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立春的傳説大全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8W

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關於立春的傳説,希望各位讀者不要錯過閲讀,覺得讚的朋友,可以轉發或繼續關注本網站。

立春的傳説大全

【立春啃蘿蔔的傳説】

我國各地農村人總是把立春叫打春,而打春這天,鄉人又有一個習俗,就是在立春時刻,不論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幾口蘿蔔,這習俗叫啃春。

要説這啃春習俗的來歷,還有個神奇的傳説。

傳説,遠古的時候,人們在狩獵的同時,開始搞點農業,那時候三皇五帝也都把種糧列為萬行之本。鄉人呢,更是以種糧為天職。所以,不論三皇五帝,還是鄉人百姓,對一歲之首的春,更是心裏十分重視。那時候,人們到了立春這天,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儀式來慶祝。有一年的立春前,當人們收拾利落田地場院,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時,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傳染上了一種説不出的疾病。這種病很怪,人人心虛氣短,失神落魄,沒有一丁點精神,那模樣真像喝醉了酒似的,個個都是頭重腳輕,連抬抬手的力氣也沒有。

立春前一天,一個老道打扮的人來到了一個村莊。他見村莊裏靜得聽不到雞鳴狗叫,更不見有人走動,覺得奇怪萬分。他來到了村邊的一户人家,敲敲門,沒人應聲。門虛掩着,他尋思了一下,便説着:“屋裏有人嗎?”推門進屋。屋裏的炕上躺着五口人,個個臉色焦黃,昏沉沉像睡着一樣,滿屋塵土,看樣子已是有些日子沒人打掃了。道人連呼幾聲沒人應,他趕緊來到一箇中年人跟前,連聲問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説:“全村人都得了一種像我這樣的'病。”道人一連闖了幾家,情形都是一樣。道人也莫名其妙。於是,他來到村東頭的一棵古樹下,面南盤坐,挑起單掌,閤眼靜坐,口中唸唸有詞。原來,他向南海的觀世音菩薩祈求醫治瘟疫的方法。約摸過了三個時辰,道人長噓一口,猛然站起來,飛快地跑回觀院,掄鎬便刨,他刨出一袋貯藏的蘿蔔,又飛快地跑到了村莊。這時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從村中一家找到一隻蘆花大公雞,拔下幾根雞毛,紮在了地上。道人閤眼祈告着,腦海中又出現了靜坐時與觀音菩薩對話的場面:觀音菩薩告訴他,等地氣通時,讓鄉人百姓每人啃吃幾口蘿蔔,瘟疫便可自動解開。過了約莫有一袋煙的功夫,紮在地上的雞毛突然動了起來,道人驚喜萬分,他喊着:“地氣通了,地氣通了。”奔向了村莊的每家每户,讓人們啃吃蘿蔔。結果,還真靈驗,人們吃了蘿蔔之後,全都好了。

人們紛紛給道人跪下,謝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説:“大夥請起,別謝我,應該感謝觀音菩薩。不過,大夥現在應該去救別人。我的觀院裏還有許多蘿蔔,大夥帶着快去鄰近村莊救人吧!”鄉人聽後,帶着蘿蔔奔向了十里八村。瘟疫解了,人們又過上了平靜安樂的生活。但是人們不會忘記那位道人,更不會忘記讓他們從苦難中解脱出來的蘿蔔。

從此,鄉人便在立春這天啃吃幾片蘿蔔,以求平安。啃春的習俗也就形成了,一直到今天。

【關於生肖】

立春過去的確是叫‘春節’,只是在民初時期,立春被農曆新年奪走了“春節”的稱謂而已,並不表示立春才是新年,看過史書的人都知道這個常識,只是有些不懂的人以訛傳訛,又反變成立春才是新年,真正的新年一直就是大年七年級。但是,生肖卻不是以新年為界的,而是以立春為界,因立春是農曆天干地支紀年裏每年的第一天,是每年干支進入下一年干支的一天,而動物生肖只是十二個地支的代稱而已。

認為立春是年首的説詞

立春是24節氣之首,所以古代民間都是在“立春”這一天過節,相當於現代的“春節”,陰曆正月七年級稱為“元旦”。1913年(民國二年)7月,袁世凱擬定陰曆元旦為“春節”,次年(1914年)起開始實行。自此,夏曆歲首稱春節,一直相沿至今。故屬相應當從立春開始計算,而不是以正月七年級為界。

【認為正月七年級是年首的説詞】

“立春”只能説春天來了,不能代表新年的第一天,元旦(大年七年級)才是新年的第一天。中國古代“元旦”歷來指的是農(夏、陰)歷正月七年級。“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徵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曆,把農曆的正月七年級叫做“春節”,把公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過當時並未正式公佈和命名。到孫中山於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改公曆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在民國以後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並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曆七年級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麼歡慶活動。

【正月七年級是年首證據】

元旦一詞始於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七年級為旦。

而“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並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曆的1月1日。中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夏代在正月七年級,商代在十二月七年級,周代在十一月七年級,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七年級日為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古代】

中國古代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蜇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説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立春五日後,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再過五日,河裏的冰開始溶化,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此時水面上還有沒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魚負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温10℃至22℃的時段。

Tags: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