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藝術

溝通的藝術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藝術 / 發佈於: / 人氣:5.15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溝通的藝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溝通的藝術讀後感精選3篇

溝通的藝術讀後感1

工作之餘,在領導的眷顧下我有幸讀了《溝通的藝術》這本書,從中受益匪淺,它讓我認識到了和諧的人際關係,在現代經濟信息化飛速發展的道路上產生的重要作用。作為現代社會的一員只有和同事之間建立一種互相尊重、彼此接納和理解的關係,並處理好人際關係,已成為事業成功的重要環節。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想想自己在一路走來的工作生涯中,也希望領導能理解我,關心我,希望領導能做我的朋友。更期望同事間能和睦相處,成為親切的兄弟姐妹。今天我做為一位基層管理者也深切感受到,我何嘗又不是時時刻刻關注着員工的一舉一動呢。平時關注他們的工作狀態,看重員工工作能力和技巧。尤其是新員工為了讓他們能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掌握工作流程和技巧,我幾乎不允他們犯錯誤,隨時隨地的糾正,有時很嚴厲,也許他們感到我太嚴厲有點不可思議,可我心裏理解他們的抱怨,其實我很想讓他們在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中剛開始就建立一種嚴謹有序的工作習慣,把一切做的更周全更完美一些,讓他們在以後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也許是我要求太完美了,感覺同事之間不是很自然,看了這本書我正確的認識到了,在與同事之間不僅要樹立良好的工作關係,更要建立上下級之間和諧相處的人際關係。員工才能想我所不能想,做我所不能做的。隨時站在員工的角度上理解員工,要懂得換位思考,只有領導設身處地的為員工着想,並有效地把這些感受傳遞給員工,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樣才能喚起領導與員工之間的相互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以便達到心靈與效益的共贏。

建立良好上下級關係還要我們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尊重接納每個人,一視同仁不會因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就討厭他們,領導必須承認員工是一個有潛力,有價值的人,不管這種潛力與價值的體現需要多長時間,領導都始終有信心地相信員工有向好的方向去發展的可能性,其實這是領導對員工關愛的表現。我想今後應該以一顆寬大的心去接納他們,把他們當成我的朋友,尊重他們,學着去愛他們,給他們樹立信心,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多多溝通,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點和不足,但是領導仍然關注我,仍然接納我”。只有這樣,我才可以走進他們的心靈深處,才能創造一種良好的上下級關係。

看來上下級之間要建立一種和諧的關係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不斷的積累經驗,不斷完善領導方法,不斷向更上級領導求教,在以後的教育領導中,我會努力改善我與員工之間的關係,真正成為員工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主動與人多接觸多溝通,讓對方有個好心情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最大祕訣。在閲讀《溝通與藝術》這本書後,深感欣喜,真本書裏章節條理清晰,內容豐富全面,開闊了我的視野,改善了我的溝通障礙。特別是客服封閉式的人性弱點,有非常寶貴的啟示和借鑑作用。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動之以情,容之以理。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情感使我們感知自己,以及同事,朋友情親人際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能力,如果我們可以通過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控制自己的情感表露方式及程度,就容易瞭解別人的需求。建立正面的形象以及提高互交能力。用情商去思考,以《溝通》一書為工具,建立和諧人際關係,我總結了幾點如下:

1、溝通的基本問題——-心態,溝通不僅是一種講話技巧,更要保持一種好的心態,不要以我為中心,要縱觀大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微笑待人,管住自己的舌頭,從而掌握溝通的主動權。

2、溝通的基本原理——-關心。關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摯情感。學會關心就學會了做人,學會了生存。尊重他人,以禮待人。人與人之間很微妙,大多人際衝突是因為雙方沒有贏得足夠尊重的緣故。如果用友善的方式説話,讓他人享受到被尊重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稱呼上要總重對方,説話要符合場合,有諾必誠,尊重他人的人格,用謙虛的態度待人即使不同意的觀點,也應保持禮貌,要實事求是的評論事情,對事不對人,不要任意攻擊對方的人品和道德。

