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精選10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22W

《草原》是現代作家、詩人老舍創作的一篇散文。已選入人教版新課標(老教材)五年級下冊第1課和教育部統編人教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1課。文章主要描繪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和主客聯歡圖這三幅生動的畫面。作者在最後引用“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下面跟着小編來看看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精選10篇)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精選10篇)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1

  [教例]

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草原》

師:(板書:草原)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生:讀了課題,我知道課文要寫的是草原。

生:我覺得課文要寫的是草原的景色。

師:(板書:“?”)現在你再讀讀看,你又讀出了什麼意思?

生:(自由地讀)我想知道草原有……

生:草原上有些什麼?哪兒美不美?

生:這是什麼地方的草原?

生:草原上的人們如何?環境怎樣?

……

師:(板書:“!”)請你再讀一讀,看看有沒有新感覺?

生:(反覆練讀)啊!草原真大。我真想騎馬馳騁一番。

生:啊!草原真美。我好想把它畫下來喲!

生:草原那麼美啊!我拿起照相機不停地拍起來。

生:看着如此美的草原,我不禁唱起了《草原讚歌》。

……

師:是啊!真令人神往。(放幻燈、播錄音)現在就讓我們一同和巴金爺爺去遊玩一次吧!

……

  [評析]

自從“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頒佈以來,語文教學中強調母語特徵,注重讀書感悟,自主內化,已經成為當今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教者為實踐這一基本理念,從小處入手,抓住題目,通過給課題加上三個標點符號(句號、問號、感情號),精心地設計了讀的訓練,使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了質和量的提高。

一、學會了正確地讀。讀的關鍵不是單純地進行什麼重讀、輕讀、快讀、慢讀、停頓等方面的技術指導,而是在於如何引導學生理解句意,在讀中努力把意思表達出來。因而教者用最簡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三個不同的標點符號,自由讀,反覆比較,最終使學生明白了不同的標點符號,代表着不同的意思。一旦學生知道了正確地讀,即可聳立起一座語感的大廈。

二、學會了品味感悟。在學生能讀出意思的基礎上,教者還讓學生細細地品味其中的心境,讓學生的身心與自己讀的內容漸漸地融為一體。教者要求學生在讀中悟出一點並表達一點,再讀再悟,再悟再表達,循序漸進,直至學生有所悟為止。

三、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教者設計的這一讀,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像,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後教者又“以圖畫為先導,以音樂為鋪墊,以語言為引子”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想像,充分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如歷其事、如臨其境,受到感染。

總之,教者這一精彩的導入,為實踐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作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2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歌曲的視頻,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

【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生欣賞視頻。

師:歌曲描述的是什麼地方?

生:是美麗的大草原。

師:誰去過大草原?能描繪一下你看到的草原嗎?

生1:我見過的草原是碧綠遼闊的。

生2:我去過草原,那裏遍地的牛羊吃着青草,非常悠閒,在回味大草原的美麗。

生3:我感覺草原風景非常優美,人們在那裏生活的美好而快樂。

師:是,同學們對草原的瞭解可真多,那你知道在我國草原主要分佈在哪些地區嗎?

【出示“草原分佈圖”】

師:請同學們看這裏,這是我國的草原分佈圖,我們可以看到,草原主要分佈在(指大屏幕上出示的中國草原分佈圖)

生(齊):內蒙古地區,青海地區,新疆地區,西藏地區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本單元“走進西部”的第一站,內蒙古大草原。準備好了嗎?上課。

生(齊):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一、談話導入。

師:五十年前,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內蒙古大草原去參觀訪問,記錄下了沿途的所見所聞所感,今天,就讓我們與老舍先生一起——“走進草原”。

【板書:草原老舍】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齊):1草原

師:老舍,已經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作家了,誰來説説我們還學過他的哪些文章?

生:我們還學過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

師:老舍先生還寫過很多的文章,是我國著名的小説家和文學家。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師:好,那就讓我們趕快來學習課文吧。昨天,同學們已經預習課文了,這些詞語你們都會讀了嗎?

【出示詞語】

渲染勾勒鄂温克

天涯低吟襟飄帶舞

馬蹄禮貌拘束

羞澀摔跤偏西

師:自己讀一讀。誰願意起來讀給大家聽?(指名一人讀一行)

生1:渲染勾勒鄂温克

生2:天涯低吟襟飄帶舞

生3:馬蹄禮貌拘束

生4:羞澀摔跤偏西

師:真不錯,全讀對了。老師這裏還有一組詞語,你會讀嗎?

【出示詞語】

內蒙古好客同行似乎

師:(指名讀詞語)讀了這組詞語,你有什麼發現?

生:這些詞語中,都含有多音字。

【出示“蒙”的三種讀音】

蒙mēng:瞎蒙(胡亂猜測)

蒙méng:濛濛細雨

蒙měng:內蒙古

師:對,同學們來看這個詞(指“內蒙古”),“蒙”字還有兩個讀音,請你來讀一讀。

(生讀其他兩個讀音)

師:在本課中,這個字讀——

生(齊):měng

師:三聲,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詞。

生(齊)內蒙古。

師:還有一個詞也比較特殊(指“同行”一詞),這個詞既可以讀“同行xíng”也可以讀“同行háng”,那我們如何區分它的讀音呢?

【出示詞語意思】

同行xíng:同路。例如:攜手同行。

同行háng:同行業,同行業者。

師:老師通過查字典,瞭解到了它的意思,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相信瞭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這兩句話就難不倒大家了。自己讀一讀。

【出示句子】

我們同行的歌手也趕緊唱起歌來。

我和媽媽是同行,我們都是醫生。

生1:我們同行xíng的歌手也趕緊唱起歌來。

生2:我和媽媽是同行háng,我們都是醫生。

  三、整體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師:詞語同學們都掌握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走進草原。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一遍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生:我認為課文主要講了三方面內容,第一部分是課文的第1自然段,主要寫了草原的美麗風景。第二部分是課文的2、3自然段,寫的是蒙古人民迎客的場景。第三部分是課文的4、5自然段,主要寫了客人們與蒙古人民聯歡的情景。

師:你總結的很好,老師想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第一部分我們可以説是“草原風光圖”,誰能像老師這樣概括出課文的第二、三部分?

生:第二部分可以説成是草原迎客圖。

師:誰來説説第三部分?

生:第三部分可以説成是草原聯歡圖。

【相機板書:風光圖迎客圖聯歡圖】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之美。

師:好,就讓我們趕快走進這草原風光圖,去領略一下她的無限魅力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筆下的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也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出示“閲讀提示”】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筆下的草原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也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感受。

生默讀自學,師巡視。

師:真不錯,不少同學們已經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師: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我體會到了草原的空氣很好,從“比別處的”“清鮮”和“明朗”體會到的,“比別處的”就是和城市相比,空氣更加清鮮,天空更加明朗,我感受到老舍先生也被草原清鮮的空氣陶醉了,所以他説“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出示句子】

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師:有同學想給你補充,你來説。

生:我想補充一下,“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這一句。作者在來之前一定聽説過草原的天空湛藍美麗,來之後親眼見過感覺比先前聽説的還要美,比自己想象中的還要美,所以作者説“更可愛”,而且“空氣是那麼清鮮”大家都知道,在城裏一般空氣都是比較污濁的,工作有壓力,所以作者來到草原之後心情更加輕鬆、愉快。

師:願不得作者總想——

生(齊):高歌一曲。

師:看來作者當時心情一定是非常——

生(齊):愉快。

師:你能體會着作者當時的心情來讀一讀嗎?

生1讀

生2讀

師:接下來,作者又看到了什麼?

【出示句子】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體會到草原非常碧綠,我從“一碧千里”這個詞語體會到的。

師:體會的真好,草原非常碧綠。誰還想談談你的理解?

【板書:碧綠】

生1:我來補充,我還從“一碧千里”這個詞感受到了草原的遼闊,因為老舍先生寫到“在天底下”,老舍先生認為在天底下全都是草原,説明草原非常的遼闊。

生2:我想補充,老舍先生寫到“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可以看出在老舍先生眼裏天有多大,草原就有多大。

師:是呀,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綠色,我們從“一碧千里”這個詞不僅體會到了草原碧綠而且還很遼闊。

【板書:遼闊】

師:請大家再看這句話“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茫茫”是什麼意思?

生:視線模糊,看不清楚。

師:老師在字典中查的意思和你一樣,為什麼在這裏説“並不茫茫”?能聯繫上下文來談談你的理解嗎?

生1:前面説“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説明空氣非常新鮮,非常乾淨,能見度非常高,遠處碧綠的草原也是清晰可辨的,所以説“並不茫茫”。

生2:“一碧千里”説明在千里以內,萬里以內草原都是碧綠色的,“而並不茫茫”説明視線清晰,並不模糊。

師:哦,這裏的千里指的是一千里,一萬里嗎?

生:不是,指的是“全都”的意思,在老舍先生的眼裏草原全部都是綠色的。

師:是,放眼望去,滿眼都是碧綠色的,而這種碧綠卻並不茫茫。大家體會的真好,能通過你的朗讀體現出來嗎?全班同學一起來試一試?

生齊讀

師:是啊,多麼美的草原啊!你還畫了哪些句子?

