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課後教學反思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6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後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課後教學反思

課後教學反思1

這幾天一直在準備《畫楊桃》一課,感覺這篇課文好難上,一直不知道從何下手,該怎樣來講?我在備課的時候其實就感覺到自己備的內容有些多了。真是應了那句話“語文教學是個筐,什麼都往裏面裝”。課堂證實了我預計,上課內容沒有全部完成。

在這節課上,我是通過讓學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畫後,老師和同學們的各自反應,重點找出他們説的話,動作和神情,通過不同的態度進行對比,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藉此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讀好人物的話。尤其是同學的兩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兩次回答內容相同,但是語氣卻不同,這裏既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讓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從中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一環節中,學生在課文中找得很準確,而且在朗讀時孩子們的語氣很好,讓聽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讓我很高興,這達到了我對學生文字理解和朗讀的訓練目標。

在這節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對學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讓學生去質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不過回答得還不錯。還有就是我預想的那樣,設計的內容過多,使整堂課顯得很緊,沒有過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致使最後的小結學生説不出來“實事求是”,只能説到課本上點出的道理,沒有更深的理解,這就完全是時間不夠造成的。

總之,在課堂的調控能力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培養和鍛鍊,還有應該對學生的鍛鍊加強,適當的對學生放手。

課後教學反思2

本文充滿童真童趣,並賦予愛的教育。課文有兩幅插圖。第一副描繪出佳子在草坪上享受陽光的情景。

第二幅描繪出佳子把包在裙子裏的陽光帶回家送給奶奶的情景。教學時,可以根據兩幅情景圖,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朗讀和分角色朗讀相應的課文內容。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詞,朗讀、背誦課文,體會親情之愛。

回顧整堂課,覺得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比較準確。生字教學的目標完成較好。學生對認讀生字和會寫生字都能把握到位。

而且能在在識字的基礎上讀文,體現了學以致用。但是在教法上,缺少情趣,不足以吸引學生,需要改進。

課後教學反思3

今天上午我為美術組的李靜老師錄了一堂組內教研課,聽過課之後我感觸良深,真是一堂“美”不勝收的課啊,美哉!美哉!

李靜老師的教研課我聽過很多次,每次都非常精彩,很受啟發。這次她講的“怎樣製作國旗”(那段時間正是國慶60週年)不僅讓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了美術課,還讓我深深受到了感染。

李老師教研課開始的導入是通過播放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學生欣賞作品進行引入的,這就讓學生們在欣賞美、享受美的同時,對即將要講的主題做好了鋪墊;接着李老師又將一些自己班上和兄弟班級的優秀作品(選材有特點)展示給大家看,學生們饒有興致地一邊看,一邊歡呼(看到了自己班上的作品),歡呼中有一種滿足感,有一種成就感,從而充分調動了課堂的氣氛,氣氛調動起來後,李老師對部分作品進行了解讀(點評作品語言優美,很到位),從發現美到分享美,從個性美到標誌性美,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時而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時而師生互動。

接下來李老師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製作國旗這個主題,只見她在黑板上畫出了一面國旗,詳細講解了國旗的構成和製作國旗需要的材料和步驟(示範到位,方法得當,環節層次分明),並提醒學生們作法一定要規範(包括折、剪、貼),之後李老師讓學生們自己動手製作,伴着孫楠的《五星紅旗》,製作國旗正式開始了,學生們專注的眼神,激動的表情,充滿了整個課堂,而李老師這時也面帶微笑細心指導着每個學生(在學生做的過程中發現新方法,及時補充)。

最後當五星紅旗飄揚在整個教室的時候,每個人的臉上都傳遞着“美”,每個人的心裏都享受着“美”,這種“美”讓我們自豪,更能真正體現出美術課的“美”。

課後教學反思4

《散步》是一篇溢滿了濃濃的親情的文章,作者筆下一家四口的互敬互愛、其樂融融如春陽般暖透人心。準備這堂課前,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能通過這篇文章觸碰到孩子內心的柔軟,讓他們在品讀課文時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愛和親情的温暖,從而發自內心地想去愛自己的親人,讓親情離他們近一點、再近一點。上完這堂課,我想我的目標基本達到了。

