一個成熟的教師靠近,滿載而歸,從此將激情邁向我的教師生涯。

音樂教學體會3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景教學,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深入體驗音樂意境、提高音樂審美能力,促進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的發展。然而,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多媒體的基礎之上的。我認為,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情境教學,下述幾個方面是要特別注意的。

(一)要注意外表,更要注重內涵

有的教師為了發揮教學媒體的優勢,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形式上。他們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體的知識點,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體形式,錄音、錄像、投影,製作的課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穎、花哨、動感。這樣的教學,看起來熱熱鬧鬧,學生大開眼界,但實際效果一般,甚至學生的注意力被無用信息牽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賞的音樂的內涵,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這違背了媒體的運用應為音樂教學服務的教學規律,是不可取的。

(二)不盲目追求形象性,視情況製作情節MTV

在中學音樂欣賞教材中,不少音樂作品是根據文學名著或民間傳説改編而成的,這類作品往往篇幅較長,學生由於欣賞水平、能力的侷限,往往聽了幾分鐘後就思想開小差,以致不能全面理解作品的內容。有的教師為了能讓學生耐心地聽完全曲,就選取與該音樂作品相關的電影片斷或製作相關內容的動畫,再配上背景音樂製成情節MTV播放。我認為,這樣的課件弊大於利。孰不知,音樂的最大特點是其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如果教師把音樂作品形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內容中,這有違藝術欣賞教學的規律,會限制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再則,若教學每首樂曲都製作這樣的課件,費時費力,不切實際。因此,要從課堂實效出發,真正做到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音樂內涵,想像音樂意境,參與音樂創作。

(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能增加課堂的容量,但其前提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否則,是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還有的教師在製作課件時,將要達到的目的、要解決的問題、要舉的例子、要説的話都詳盡地製作在課件中。教學時,教師只要動動鼠標,不用寫也不用多説,完全讓課件代替了教師。在這種缺乏師生交流的教學中,音樂對學生的感染力會大打折扣。因此,不宜製作那種從頭放到尾的課件,而應在教學中留一定的時間讓師生交流,特別是讓學生能現場聆聽教師的示範與講解,因為課堂中教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會深深地感染學生。

多媒體教學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它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不是萬能的。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同時,在具體施教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反饋情況進行調整,可增加課件的智能化、互動性,這樣才算真正掌握了多媒體教學的精髓,我們應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的結合點,各展所長,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音樂教學體會4

國小高年級的學生仍然以形象思維活動為主,但抽象思維在逐步增強。為了使他們的音樂興趣保持長久,在教學中,我儘量採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他們的音樂興趣。我讓學生們來到操場開展“節奏接龍”的音樂活動,讓他們展現自己的個性。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用不同的節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悟,並敢於對所學過的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使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更加濃厚和持久。

每堂課我安排5分鐘的時間進行節奏問答及練習,學生非常喜歡。我總在出示節奏類型後,請學生嘗試拍打節奏,親身感受節奏帶來的美感,再由學生互相啟發和評價,最後由教師講解,授以正確的做法。這個看似簡單的節奏練習一旦融入學生的思維的過程,就變得其樂無窮了。

在歌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標記,如反覆記號、升降記號、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們對於國小生來説比較深。為此,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寫上相應的符號,以形象、富有童趣的語言來表達符號的用法,學生們學起來就不會如食雞肋一般索然無味。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樂曲,説説聽後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個樂句?找出相同的樂句,等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試唱、視唱、哼唱,然後進行歌曲的教學,教學時要有針對性。這樣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興趣更濃厚了。

音樂教學體會5

豎笛雖貌不驚人,但適合引入音樂課堂教學,它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還能使他們從“被動”走向“主動”,走進發揮才能的天地和盡情表現的舞台,更能讓他們的自信心和團結合作意識得以充分地發展,在意志品質的培養上確實起到寓教於“樂”的積極作用,為教學方式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了一種有效載體的途徑。我們期待這些探索和做法,會在音樂教育工作者手中不斷趨於成熟和完善,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的體會如下:

一、凝聚學習興趣,實現師生互動

人們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以往的音樂課堂上,由於教法單一,很少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表現為注意力不夠持久,學生只是在被動的重複進行老師“我唱一句,你唱一句”或者是“我彈一句,你唱一句”等枯燥乏味的活動。而沒有真正的自己去嘗試,去想應該怎麼唱,節奏該如何,音準又該如何?教者苦惱,學生也很迷茫,沒有絲毫的興趣可言。針對這種情況,我嘗試將豎笛帶入課堂。