生:我找的句子是“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遼闊的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羣比作白色的大花。

【出示句子】

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

師:這樣比喻有什麼好處?

生:更加突出了草原的遼闊。

師:大家看,“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裏”這是描寫的羊羣的動作,後面的句子中作者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好,哪個字?

生(齊):“繡”字。

師:説説你的理解。

生1:這樣寫把羊羣和草原結合在了一起,讓人感覺非常輕鬆愉快。

生2:在這樣的景色中,老舍先生也一定非常高興。

生3:在羊羣的點綴下,草原也變得更加美麗。

生4:我還想補充一下,遼闊的草原是靜止不動的,而羊羣則是活動的,“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這樣一動一靜的描寫更加生動形象。

師:體會得多好啊!羊羣是動的,作者用“繡”字把這些白色的大花定格在了無邊的綠毯上,這樣描寫好在哪裏?

生:更加突出了草原的生機勃勃。

師:是啊,多麼恰當生動的比喻呀,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老舍是多麼喜歡這一望無際而又生機勃勃的草原啊!讓我們一起帶着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生(齊)

師:誰還想談談你畫的句子?

生:我畫的是“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雲際。”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了小丘的線條非常柔美。

【出示句子】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雲際。

師:這是你的體會,不錯。同學們看,在這句話裏面有兩個關於中國畫的專業術語,你發現了嗎?

生(齊):渲染勾勒

師:誰能説説這兩種畫法的不同?

生:“渲染”就是用顏色來塗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這裏用渲染説明了草原的遼闊,而勾勒就體現不出來了。

師:真不錯,你是從哪裏瞭解到這些知識的?

生:平時在生活中瞭解到的。

師:這位同學能夠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是一種學習的好方法。

生:老師,我是從課文中的註釋中理解的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師:請你來讀一讀。

生:“渲染”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粉色彩塗抹畫面,有不同尋常的藝術效果;“勾勒”是用線條畫出輪廓。

師:看來結合課文註釋來理解詞語也是我們學習的好辦法。

【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師:回過頭來,再來看看這句話,你有新的理解嗎?老舍為什麼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

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於描寫草原的話説明草原很侷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師:是啊!怪不得老舍先生説“到處翠欲流,輕輕流入雲際”,“欲流”的“欲”是“將要、想要”的意思,“想要流入”和“輕輕流入雲際”不矛盾嗎?你又是怎樣理解的?

生:不矛盾。“翠欲流”説明草原綠油油的,綠的發亮,看起來就像要流出來似的,而“輕輕流入雲際”説明草原的廣闊,就像與雲天交接一樣,彷彿綠色都渲染到了雲層裏面。

師:説的真好,剛才你説到了“綠得發亮”,作者是用哪個字體現出來的?

生:“翠”字。

生:我還從這裏體會到草原的顏色非常富有層次,前面是淺綠,由淺及深,並且草原是一望無際的,遠遠望去,就像與天交接到了一起,把那種綠色渲染到了雲朵裏。

師:你説的真好啊!老舍先生非常善於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着讀一讀吧!自己先試一試。

生1讀

生2讀

師:因此這種境界……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3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圖畫)請同學們看這幅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什麼地方才有這樣的景色?

生:草原!

師: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第十二課國小課文《草原》(板書課題)

請問你們的家有在內蒙古草原的嗎?

生:(相互看)沒有!

師:想了解草原嗎?

生:想!(高興地説)

師:在學習課文以前,請聽蒙古族歌手給我們帶來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請大家結合圖畫欣賞。

(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師:聽着這優美的歌聲,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羣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境界中。如此迷人的草原風光,課文哪一部分作了詳細描繪?

生:第一部分。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部分。

(出示小黑板上的教學內容)

  二、研究學習

師:請聽第一部分的課文錄音,在聽的時候,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勾勒畫面,聽完後,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麼?(播放錄音)

(學生微閉雙眼)

生1:我好像看到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是那麼明朗,又是那麼可愛。(板書:天空、明朗、可愛)

生2:我好像看到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板書:地、一碧千里)

生3:我好像看到了小丘。(板書:小丘)

生4:我好像看到了羊羣、大牛和駿馬。(板書:馬、牛、羊)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在聽的時候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翻開書,認真讀這一部分,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生1:“勾勒”和“渲染”這兩個詞語我不理解?

(先讓學生自己解決)

生2:“勾勒”就是用線勾邊,“渲染”就是用顏色直接塗抹。

師:上黑板演示一下。

生2:到黑板上用粉筆演示:“勾勒”就是……“渲染”就是……

生3:“一碧千里”什麼意思?

生4:一望無際都是碧綠的顏色。

生5:“翠流”是什麼意思?

生6:翠綠的顏色很濃,像是快要流下來。

師: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發現了自己不明白的問題,並通過查找工具書相互作了解答,掃清了閲讀中的“攔路虎”,這種學習方法很好。

現在同學們比賽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情感。

(學生富有激情地朗讀課文)

師: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學生比賽,個個力爭聲情並茂。)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有感情,看來,每位同學都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現在,再默讀一下課文,想一想,草原上的什麼最使你留戀?

(學生默讀課文,小聲議論。)

生1: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天空。

生2: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小丘。

生3:我最留戀的是草原的羊羣。

生4、生5、生6……

(同學們爭着説自己最留戀的景色)

師:同學們都想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好景象告訴別人,現在老師給每個同學提供一次機會,自由結合,相互討論,把你們喜歡的部分設計成一種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彙報方式。

(學生非常高興,討論熱烈,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小組彙報:

1組:遊覽後,我們覺得草原景色太美了,天空那麼明朗,空氣那麼清新,讓人心情舒暢,我們小組想給大家高歌一曲《藍藍的天空》(接着)唱起了歌曲。

2組:我們知道了作者把草原比作綠毯,把羊羣比作大花,把小丘比作中國畫。

3組:我們知道了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我們找出了與“碧”有關的詞語: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綠毯,綠色渲染,翠流。

4組:我們知道了那只有草原才具有的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的綠,我們就畫了一幅“只有綠色渲染而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看,那都是綠的,這些深淺起伏的就是柔美的小丘,潔白的羊羣不正像無邊綠毯上的白色大花嗎?(展示圖畫)

5組:草原的景色讓我們看也看不夠,我們像作者那樣既驚歎,又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6組:如果要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我們覺得《敕勒歌》最恰當了。

(接着深情背誦)

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好一幅美妙的草原風景圖。看來,同學們都陶醉於這雄奇壯麗的草原風光了,這完全得益於作者優美的語言和傳神的描繪。(看板書,連線),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先寫了草原的天:天空明朗、可愛、空氣清鮮,使人心情舒暢;然後寫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翠滴,小丘柔美,羊羣似花,這樣的迷人境界(板書:景色迷人)讓人留戀,令人陶醉。

師:讓我們把這優美的語言,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遠留在記憶中吧!(大聲背誦這一段,看誰背得快。)

(學生放聲背誦)

  三、拓展

師:同學們背得非常好,我們欣賞了草原上如此美好的風光,你們能不能仿照這種寫法,向內蒙古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美麗景色呢?

(學生動筆寫片斷)

師:現在進行課堂交流,有勇氣的同學請到講台上來讀。

生1:我的家鄉在山東菏澤,這裏是“牡丹之鄉”,也是“武術之鄉”。每年春天,牡丹花開五顏六色,美麗極了。牡丹是花中之王,有人説,牡丹象徵着富貴,所以,我們這裏每年都要舉行牡丹花會,象徵着菏澤逐步走向富裕。每年都有五洲四海的朋友來看牡丹,觀看花會上的表演。我們曹州武術學校的節目還上了中央電視台呢,朋友,歡迎你們來我們家鄉做客。

生2:大家肯定對大蒜有所瞭解。你知道“大蒜之鄉”在哪兒嗎?大家肯定有過耳聞──山東金鄉。進入金鄉境內,一塊“中華蒜都”的牌子便映入眼簾。等大蒜豐收時,一輛輛農用三輪車忙了起來,到處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大蒜是一種價值很高的食物,它的好處説也説不盡。“大蒜之鄉”金鄉隨時歡迎你們來參觀。

生3:我的家鄉在哈爾濱,那裏的景色可美了。春天,柳樹剛發芽,為春天添了一份新綠;夏天,小草長得很茂盛,為夏天添加了濃濃的綠;秋天,樹木的葉子大都黃了,松柏還穿着綠衣裳;冬天大雪紛飛,樹枝變成了銀條,天地之間形成了一個粉粧玉砌的世界。請到我們家鄉冰城來,我們熱烈地歡迎您!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不但領略了優美的內蒙古風光,而且能把自己家鄉的美好景色告訴內蒙古的小朋友。當你們走進蒙古包的時候,你們會覺得,內蒙古草原不但景美,人的心靈更美,下節課我們接着學習。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4

師:昨天同學們給我介紹了南寧的美景,讓我感到真是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今天我也很想把大家沒見過的北國美景介紹給大家,到北國內蒙自治區的一片淨土去看看。那裏——,不好意思我也沒去過,咱們還是隨着語言大師老舍一起去那裏感受一番吧!