這堂課,我選擇了在自己的班——七04班,雖然4班是平行班,孩子們的基礎不是很好,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沒有理由放棄他們,我也相信平日裏這羣善良靈氣的孩子在我的語文課上是自信的、優秀的,哪怕是公開課。

4班的孩子跟所有七年級的學生一樣,已經基本上有了通過解讀文章內容來感知文章情感的能力,但是由於年齡和身心上還處於不成熟階段,大部分孩子都比較愛鬧,靜不下來,性情上也不可避免的被家長寵壞了,被這個社會的冷漠影響了,再加上這個班的學生有很多都是離異家庭子女,許多學生沒有真正感受到家庭親情的温暖,於是在集體生活中也表現出了許多冷漠和自私。所以,這堂課我把重點放在通過品讀文章的語言,品析文章對人物的塑造等來讓學生們靜下心來感受愛和親情的温度。

為 了讓學生能夠對文章的細節有深刻的體會,能夠對文章的情感產生共鳴,這堂課中,我除了在啟發學生品析文章的細節內容時進行了適度一些適度講解,同時也穿插了一些我自己的內心體會和感受,隨機講了一些身邊的例子和故事。這堂課我也設計了許多“讀”的環節,無論是我的範讀、品讀,還是學生的朗讀,動情或稚嫩縈繞了整個課堂。用讀來加深記憶,用讀來幫助學生理解,用讀來讓學生把握內容和感情,用讀來營造氛圍、昇華情感……當情感已經在孩子們的心裏發了芽的時候,我讓孩子們進行了小組合作探討,他們用他們熱烈的探討,稚嫩的聲音表達內心的感動和愛時,整個課堂都暖了。

下課的時候,我看到幾個小丫頭的眼眶紅了,我笑了,因為我知道她們摸到了文字的温度。

當然,由於各種原因,這堂課還是不盡完美的:音響突然的不給力,再加上講公開課的次數不多,所以我還是沒有放得很開,表現力也不夠,課堂環節的設計也還需要完善,對孩子們思維的啟發和深挖還要下工夫等等。雖然不夠完美,但是這一切過去了的都成為了我教學時光里美好的回憶。用郎老師贈予我的話來説就是,遺憾也是一種美麗。我想,正因為有遺憾,以後才會更想好好地教好我愛的語文,教給我愛的孩子們文字的温度。

課後教學反思5

一、簡化結構,尋找長文短教新的途徑

三年前的那個課例,教學設計也是簡單的,運用關鍵詞閲讀法,從“樂土”起,將文本從美景、趣事、淳人、真情四個方面解讀,結課時用一首小詩(小詩附文後)將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重組,這樣就將長文讀薄,也就順利實現了長文短教。

這一次,我仍舊沿用了這樣的文本解讀方式,只不過把關鍵詞的切入點換成了標題“社戲”二字,打亂以前從“景”到“事”到“人”再悟“情”的這個順序,變成了從“事”到“人”再到“景”, 最後悟“情”。這三個環節的閲讀結束之後,都分別用了一句話來概括所講文本的主要內容,所以最後這篇長達4000多字的小説就變成了三句話:一件有波折的趣事,一羣有情味的鄉人,一幅有特色的美景。我的目的是想在各個環節中將學法和寫法貫串進去,讓學生在文本閲讀中瞭解和學習更多的寫作方法,積累更多的素材,真正實現文本閲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聯通與融合。

要實現課堂結構的簡化,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關鍵詞閲讀法,就是在文中尋找到一個可以支撐起全文內容解讀的詞語,這就是那個關鍵詞,這也是教學的突破口。順着這個關鍵詞,就可以把文本內容按自己的理解和方式進行重組和壓縮,文本就變成了某幾個方面的內容或某幾句話或某幾個詞語,教學變得靈動,教法就可靈活,課堂就會靈性,學生就有更多靈氣。《安塞腰鼓》和《社戲》我都採用這樣的方式,我認為這種閲讀法留給學生的印象深刻,課堂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擴大。

