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案例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4W

活動目標: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案例

引導學生體驗到好好説話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的愉快心情。瞭解説話時要面帶微笑,説話之前要先想好,説話時不能急躁,而且要為別人着想。學會一些説話的技巧。

適應年級:國小中年級

活動準備:

1.瞭解學生心理狀況。

2.準備闖關的課件。

3.教師準備:鏡子 禮物 兩種紙牌 題板

4.學生準備:一面小鏡子

5.教師事前對班長進行心理調查。

6.邀請一位神祕嘉賓。

活動過程:

今天很有幸將要和大家一起度過這一節課的快樂時光,大家肯定沒想到,我還邀請了一位神祕嘉賓,你們一定想知道他是誰吧?掌聲有請!

看來神祕嘉賓不肯輕易露面,大家看,原來他藏在那裏呢!(大屏幕上出現一個人物剪影)

要想見到他必須穿過一座迷宮,而且路上還有七口大箱子擋住了去路,只有闖過這七關拿到箱子裏的法寶才能見到他。大家有信心嗎?

【分析】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實踐活動和探索的情景,讓學生興趣濃厚、信心十足地學習。所以,教師設計“走迷宮”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不知不覺地把學生帶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

第一關:跟我學

——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説

【分析】這一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借闖關的形式揭示課題。

第二關:笑着説話

實驗:請你用以下幾種表情對着鏡子説“請你讓一下”比較一下那種表情讓你的心情最好?

平淡地説 微笑着説 煩躁地説

咱們平時説話要儘量面帶微笑,讓自己和聽的人都有個好心情。

【分析】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需要學生自己去認知,、感悟和建構。這個過程不是單純靠外力,由外部刺激向內部意識的“傳授”“教導”和“訓練”,而是由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的轉化過程,是一種感悟。所以,教師安排學生對着鏡子來表達,客觀地認識自我,反思自我,以達到自我教育的教學效果。

評出“微笑天使”,讓大家向他們學習。

對着鏡子微笑着説——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説

第三關:漫畫故事《張秀才請客》

觀看漫畫故事:《張秀才請客》

誰能解開他的疑問?

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麼辦?

我們説話的時候可不能像他那樣,我們會——(説話前要先想好)

對自己説——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説

【分析】教師要善於運用多種方式調節控制課堂氣氛,既要活又不能俗。過於嚴肅,容易使課堂氣氛沉悶,從而抑制學生的思維、情感;過於隨便,容易使課堂氣氛活躍,卻難以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起不到教育作用。

《張秀才請客》是教材中的一個故事,教師用多媒體分解漫畫,使故事更細緻,再加上配音,使故事更生動,教學效果當然比讓學生看書或聽故事要好得多。

第四關:心理體驗

請大家拿出彩筆和紙,我們要開始做一個心理測試。

責怪學生沒帶筆

集中矛盾焦點,責怪班長沒有提醒大家,看看班長是否能心平氣和、有理有節地應對老師。

其實老師是在考驗他。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一定要遵循“教育性原則”,在活動中哪怕只有一個學生的心靈受到傷害,這個活動都是失敗的。活動中涉及到對班長的冤枉和批評,所以事先一定要了解班長性格是否開朗,是否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並且要告知他在活動中會表揚他,批評他,讓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一對一訪談:班長上與教師促膝而坐

1、説實話,當時你心裏面罵我了吧?至少埋怨了,怎麼埋怨的?

2、有説出來的衝動嗎?那你為什麼不説呢?

【分析】這是一對一的對話式教學,需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只有這樣,師生雙方才能敞開胸懷、接納彼此,無拘無束地互動交流。所以,教師請班長坐下,輔以平和友善的表情動作(比如幫班長擺好凳子,牽他坐下)向他傳達平等的信息,達到心靈對話的教育效果。

集體談話:

自由發言。誇班長剛才的表現。(説話不急躁,講道理)

【分析】“誇班長”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教師是想讓學生在誇的過程中談自己剛才的心理體驗,心裏收穫,審視內心,推動自我發展。

對同桌説——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説

第五關:善於批評

誇獎別人並不難,如果誰批評他,還讓他樂意聽,那才叫本事。

問班長:不介意大家批評你一下吧?是否可以問一下,你有什麼缺點?