上好第一堂豎笛課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來説,他們第一次看到、聽到和接觸到豎笛,對豎笛的構造、聲音等相關信息都充滿着無限的好奇心。因而,在起始課中設計看看、聽聽等環節,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主動性。看看: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玩豎笛,如它的形狀、特徵、分幾個部分及各部分名稱,以及音色有什麼特點等等。學生通過自己探究來發現豎笛的構造、各部分名稱等相關信息,發揮了學習的自主性。在學生自己探究的基礎上,我再簡介豎笛的構造、名稱、音色等知識。當學生髮現和自己觀察的結果不謀而合時,無形中增強了自信心和積極性。聽聽:欣賞豎笛演奏,是起始課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學生們瞭解了豎笛的知識後,應及時進行豎笛演奏,以滿足學生的欣賞慾望。此時,我選擇一首表現力豐富、極具感染力的作品作為範奏-----《友誼地久天長》,學生頓時陶醉在老師優美的笛聲之中,我的演奏,起到了最直觀的作用。掌聲中體現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和對這件樂器所產生的濃厚興趣,不少學生都驚訝這一小小的樂器竟然可以產生如此美妙的音樂,課堂的主體被激活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油然而生。藉此我向學生們介紹了八孔豎笛的起源及其它優點。一節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同學們盼望着第二節、第三節,只要吹奏豎笛,課堂氣氛就顯得十分活躍。幾周以後,一支支練習曲也逐漸吹奏得輕鬆自如了。而且,在課堂上再也不是老師的滿堂灌了,學生變得越發的好學,經常主動地和老師交流,溝通學習豎笛的心得體會。在同學與同學之間,也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的學習氛圍,經常看到許多學生下課之後,兩個一組,三個一夥聚在一起“切磋”技藝,連平時課間老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變得認真起來了,一沒事就拿出笛子來練習。

二、優化教學過程,上好每一課

樂器的演奏技巧是表現音樂的重要手段,掌握紮實的吹奏技巧也是豎笛教學的重要目的。我在教學中注重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會學生正確的吹奏姿勢和呼吸方法

演奏姿勢和呼吸方法的正確與否,不僅關係到演奏者的形象、演奏質量的優劣,還對演奏技術的掌握(如:呼吸的運用、發音的正確、音色音量的控制、運舌的技巧等)有着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提醒學生“抬頭挺胸腳放平,手指放鬆輕輕吹”,糾正學生低頭、坐立不直、踮腳或蹺起二郎腿演奏、吸氣淺和吹奏時用氣過量、擠衝等不良習慣。教師也可以結合不同樂曲來訓練各種呼吸方法。如:用《雪絨花》等優美抒情的樂曲,來訓練急吸緩呼法,用斷音奏法演奏《劃小船》等歡快活潑的樂曲,來訓練急吸急呼法,有意識地選擇教材,讓學生紮實地掌握和運用各種呼吸方法。

(二)注重學生口風訓練

俗話説:“千日弦子萬日弓,嗩吶笛子靠口風”,意思是説:“吹奏樂器的學習,關鍵是解決口風的問題。”因此,要想學好豎笛,口舌上的功夫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我首先教學生在吹奏二個八度(以G調為例)5—5—5,告訴學生吹奏低音時,口腔是圓的,舌尖要向裏收,吹出的氣流要緩慢。在訓練中音時,要講明吹中音時舌尖要稍向前,氣息略急些。吹奏高音時,口腔呈扁狹形,脣部肌肉收縮,口風力度適當加強,舌尖位於上、下牙齒之間,氣流更急些。對於一時找不到感覺的學生,我及時指導,直到學生吹準後再進行其它內容的練習。

(三)紮實練好單吐法

單吐法又稱基本吐音法,是豎笛演奏中最常用的一種技能。教師如果指導不當,容易出現只呼不吐、用力過猛等亂吹毛病,對豎笛的發音、音色和氣、指的配合有着直接的影響。

訓練吐音時,可以採用遊戲法、示範法、講授法、朗讀法等方法或綜合運用,使學生養成演奏吐音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可以採用“tu”這個音節來訓練吐音,讓學生在正前方掛一張薄薄的紙條,對着紙條下角朗讀“Tu Tu Tu Tu |Tu ---||”,吐音時節奏的變化使紙條時而跳動時而飄起。學生們玩玩學學,在遊戲中輕鬆地掌握了吐音的要領。教師再通過準確的講解和示範,讓學生了解和感受吐音時運舌的動作和力度。待學生們掌握了吐音的基本方法後,再到豎笛上吹奏,就能較快掌握吐音的基本技巧。這種先讀後吹的方法,避免了學生因不得要領而盲目吹奏,教室裏出現一片亂哄哄的局面。

三、紮實音樂基礎,培養良好技能

(一)讀譜技能

1.在音準方面

對於我校部分學生而言,由於接觸音樂的機會少,只是通過一些傳媒,如:電視、收音機等等,課外也很少有較整塊的時間去系統的學習。因此,有很多學生,儘管上課也很認真,學得也很仔細,但是由於先天或後天條件的不足,往往在唱一首歌曲時,連基本的調性都很難把握。而自從引入豎笛之後,大部分學生通過經常訓練,吹奏一些練習曲和小的樂曲之後,已能很好的感覺音樂的音準,培養了良好的調性感。甚至有些學生經過自己的訓練,能很好的感受到音樂的發展,培養了良好的樂感。如下面一首視唱曲:

1=C3/4

5 6 3 ︱5 – – ︱5 6 4 ︱3 – – ︱5 6 2︱7 – – ︱5 6 7 ︱5 – – ‖

5 6 5 ︱3– – ︱5 6 4 ︱2 – – ︱5 6 3 ︱5 – – ︱5 6 4 ︱1 – – ‖

這首曲子較簡單,則完全可以讓學生用豎笛自學。這樣教師就能擺脱鋼琴,走到學生中間去指導了。

2.在節奏方面

如同音準一般,一開始接觸音樂時,大部分學生雖然跟着老師能夠把節奏打準,但是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打,如果將節奏重新組合一下,往往又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通過豎笛練習,鞏固了一條條的節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學生們掌握了一些常見的節奏型和節奏組合,具備了較好的節奏感,如:以下三種節奏型:

