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荷塘月色》課堂實錄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22W

課堂實錄——《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課堂實錄

上課開始,我叫學生把書都關上:“我得考你們兩個問題。”

看着學生緊張的表情,我説:“第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教材第一單元有哪幾篇課文?”

但這麼簡單的問題還是把好多學生給難住了。舉手發言的幾個學生都只知道頭兩篇課文《荷塘月色》和《拿來主義》。最後才有一個學生補充道:“還有《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和《杜鵑枝上杜鵑啼》。”

我説:“老師提這問題的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今後自學課文要有單元觀念,因為課文是按單元編排的,而每一個單元都有相應的學習重點。”

説到這裏,我順勢提出第二個問題:“請問第一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是什麼啊?”

教室裏一片沉默,看來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正要回答這個問題,突然,後排的賈志傑同學舉手了:“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

“非常正確!”我忍不住表揚道,隨即又問他:“你怎麼知道的?”

他回答:“在教材第5頁上,編輯是有單元學習重點説明的。”

“好!”我對全班學生説,“都用的是同一本語文書,可賈志傑就比大家會讀。他知道不但要讀單篇的課文,而且還要讀單元前面的學習重點。??好,請同學們打開書第5頁。”

學生翻開書後,看到單元提示上果然赫然寫着:“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揣摩語言,是在一定的語境中,如聯繫中心意思,聯繫上下文,對語言的深層次含義、感情色彩等,進行辨析、品味。”

我又問:“大家對這幾句話有沒有什麼疑問,或者説從中看出什麼問題沒有?”

仍然是沉默。我只好説:“我就有問題,現在問大家??既然‘學習重點是整體感知,揣摩語言’,那麼,接下來就應該先解釋什麼叫‘整體感知’再解釋‘揣摩語言’,但為什麼書上卻根本不講什麼叫‘整體感知’,而直接就解釋什麼叫‘揣摩語言’呢?”

學生們不約而同一下抬起了頭,用驚訝的眼睛看着我,那一雙雙眼睛彷彿在説:咦?我為什麼沒發現這個問題呢?

“注意:從無疑處發現問題,這是最重要的讀書方法之一。”我強調道,“好,大家現在就來思考這個問題吧?同桌之間可以討論一下這是為什麼?”

我在教室裏來回巡視。兩分鐘過後,我請幾個學生站起來交流他們的看法。有的説:“‘整體感知’誰都懂是什麼意思,所以不用解釋;而‘揣摩語言’則不太好懂,所以要解釋。”有的説“‘整體感知’是要達到的目的,而‘語言揣摩’則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有的説:“其實,看起來沒解釋‘整體感知’,但實際上解釋‘揣摩語言’中就解釋了‘整體感知’,比如書上不是寫了嗎?‘聯繫中心意思’,‘聯繫上下文’,這就是‘整體感知’了。”

我説:“都有道理。重要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善於提出問題並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

我説道:“不過,我這兒要對‘揣摩語言’作些補充性解釋。揣摩語言一定要聯繫語境。所謂’語境’,包括外部語境與內部語境。外部語境指社會背景、文化背景、人際關係等等。比如,外國人看宋丹丹和黃宏的小品就不知道中國人為什麼要笑;又如,我們今天讀魯迅的文章,對有些語言也覺得不理解。就是對外部語境不熟悉。而內部語境,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上下文的照應等等。這是同學們很容易理解的。同學們注意,所謂閲讀,主要就是通過揣摩語言去整體感知文章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走進作者的心靈。”

本來按教學計劃,我在簡單介紹了單元重點並提醒學生要重視揣摩語言後,就應正式進入《荷塘月色》的學習。而學習的第一步應該是介紹朱自清的生平。但此刻,我的話題已經説到通過揣摩語言而進入作者心靈,於是,我臨時決定先不介紹朱自清,而從這裏切入課文:“比如,今天我們要學的《荷塘月色》,就值得我們好好揣摩品味。而揣摩品味的第一步就是朗讀,那種’把自己放進去’的朗讀。好,現在請同學們自己朗讀一遍課文。注意,在朗讀《荷塘月色》的時候,你就朱自清!”

學生開始各自朗讀了。我之所以不要學生齊讀,是因為我覺朗讀是一種對文本的再創造過程,而且這種再創造帶有鮮明的個體色彩,因為朗讀本身就打上了理解的烙印,每個學生的對文章的理解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