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藝術

【推薦】一門藝術作文

欄目: 藝術 / 發佈於: / 人氣:2.8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門藝術作文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一門藝術作文

一門藝術作文 篇1

“借”從某種程度上聽起來似有一種投機取巧的意味。但他卻真是一門藝術,《荀子》中有言,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沒有誰與生俱來,就配着一個百寶箱,人與人之間也是相互借力,相互促進。善假於物者,方能走的長遠。

善借萬物是一門講求取長補短,借力向前的藝術。古有草船借箭,想那諸葛何等智慧,這也免不了走借這條路,可見藉助外物的確是一門藝術。人與人之間的結合,説好聽了是志同道合,但實際上也不過是相互之間藉助對方的長處優勢實現兩者間的共贏罷了。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相互之間或與外界之間確可有機結合。藉助外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正如面對巨石,你耗盡己力,他卻卻仍舊紋絲不動。這時你會想起著名的槓桿原理,它的本質就是借力使力。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所以當你迷茫無助之時,不妨回望一下,四周的東西。藉助外物可能會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善借萬物是一門懂得節省己力,尋求捷徑的藝術。無論是隨風起舞的蒲公英,亦或是外表奇特的蒼耳草。無一不顯示着大自然中的智慧。當蒲公英借風傳播蒼耳借物播種時,你會感歎自然的神奇造化的美妙。其實,反觀自己不也是在藉助他人之力嗎?原始的人厭煩了那種聽天由命的生活,於是尋求捷徑,藉助天象觀天氣。適時作息,延綿後代。有時候憑藉自己的力量去達成一件事時,或許是十分困難,但當你參透藉助這門藝術,你便會懂得如何藉助外物的力量,節省自己的體力,尋求實現目標的捷徑。借雙翅膀,自己異能在蔚藍的`天空下展翅飛翔,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

善借外物是一門能使人絕處逢生,重拾力量的藝術。當你深陷迷茫黑暗不知所往的時候,你所需的,或許只是一個借你亮光的火種。當你身困囹圄你所需的,或許只是一個給你温暖的手掌。有些人持着凡事自己來的大旗,拒絕藉助一切外物,但結果必會是一場空。當紅軍渡過大草地時,若不借助外物來補充體力,怕是難有那燎原之勢。當你在困難中不知所以時,藉助其他人的力量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至少它可以讓你於絕處求生機,獲得重生的力量。

藉助萬物並不是依賴,只是巧妙的利用外界的環境,助自己走向成功的階梯。巧妙的藉助,你會事半功倍,發現驚喜。所以,好好的學習這門藝術,自己方能覓得其中之訣竅。

一門藝術作文 篇2

藝術有很多種,我喜歡其中的一門藝術,那就是——音樂了。我從小就喜歡音樂,但是我以前唱歌老是跑調,經常給同學們笑。

那是一節音樂課,我的音樂老師李老師教我們唱《同一首歌》。

李老師先教我們唱旋律,她先讓我們大家跟她一句一句地唱,她唱一句,我們也唱一句。這還算好,一句一句跟,我總不會連這樣也跑調吧?

然後,李老師讓大家連起來唱。我唱着唱着,我就明顯地不對勁了,因為我完完全全地唱跑調了。全班同學聽了我這變異的音樂,頓時鬨堂大笑。過了好一陣子,這一陣陣的笑聲才停了下來。

現在,李老師又讓我們唱歌詞。我心裏想:唉!等會兒我一唱,我肯定會成“明星”的,肯定要被同學們笑了。事情果然如我猜的一樣,我剛唱了三句,就又跑調了,同學們一個一個都聽見了我這古怪的音調,我頓時成了全班的笑柄,大家都哈哈大笑。我的臉都紅了,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音樂,要唱好,不能成為全班的`“明星”。