1. × ×× ××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0 :‖

以往我們都是叫學生拍出或劃拍念出,但現在我們可叫學生在豎笛上用“sol”吹出。這樣不但改變了一貫的傳統做法,使他們有了新鮮感,而且也練了吹笛的氣息和吐音。另外對於一些較複雜的節奏,如“× × ×”“××××”等。舌頭總比手靈活,用豎笛吹的話更容易整齊、準確。

(二)歌唱技能

唱歌教學是音樂課的重要內容,是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美育、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感受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去,其作用將大打折扣。通過教學,豎笛在發揮唱歌教學的作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於受唱歌教學中舊的學習方法和家庭環境的制約,很多同學在唱歌時怕別人笑話跑調,就乾脆閉口不唱。而越不唱就越唱不準,越唱不準,就越不敢唱。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影響了學生水平的提高。為解決學生的這一心理障礙,樹立起他們敢唱的信心,學生手中的豎笛幫了我的大忙。

方法1: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旋律段落進行節奏讀譜,讀熟後,教師把同學分成四人小組進行旋律學唱。每個小組採取二人豎笛吹奏,二人視唱旋律的方法,在唱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交換角色進行練習,並互相檢查、教唱,教師巡迴指導。在練唱中,由於有豎笛的幫助,學生慢慢樹立起了音準的概念,練唱時易跑調的現象逐漸消失,敢唱的信心也就隨之樹立。

方法2:以唱帶吹——即用歌唱的狀態、感覺去吹奏豎笛,就是要求學生像歌唱一樣富有感情地演奏。以唱帶吹,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美好的音色,把握音樂的樂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動,很好地解決音樂的情感性,培養學生豐富的情趣。

(三)合作技能

生活中離不開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器樂演奏中,不但演奏者之間講究配合,樂器的組合也是講究搭配的。由此,教學中我選擇了一些伴奏曲目,讓學生在演奏中對比有伴奏的豐滿效果和無伴奏的單調,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沒有大家的配合協作,就沒有如此豐滿的演奏的效果。我還選擇了一些合奏曲,引導學生對比豎笛合奏的整體氣勢和獨奏的冷清效果,在鮮明的對比中,在我的及時點拔下,大家對團隊精神的理解就更深切、更感性了。

音樂教學體會6

音樂教學是學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能讓學生從心底激發起對音樂的喜愛,從喜歡唱歌到喜歡上音樂課,這與教師在音樂課的教學大有關係。

一、打破常規傳統的音樂課總是“發聲練習,鞏固舊歌曲,學習新授”,老師的教案一成不變,學生們也心中有數:接下來老師會讓我們作什麼了。長期以往學生的興趣已被剝奪了。試問:他們還會喜歡上音樂課嗎?

二、轉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多樣性,可以有一個生動的開場白(或是故事,或是律動,或是———)一下子就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中。教學過程也應該設計的連貫,環環相扣,內容新穎,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或是用一個故事貫穿首尾)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知識,這種寓樂於樂的教學過程還怕學生不喜歡嗎?

三、教師的語言教師的語言(口頭語或身體語言)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想上好一堂音樂課,教師自己應先進入課堂的角色,才可以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氣氛,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感覺教師不是教師,而是我們的大姐姐,她在和我們一同學習交流。這樣的熱情也就有了!

音樂教學體會7

作為一名當代的音樂教育者,本人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的探索與研究,為了達到音樂教學創編環節的有效性教學的目標,總結了幾點體會。

音樂教學創編環節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結合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國小音樂教學創編環節有效教學逐漸成為提高音樂教育重要目標。如何提高國小音樂教學創編環節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我的工作實踐,主要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讓充分的課前準備成為有效教學的基礎

新課改形勢下的課堂教學提倡開發利用教學資源,而教材是教學資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樂課的創編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研究文本並充分理解,整合教學目標,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確定教學的重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考慮哪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習會構成挑戰, 並針對性地設計策略以便幫助學生解決可能遇到的困難;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充分的課前準備要將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突出鮮明、具體的特點,遵循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個性差異,分層次、分類型、分程度進行備課。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樂作品中哪些要素學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將教材內容完整地詮釋給學生,讓學生對於課堂的學習內容有個全面的掌握並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是音樂課堂創編有效教學的基礎。

二、讓發揮學生主體性成為創編有效教學的前提

現代音樂教育要突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壇式”教學格局,音樂教學不再侷限與教師的單向活動方式,新課改下的有效教學強調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變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三、讓恰當的教學方法成為創編有效教學的關鍵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使教師願意教、善於教,學生喜歡學、勤於學。

當教師在課堂上擁有飽滿的熱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學激情時,學生也會被深深感染,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編欲。教師在課堂上應十分注重情境創設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種先進的現代教學手段,把抽象的音樂具體化、形象化、戲劇化。如利用VCD 片、講故事、遊戲等多種手段進行情境創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又如在五線譜識譜教學中,為了使抽象的音樂知識形象化,在地板上畫上五條線代表五線譜,讓學生像跳格子一樣,在上面邊唱邊跳;還可以把創編一首《線譜歌謠》。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伸出我的小小手,我有五個手指頭,五個手指五條線,從下往上數數看,一線、一間、二線、二間、三線、三間、四線、四間、五線、五間,五條線、四個間,小小音符住裏面,12345671,17654321.這樣識譜既好玩又有趣,學生易於接受,識譜能力在玩中得到了提高。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方法中的重點,好的教學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創編環節的有效手段。