二、朗讀教學,使用支撐課堂素的方式

朗讀是語文課堂的法寶之一。但朗讀在語文課堂卻越來越少,尤其是公開課上,有限的幾次朗讀都變成了必須呈現的方式或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表演,也就是説,朗讀與文本理解是水與油的分離狀態,根本沒有有機地融為一體。

我現在的課堂,經常採用的讀文本的方式就是默讀、朗讀;小組讀、全班讀;小聲讀、高聲讀。書聲琅琅的狀態才應該是語文課堂最真實最美好最温暖的狀態!

下面專門説説朗讀。

教學片斷1

師:從課文14—21段中我們已經從正側兩個角度分析出那夜的“戲不好看”,可是作者卻在最後一段中這樣説:“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你覺得這句話應該怎麼讀?

生讀。(很平淡隨意)

師:這句話強調的重點詞是什麼?

生1:好豆,好戲!

師: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關注什麼詞?

生2:我覺得“實在”這個詞也應該重讀,因為它表現了作者對那夜的“豆”和“戲”的高度評價。

師:你關注了這個副詞,很好,這個詞起着強調的作用,那我們朗讀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詞重音強調出來。

生3:我覺得“一直到現在”也要稍微重讀一下,説明了時間很長,從那以後我都再也沒有看過“那夜似的好戲”。

師:同學們提到的這幾個詞都對錶達作者的情感起着關鍵作用,所以要重讀是理所應當的。那我們來讀一讀。

生齊讀(關鍵詞用重音強調出來了,但情感明顯不夠!)

師:我想請大家注意一下“真的”。你覺得讀這個詞我們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語氣?

生(七嘴八舌):真誠!確定的!肯定的!

師:是啊,這個“真的”就好像作者在和我們親切交談,説到某個事件的時候把自己想要説的再次強調一遍,所以朗讀時要真誠一些,低緩一點。

再試一次。生再齊讀。

師:“真的”表達作者的真誠和實心,“實在”“再也沒有”都表達出作者對那夜的豆和戲的難以忘懷,我們在讀兩個“那夜似的”的時候可以把聲音稍微延長,好似一聲歎息一般的回味。

師範讀。我們再讀一遍。生再讀。(各方面處理好了很多)

師:同學們,你從我們剛才的多次朗讀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生:對那夜的懷念!不捨!

師:可作者明明用大量篇幅寫了那夜的戲不好看,最後又説好戲,你怎麼理解這種前後矛盾?

生4:我覺得作者所説的好戲並不完全是説那夜的戲本身,而是説看戲的時候有很多小夥伴一起,他們很快樂,所以很難忘。

師:這個同學提到很關鍵的點,一同看戲的人,所以我們很多時候説,吃飯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和誰一起吃;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和誰一起玩。也就是説你所站立的平台決定了你的高度。而這裏,“我”同行的小夥伴決定了“我”快樂的程度。

生5:我覺得還有歸航偷豆的趣事讓他很難忘,所以他才説那夜的戲很好,都也很好吃,因為豆是偷來吃的。

師:我可不可以把你的話理解為“偷”來的就要東西味道要更好一些?

生全班鬨堂大笑。生5(極力大聲辯解):有這個意思,也不完全是這個意思。你想嘛,一羣孩子在大晚上的時候,去豆田裏摘豆,沒有經過大人同意,這行為本身就有偷的意思嘛!再加上是我們自己煮的,味道當然會覺得不一樣。所以我覺得他更難以忘記的是那種經歷。

師:同學們聽到了吧?他已經從文字中瞭解到了作者的深意,所以,我們讀課文,一定要在文字裏出生入死,方能明白作者的真正目的和情感所在!你能不能按自己的理解把這個句子朗讀一遍?

