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數星星的孩子精彩評課稿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58W

《數星星的孩子》是一篇融描寫人物、科學知識、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通過對小張衡與爺爺、奶奶一同觀察天上星星這一故事的記敍,突出表現了張衡從小就善於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簡潔、優美,處處透着童趣,顯着童真,又藴含着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孩子們充滿着無窮的吸引力。

數星星的孩子精彩評課稿

我們知道,寫人的文章一般通過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質。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節寫張衡怎樣數星星,通過對張衡數星星的樣子及具體如何去數來反映張衡的認真態度。第二節通過奶奶認為張衡“傻”從側面來反映張衡的刻苦。第三節通過張衡説:“能看得見,就能數得清,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來反映張衡觀察的仔細及決心。第四節通過爺爺的話來告訴張衡北斗星總是繞着北極星轉。這跟第五節張衡幾次起來看星星又有直接的關係,第六節是對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實際上都是通過言行來表現張衡刻苦鑽研、認真思考的品質的。

聽了馮老師的這節課,覺得有以下幾點感受,與大家分享:

  一、以趣促學,以學激趣

一幅美麗的星空圖,一首動聽熟悉的《小星星》,大大激發了學生對新課的期待,一節新課就此拉開了帷幕。

在新課的教學中,老師通過富有童趣的引導語和過渡語,如,檢測生字詞時,馮老師説:“生字寶寶排着隊來跟我們交朋友啦!”檢測學生對動詞的掌握時,馮老師説:“呀!生字寶寶課調皮了,它們跟我們捉迷藏啦!”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品質時,馮老師不止一次地説:“小張衡,你為什麼……?”“小張衡,你真是個……!”從而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着這樣的格言:“聽到的,過眼煙雲;看見的,銘記在心;做過的,刻骨銘心。”這節課中,馮老師在很多地方放手讓孩子們“做一做”。比如:教學生字時做動作理解“撒”,理解張衡數星星的樣子時,根據課文內容演一演等,不僅讓學生在興味盎然的“做”中加深孩子們對課文的體驗,也讓他們對生活的體驗更深、更廣,併為他們閲讀其他文章時能恰當地想象活動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書聲琅琅,議論紛紛

著名特級教師孫雙金説:一節好課的首要特徵是書聲琅琅。“熟讀精思”、“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強調了“讀”在理解中的重要性,“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強調了“讀”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馮老師的這節課,把“讀”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讀促悟。從感知到理解再到品味,抓住重點句子,通過讀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使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味,把課文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為一體。

除了“讀”,馮老師這節課還非常注重對學生“説”的訓練,而且因問題而異采取靈活多樣的組織形式:一問一答,同桌互説,各人自説等,使課堂上人人蔘與,個個活躍,議論紛紛。

  三、規範表達,井然有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地意思。”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如果一味讓學生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只注重了讓孩子放膽去説,隨意去寫,只注重思維質量,而不給予規範表達的指導,那麼到了中高年級再來看孩子們的表達,就會發現説起話來顛三倒四,有些句子殘缺不全,甚至邏輯混亂。孩子想在習作或説話中表現出來的創意已被糊塗的文字掩蓋了。可見,沒有了流暢的`文字承載,思維就無從表達。

葉聖陶先生曾説:“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個例子,應該是幫助學生規範表達的例子。馮老師的這節課,從一開始的整體感知到最後的梳理小結,時時處處都滲透着一種“順序”意識:

檢測字詞時,馮老師設計的第三組詞語的檢測,巧妙地訓練了學生連詞組句的能力,通過詞語疊加的方式增加説句的難度,並且在説句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變換詞語順序,引導學生:順序變一變,誰還會説?這樣,同樣的意思,學生説出的句子精彩紛呈:

張衡是漢朝人,他長大以後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

張衡是漢朝著名的天文學家。

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叫張衡,他是漢朝人。

漢朝有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名叫張衡。

最後通過老師的小結:原來變換詞語的順序可以説出那麼多不同的句子,多有意思啊!我想,也許此時,學生的心中就有一顆與眾不同的表達的種子開始萌芽了吧!

第二次印象深刻的“順序”出現在馮老師對張衡數星星時動詞的理解和記憶上:

老師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上也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體現了濃濃的“順序”意識:先圈一圈動詞,交流讀後發現動詞的先後順序,再讀讀記記(填田),最後演一演。

其中老師在讓大家交流找到的動詞時,拋出了一個問題:剛才我們説改變詞語的順序,可以説出不同的句子,讓我們也來給這些動詞換換位置,讀一讀,好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立刻説:

不好,不能換。

換了就不通順了。

換了就讀不通了。

這些動詞是有先後順序的,換了就亂掉了。

老師再做恍然大悟狀:原來,這些動作是有先後順序的,所以這些動詞的順序不能改變,瞧,順序多重要啊!

馮老師的“順序”意識體還體現在一些看似平常的環節中:如第一小節和第三小節學完時,老師都用朗讀來作為該段的小結,但老師的引讀卻別有深意:

夜空中的星星真多呀!——

小張衡正在院子裏數星星呢!看,一個孩子——

你瞧,他數得多認真啊!——

這樣,不僅達到了總結的作用,更通過老師的引語,向學生滲透了作者的寫作順序。

  四、節奏和諧,張弛有度

一首樂曲,按照主旋律,曲調抑揚頓挫,音節疏密相間,節奏明快和諧,各節拍有機相聯,就會給人以藝術的享受。我們的課堂也是一樣,動靜相宜,節奏和諧,才能有起有伏、情趣盎然,才能使課堂不致枯燥,從而吸引學生。

馮老師的這節課,整堂課給人的感覺是節奏明快,容量較大,但馮老師卻在一些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需要學生細細體會的地方放慢節奏,把學習的過程充分展開:

這節課,馮老師的教學內容確定為1、2、3小節,教學目標是“抓住重點詞句,感受張衡的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張衡的精神”,在這個前提下,馮老師對教學內容的詳略做了如下處理:

1、3小節詳教,第2小節略教;第1小節重點通過“動作”來體會張衡的“認真”,第2小節通過一個“傻”字,從奶奶的角度進一步理解張衡的“刻苦”,第3小節重點通過對“總是”的突破,來理解張衡發現的星星動的規律,來感受張衡鑽研的精神。

得當的取捨,實實在在的過程,決定了這節課的節奏是和諧的,訓練是紮實的,正所謂“一張一弛皆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