(二)運用靈活的課堂語言

音樂課堂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運用教學語言的時候應該注意抓住學生特點,對待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語言。教師要充分了解國小生羞於表現卻又渴望個性的特點,語言中帶着對學生的尊重和挑戰。這樣在整堂課中,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充分利用課堂評價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應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準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創編環節有效性。

四、讓豐富的實踐能力成為創編環節有效教學的保障

實踐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通過學習音樂,並把音樂融入生活實踐,培養學生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是音樂教學目標的延續。

蘇霍姆林斯基説:“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實踐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通過音樂知識觀察分析的過程中,教給學生鑑賞美的能力,並在指導學生自己模仿、重新編排、自唱旋律等創作過程中,讓學生們在體驗美妙音樂的同時,在實踐中提高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通過體驗音樂活動、音樂遊戲、音樂競賽等形式,豐富學生的音樂實踐經驗,從而教會學生將音樂融匯到生活當中,讓豐富的實踐能力成為有效教學的保障。

總之在新課改的教育形勢下,作為教師,我們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充實和豐富自己,大膽創新,為國小音樂教學創編環節有效教學的不斷髮展付出努力。

音樂教學體會8

縣裏組織了志願者送課下鄉活動,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在聽過兩位老師執教的《小螺號》和《節日歡歌》兩堂音樂課,讓我深有體會,這兩堂課的共同優點有:

1、注重聽覺體驗,每次聆聽都有明確的目的且循序漸進。

音樂課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應貫穿在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之中。但聆聽不是泛泛而聽,對學生提出明確要求,有助於學生帶着這個要求有目的地聽,聆聽才有效果。對學生聆聽的要求也要循序漸進,大體來説,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快樂感知地聽、分析理解地聽、評價鑑賞地聽。我認為它們可以與初步感受歌曲情緒風格、歌曲學唱處理、歌曲表現等環節大致對應起來。比如“這首歌好象把我們帶到一個什麼地方?”“今天,讓我們帶着愉快的心情去海邊好嗎?出發吧!”這時的聆聽目的就是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的基本情緒、速度、基本節奏等。第二階段聆聽時,則注重從細微處入手,把注意力集中到旋律的起伏變化上,目的在於解決歌曲的難點,讓學生對歌曲的情緒有了進一步深刻體驗後把歌曲唱準、唱好、唱出感情。如“你覺得歌曲中哪兩個音變化?”“哪句歌詞最能表達小朋友對小螺號的喜愛?”“小朋友是怎樣唱的?速度怎樣情緒怎樣?”,都是為了對歌曲的情緒、風格特點、旋律走向等的進一步理解和把握,這樣學生在演唱的時候就能注意這些地方。第三階段,鼓勵學生對音樂有獨立的見解,懂得鑑別。如“你認為老師唱得好嗎?為什麼?”“小螺號想和你們比一比,請你們再次聆聽——有信心比他唱得好嗎?”這時的聆聽就有了評判的目的。

當然這只是大致的劃分,每一階段又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提出具體的聆聽要求。

2、以興趣為動力進行愉快教育,注重審美體驗。

藝術來源於生活,音樂也不例外。兩首歌都是輕快的歌曲,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點距離,歌曲的節奏、歌詞的理解都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此,兩位老師都採用了一些圖片,以參觀遊玩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歡樂節日舞蹈,海邊微風的吹拂,拍擊歌曲節奏,讓學生感受到了海邊的風景與節日歡樂的氣氛。不僅熟悉了歌詞,也為歌曲的學唱作好了情感的鋪墊。這樣視聽結合、動靜結合,將學

生全身的每個細胞都融入到音樂之中,把他們從座位上解放出來,蹦蹦跳跳進入音樂的世界,在輕鬆的氛圍中得到審美愉悦。

3、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師生關係和諧融洽,教師笑容可掬,語言親切隨和,富有激勵性。同時過渡語的設計也環環相扣,引人入勝。

實踐證明,學生愛上某一門課往往是因為愛這門課的老師,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很大程度決定了學生的情感取向。音樂作為一門藝術課,不僅是聲音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所以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更應該把美好的情感傳遞給學生。

音樂教學體會9

作為一名國中音樂教師,我非常有幸觀摩了這次音樂優質課評選活動。此次優質課評選活動共分5天進行,每天有7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共有全省17地市的35名教師參加了這次評眩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我不僅獲得了一些老教師多年來積累的教學經驗,更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很多新鮮的教學模式。現談談自己的一些聽課後的體會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欣賞課的比例逐漸增加

我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都覺得欣賞課難上。但這次評選中,水平比較高的幾堂課,在我看來,反而都是欣賞課。在這裏教師的個人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怎樣深刻的去挖掘教材,結合學生的特點去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律動音樂。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教師的“耳朵”要靈,通過反覆的聽賞,把握音樂要素,去激發學生興趣,關注學生的感受。

二、教師的專業技能普遍比較突出

教師的專業技能是決定課的優劣的重要因素之一。比如音樂教師唱、彈、跳要有拿手絕活。例如《走進新疆》一課中袁麗麗教師優美的琴聲,嫻熟的舞姿;《影視音樂欣賞》中教師精彩的情節朗誦;《大海啊,故鄉》中教師美妙的鋼琴伴奏都留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二、教師能夠很好的掌握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把握能力,重點、難點的把握與突破能力,教學環節設計自然流暢的能力。