引導大家從班長的角度考慮斟酌批批評的話該怎樣説。

問班長:怎麼樣,你覺得禮物應該送給誰?為什麼是他?(説話時替別人着想 )

【分析】“説話時替別人着想”是教材中的一個教學要點,這句話説起來簡單,可什麼情況下要替別人着想,怎樣説才算是恰當,這裏面的學問可以專門開一門課來研究。為了能在短時間內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概念和感受,教師選擇了“給他人提意見”這個話題來切入。給他人提意見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況,要想既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又讓對方心悦誠服地接受,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生經過前機關的磨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此時便能在説話時顧及對方感受。

左邊的同學對右邊的説——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説

第六關:情景AB劇《失約》

明明和軍軍頭一天約好了要去踢球,可是第二天早上明明改變了主意,他要去玩電腦。軍軍應該怎麼辦呢?

選擇A:不答應。

選擇B:答應。

請大家做出選擇。(學生貼圖標)

讓我們看看選A會怎樣?

明明:對不起,隔壁小佳讓我今天去她家玩電腦,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軍軍:(驚奇)啊?(生氣)你……

明明:下次吧,下次我再陪你。

軍軍:(無可奈何)哎……好吧……

明明走了,華華自言自語:嗯,下次,下次你八成還是這樣。

讓我們看看如果簡單地拒絕,會發生什麼?

明明:對不起,隔壁小佳讓我今天去她家玩電腦,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軍軍:你太差勁了!你總是不守信用,誰跟你做朋友誰倒黴,看我以後還找不找你玩!你別以為這樣就完了,咱們走着瞧!

明明:有什麼呀,我還會怕你不成!你愛怎樣就怎樣!

這兩個結果你們滿意嗎?學生髮言。

教師小結:

既要表達自己的不滿,又不能損害朋友間的友誼,軍軍該怎樣説呢?請大家來幫幫他吧。

好,就讓他試試你們給他支的招吧。

明明:對不起,隔壁小佳讓我今天去她家玩電腦,我不能和你一起去踢球了。

軍軍:唉,我好失望啊!你怎麼不守信用呢?

明明:對不起,我只想到了玩電腦。

軍軍:如果你早一點告訴我,我還有時間做別的安排。如果實在不想去的話,也應該明白地告訴我。這樣,我會覺得我們還是朋友。

明明:好,下一次我一定注意。下週我們再一起去踢球,好嗎?

軍軍:好吧!

前邊的同學對後邊的説——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説

【分析】對於教師來説,必須認識到,學生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並不是教師單項傳授的.結果,而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創造意義的結果。教師的任務主要是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自我構建和自主發展。教師要由傳統的在講台上講授為主的家長式形象轉變為一名具有多重角色的組織者:教師只是一個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對話環境的創設者,對話教學的主持人,學生表達獨特見解的傾聽者和欣賞者。學生在觀看錄像的時候必定在不停地思考,所以教師不必急於去問該怎樣做?為什麼?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要先學後教,先思後問,先問後講,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並保證學習過程的充分性、完整性和連續性。

第七關:判斷

錄像:

1、一天,氣温突然下降,媽媽給麗麗送來衣服。媽媽:“再穿一件,外面可冷了。”孩子:“我不冷,不要,真??攏 ?/p>

2、打球時,鼕鼕不小心把小明的手臂劃傷了,瞟了一眼,説:“嗨,這點小傷,沒事。”

3、三(一)班正在評選三好生,有人選徐璐瑤當三好生,另外幾個同學不同意,他們説:“我不同意他當三好生,因為他上星期遲到過一次。”“他上次沒做清潔”“他的字還沒我寫得好呢!”

