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導學案及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詳解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72W

一、“教學案”與“導學案”:

導學案及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詳解

“教學案”與“導學案”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師生公用的一種文本。“講”字面上停留在傳統教法上,而“導”重點突出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學”又有教師主教之嫌,“導學”則突出了有“導”之下的“學”。導學案其實就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一個腳本,故又可稱為“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學案—為教師上好課做準備;

導學案—為學生學習提供指導。

性質不同: 教學案—以教師為中心,具有單向性、封閉性的特點;

導學案—以學生為中心,具有互動性,開放性的特點。

功效不同: 教學案—側重怎樣教、教什麼、注重使學生“學會”;

導學案—側重學生學什麼、怎樣學、注重使學生“會學”。

角色不同:教學案—教師自導自演,學生是聽眾;

導學案—教師組織指導,學生是主角。

二、“導學案”在高效課堂中的作用:

課前的預習是學生自己或小組完成的,那麼一個突出問題顯現出來:學生學什麼?怎樣學?用什麼學?學到什麼程度?這就需要有一個載體,“導學案”就是起到引導、指導學生自學作用的文本,進而提高學生的自學效率,它是學生自學的“線路圖”。

三、什麼是“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

“導學案”:“導學案”是集教案、學案、作業、測試和檢測訓練於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合一”的教學文本。

“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導學案”課堂是以導學為方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啟迪引領為主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

“導學案”其實就是把教材上覆雜、抽象的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具體的問題,它能引領學生通過讀教材尋找方法,關鍵在“導”上,如果沒有“導”作用的“導學案”,那和複習提綱沒什麼區別。

四、“導學案”的內容:

導學案的內容:主要圍繞 “學”而編制。

包括案頭內容、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課內訓練檢測、課後拓展延伸、教後記、學後記。

學習過程:自學導學、課堂教學兩部分

1、案頭內容:

“導學案”的稿頭包含有班級、科目、章節、課題、課型、執筆人、審核人、使用時間等內容。

2、設計學習目標的幾點注意:目標要分“課前、課中、課後”三段設計,應具體、準確,由教學目標改為自主學習目標,由教學重點改為學習重點,“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改為“使自己進一步瞭解…”。敍述方式應為“通過??(過程、方法)學習??內容,??(達到什麼目標)”。每一句話都要説到點子上。

3、學習過程:包括預習導學和課堂教學研討兩部分。

自學導學:自學導學的設計,要使教材內容問題化、具體化,具有引導性、興趣性、啟發性、可操作性。預習導學在量上要適當,預習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鐘。要有對自學情況的檢查方法、反饋信息等,為後面精講提供問題依據。

課堂教學:設計時要着重“導思路、導方法、導能力”,並且要緊扣教材,重點突出,利於突破難點。也要預設問題,問題就來源於自學中沒有理解的知識,同時要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特點。

4、課內訓練檢測:要體現教學重點,扣緊課標,做到精選、精練。訓練內容要以培養雙基為重點,設計要有層次,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關注學生學習的差異,保證每個學生的有效學習。要有訓練檢測方法、訓練檢測情況反饋方式,並依據反饋信息做好糾錯,加深知識的理解。

5、課後拓展延伸:這一部分要立足於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拓展延伸題可以利用自習時間完成或留作家庭作業,第二天上交。拓展延伸內容要重視預設生成而未達到理想效果的內容。同時,還要有方法的梳理、思想和思維的發展。

6、教後記:教後記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自我感受和反思評價,便於總結經驗和教訓,教師要認真撰寫教後記,便於下次集體備課時交流。這部分內容可以記在《研修手冊》上,也可記在《活頁教案》上。

學後記:學生通過撰寫學後記,達到思考學習過程,總結本課學習的規律和方法的目的,教師對此要嚴格要求、認真批閲。

五、導學案編寫的一般要求:

1、應該具備明確的學習目標。

2、應注意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

3、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4、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及檢測方法。

