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關於認識線段的評課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73W

上週聽了二年級王飛老師的公開課:《認識線段》。從課堂上來看,師生關係融洽,老師思路清晰,教態自然穩重,教學有條不紊,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老師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注重了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總體來説,是一節很成功的數學課。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關於認識線段的評課

一、教學環節層次分明,循序漸進。

本課教學貫穿了這樣一條主線“認線段(通過拉直毛線來認識線段特徵)——辨線段(辨別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為什麼)——找線段(在教室裏找一找哪些是線段)——折線段——畫線段——數線段——連線段。 “折線段”中,由扶到放,先跟着老師學折一條線段,再自主折出一條比它長、一條比它短的線段;“畫線段”中,由表及裏,先通過兒歌學習畫線段的方法,再看老師示範畫一條線段,最後自己畫一條線段;“連線段”中,由淺入深,由連兩點之間的線段到連三點之間的線段,再到連四點之間的線段,不僅鞏固了對線段的特徵的認識,而且讓學生對線段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了。總之,整個教學過程由易到難,層層深入。

二、重視操作實踐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線段的認識對於國小二年級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對此王老師從學生熟悉的體育活動入手,讓學生觀察手中毛線的變化來認識線段,並多次讓學生拉一拉,親自感受。並與放在桌上時的線比較不同的地方。體驗線段“直”的特點和線段有兩個端點,直觀形象地幫助學生形成線段表象。

在學生初步感知線段的基礎上,老師提問: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線段,學生在説一説、摸一摸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體驗到線段的特點。

在拓展線段的表象時,老師又讓學生折一折,通過摺紙折出線段,老師提問: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一些的摺痕嗎?可以把它看成一條線段嗎?再追問:你還能這出比它短一些的'摺痕嗎?放手讓學生折一折(多種折法),再讓同桌相互比一比,通過活動,讓學生形象直觀地感受到“線段是有長有短的,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老師讓學生這樣折,整個操作活動不是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以及數學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

“畫線段”這一環節,教師通過畫一畫,讓學生親身經歷由一條直觀的線到符號線段,反饋學生第一次所畫的線段,找出不足之處後,教師再次利用兒歌示範,讓學生再動手畫一條正確的線段,逐漸地掌握了畫線段的技能。學生再次畫了一條正確的線段後,展示學生不同的畫法,如橫着畫的,豎着畫的,斜着畫的,長的,短的……最後還可以同桌互相查一查,畫對了嗎?讓學生體會線段可以不同方向,不同長度,來加深學生對線段的認識。

本節課不足地方:在時間安排上前面有些鬆,造成後面時間緊張。課堂上老師一定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完成作業,數學和語文不一樣,語文學生時間蒼促,學生的字可能寫得不是太好。但數學如果不能靜下心來在課堂上完成,只在課外完成,會養成學生浮躁做題的習慣,做題正確率會有所下降。這節課的前面線段認識學生探索線段特徵後,完全可以進入練習。因為學生掌握了線段特徵後,對線段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認識簡單的線段已不再是難點。這課的難點是後面:任意兩點之間畫有一條線段,四個不在同一直線上的點應該有六條線段。甚至還可以再擴展讓學生連一連:五個點之間有十條線段。因為時間沒有安排好,所以後面的練習稍顯急躁了。

建議:公開課未完還是應該把時間在教案上合理分配一下,做到心裏有底。例如:導入新課大約在2、3分鐘,新授例題,自主討論新知等15分鐘左右,而練習、小結等大約15分鐘,還要留有充裕的完成課堂作業時間。經常這樣訓練,課堂上對時間的把握就會好很多。

Tags:評課 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