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人教版《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8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通用1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人教版《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1

大教育家孔子説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教師上課也是一樣,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前必須精心備課,但檢驗備課的唯一標準還是課堂,課前無論如何精心設計教案,都不能説備課已經成功,俗話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課前認為自己的課備的很詳細,全面,條理清晰,然而課堂卻不一定和你想象的一樣,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後不斷反思。

《月光曲》這堂課講完後發現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出,首先就從備課談起吧。這篇課文在人教版十一冊的第八組課文中,這單元重在讓學生走進藝術的天地,感受藝術的魅力。《月光曲》這課,學生要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這課有兩個突破點:一是從聯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體會貝多芬的高超技藝,二是體會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摯的情感。在備課時,我是這樣想的先從第九自然段的聯想畫面入手,讓學生感受聯想的好處,從聯想中感受樂曲的節奏,從而感受貝多芬高超的技藝。然後再探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原因,從原因中感受貝多對窮人的同情,對遇到知音的激動,從而想象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整個情感變化,這樣來突破文章的難點。這兩點都是文章的重點,而我在備課是卻把他們備到一起,講課前就認為內容挺多,但還是沒有進行取捨,因此,課堂上只講了第一部分的內容。從這次節課中,我認識到了自己備課的失敗,不能抓重點,捨不得放棄,這也是我的一個缺點,很多次課總是想把更多的講出來,而往往卻適得其反,沒有中心和主幹。

從這次課堂,我再次反思了自己。雖然教學已經好多年,但沒有形成屬於自己的個性的課堂,這也許是自己對語文教學沒有獨特的思考和理解。在《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分析時,我先問:“這段是通過什麼老表現月光曲的?學生説出是皮鞋匠聽音樂時產生的聯想,接下來讓學生畫出聯想的句子。這樣讓學生區分實在事物和聯想。讓學生讀皮鞋匠聯想的句子時,先想象是幾幅畫面,並説説在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這樣的想象對我班學生是個難點,因此我讓觀看了這段內容的視頻,並通過抓住“微波粼粼、霎時間”來感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時想象此時的樂曲是怎樣的節奏。後面波濤洶湧的大海抓住“巨浪,一個接一個”來分析,讓學生頭腦中產生狂風捲着巨浪湧向岸邊的情景,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並不是很好,課後我想是我的引導不夠到位,當學生説出“像有千萬匹馬奔騰而來時”,如加問一句你彷彿聽到了什麼?或者我的引導再生動點再婉轉點,會更好。也或者,是我在備課時沒有以學生的角度去想,因此在講課時不能很好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來讓學生理解。在今後的備課中,應該以學生為本,備教材的同時,備學生,只有預設了才能有好的生成。

在這次教研組活動中,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設計體現不出自己的設計意圖,總是把別人的方法強加與自己身上,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因此,自己的課上的越來越笨拙,甚至會讓別人取笑。

想想但凡有成就的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田地”。於永正老師提出“五重教學法,追求語文課堂的情意盎然”;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提倡精讀一篇,帶動一組,對教材的挖掘體現出一定的深度;王鬆舟老師的積極倡導“詩意語文”,追求語文課堂的詩情畫意......可以説都具有獨特而鮮明的教學風格和教育個性。也許談名家有點遙遠,就從我們學校的教師身上,我也感到自己比別人有很大的差距,我們教研組組長張老師的課上的總是遊刃有餘,個性鮮明,她的教學機制無不讓人佩服;和我同年級的教師王振娟,敏鋭的思維,清晰的思路,講課時重點詞句的剖析也值得我們學習;還有高老師,董老師,詹老師......每個老師的課堂都那麼精彩。他們的課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上出了自己的特點。而我呢?一次不好別人會覺得是失誤,兩次不好也可以原諒,但三次不好呢?人們會覺得你這個人沒能力。其實不用別人説自己都能感覺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了。我為自己的不好陷入了自卑當中,是我不善於思考?還是不善於學習?還是和自己的性格有關?