為此,我天天練習唱歌。先是跟磁帶一句一句的唱,接着是跟着磁帶一首首的唱。

暑去寒來,幾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唱歌已經不會跑調了,同學們也不會笑我了。

一門藝術作文 篇3

當挫折出現的時候,有人會説:“算了吧,下次再説!”也有人説:“來吧,困難,我一定把你搞定!”如果我們能成功地讓孩子傾向於第二種態度,那麼這也算是我們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給他一個不可多得的禮物,給孩子挫折也是一門藝術。

小BABY是不懂得什麼是忍受的,他們會直截了當地告訴你:尿布一濕,他就哇哇大哭;想走路偏又站不穩,於是就哭喊着抗議;努力想把拼插玩具弄到一起,但是手指卻沒有足夠的力氣,他們就把玩具摔到地上來”泄憤”。

孩子們也有需要、有願望、並且總在嘗試,然而卻到處碰壁,到處都有阻礙,讓他們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哪怕一個小小的願望,因而他們感到無助,甚至有片刻的“絕望”。

父母不可避免地就碰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此時需要我們的幫助嗎?如果回答“是”的話,那麼我們應當在什麼時候,如何提供幫助,並且幫到什麼程度為止?或許從一開始他們就應該完全學會自己應付一個個小問題?

有一點我們應該清楚:孩子們在最初幾年與挫折打交道所形成的經驗,會對他以後的生活、處理問題、尋找答案、承受失望的能力有巨大的影響。要想回答我們應該提供多少幫助,或者要讓孩子有多少自主性,我們首先要清楚我們希望從孩子身上期待哪些特性,我們希望他們長大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從這一點上,我試圖總結出以下幾個教育目標:

挫折的好處:增強自立

孩子應該學習儘可能獨立地解決身邊發生的問題。然而這些説來容易做起來可不輕鬆。

你的好辦法:首先孩子們在積極地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中是可以獲得勇氣的,正是這種勇氣使他們有足夠的能力慢慢面對問題、接近問題。但前提是孩子們必須首先有足夠的自信認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孩子們喜歡獨立的感覺,他們希望自己拿奶瓶,拿勺子和小碗,他們想自己穿鞋,自己夾菜,就像爸爸媽媽那樣。而且也只有大人允許他們嘗試這些事情,他們才會有獨立的感覺。比如説,孩子的鈕釦系錯了,毛衣穿反了,大多數父母立刻就會説“我來幫你”,或者是“這你還做不了。”父母不應該總給孩子這樣一種暗示,“你做什麼事情都笨手笨腳的”,最好給孩子一些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去發現自己的能力,去嘗試新的東西。

挫折的好處:培養合作能力

自立並不等於説在每種情況下都要單槍匹馬解決問題,孩子們需要學習如何在自己力不能及的時候去調動別人幫助自己。要麼是尋求父母的幫助,要麼找其他的小朋友,找幼兒園的老師,甚至是找陌生人。我們可不希望培養出自閉的孩子,或是一個萬事不求人的孩子。而是要教育孩子有協作的能力,有團隊工作的能力,並且懂得如何與他人交流,懂得如何體諒與關懷別人,家長之友《給孩子挫折也是一門藝術》。

你的好辦法:孩子越小就越容易發現自己許多事情做不好,尤其是在他們做遊戲的時候。他們的哭鬧總是求救信號。比如説:“我沒法兒按照我想的把積木堆起來!”“我沒法兒用勺子穩穩當當地喝湯!”這時候如果父母顯得不耐心,讓孩子作別的遊戲,或者是簡單幾下把他想做的替他做好,便會剝奪孩子在堆積木或者吃飯過程中所帶來的成就感。我們的任何幫助都不應該讓孩子感到他們的無能,而是要小心地引導孩子如何自己解決問題。對於孩子來説,重要的不是在他的玩具桌上堆一個最漂亮的積木塔,而是他能夠通過大人的一些提醒來自己做成一件事情。哪怕是笨拙的。