板書課題:草原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邊讀邊思考,自由讀書吧。

投影出示:

提示

1請劃出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

2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的什麼?

生自由讀課文。

師:請大家讀詞語。

生:我想問迂迴是什麼意思?

師:我們一起從課文中找到這個句子,誰能解釋一下,遠遠望見一條帶子,彎彎曲曲就是——

生:迂迴。

生:不明白小丘。

師:誰來告訴他?

生:就是小小的山。

師:誰還有?

生:我還想知道綺麗。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他?

生:這個問題問得好,綺麗就是奇妙美麗。

師:誰還有?

生:我不懂鄂温克

生:鄂温克是內蒙古的一個少數民族。

師:還有誰?

生:我想問一下灑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是瀟灑。

生:就是不拘束。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其實通過讀課文你也可以理解這個詞。

生:就是行動自如,無拘無束。

師:就是想怎麼開就怎麼開。這裏寫了草原的什麼,誰來看看你的看法?

生:寫了草原風景和風情。

師:人呢?

生:非常熱情。

生:介紹了風景怡人的風情,還有熱情待客的草原人。

生:廣闊的草原,和熱情的人,

師:老師補充一下還有蒙古人。老舍先生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景色怡人,非常的美,還給我們介紹了草原上的人。

板書

師:那麼草原的景美在哪?我們騎上奔馳的竣馬,快快去尋找美麗的景色吧!快點,你認為哪裏景色最美?

生找。

生:我認為這句最美“那些小丘……”

師:讀完了嗎?注意一個句子要讀到最後。都覺得這個句子很漂亮的舉一下手。

生舉手。

師:誰還有?

生:“綠毯……”

師:誰還找到了好句子?

生:我認為我的句子比他們的都好“那裏的天……”

師:比他們的都美呀,和他感受一樣的同學有嗎?

生:我的句子最棒“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師:有跟他一樣嗎?沒有和你一樣的。

生:沒關係。

師:咬定青山不放鬆。還有嗎?來,咱們比一比誰讀得好,讀得比唱得好。咱們看一下閲讀提示。

投影出示:

閲讀提示

1你欣賞的句子描寫了草原的什麼美?它讓你想象到了哪些景象?

2這些句子應該怎樣朗讀才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達出來。

學生練讀。

師:課文説,我們説是不是好句子一讀就知道,下面我們就按課文的描寫順序讀一下。誰來讀一讀草原上的天。

生讀。

師:感覺怎麼樣?

生:讀得非常好,讓我感受到天空的感受,空氣的新鮮,不過我也想讀一讀。

師:好,你來讀。

生讀。

師:怎麼樣?

生鼓掌。

生:我覺得剛剛那位同學讀得太好了。我也讓全班同學這樣讀一讀,如果不同很可惜。

師:好,大家覺得可以嗎?那我們一起來讀讀。

生齊讀。

師:讀得太好了。天底下誰來讀?

生讀。

師:怎麼樣,你來説?

生:他讀得不夠好,有位同學讀得更好,希望他讀一下。

師:好,咱們看看他推薦得怎麼樣?

生讀。

師:怎麼樣?

生鼓掌。

師:真是慧眼識英雄。

生:我覺得他讀得不夠好,請XX讀會讀得更好。

生讀。

師:你為什麼這樣讀?

生:我已經看到了那種美妙的景色,我才能讀出這麼美的感覺。

師:大家想不想看到一碧千里的草原啊!

生:想!

師:我們來看,天底下小丘一碧千里,這是何等壯美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讀。

師:草原上真是綠草千里,那草原上的羊羣誰能把他讀出來?

生讀。

師:讀得不錯,你能不能説説。

生:我好像看到了羊羣,飛來飛去,就像一朵大花一樣。

生:因為小丘是非常矮的山坡,所以用飛比較好。

師:課文裏怎麼説的。

生:一會……一會……

師:理解得真好,我們看看課文是不是這樣的?

出示畫面。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無邊的綠毯,白色的大花,把草原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讀一讀,想象一下草原的美。讀一讀,想象一下。

生讀。

出示兩幅畫。

師:這是老師畫的兩幅畫,獻醜了。大家比較一下兩幅畫。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因為第一幅畫羊羣感覺像小河一樣。

生:我覺得第二幅比第一幅畫,小丘畫得很矮,顯出小丘的線條很柔美。

師:你能用手勢表現一下柔美嗎?

生:第一幅美,第二幅顯不出有羊有牛,就像一羣羣駿馬在草原上奔跑。

師:可惜我畫的圖上沒有駿馬啊!

生:喜歡第二幅,小丘沒有用黑色勾邊。

師:看來我畫得非常不成功。讓同學們看到了駿馬小河。大家看看第一幅圖。這裏用什麼顏色?第二幅我用了渲染的手法,綠色顯得畫面新鮮柔美。看來第二幅大部分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的。我來讀給大家聽。

師讀。

生鼓掌。

師:非常感謝。讀得怎麼樣?

生:我覺得老師沒有把小丘柔美的線條讀出來。我來給你示範讀一下。

生讀。

全場鼓掌。

師:你也可以當個小老師了。你是怎樣把柔美讀出來的呢?

生:柔美就像波浪一樣,有波浪起伏的感覺。我是這樣讀的。剛才最後一句沒太讀好。

師:那你再來讀一遍。

生讀。

師:輕輕流入雲際,有流的感覺嗎?

生:有。看不見一點雜色,就像綠色的海洋在流動。

師:誰還能把柔美讀一讀。

生:我覺得我得讀得比他更好。

師:好,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不錯,不錯,還有嗎?

生:剛才那個同學沒有把柔美讀出來。我來讀。

生讀。

師:怎麼樣,還有比他更好的嗎?

生:我覺得他讀得太快了,而且他沒讀出波浪。我覺得應該全班示範一下。

全班齊讀。

師:大家比老師讀得好。面對這樣的景象,大家有怎樣的感受呢?來,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聽着,聽着,我們感覺到作者——

生:陶醉了。

師:陶醉在這(板書陶醉)草原上無邊的美景中。我們再讀一遍,看陶醉了沒有。

全班讀。

師:無邊的美景給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和印象,甚至聯想到大牛和駿馬在回味草原的樂趣,你能想象一下大牛和駿馬回味什麼樂趣?

生:我覺得小牛和駿馬在回味小時玩水的樂趣。

生:在回味着草原美麗的景色。

師:什麼景色?

生:寬闊的草原,美麗的`景色。

師:草原上的樂趣是——

生:無限的,説也説不完。

師:讓我們拿起書美美的讀一遍,盡情地遊覽草原那美麗無邊的景色吧!

放音樂學生讀。

師:讀得真好,讀要比唱得好。我想通過讀,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差不多背下來了吧,我們來試試好嗎?

生:好。

生背。

出示: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羊羣(),那些小丘()

師:我看美麗的草原都給大家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生:我想變成一頭牛,躺在美麗的草原上。

生:我想變成一隻小鳥,那樣我會飛到蒙古大草原去。

……

師:希望大家能繼續領略草原的美景。這節課就上到這兒!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5

  【課前反思】:

本課是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那麼怎樣讓孩子們感受“文散而意凝”是本文處理的關鍵,而且身處內地的孩子很少有見過美麗的草原,因此我想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賞讀興趣,於是播放音樂《美麗的大草原》,然後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邊聽邊看圖想象,而後行成互動。再通過我找一些美麗的草原圖片以課件的形式播放出來,讓孩子們有一個更加直觀鮮明的印象,這樣,通過“畫中感,讀中悟”,最終讓孩子們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和歡樂!

  一、歌曲導入:

1、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段歌曲,播放歌曲《美麗的大草原》

2、你們聽出歌曲裏唱的是哪兒了嗎?——草原

3、那麼你們想了解,遊覽草原嗎?好,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草原的文章——《草原的早晨》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複習字詞:

1、草原上牧民都非常的好客,熱烈歡迎咱們去他們的大草原上做客呢!可是,他們有一個條件:凡是過了生字關的遊客才允許他去大草原遊玩呢,你們想試試嗎?

2、出示生字詞,要求:開火車讀。讀對的跟讀兩遍;讀得不對,大家就把小嘴閉的緊緊的

  三、正文學習:

1、好,帶上了生字朋友,現在就讓我們跟隨牧民的腳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課件

2、來到了大草原,你最想看到些什麼?聽到些什麼呢?(學生想象)

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學生放聲讀課文)

3、把你最喜歡的段讀給大家聽!

4、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不懂的問題呢?(帶着問題學課文)好,接下來,讓我們在學習課文的時候把這些問題解決掉。

學習第一段:

1、大家讀了這麼多,老師也想把第一段讀一讀!請同學們把眼睛閉上(創設情境,播放音樂)“啪!啪!”此時音樂戛然而止

2、你們看,春姑娘來到了草原上,小草長出來了,草原又變綠了,而且草原上到處是綠色,這真是——鋪滿新綠的草原!