理解教材是上好課的必要前提,重點、難點的把握與突破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教學環節的設計更好比是知識的骨架。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熟練運用這三種能力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比如聊城市水城中學的音樂教師在講授《非洲的靈感》這節課時,專門針對非洲的鼓樂進行講授,準備充分、思路清晰,並在情境中教學,讓學生在高昂的情緒中自發地學習,教學效果非常好,可見其對教材的瞭解非常透徹;聊城的音樂教師在講授《g大調絃樂小夜曲》這一課時,指導學生運用多種象聲詞模仿試唱主旋律,輕鬆地教會學生分辨各段主題旋律,使難點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另外,在這次比賽中各位老師都精心的設計了自己的講課思路,使學生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經行音樂的學習,很值得我們借鑑與學習。

三、教師必須懂得教法引領學法,為學而教。

在個別教師的課堂中,因為教師沒有考慮學生,只是一味的講解,提出問題請學生回答以後,教師沒有總結出正確的答案,學生的困惑還沒有得到解決,教師就因為趕時間而匆匆去進行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中,更多的是教師如何設想、如何調控、如何操作。而缺少的是學生如何學習,學生是否得到進步,學生學得是否快樂。這些都是我們的課堂教學所不可取的方面。

四、教師要注重自己專業知識的系統構建,才能理清課堂的脈絡,不致造成學生思維的混亂。

在《青春舞曲》一課中教師以興趣為動力進行愉快教育,注重審美體驗。利用舞蹈、律動、打擊樂器伴奏,將抽象枯燥的技能訓練形象化、具體化,發揮了通感的作用。這樣視聽結合、動靜結合,將學生全身的每個細胞都融入到音樂之中,把他們從座位上解放出來,蹦蹦跳跳進入音樂的世界,在輕鬆的氛圍中得到審美愉悦。

通過這次活動我也身感自身的不足,在今後的學習中我要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一、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

今後只要有這樣的機會我一定努力爭取參加,通過這些活動確實對自己有所提高,不論是教學方式方法,還是教學觀念都會有明顯的改進。

二、努力鑽研教材、教參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了多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通過各種學習渠道,努力鑽研新課標的精神,把新課標的精神貫徹到我的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在愉快的氛圍下進行音樂學習。

由此看來,這次活動內容盡顯其教育價值,活動組織獨具匠心,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新教師,一切還只是個開端,今後的工作對於我而言,將是充滿挑戰性和意義性的,我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去學習、去觀摩、去實踐,努力培養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

音樂教學體會10

上週有幸參加為期2天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專項培訓,使我對奧爾夫音樂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培訓中,尚永娜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各種課例,新穎的形式、輕鬆的氛圍,深深吸引着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了奧爾夫的魅力,體驗到了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更得到了不少的收穫和啟迪。

自己第一次接觸奧爾夫是在大學的時候,當時就非常喜歡奧爾夫,喜歡上奧爾夫課。我認為,奧爾夫教學把枯燥的音樂知識通過不同的遊戲、舞蹈、情境表演等方式展現出來,讓人在歡樂、輕鬆的氛圍下牢固的掌握這些音樂知識,並學會運用。這樣的方式是不同於死記硬背的,是孩子、大人、甚至是老人都樂意接受的,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快樂中學習。

通過尚老師的專項培訓,我瞭解到奧爾夫音樂的材料應該是多樣性的,學習的方式也應該是多樣性,畫面中有節奏、節奏中有律動、律動中有欣賞,各種多樣性的結合,形成了奧爾夫音樂的綜合性,這種綜合性不但培養孩子的感受、欣賞、表現能力,而且還綜合提高孩子們的語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通過這次培訓,我對音樂欣賞課的教學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在欣賞課的教學中加入奧爾夫的元素,尚老師對《匈牙利舞曲(第五號)》進行教學時,採用情景教學以小矮人的故事代入音樂,使孩子們更形象的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圖譜的欣賞以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的方式感受音樂;在與舞曲對比時,分別從情緒、色彩、旋律線來分析音樂。這些方法都是值得學習的,在今後的欣賞課中都是可以借鑑的。在音樂課中是可以通過語言、聲勢、律動、旋律、打擊樂器、舞蹈、情景表演等方式來進行學習的。我認為,奧爾夫教學是一種過程性的教學,是以孩子們為主體的教學,是一種創造性的教學,你學會了不一定會教好學生,它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以及深厚音樂功底,才能通過嶄新的教充理念和教學方法給孩子們全面有效的、生動有趣的音樂教育。因此,今後我在音樂教學上要不斷去實踐,不斷去探索,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使孩子們感受音樂的魅力並熱愛音樂。

音樂教學體會11

潘老師應梅園國小的要求,在第一天為我們介紹了所有的奧爾夫樂器。才發現還有那麼多樂器不認識,比如:棘齒、海鼓、自響筒、多音筒、牛鈴……。

第二天,潘老師給梅園國小二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各上了一節音樂課,讓我們看到奧爾夫教學法直接作用在學生身上的效果。(只是課前我滿心期待着進來50個學生後,看看一些遊戲會不會讓學生失控,沒想到進來也只有20個學生。看來奧爾夫教學法進入音樂課堂,人數問題確實是讓人頭疼。)