當我從昨天講完課一直思索中,我們辦公室的牛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動力。牛老師雖然四十多歲了,而她對工作的熱情,對學習的不間斷,讓我感受到只有學習才能使自己進步。昨天和牛老師的談話中,牛老師説:“你們還小呢,我像你們那麼大的時候也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呢?我就是不斷從學習中進步的”。這幾天一直為牛老師的學習精神所感染,是啊,人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啊。

教育的田地是肥沃的土壤,如果老師貧瘠了,怎麼教出高水平的學生呢?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自己勇於去思考,潛下心來鑽研學習,一定會上出屬於自己的課堂的。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2

今天,終於完成了為時大半個月的公開課教學,整堂課基本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找準學段教學目標

我瀏覽了人教版語文六上八個單元的單元導讀,發現第一單元和第八單元兩個單元都以學習聯想作為單元的學習要求。我想一冊書中兩個單元出現了這一個學習任務,聯想這一種寫作方式應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點。同時,既然第一單元已經讓學生學習過聯想,那麼這一單元的聯想教學應該有更深的突破,所以確定瞭如下的教學設計:

1.感受聯想,他能夠過朗讀,想象等方式學習皮鞋匠聯想的片段。

2.通過比較,認識純聯想。

3.聽音樂,學寫純聯想。

通過教學,學生基本能感受到這段聯想表達的旋律,同時也能聽着音樂寫下自己的想象,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二、以生為本,將課堂還給學生

本堂課,我時刻秉着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感悟,所有板書上的內容也以學生的話語和感想為主。語文的課堂應該是生成性的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智慧的碰撞,而不是老師為了完成所謂的教學目標而牽着學生的鼻子走。

然而,語文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一堂課的教學上,朗讀方面的提高還不夠明顯,讓學生讀出月光曲旋律變化時,未能很好地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另外,在語文課堂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這一點上,可能這堂課更注重了語文的工具性,課堂的人文性稍微有點欠缺。

語文教學之路是一條漫長而艱鉅的道路,希望未來的日子常教常新,能帶有更多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3

《月光曲》既是一首優美的鋼琴曲,也是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國小語文課文。教學中,我以貝多芬和盲姑娘的兩次對話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感受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這兩次對話在課文的資料上,正是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又彈一曲的關鍵處,把這兩個片段讀好,就能感受貝多芬豐富的內心世界。

讓學生從感官上感受《月光曲》清幽,洶湧澎湃的意境,而這正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我在教學在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聆聽《月光曲》的同時,觀看課文中所相對應的動畫,讓學生能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讓他們在腦海中構成畫面與之前所見的畫面相比較,讓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然後,讓學生劃出描述兄妹倆在聆聽《月光曲》時所幻想出來的畫面的句子,再比較一下自己在課件中所看到的畫面是否一致,再劃出表示“想象”的詞語:好像,彷彿。就這樣,透過指導閲讀把人物的“感情線”和音樂的“樂曲線”有機地交織起來,巧妙地化難為易,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既理解了樂曲的發展層次,又弄清了貝多芬感情波瀾的推進,完成了學習語文與欣賞藝術的完美結合。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4

  一、巧用文本,發展學生想象。

活用教材,從課文資料延伸開去,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必定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情境: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根據教師帶給的優美文字進行自由想象。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他們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因為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想象的豐富性,才有學生想到“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可見,利用文本所帶給的資料,設計必須的情境,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潛力,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語言,弘揚學生的個性。

  二、善用文本,激發學生思維

繪聲繪色的表演,往往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在閲讀教學中適當地讓學生透過表演體驗文中的思想感情,透過表演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這同樣是促使學生生成語言的好機會。在上面的教學中,我就設計了師生表演的學習情境,所以讓學生扮演課文中三個不同的主角分別是:皮鞋匠、盲姑娘、貝多芬,透過不同主角的朗讀,使學生能夠體會到不同人物的所思所想。教師只要善於利用教材,創設多種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又何愁語文素養得不到發展呢?