3、溝通的基本要求————主動。不管是與同事,還是上下級之間都要主動與對方溝通,及時反映情況,並認真學會做一個忠實的聽眾,分場合分時機有適度的溝通,注重交談的細節和技巧,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使自己的談話充滿社交藝術,交談目的是與人建立關係,交流思想和信息,而且讓對方感覺到主題明確,觀點突出。

4、溝通的目的————利益共贏。溝通不是説服,而是一種感染,一種形象展示,人與人共處於世,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法,順應時勢,依情況需要去做事,既能做到明智審慎,又能掌握處事藝術,這才是人海戰場上最聰明的操縱者。學會溝通技巧,這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社會更和諧,團隊戰鬥力會不斷增強,事業會更進步。

在我的管理生涯中,對於性格剛烈的我來説。處理人際關係並不是特長,因為溝通能力不夠強,自己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不是很到位,是我在工作中經歷了不少挫折和困難,經歷之後使我知道創造雙贏的溝通對企業和個人是何等重要,尤其是我看完這本書後,更是深有體會,更加懂得在日常工作中溝通的重要,我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着溝通對工作產生的便利,一切良好的工作都需相互之間的溝通搭橋,如果沒有很好的溝通,沒有其他部門積極的配合和支持,任何一個部門的工作就不能順利完成。

讀完真本書後,我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時刻樹立良好溝通這種理念,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出在非常複雜的社會關係網中,需要和上下級溝通。讓他們瞭解我的想法,並接受上級領導給我們的建議,去促進相互瞭解和學習,共同進步,豐富我們的經驗,是我們的工作變得更輕鬆,也是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溝通的藝術讀後感2

讀了《師生溝通的藝術》一書,收穫很大,感慨良多。這本書主要是圍繞指導教師如何應用各種溝通技巧與學生達成良好人際關係這個問題來進行的。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育產生效能的關鍵。教師只要懂得如何去與學生溝通,懂得如何去滿足學生的需要,並引導學生懂得如何來滿足教師的需要,師生之間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納、理解的關心,那麼,任何教育活動都可以使學生產生興趣和接受性。反之,在師生關係中,如果學生覺得自己無能、自卑,覺得被同學奚落、嗤笑,覺得自己不被信任了,不被理解,無論他平時多麼喜歡的課程,他也不會產生學習的熱情,更不會對學校產生好感了。對於其中的第三章——師生關係中常見的溝通錯誤和障礙,我有以下幾點想法。師生進行溝通的途徑可以多種多樣,特別是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更是如此,不同的溝通途徑可以採取不同的方法。通過這些途徑,我想就能夠突破文中所提的溝通障礙。

(一)面對面談話式溝通。

這是最直接、最傳統的溝通方式,師生直接面對,真誠而坦率地交談,溝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見影。這時師生的空間位置關係有如下幾種:師坐生站、師站生坐、師生共站、師生共坐等。一般情況下,前兩種均不太好,因為我們在師生溝通時應儘量注意師生的平等,儘量多給學生一些尊重;在室外只能是師生共站,在室內最好是師生共同坐下溝通較好,即使這樣還有許多位置關係,如是面對面還是並排坐,師生保持多遠的距離等都有講究,都會影響溝通的效果。

(二)多形式的座談會溝通

很多學校由校長、政教、教育處等行政領導直接與學生代表對話,鼓勵學生從學校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教師教風等方面反映情況、提出意見並“出謀劃策”。學校可以每學期分別組織“學習困難學生座談會”、“特殊家庭學生座談會”、“隨機抽號學生座談會”,聽取學生意見,瞭解教師師德、師愛、教學、學生負擔等情況,並及時將情況在教工會上作反饋,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有不少班級還不定期舉行“師生溝通班會”,師生互提意見、建議和要求。