其餘的時間潘老師一直在跟我們做遊戲,圍繞着:唱歌、舞蹈、律動、語言(節奏)、樂器(身體樂器)展開。三天的學習非常愉快,老師們已經體驗到奧爾夫教學法的獨特魅力。雖然説奧爾夫教學法不能直接套用在音樂課堂,但它的精髓很值得借鑑。讓我感受最深的有兩點:一是教師超高的音樂素養,二是非常適合孩子的教學目標。

一、課程中體現出教師超高的音樂素養

在一節音樂課裏我們不需要看到一個音樂老師像演奏家或者歌唱家一樣展示自己的專業,那音樂老師的專業素養能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通過這三天的學習,我覺得教師素養充滿了整個教學過程,在細節處體現。

首先,教師是作曲家。奧爾夫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是一個個短小的音樂素材,通過教師的引導,一個小素材加入各種元素,發展成為較長的樂曲。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創作過程,期間教師需要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去判斷,如何讓樂曲的聲響達到更好的效果。比如,木質樂器和金屬樂器音量上是否平衡,各個節奏聲部的鬆緊等等。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曾經設計過的樂器伴奏的環節,大多也只是走個過場,沒有從學生的演奏中得到反饋,一方面是因為對未知的“創作”沒有把握,所以不會預留很多時間在這個環節,另一方面是自己沒有關注到“創作”的音樂上。一個沒有關注音樂的老師,如何讓孩子去關注音樂呢?一個不能幫助孩子提高演奏效果的老師,演奏的環節,能讓孩子得到什麼呢?(走了,面壁思過3分鐘……)

再次,教師是指揮家。三天的課程中,我看到的潘老師是全情投入的。每個遊戲,不論面對老師,還是學生,潘老師都用自己的眼神、肢體……所有可以用到的一切向我們傳遞着訊息。就像指揮家一樣。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也會給學生做漸強和漸弱的拍手示範,可我從來沒想過漸強的時候可以通過手部的漸漸抬高使得學生能不單在聽覺感受到變化,而能夠結合視覺感受。(這也是奧爾夫教學法常提到的聽視覺結合)教師的體態、肢體語言如此重要,以後不能偷懶了,還有太多太多可提高的空間了。(走了,面壁想想哪裏還能做得更好……)

三次,是讓人欽佩的應變能力。我想,如果課前要跟潘老師要一份上課的詳案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整個教學過程中,太多的“生成教育”。所有的教學環節,可能根據一個學生或者幾個學生的一個小念頭而即興發生。學生不但參與了音樂創作過程,甚至參與了課程設置。可謂是真正的“以學生為本”了。比如,潘老師在四年級《回聲》這一課,在樂句中間穿插的學生回答“雲”,和“O,YEAH——”,完全是偶然。只是因為一個學生的答案,而最後的效果卻是這兩個地方成了整課的亮點。

最後,教師是心理學家。面對孩子,教師必須很好地把握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設置的遊戲,要適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要關注細節。適合孩子,潘老師提到,所有遊戲如果太難,會讓孩子有挫敗感而不願意玩下去。所有遊戲,應該從簡單到難循序漸進。並且遵循“進三退二”(我自己起的名字)理論。就是説我們不能一味要求學生進步,我們要允許孩子進一大步,退一小步。而整個過程中孩子是在進步的就可以了,而不能要求孩子只進步不退步。學習的過程,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不論是音樂還是別的科目,甚至人生,都遵循着“進三退二”的原則。

總結:奧爾夫教學,在歌曲教授過程中,幾乎不會用到現成的伴奏音樂,這給學生參與創作留下了足夠的空間,同時也對教師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作曲家的創作能力,指揮家的控制能力,判斷能力,和超人的應變能力。還要能夠結合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我想,一個好的音樂老師,都離不開這些素養,並且我們需要從學生身上,得到反饋,參與修正,得到提高。不單外出學習是學習,我們面對學生的每節音樂課,都是學習。前提是,認真上好每節音樂課,做好反思。這才是教學經驗的意義所在。(走了,學習去……)

二、奧爾夫的教學目標

很喜歡奧爾夫的教學目標,所以記下:

1、幫助孩子累積音樂經驗。

2、幫助孩子發展其潛在的音樂性。

非常簡單,又是那麼地適合學生。

音樂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我們不必糾結一節課裏面要有一首曲子,還是要有好多曲子,不必糾結一節課上完,這首歌可能還沒學會唱。(潘老師四年級的課《回聲》上完,學生並沒有學會演唱,但學生充分體驗了音樂,甚至參與了音樂的拓展創作)只要我們關注的是學生,關注的是音樂,而不是課程本身、不是把學生當成課程的道具,相信學生必有所獲。

音樂教學體會12

作為一音樂教師,我在總結自己的教學後,有如下心得體會:

  一、講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學生對樂曲的撐握更具表現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介紹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大什麼情況下創作了該作品,其音樂表現動機是什麼,抒發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該曲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對把握樂曲的性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樂感培養是基礎和關鍵

鋼琴的演奏是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積極活動,這種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配合運用,必須遵循有規律的、科學的、恆性的訓練,努力地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才能掌握演奏技藝。

首先,樂感對於學習鋼琴學生來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樂感?