  三、活用文本,引導學生探究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閲讀實踐中,學生在用心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學習“第九自然段”暢想大膽的假設如:我想,假如......我想是,因為-.......在那裏,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智成長的愉悦。這一次,真可謂是無意中的收穫。由此可見,教師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

讓課堂迴歸孩子的世界,讓周圍世界、自然界不斷以鮮明的形象、知覺和表象來滋養學生的意識,就應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和探索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説,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必須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好處的語文課堂教學。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5

《月光曲》記敍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貝多芬被一對窮苦的兄妹的境遇感到而觸發了靈感,即興創作了月光曲。30分鐘的時間,要把所有的教學目標都完成是不現實的。我就對教學內容大膽的進行了取捨。重點就放在對兄妹倆聯想出來的情景的朗讀,感受音樂的旋律,體會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在導入時,我選擇了兩首旋律不同的樂曲,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旋律的不同,表達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瞭解音樂旋律:舒緩、高亢。為下文學習做鋪墊。學生很投入的欣賞樂曲,也説出了喜歡的理由。由於我初次參加區級賽課活動,內心十分緊張,導致語言表達不夠流利,影響了教學效果。這也體現了自己缺乏鍛鍊,課前心理準備不充分,對自己的訓練不足。

緊接着,讀課文階段。我設計了3次通讀課文環節,分別是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默讀:思考問題,本文寫了什麼事?快速瀏覽課文:找句子。通過3次朗讀基本做到了正確、流利。可當教學實施時,出現了漏洞,學生在自由朗讀的時候,不是隻讀一遍就結束,而是循環讀。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自己在巡視指導時也沒有注意。當發現時時間已經用去七分鐘。我只好改變了教學設計,取消了第二次通讀全文。從這個失誤感受到自己教學經驗不足,朗讀巡視時,只注重了形式,沒有及時發現問題。

重點閲讀階段。在教學當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聲音高低、面部表情來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感染到自己情感,從而融入自己的激情當中,創設出良好的教學環境。而學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漸地理解《月光曲》。在教學完成後,通過了解自己的聲音還是不夠宏亮,下次應提高自己的音量。由於時間的關係,設計的師生配合朗讀沒有實現,比較遺憾。

總之,這節課上完了,給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我想就在這樣的反覆錘鍊中,我的教學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吧!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6

《月光曲》雖然這是一篇幾十年的老課文了,但每次講到這一課,我都有新的體驗。這次,我打破了常規的順序,先從課文的重點部分——第9段開始:

  1、音樂激趣,感受魅力。

在準備這節課時,我把《月光奏鳴曲》反覆聽了多遍,先讓自己感受《月光曲》的清幽,和那洶湧澎湃的意境。帶着這份美好的感受走向課堂。課堂上,配上美麗的圖片讓學生傾聽這支曲子,想象由樂曲聯想到的畫面。學生談到了浩瀚的大海,洶湧的海浪,翻飛的海鷗……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到了《月光曲》的魅力,我直接過渡到課文第9段,讓學生輕聲自由去讀,“這次,你腦海中又看到了什麼畫面”,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與之前所想象的畫面相對比,讓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美讀昇華,促進理解。

在學生對曲子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之後,我讓學生多種形式去朗讀這部分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在美讀中表達出來。配上這支優美的《月光曲》,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聽音樂、讀美文,充分感受到了感受文本的文字美、音韻美、意境美。

此時再回到故事的開頭,“這支曲子的來歷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帶學生走進那個月光縹緲的夜晚……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7

《月光曲》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課文內容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藴含着豐富的美育因素。無論是樂曲、語言、情感,都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從鮮明的形象中領略人格美