5、注意“教學合一”,注重學生的學習。

6、《導學案》一定要明顯體現“課前、課中、課後”三段內容。

六、“導學案”需要新的備課模式:

提前備課→輪流主備→集體研討→優化學案→師生共用。

具體操作:

主備教師提前一週拿出“導學案”草稿→發給全體組員→集體備課,修訂草稿,提出修改意見→充實導學案→交主管領導或備課組的把關教師審定→製成正式文本

備課要求:

主備教師(導學案編制者)認真闡述教材的特點、重點、難點以及每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並且闡述每堂課的大致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學習過程,如何突破重點、難點,設計編制講學稿等。

主備老師發言後,每個教師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共同研究重點難點及對策,最後形成統一的師生共用的導學案。

七、“導學案”的使用:

1、對學生的要求:學生提前一天拿到導學案→按導學案要求及指導自學課本→解決導學案中基礎題部分→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做提高題→碰到生疏的難解決的問題要做好標記記錄下來→第二天與同學交流或在課堂上向老師質疑。

課堂學習時可以在導學案空白處適當作些方法、規律等的筆記以便今後複習。

要求學生每隔一定時間後,將各科導學稿進行歸類整理,裝訂成複習資料。

2、對教師的要求: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補。

八、“導學案”課堂環節:

“導學案”教學模式的課堂環節。

“導學案”課堂應做到“七放手”:1、課本放手讓學生閲讀。2、新知識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3、重點疑點放手讓學生討論。4、提出的問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解答。5、結論放手讓學生歸納總結並表述。6、規律放手讓學生尋找。7、知識結構體系放手讓學生構建。

“導學案”課堂可分為四塊:

學生自學----小組探究----教師講解----當堂訓練。

1、學生自學,以案導學。

提前一天(或上課後),教師將“導學案”發給學生,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和指導,自學教材並完成自學習題,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儘量自己解決,遺留問題要做好標記(教師巡視並進行學法指導,檢查瞭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2、互助合作,研討交流。

學生對自學過程中不能完全解決的疑問,通過小組內討論、小組間討論的辦法予以解決。在討論中,教師蒐集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小組代表向教師反饋學習疑點,難點。

3、精講點撥,釋疑解惑。

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和討論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主要講學生不理解、不清楚的疑點、盲點和難點(此過程要充分重視“兵教兵”)。

4、當堂訓練,鞏固提高。

教師講解完後,學生完成課內訓練題,檢測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鞏固所學知識。針對訓練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組織學生討論或訓練,把未解決好的問題解決好,達到提高的目的。

九、課後作業:

附:教學流程設計主要體現什麼?

《導學案》成為詳案後,流程可以簡寫。

流程設計主要凸顯教師課堂行為:1、如何組織檢查學生課前自學效果,用什麼方法檢查,怎樣實施,怎樣糾正、彌補。2、如何組織課堂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用什麼措施保證學習效果,用什麼方法檢測學習效果、分享學習成果,如何解決課堂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怎樣引導,怎樣啟發,哪些需要講授;3、小結課堂,怎樣檢測學習效果,怎樣評價學生的有效學習及思想、思維發展;4、如何佈置新的課前學習任務。

該流程中具體問題的表述要求:1、學習方法必須交代清楚如何操作,尤其是新方法開設運行時;2、具體學習任務只需表述出“導學案學習目標‘幾’”即可;3、講授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無法解決的內容)至少需要寫出提綱,但一節課中的講授時間最好控制在20分鐘以內;4、《導學案》需要解決問題的答案可以標註在教材上,也可標註在《導學案》上,不必寫入流程中;5、檢測題可以在各種教輔資料中遴選,也可以自己編制。

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簡介

一、“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實“先學後教,教學合一”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不使每一個學生掉隊。

2、操作載體:師生共用“導學案”。“導學案”整合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和評價的卷案於一體,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決了教案與課堂脱離、學案與課堂衝突、教學反饋不夠及時等問題。

