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免疫學複習資料整理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87W

名詞解釋:

免疫學複習資料整理

●異嗜性抗原:存在於不同種屬生物之間的共同抗原。

●免疫:是機體識別自己和非己,並排除抗原性異物的生理功能

●抗原:是能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發生免疫應答,並能與相應免疫應答產物特異性結合的物質。

●調理作用:指IgG抗體的Fc段與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上的IgG Fc受體結合,促進增強吞噬細胞增強吞噬的作用。

●抗體:由B細胞受抗原刺激後增殖分化成漿細胞,漿細胞分泌的一類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的球蛋白。

●APC(抗原提呈細胞):是具有攝取、加工、處理抗原,並將有效的抗原肽提呈給淋巴細胞的功能的一類細胞。

●細胞因子:指有多種細胞特別是免疫細胞經刺激而合成並分泌的一類具有多種生物學活性的小分子肽或糖蛋白

●補體:存在於正常人和動物血清與組織液中的一組不耐熱的、經活化後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包括30餘種可溶性蛋白和膜結合蛋白。故稱補體系統。

●超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是指機體對某些抗原初次應答後,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時,發生的一種以機體生理功能紊亂或組織細胞損傷為主的特異性免疫應答。

●人工被動免疫:給人體注射含有特異性抗體的免疫血清或者細胞因子等製劑,使宿主迅速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以治療或緊急預防感染。

●人工主動免疫:將疫苗和類毒素等抗原物質接種於機體,誘導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免疫抗體和或致敏細胞,從而預防感染

●免疫應答:是機體受抗原刺激後,免疫活性細胞識別抗原,自身發生活化、增殖、分化,併產生免疫物質發揮特異性免疫效應的過程。

●交叉反應:某種抗原刺激產生的抗體,可與含有共同表位的其他抗原結合發生反應稱為交叉反應或抗體與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抗原之間的反應。

●淋巴細胞再循環:淋巴細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組織間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

●同種異性抗原:又稱同種抗原,指同一種屬不同個體所具有的特異性抗原。 ●免疫佐劑:與抗原同時或預先注入機體,可增強該抗原免疫原性或改變機體免疫應答類型的物質。

●ADCC:即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素作用。指IgGFab與靶細胞表面抗原結合,Fc與效應細胞結合後,激活效應細胞殺傷靶細胞的作用。NK細胞是介導ADCC的主要細胞。

●單克隆抗體:是由識別一個抗原決定簇的B淋巴細胞雜交瘤分裂而成的單一克隆細胞所產生的高度均一、高度專一性的抗體。

●白細胞分化抗原(LDA):指不同譜系白細胞子(包括血小板、血管內皮細胞)分化成熟不同階段以及活化過程鍾出現或消失的細胞表面標誌分子。

●分化羣(CD):應用以單克隆抗體鑑定為主的方法,將來自不同實驗室的單克隆抗體所以識別的同一分化抗原。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一組緊密連鎖的基因羣,其編碼的產物在啟動特異性免疫應答鍾起重要作用,也決定個體的組織相容性。

●HLA抗原:是人類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由人第6號染色體短臂上的HLA基因編碼,具有控制同種移植排斥反應、免疫應答和免疫調節等複雜功能。

●細胞黏附分子(CAM):是指介導細胞間或細胞與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相互接觸和結合,起黏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以受體一配體結合的形式發揮作用,在胚胎髮育和分化、正常組織的維持、炎症與免疫應答、傷口修復、凝血及腫瘤的進展與轉移等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

●T細胞抗原受體(TCR):是T細胞特異性識別的結合抗原肽-MAC分子的分子結構,通常與CD3分子呈複合物形式存在於T細胞表面。大多數T細胞的TCR有α和β肽鏈組成,少數T細胞的TCR由γ和δ肽鏈組成。

●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細胞將抗原加工處理、降解為抗原肽片段並與胞內MHC分子結合,以抗原肽-MHC分子複合物的形式,將抗原遞呈給T細胞識別的過程。 ●BCR:為B細胞表面SmIg,是B細胞抗原受體,也是B細胞特徵性標誌,與Igα和Igβ組成複合物;BCR主要識別抗原的構象決定簇。

填空:

●免疫系統及其功能: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

●中樞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結、脾和MALT。人體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是脾。

●B細胞表位多位於抗原表面。

●免疫原性較強的物質是蛋白質。

●滅活疫苗或蛋白質疫苗的最佳免疫途徑為皮內或皮下注射。

●細菌脂多糖是TI-Ag。

●半抗原-載體效應是Th識別載體決定基,B細胞識別半抗原決定基。

●檢查血清中AFP含量可作為原發性肝癌或畸胎瘤的輔助診斷,測定血清CEA含量,有助於結腸癌的輔助診斷。

●根據結構的不同,抗原表位分為構象表位和順序表位。

●交叉反應的'分子基礎是由於共同抗原表位的存在。

●抗原的特異性是由抗原表位決定的。

●抗原兩個重要的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依據抗原與集體的親緣關係,將抗原分為同種異型抗原、異嗜性抗原,異種抗原和自身抗原。

補體系統由補體固有成分、補體受體和調節蛋白組成。

●補體激活途徑:經典激活途徑、旁路激活途徑和MBL激活途徑。

●補體成分不耐熱,56℃30分鐘即被滅活。

●補體具有的生物學功能:溶解細胞,細胞毒效應,引起炎症反應,調理作用,輔助適應性免疫,過敏毒素,趨化作用,清除免疫複合物,免疫黏附。 ●反覆發作可導致補體含量降低的疾病史系統性紅斑狼瘡。

●細胞因子作用的特點:非特異性,微量高效性,侷限性,多樣性和網絡性。 ●細胞因子功能:參與免疫反應,刺激造血,促進炎症,誘導凋亡。

●細胞因子分為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趨化因子和生長因子。

●細胞因子通常以非特異性方式發揮作用,對靶細胞作用無抗原特異性,且不受MHC分子限制。

●細胞因子受體有可溶性和膜結合型兩種形式。

●細胞因子受體由胞膜外區、跨膜區和胞質區。

●TPO為血小板生成素,SCF為幹細胞因子,EPO為紅細胞生成素。

●CD3可與TCR結合,傳導T細胞活化信號。

●Igα和Igβ可與BCR結合,傳導B細胞活化信號。

●選擇素家族包括L-選擇素、P-選擇素和E-選擇素。

●黏附分子分為整合素家族,選擇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黏蛋白樣血管地址素和鈣粘蛋白家族。

●HLA複合體的遺傳特徵有高度多態性,單元型遺傳,連鎖不平衡。 ●HLA的主要功能參與加工和提呈抗原,參與T細胞的限制性識別。

●抗原識別受體多樣性產生的機制:1組合多樣性2連接多樣性3體細胞高頻突變

問答:

●什麼是異嗜性抗原?談談異嗜性抗原在醫學中的應用:臨牀意義

1引起疾病如鏈球菌感染後由異嗜性抗原引起的交叉反應可引起風濕性心肌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疾病。2協助疾病診斷:根據異嗜性抗原具有共同抗原的特性利用容易獲得的抗原代替不易獲得的抗原協助疾病診斷,如用變形桿菌代替立克次體協助診斷由立克次體引起的斑疹傷寒的外斐試驗。

●B細胞活化的條件:

1第一活化信號:抗原識別信號。B細胞通過BCR直接識別天然抗原表位,即可產生敵意活化信號。

2第二活化信號:協同刺激信號。活化的Th細胞表達CD40L,T細胞表面的CD40L與B細胞表面的CD40相互結合向B細胞提供協同刺激信號,促使B細胞活化。 3細胞因子的作用:除上述雙信號外,B細胞的充分活化還有賴於多種細胞因子的參與。

●簡述IV型超敏反應的特點

1.發生慢,當機體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後,通常需要24----72曉説才出現炎症反應,又稱遲發性超敏反應。2.有T細胞街道。 3.多在變應原進入的局部發生。 4.組織變化以單個核細胞親潤為主的炎症反應

●T細胞完全活化的條件:受抗原刺激後T細胞完全活化依賴於雙信號和細胞因子的作用。1第一活化信號,抗原識別信號,t細胞TCR特異性識別APC所提呈抗原肽MHC分子。2第二活化信號,協同刺激信號,主要有T細胞表面粘附分子CD28 與APC表面的B7相互結合。只具有抗原識別信號,而缺乏協同刺激信號的T細胞不能活化。3細胞因子的作用:除雙信號外,細胞因子對TH細胞的活化也有重要作用