課文塑造了貝多芬、窮兄妹倆兩種人物形象。教學時,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靈美,能使學生受到人格力量的薰陶。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鋼琴家,理解這一人物形象時,我着重向學生介紹他的生平事蹟,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從貝多芬為窮兄妹倆彈奏樂曲這一故事中,讓學生感受到貝多芬不辭勞苦、一心為民作曲彈琴的精神。窮兄妹倆作為勞苦大眾的代表,他們生活很困苦,但十分愛音樂,對生活充滿了樂觀的態度。通過指導學生充分朗讀兄妹倆的對話,能深切體會到窮兄妹倆相互關心、相互體貼、相依為命的善良品性。

  二、從生動的語句中感受文章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更值得反覆誦讀體會,以幫助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例如,在朗讀第九自然段時,我指導學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時間”“一縷一縷”“波濤洶湧”等詞句,讓學生想象並練説:“通過這些詞句,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海面由平靜到波濤洶湧、樂曲由舒緩流暢到高亢激昂的變幻。此時,學生雖然沒有親耳聆聽《月光曲》,也能通過充溢着優美意境的語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三、從優美的樂曲中品味藝術美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經典樂曲之一,其優美的旋律傾倒了無數音樂愛好者。課文中,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教學中,在學生通過語言文字體會了課文的意境之後,我運用多媒體播放《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配樂誦讀,從而切身體會《月光曲》的旋律,感受藝術的魅力。

  不足之處:

本篇課文景美情深,朗讀時應該是徐緩、抒情的基調,只有個別地方,如描寫風起浪湧的語句,語調是激昂的。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把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的層次表現出來。比如盲姑娘想聽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隱隱痛楚,貝多芬説明來意時的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讚美、驚喜等,都應該讀出其中藴含的感情。課堂上,由於急於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個別地方朗讀不夠到位。在今後的教學中將不斷改進提高,以達到理想效果。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8

《月光曲》這篇課文講述了音樂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故事。

我反覆讀課文,理解着課文每一句話,細細品讀,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認識。

作為一個音樂家,能來到一個偏僻的小鎮演出,肯定沒有華麗的演奏大廳,沒有那麼多上流社會的人,説明他想把自己的音樂散播到每一個角落,他想讓他的音樂給更多的普通的人帶來享受。他走在幽靜的小路上,只有幽靜的地方才能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在這樣偏僻的地方,只有低矮的茅屋,卻傳出的是他的音樂,這樣窮的人是聽不起他的音樂會的,卻彈奏着他的曲子,怎能不讓他好奇?因此,他走近茅屋。

這對窮苦兄妹的對話又引起了我的深思。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曲子肯定不好彈,而姑娘沒有看譜,只是聽過別人彈過幾遍就能斷斷續續的彈,説明姑娘確實不簡單,也反映了姑娘的音樂天賦,可是彈不好曲子讓這個姑娘苦惱,她是那樣渴望聽貝多芬親自彈。姑娘的話中流露出了對音樂的熱愛與渴望,可是哥哥的話讓我知道了她的家境,這對窮苦的兄妹雖然貧寒,卻依然相互理解,互相關心。此時,門外的貝多芬的聽了這番話後會有怎樣的反應?送他們兩張門票?還是把譜子寫給姑娘?當他看到這位姑娘竟然是個盲人的時候,他唯一能滿足姑娘的就是為她彈一曲。貝多芬沒有自報家門,而是選擇了給姑娘彈琴,他認為姑娘知不知道他沒關係,只要聽到她渴望的旋律就好,在姑娘面前,他並沒有把自己當作一個音樂家,而是一個把音樂的美帶給姑娘的使者,當姑娘渴望聽到的琴聲響起的時候,姑娘自然是入了神。因為只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樣純熟,姑娘的音樂天賦讓她聽出這個彈琴的人就是貝多芬,可是她又難以置信,但感覺分明是貝多芬,因為她能真正體會貝多芬音樂中的感情,她對音樂的理解正是貝多芬對音樂的理解。從這裏可以看出,姑娘和貝多芬是默契的,這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貝多芬沒有想到,在這樣偏僻的小鎮上竟然有如此熱愛音樂的人,也沒有想到一位盲姑娘竟然有這樣的音樂天賦,更沒有想到這位姑娘能通過音樂體會到他的內心世界,她正是他的知音啊!