生5朗讀。

生6:我還覺得作者之所以認為“那夜的戲好”還在於看戲的不容易,就是“戲前波折”那一部分寫到的內容。

師:哇,這個同學的眼光真的是毒辣敏鋭,他發現了我們很不容易發現的一個點,看戲不容易,經歷了一些波折,所以才會那麼難忘!我們再讀這段包含着作者懷念和不捨的文字。

學生齊讀。

師:所以,同學們,“那夜的好戲”其實不是戲本身的好,從事件上來看,而是因為看戲前經歷的波折,看戲歸途中偷豆的趣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戲前究竟經歷了什麼波折?

教學片斷2

師:請大家跳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對雙喜的描寫。

生靜靜默讀課文,找尋。勾畫。

生很快就找出文中對雙喜描寫的句子。

師:我們現在來看看,從這些句子中我們究竟能夠看到一個怎樣的雙喜?

生1:“忽然間,一個最聰明的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他説,’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嗎?’ ”從這一句可以看出雙喜的聰明。

師:他從原文語句中找到關鍵詞,很好。你還能從這句中發現什麼嗎?

生1短暫沉默,片刻之後,搖頭。

師:我們一起先看看雙喜説的那句話,你覺得該怎麼讀?提示大家注意標點符號。

生2:驚喜,因為兩個句子後面都是問號,尤其是第一個“大船”後面。

師:你體會得很好,僅從這個來看我覺得還不足以看出他的驚喜,請大家把這個句子再往前面看一看,把提示的話都包含在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忽然間,一個最聰明的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他説,“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嗎?”

師:同學們讀出了一種驚喜,如果你們再稍微把句子往前靠一些,可以找到雙喜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這一句話,再讀。

生齊讀:只有我不開口;他們都歎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間,一個最聰明的雙喜大悟似的提議了,他説,“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來了嗎?”

師:你看,小夥伴們看社戲回來,大家高興萬分,我呢?不開口!小夥伴歎息又同情,可束手無策,就在這時,雙喜打破沉寂,想到了八叔的航船,當然就應該是驚喜萬分的,我們還可以想象到一羣孩子聽到雙喜説這話時的驚喜和狂熱。所以,這兒除了雙喜的聰明外,還應該有——?

生3:善解人意!

生4:觀察很細心!

師:雙喜的善解人意和細心在後面哪些地方還有?請你再找找!

生5:在這遲疑之中,雙喜可又看出底細來了,便又大聲的説道,“我寫包票!船又大;迅哥兒向來不亂跑;我們又都是識水性的!”雙喜看出“底細”,其實是看出了外祖母和母親的擔心,所以,他聰明、細心又善解人意。

師:分析得很全面,這個句子同學們能夠把提示的部分都找出來做得很好,我們讀書就是要這樣,不僅讀這個句子本身還要學會把句子進行前後勾連地去讀,在反覆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這兩個教學片斷是我從四個課時中很隨意抽出的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把理解和朗讀融合在一起,用朗讀來促進理解,用理解促進朗讀,二者相互依存。在這過程中,老師的指導一定跟上,你想向學生傳達的東西,不是通過生硬的方式灌輸給學生,而是在指導反覆朗讀中讓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出來。課堂朗讀的使用,一定是精心思考,特意安排,一定是為理解鋪墊開路,一定是有方向有目的。不是隨意妄為,也不是漫不經心,更不是增添課堂的熱鬧喧騰。所以,朗讀的指導有朗讀方法的指導,有閲讀思路的點撥,有思維提升的牽引;有個別句子的朗讀,有句羣的朗讀,有文段的朗讀。該朗讀時一定是不怕耗費時間的大讀特讀,比如最後一段,我一共安排了6次朗讀,有學生的齊讀,有學生的個別讀,還有老師的範讀;每次安排朗讀的目的不一樣,老師指導的方向從朗讀的方法到抓關鍵詞理解句子到體會作者的情感,所以每次朗讀的效果也不一樣,學生所收穫語文素養、思維能力、語文習慣和情感體驗肯定都是不一樣的,我想達成的效果是:學生的能力和思維也在這過程中得到層層提升。

課後教學反思6

閲讀教學要求以讀為本,以讀促講.為了讓閲讀教學"以讀為本,以讀促悟"行之有效,採用不同形式的閲讀方式,保證學生課堂上充分的朗讀時間至關重要.本文就我執教《初冬》一課後,有關"以讀為本"這一教學要求的一點思考.