這個原則在另外一種很常見的日常情景中也能明瞭地體現:一個小孩子把玩具不小心弄到了沙發底下,他的胳膊太短,沒有辦法把玩具取出來,孩子跑到我們中間,尋求我們的幫忙。或許很多大人會毫不猶豫地很快把玩具從沙發底下取出來,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然而更好的方式是給孩子一個衣架,或者是一個長一點的東西,讓他們自己把東西從沙發底下取出來。這樣做也符合一句習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孩子們應當學會在危急情況下及時與大人聯絡,就好像他們碰到生詞要查字典一樣正常,這對於他們來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即便是有不愛求人習慣的孩子,也要讓他們學會在適當的時候尋求幫助,這一點在孩子有逆反心理的青春期尤其重要。當孩子確定在危急的時候可以獲得幫助,會讓他們更有安全感,在解決問題時也更有自信。

挫折的好處:帶來榮譽感

我們的孩子應當學會把挫折看成挑戰,而不是看成馬上放棄的原因。他們應當慢慢形成堅持和執着。

進一步説:我們的孩子應該學會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有一種像運動員一樣的榮譽感。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會給意志堅強的人以獨特的成功感受!換句話説,當挫折出現的時候,通常有兩種反應。有人會説:“算了吧,下次再説!”也有人説:“來吧,困難,我一定把你搞定!”如果我們能成功地讓孩子傾向於第二種態度,那麼這也算是我們在孩子的人生路上送給他一個不可多得的禮物。

你的好辦法:榮譽感是壞事嗎?我不這麼認為,有時我們可以適當刺激一下孩子的`榮譽感。比如在散步的時候:“我們比一比誰能更快地跑到下一棵樹那兒,我可以讓你十米。”或者在浴盆裏:“你看看能在水中憋多久氣兒,我幫你看時間。”

我們可以通過很多例子,給孩子展示我們不應該輕易地退縮,只要堅持,我們就可以讓挫折望而卻步。要讓孩子知道在學習中、工作中、生活中會有些讓人頭疼的難處,當孩子在這些時刻選擇了堅持時,表揚會在這裏起重要的作用。當孩子克服了困難,解決了難題,鼓勵和表揚都會激勵孩子在下一次中也咬緊牙關,繼續努力。

在有些領域,孩子們是願意堅持住的(如爬山,把漂亮的小石頭搬到家裏,堆一個漂亮的積木塔、積木房子)然而也有另外一些領域孩子很難調動自己的情緒去堅持:打掃房間,刷牙,倒垃圾。這裏面最好不要用一副管教的語氣,而是要多費點兒心思以身作則,身教畢竟勝於言教嘛!閲讀:挫折中長大,女兒成才路

挫折的好處:認識和發現錯誤

要想學會與問題周旋,最後還要涉及一種能力--認識和發現錯誤,並且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是到了死衚衕無力迴天了。我們都不希望教育出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人。

你的好辦法:如果車鑰匙不小心卡在車門上,我們需要停下來考慮一下:是拿錯了鑰匙,還是開錯了車?這種停頓會給人一種沉穩的感覺。這種面對問題時先不操之過急地採取行動,而是用點時間冷靜思考一下的性格,是需要我們從小培養的。

那麼我們應當怎麼做呢?其實並不難,只要每一次當我們馬上想幫助孩子的時候,應當先試着以局外人的身份對孩子説:”可以再試試別的方法”,僅僅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就會給孩子一種啟發,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它會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形成另闢蹊徑的勇氣。一旦孩子能夠將這句話融入個性,它就會幫助孩子們在無限糾纏的混亂中學會擺脱。比如教一個3歲的孩子不要總把右腳的鞋穿到左腳上,你可以説:“再試試!”這可比不滿地馬上自己動手幫孩子解決問題效果好得多。

這種將問題冷卻一下再處理的態度也比較適合家庭內部問題的解決。如果你5歲的孩子在吃早餐的時候説:“媽媽,奶。”你可以深呼吸一下,然後笑着説:”你再試試別的説法!”這時候孩子可能會想到自己忘了説“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