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薦】家鄉的風俗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家鄉的風俗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提起大秧歌,在我的家鄉那真可以説是家家都知道。家鄉的男女老少,個個都能扭上一段!

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家鄉的大大小小的廣場上響起了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不一會兒人們便陸陸續續地來到了廣場上。他們有的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絹,有的攜着妻子和兒女。小小商販們乾脆在周邊擺起了攤兒。一時間,廣場上變得熱鬧非凡了。

大秧歌扭起來了,雖然隊伍中多是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為協調,尤其是手中拿着扇子和手絹,舞得出神入化,舞出了別樣的風采,盡情得揮舞着揮灑着他們的內心的喜悦和歡喜,這樣也引逗着孩子的'歡心和心裏發癢;也想扭一段也爭着加入秧歌隊伍當中,那一條條彩色的“長龍”越來越長了。

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着家常之類的,自在悠閒。嗩吶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着變化,讓人久看不厭。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是人們每日的精神大餐,每到節日,秧歌手們便身穿彩裝,那些小孩們像風一樣跑到了台下,是因為孩子們喜歡”大頭娃娃”“孫悟空”“豬八戒”“沙僧”……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沉醉着家鄉的人們。

家鄉的風俗作文2

在我們這,有許多的節日,其中我多最喜歡中秋節。每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平時望見的月亮,今晚的月是無比的圓,就如銀白色的玉盤。

有人説,新月是不怎麼圓的,半月是像飄着一樣的,而圓月是像西子之明眸一樣的。聽説這一晚的'月亮,很是神祕、迷離、獨具情調。

如果可以,我願在月中漫步,聽她講古先的傳説;也願靜靜地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月光灑在了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與月共處,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着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靜地夜晚,在靜寂地户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的美好。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ye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望。也曾聽到過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首詞的作者是張若虛。

這首詞寫出了作者想到了永恆的月亮和人世變遷。於是追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寫出了詩人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奧祕,感懷宇宙永恆生命短暫。但是一個人的生命雖然短暫,可人才輩出無窮無盡,就和永恆的月亮共生於宇宙中。

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出瞭望月思鄉的感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

中秋節的確是一個賞圓月的日子,又可以吃月餅,又可以賞月,真的是一舉兩得呀!

家鄉的風俗作文3

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風俗習慣,但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即使是同樣的節日,也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

端午節,我們這裏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粽子選用青青的箬竹葉,先要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把糯米放進去,再留一些空間,餡可以是紅豆、棗、臘肉等。最後將粽葉尾包好,把包好的粽子用粗線捆好。奶奶把粽子放入鍋上蒸一段時間後,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粽葉,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

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除夕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除夕的重頭戲是吃團圓飯和送祝福語。吃團圓飯之前,大人們先要放鞭炮,在神龕前面上一把香,敬一敬祖宗神靈,以求全家大大小小平平安安、順順利利,每到這時,我也會跟在長輩們後面拜一拜、完成儀式。在餐桌上有帶魚、芋頭燒豆腐、雞、紅燒肉、火鍋等家鄉特色菜。我們一家人圍在方桌邊,舉起飲料,相互表達新年祝福,慶祝新一年的開始。

每到大年七年級早晨,天色矇矇亮,我牀邊都有一碗香濃甜美的紅棗湯,暖暖身子,寓意紅紅火火,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盪在耳邊,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

隨後我和父母還有妹妹一起去拜年。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衣袋、褲袋都會變得鼓鼓囊囊。

到了晚上,天空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作文4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慶的應該當屬春節了。而在春節的諸多傳統習俗當中,讓我覺得喜慶的傳統習俗還是剪窗花和貼窗花了。

今天是大年二十八,是大掃除的日子。按照咱們家的老規矩,今天還是剪窗花和貼窗花的日子。

大掃除完後,我拿出了剪窗花和貼窗花必須用的材料。這是我第一次剪窗花,我十分的躍躍越試,跟着媽媽折,一折,兩折……最後用剪刀剪出圖案,攤開。可與媽媽剪的窗花一對比,比媽媽剪的窗花差一大截呢!媽媽剪的時候不像我這樣慢吞吞的,而是拿着剪刀上下翻飛,過了一會兒,媽媽手裏就開了一朵漂亮的花了。