對於貝多芬來説,這樣的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被這對窮苦兄妹對音樂和生活的`熱愛深深的打動了,胸中的感情有如波濤洶湧的大海。此時,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透進窗子,月亮是美好的象徵,表達的是祝福,貝多芬在這樣偏僻的地方,這樣貧寒的人家,遇到了懂得自己音樂的人,他此時心裏是温馨的,他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説,有太多太多的祝福要送給這位姑娘,藉着清幽的月光,作為一個音樂家,一個以音樂為語言的人,他不需要説些什麼,那樣太蒼白了,只有用音樂來抒發他內心的情感,因此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皮鞋匠聯想到的畫面是貝多芬心情的變化,姑娘腦海中的波濤洶湧的大海是貝多芬感情的湧動和傾瀉。當音樂停了,貝多芬心情平靜的時候,兄妹倆仍然在回味着音樂的意境,體會着貝多芬的心情與創作的激情,可貝多芬已悄然離去。貝多芬靜靜地來又靜靜地去,給兄妹留下地是祝福,是喜悦,是無限的遐思,是幸福的陶醉……給我們後人留下的是不朽的音樂和美的感受。

當我真正走近了課文,才真正走進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走進了《月光曲》創作的根源。同時,我查閲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貝多芬自己曾説過:“我的音樂應當為窮人造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該多麼幸福!”“我為什麼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他的這兩句話更是加深了我對文章的理解,是呀,他為什麼要為姑娘彈琴?一個音樂家只有富有同情心,只有他懷着用音樂為窮人帶來幸福感的心,才能驅使他為這個姑娘彈琴。當他遇到知音時,他如此的激動,他的內心世界怎樣釋放?只有音樂。

此外,我還看了貝多芬的另一首名曲《致愛麗斯》的創作過程,也是為了一個即將死去的窮苦人而作,在這個窮人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用他的音樂滿足了他的心願,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美景,帶着幸福和喜悦滿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貝多芬就是這樣一個感性的人,這樣一個善良的人,這樣一個用音樂給人帶來幸福的人,他一生的音樂輝煌也基於此。

因此,我更要讓孩子通過《月光曲》的創作過程來體味貝多芬偉大的人格魅力。在設計課的時候,我更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把《月光曲》的創作過程作為了重點,而《月光曲》所表現的畫面是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體現和釋放,當孩子真正理解了創作過程,真正跟我一樣走進貝多芬的內心的時候,我想畫面所體現的情感就不難理解了。

  課後,我在不斷反思一些問題。

1、怎樣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用語言調動孩子的情緒。平淡的語言會讓孩子感到乏味。當老師自身的語言抑揚頓挫的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隨之起伏,能夠自然地引領孩子進入課堂,進入學習狀態。

用微笑拉進師生的距離。一堂課下來,如果教師一直板着臉,無形之中孩子就會疏遠你,從而產生一些厭學情緒,因為他覺得老師不喜歡他,所以他也不喜歡老師,就更不會喜歡這樣的老師的課堂了。

用評價激發孩子的興趣。孩子每回答一個問題,最期望的就是老師給他一個針對他回答的恰當的評價。當你的評價給他以肯定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成就感;當你的評價給他以鼓勵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動力;當你的評價給他以建議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方向。可當你的評價給他以批評的時候,他會有挫敗感,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引起他的自卑甚至是厭學的情緒;當你沒有評價的時候,他會失落,因為他沒有引起你的重視,從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