(三)書信交流溝通。

書信交流進行溝通也是較為傳統的一種師生溝通策略。但即使在現代高度發達的社會裏這種溝通方法還會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某些環境下、可能有某些事情師生之間不方便直接面對面溝通,那麼通過書信來進行溝通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這種溝通教師可能會了解到學生中平時不易掌握的情況,可能能直面學生的內心世界,而作為學生也會得到教師更為完備的幫助和指導。其實班主任寫在成績報告單上的評語也是書信交流的一種,家長則可以通過回執來反饋學生在家裏的表現等等。這種書面交往手段具有特殊功能,有助於教師和學生的情感保持私下親切交流,有利於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

(四)板報專欄溝通

開闢“學生心語”、“教師心語”板報專欄,加深師生情感交流。對於不少學生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的表達方式往往比較含蓄。每個班級教室後面的“學生心語”專欄為他們提供了窗口。“學生心語”讓那些需要愛和關懷但又不擅表達的學生、讓那些受了委屈但又不擅於當面解釋的學生也逐漸願意敞開心扉,向老師訴説心裏話;“學生心語”讓教師更進一步瞭解學生們真實的想法,並及時予以積極迴應。例如學生一句心語留言“老師,我知道自己平時經常犯錯,但今天您錯怪了我”,在老師澄清事實後很快就給予迴應“對不起,是老師錯怪了你,原諒老師好嗎?謝謝你,孩子”。“教師心語”的美好祝願、積極鼓勵、甚至善意的批評,通常也能得到學生們的積極回答。“心語欄”成為師生情感溝通的橋樑,成為師生都樂意光顧的地方,成為創建和諧師生關係的又一個新窗口。

(五)週記和作業溝通。

現在很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都要求學生寫週記,通過週記來了解學生一週以來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的情況,這是很好的一種辦法。可實際上有很多教師這樣做只是流於形式,因為別人這樣做了,我也就這樣做。其實我們可以通過週記和學生進行溝通,可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要有一定的敏感性,能透過學生週記中的字裏行間及時捕捉信息,然後進行必要的溝通,如寫一段鼓勵性的語言,提出幾點具體的要求,講講教師心裏的一些感受等等,都可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對學生是一種極大的促進和幫助,也許週記就成為師生對話的工具和主渠道了。當然,任課老師在批改作業時也不應就滿足於對和錯,作業本也可以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途徑,如教師可在作業本上寫道:“做得真不錯”、“希望你繼續努力”、“以後可不要再這樣粗心了”“努力啊,歲月不待人,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等等,也許會起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決定當班主任後堅持認真自信看學生周紀。

(六)電話及網上溝通。

隨着信息產業的不斷髮達,電話已經普及,很多職高學校都已在學生的宿舍安裝,因此通過電話進行溝通已經是很容易做到並且是很正常的了。一個電話,一聲問候,拉進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一個經常能通過電話與學生進行溝通的老師,一定是個在業務上認真,對學生負責的.好老師,也更容易贏得學生的尊重,學生也更願意把自己的心裏話向這樣的老師傾訴,師生溝通將會起到良好的效果。隨着當今互聯網的日益發展,上網也就成了學生業餘生活的一部分。網絡這把雙刃劍對青少年學生是好是壞是現今社會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但網絡越來越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種趨勢將無法阻擋,我們要做的是應該如何利用網絡為我們的生活、生產和學習提供幫助。其實我們大可以利用網絡的優勢來與學生進行溝通,學生不是喜歡上網聊天嗎?在聊天時師生的溝通有沒有困難了呢?這個問題應該迎刃而解了吧。