3、小草長出來了,草原上的牛啊,馬啊,羊啊又可以吃到鮮嫩的草了,牧民也開始忙碌起來。天剛矇矇亮,人們還在睡夢中時,遠處傳來了響亮的鞭聲,是誰這麼早抽響了鞭聲?(牧民)

4、隨着這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已不在睡夢之中,鋪滿新綠的草原怎樣?(醒來了)

5、指導朗讀第一段。

學習第二段:

1、寧靜的草原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此時你好象看到了什麼?(學生展開想象回答)

2、那我們來看看作者看到了什麼?自讀,指名讀

3、“一隻羊”和“一隻只羊”有什麼不同?那麼,從“湧出”這個詞你知道了什麼?(羊多)

4、牧民們是怎樣放羊的呢?(跨上,追趕)

5、指導朗讀第二段。(彷彿自己騎上駿馬,開心激動地奔馳在大草原上)

學習第三段:

1、同桌互讀(讀好了給他在書上課題處畫一個五角星,讀的不正確你來當個小老師教教他)

2、羊兒成羣地散佈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動吃草,所以遠遠望去,很像(朵朵白雲在飄動)

3、好客的牧羊人邀請咱們欣賞他們的歌聲呢!(放音樂)誰來説一説,這是什麼樣的歌聲?

4、那麼美那麼響亮的歌聲被風吹着,傳到很遠的地方去,連天上的白雲都能聽到呢!書上用了一個詞——迴盪

5、我相信,那麼美的歌聲,和快樂的羊羣一定會深深留在你的腦海中,美讀第3段。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春姑娘已經帶我們遊玩了美麗的大草原,此時你心裏最想對她説些什麼呢?

2、春姑娘就要走了,她還要走進農村,走進城市,你們準備送什麼禮物給春姑娘留做紀念呢?

3、老師幫大家出個主意,每人畫一幅畫,名字就叫做“草原的早晨”!好嗎?好,下課!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6

  一、直接揭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走進無邊的草原,來欣賞——

師板書(草原的早晨)生讀。

誰能讀得美些?

再指名讀題。

  二、複習舊知(生字詞)

(一)課件出示一二類字詞認讀(其中部分不需要掌握的字注音:滿、??⑵??/p>

草原鞭聲打破黎明寧靜鋪滿新綠??拍撩窨縞峽ヂ砘獨衷洞ζ??/p>

(個別讀,開火車領讀,齊讀——特別關注落後學生)

(二)選擇部分詞語,説説近義詞和反義詞,幫助學生理解部分詞義(如:近義詞:黎明、寧靜、新綠、歡樂;反義詞:遠處)為理解文本做準備。

  三、交流各自對草原的瞭解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草原有怎樣的印象?可以用上這上面的詞語介紹介紹嗎?能用幾個就用幾個!

學生彙報交流。

這是你們眼中的草原,真正的草原又是怎樣的呢?請欣賞!小朋友們可要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呀!(播放草原視頻文件)

  四、引入課文

課文就給我們描寫了草原早晨的美景。

  五、出示第一段文字。揣摩語言。

(“啪!啪!”響亮的鞭聲打破了黎明的寧靜,鋪滿新綠的草原醒來了。)

自由讀一讀。

聽!草原上傳來了“啪啪”的聲音!誰來讀一讀?

點擊(響亮)誰的鞭聲比他更響?你來試試!(請幾位同學讀讀)相機評價,切實理解“響亮”

這鋪滿新綠的草原,你們見過嗎?(出示超鏈接:草原新綠圖片)請看,這草兒剛冒出新芽!綠中還帶着些黃,很有生機的!

摳詞:“鋪”,你們見過媽媽“鋪”過什麼?工人“鋪”過什麼?東西鋪開都特別——(平)瞧,這鋪滿一地新綠色小草的草原多美!誰能把這份美讀出來!指名讀“鋪滿新綠的草原”

(點擊動作按鈕,回到第一段文字)

師讀第二句,問:小朋友們,你覺得這裏哪個詞你最感興趣?

點擊出示紅字“醒”,誰醒了?(草原!)我們只聽説過誰能夠睡覺後醒來!(人)看,把草原都當做人來寫啦!這樣寫多有意思呀!以後,我們還會經常見到這樣的語言。我們中國的語言文字就是這麼有趣!

再來讀讀這句話?

誰能將這一段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

  六、(點擊動作按鈕,向後翻幻燈片)出示第二段的配套插圖,説圖意

你能説説圖畫上的內容嗎?(生自由敍述圖意,以便展開思維,不侷限於文本語言)

是呀,這幅圖上畫出的草原美景在這裏呢!

(點擊出示第二段文字)

學習本段語言文字(一隻只羊兒湧出了??牛?奶?瘧枷蛭薇叩牟菰?D撩衩強縞峽ヂ恚?犯夏腔獨值難蛉骸#?/p>

自由地讀一讀,一邊讀一邊像放電影一樣想象一下文字中的畫面。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生交流,師相機點擊課件中的重點詞語:一隻只、湧、蹦跳、奔、歡樂)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引導——

交流一:羊兒的歡樂

生:我彷彿看見羊兒往??拍畝?貳?/p>

推敲“湧”

“湧”帶有三點水旁,這字跟什麼有關?是呀,這個詞我們剛接觸過呢!

(領背——)“通往梅花山的大道上,便_______”(水冒上來就是“湧”)人多的時候,就像水(冒)出來一樣!

小朋友們,你們什麼時候會向教室門口湧去?(老師宣佈下課後)

評價:哦!迫不及待地想出去休息一下呀!

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景,體會羊兒的“歡樂”

小朋友們再想一想,如果你們就是那些可愛的羊兒,早晨,你也會往??拍搶鎩壩俊甭穡課?叮?/p>

(生自由説,體會羊兒的歡樂)是呀!又是“湧”,又是“奔”還“蹦跳”呢!真夠歡樂的!你能把羊兒的那副急樣兒與和心裏的歡樂讀出來嗎?試一試!(自由練讀)

指名讀。

交流二:草原的大

你還看到了什麼?(草原很大)是呀,“無邊”的草原!(帶着你們去看看這無邊的草原)

(點擊“無邊”的超鏈接:出示無邊的草原)

看到草原的邊嗎?大不大?誰能讀出這草原的大?

多指名讀詞。

相機評價:這草原真夠大的!不過還看到點兒邊!

哇,真的看不到邊啦!

一起讀讀!

(點擊動作按鈕,回到第二段整段文字)

誰有勇氣將這一段美美地讀出來!

指名讀。(師見機範讀,給以指導)

課件:點擊出示草原牧民的音樂!

過渡,語言結合學生所彙報的“聽到了什麼?”的答案——草原上不僅有“啪啪”的鞭聲,有“得得”的馬蹄聲,有羊兒“咩咩”的叫聲。聽聽!草原上空還回蕩着什麼聲音?

播放帶混響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在情境中感悟“迴盪”一詞,以及歌詞中所流露的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七、出示第三段文字:

1、自由讀,感受其中的景象。(遠處,一羣羣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藍天下回蕩着牧羊人的歌聲。)

出示比喻句。

生讀。像這樣把眼前的事物比成其它事物的句子我們也學過不少了。你們都還記得嗎?(出示書中的句子,口頭填空)

請小朋友看看你身邊的事物,你能把看到的事物也用這樣的句式來介紹一下嗎?比如:我手中的這支鉛筆像——

小朋友們脖子上的紅領巾,像——

想得更遠些!試着自己説説看!

評價:老師都被小朋友的想象力嚇壞了!你們可真不簡單!

這樣的句子,可以把事物介紹得更形象呢!以後,不管説話還是造句,我們都可以大膽地學着用!

(點擊出示圖片)再看,這“白雲”!(不是白雲,是羊羣)

哦!是像白雲,不是真的白雲。(齊讀第一句)

2、感受牧民對草原的熱愛。

小朋友們,你們剛才聽到的牧民的歌聲現在依然迴盪在我們耳邊——(點擊再現音樂,音量偏小作背景)

牧民們怎麼就那麼愛唱歌呢?我可真不懂!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學生能説出愛草原、愛牧民生活等即可)

不簡單,你們都猜到牧民心裏去了!

3、指導讀

咱就來把這遠處的美景記在心裏吧!誰來讀!

相機評價指點:如——這歌聲一閃就消失了,沒有“迴盪”在我的耳邊。老師建議你可以把後一句讀得再慢點,試試看!

誒!好多了,這歌聲好像在我耳邊迴盪呢!

齊讀:一起來記下這美好的畫面,讀!(學生齊讀)

  八、迴歸整體,暢談感受,積累語言

出示草原圖,點擊出示全文。課文從鞭聲開始到歌聲結束,在這有聲有色的草原中,我們覺得________(學生聯繫全文讚美草原)

(出示全文)自由地有感情地把課文再讀一遍!努力記住它們!

(擦除全文),出示填空式背誦!

自主選擇背誦方式:

小朋友們,如果你能背出來,就看着老師,還有些不熟的地方就看看提示,咱們試試?