3、導學案編寫原則:①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②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③探究性(儘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④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⑤開放性(有可供師生完善的“留白處”);⑥創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師個人備個案→集體研討制定“導學案”→課堂組織實踐“導學案” →課後反思補充“導學案”。

二、“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

“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主要由“明確目標→前置自學→展示交流→合作探究→達標拓展”五個環節構成,教師圍繞學生的活動,相應地做好明確目標、問題助學、診斷指導、點撥提升、總結評價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目標

師生共同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事先把新的學習內容,按照其在單元或整冊書的地位、作用,根據學生的認知起點,制定相應的科學的學習的目標,明確目標展示於“導學案”上。上課伊始,教師指導學生參照“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心中有數,帶着明確的目的有任務地參與課堂學習。

(二)前置自學

前置自學一般要在課上進行,學生依照“導學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上的自主學習問題,同時生成整理新問題。自學中,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能歸納的規律自己歸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在合作小組內討論尋求解決。鼓勵學生通過圈點標記深入鑽研,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教師指導自學,同時根據掌握的自學情況進行二次備課。

前置自學環節設計的目的有三個:一是通過自主學習解決自己完全能解決的問題,培養自主

學習習慣、能力;二是為課堂上的展示做充分準備;三是為教師下一步的引導點撥提供起點。

(三)展示交流

學生根據自主學習情況在教師的組織下展示交流自主學習成果。一般問題的展示交流有兩個層次,組內展示和組間展示。知識性、基礎性的問題可以在組內展示、互相評價,稍難的問題在小組內展示後整理出小組的意見在班內展示交流。自主學習任務展示的時機要跟教學的流程相和諧,要恰如其分的貼着教學目標的落實來展示,不能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為活動而活動。教師在學生展示交流的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展示的情況確定“講”與“不講”的黃金分割點,以便及時進行點撥。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學生之間互相幫助能學會的,都不需要講。所謂的“講”,實際上就是一種有效點撥,擇機指導。

展示交流環節是課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個環節,它至少有這樣幾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進了前置自學。要想展示精彩,必須深入自學。先自學後展示能有效地啟動學生進一步求知的內因,從而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學得更積極、更主動、更有效,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兩個層次的展示交流保證了學生參與的廣度,使更多的學生擁有機會受到關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課程資源。學生個體擁有的信息是一種潛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潛在的力量顯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課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種信息交流,在參與中,在傾聽中,使得學生不斷地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賴以延長,將思想的觸角伸向更為深遠的領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學情,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找準教學的起點,以此作為教學的依據,這也是教學成功的基本保證。五是展示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快樂程度。形式多樣的展示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這一教學環節理想的教學狀態應該是將“學路”和“教路”有機地融合在一體。“教”是貼着學情而進行的有效的點撥,“學”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的智慧成長。

(四)合作探究

學生依照導學案或教師的提示進行探究性學習。

這一環節是針對前兩個環節解決不了的內容而設置的,合作探究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體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來提出問題或者根據學生的發現情況提出問題,然後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小組討論,在班內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講解,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能力體系。這個環節是靈活機動的,應根據教學內容的深淺、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來取捨。

(五)達標拓展

學生依照“導學案”的設計,進行鞏固訓練或達標檢測或拓展提高,以達到鞏固、總結、檢測所學內容的目的。

達標檢測題目的設置要求有層次有梯度,能體現知識能力重點,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使用。教師或小組長現場批閲學生練習,收集反饋信息,當堂矯正補救。教師同時引導學生小結梳理知識框架、規律、方法,並對合作小組當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

以上五個環節既密切聯繫又互相制約,形成一個統一的動態的流程,將“學路”“教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學路”是最基本的。這五個環節既可以在一節課中體現,也可以在一個課題的教學中通過兩節課、三節課來體現。教學中應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等不同情況,對教學環節進行取捨。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要價值取向是讓全體學生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把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履歷”,最大化的尊重培養髮掘學生“學”的能力,讓學生資源對教學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貢獻,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項