閲讀教學必須以讀為本,以讀促悟.《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國小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閲讀教學中要求以讀為本,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讀.語文裏很多東西都是隻能意會不可言傳的,以讀為本,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同時也尊重了他們自己在閲讀中獨特的體驗.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有一定的指導,要有層次,有感悟,有提高,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收穫,有所發展,這樣才是真正地實現了語文閲讀教學的以讀為本.

回顧自己這一學期的閲讀教學,基本上是遵循了以讀為本這一原則的.以教學《初冬》這一課為例,我讓學生採取了多種不同的閲讀方式,保證了他們充足的閲讀時間,學生在反覆的閲讀中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語感,提高了他們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初冬》這篇課文描寫的是初冬時節霧中山村特有的景象.課文寫一個初冬的早晨,在一片大霧中,一切景物都變得模模糊糊,看不清楚,霧散之後一切景物又清晰地展現在人們眼前.本課層次清楚,脈絡清晰,通過"霧中"和"霧後"景色的對比描寫,表現了初冬美麗的景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語文教師要堅持以讀為本的教學方向,就要在課堂中營造一個有利於閲讀主體情緒化的"場",使他們能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在教學《初冬》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我大致採用了以下幾種閲讀方式:

1.自由讀.在組織學生初讀課文時,我安排學生採取自由讀課文這一閲讀形式.這種讀法具有全面性和全體性.讓全班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地朗讀課文,符合學生的心理節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全體學生在書聲琅琅中感知了全文,奠定了情感.

2.選擇讀.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讀,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一種閲讀方式.在學習完有關描寫初冬時節四種景物在霧中和霧後所呈現的不同面貌這部分內容之後,我對學生説:"同樣的景物,在霧中和霧後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那麼小朋友,你覺得這些景物在霧中更美呢 還是在霧散之後更美些 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這樣安排,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學生的朗讀激情再一次提高了,他們都爭搶着讀課文,學習氣氛特別濃.此外,採取選擇讀這一閲讀方式,還使學生學會了選擇,學會了評價,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共同提高.通過霧中和霧後景色的選擇朗讀,學生更深切地感悟到了初冬早晨的'景色之美. 3.比較讀.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閃光的句子.

《初冬》中就有這麼一句:"太陽像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發出淡淡的光,一點兒也不耀眼."該句比喻運用得十分貼切.在引導學生學習該句時,我採用比較法,出示另外一句:"太陽慢慢地升起來,發出淡淡的光,一點兒也不耀眼."讓學生進行比較朗讀.學生經過反覆朗讀,比較,不僅很容易地體會到了比喻句的好處,同時也更深刻地感悟到霧中太陽的特點.

4.競賽讀.在和學生交流霧中的景物都有哪些特點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而是安排學生比賽朗讀,比一比誰能讀出這些景物的特點,誰讀得最好.競賽朗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還鼓舞了一部分默默無聞的同學,大家在朗讀中你追我趕,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同時,在競賽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霧中景物的獨特的美,有利於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中獲得美的感受.