  九、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草原景色迷人,草原上的人們也非常熱情,他們隨時歡迎我們去做客呢!畢竟“百聞不如_____”嘛,小朋友們可不要錯過任何去草原的機會喲!課後請小朋友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出示幻燈片:作業——

1、填空。

()的鞭聲;()的草原;()的羊羣;

一()羊兒;一()白雲

2、畫出你眼中的草原,再向家裏的人介紹草原。

3、背誦《草原的早晨》。)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7

師:這篇文章的語言相當優美,請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分析品味。

生1:本文的語言非常有意境美。描寫草原的夏季節一段,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文字如詩如畫,給人以豐富的想象,使人彷彿身臨其境,看到了風情萬種的大草原。

師:這是一種虛實相生的寫法,得力於生動的修辭。

生2:作者對他所描寫的景物傾注了深厚的情感。“一場新雨,跟着一陣微風,青草婆娑起來,忽擺忽動,忽俯忽仰,歌態輕柔,舞姿妙曼,巡巡碧浪卷向天邊,使整個世界變得芬芳。朵朵白雲似簇簇玉蓮,凝結在半空一動不動,陽光拂來,綠野被戳點得深一塊淺一塊,而無論深淺,永遠是本色。一羣羣棕色的馬、黑色的牛、白色的羊,如同一堆堆撒落在巨大綠毯上的黑白珍珠……”作者把草原寫得詩畫般的美麗,表達了作者對草原綺麗風光的讚美與喜愛。

師:通過各種表達方式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這一種間接抒情的方法。

生3:“漫山遍野”、“鋪天蓋地”、“排山倒海”寫出了草原的陽剛之美;“風姿優雅、”“亭亭玉立”,“玲瓏剔透”寫出了草原的陰柔美。兩者結合在一起,美到了極致。

生4:“世上皆醉我獨醒,萬木皆綠我獨豔,此為花的最高境界。無論品種之貴*,只要她能懂得在哪裏開,為什麼而開,就是世上最聰明的花。”,“停頓意味着死亡,需不停地奔馳”,“這樣的草原,只會產生站着的強者與倒下去的死者,而不會產生庸者”“沒有傳統,就沒有祖先;沒有特色,就沒有價值”這些句子都富有人生的哲理。

……

生5:文章運用了很多修辭手法,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生6:運用疊字……

生7:整散句結合……

……

象往常那樣,學生不停地説下去,我的興奮感也漸漸地淡了下去。我知道,給文章選美,尤其是美文,經過多次的訓練,學生無論如何也能找出幾個美點來。我思考了一會,決定終止這樣淺顯的教學形式,乾脆劍走偏鋒。

師:這篇文章,選入教材時作了一定的刪改,使其盡善盡美,那麼這篇文章語言還有缺點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

學生紛紛仔細重新審讀課文,那個認真勁就不用説了。經過一陣激烈的爭論後,認為甚少以下兩個句子在語言形象上前後不對稱甚或有病句的嫌疑。

a句:“這樣的草原,只會產生站着的強者與倒下去的死者,而不會產生庸者。”

b句:“這條歷經中原十幾個王朝修建的厚厚城牆,阻斷不了來自草原急風驟雨般的馬蹄聲,兩種文明在此進行血與火的碰撞與交融。”

師:問題提出來了,怎麼修改呢?先説a句。

生1:產生後面加一個動作形象的詞,增加視覺形象感。如“而不會產生跪着的庸者”。

生2:而不會產生曲膝的庸者。

生3:而不會產生點頭的庸者。

生4:而不會產生哈腰的庸者。

……

師:第二句子怎樣修改?

生:血與火不能交融……兩種文明在此進行血與火的碰撞與水與乳的交融。

師:很好,這一節課我用一句話來總結:用一顆詩意的心去體驗自然,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發現美麗,用一雙智慧的心眼去挑剔、去精益求精。

反思: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能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所學內容及時調整,不能在表面的熱熱鬧鬧中自我陶醉,讓學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止步不前。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8

課前教師在黑板上方掛好一幅彩色手繪的草原風光圖,長可達牆壁兩端。學生進入教室,馬上被彩圖吸引,猶如置身於遼闊美麗的草原美景之中。

師:今天我們學習第1課《草原》。

  板書課題:

草原

  放錄音。

師:草原這課書的作者是誰?寫的是什麼地方的草原?

生:作者是老舍先生。寫的草原是內蒙古陳巴爾虎旗。

師:對。陳巴爾虎旗是個天然牧場,方圓幾百裏。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氣新鮮,湖泊晶瑩,像藍寶石鑲嵌在遼闊的大草原上。蒙族同胞就生活在這風景如畫的草原上。草原風光美,草原上的蒙族人民美,兩相比較,誰更美呢?它們二者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來學習這課書。

師:請同學朗讀課文第一段。讀後講講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生:(讀課文第一段)“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從“這次”這個詞我看出作者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他看到這裏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清鮮,天空明朗。天底下一碧千里並不茫茫。

師:回答得好,是認真讀書了。用自己的話講講是怎樣理解“這裏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與天空有關係嗎?為什麼?

生:我從彩圖上看到草原的天空碧藍碧藍的,像一塊藍寶石,天空明朗純淨。這裏沒有林立的工廠、密集的樓羣,因而少污染,空氣清鮮。正因為空氣清潔新鮮天空才明朗碧澄。

師學生邊答教師邊板書。

師:對。是草原上的青草淨化了空氣,泛着青草的芳香。老舍先生遠離喧鬧的城市,初入草原,頓覺神清氣爽。請看課文中在“清鮮”和“明朗”前面老舍先生都用上了“那麼”,這是為什麼?

生:“那麼”是表示程度的。表明“很”、“非常”的意思。説明這裏空氣的清鮮,天空的明朗不是一般的。

生:老師,我再補充一點,兩個“那麼”連用,是寫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師:對。密切相關的、性質相近的兩種事物也可以用“那麼……那麼”連接。課文中空氣和天空就是緊密相連的兩種事物。在這樣美麗遼闊的境界裏,老舍先生的切身感受是什麼?

生:猶如置身於仙境。因此想高歌一曲,表示自己的愉快。

老師板書:

高歌一曲愉快

師;老舍先生放眼看天底下,又是什麼情景?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生:(齊讀)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師:請同學按詞素解釋一下“一碧千里”。

生:“碧”是形容青草的綠。“千里”指草原的範圍遼闊無邊。“一”字是“全”和“都”的意思。總起來是説整個草原全是碧綠碧綠望不到邊的青草。

師:那滿眼無邊的青草,為什麼又不給人以茫茫也就是空曠的感覺呢?哪位同學到前面指着彩圖來講。

生:(用教杆指圖)平地是綠的,草也是綠的。雪白的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而小丘的線條又是那麼柔美,像中國畫那樣,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輕輕流入雲際。

師:書上怎樣寫小丘的綠色和線條的柔美?請齊讀。

生:(齊讀)只有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

師:這句話,不用語言講解,誰能用國畫的畫法表示出來?

(老師在黑板上貼一張宣紙。)

生:(邊蘸綠色顏料作畫邊講解)在國畫中用顏色來潤濕出事物的形象輪廓,用色彩的濃淡表示陰陽面,不具體勾出事物的輪廓。

老師板書:

柔美、渲染

師:回答得很正確。小丘線條柔美是因為坡度小,高低相差不大。羊羣在小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老舍先生用了比喻句,描繪出羊羣的靜態美與動態美。使寧靜的草原顯現出了勃勃生機。你們看着彩圖,向老舍先生學習,想象一下羊羣在草原上的美,用比喻句來描述。

生: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無邊的綠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蔚藍的大海上揚起了點點白帆。

生:羊羣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像在蔚藍的天空上飄着幾朵盛開的白蓮花。

師:啊!你們比喻得都很恰當。是真的理解了課文。這美景怎不令人心曠神怡,此時此刻老舍先生又有什麼感受?他是怎樣表達的?

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老師又讓齊讀。

師:這一小節老舍先生用了幾種方法來抒情?

生:兩種修辭方法。一種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作者初入草原時,對一切感到新奇,產生興奮、喜悦之情。因而直抒其情“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另一種是借物抒情,借草原上靜立不動的駿馬、大牛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寫出“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生:駿馬和大牛望着這小草豐美的草原像是被迷住了,靜立不動,忘了周圍的一切。

師:説得好。這一段寫草原風光的美好,老舍先生都是在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同學們讀得認真,會通過語言文字去理解,並能用語言來表達、學得不錯。這一節就上到這裏。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9

  第一課時第一部分

師:咱們今天講哪一課?

生:草原。

師:(板書“草原”)誰能講一講,你想象中的草原是什麼樣子的?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一望無際,碧綠的顏色,上面有牛、羊、馬都在吃草。牧民們都在放牧。草原上還有山丘、小河,是很美麗的。

師:他説的對不對?

生:對。

師:和你想像中的草原一樣嗎?誰還有補充?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是草之間開滿了各種鮮豔的野花。

師:開滿了野花。在一片綠色中,萬綠叢中點點紅。這色彩更美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那美麗的景色,使我陶醉,那裏空氣清新,天氣晴朗。

師:他把課文上的一些詞語用到了。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還有蒙古人的帳篷,有的人在放牛,有的人在騎馬。

生:我想像中的草原正在舉行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許多牧民都騎着自己最好的駿馬在草原上奔馳,草原上非常熱鬧。

師:很好。咱們先説到這裏吧,大家説得都很對,想象很豐富,也都很符合草原的實際情況。那麼這篇課文究竟寫了哪些內容?你們預先讀過課文,應該能説出來。

生:課文寫了草原的美麗景色。

師:對,一開始就寫草原美景,後來呢?