(七)爭論溝通

學會建設性的爭論,是師生間加強溝通的又一途徑。在教學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傳統的觀點不準學生在教師面前“爭吵”,要求學生在這時埋下自己的情緒,學校校長、教師説了算數。如此,很多教師和學生在處理衝突時既不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説明情況,又不願通過爭論的辦法使問題解決,只能是無邊的沉默。這種沉默掩飾下的情緒是一座危險的活火山。建設性的爭論是一種工具,是能引導教師與學生通向更和諧境界的一種方式。當師生產生無法忍受的感覺時,不妨來一場建設性的爭論,因為爭論是一種坦誠溝通意見和情感的方式,師生同時都會感到一種輕鬆和尊重。

當然其他的途徑還有很多,比如家訪,開家長會等。教師應注意的是,不能只單純通過學生的話語來簡單判斷其人。總之,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況且,師生溝通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和探索。這是成功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我認為本書不是讀一遍就算,應該經常去讀讀,你會從中學到很多。

溝通的藝術讀後感3

核心摘要:從基本的溝通理論到層層推進輔助閲讀的七大專欄,讓人在趣味閲讀中迅速理解、掌握、運用這些技巧。即便是一個不善溝通的人,也能隨着那些簡單實用的步驟找到走出溝通困境的方法。

自從拿到《溝通的藝術》(插圖修訂第14版)後,我已經讀了兩遍。第一遍有些囫圇吞棗,被書中的各種專欄、漫畫、插圖和影評吸引走了注意。第二遍較為認真地閲讀了內容,做了筆記,碰巧身邊發生了兩件小事,讓我決定把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事件一:一個多月以前,因工作要求我有幸替一位國外學者校對他的稿子。由於稿件內容較長,要分為好幾次進行,且我在讀書期間就已聽聞這位學者的大名,為了迅速取得他的認可,我花了很多精力修改,以至於改動一個標點符號,都要用批註解釋一下修改的原因。一開始我很擔心自己的行為過於直接,有可能冒犯他,但他的回覆打消了我的顧慮,他説他十分贊同我的修改。得到了他的認可,放心的同時,我也更"大膽"了些。直到上個星期,他在發送給我關於第三部分修改的回覆中,如此寫道:"X博士,你好!我同意幾乎所有的修改,你做得很好。"雖然他一如既往地肯定了我的工作,但"博士"這個陌生的稱呼聽起來卻格外刺耳。首先,我們來往過十幾次郵件,之前他都直接稱呼我的名字,為何這次突然加了"博士"二字?其次,第一次見面時他已經問過我的學歷了,他知道我不是博士學歷,又何故如此稱呼?是開玩笑,還是他不滿意我的自作主張?這讓我有些不知所措。想寫封郵件確認一下他的言外之意,又感覺自己沒有資格質問對方;想無視這封郵件,卻無視不了心裏的疙瘩。

事件二:因為我從事文字工作,每天的工作強度也不小,一到週末就喜歡睡懶覺。可我對象偏偏是一位有假期的老師,一到週末就試圖拉着我出去玩。我心理不樂意了:你放寒假每天都可以休息,不在乎週末,那我呢?我只有週末可以睡個懶覺,還要被你剝奪,一點也不為我着想。他也有他的理由:睡多了不僅對身體不好,而且還會越睡越累,出去運動才能真正減緩身心疲勞。我承認他説得有道理,也勉強出去過兩次,但回來後唯一的想法是週末沒了,明天要早起上班。這種負面的想法彷彿進一步加重了身體的疲勞感,工作效率也隨之降低。接下來的週末我説什麼也不願意出去了,兩個人倒沒有吵起來,但我們話裏話外還是試圖用自己的想法來説服對方,結果陷入了冷戰。

也許是因為我這段期間正好讀了《溝通的藝術》,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隱隱感覺在書中讀過相似的內容,沒想到再拿起書翻了翻,竟然真的解決了這兩個揪在我心裏的疙瘩。