4、排隊買東西時,有人想插隊站到小蘭前面,小蘭説:“對不起,我排在他後面。”

5、小雪把慧慧的書撕破了,晶晶看見了,她馬上喊:“慧慧,小雪把你的書撕破了!”

【分析】第六關和第七關的教學設計就是在儘可能為學生提供體味生活的機會,要在學生的生活現狀與知識背景的基礎上,努力尋找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一方面將現實生活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入課堂,另一方面儘可能從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組織教學。選取幾個學生身邊的小事情、小問題,學生才會產生共鳴;選取他們最關心、最感興趣的,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選取令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從而讓學生通過對知識的主動構建,即能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又能得到生活的指導;既能形成正確的學習他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又能提高應對生活中各種困難、矛盾與挑戰的能力;既能提高認知水平,又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富有活力的個性。

聯繫生活談感受。

對我、對在座的老師、對自己、對每一個人大聲説——溝通你和我,有話好好説

恭喜大家,闖關成功,順利地穿越了迷宮,終於可以和神祕嘉賓見面了,大家激動嗎?再一次以最熱烈的掌聲有請!

神祕嘉賓發言 小結

【分析】教師邀請的神祕嘉賓其實就是一直坐在教室裏的班主任,班主任是學生最親密的夥伴也是最知心的朋友,此時由班主任來作總結性發言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整體分析】

這堂課最顯著的特點和主要表現形式就在於“活動”,整堂課採取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清靜設計、角色扮演、遊戲和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把國小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融入各種各樣的活動中。

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但決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不是毫無目的的活動,而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充分體驗、充分感悟,積累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克服不良的心理行為,髮簪健康的林理素質,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所以,這堂課教學過程的設計都是為了讓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讓學生在活動中直接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獲得間接的生活

體驗,促進對生活的感悟,從而促進良好心理素質的內化。

點評

1.針對學生常見問題。心理教育活動是面向全體的輔導活動,它的主題必須是大多數學生面臨的共性問題。教師面對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本領的確亟待提高。從學生身邊的小事談起,設計心理教育活動,必能引起學生共鳴,激活其參與的積極性,達到轉換認知、觸動心絃、健康心理的目的。

2.關注學生年齡特點。心理教育活動必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國小三、四年級的孩子愛動愛玩,同時也具備相當的是非分辨能力。漫畫、小品、遊戲等活動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本活動設計以走迷宮為明線,多種形式穿插進行,情感體驗與輔導這條暗線貫穿活動始終,使學生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得到啟迪。

3.強調多元參與互動。整個活動設計突出了心理輔導課的活動性、參與性要求,話題簡單而豐富。在一次活動中,既有對大多數學生的集體心理輔導,也注重單個學生的情感體驗,邀請班主任參與更是這個活動的亮點。

點評人:鄭曉邊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附:漫畫故事《張秀才請客》

從前有位讀書人張秀才。一天,他邀請了四位好朋友吃飯,可是約定的時間已經過了好久,還有一位客人沒到,眼看滿桌豐盛的佳餚就要涼了,張秀才十分着急。“該來的怎麼還不來?”

一位客人聽到這話不禁想到:“啊,張秀才並不是請我呀!”想着便走了。“不好意思,我先告辭了。”

張秀才見這位客人出了門,覺得很奇怪,對另一位客人説:“怎麼不該走的倒走了?”

這位客人暗自想到:“看來,該走的人是我??!北鬩財鶘碭媧牽?罷判鄭?一褂惺略諫恚?茸咭徊攪恕!?/p>

“哎—— 請留步,請留步。”

三個客人走得只剩一個了,張秀才好生納悶:“哎,該來的沒來,不該走的又走了。”

“難道該走的人是我?”最後那位客人再也坐不住了,“張兄,天色不早,我也該回去了。再見,再見。”

客人都走了,張秀才對着滿桌的飯菜,怎麼也想不明白:“怎麼回事,一個人也請不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