(一)優化集體備課流程,保障導學案質量

集體備課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到編制的“導學案”的質量和課堂教學的效率,集體備課總結起來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集體備課內容明確)。

(2)五備:

①個人初備,形成個案。個人初備時,要求教師學習研究課程標準及相關材料,突出抓“八點”(教學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同時,教師還要查閲學生檔案、瞭解學生預習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設計。初備時每位教師都要盡力提出自己有獨到的設計方案和有疑問的地方,以便會診,排除困難。

②集體研討,形成初案。備課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首先由主備人將個人設計的個案,以説課的形式進行交流,備課組其他教師在認真聽講、及時記錄的基礎上,分別陳述各自的個案,進行比較,把對教材的處理、目標的制定、教法的選用、學法的指導、過程的設計等,調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備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對形成的初案進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規範的教學設計,完成對定案的編制。

④跟蹤聽課,形成復案。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根據學校聽課安排或邀請別人聽課指導。把關領導要跟蹤聽課,瞭解集體備課落實情況。

⑤教後反思,形成補案。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寫出較為翔實的教後記,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對教學設計進一步修訂完善,形成補案。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3)兩個評價

①包組領導對導學案進行質量評價,把關驗收;

②學校領導現場跟蹤集體備課,對集體備課中教師的表現進行現場評價。

(二)強化導學預設,提高課時效益

“導學案”形成之後,教師要在學生用的“導學案”基礎上對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充分預設,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在課堂觀察、參與、指導的緊張度和針對性,以確保課堂每一個環節的效率。

預設的內容包括:(1)前置自學階段:教師要預設學生的自學方式、自學時間、自學要求、學生自學時可能會遇到的疑難問題,自學巡視需要個別指導的同學。(2)展示交流階段:教師要預設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還是提問展示)、展示的時機、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學生層次、展示時可能會暴露的問題、展示時的點撥角度方法等。(3)合作探究階段:教師要預設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達到的深度;集體或個別指導的合作小組或個體,點撥講解的起點、內容。(4)達標拓展階段:教師要預設不同學生的不同達標度、達標反饋的方法、個別指導幫扶的對象,評價激勵的方案,總結梳理的方法、內容等。

(三)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主動學習成為習慣

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以往單一的、機械的“聽講—練習”的被動狀態轉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展示”的積極主動學習狀態,除了教學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師還應該在課上或課下有意識的教會學生學習、合作、展示、傾聽、評價。

(1)教會學生展示:能自然自覺、儀態大方的在組內或班內圍繞一個話題或重點發表自己的看法、闡明道理、抒發感情並能跟同學、老師交換意見。

(2)教會學生傾聽:一方面,既要會傾聽教師的課堂講解,又要會傾聽同學的課堂發言;另一方面,既要聽得進,聽清楚,聽完整,又要聽得懂,聽出實質,聽出問題。

(3)教會學生評價:在合作小組或班級內能公允真誠的評價同學的觀點,能質疑、批判、改正、補充、完善別人的意見。

(4)教會學生合作:在合作小組內,能以寬宏大量的心態主動借鑑他人的智慧優勢為我所用,也能夠積極主動地貢獻分享自己的智慧優勢。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鎖信息

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

油坊完小“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

1、“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1)基本

理念:落實“先學後教,教學合一”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不使每一個學生掉隊。

(2)操作載體:師生共用“導學案”。“導學案”整合教師的教案、學生的學案和評價的卷案於一體,起到“三案合一”的作用,解決了教案與課堂脱離、學案與課堂衝突、教學反饋不夠及時等問題。

(3)導學案編寫原則:①主體性(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②導學性(具有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③探究性(儘可能設計可供學生在研究中學習的內容);④層次性(關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要求);⑤開放性(有可供師生完善的“留白處”);⑥創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基本操作流程:教師個人備個案→集體研討制定“導學案”→課堂組織實踐“導學案” →課後反思補充“導學案”。