剪着剪着,我越剪越好。可是,有一個問題從我的心裏漸漸萌芽了起來。我問媽媽:“為什麼過年的時候要貼窗花呢?媽媽想了想,回答:“因為貼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又美化環境,還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理想的追求與渴望和憧憬。”媽媽説完後,我連連點頭,又過了許久,我們終於剪完了窗花。我和媽媽開始清點窗花的樣式。有的是“十字”形窗花,寓意着來年有許多吉祥;有的是“福”字形窗花,寓意着有福到,祈求新的'一年有福到;還有的是“牡丹”形窗花,寓意着花開富貴……

剪完了窗花,第二件重要的事就是貼窗花了。

我拿起一張“福”字窗花,貼上雙面膠,再揭下來。我選了一個朝陽的窗口,輕輕的貼上去。在貼的時候,我發現附近的鄰居、街坊,全部貼上了窗花。貼完後,我回頭望了望,感覺家裏瞬間火紅了許多;街道上也喜慶了許多。

貼窗花——這就是我覺得在春節中最喜慶的傳統習俗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5

當我瓜瓜落地的時候,就與這片故土結下緣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家鄉都有自己的習俗,但是每個家鄉的習俗都是不一樣的,但我的家鄉有些習俗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在我們這裏,有兩個習俗,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第一個是在每過春節的時候,爺爺或爸爸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在過年這幾天中,不管早飯還是晚飯,在還沒吃飯前,爸爸或爺爺就會拿來幾個碗,把炒好的菜夾一點分別放在碗裏,再往碗裏倒一點酒,盛一點飯,放在堂屋神龕上,點上香,然後爸爸還拿來了很多紙錢讓我們燒,過一會兒,爸爸又把剛才點好的香分別插在廚房灶上,後來才明白這是家鄉一個祭祖習俗,每當過比較重要的節日,就會像這樣來祭拜。

還有一個習俗是我聽奶奶説的,已經流傳很久了,有可能只有我們這裏才會有的,那就是我們這裏嫁女時的一些習俗,就是新娘在出嫁時,新娘會跟自己的母親和親朋好友在一起哭,她是這樣哭的:“叫聲爹來叫聲娘,不孝女兒嫁他鄉,誰來照看爹和娘。天上星子顆顆挨,女與爹孃要分開,養育之恩重泰山,割肝孝敬都應該”。哭了爹孃還要哭兄弟姐妹,哭的內容是那麼的朗朗上口,每哭一個親朋好友,他們都會給新娘一個紅包,在還沒出嫁前,新娘要穿上父親或母親的鞋子,當要走時,新娘要和自己的'弟弟交換新的鞋子,新娘把事先準備了一個紅包給弟弟,這場婚禮也就算完了,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哭嫁,是我們這裏已經流傳千年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真是意義深厚,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而且非常的有特色,這些習俗給我的家鄉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家鄉的風俗作文6

咱威海的春節只有七年級到初五六那幾天,而我老家那邊在臘月二十就開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可以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二十五天。

從臘月二十開始,家家都有了過年的樣子:家家去買過年用的,比如:春聯,鞭炮,福字、香、紙好多東西。

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村子裏的鞭炮聲就響起來了。到了晚上,姥姥便開始忙了起來,她把灶王爺面前擺的破舊的小盤子拿走,換上了嶄新的、精緻的小盤子。我便問姥姥:“為什麼要這樣做?”姥姥對我説:“在民間,相傳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他要向玉皇大帝上報這一家人的好壞,玉皇大帝會對這一家人有賞有罰。”説完後,姥姥又忙了起來。我看見姥姥又找出了幾顆糖果,一杯清水,一把料豆和一把稻草葉。我又問姥姥:“這些是用來幹嘛的?”姥姥告訴我:“這些是給灶王爺的,糖果是用來路上餓了吃點兒糖,清水、料豆兒和稻草是給灶王爺坐騎用得。”姥姥講完,突然叫起來:“關東糖要糊了!”“呢?關東糖?是幹啥的?”姥姥告訴我:“關東糖是要把灶王爺的'嘴給封上,讓他到天上只説好話!”聽姥姥講了這麼久,我想,哎呀!鄉村的規矩可真不少。

