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課文《春》教學實錄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76W

社會生活的文化、知識、情感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隨處可見的廣告語、宣傳語,乘公交車時看到‘愛心座位’這樣的新鮮詞語,燒水時見到的沸騰,打掃衞生時見到的一塵不染……社會生活中,不管是顯性的知識還是隱性的知識,都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讀着文章,望着窗外的細雨,我的思緒又飛回到了那天語文課上發生的一件事:

課文《春》教學實錄

那是4月10日,星期一,上午第一節語文課。我正津津有味地組織學生閲讀《春的消息》這首充滿童趣的詩歌。“風,搖綠了樹的枝條,水,漂白了鴨的羽毛……”學生們正讀得起勁,突然,不知從哪個角落裏傳來了一聲輕輕的,但十分清晰的叫聲:“快要下雨了!”

這聲音好似一根指揮棒——頓時,學生的目光都齊刷刷地移向窗外,讀書聲也逐漸變輕變小。

這時,我才注意到外面已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不錯,一場暴雨即在眼前。由於這天氣變化來得太快,氣勢又來得這麼兇,學生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即將來臨的暴風雨所吸引(更確切地説有的是受驚嚇),有更多的學生已經在竊竊私語。剛才讀詩的興致已經蕩然無存。看來,要讓他們再安心學習《春的消息》已經有些困難了。

“怎麼辦呢?”我走過去邊關窗户邊快速思考。

或許是我的舉動更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這時,已經有個別靠裏邊的同學從座位上站起來,伸着脖子朝窗外望。

“遇到課堂上的偶發事件要巧妙處理。”我腦子裏不停地閃現着這句話。可也許是自己的教育機智太缺乏了,等我把窗户關好了,也琢磨不出一個巧妙的辦法來。眼看着教室裏的聲音越來越響,我只能心一橫:“放棄教學內容,讓學生們盡情迎接暴風雨的來臨吧!”

於是,我大聲説:“同學們,春的消息不僅可以從動植物身上感受到,還可以從天氣變化上感覺到。這不,春天的天氣就如小孩的臉,説變就變。你看,一場暴風雨馬上來臨,就讓我們一起來迎接她吧!”學生們聽説可以看下雨,可來勁了,還沒等我把話説完,忽啦啦一下子都湧到了窗前。哎!看來課文再美,也抵擋不住真實的世界的誘惑。

暴風雨在學生們的歡呼聲和尖叫聲中很快來到了。呼,呼,呼,風兒吹斜了雨絲,飄起了陣陣水霧;譁,譁,譁,地上冒起了個個水泡,匯成了條條小溪;啪,啪,啪,雨點兒打在窗玻璃上,濺起了朵朵水花。這可真是一場大雨!學生們興奮得不得了:有的邊指邊在説雨下得如何大,有的用手指在窗玻璃上劃……

“總不能讓學生這樣白白地在語文課上看雨吧!看雨之後總該有點收穫吧!”我並沒有放棄語文課堂效率觀,努力地在搜尋下雨與語文學習的結合點。忽然,我的目光停在了上一週剛學習的課文《雷雨》上,這篇課文描述的是雷雨前後的景象。“滿天的烏雲,黑沉沉地壓下來。樹上的葉子,一動也不動,蟬地聲也不叫。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雖然缺少了雷聲、閃電,也沒見到蟬和蜘蛛,但“天昏地暗”、“狂風大作”的情景不正是文中描寫的雷雨前的再現嗎?我心中一喜:這正是加深課文印象、指導學生觀察的難得好時機。前幾天還不正為學生沒能很好地完成《雷雨》的課後作業——“觀察天氣變化寫一段話”而煩惱嗎?

“靜一靜!”我大聲説道,“老師有個小要求,就是要認認真真地觀察,等會兒要請你來説説下雨的情景。”學生們似聽非聽,繼續饒有興致地在議論紛紛,指指點點……

我走到學生中間,想抓住有利時機盡力指導學生進行細緻觀察:

“看那雨絲,像什麼?”

“被風吹斜了,像一層霧飄起來了。”馬上有學生應和道。

“我們把它叫做水霧。”

“快看!快看!屋頂上也有水霧。”有學生像發現了新大陸,馬上學以致用,指着屋頂大叫道。

“再看那地面,怎麼樣了?”

“有水花濺起來了!”眼尖的學生馬上叫道。

“也飄起了一層霧。”又有學生補充説。

“都成小溪了!”一向不善言辭的`李芳同學忽然冒出了這麼一句話。

“你們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這場雨很大?”我一個勁兒地提問。

……

學生的回答讓我洋洋得意,因為他們説的話都正是我想要他們説的,許多話也正是《雷雨》中學到的。“如果我讓他們把觀察到的情景寫下來,準能寫得很精彩。”我心中又冒出了一個念頭。

好像是老天有意安排,大雨才下了七八分鐘,就開始漸漸變小,天也迅速亮起來了。學生們也馬上發現了這一變化,有的指着遠處的景物説:“你看,剛才還模糊的景物又看得清了。”啊,真是天助我也,這情景簡直就跟《雷雨》中描寫的一模一樣,只是缺少了“蜘蛛又坐在網上了”和“一道彩虹掛在天上”。這更堅定了我想讓學生把剛才情景寫下來的信念。

“回座位!”我一聲令下,學生只好極不情願地回原位。“能不能把剛才看到的下雨過程寫下來?”

“能!”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那應該按什麼順序寫呢?”我有意引導學生回憶《雷雨》的寫作順序。“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的順序。”學生的回答讓我十分滿意。為了讓學生寫得更精彩,我又在黑板上寫上了“壓下來、天昏地暗、大雨傾盆、斜斜的雨絲、水霧……”等詞語供學生選用。

沙,沙,沙,伴隨着窗外的小雨聲,學生們開始動筆了。當然,這期間也不乏有幾個咬筆桿的,我走過去一一作了點撥。

課後,我懷着憧憬的心情閲讀了學生們寫的話。“今天正上着課,忽然,天昏地暗,天上的烏雲好像要壓下來似的,大地變得像黑夜一樣。不一會兒,下起了傾盆大雨。”“雨越下越大,遠處的山呀,房子呀,都變得模模糊糊了。”“雨水順着台階流下來,變成了一條條小瀑布。”“漸漸地,漸漸地,雨變小了,天也亮起來了。”“打開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小樹小草好像洗了個澡,筆直地站着,變得更精神了”……一句句真實而充滿童趣的話語躍於紙上。更有的學生把《雷雨》當樣板,全文照仿,甚至連“雨後,天空中還掛起了一條彩虹橋”、“蜘蛛又坐在網上了”這些今天沒出現的現象也寫上了。當然,也有十來個學生把提供的詞語張冠李戴,出現了許多不通順的句子和錯別字。據統計,43個學生都能夠按照“下雨前——下雨時——下雨後”的順序來寫,平均字數達150.3,字數遠遠超過了平時日記的字數。

望着二年級學生稚嫩的語言,經歷了語文課的“雨聞”過程,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這樣處理偶發事件機智嗎?這樣的即興觀察對學習語文有幫助嗎?為什麼許多學生説得很好,但寫得並不精彩?應該如何對待學生不真實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