2、“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

“導學案”課堂教學模式主要由“明確目標→前置自學→展示交流→合作探究→達標拓展”五個環節構成,教師圍繞學生的活動,相應地做好明確目標、問題助學、診斷指導、點撥提升、總結評價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確目標

師生共同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事先把新的學習內容,按照其在單元或整冊書的地位、作用,根據學生的認知起點,制定相應的科學的學習的目標,明確目標展示於“導學案”上。上課伊始,教師指導學生參照“導學案”,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心中有數,帶着明確的目的有任務地參與課堂學習。

(二)前置自學

前置自學一般要在課上進行,學生依照“導學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完成“導學案”上的自主學習問題,同時生成整理新問題。自學中,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能歸納的規律自己歸納,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在合作小組內討論尋求解決。鼓勵學生通過圈點標記深入鑽研,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教師指導自學,同時根據掌握的自學情況進行二次備課。

前置自學環節設計的目的有三個:一是通過自主學習解決自己完全能解決的問題,培養自主學習習慣、能力;二是為課堂上的展示做充分準備;三是為教師下一步的引導點撥提供起點。

(三)展示交流

學生根據自主學習情況在教師的組織下展示交流自主學習成果。一般問題的展示交流有兩個層次,組內展示和組間展示。知識性、基礎性的問題可以在組內展示、互相評價,稍難的問題在小組內展示後整理出小組的意見在班內展示交流。自主學習任務展示的時機要跟教學的流程相和諧,要恰如其分的貼着教學目標的落實來展示,不能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為活動而活動。

教師在學生展示交流的同時,可以根據學生展示的情況確定“講”與“不講”的黃金分割點,以便及時進行點撥。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學生之間互相幫助能學會的,都不需要講。所謂的“講”,實際上就是一種有效點撥,相機指導。 展示交流環節是課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個環節,它至少有這樣幾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進了前置自學。要想展示精彩,必須深入自學。先自學後展示能有效地啟動學生進一步求知的內因,從而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學得更積極、更主動、更有效,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兩個層次的展示交流保證了

學生參與的廣度,使更多的學生擁有機會受到關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課程資源。學生個體擁有的信息是一種潛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潛在的力量顯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課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種信息交流,在參與中,在傾聽中,使得學生不斷地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賴以延長,將思想的觸角伸向更為深遠的領域。四是展示能暴露學情,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找準教學的起點,以此作為教學的依據,這也是教學成功的基本保證。 五是展示能提高學生學習的快樂程度。形式多樣的展示能讓學生學得輕鬆,增加自信。

“展示交流”這一教學環節理想的教學狀態應該是將“學路”和“教路”有機地融合在一體。“教”是貼着學情而進行的有效的點撥,“學”是在教師有效指導下的智慧成長。

(四)合作探究

學生依照導學案或教師的提示進行探究性學習。

這一環節是針對前兩個環節解決不了的內容而設置的,合作探究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體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師根據學生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來提出問題或者根據學生的發現情況提出問題,然後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小組討論,在班內交流。教師適時點撥講解,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能力體系。

這個環節是靈活機動的,應根據教學內容的深淺、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來取捨。

(五)達標拓展

學生依照“導學案”的設計,進行鞏固訓練或達標檢測或拓展提高,以達到鞏固、總結、檢測所學內容的目的。

達標檢測題目的設置要求有層次有梯度,能體現知識能力重點,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使用。教師或小組長現場批閲學生練習,收集反饋信息,當堂矯正補救。教師同時引導學生小結梳理知識框架、規律、方法,並對合作小組當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