當我猶豫要不要給那位學者發郵件的時候,第三章第四節"知覺檢核"部分的第一句話就打消了我的顧慮。這句話是:“如果我們一廂情願地認定我們對事情的解釋就是事實,恐怕會產生很多嚴重的人際困境。”(第xx4頁)我和那位學者的合作還沒有結束,我也不希望自己因為有所顧慮而在工作上打折扣,所以我按照書中的步驟,給他發了封郵件:"老師,您好!您在上一封郵件中突然稱呼我為“博士”(行為),是不是因為我自作主張的修改讓您生氣了?希望您知道我並無惡意,只是我對這個領域的知識不足,所以更謹慎了一些(第一種詮釋)。或者您只是開玩笑,因為您在正文的內容中還是對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第二種詮釋)。我希望瞭解您的真實想法,因為這對我來説非常重要。(請求澄清)"[括號裏的內容是按照書中的步驟另行標註的]後來那位學者很快給予了回覆,他説他並無其他的意思,因為校改那份稿子要翻閲大量資料,很辛苦,他認為我對該領域的瞭解比很多人要好,所以才如此稱呼。如此,我心中的猜疑、不安和顧慮也都被打消了。

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但對我們普通人來説,工作中很少會遇到一件一下子壓垮一個人的大事,讓人難以忍受的工作壓力往往由一件件小事積累起來,學會從小處排遣壓力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是非常重要和有利的。生活,或者説伴侶的相處之道又何嘗不是如此。

在冷戰過程中,我又找到書中有關"枕頭法"的步驟,整理了兩個人的想法。之前,我和他都停留在"我對你錯"立場一上,雖然也試圖站在立場二"你對我錯"上理解對方,但顯然"我對"的想法還是要超過"你對"。因為沒有進一步思考雙方錯在哪,想法不全面,於是陷入了僵局。反思過後我不得不承認,在睡懶覺的問題上,我先是錯在貪睡沒有剋制,明知睡太久也會頭疼,還是習慣作祟;其次,如果真不想出去,就應該明確拒絕他,表面上接受了,內心卻不接受,結果休息沒休息好,玩也沒玩好,還累積了更多的不滿。至於他一是錯在不理解我的生活習慣,二是試圖一下子改變我的生活作息。考慮完"雙方都對,雙方都錯"的立場三後,立場四"這件事其實不重要"更是讓我冷靜下來。平日上班,我們兩個相處的時間很少,週末我還要一個人睡懶覺,確實太不顧及他的感受了。出不出去玩或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分享活動可以增加彼此相處時間的品質(見第九章"愛的語言"一節),至少從他(或者説大部分男性)的角度是這麼想的。(女性則以自我坦露來判斷兩人的親密感,見第二章"自我坦露"和第九章"關係中的親密"等內容。)分析清楚兩人的問題後,結合十一章有關"合作(雙贏)"的內容,我們討論出了兩個解決方案:

一、週六日兩天上午我睡懶覺,下午和他出去運動;

二、週六或週日,一天出去運動,一天在家睡懶覺。

考慮之後,我選擇週六出去運動,週日休息。因為是我自己的選擇,再出去的心態也不一樣了。

正是因為有了這兩次切身體會,我更想把這本《溝通的藝術》推薦給其他讀者。當然,書中所介紹的溝通技巧遠不只如此。從基本的溝通理論到層層推進輔助閲讀的七大專欄,讓人在趣味閲讀中迅速理解、掌握、運用這些技巧。即便是一個不善溝通的人,也能隨着那些簡單實用的步驟找到走出溝通困境的方法。我很喜歡出版後記中的一句話"通過改善“你”的溝通進而改變“你”的生活",對於想要購買或者閲讀這本書的人來説,或多或少都對改善自己的溝通能力和技巧充滿着期待,而這本書確實能滿足你的期待。此書在國外出版到第14版,國內於20xx年和20xx年引進出版了中文第12版和插圖修訂第14版,且兩個版本在豆瓣上的評分都不錯,這些都説明了此書在讀者中的口碑。無論結構編排還是內容設置,都是相當紮實的一本書。誠然,這本書也有缺點,個人認為關於性別和跨文化的內容有一些重複,但仍不失為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