這個年,我是在姥姥家過的。我從臘月三十回到了姥姥家,一直到正月初七回到了威海,聽媽媽和同學們講:今年的威海,過年一點兒鞭炮聲也沒有,好無聊啊!哎呀!還是在鄉村過年好啊!有過年的氣氛,有好吃的飯菜,最好的是——沒有作業的壓迫。年啪啦的走來,也噼裏啪啦地走去!年希望你再次回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國有很多和節日,每一個節日裏都藏着有趣的風俗。而除夕,也就是年三十,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是辭舊迎新的日子。

早上,我和爸爸早早地就起牀了。到處洋溢着喜慶的氣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忙碌着,眉宇間透出歡樂的神情。睏倦的眼睛還沒有完全睜開,我已經開始幫爸爸貼春聯,不過也只是幫倒忙,比如把上聯和下聯完全搞反,自己卻認為貼的非常的好。爸爸在數次“教導”無效後,終於無奈地説了句:“孩子,你竟然可以做到無聲無息——完美搞反對聯,佩服。”過年嘛,哪有對錯,最重要的是氣氛!我振振有詞。

夜色漸漸降臨,遠處的鞭炮聲不斷。我們全家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桌子上的菜豐富極了。大人們在一起談論着過去一年的工作。我見沒有我插嘴的份,就只好大口大口的吃着菜,正在“埋頭苦吃”的時候,一家人卻都不説話,吃驚地看着我,可能是因為我像大胃王一樣吧,“你不是吃了一下午的零食嗎?”“我在長身體呀,你們不懂!”全家人都被我説得哭笑不得,但是之後全家人又邊吃邊聊,其樂融融,整個房間充滿了温馨、歡樂的'笑語聲。

今年我們在老家過年,吃完年夜飯之後還有特別活動。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放煙花。我拿了一支煙花,小心翼翼地點燃,只見煙花一會兒就噴出紅顏色的火焰,用力一甩就噴出五顏六色的火焰,真是好看極了。煙花沒有放完呢,我就迫不及待地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着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春節晚會的節目真是好看,我最喜歡小品,小品演員們妙語連珠,特別有趣,讓人捧腹大笑……

我喜歡節日,喜歡節日的風俗,喜歡藏在風俗中的美食美景,美好願望。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的節日很多,不過大多數都是學校放假讓我們回家休息、寫作業,真正有風俗的節日很少很少。唔,家鄉最有風俗的應該就是春節了。

每年春節都是在寒假期間。除夕夜前幾天,大多數人會去各個商店、超市採購年貨,南方人也許是去買一些福字啦,中國結啦,北方人不同,北方人也許會買幾件新衣服,或是去理髮店打理一下頭髮,象徵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正月二十九日,也就是除夕前一天,大家會把上一年在門上貼的對子、橫幅摘下來,糊上漿糊,貼上新的對子。每一年的對聯各不同,但是都有希望這一年一帆風順的意義。對子就是古代的桃符,桃符上會有人寫着“神荼”、“鬱壘”兩位門神的名字,以驅鬼避邪,現在的春聯就是桃符演變過來的。

大年三十晚上,所有家庭都會包餃子,有些人家也會在餃子裏包幾枚硬幣,取的是“吃到的`人今年會財源滾滾”之意。孩子們可以出去放煙花,親人們會一起吃餃子、看春晚。午夜十二點前十分鐘左右,我們會把冥幣、紙元寶放進一個盆裏,給祖先燒過去。到了十二點,一家人坐在一起守歲,迎接新的一年。這時,會有零星幾個人來串門,互相道一聲:“新年好。”