生:寫作者去內蒙訪問,蒙族人民怎樣歡迎他們,還寫喝酒、唱歌、演節目什麼的。

師:你這麼一説,差不多把課文上的內容都説完了。

生:還有,作者寫喝酒、唱歌等,並不是就要寫這些,而是寫了這些就説明了蒙族牧民們和作者他們這些漢族的人們很友好。

師:你看出了作者心裏的想法,很好,還有嗎?

生:還寫了蒙族人民和作者他們告別。

師:寫了沒有?

生:沒有。

師:沒寫?但是他也説對了,課文的話裏已經帶出要分別的意思了,對不對?

生:對。

師:哪句話?

生:我認為是最後一小節寫的。“天涯碧草話斜陽”説的就是他們依依惜別的情景。

師:就這一句嗎?

生:還有“蒙漢情深何忍別”。

師:大家再考慮考慮,剛才説了,課文寫了那麼多的內容,那麼這些內容大致可以分成幾部分呢?

生:大致可分為兩部分。

師:講下去。

生:第一部分是我們看到的草原上的景色。

師:第一部分是草原的美麗景色,對不對?

生:對。

師: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草原風光,行不行?(板書:“風光”)

生:行。

師:繼續説。

生:第二部分寫了蒙古族的人民歡迎了我們,接着我們一起聯歡。

師:誰能説得更簡單一些?

生:我們和蒙古族人一起聯歡。

師:他用“聯歡”來代表和所有蒙古族人接觸的過程,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但是從整個接觸過程中表現了一種什麼情感?

生:表現了蒙漢兩族人民,情誼深厚。

師:對不對?

生:對。

師:也就是説,第二部分寫的是草原上的人情,(板書“人情”)人的情感,那麼,你通過預習,對整個課文有一個什麼初步感受?

生:我感覺到草原十分美麗,草原上的蒙古人民和漢族人民感情十分深厚。

師:他説草原的風光是十分美麗的,這一點對不對?

生:對。

師:(在“風光”後加“美”)那麼還有一點他説得不太清楚,誰來説一説?

生:草原上的人民非常好客。

師:十分熱情好客,還有呢?

生:應該是,蒙漢之間存在着深厚的感情。

師:對,還有嗎?熱情好客,蒙漢情深這都表現了人情的什麼?(在板書“人情”後加“美”)是不是一種人情美呀?那麼整個的課文連起來,草原的風光和草原的人情都是這麼美好,(在“風光美”與“人情美”間畫一直線相連)那麼就構成了一幅(板書“草原風情畫”並用直線與“人情美”連接)可不可以這樣説?

生:可以。

師:這篇文章是老舍先生寫的。老舍先生用他一支筆,給我們“畫”出了一幅美麗的草原風情畫。從課文整體來看,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那麼這幅畫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會兒來仔細學。我先了解一下,大家在預習中,有什麼問題解決不了的?

生:我想問,文章第一小節為什麼用很大的篇幅來寫草原的風光美?與後面的段落有什麼關係?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乍看起來,(指板書)這寫的是風光,這寫的是人情,似乎這之間沒有什麼關係對不對?

生:對。

師:這個同學問了,這兩段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這個問題我們一會兒再解決,你呢?再看上面的那一行字,自己也許會得到一點啟發。誰還有問題?

生:我想問,文章後面幾個小節都寫到作者和蒙古族人民在一起團聚、聯歡的事,為什麼要以草原為題而不能以“蒙漢情深”來為題呢?

師:好,你也同樣看看黑板那一行字,看你自己能不能解決,好不好?

生:好。

師:誰還有問題?

生:這篇文章最後一小節,最後一句話寫“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麼意思?

師:你不懂這兩句詩的意思?一會兒注意聽。

第一課時第二部分

生:我想知道課文所寫的草原是哪個地方的草原。

師:那咱們順便説一下吧,《林海》這一課大家學了嗎?(生有答沒學過,有答看過的)

師:不管學沒學,老舍先生曾經隨着中國作家代表團,走訪了一次東北和內蒙地區,他先上了大興安嶺,看到了林海,就寫了一篇文章叫《林海》,國小課本里也有。他又翻過大興安嶺往西走,就直接下到內蒙古自治區了,(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東北、內蒙和大興安嶺的地圖)一下大興安嶺,剛一走進內蒙草原的時候,就到了內蒙最北邊的呼倫貝爾盟,盟內有一個旗,就是老舍先生所去的陳巴爾虎旗。內蒙的盟,相當於內地的地區,旗相當於內地的縣。大家看到課文上有“陳巴爾虎旗”這個名字沒有?

生:有。

師:它屬於內蒙呼倫貝爾草原的一部分。大家知道就行了。這個問題解決了,誰還有問題?

生:文章第一節的最後一句話寫牛羊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我不知道“樂趣”指的是什麼?

師:好,請坐,一會上課要講到。

生:第二小節有一句話形容河,像“玻璃的帶子”,“河”後面為什麼要用歎號?

師:好,為什麼要用感歎號。

生:我想問,“蒙漢情深”從課文的哪個地方能看出來?

師:這個我還得讓你看,你問我從課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一會兒我就讓你回答這個問題,那你上課就得注意聽了。不然一會兒回答不出來。

生:我還想問,在文章第二節,蒙古人民來迎接他們的時候,騎着馬,作者為什麼要用“飛”字來形容呢?

師:我覺得這個問題你是知道的,你就在這句話裏往前看,有一個詞就能解決你的這個問題。你把這個字再加上當時蒙古人民的心情,就能回答了,好不好?

生:還有第二小節,為什麼把穿着各色衣服的男女老少比喻成彩虹?而不比喻成別的?

師:你想比喻成什麼?

生:我想把他們比喻成一條綵帶。

師:你説彩虹好啊還是綵帶好?

生:彩虹。(眾笑)

師:為什麼彩虹好?

生:因為彩虹代表着美好的祝願,有的小朋友畫畫常常把大陸和台灣用彩虹連起來,彩虹就可以比喻成一座橋。

師:另外你剛才説綵帶是什麼樣的?

生:五顏六色的。

師:那麼彩虹呢?

生:是七色的。

師:如果也用五來説,怎麼説?

生:五光十色。

師:對了,你説五光十色漂亮還是五顏六色漂亮?

生:五光十色。

師:所以作者用彩虹,明白了吧?另外,我們假想,如果迎客的馬隊正好從小丘頂上下來,那會像是什麼飄了過來?

生:像彩虹。

生:我想問第四小節最後寫的,“會心的微笑”,為什麼説“會心地笑了”?

師:你知道什麼叫會心嗎?

生:會心就是他們……

師:會心就是心裏知道了,但沒有明白講的意思,蒙古族人民聽了漢族人唱的歌以後,彷彿知道他們沒有明白説出來的意思,這個意思就是蒙漢團結。

師:對,會是領會,把你的心意領會了,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兩心相連,心心相印,我也知道你的心,你也知道我的心,我們都知道了。你説這個“會心”用得好不好?

生:好。

生:第四小節寫歌聲比什麼語言都響亮,為什麼要這樣寫,而不是用語言表達?

師:那就是説,你對這句話不太理解是吧?那你想一想剛才講的“會心”也許就明白了。

師:最後再提一個,誰覺得你的問題最重要呢?

生:文章第一小節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師:按什麼順序寫的,這個問題確實重要,因為時間關係,咱們提問題就先到這兒,如果講到最後,你心裏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再研究好不好?

生:好。

師:現在大家打開書,誰能把寫草原風光美的這一部分讀出來?他讀的時候,大家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裏還要一邊畫。畫什麼呢?看看作者除去寫風光美以外

,還寫沒寫別的東西?把你認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勾出來,看誰勾得準,你開始讀吧。

生:“這次,我看到了草原……草原的無限樂趣。”(其間教師隨機指導朗讀)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讀得很不錯,但是我要提醒你一句,注意保護嗓子。勾出不是直接寫草原風光的句子來了嗎?

生:勾出來了。

師:誰勾出來了?

生:我勾了兩句,“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還有,“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

師:還有沒有勾出別的來?

生:我勾了“在這境界裏……無限樂趣。”

生:我只勾了“好像回味着草原的無限樂趣。”

師:駿馬和牛羊是草原上本來就有的東西,我們一會兒隨課文去研究它,現在咱們就按第一位同學的發言來討論。第一句話,他説他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這是一句話,他要高歌。(板書“高歌”)第二句話,和它相對應的,他想幹什麼呀?能不能概括一下?

生:他想吟詩。

師:怎麼樣吟詩?

生:低吟。

師:對,(在“高歌”下寫“低吟”)大家看這兩種情調一樣不一樣?

生:不一樣。

師:什麼叫高歌?

生:就是放開聲音,不拘束地唱歌。

師:放聲歌唱,那麼低吟呢?

生:就是聲音很小地吟詩。

師:來低吟一首小詩。這首小詩是什麼樣的小詩啊?

生:是奇麗的小詩。

師:什麼叫奇麗?

生:奇特而美麗。

師:他為什麼要吟這麼一首小詩呢?

生:因為他想……表現草原很美麗。

師:你該這麼説,因為草原是奇特而美麗的,所以他吟的這首詩也是奇特而美麗的,是不是?