一堂語文課的教學中,要求學生讀的形式不可過於單調,同時,讀的時間也要有所保證.我覺得自己在教學《初冬》一課時,讓學生讀的時間比較充分,不同形式的朗讀始終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人人都有讀的機會,真正從實質上培養了他們的朗讀能力.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千遍,其能自備."讀是基礎,是根本,語文閲讀教學只有堅持以讀為本,以讀促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課後教學反思7

《長歌行》是一首漢樂府民歌,講的是時間如流水,要珍惜時間,努力上進。其中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家喻户曉的名句,是許多人少年立志的座右銘。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1、初讀感知韻律

這裏首先安排學生將詩文讀三遍,第一遍,讀準字音,第二遍是在第一遍的基礎上,讀出節奏,感知古詩詞的韻味。第三遍要美美的讀,讀出詩人的情感。

2、品讀體會情感

通過學生對文本的初步感知,再次有感情的讀文。同桌互相聽讀,互相檢測,通過讀揪出讓你最有感觸地句子,找到詩的中心句,提煉出詩的主題。

3、精讀想象意境

通過學生的自讀、自學、自悟、相互交流,感受詩的意境,力求學生與文本、詩人三者情感的統一,使學生對文本的內化得到昇華。

4、小組交流話題

讀了古詩你知道了些什麼?小組長負責自己組的組員的發言情況,並挑選金牌發言人。

5、全班交流以上話題

請各組金牌發言人發言。

6、提升學習拓展

給學生時間空間,讓他們把課外蒐集的其他有關珍惜時間的詩句諺語警句或故事展示出來,並在全體同學面前讀一讀,背一背。這不僅能讓學生從多角度感受時間的寶貴,更懂得了從小就要珍惜時間。

課後教學反思8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文章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有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的田園風光。 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閒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開篇,我激趣導入,讓學生猜一猜屏幕出示的是什麼食品,引出“荷蘭豆”,簡介荷蘭豆,相機進行一次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外面的世界再好,也別忘了自己是中國人,然後再進一步引出課題。接着我出示課文第一段,讓學生整體感知荷蘭的特點,並結合圖片展示荷蘭的水之國、花之國的風景,使學生對美麗的荷蘭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激發學生進步認知荷蘭“牧場之國”特點的內在需求。

在教學這篇課文主體部分時,首先,我採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方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用簡短的詞語概括説説荷蘭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並利用白板的註解模式板書到白板上。一會兒荷蘭的美景盡現在學生眼前,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荷蘭牧場之國的特點。

其次,組織學生回顧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理解牧場是所有動物的自由王國,它們才是這個王國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蘭動物與環境與人和諧的統一。緊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領悟文中擬人、比喻手法的妙處。

在總結拓展部分,我先出示生字詞的複習圖片,讓學生鞏固新知,並通過視頻再次領略荷蘭的風光之美,學生再一次為荷蘭的美景傾倒,教室裏的讚歎聲不絕於耳。

一節課下來,給人的印象是課堂很順暢,條理很清晰,層次也很分明。在教學過程中把握了文章重點,體現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是牽得太多,啟發還欠靈活。另外我對這課的朗讀指導做得不夠到位。今後,我要在朗讀指導方面多下功夫。

課後教學反思9

擔任舞蹈教師到如今已經有一個月了,孩子們已經習慣了這種一週一課時的學習,通過這段時間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得知,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有許多地方須提升和改善,比如,在學踏點步與蝴蝶飛的動作時,在介紹講解基本動作後,教師可以以自然愉快的口吻,引導幼兒想象自己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開心地在花叢中自由地飛來飛去。“我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我在美麗的花叢中飛舞,我好開心、好高興呀!”這種引導情境,不僅可以使幼兒在無意中學習,而且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自覺地改正一些不到位的動作,並會自覺加入情緒,更會使每個簡單地動作活起來,美起來,這比教師一味地説:“動作要美,臉上要帶笑容”的收效要好上很多,很多!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幼兒的生活,那麼幼兒愛舞蹈,也就是她們對練舞蹈很感興趣,她們把學跳舞當作了一種好玩的遊戲,既然是這樣,那麼要教好幼兒練習舞蹈,我們教師只要抓住幼兒的興趣,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並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她們感到舞蹈很美,學跳舞是件很好玩的遊戲,讓她們的情緒一直保持在興奮的狀態下,那麼,她們的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讓你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課後教學反思10