●補體和抗體的區別

性質、穩定性、產生細胞、血清含量、作用

補體:β-球蛋白、56℃30分鐘失活、肝細胞、巨噬細胞、不隨抗原刺激變化、可參與非特異性免疫,感染早期發揮作用

抗體:γ-球蛋白、56℃30分鐘不失活、漿細胞、隨抗原刺激變化、參與特異性免疫,發揮作用的時相滯後於非特異性

●初次免疫應答與再次免疫應答的差異

潛伏期、抗體濃度、抗體維持時間、抗體類別、抗體類別、抗體親和力 初次應答:長(10天左右)、低、短、以IgM為主、低

再次應答:短(2-3天)、高、長、以IgG為主、高

●醫學上重要的抗原物質及主要醫學意義

1異種抗原: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動物免疫血清。通過檢測抗原或抗體輔助診斷感染性疾病;製備疫苗;防治外毒素性疾病,引起血清病或過敏性休克。

2異嗜性抗原:引起交叉反應。與某些免疫性疾病有關。

3同種異型抗原:血型抗原對安全輸血極為重要;HLA不相匹配造成移植排斥反應。

4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5腫瘤抗原:參與腫瘤免疫。

6變應原和耐受原:變應原引起超敏反應,耐受原引起免疫耐受。

7超抗原:可介導多種生理和病理效應。

★細胞因子的分類:分六類,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長因子和去滑行細胞因子。細胞因子受體分五個家族,I型細胞因子受體家族,II型細胞因子受體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腫瘤壞死因子受體家族,趨化因子受體家族。

IL:白細胞介素;IFN:干擾素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學功能

1與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發揮中和毒素和病毒作用。

2激活補體。

3與細胞表面的Fc 受體結合,介導吞噬調理作用、ADCC作用和I型超敏反應。 4穿過胎盤:IgG可穿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5抗體對免疫應答具有正、負兩方面的調節作用。

1、簡述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免疫系統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組成。其中免疫器官包括中樞的骨髓、胸腺和外周的淋巴結、脾臟、粘膜、皮膚相關淋巴組織;免疫細胞包括介導非特異性免疫應答的固有免疫細胞(樹突狀細胞、單核-巨噬細胞、NK細胞、NKT細胞、γδT細胞。B1細胞、粒細胞)執行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的適應性免疫細胞(γβT細胞、B2細胞);免疫分子包括補體、抗體細胞因子、各種模型分子。

功能:免疫防禦 抗感染免疫作用,清除病原體及其毒素;

免疫自穩 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維持自身免疫耐受狀態;

免疫監視 清除突變的細胞、清除病毒感染的細胞。

2、簡述抗原的基本特性和特異性。

抗原的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指抗原能與T B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的能力;抗原性指抗原與誘導其產生的免疫應答效應物質特異性結合的能力,亦稱免疫反應性或反應原性。

特異性:一種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機體產生針對該抗原的特異性活化T/B細胞或抗體,且該淋巴細胞或抗體只能與該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而不與其他抗原結合,這種抗原與特異性免疫應答之間的專一性即為適應性免疫應答的抗原特異性。

3、簡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及生物學作用。

基本結構:均有四條多肽鏈組成,即兩條相同的重鏈H鏈和兩條相同的輕鏈L鏈,涇數量不等的二硫鍵連接,組成一個“Y”字形的四肽鏈分子。

功能:①免疫球蛋白可變區的主要功能為特異性的識別結合抗原

②免疫球蛋白恆定區的生物學功能: 激活補體系統、結合Fc段受體⑴調理作用⑵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⑶介導I型超敏反應

③穿過胎盤屏障和你黏膜

4、簡述免疫球蛋白功能區功能。

免疫球蛋白各功能區的主要功能如下:①VH和VL中的(CDR)與抗原表位特異性結合;②CH和CL具有Ig同種異型遺傳標誌;③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補體C1q結合位點,可參與補體經典途徑的激活;④IgG的CH2可介導IgG通過胎盤;⑤IgG的CH3和IgE的CH2/CH3能與多種免疫細胞表面相應受體結合,並由此介導免疫細胞產生不同的生物學效應。

