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再別康橋》課後反思通用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8W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再別康橋》課後反思通用,歡迎大家分享。

《再別康橋》課後反思通用

《再別康橋》課後反思通用1

課後讓自己耿耿於懷的就是研讀詩歌部分,原本的設計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來發揮:

(1)哪些詩句清晰地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深深依戀?

(2)詩人依戀康橋、喜愛康橋,尤其愛康橋這裏的什麼?

(3)它們美在哪裏,能贏得作者如此的喜愛?可是課堂教學的結果卻變成了問答式,而教師的引導和講解卻成了主體,學生只成了回答者和傾聽者。因為之前的課堂導入環節,學生的不主動情緒深深的影響了我,使我在這個環節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種遏制是新課改課堂中一大敗筆。其實,即使在學生的理解感悟有障礙時,教師也應多設台階讓學生逐步完成理解和感悟,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又不失課堂結構的完美。

這堂課裏,我太過於重視課堂設計的完整性,教學環節的完成不自覺的在個人意識的主宰下實現,因此也忽視了課堂上出現的細節。其一是在教師讓學生想想《再別康橋》抒發了詩人對母校怎樣的情感時,學生的答案紛呈,有依舍,眷戀、熱愛、別離的憂傷等,而我只抓住"依戀"和"喜愛"之情,對於"憂傷"卻沒有給予回覆。其二是課堂隨筆練習時,要求選擇《再別康橋》這首詩中最喜歡的一節詩,展開想象,寫一段話,用散文式的語言來描繪這情景交融的畫面,在5分鐘時,完成隨筆的學生幾乎沒有,但是寫上一兩句話的卻大有人在,而我忽略了這一細節,沒有讓學生展示他們隨筆,這又是由於教師力求完美的心欲造成的缺失。細微之處見真功,教學過程中的細節不容忽視,細節的處理得當與否,影響着教學效果的好壞。

《再別康橋》課後反思通用2

教學完《再別康橋》已經近一個星期了,也到了非反思不可的時間了,不然,再過幾天,恐怕想反思也不得了。

上公開課,我不喜歡事先的演練,我喜歡的是現場直播。這樣的課堂才是真實可信的,而不是虛假的做課。

課堂的起初階段,完全是按照我事先設計好的教學環節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初讀,讀準語音,一切順利,再讀,讀出節奏,也沒問題。但這個環節過後的一個問題,使課堂出現了插曲,我設計的問題是:這首詩有什麼特點?我本來是想讓學生在讀詩過後,體會詩歌節奏鮮明音韻和諧的特點,但由於在設計問題時,沒有給它加上適當的限制,使得學生在理解時出現了偏差。有學生回答,這首詩有三美,那就是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這跟我事先設計的答案有較大的差距,本來這個問題並沒有太大的難度,由於設計時考慮不周,因此,我要把我的設計意圖告訴學生,引他們回到我的思路上來,花了一點時間。高老師在評課時建議,不如,就順着學生所説的'思路繼續下去,高度肯定學生的見解,然後,當場修改教學步驟。他説得很有道理,不過,風險也很大,在那麼短的時間裏,迅速對教學設計做那麼大的調整,恐怕我力所不能及,另外,課件已經做好,臨時調整步驟,也不現實。如果在平時上課,完全可以這樣去做,不必考慮課件的修改問題,平時的教學時間也好掌控,快一點,慢一點都無關緊要。這個小插曲告訴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考慮更周到一點,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實很有必要。這個問題這樣改,也許針對性更強一點:通過朗讀,我們發現這首詩歌在節奏,音韻上有什麼特點?

三讀,讀出情感,這個環節,我請起來的學生朗讀水平不夠高,比前幾個同學都差,不僅語音問題還存在問題,節奏,情感都不太理想。事後,評課老師也都提到了這個問題,説讓這個學生讀書,正好把你前面"兩讀"都否定了,更不要説更高層次的讀出情感了,作為老師你完全可以先讓這個同學來進行初讀,然後,再逐漸請出朗讀水平更高的學生,形成梯度,效果要好很多。這個意見我不認同,我覺得這就是最真實的課堂,這就是最真實的學生水平,我想呈現的就是這種真實的狀況。不是老師一堂課,就可以達到實現預想的效果,教學工作任重道遠。我也不必因為是公開課,為了達到所謂的教學效果,而刻意迴避學生的實際。

在理清詩歌的情感脈絡時,我對學生的估計不足,原本以為兩三分鐘就能搞定的問題,結果,花了近十分鐘才勉強結束,這個地方出現的冷場也是我事先沒有估計到的。我覺得,畫面內容的概括對於高中生來講應該不會成為大問題,何況,我還可以作些引導性的提示。可是,課堂跟我想的就是有差距。課前的眼保操大約佔去了三分鐘的時間,這裏,又比預計多花了五六分鐘。這個地方的時間過長直接導致,時間非常緊張。在把詩歌的"三美"點到之後,做意象分析的時候,就沒有時間了。評課時,滕老師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老師的誘導性太強,以自己事先設計好的台詞,誘導學生,不利於課堂的生成。我認為他的説法很有道理,這也正式預設課件教學的不足之處,很難讓學生有自己的主張,實際上是老師的預設代替了學生的思考。這應該成為運用多媒體教學研究的課題,即多媒體課件和課堂的生成關係問題,讓多媒體也和學生能夠產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