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抵抗彎曲國小科學課課後反思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9.6K

《抵抗彎曲》是國小科學教科版教材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的第一課。這一課分兩局部。第一局部: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動。通過在不同厚度的紙上放墊圈,比較不同厚度的紙抗彎曲的能力。第二局部:研討長方形截面的橫樑平放好還是立放好。通過學習,同學認識到增加紙條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紙條的抗彎曲能力,並用推理的方法認識橫樑立着安放的道理。同學在實驗中逐步學會控制變量,採集數據和記錄數據,製作曲線圖,運用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對現象作出合理解釋。 我認為上好這堂課的關鍵在於讓同學掌握好控制變量。因此,在同學做不同厚度的紙上放墊圈的實驗之前,我就讓同學討論這個實驗怎樣做才幹減少誤差。經過討論,有同學説:“紙放在兩個盒子上面做成橋的樣子,兩個盒子之間的架空距離應堅持不變。”有同學補充説:“墊圈要放在不同厚度紙的相同位置(紙的中間),最好把墊圈疊起來。”同學的回答正是解決了控制變量的好方法(兩個盒子之間的架空距離應堅持不變;墊圈放在同一位置)於是,我讓同學分組實驗。同學用四張不同厚度的紙進行實驗,邊實驗邊觀察記錄。實驗結束後,同學對記錄的數據進行討論分析並交流。然後同學彙報交流:有些組的預測數據和實測數據比較接近,有些組相差懸殊。於是,我讓相差懸殊的組自身找原因,然後重新實驗,不時追求實驗的科學、嚴謹。最後,同學總結初步發現:紙的厚度增加,抗彎曲能力隨之增強。接下去怎樣根據記錄數據繪製曲線圖,同學有點束手無策了。我提示了一下:先在圖上畫好關鍵點,然後把點連起來就可以了。接着,我讓同學觀看橋樑中的橫樑,並説説橫樑起什麼作用?再找一找教室內的橫樑,説説橫樑的橫截面都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橫樑都是立放而不是橫放的?”最後,請一個同學上來試着橫彎和豎彎米尺有什麼感覺?同學很容易地明白了橫樑立着安放的道理。

抵抗彎曲國小科學課課後反思

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同學對這一課的內容掌握得較好,這與課前教師認真鑽研教材有關。但在同學實際實驗中,仍然有缺乏的地方。(有些組放的時候墊圈放歪了,紙還沒有碰到底部前就倒了,有些組就採用了這個數據。)

《抵抗彎曲》是科教版六年級上冊形狀與結構單元第一課。本課主要是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對紙的抵抗彎曲的能力進行研究,讓同學認識增加紙條厚度可以大大增加紙條的抗彎曲能力並用推理和實驗認識橫樑立着安放的道理。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運用感觀,引出問題。利用多媒體和簡易房屋結構引導同學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比較,讓同學明確房屋、橋樑等結構的主要部件是豎着的柱子和橫着的橫樑組成。

2.建立公正、科學、直觀的實驗。科學課標中明確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同學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同學提供充沛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加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在教學中為了能使同學向科學家那樣進行公正、科學、直觀的實驗,從實驗設計開始就要求同學多角度,全方位的進行考慮,包括實驗的器材、實驗步驟、實驗條件的控制都給出時間進行充沛討論研究,再實施實驗計劃。實驗的結論也力求通過量化分析,通過直觀的數據對比展開有力的説明,最終得出結論。

3.遵循同學科學發展的規律。同學必竟不是科學家,他們的探究活動需要教師適度的指導與扶持。因此在教學中,在探究紙的寬度與抗彎曲能力關係時,我先幫同學提出拿寬度不同的兩種紙指導同學進行比對實驗並提出相關問題,只要讓同學明確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需要控制的變量。當同學從中獲得經驗後便放手讓他們自身進行探索。特別是探究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時,就可以放心的讓同學自身去實驗探究。

4.注意培養同學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怕挫折,為尋求真理契而不捨的精神。我覺得作為六年級同學,讓他們學會通過數據分析總結結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提升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應該讓每位同學都親自去觀察實驗數據,以加強感受,突顯出數據的變化趨勢,這樣讓全體同學達成共識,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