正月七年級到正月十五,會有很多親戚登門拜訪。孩子們給大人磕頭拜年,大人們會給孩子一些錢,這些錢叫做“壓祟錢”,也有人稱為“壓歲錢”。孩子得了錢心裏頭甜滋滋的,歡天喜地的拿給父母看。

我的家鄉春節的習俗與別的地方相差不大,不過我敢確定這裏一定比其他的地方更有年味。怎麼樣?你想不想來我們這裏過個年,體驗一下過年的趣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

冬至前後,村子裏到處散發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嘍!瞧,家家户户都像趕廟會似的,或肩扛,或車載,把一袋袋糯米陸續運到村頭。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進碾米機裏,碾成糯米粉來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進了一個個小木桶裏,白花花、軟乎乎的,沾點兒放到嘴裏,淡淡的米香中夾着一絲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後,家裏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爐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個人的臉都被爐炭映得紅撲撲的,看起來很喜慶。

不一會兒,蒸糕師傅喊了一聲:“出鍋嘞!”人羣立刻開始騷動,小孩子們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熱氣騰騰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開始了!”話音剛落,好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就挽起衣袖,圍着石臼,拿着木槌,一邊轉一邊舂糯米粉。淘氣的`孩子們也會乘機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們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臉上,就變成了小花臉。

沒多久,年糕打好了,嬸嬸們就拿着菜刀,嫻熟地將一大塊年糕分成許多小塊的。吃上一口熱乎乎的年糕,香滑軟如,誰嚐了都會嘖嘖稱讚。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靈手巧的奶奶變成了小兔子、小鯉魚、大元寶……孩子們可喜歡這些了。

最後,每家都把年糕一塊一塊整齊地擺在竹蓆上,再把竹蓆託舉到通風的竹架子上。等風乾後,就能帶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嚐的是鄰里之間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鄉里鄉親的那份情誼。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我的故鄉是福建,我們這裏吃東西很講究,每到七年級都要吃餃子。無論在哪裏,還是在哪裏玩,七年級必吃餃子。

七年級前後,我們家都會散發出一種香味,是餃子!是餃子!跑到廚房裏看見媽媽和奶奶正在把一袋麪粉倒進機器裏,做成麪糰來包餃子。

用刀片把麪糰切成一小團,用擀板棒把麪粉做圓,再把事先準備好的豬肉、蝦仁、青菜,按順序一個一個放進皮裏。過了不久,我們做出了四盤餃子,我往鍋裏放水,等水燒開了,我們一盤盤地放進鍋裏,給它們洗個“熱水澡”,等它們沸騰開來,往鍋裏倒水,再次等它沸騰,再往鍋裏倒水,等這次沸騰完,這些白白胖胖的餃子就能出鍋了。

這些餃子香噴噴的,一出鍋我的眼睛就一直看着,嘴巴不停地流出一點口水。媽媽和奶奶把餃子端到餐桌上,我立馬從廚房裏到外面來,跑到餃子面前,我直接上手拿個豬肉餃子,一放進嘴裏,我小心翼翼地咬開一小口,伴着一股濃濃的豬肉香,在我的嘴裏徘徊,香噴噴的,嚥下肚子,香味在肚子裏流動。“太好吃了。”我一時沒有注意,把豬肉餃子吃的只剩一半。

這時,媽媽來了,驚訝道:“女兒,豬肉都被你吃完了!你這麼能吃,幸好裏面還有豬肉餃子。”我興奮地説道:“我們包的.豬肉餃子太好吃了,我一時沒有忍,住就吃了一半。”吃完豬肉餃子,那濃濃豬油香一直在我的胃裏徘徊着,時不時看大人走遠了,就偷偷拿一個放在嘴巴里吃。

因為喜歡餃子,而愛過年,因為喜愛餃子,而我們家常常在過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中國人過年別有一番韻味……

“哎呀,明天就過年了。大孫女兒,去洗兩個硬幣……”奶奶説。

我趕緊起牀,興高采烈地又有些不解地問:“奶奶,為什麼要洗硬幣啊?”