以上五個環節既密切聯繫又互相制約,形成一個統一的動態的流程,將“學路”“教路”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學路”是最基本的。這五個環節既可以在一節課中體現,也可以在一個課題的教學中通過兩節課、三節課來體現。教學中應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等不同情況,對教學環節進行取捨。這一教學模式的重要價值取向是讓全體學生經歷知識發現的過程,把學生的學習變成一種“履歷”,最大化的尊重培養髮掘學生“學”的能力,讓學生資源對教學效益提供最大化的貢獻,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將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導學案”教學模式的操作注意事項

(一)優化集體備課流程,保障導學案質量

集體備課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到編制的“導學案”的質量和課堂教學的效率,集體備課總結起來有如下方面:(1)三定:集體備課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集體備課內容明確)。(2)五備:①個人初備,形成個案。個人初備時,要求教師學習研究課程標準及相關材料,突出抓“八點”(教學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同時,教師還要查閲學生檔案、瞭解學生預習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設計。初備時每位教師都要盡力提出自己有獨到的設計方案和有疑問的地方,以便會診,排除困難。②集體研討,形成初案。備課教師在集體備課時,首先由主備人將個人設計的個案,以説課的形式進行交流,備課組其他教師在認真聽講、及時記錄的基礎上,分別陳述各自的個案,

進行比較,把對教材的處理、目標的制定、教法的選用、學法的指導、過程的設計等,調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備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對形成的初案進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規範的教學設計,完成對定案的編制。④跟蹤聽課,形成復案。經過備課組研討過的教案是否可行還有待於考證,因此,有必要進行跟蹤聽課進行檢驗,以便得到總結、提高,備課組成員之間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根據學校聽課安排或邀請別人聽課指導。把關領導要跟蹤聽課,瞭解集體備課落實情況。⑤教後反思,形成補案。課後交流,就是對備課的總結階段。備課組教師在集體備課情況下授課,要進行交流,對教學進行反思,寫出較為翔實的`教後記,分析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同時對教學設計進一步修訂完善,形成補案。促進今後教學的進一步開展。

(3)兩個評價:①包組領導對導學案進行質量評價,把關驗收;②學校領導現場跟蹤集體備課,對集體備課中教師的表現進行現場評價。

(二)強化導學預設,提高課時效益

“導學案”形成之後,教師要在學生用的“導學案”基礎上對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充分預設,這樣才能保證教師在課堂觀察、參與、指導的緊張度和針對性,以確保課堂每一個環節的效率。

預設的內容包括:(1)前置自學階段:教師要預設學生的自學方式、自學時間、自學要求、學生自學時可能會遇到的疑難問題,自學巡視需要個別指導的同學。

(2)展示交流階段:教師要預設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還是提問展示)、展示的時機、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學生層次、展示時可能會暴露的問題、展示時的點撥角度方法等。(3)合作探究階段:教師要預設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達到的深度;集體或個別指導的合作小組或個體,點撥講解的起點、內容。(4)達標拓展階段:教師要預設不同學生的不同達標度、達標反饋的方法、個別指導幫扶的對象,評價激勵的方案,總結梳理的方法、內容等。

(三)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主動學習成為習慣

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以往單一的、機械的“聽講—練習”的被動狀態轉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展示”的積極主動學習狀態,除了教學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師還應該在課上或課下有意識的教會學生學習、合作、展示、傾聽、評價。(1) 教會學生展示:能自然自覺、儀態大方的在組內或班內圍繞一個話題或重點發表自己的看法、闡明道理、抒發感情並能跟同學、老師交換意見。(2)教會學生傾聽:一方面,既要會傾聽教師的課堂講解,又要會傾聽同學的課堂發言;另一方面,既要聽得進,聽清楚,聽完整,又要聽得懂,聽出實質,聽出問題。

(3)教會學生評價:在合作小組或班級內能公允真誠的評價同學的觀點,能質疑、批判、改正、補充、完善別人的意見。

(4)教會學生合作:在合作小組內,能以寬宏大量的心態主動借鑑他人的智慧優勢為我所用,也能夠積極主動地貢獻分享自己的智慧優勢。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鎖信息。