2、怎樣達到預設的課堂效果

通過讀去感悟,帶着感悟再讀。孩子通過讀課文,能從子裏行間裏有所感知,讓孩子把其感知再回歸到課文,通過讀來表達與強調自己的體會,就加深了其對課文的理解。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點撥與指導。當孩子理解不夠到位的時候,教師要通過範讀來強調,讓孩子透過聲音來感知。在理解兄妹倆對話的時候,我先讓孩子自己讀,從對話中聽出了什麼。通過讀書反饋,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理解了課文,我讓其帶着自己的體會讀出來,比如,一個孩子説她聽出了盲姑娘很熱愛音樂,讓她通過讀把盲姑娘熱愛音樂體現出來,孩子的讀就多了一分體會,多了一分感情色彩,自然就走入了文章,進入了角色。同時,教師只有自己入情入境了,才能引領孩子感情的投入。

教師的語言必須千錘百煉。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預設的問題越長,孩子越不能準確理解教師的意圖;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是讓教師常常意想不到的,預設的問題一定要用語簡潔準確,可能一個字的偏差,就導致了孩子的歧義理解。同樣地問題不一樣的問法,就收到不一樣的課堂效果。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9

《月光曲》一文是關於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故事。文章生動地記述了貝多芬譜曲的經過。

全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開始敍述。貝多芬來到小鎮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當貝多芬被盲姑娘懂音樂、愛音樂而感動,即興為她演奏時,一陣風吹滅了蠟燭,屋裏灑滿了清幽的月光,“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使我們彷彿身臨其境。

對於《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情感,作者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天高雲淡、月朗星稀,平靜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這時月下的一切是那麼幽靜。月亮“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着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我們在體味作者用詞精妙的同時,更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所感動。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裏“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温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於悽楚中飽含了對音樂的喜愛。當貝多芬充滿激情地彈奏曲子時,盲姑娘聽得那麼入迷。“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動了貝多芬,使得他主動為盲姑娘即興創作《月光曲》,併為之演奏。貝多分悄然而來,悄然而去,卻給窮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10

調動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熱情,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改變學生等待老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生學習上的依靠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索一向是我教學的主旨。

在教學《月光曲》一文,我十分注意引導學生在體會領悟課文資料的基礎上,讀出心中的感受來,讀出音樂所藴涵的深情來,所以在導入課文時,我播放了月光曲的鋼琴音樂,使學生先對這段音樂有了最初的感受。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師生主角的變換,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老師不再是“教”,而是“導”,學生不再是一味地“聽”,而是自主地“學”,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透過自讀、自悟,理解了語言文字;透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了《月光曲》的優美;透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了自己的情感。

文中是透過皮鞋匠的聯想來表現《月光曲》的資料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調、節奏到底是什麼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覆地讀,讀完以後,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學生互相啟發,提高了認識。這一“讀”一“説”,使學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師的情不斷地產生碰撞,產生靈感,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課文,最後,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分層讀、表演讀、齊讀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只是作為教師的我,情感的融入還不是十分到位。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11

根據楊老師的論壇精神實質——透過藝術課教學,在欣賞品味藝術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理解美的內涵,提高審美水平,感悟生活中美的事物,最終能夠創造美是藝術教學的重要目的這一要求。

我覺得培養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學會觀察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也是體現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標準,教學中更應重視這一方面的培養,學生才能有美的文化積累,課堂才可能有聯想、通感等產生。當時,楊老師的論壇日剛好距中秋節還有兩天,所以我選取了湖南版的八年級教材《月光曲》來作為我的片段課的課題。《月光曲》一課是一節看似平常卻又極富文化內涵與審美品味的課程,在學習中透過學生在平時並不是很注意的月亮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並體會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的美景,從而感悟到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美。《月光曲》給人們最多的就要算是月光所獨具的那種含蓄的情調了,這種含蓄造就了特獨有的美感。“清風明月本無價”,能夠説月光本就是藝術,而創作者就是我們,再具體一些就是我們的情感,在欣賞藝術作品,感受月夜美景的同時到達“物我兩忘”則是千年文化所沉澱出來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鑑於此,我對本課的設計着重強調月光的美感,在體會月光的同時結合藝術作品對以月光為題材的作品進行欣賞與分析,瞭解不同藝術形式的不同表達方式與獨特的美感。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不同藝術形式在表達同一主題時的共性,同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對不同風格、情感作品的分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瞭解藝術作品的共性,同時還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個性與風格,在欣賞感悟藝術作品的同時感受到美的享受,從平凡的生活景象與藝術作品中感悟到月光所具備的迷人魅力,來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1、從身邊常見的事物——月亮為題材,教會學生學會觀察、感受身邊習以為常的事物,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自然界中月光的美。