5、舉例説明調理作用,ADCC效應。

①調理作用:IgG類抗體與相應細菌等顆粒性抗原特異性結合後,通過其Fc段與巨噬細胞或中性粒細胞表面相應IgG Fc受體結合,從而促進巨噬細胞對上述顆粒性抗原的吞噬作用。

②ADCC:IgG類抗體與腫瘤或病毒感染細胞表面相應抗原表位特異性結合後,通過其Fc段與NK細胞,巨噬細胞,或中性粒細胞等效應細胞表面相應的的Ig Fc受體結合,增強或觸發上述效應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破壞作用。

6、補體有那幾條激活途徑?其形成末端效應如何?

①經典激活途徑:抗原抗體複合物(IgG、IgM)→激活C1→形成C1脂酶作用底物C4、C2→形成C3轉化酶作用底物C3→形成C5轉化酶→C5→C6C7C8C9→C5b6789(MAC) ②MBL激活途徑: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糖類→活化MASP1/MASP2分別作用於C2、C4→C3轉化酶→同上

③旁路激活途徑:細菌、脂多糖、酵母多糖、葡聚糖真菌及凝聚的IgA和IgG4直接激活C3同上

末端效應:形成膜攻擊複合物MAC可插曲菌細胞,形成跨膜通道,改變細胞滲透壓大量水分進入細胞膨脹裂解,同時,致死量的鈣離子被動向膜內彌散,並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7、補體的三條激活途徑有何異同點?

p47

8、簡述補體生物學功能。

①溶菌和細胞溶解作用②調理作用③免疫複合清除作用④炎症介質作用⑤參與適應性免疫應答。

9、簡述細胞因子概念及種類。

①指由多種細胞,特別是免疫細胞經刺激而合成並分泌的一類具有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多肽或糖蛋白。

②種類根據細胞因子的結構和生物學功能將其分為六類,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長因子、趨化因子。

10、簡述細胞因子的分泌特點和主要生物學作用。

①分泌特點:多細胞來源、短暫的自限性分泌、自分泌與旁分泌

②主要生物學作用:⑴參與固有免疫和炎症作用⑵參與適應性免疫和免疫調節⑶刺激造血細胞的增殖與分化⑷誘導細胞凋亡和直接殺傷靶細胞⑸促進創傷的修復⑹參與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調節

11、簡述HLA分子的主要生物學功能。

⑴抗原提呈作用⑵制約免疫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⑶誘導胸腺內前T細胞分化⑷引發移植排斥反應

12、簡述MHC-Ⅰ類分子和MHC-Ⅱ分子在抗原提呈中有何不同。

p120

13、簡述T cell介導的免疫應答過程

⑴抗原識別階段:是指抗原被抗原提呈細胞(APC)攝取、加工處理後,以抗原太-MHC分子複合物形式表達於APC表面,被具有相應抗原識別受體的T細胞識別結合或抗原直接被B細胞識別結合後,在細胞間共刺激分子的協同作用下,啟動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活化階段,又稱感應階段。⑵活化、增值和分化階段:是指抗原特異性T、B細胞被相應的抗原激活後,在細胞因子協同作用下,經克隆擴增分化為免疫效應細胞,即效應T細胞和漿細胞階段。在此階段,有部分T/B細胞中途停止分化,成為靜息狀態的長壽記憶T/B細胞。當機體再次接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時,記憶T/B細胞可迅速增值分化為免疫效應細胞。⑶效應階段:是漿細胞合成分泌抗體和效應T細胞釋放細胞因子和細胞毒性介質後,在固有免疫細胞和分子參與下產生的免疫效應階段。

14、何謂T cell的雙識別,雙信號?

雙識別:T細胞的TCR識別抗原時不能識別遊離的抗原,而只能識別被AOC處理過的抗原肽,且識別抗原肽的同時必須與識別與抗原肽結合在一起的MHC分子,即TCR的雙識別。如CD4+T細胞識別抗原肽的同時要識別MHCⅡ類分子;CD8+T細胞識別抗原肽的同時要識別MHCⅠ類分子,表現出MHC限制性。

雙信號:T細胞活化需要,第一信活化信號即抗原識別信號,T細胞TCR特異性識別APC所提呈抗原-MHC分子;第二活化信號:即協同刺激信號,主要是T細胞表面黏附分子CD28與APC表面的B7相互結合。只有抗原識別信號,而缺乏協同刺激信號的T細胞不能活化。

15、Th cell如何輔助B cell應答的?