在練習樂曲、音階和練習曲的時候可以加入適當的表情,如音階,用有力的斷奏來表達一種威嚴,憤怒,用較慢的連奏來表示一種優傷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孩子帶着表情進行彈奏,展示自己表現才能有好辦法,對練習曲和樂曲中的表情記號,做誇張性的彈奏和練習。

一般來説,再簡單的樂曲或者練習曲,都有可能進行對比,至於對比是力度上,還是音色或者情緒上,可以請教教師來進行要求,多聽,多看,不放過任何表演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在適應的場合進行表演,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鍊,自信心會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正誤比較法,教學正確示範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選擇典型的錯誤,彈奏進行演示,目地在於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腦記,對正確與錯誤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習的鑑別力和感知力。

音樂教學體會13

首先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源遠流長,藴藏深厚的文化底藴,我們應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我們還要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和藝術學科獨特的功能,同時運用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實施美育,這將可以極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間音樂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審美的陶冶達到思想的昇華。

其次教師應該是一個具有廣博知識和深厚文化底藴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審美教育為主導者的教師,既要有相當水平的專業知識,還要兼有其他輔助知識。教師只有具備多方面的豐富知識和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簡意賅,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主題思想,分析音樂的各種表現手段,同時掌握正確的欣賞方法,領略韻味,理解作品豐富的表現力,把握住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教師對授課的內容有個通盤設計,合理佈局,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不僅感受到所學音樂的內容美,同時也能體驗到學習過程的韻律美。

最後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是審美的主體,運用本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不僅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增加教育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於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一點,培養學生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綜合審美的目的。

總之,運用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不僅是個美學問題,同時也是個教育問題。教師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民間音樂,打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寶庫,從中吸取營養,才能激起學生熱愛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我將不懈努力實現我的目標使我的音樂課堂熠熠生輝。

音樂教學體會14

摘要: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學生提高在音樂方面的鑑賞能力有非常關鍵的作用,如今隨着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教學技術也逐漸滲透到音樂欣賞中來,如何有效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音樂欣賞中,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成為教育工作者日益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音樂欣賞信息化滲透

隨着時代的進步,如今信息化的教學技術已經走入課堂的每個角落,它不僅使得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也對教育思想的本身、觀念和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信息技術可控、可變,目前的信息技術能夠提供給音樂欣賞教學異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尤其是近幾年來網絡文化、網絡音樂的興起,這種優勢更加明顯,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教學類音樂資源在書籍、磁帶、音像製品數量方面的不足。其次,通過信息技術,音樂欣賞中的情感教學的目的得以實現,信息技術提供的大量的教學資源能夠激起學生對於學習音樂的興趣,促進他們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發展,引領他們擺脱對於音樂膚淺的認識,邁向一個更高的層次。教學也由傳統意義上的填鴨式向學生內在的感悟滲透式轉變。另外,信息技術的應用也適應了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的要求,其中信息技術中交互式、演示、查資料、自學等表現形式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性。下面將結合作者親身的教學實踐,來談談信息技術在音樂欣賞課的實施辦法。

一、運用多媒體,創建教學背景

表面看上去,音樂雖然是由一個個音符組成的,但是其背後隱藏作者更深層次的情感內涵,以及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要想更好的欣賞音樂,就必須對於其背景有一個儘可能詳盡的認識,這種背景通常包括一些作品發生的歷史年代,作者所屬的音樂派系,以及背後的故事等。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將音樂本身有限的表現力極力擴展開來,圖片、動態文字多方位結合,音樂本身所處的時間與空間立刻被拉入到課堂上來,兩者之間的差距達到最小化,從而營造出一個濃郁的音樂鑑賞的氣氛,牢牢抓住學生的吸引力。接着也可以給同學們放在現實生活中世界各地出現的帶有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幻燈片,如奧運會的領獎台上、神舟五號的太空艙前等。學生在影片和圖片的雙重影響之下,愛國之情油然而生,深深的與音樂《繡紅旗》的內涵合而為一。老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授課也可以分配更多的時間來對音樂進行細緻的分析和評價,不斷改進教學。

二、採用網絡搜索,充實內容,擴展視野

信息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互聯網搜索引擎技術的發明,通過關鍵字詞的輸入,通過鼠標的點擊,我們想要的資源便能夠在毫秒之間展示在我們的眼前。在課本知識有限,不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情況下,這無疑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講到《紫竹調》,我們可以很輕鬆的運用搜索引擎下載該曲目的其他樂器的演奏版本,不僅有琵琶、古箏,甚至還有大型交響樂的演奏。通過不同樂器演奏版本的對比,學生們可以很快聆聽出其中細微的差別,從而體會到《紫竹調》的細膩婉轉,含蓄動人。講到《走進新疆》這一課時,網絡搜索可以在有關新疆的風土人情的講解方面很容易給出我們想要的東西。通過網絡文字的描述,我們可以瞭解到新疆的日常生活;透過圖片的展示,新疆風情的點點滴滴毫無保留地顯示在學生面前。有的時候甚至可以找到有關演奏這首曲子的樂器的介紹和教學視頻,這對於學生辨別曲子中的音調是怎麼發出的,如何才能夠發的比較準的音符提供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對於擴展學生的視野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使得學生的學習範圍不再只是侷限於課堂上的書本,而達到“起於音樂,而不止於音樂”的境界。在學習之餘,還可以藉助搜索引擎搜尋校園音樂鑑賞網站等平台,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三、製作教學課件,提高審美能力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信息技術還可以用來提高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的實踐能力,比如音樂欣賞教學課件的製作。學生利用學的信息技術製作課件可以恰當的融入文本、圖片、音視頻動畫等現在常見的網絡元素,從而將自身的學習興趣牢牢的定位於音樂的欣賞,可以很快的進入到學習的情境,在一個聲情並茂、聲形同步的世界裏實現時空的統一,加上多種感覺器官的共同參與,大腦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從而使得思維更加活躍,對於音樂的欣賞更加直觀,審美的能力得到提升。