一 課後反思

在舞蹈課堂中,學生們只注意動作的模仿,忽略了內在情感的體驗,有的學生在表演中會產生表情淡漠、眼睛無神、內心空蕩。通過這節課的訓練,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舞蹈表現力,從而開始學會用自己的面部表情來表演舞蹈情感。

二、本節課還存在一些問題

1、在授新課的環節中,沒能掌握好新課內容,動作教授的過多,過急,講的不夠細緻,最後沒能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展示,在下節課上,會把動作細緻講解,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舞蹈動作,因為舞蹈表現力中的外部動作與內部情感是不分家的,兩者缺一不可。

2、在講授什麼是舞蹈表現力這一環節上,應該講的通俗易懂,或者通過一些適合孩子的方式,講明白,單一的把概念拋給二年級的學生來理解,還是比較困難的。

3、最後做遊戲的設計,時間掌握的不太好,遊戲時間過短,只起到了複習的作用,沒能讓孩子進行更深的拓展練習。下節課遊戲這個環節還要繼續做,將舞蹈動作融入進舞蹈音樂中去表演。

國小生舞蹈動作的規範是需要嚴格要求的,絕不能鬆懈,通過音樂、遊戲、表演等一些藝術活動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挖掘出每位學生所具有的不同潛力,是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去實踐、去探索、去創新改進的,非常感謝各位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意見,以及你們的支持和幫助,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虛心的向各位有經驗的老師學習,提高自己,謝謝大家!

課後教學反思11

《野望》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唐詩五首》中的第一首詩。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這首詩在詩歌歷史上有着不同尋常的位置又是這一課的第一首,所以我把這首詩歌當作典範來上,故而上的比較細緻。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變換不同的形式,採取學生喜歡的方式,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重難點的的突破上,問題的設置我也是反覆推敲,太簡單沒有研討價值,也引不出要講的內容,重難點自然無法突破,太難太深學生又不能自己解決,又會變成一言堂的填鴨式課堂。所以我設置了幾個難易適中又能很巧妙的的引出講解內容的問題,雖然是師生共同完成,但學生依然覺得是自己解決了所有問題,很有成就感,以後就更有學習詩歌的興趣了。不足之處是我原來打算讓學生默寫詩歌,然後我借用完成板書,這樣板書也是師生共同完成,但因為時間原因,只好刪掉,改成背誦了。覺得這一節課的容量還是有點多,但又不捨得刪掉,所以時間有點緊張,這也是一點不足之處。

課後教學反思12

每次上過類似今天這種情況的網絡課,總是引發很多的考慮和爭議,許多人關心的總是他與語文課的關係,把脱離語文教學目標和聽説讀寫能力作為強有力的批駁論據,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認為我是不是脱離了目標,在走俏啊?在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目標之後,我堅定了自身的信念,要體現課程與技術的整合,體現新課程的理念,體現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革新,體現多元智能學習,最終實現融合性學習,以同學綜合素質的提高,信息素養的形成為最有力的説明!

反思課堂優秀教案,我認為教學戰略的設計最為重要,同樣,我們教師在日常優秀教案中應加強對教學戰略的研究和研討,只有這樣才幹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戰略的設計

這個主題活動,我始終貫衣着這樣幾個問題的設計,在同學的頭腦中形成一種思維的框架,那麼將來無論做什麼事情假如都能受到這種思維的啟發,相信這就是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繼而有利於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你知道什麼?關於月球的知識你瞭解多少,是對以前知識的一個積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麼?培養同學提出問題的習慣。

3、你怎樣知道的?對於學習的方法和途徑的認識。

4、你學到了什麼?總結同學經驗。

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層次性,遵循同學的認知規律,關鍵要設計好基本問題,基本問題的設計要體現高級思維的訓練,比方教師在設計“科學進步=探索+…+…”就是要培養同學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識經驗和具體事例從不同角度和層次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