“過年包餃子用,吃餃子時如果誰吃到了硬幣,就代表新的一年裏會大吉大利,財源廣進。”奶奶很耐心地回答着我。

可能因為過年的緣故,所以我感覺這一天過得非常慢……

看,全家人都在忙裏忙外,熱鬧得很!我也穿好衣服“混進”其中去“幫忙”。

説是幫忙,無非是湊熱鬧。不一會兒又傳來了奶奶的聲音“大孫女兒,快過來幫忙!”

“哎——來啦!”我一邊應聲,一邊跑向奶奶。

“吶,拿着這個小刷子,往對聯上刷膠。擦完,就給你爸送過去。”

就這樣,我忙裏忙外地跑着,累得滿頭大汗,似乎成了大功臣。

家裏的團圓飯開幕了,簡直就是滿漢全席,全家人喝的喝,吃的吃,熱鬧非凡……

很快,夜幕降臨了。天上一顆星星都沒有,月亮也被擋住了。但是,萬家燈火通明,大地也被照得一片明亮。

空閒時刻,我問爸爸:“爸爸,為什麼要過年呢?”

“哦,這個呀,很久以前……有個叫“夕”的怪物,一到“三十”的時候就來給人們添亂,弄得民不聊生。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告訴人們“夕”怕紅色、亮光和響聲。於是人們就穿紅衣、貼對聯、放鞭炮,還整夜開着燈。久而久之,就保留了下來,成為了“除夕”……

我似乎聽懂了什麼,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伴隨着新年鐘聲的.響起,新舊年的交接儀式完成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風俗都有所不同。我的家鄉在長壽,每年過年我們都要吃血腸。

血腸的餡兒是用豬血、豆腐、豬肉以及各種調料混合而成。血腸的外衣則是用豬小腸做的。把餡兒灌進豬小腸裏,大約十釐米為一節,每節血腸的兩端都要用細線繫好。在蒸鍋上放幾節血腸,蒸上二十分鐘左右血腸就熟了。蒸熟的血腸用刀切成片即可食用。

小時候,因為吃血腸,我還鬧過笑話呢。那天,爺爺正在做血腸。只見爺爺和着一盆黑乎乎的東西,我好奇地問:“爺爺,你在做什麼呀?”“我在做好吃的血腸喲!”爺爺邊揉肉餡兒邊回答。“血?血腸?多麼恐怖的東西!我可不敢吃!”聽了爺爺的'話我連退三步。一旁的奶奶笑道:“傻孩子,血腸可好吃了!吃了血腸就會紅紅火火一整年,什麼倒黴事都不會遇到喲!難道你不想紅紅火火一整年嗎?”“我當然想紅紅火火一整年了,可是血腸真的好吃嗎?”我將信將疑地望着奶奶。“一會兒,你嚐嚐不就知道了嗎?”奶奶笑着説。

晚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大人們一邊吃血腸,一邊説着祝福的話。我在各位長輩的鼓勵下,夾起一片血腸,小心翼翼地放進嘴裏。哇!軟軟糯糯的口感,鹹辣鹹辣的味道。也許是餡裏有豆腐的原因吧,血腸吃起來很有層次感。那天,我吃了滿滿一碗血腸。

後來我才知道,風俗不同,血腸的做法也不同。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我老家的那一款血腸。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湛江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二十五左右開始的。大人們忙得不可開交:縫新衣、買年貨、大掃除……孩子們也沒閒着:買爆竹、買糖果、做口琴……湛江的春節是從“忙”字開始的.。

臘月二十八,家家户户忙着將家中角角落落清洗乾淨;大年三十,要去拜祭祖先、全家一起吃團圓飯……吃過年夜飯,孩子們忙着向長輩説吉利話,這一天,孩子們的嘴總是像粘了蜜糖般特別甜,逗得長輩們笑逐顏開,開心地派發壓歲錢。除夕晚上,人人都不去睡覺,圍在一起“守歲”。我也常與夥伴們一起放煙花爆竹,為即將到來的新年添上些熱鬧氣氛。