因此,我們要充分體會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與音樂教學的本身相結合,將其想方設法融入到實際的音樂欣賞之中,不斷為學生的音樂欣賞打造良好的氛圍,讓其在欣賞的過程中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將想象的視野最大化,並逐步提高其在音樂中的審美能力從而將美妙的音樂帶入腦海,在心靈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實現兩者之間的共鳴!

音樂教學體會15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在鋼琴教學方面還是有着很大的特長的,鋼琴教學是我最擅長的,在不斷的教學中,我對鋼琴教學有了自己比較客觀的認識,我在總結自己的鋼琴教學後,有如下心得與體會:

一、講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學生對樂曲的把握更具表現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介紹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麼情況下創作了該作品,其音樂表現的動機是什麼,抒發一種什麼樣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的描述使學生對該曲目產生一定的興趣,另外,對把握樂曲的性質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樂感培養是基礎和關鍵

鋼琴的演奏是聽覺的專注、敏感,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積極活動;這種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多種器官的配合運用,必須遵循有規律的、科學的、恆久性的訓練,努力地去理解音樂、表現音樂,才能掌握鋼琴的演奏技藝。

首先,樂感對於學習鋼琴的學生來説是很重要的。那麼,怎樣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樂感?

在練習樂曲、音階和練習曲的時候可以加入適當的表情。如音階,用有力的斷奏來表達一種威嚴、憤怒;用較慢的連奏來表示一種憂傷;用快速輕巧的指頭彈奏來表示歡快隨心所欲的情緒等等。這些都是訓練孩子帶着表情進行彈奏,展示自己表現才能的好辦法;對練習曲和樂曲中的表情記號或力度記號做誇張性的彈奏和練習。正如李昕老師所講的,比如説教授湯譜森《火車》一課,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車跑的聲音,引起他的興趣後,告訴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長短,然後火車是怎樣由慢到快跑起來的,加入形象的説明孩子會對這一課很感興趣,接下來就是如何彈奏了。

一般來説,再簡單的樂曲或者練習曲,都有可能進行對比,至於對比是力度上,還是在音色或者情緒上,可以請教老師來進行要求;多聽、多看、不放過任何表演的機會。要鼓勵孩子在適當的場合進行表演,這樣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鍛鍊,自信心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師示範、觀摩音樂會、聽音響資料等方式。通過音樂撥動學生的心絃,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豐富自身情感。通過各種音響和“通感”作用引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融於音樂作品中,直接強化學生的鋼琴學習行為,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

1、正誤比較法。

教師在正確示範的同時,還可以適時地選擇典型的錯誤彈奏進行演示,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眼看、耳聽、心想、腦記,對正確的彈奏與錯誤的彈奏進行比較,以提高學生的鑑別力和感知力。

2、銜接法。

是遵循節奏的韻律,將幾個局部的彈奏技巧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整體的、有機的、連貫的最佳彈奏狀態。銜接法主要解決音與音、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相互連接。把前一小節最後一個音與後一小節第一個音按拍子連續彈奏、反覆練習,是提高整條曲子彈奏質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學生彈奏由各自反覆的兩段組成的樂曲時,都處理的太隨意,不是銜接過緊,顯得倉促,就是停頓過大,失去整體感。所以銜接法的正確運用可以避免彈奏中一些不該出現的錯誤發生。

3、音樂練習法。

在第二階段,切不可忽視音樂練習的方法。通過聽所學曲子的旋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音樂感,還能激發學生內在情感的發現。教學過程首先要求學生聽幾編所學樂曲,使學生心中有歌,然後採用相應的觸鍵方法,結合彈奏練習,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從心中轉移到手指上。

4、興趣法。

鋼琴彈奏即是以鋼琴的音樂美為核心,以全身多種器官和肢體的協調配合、手指的獨立運用為基礎。由於鋼琴音域寬廣,和聲效果豐富,共鳴體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聲樂器;因此在學生彈奏鋼琴之前,應向學生講述鋼琴彈奏的價值、作用極其特殊魅力。

5、示範、講解法。

是鋼琴教學中被普遍採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別是在初學階段更顯重要,準確的示範彈奏,使學生對新樂曲或練習曲的性質、風格、技術類型和特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優美的旋律、嫻熟的技術,技巧還能提高學生興趣。所以在此階段中,教師應先作詳細的準確的彈奏,然後再講解彈奏要領,指出重點的技術困難之處,教給學生怎樣克服技術困難的具體方法,最後根據旋律調式調性的轉換和所表現的不同風格特點進行講解,並選用適當的力度、速度做出示範,進行講解。其順序按左右手分別進行。使學生對所學樂曲、練習曲彈奏的技術、技巧有一個非常清楚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