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哲學

如何運用中國哲學思維理解實踐的概念三要素

欄目: 哲學 / 發佈於: / 人氣:1.65W

在大家學習馬哲原理的時候,無論在唯物論和認識論、還是辯證法和唯物史觀,一定會始終貫穿一個概念作為主線----實踐。馬克思經典座右銘提到:哲學家們總是喜歡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的關鍵在於改變世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徵,也是馬哲的基本觀點。那麼在學習“實踐觀”的時候,作為哲學基本問題這對兒冤家“物質”和“意識”的搭橋者,“實踐”本身又是什麼呢?李雪飛老師認為,着重掌握其內涵的三要素,對掌握實踐觀的本質具有較大幫助。

如何運用中國哲學思維理解實踐的概念三要素

實踐即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性活動。簡稱改造世界,它具備三個要素:主體、客體和中介(手段、方法、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個要素不僅是實踐的三要素,也是認識活動的三要素,從三要素的角度來看,實踐與認識是具有統一性的,只不過在論述這三個要素主體、客體和中介時候,切入的中心點不同而已,好比站在馬路上看路過飛馳車裏的人,或者在飛馳的車裏看馬路上的人一樣,只是觀察立足點不同,內容卻是一樣的。如果站在客體的角度切入看這三要素,往往是我們説的認識;反過來如果站在主體的角度看着三要素,這就是實踐了。

李老師通過這三要素來告訴大家了實踐和認識的統一性,表明一個問題,那就是無論實踐、還是認識,其實都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而中介的手段方法是建立主客體二者的橋樑,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實踐、還是認識,主體一定是人,因為只有人才能認識和改造世界。客體的話有可能是人、有可能是物,即如果在生產實踐中即為物,社會實踐中就是人。中介的方法手段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一而足。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從主客體和中介這三要素的角度來看,實踐和認識是不可分的。實踐是一個主體通過中介的手段和方法,能動地作用於客體,進而在改造客體滿足自己需求價值的過程中,又從客體上獲得反饋信息,能動地反映客體的過程。所以我們説,實踐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個主體客體化(認識世界)和客體主體化(改造世界)的過程。這句話背誦下來很容易,答分析題時候常常用到,但是要想理解,卻要費一番功夫。從這裏怎麼理解,借用中國哲學的一個典故“知行合一”。

王*明作為心學代表人,相比大家都很熟悉。當然,他的理論本質上在我們馬哲上是被批判為“主觀唯心主義的”。但是他的一個思路“知行合一”,卻非常有助於大家深入地理解“實踐過程是一個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句話。

陽明先生有個著名的典故:一弟子指着深山中的花曾問王*明,説“先生曰心外無物,此花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心何干?”王*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時候,此花與你的心同歸於寂,它的色相是不顯現的(注意是不顯現,不是不存在,這點很重要),但當你看此花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心有粗動向,而此花也會有粗動向,顏色便會顯現起來。便知此花在你心中。”

其實王*明很早就發現了我們今天馬哲講的這點“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方為實踐的這一原理,只不過他是從主體的角度來論述的,且限於當時古文的表達,很多後人誤解了王*明的意思。王*明的意思便是,只有當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時候(看花時候),才真能算是實踐,也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換言之,如果主體根本沒有通過這中介這個“看”來搭橋到客體花,那麼花開花落自由時,它確實存在,但是是不顯現的,那麼便不能稱為實踐即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可見王*明所稱的“心外無物”實際是指的是主體能否和客體發生作用而言。

中國哲學博大精深,如果學習馬哲中,適當運入中哲思維,很多很難理解的原理和方法論都可迎刃而解。同學們在學習時候可以適當借鑑,促進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