生:是。

師:好,(指板書“高歌”與“低吟”)這是兩個什麼句子?

生:兩個相反的。

師:兩個相反的,他要表達的情感是相反的,但是我問的是這兩句是什麼句子?

生:抒情的句子。

師:對,是作者抒發感情的句子,我現在要提一個很難的問題,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後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感,為什麼會產生?如果把兩這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我們先讓他“低吟”,後來他越看草原越高興,然後“高歌”行不行?不要急着舉手,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你們一邊思考這個問題,一邊好好默讀課文。怎麼讀呢,我告訴你們一個方法。“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內心有什麼情感就會用相應的方式來表達,那麼內心的情感又是怎樣產生的呢?是受了外界的影響。你們可以這樣思考:作者看到了什麼,使他產生了這種情感,而要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最後你再做一個結論。這兩句能不能調換,聽懂沒有?

生:聽懂了。

師:自己先看,有了一點心得以後,可以互相討論。開始。

(學生開始讀課文,教師不時指導一些學生)

師:現在咱們可以暢所欲言,也可以互相辯論駁斥。

生: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一開頭寫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非常興奮。所以想高歌一曲。第二句是他看到了非常優美的景色,覺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特的小詩。好像在回味一樣。這裏就給前面作了一個總結,所以我覺得不能調換。

師:不錯,説得很不錯。

生:我也是覺得這兩個句子不能調換。因為在前面作者呼吸了清新的空氣,看到了草原明朗的天空,產生了興奮的心情,所以想高歌一曲。然後又看見了一碧千里並不茫茫的草原,看見了小丘和羊羣,進一步產生了讚美的心情。所以他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所以我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位置。

師:請坐。你講。

生:我也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如果把後面的換到前面去,那就是先看到綠色,最後才覺得空氣的清新。這樣讀起來就不太通順了。

師:她的發言有個特點,用了“假設”的方法。如果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所以怎樣怎樣。發言很有特點。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這裏寫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他非常興奮,就想高歌一曲,而第二句是寫作者又看到了小丘和羊羣。他不想破壞這美好的景象,就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誰還有更新的見解?

生:我還是覺得這兩句不能調換。因為有時我們看見新的比較美好的東西的時候,總是先“啊!多美啊!”這麼一種激動的心情;然後慢慢地端詳這個東西,就會越來越喜歡它。就由激動的心情變為喜歡了。所以這兩句是不能調換的。而且作者先進入了草原,看到了這樣明朗的天空,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所以比較激動。而後面的感情,就慢慢地被這種景象深深地陶醉了,感情就不是剛才那麼激烈了,而是柔和了。有很多詞語都表示了作者的這種感情。

師:她説得好不好?

生:好

師:她引用了課文上的一些具體詞語,説得很有道理,而且點得很準。有一個缺點,她只引用了課文的詞語,如果她能夠有聲有色地朗讀,把她認為作者當時是什麼心情,把那種情感讀出來,就可以省好多話,同學們也明白了確實是這樣,你能這麼做嗎?

生:能。

師:那就再重説一次,試一試。

生:我認為這兩句是不能調換的,下面我把這一段的幾個例子讀給大家聽一下,大家就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了。(讀)“在天底下……輕輕流入雲際。”前面作者是非常激動的,然而,他看見了這種景色,深深地陶醉了。所以就由激動的心情,變為了陶醉的心情。

師:她忘了説兩個很重要的結論。因為前面很激動,所以要高歌;後面因為陶醉了,所以要低吟。誰還有補充?

生:我給她補充,她所找的心情激動的句子不對頭,應該是(讀)“那裏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這是作者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他是很興奮,覺得新鮮,所以才覺得激動,才想高歌一曲。而後面慢慢地陶醉在這種景色裏,又驚歎又舒服,所以不想再像前面那樣高歌。而是想低吟一首小詩。

師:你説的也很對,但是你説人家讀錯了是不對的。她沒有讀前面的興奮的句子,只讀了後面陶醉的句子。你剛才是給她補讀了前面興奮的句子。你們兩個加起來,答案就很完整了。咱們最後歸納一下,大家看看課文的一開始(讀)“這次,我看到了草原……天空是那麼明朗。”你們説他現在看到的是草原的什麼?

生:是草原總的景象。

師:對了,(板書“整體”)他看到了草原的整體。按照剛才你們的想法,草原的整體給人一種什麼感受?它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生:作者感到非常興奮與激動。

師:草原的整體的特點是什麼?

生:我覺得是一望無際,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師:對,是一望無際的,(在板書“整體”後寫“開闊”)也就是説,作者現在的心情是激動的、豪放的,是不是?(再寫“豪放”。到此,板書為:“整體—開闊—豪放—高歌”)他是這麼一種情感,所以他要高歌。在豪放的心情當中,他想坐下低吟一首小詩可能不可能?

生:不可能。

師:咱們下一堂課接着研究好不好,下課。

  第二課時第二部分

師:現在再來看第三段,“款待”。

生:我勾了(讀)“也不知怎的,就進了蒙古包……大盤的手抓羊肉。”這裏説明了蒙族人民習慣了招待客人用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及奶酒。

師:這些東西你知道嗎?奶茶知道嗎?

生:奶茶是用牛奶製成的茶。

師:怎麼是用牛奶製成的茶呢?

生:奶茶是用牛羊的奶,加上藏族和蒙族都喜歡的酥油,就變成奶茶了。

師:不對,我告訴你們吧。我可喝過奶茶,把牛奶熬在鍋裏,撒一把鹽,然後放茶。蒙族人喝的茶是那種壓成塊的像磚頭一樣的叫磚茶,砍下一塊來,掰爛放在鍋裏面,熬出來以後,既有奶香,又有茶香,還淡淡的有點鹹味,既不膩口,喝了還很香,(眾笑)非常好喝的。就像咖啡的顏色稍微淺一點,奶豆腐知道嗎?

生:奶豆腐是用牛羊馬的奶製成的,形狀像豆腐一樣。

師:把奶晾乾,蒸發掉水分以後就變成塊狀的了,吃的時候掰一塊,有軟的有硬的,軟的可以用刀切,硬的可以敲開吃,別有風味。這手抓羊肉你們吃過嗎?

生:沒有。

師:告訴你們吧,我也吃過。(眾笑)手抓羊肉就是把羊肉連骨頭切成比拳頭還大的塊,燉在鍋裏面,燉好了以後,把它撈上來,放在一個大盆子裏,端在客人面前。因為塊太大,用筷子挾不住,只好用手抓起來吃,所以也叫“手把羊肉”,吃起來非常豪放。蒙族人民的特點就是非常豪放。吃東西,喝東西都是這麼豪放的。這是民族的特點,明白了吧?把這些東西端上去,還要喝酒,這酒也是用奶配製的,所以叫奶酒。而且不是喝完就完了,後面寫怎麼喝酒的?

生:“幹部向我們敬酒……我們再回敬”,這就表現了蒙漢兩族的深厚友情。

師:對了,那麼你知道什麼叫“老翁”嗎?

生:一般是指年紀上了六七十歲的老人,在村子裏最有身份的人。

師:最重要的一點你沒説,你有奶奶嗎?

生:有。

師:能不能叫奶奶是老翁?(眾笑)

生:不能。

師:那你剛才説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都叫老翁啊!

生:六七十歲以上的老爺爺叫老翁。

師:對了,語言要嚴密。他們端上了奶茶,手抓羊肉,而且喝酒時喝了又喝,敬了又敬,老在舉杯敬酒,那麼誰能用一個詞把你也舉杯我也舉杯,不斷地敬酒這個情節描述出來?

生:我認為是回敬再回敬。

師:當然也可以這麼説,現在我是讓你找一個詞把不斷地舉杯描述出來。

生:可以用相互。

師:你舉一次,我舉一次,次數不多。

生:可以用不斷。

師:不斷舉杯,好像又不夠氣氛。

生:輪番舉杯。(眾大笑)

師:大家都排上隊,你第一個,我第二個,他第三個,這樣敬酒嗎?

生:使勁舉杯。(眾大笑)

師:他説使勁舉杯,有多麼大的杯呀?

生:反覆舉杯。

師:不好聽。

生:連續舉杯。

師:不好聽,沒這麼説的。

生:熱情舉杯。

師:不是在講他的熱情,而是不斷地連續地舉杯。

生:紛紛舉杯。

師:紛紛指的是大傢伙你也舉我也舉,你舉你的,我舉我的,舉杯的很多。怎麼肚裏沒有這樣一個詞嗎?

生:一次次。

師:一次次倒是可以,可我需要兩個字,大家看這個字認識不認識,(板書“頻”)認不認識?

生:認識。

師: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次數非常多。

師:那你剛才為什麼不用這個詞呢?(眾笑)這是一個字,還得再找一個字,是什麼?

生:繁。

師:頻繁嗎?

生:應該是頻頻。

師:對了,(在板書“款待”後寫“煮茶抓肉

頻頻舉杯”)有沒有民族特色?(生答有)從這一段討論,也看出了一些缺點:你對一些字和詞的意思理解了,但是該用的時候,從你大腦的倉庫裏取不出來,所以學過的詞,懂得的詞,要學會運用。到時候就能拿出來了。最後一段,誰來讀一下?