2、透過欣賞文學、音樂、美術不同表現形式的藝術作品,在欣賞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藝術作品,理解藝術作品中月亮這一題材的表現特徵,在體會作品的過程中感受這些藝術作品所表達出的獨特美感。

3、透過欣賞理解作品,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師生共同嘗試體念以月亮為題

材的多種傾情方式。

4、對印象派美術與音樂有初步的瞭解與認識。

以上都是自己課前的設計,但是上課以後感覺很有總結的必要:

(1)經過教學學生的審美潛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師基本解決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2)課程知識難度控制合理,選材得當,既能夠簡單易懂又要用經典的藝術作品表現出《月光曲》一課的教學目標。

(3)在課程中的資料令學生喜歡,學習興趣濃厚,用心參與課程中的欣賞與相關活動,用心思考,感受月亮在藝術作品中的美。

(4)題目合理,難度適中,能夠到達對知識理解的鞏固與實踐。

(5)在創作的作品中,能夠解決本課的難點(表現月光題材作品在意境、構圖、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特點)。

(6)學生的主體性體現的不夠,我總擔心學生理解不了,觀察不到位;講解多了一點。

(7)擔心七、八年級的孩子小,文化積澱不夠,過多的運用了畫面的美來強調音樂的美,主觀的想透過畫面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不“走神”,即透過畫面聽音樂。客觀地“壟斷”了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12

今天,我執教的是《月光曲》的第二課時。讓學生從感官上感受《月光曲》清幽,洶湧澎湃的意境,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我在教學在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聆聽《月光曲》的同時,觀看課文中窮兄妹想象到的圖畫,讓學生能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讓他們在腦海中構成畫面與之前所見的畫面相比較,讓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然後,讓學生劃出描述兄妹倆在聆聽《月光曲》時所幻想出來的畫面的句子,用多種方法讓同學們反覆的讀,讓學生體會到運用聯想的寫作手法可以使文章已經變得更加優美,透過指導閲讀把人物的“感情線”和音樂的“樂曲線”結合起來,使學生理解了樂曲的發展層次,弄清了貝多芬感情的變化。

對於重點段的教學,我採用的是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們通過多種方式的讀來體會文章描寫的意境,學習聯想的描寫方法。在今天的隨文練筆中,我安排的是讓同學們聽一首名為《天空之城》的鋼琴曲,讓同學們聽着動聽的旋律寫出自己所想象到的景象。在集體備課時,我曾和其他老師討論過這個題目的設定,因為這個寬泛的命題也許會讓學生無從下手,所以在上課時,我給學生設定了幾句開頭,引導學生進行聯想。

在分享作品時,個別同學寫的不錯,有的能就某一處景色進行細緻的聯想,有的能由聯想景物引出自己的感情,但大部分同學的寫作達不到理想水平,還需在以後的課程中加強對於寫作的訓練。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13

遵循教學客觀規律。教學是一個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從流暢到停滯再到流暢的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學習障礙。什麼是學習?