(四)“導學案”基本格式:

語文導學案

課題 課型 執筆 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

【學具準備和學法指導】

【學習過程】

1預習導學

2課堂研討

3延伸拓展

數學導學案

課題 課型 執筆 使用時間

【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

【學具準備和學法指導】

【學習過程】

1預習導學

2合作探究

3精講釋疑

4檢測達標

5延伸拓展

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

闡 述

一、實施背景

新課程的核心內容,是關注學生髮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課堂教學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通過對我校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調研,發現有些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法陳舊,課堂教學效益低下,制約着我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為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益推進素質教育,在綜合分析了我校的課堂教學的現狀,參考了其他學校成功的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決定推行“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

二、“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含義

“學案”就是教師根據課標要求、學生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編寫的供學生課外預習和課內自學用的書面的學習方案。“學案導學”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教師的啟發引領為主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我發現,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發展的有效途徑。最終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優化課堂模式。其操作要領主要表現為先學後教、合作探究、導學導練、當堂達標。概括起來説,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個構成要素,即:“學案、導學、探究、點撥、自測”。

1.“學案”由目標導學、討論質疑、自測互結和盤點得失四個要素組成。教師設計學案時,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制定教學目標和學生活動內容,着力點放在“學習活動設計”上,它包括學習內容和學法指導,如觀察、聯想、對比、歸納、思考、討論等;還要擬定培養學生何種思維方法,訓練何種能力,指導何種解題方法等,要準確、具體,使靜態的學習內容動態化。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知水平的高低,通過啟發性,趣味性等問題設計和學案的情景設計,使學生進入角色,激起興趣,達到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

2.“導學”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導”,教師要立足於“主導”地位,即創設情境、明確任務;組織學習、適時點撥;合理評價,情感推動。二是“學”,其中包括掃除顯性障礙和找出疑難問題,也包括對教學內容要點的梳理和重點目標的明確。應當注意的是,這裏的教師的“導”是為學生的自學服務的,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輔相成。

3.“四個環節”是指:(1)目標導學 (2)討論質疑 (3)自測互結 (4)盤點得失

三、推行“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總體要求: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中國小認真組織落實以教學為中心,以課堂為關鍵,以質量為生命,以效率為靈魂的要求。借鑑大興學校的經驗,深入開展“學案導學式” 高效課堂教學 活動。學案導學式模式: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 “學案”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為目的,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從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轉變。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學的需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嚴格執行“三講三不講”的要求,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要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立足於“導”來解決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使各類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學有所得。“高效課堂”就要講在課堂,練在課堂,反饋矯正在課堂,完成作業在課堂,所有學習任務基本在課堂解決。要加強“有效課外---預習與作業”的研究與實踐。

2、學案導學要體現教學目標管理,教師要從講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轉變。現代教學目標管理要求:教材目標化、目標問題化,問題要點化,要點練習化,練習應用化。教師是手持創造思維金鑰匙的指導者,教師最重要的作用是教會學生思維,特別是創造思維,使學生在自己的思維實踐中學到教師沒有講授的知識,甚至創造新知識,這樣的學生才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要讓“親歷探究”取代“講授深究”。要加強課堂診斷,區分課堂的有效和無效勞動,學生的有效和無效學習,引導教師從講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轉變,備課重學情、重設計;上課重引導、重調控、重評價、重矯正、重生成、重總結昇華、重學的效果。課堂評價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

3、學案導學要體現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要從重視教法向重視學法轉變。新教法是教師指路學生走路,最先進的教法應該是引導學生自己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以培育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為基礎,以創造條件使學生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機會為主要原則,以引導學生走自學之路為主要方法,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主要手段,以鼓勵創新精神培養創造能力為教學思想的核心。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發揮好主導作用,導思維、方法、規律、能力、創新、興趣、意志、目標、理想。高度重視學生自主

