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關於《找規律》教學分析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W

教材分析: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繫和必然趨勢。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規律,抓住了事物的規律才是認識了事物,才能科學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為人的生存服務。

關於《找規律》教學分析

學生學習數學,獲得必需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當然是重要的,但不應是惟一的目的。學習數學要學會用數學的視角看世界,用數學的方法去認識客觀世界中各式各樣的事物,學會通過數學思考去把握千變萬化的現象。因此,新課程十分重視培養學生找規律的能力,《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數與代數”領域裏設計了“探索規律”的培養目標,並作為重要的數學學習內容。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他們認識規律的過程,任何一個重要數學概念的形成,計算方法的習得都是對有關具體對象的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在數學教學中凸現找規律的內容,能切實地把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四方面的目標有機融合起來,學生獲得的才是真知,才能為持續發展積蓄能量。

蘇教版數學教材從四年級(上冊)起,每冊都編排一個“找規律”單元,有計劃地選擇一些學生在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經常接觸到的現象,讓學生髮現規律並利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本單元教學間隔現象的規律。間隔現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幾乎每一個學生都接觸過間隔現象,間隔現象的要素不多,規律比較淺顯,適宜四年級學生探究。全單元編排了兩道例題、兩次“試一試”、兩個“想想做做”,分成兩部分:先是體會間隔現象,發現它的規律;然後應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由表及裏逐漸認識規律,以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突出數學化過程。

事物的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又往往是隱含並可以發現的。只有對十分豐富的現象進行深入的分析,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認識規律。

找規律的教學要點是“找”,要讓學生經歷尋找規律的過程。如果把規律直接告訴學生,就失去了找規律的教學價值。

本單元的第一部分教材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設計了多樣的“找”規律的活動,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把學習活動設計成三個層次。

(1) 觀察若干個具體現象,體會它們的相同特點,初步感受間隔規律。

第48頁例題呈現了一個生動的情境,通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研究情境裏的數學內容。從9塊手帕、10個夾子,7個蘑菇、8只兔子,12片籬笆、13根木樁這三組數據中,發現同組的兩個數相差1,這是對規律的初步體驗。教學這道例題,學生看圖回答三個問題很容易,初步發現規律可能有些困難。為此,在學生回答三個問題後,可以指點他們把手帕的塊數和夾子的個數比一比,想想為什麼相差1。再分別把蘑菇個數與兔子只數、籬笆片數與木樁根數比一比,想想為什麼也相差1。這樣,學生就看到了規律,體會了規律的合理性。要讓學生充分地説出自己的發現與思考,他們這時的發現僅是初步的,只要講述基本正確就可以了。

(2) 擺學具,體會規律的必然性。

“試一試”是操作題,既有十分具體的一面,也有比較抽象的一面。具體的一面指小棒根數與圓片的個數,同組的兩個數量仍然有相差1的規律。抽象的一面指如果用小棒代表例題裏的夾子、兔子、木樁,那麼圓就能代表例題裏的手帕、蘑菇、籬笆。小棒與圓的關係,可以代表例題裏相應的關係。教材安排的學習活動,先讓學生理解問題具體的一面,數數根數與個數,看看有什麼關係。再通過“這些關係與前面發現的規律一致嗎”這個問題,讓學生體會這兩題抽象的一面。這樣,學生就經歷了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上升的過程,這時他們對規律的認識已具有普遍意義。

(3) 帶着初步認識的規律重返生活,發展數學的眼光。

第48頁“想一想”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有這樣規律的其他事例。這個活動有兩點意義:(1) 有意識地關注過去沒有注意的現象。前面曾經説過,幾乎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遇到過間隔現象,大多數學生都沒有研究過間隔現象。現在他們初步認識了間隔現象,去回憶、尋找曾經見過的間隔現象的事例,這就是數學意識的一種表現,是數學教學所期望和應該培養的。(2)進一步加深對間隔現象規律的體會。找到了一些具體事例,説説各個事例的間隔規律,學生的感性材料就更充實了,對規律的理性認識必定更清楚、更牢固。教學“想一想”的時候,教師應有充分的預案。如果學生暫時打不開思路、找不到這類事例,教師可列舉若干,給予啟示和引導。

“想想做做”第3、4題從沿着一段河堤植樹到沿着圓形池塘的一週植樹,是間隔情境的變式。看到它們間的不同,能幫助學生全面地認識間隔現象。

2.舉一反三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規律的穩定性和應用時的靈活性。

在第一部分教學中,通過許多具體事例,夾子與手帕、蘑菇與兔子……柳樹與桃樹,學生初步理解了間隔現象共有的規律。在第二部分教學中,繼續利用種樹、排隊、放盆花等實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間隔現象的普遍規律,體會與間隔現象有關的實際問題是多樣的,解決各個具體問題要靈活應用規律。

(1) 由少到多、由看到算,體會規律是不變的。

第50頁例題配合要解決的問題呈現了完整的情境圖。題目説“林陰道上栽了7棵樹”,圖上就畫出7棵樹;題目説“5只兔子排隊做操”,圖中就畫了5只兔。這樣,7棵樹栽成一行有6個間隔,5只兔子排成一隊有4個間隔,既能從圖中直接看到,也能通過7-1=6,5-1=4算得。“試一試”有10只兔子像這樣排成一排,學生就不能從圖中看到有幾個間隔,只能按10-1=9算得。從5只兔到10只兔,從圖中能直接看到間隔個數到必須按間隔現象的`規律算得,不只是量的增多,而是質的提高。學生能從中體會,不管兔子只數、樹的棵數是多還是少,棵數(只數)與間隔的個數始終相差1。

(2) 從求路的長度到求擺花的盆數,從兩端擺花到兩端不擺花,體會應用規律時的靈活性。

第50頁例題求得林陰道全長18米後,“試一試”從這條林陰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擺盆花,這是間隔現象實際問題的變式。它們的已知條件與要求的問題不同:前者已知栽樹的棵數和相鄰兩棵樹的間隔米數,求路的長度;後者已知路的長度和相鄰兩盆花的間隔米數,求花的盆數。它們的數量關係和解答方法不同: 前者要從樹的棵數減1算得間隔的個數,後者要從間隔個數加1算得花的盆數。這兩個實際問題有一致的間隔現象規律,但對規律的具體應用又是不同的。學生既能認識到間隔現象規律的穩定性,又能靈活應用規律。

“想想做做”在走廊放花,求放花的盆數。走廊的長度和相鄰兩盆花的間距保持不變,創設了走廊的兩端放花與不放花的情境變式。學生通過畫一畫來體會,或是經過想一想來理解,對應用間隔現象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活性必定有自己的感受。

(3) 在開放的設計活動中體會應用規律要靈活。

在第一步的教學中,學生初步知道沿河堤植樹與沿圓形池塘的邊植樹是不同的情境。第51頁第2題通過在直跑道的一邊植樹與在正方形草坪的四周植樹,再次體會兩種有差異的間隔情境。“開放”是這道題的特點,學生的植樹方案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願望設計。相鄰兩棵樹的間距可以保持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相鄰兩棵樹的間距都相同,間隔的米數由學生自定。可以在直跑道的兩端都植樹,可以兩端都不植樹,還可以一端植樹另一端不植。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可以植樹,也可以不植。教學時充分利用這些開放因素,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要鼓勵學生按自己的主張大膽設計,要認真組織各種方案的交流,要抓住各個方案中的間隔現象的本質特徵,要評價各個方案對間隔規律的具體應用。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