大年七年級,各家照例點燃鞭炮,迎接“遊神隊”。遊神會,又名年例,始於16世紀中期,寓意五穀豐登,財源廣進,“年年有例”。各村青壯年男子組成一支隊伍,用大轎子抬着各路神像在各村間遊行。村民們要擺上宴席,與隊伍共同進餐。這時候,就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了。大家一起放爆竹,在隊伍後面跑跑跳跳,説説笑笑;進餐時,夥伴們總是隨便扒拉幾口,便一溜煙兒跑到神像前,左看看右瞧瞧,似乎在努力尋找些新大陸。真是百看不厭!附近有兩村,遊神隊早、中、晚各去一村。村民們燒香禮拜,隨後便擺下“百家飯”,與隊伍共同進餐,以求大吉大利,五福臨門。

初七初八後,孩子們忙着寫作業準備上學了,大人們也收拾心情準備上班了,老人們依然忙家務。“年”在無聲無息中悄悄遠去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一年中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清明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通過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包等活動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自己包粽子來吃。去年端午節的時候,我看到媽媽在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覺得很新奇,於是便向媽媽要求,教我怎麼包粽子。

我和媽媽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葉用清水洗乾淨,再準備好做餡料需要用到的紅棗、花生和糯米。準備工作完成後,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葉,在媽媽的指導下,把箬葉圍起來,做成一個小口袋一樣的形狀。緊接着,我用勺子從旁邊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葉裏,又在糯米上放上幾顆紅棗和花生。而後,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壓緊,並學着媽媽的樣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個稜角。包粽子真的是個技術活,在包的過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稜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卻像個“大肚子將軍”,整個身子都是圓乎乎的,沒有稜角。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訣竅,包出的粽子一個比一個成功。

包好後就開始上鍋蒸了,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當我聞到從鍋中飄來的陣陣香氣,總想揭開鍋蓋看看熟了沒有。終於可以開始品嚐了,我拿起一個粽子,剝去粽葉,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覺得好吃極了。

去年的端午節,我跟媽媽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感覺快樂極了。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節還能和去年一樣,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品嚐自己的勞動果實,過一個開心快樂的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所設立的節日,在這一天裏,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進行種種活動,這也是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

今天,我和媽媽回了一趟老家,準備在老家過完端午節。

媽媽一到家,就和奶奶開始着手準備包粽子,她從冰箱內拿出糯米、

紅棗、紅豆和粽葉。奶奶説今天做紅棗和紅豆餡的。媽媽把糯米放進了粽葉裏,又把洗乾淨的紅棗塞進糯米里,再用粽葉包起來,輕車熟路地用細繩捆起來,接着又按照與剛才一樣的方法,將剩下的糯米、紅棗和紅豆給包成粽子,一上午時間共包了十幾個粽子。

在包完之後,媽媽將粽子幾個一組地放進鍋中蒸起來,終於等到蒸好,要吃午飯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品嚐粽子了。解開細繩和粽葉,映入眼簾的就是那白白的糯米,一口咬下去,有一點甜的糯米吃起來黏黏的,又有些粽葉的味道,使粽子吃起來也不膩。

接着,我看到了那個被夾在裏面的'紅棗,一口吞在嘴裏,細細地咀嚼,一股濃濃的棗味在嘴裏迸發出來,裏面沒有核,細細的品,這裏面還有一股糯米味,好吃!

在一口氣吃下好幾個粽子後,我心滿意足地打了一個飽嗝。

過了中午,天氣有點熱,但媽媽還是帶我來看賽龍舟,畢竟過端午節不吃粽子、賽龍舟,那就不是端午節了。

沒過一會兒,我就看見許多年輕的小夥子上了龍舟,有的在鼓旁,有的在前面,有的在中間手中握着船槳。一聲開始!選手們紛紛用盡全力划槳,後面的在擊鼓助威,坐在觀眾席上的眾多觀眾和我們一塊吶喊助威。比賽結束時,許多觀眾都沒有因為炎熱的天氣而減少興趣。

隨着賽龍舟的結束,端午節也已接近尾聲,我也和媽媽一同回去了,但在是端午節的今天,我永遠忘記不了。

Tags:風俗 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