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5、IL-10、IL-13等細胞因子(也成為Th2型細胞因子),可誘導B細胞增殖分化產生抗體,參與體液免疫應答。

16、簡述CTL殺傷靶細胞機制及其作用特點。

⑴機制:CTL識別靶細胞表面相應抗原肽-MHC-I類分子複合物後數分鐘開始發揮細胞毒效應殺傷靶細胞①CTL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誘導靶細胞溶解和凋亡;②表達FasL與靶細胞表面Fas結合誘導其凋亡;③分泌大量TNF-α/β與相應受體結合誘導靶細胞凋亡。 ⑵特點:

17、簡述αβT細胞B細胞表面主要膜分子及其作用。

⑴主要膜分子:TCR 、CD4分子、CD8分子

⑵作用:識別表達在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複合物啟動免疫應答。

18、T B cell對抗原識別有何不同?

⑴T細胞表面的TCR不能直接識別結合遊離的抗原分子只能識別結合表達於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複合物具有MHC限制性

⑵B細胞表面的BCR直接識別結合進入B細胞定居部位的TD抗原,無需經APC的加工處理,也無MHC限制性。

19、試比較初次免疫應答與再次免疫應答特點。

⑴初次免疫應答:抗原初次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的過程成為初次應答。特點①潛伏期長(一般10天左右);②抗體效價低;③抗體存在時間短,④主要為IgM;⑤抗體與抗原的親和力低。 ⑵再次應答:某種抗原再次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的過程稱為再次應答。再次應答的細胞學基礎是在初次免疫應答過程中形成的記憶細胞。特點①潛伏期短(一般為2~3天);②抗體效價高;③抗體存在時間長;④以IgG為主;⑤抗體與抗體的親和力高。

20、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有什麼關係?

①啟動適應性免疫應答

②調節適應性免疫應答類型

③協助T細胞和抗體發揮免疫效應

21、簡述固有免疫的識別特點及應答特點。

⑴識別特點:直接識別病原體或衰老損傷畸變細胞所共有的某些高度保守的分子結構,如PAMP和DAMP,具有泛特異性。

⑵應答特點:募集活化後迅速產生免疫作用,無免疫記憶功能,維持時間較短,模式識別受體和泛特異性抗原識別受體,較少多樣性。

22、Ⅰ型 Ⅳ型超敏反應各有何特點?

p183

23、簡述Ⅱ型超敏反應中導致靶細胞溶解機制。

①激活補體系溶解靶細胞;

②調理作用;

③ADCC作用;

④靶細胞功能抗進或低下。

24、抗原抗體反應有個特點?影響該反應的環境因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⑴特點:①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②可逆性③比例性④階段性

⑵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電解質、酸鹼度、温度等,這些適宜的環境因素能促進抗原抗體分子的緊密接觸,增進分子間的引力,促進抗原抗體的結合與聚合。pH環境在pH6~8之間為宜,反應温度37℃。

25、何謂人工主動免疫與人工被動免疫?二者各有何特點?人工免疫目的?

⑴人工主動免疫:是用抗原物質(疫苗、累毒素)等接種機體,使之產生特異性免疫,從而預防感染的措施。特點:接種輸入抗原類製劑;(疫苗、累毒素)免疫產生時間慢,接種後1~4周產生;免疫維持時間長,半年至數年;主要用於預防感染。

⑵人工被動免疫:是給人體注射含特異性抗體的免疫血清或細胞因子等製劑,作為之間或緊急預防感染的措施。特點:接種輸入抗體類製劑(動物免疫血清);免疫產生時間快,輸入後立即產生;免疫維持時間短,2~3周;用於治療過應急預防

⑶人工免疫的目的:採用人工的方法有計劃、有目的給人體接種抗原或輸入免疫細胞或抗體進而使機體獲得對某種傳染病的特異性免疫力,達到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