在《月光曲》的朗讀教學中,有位同學第一遍朗讀有幾個字的語音讀得不夠正確,還偶爾出現了添字、漏字,直到第三遍朗讀才將句子讀正確、通順,這樣由不會到會,就是在學習。

學習就是不斷進步。教師的作用,教師導的藝術就體現在及時捕捉學生的疑點並因勢利導啟發組織學生探究討論,展示、分析、解決問題。保持朗讀整體效果。

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全神貫注地在用心讀、體會,如果此時教師突然插話,揭示其不足,學生必然會產生緊張心理,再讀後面內容就會更加拘束,放不開,生怕再讀錯,而這種心理往往會適得其反,會使他的朗讀出現更多的紕漏。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14

教學完《月光曲》,我個人認為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重視預習

上《月光曲》這課前,我提前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進行三查一想:一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現在課文中的什麼地方,組成哪些新詞;二查字典、詞典,弄懂自己不懂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三查有關資料初步瞭解貝多芬;一想是想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預習中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課堂上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

2、創設情境,以情激趣,張揚個性

《月光曲》這課的情境教學,我主要採用語表情境和音樂幫助想象情境。第八自然段採用語表情境,學生才能把當時的情景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第九自然段採用音樂幫助想象情境,學生才能體會樂曲由舒緩到明快到激昂,從而才能把九自然段讀得有滋有味。

3、以讀為主,重視熟讀成誦的指導,充分感悟語言

教學中,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熟讀成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4、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閲讀教學中,學生所產生的感悟、體驗並不全面、合理時,教師及時、積極地指出來,靈活地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只有這樣,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飛揚。

5、體會聯想,拓展思維,創新教育

聯想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非常重要。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豐富多彩的聯想,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使學生對聯想的含義有了更深入地瞭解。

教完全文後,問學生:“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疑,鼓勵他們敢於超越課本,敢於超越教師,敢於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並發現問題,這不僅無礙於對書本知識的掌握,還會在此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所以,鑽研教材,吃透文本是一切生成的基礎,也是教學創新的基礎。

  《月光曲》課後教學反思15

我在學校錄播室上了一堂公開課。

下課,我就開始自我反思。因為,我犯了一個最低級的錯誤---下課鈴還沒響,我就組織學生下課了,聽課老師,也是帶着一絲缺憾,離開的……説真的,為了這節課,我也付出了努力。從學習目標入手,到導學案的編排,教學設計的設置,説課稿的整理等等這些,我都是在為本節課做準備。只可惜,我對教材挖掘,還是不夠深刻。以致上課語言組織,特別差勁,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也不是很到位。所以,對這節課,我將做出認真而深刻的反思:

  一、時間安排不合理。

上課前,我本應預設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或者,在教室放一塊表,有了時間的保證,這樣,就會使課堂更完整。下次,堅決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

  二、課文重點段落,朗讀不到位。

朗讀,確實是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環節。可是,由於我的疏忽,在進行過程中,沒能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語句的內涵。或者説,不會抓住關鍵詞語,來分析句子的含義。更不要説賞析句子了。總之,就是,下一步,我需要在朗讀指導上狠下功夫。

  三、教師語言,不簡練,不準確

語文課堂,光有情感是不夠的,還必須認真,準確。在什麼場合,用哪個詞語,哪個語氣,都非常重要。比如“幽靜”這個詞,學生將其解釋成了“秀麗,寧靜”。我卻沒有認真思考,跟着錯下來了。這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忌諱的事。而我,又沒在意,所以,會感覺很失敗。

  四、課堂上,缺少學生評價。

是啊,學生評價,在課堂上應該算作一個亮點。但是,我卻不敢嘗試,或者説,不敢放手,把機會還給學生。像生字詞的錯誤,完全可以通過學生的自查來完成。而我……評價,我以後也要試着嘗試。另外,在書寫板書時,沒有給學生明確的指明,哪個同學設計的對,哪個不對。不對的,應擦去。

  五、課件的設計,配樂沒精選。

比如,配樂朗讀部分,音樂應貼合文字。低潮高潮,要有起伏,要得體。這就必須精心設計。而且,配樂時,聲音不能過大,不能來的突然,等等。

  六、感謝聽課老師的點評。

感謝學生的密切配合。我們每個老師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會努力進步的。同學們課上都聽得非常認真,無論表演,還是回答,還是小練筆,都很精彩。期待我們共同進步。總之,通過這次授課,我受益匪淺。相信,虛心請教,默默鑽研,會讓我“步步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