二、活動戰略的設計

有效的小組活動可以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增強集體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通過兩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一次問題接龍,展現一個小組集體智慧的結晶,競賽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而且精彩有價值,使得每個同學的頭腦細胞活躍,富有創新意識,“月球上有污染病毒嗎?”“月球和地球哪個的年壽高?”“月球的塵土具有殺菌的作用嗎?”另一個活動是小組討論填寫等式,然後到別的小組吸取經驗,回來補充自身的觀點,這個活動培養了同學的合作、表達、傾聽、再思維的能力,可以説選擇一種好的組織形式,對於提高課堂效率也是相當的重要。

三、評價戰略的設計

這堂課中我認為比較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好的體現評價的過程,無論是對於同學精彩的展示還是小組活動,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顯得有些乾癟,吝嗇,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上好課重要規範,另外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了教學的過程和效果。

課後教學反思13

我的這則教學設計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激趣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樣子像耗子,尾巴當被子,爬在樹枝上,忙着摘果子。學生一下就猜出來了,積極性很高。然後讓學生看松鼠的圖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顯示了松鼠的特點,給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尊重個性,學會合作

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孩子通過合作、交流,進行自主識字。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讓學生在互動中促進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引起爭辯,在爭辯中點燃思維的火花。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去朗讀。

三、巧妙設疑,激活思維

課後教學反思14

《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和讚美之情。詩中突出水鄉的四個特點:水多、橋多、船多、歌多。給讀者勾勒出一幅鮮明、形象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幸福、美好。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小組學習的積極性,採用競賽的方法,比賽學習各部分內容。在開課時,我只板書了水鄉兩個字,立刻有學生叫起來,説我寫掉了歌字。我告訴他們彆着急,先來看水鄉,讓他們想象水鄉會是什麼樣子。學生七嘴八舌地説起來,我再讓學生去看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説看到水鄉是什麼樣子。在學生説完後,我告訴學生,有一個作家把美麗的水鄉寫成了一首詩嗎,來讚美水鄉,你們想知道他是怎樣讚美的嗎?,在板書“歌”。讓學生讀題,走進課文去發現水鄉的美。學生興趣濃厚。

在識字教學中,我讓每組的2號學生讀字音,3號同學組詞,其他同學補充。在識記字形時,讓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合作完成。再在全班展示。採用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熱情高,效果比我一個講要好。在品讀課文時,我重點講了第一節,在二、三小節的學習中,卧還是讓小組學習,但效果不是很好,只有三組的同學參與積極,特別是王嘉琪這一組表現優秀,他們在組長王嘉琪的帶領下,以舞蹈的形式邊讀邊跳,吸引了學生,其兩組就是男女生讀、齊讀,沒有新意。在這兩組展示時,我發現其他組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是很好,於是我還是採取範讀、齊讀的方法引導學生感悟詩歌的語言美,領略水鄉的風光美。

在本課的教學中,採用激勵,小組競賽的方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參與的面多了,但在交流反饋時,學生的注意力仍然難以控制。

課後教學反思15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第98頁上的例5(收集礦泉水瓶),這個例5是關於三位數加減法的估算內容,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進行估算,是書上的小朋友(明明)提出的要求進行解答。這一課的教學,我是這樣按排的。

首先是創設情境,激活思維。這節課是通過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生活事例-----收集礦泉水瓶入手,引導學生從統計表裏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解決問題。

第二是重視估算意識的培養,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樣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樣化。例如:在估算(192+219)時,策略一:192接近200,219接近200,第三、四周大約收集了400個。策略二:192接近190,219接近220,大約收集了410個。使學生體驗估算的全過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估算意識,並掌握一些基本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表現在學生對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能選擇恰當的算法,還能根據估計運算的結果,並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第三是培養估算的應用意識,注意實際問題的解決。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後,引導學生解決了第100練習二十中的第6題“乘火車比乘飛機大約便宜多少錢”從而密切瞭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體會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普遍應用,平常應該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生活,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