生:(讀)“飯後,小夥子們表演了套馬……天涯碧草話斜陽。”

師:誰能把剛才的這一段也這樣來説一遍,連讀帶説的。

生:我勾了(讀)“飯後,小夥子們表演……民族舞蹈。”我覺得這句説明了蒙族的人民非常好客。他們在吃飯的時候就非常熱情,飯後,又表演節目,並且要騎一騎馬,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晚上。

師:説得不錯,他説了,把蒙古族人的特點找出來了,什麼特點?

生:好客。

師:什麼具體表現呢?

生:套馬、摔跤。

師:對了,(在板書“聯歡”後寫“套馬摔跤”)咱們要是招待客人,吃完飯後説:“咱們摔一跤吧”行不行?(眾大笑)不可能的。大家看最後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什麼叫“何忍別”呢?

生:怎麼忍心分別呢?

師: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就是説他們不忍別離,(在“摔跤”後寫“不忍別離”)那麼這個“天涯碧草話斜陽”是什麼意思?(問一學生)你剛才不是問我這句話怎麼講嗎?你現在來講一講。

生:夕陽西下了,我們還在這長滿綠草的……天邊……説話。

師:我看看你的課本,嗯,是你自己説的。他説得對不對?

生:對。

師:“天涯”是什麼意思?

生:指遙遠的地方。

師:在這兒是什麼意思?

生:是指蒙古的大草原。

師:對,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區,那已經是我國北部的邊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呢?這個很好理解,一片什麼樣的大草原呢?

生:綠色。

師:“斜陽”是什麼意思?

生:夕陽。

師:夕陽西落是不是?這個“話”是什麼意思?

生:這個“話”在這兒是話別的意思。

師:跟夕陽話別?(眾笑)

生:應該是談論。

師:誰和誰談論?

生:蒙族人民和我們談論。

師:那麼怎麼叫“話斜陽”呢?

生:我覺得是,在夕陽的照耀下談話。這個“話”不一定就是“話別”。

師:對,這是詩句的一種倒裝形式,比較特殊。在夕陽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們互相高興地、親切地交談着,是不是這個意思?

生:是。

師:因為蒙漢情深,怎麼能夠忍心相別呢?所以到了夕陽已經西落了,仍然談興正濃,是不是?下面,大家想一想這麼一個問題,這篇課文,我們在剛才討論的時候看到了,他先寫的是什麼呀?(指板書)

生:整體。

師:寫的是“景”(板書寫“景”)通過寫景,然後怎麼樣?

生:抒發感情。

師:對,抒情。(在板書“寫景”後寫“抒情”)再後面呢?通過寫什麼?

生:人和事情。

師:對,寫事情。(板書“寫事”)通過寫事情,還在寫什麼?

生:抒情。

師:對了。(在板書“寫事”後寫“抒情”)這兩個抒情的“情”共同表達了什麼情感呀?

生:共同表達了美的情感。

師:美的情感。具體一點。

生:是蒙漢兩族的友誼。

師:這種友誼使作者怎麼樣?你們説,看到風光,又要高歌又要低吟,看到蒙古人民這麼熱情,他對整個的草原怎麼樣啊?

生:愛。

師:不但愛,而且是什麼呀?

生:熱愛。

師:對了。(板書“熱愛”)熱愛到什麼程度?

生:不忍別離。

師:(在板書“熱愛”後寫“依戀”)一種依戀的情感。那麼你們説,這課文的第一段和後面這些有沒有關係呢?

生:有。

師:什麼關係?

生:它的關係是,第一小節寫了草原的景色美,後面寫了人情美,這兩種美結合起來,就抒發了作者熱愛草原,依戀草原的感情。

師:他説得對不對?

生:對。

師:兩段的關係講明瞭沒有?

生:講明瞭。

師:從兩個側面,從風光美,從人情美,表現了他對草原的熱愛和依戀,對不對?

生:對。

師:你們説,他在看到草原的時候高興不高興?

生:高興。

師:對那些駿馬和大牛也把它們人格化了,説它們像人一樣地高興。(指一同學)你剛才問我駿馬和牛為什麼也有樂趣,這回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師:好吧,咱們課文講完了。下課。

  國小課文草原教學實錄篇10

  一、樂曲簡析: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俄國作曲家包羅丁的一首著名的交響音畫,也是交響音畫中的一個極品。但是由於包羅丁一生的作品不是很多,熟悉他的人也很少,因此他的這首作品幾乎沒有學生知道。

這首音樂是一首“標題”作品。作者曾在總譜上寫了一段説明文字:“在中亞細亞單調的砂質草原上,第一次傳來了罕見的俄羅斯歌曲的曲調。可以聽見漸漸走近的馬匹和駱駝的腳步聲以及抑鬱的東方音調。一支商隊在俄羅斯士兵的衞護之下從廣袤的沙漠中走過。他們安然無慮地在俄羅斯軍隊的保護下完成漫長的旅程,越走越遠,俄羅斯和東方安詳的曲調和諧的交織在一起,他的回聲長時間縈繞在草原上,最後消失在遠方。”與其它的欣賞課不同,作者這段話概括了這首樂曲所要刻畫的音樂形象,因此以往在欣賞課中作為重點分析的音樂形象就無須再費力了。我把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對教學過程及教育理念的反思:

音樂欣賞課在國小音樂教學中一直是一個難點,而欣賞這樣的交響曲,更要難上加難。一是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限;再有學生的興趣取向決定了學生對這種很難聽得懂的音樂不是那麼感興趣。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着重於問題的設計,即提出的問題既要有針對性,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使我更清楚的認識到欣賞教學的重要性,同時也體會到音樂欣賞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欣賞教學以音樂為本,以學生為本

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鑑賞能力的培養,當然都不可能離開音樂、音響和人的聽覺,傾聽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因此,我們提供學生們鑑賞的音樂必須是最優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發學生美感的藝術精品。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獲得美好的音樂享受,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感受與鑑賞音樂的經驗。

2、欣賞教學要注意引發學生想象和聯想,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欣賞教學要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聯繫起來,促使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音樂欣賞教學啟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種方式:

一是由描繪性音樂引起聯想;

二是由情節性音樂引起聯想;

三是由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引起自由的想象。前兩種方式比較淺顯、易懂,也比較容易收到效果,後一種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以及相當的欣賞能力。

3、教師的講解、提問,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

根據不同學生的水平,對欣賞曲進行講解、提問是必要的。但是,教師的講解力求精簡、生動,多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表達,多采用先簡要提示後傾聽音樂,再讓學生進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還可以採用讓學生在傾聽之後,再作探索討論,最後由教師作必要的講解和提示。

4、巧設疑問,激發學生興趣

交響音畫是交響音樂的一種形式。交響樂被冠以“高雅音樂”多由於他的難懂,不具有大眾性。雖然《在中亞細亞草原上》是一首標題音樂,作者對樂曲做了詳盡的解釋,但是樂曲的特點決定了其欣賞的難度。而讓十歲的孩子們聽這樣的音樂並且要求他們興趣高漲,也確實勉為其難。因此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問題,來激發學生興趣。

師:一首歌曲,作者可以通過歌詞表現自己所要揭示的內容和主題,還能和聽眾產生共鳴。那麼一首樂曲要想達到那種境界怎麼辦?

生:??(表情茫然)

師:分組討論一下,看誰有辦法?

生:分組討論。

因為學生在此之前從未接觸過交響詩、交響音畫等音樂題材,所以學生在討論之後仍舊沒有找到辦法。但是好奇心理驅使學生們想得到答案,這時再向學生介紹交響詩、交響音畫這種音樂體裁,學生就不會覺得枯燥難懂,而且很想聽這種音樂,為下面的教學又做了鋪墊,效果很好。

5、抓住典型段落,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設計中,我把學生感受音樂要素——力度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作為重點,同時這也是學生在欣賞分析方面的一個難點。為此,我決定抓住樂曲中的典型段落與學生共同攻克難點。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樂曲風格總體比較婉轉、靜謐,但是中間有一段音樂的音響非常大,力度很強,用學生的話來形容是嚇了“一跳”。我抓住這段落向學生提出了問題。

師:本來很優美的音樂,作者為什麼再此處用這樣強烈的音響?

生1:有危險情況發生了。(有學生笑)

生2:遇到險情發生戰爭了!(學生大笑)

師:前面我們已經分析過了,從開始的輕聲音越來越大到最大,是為什麼?

生3:駱駝隊從遠處向我們走來。

師:為什麼到這個地方聲音最大?

生4:越來越近。

師:越來越近的結果是什麼?

生5:走到我們的眼前!

師:非常正確!作者的音樂刻畫了駱駝隊由遠及近,直到來到我們眼前的這樣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作者是通過利用音樂力度的變化來表現的,從而使我們認識到了音樂的力度在刻畫音樂形象上的重要作用。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參與意識非常強,而且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這也正是體現了音樂欣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欣賞教學是國小階段的難題,由於學生的年齡特徵與樂曲的思想內涵之間的客觀存在的差異性,使得欣賞教學並不是想象的那麼受學生歡迎,因此在這方面還需要進行綜合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