學習能力培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學方法改革的永恆目標,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學習的方法規律,使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終生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加強“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有效課堂教學問題的研究,把如何設計教案、學案,提高學案導學作用;教師如何利用學案進行 “導學”, 發揮主導作用;怎樣利用“學案導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等內容作為教研的重要課題,加強教學研究,深化課程改革,力爭拿出成果。

5、教師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要按“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教學活動要求,個人備課教案學案要分開,集體備課主要抓好單元備課和重點課時備課,在主備人備精備細基礎上,充分發揮備課組全體教師作用,進行修改完善,設計出更有效的教案、學案,真正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學效益的提高。

四“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操作

根據新課程理念,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既要減輕教師過重的負擔,又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合作性,激發學生的自學潛能,杜絕課堂上虛假的表演,不搞花架子,做到基礎知識當堂會,不但“堂堂清”,還要“人人清“。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從而獲得大面積豐收。所以,將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結合起來,構建此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基本三維程序是:目標導學——討論質疑——自測互結——盤點得失。下面以新授課為例,具體説明如何操作。

1、目標導學:分為“學習目標”和“自學指導”兩部分內容。“學習目標”是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的三維目標,教師引入新課後,向學生展示説明本課的三維(知識、能力、思想)目標及重、難點,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明確了方向“自學指導”是整個學生自學過程的一個縮影,是教師用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現對學生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學生依照老師提供的“導學案”自主學習。學生要深入研讀文本,熟悉教材,對重點、難點、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這個過程中老師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自學。對於學生在自學中不會的問題也不要急於解答,可在合作交流中通過互相幫助來解決。自主學習結束後,以為單位互相檢查自學的情況,不會的問題再相互幫助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可由全班討論解決,教師要退到最後一步。在這個過程中,老

師的作用主要是不斷觀察瞭解學生的合作情況,極力引導學生交流形式,在這一環節教師要體現四個“明確”即明確自學內容,明確自學要求,明確自學方法,明確自學時間。在這個環節不同學科還可以設置“自學檢測”這一小環節,檢測學生自學效果,這會對學生的自學起到積極地引導作用。

2、討論質疑:指學生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將疑難問題帶到小組中討論後仍然解決不了的再進行歸納整理,向教師求教。教師精講點撥,進行鍼對性的答疑進而引導學生總結出知識的規律性,完善知識的系統性。其中,教師要規範學生的專業用語和書寫習慣,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這一環節在學案中沒有預設,只留有空白,通過討論質疑,學生在空白處體現疑難問題及總結出的知識體系。

3、自測互結:是指學生對本課所學的只是進行自我檢測,目的是要通過變式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形式上採取同桌互批,小組串批,教師校批等不同形式。其中教師尤其要關注“弱勢羣體”,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要充分運用“兵帶兵”的戰略,鼓勵優等生幫扶學困生。要注意“堂堂清”和“人人清”,對於一些學生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一定要強調學生當堂掌握。教師設計的自測習題,一定要分清層次,一般分為基礎部分,提高部分和拓展部分,各科據此並結合學科特點設計的欄目和規定不一。但必須要用於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使他們在不同的層次上得到相應的提高,在堅決避免一刀切和一鍋煮的現象出現的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拓展材料,給學生補充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使“優等生”更“優”。學生在完成各自的習題後,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點評,從而掌握學生的知識目標的完成情況,沒有達標的一定要“清”,進而實現全面豐收。

4、盤點得失:這一環節是指教師和學生針對本課“教”和“學”的深刻的體味和反思。主要回味一下本課的得和失,以求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和學習。就教師而言,教師要在課後總結一下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和優點以及改進的措施;就學生而言,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創與所用,甚至是教師的所教,藉助於書面語言真誠、真實、真情的再現出來。即回顧本節課教和學的過程並結合“自測互結”的結果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的教學情況有針對性的診斷,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改進的措施,以利於課後及時彌補,內容大致有“記學、記教、記做”三方面;可以寫出得失、缺陷、困惑、創見等。可當堂完成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