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元宵節作文集錦[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元宵節作文集錦[15篇]

元宵節作文1

今天終於盼來了我期待已久熱鬧的元宵佳節。

晚上我們全家一起來到了向陽漁港吃飯,等大家到齊後,我便站起來用準備好的祝福詞開始祝福大家:“我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裏365天天天開心,8760小時時時平安,525600分分分精彩,3153600秒秒秒幸福。”説完後,大家都説我講的好,我的心裏美滋滋的。飽飽地吃過了團圓飯,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夫子廟觀燈,加入了歡鬧元宵的人流中。

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抬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那一盞盞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的花燈真是令人大飽眼福,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燈,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鯉魚”……你看那雪白的“玉兔”,拿着紅紅的蘿蔔,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呢,那金光閃閃的“金魚”彷彿真的在水裏自由自在地遊,它蠕動着身子,擺動着美麗的大尾巴,眼睛像滾動的球似的,不停地轉,真是玲瓏剔透,栩栩如生。我們看着這五光十色的燈籠,感覺如同進入了仙境。

逛完燈會我們又來到放爆竹的'地方,哈哈,那裏已經是“硝煙”瀰漫,“戰火”紛飛,五彩的禮花在天空綻放,鞭炮的噼啪聲響徹雲霄,我也迫不及待地點燃了一隻煙花,看着那絢麗的火花飛向天空,興奮極了,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親手將那一隻只代表着吉祥、如意、

喜慶的禮花放上了天空,那噼啪聲震耳欲聾,但每個人都願意聽見,因為它代表着吉祥、喜慶,代表國泰民安,人民生活幸福。

放完煙花爆竹我又要趕着回去看元宵節晚會,肯定又是一台精彩的演出,好一個熱鬧的元宵佳節。

元宵節作文2

元宵節是我國古代傳統的重要節日,它雖然沒有春節那樣熱鬧,也沒有國慶節那樣隆重,但元宵節是春節過後的第一個節日。人們都説:“正月十五鬧元宵,團團圓圓吃湯圓”,我們這個元宵節過得可有意思了!

正月十五那天,我們正在上寫作課,鈴響後,老師風風火火地走進教室,笑臉盈盈地對同學們説:“咱們今天一起包湯圓吧!”話音一落,教室裏頓時就炸開了鍋,大家嘰嘰喳喳鬧作一團。有同學好奇地問:“咱們把湯圓包什麼餡兒呀?”有的同學興致勃勃地説:“今天的湯圓我一定讓它非常好吃!”還有同學按捺不住性子説:“老師,快開始吧!”就連平時文靜的我也高興得如同一隻活潑的小兔子,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説開始就開始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先把一團軟軟的麪糰放在手心,用手掌使勁一壓,麪糰便壓成了厚薄適度的'麪皮,接着把黃糖餡兒放到麪皮中心,最後把湯圓搓成圓球形,一個湯圓就做好了!看到我這樣描述,感覺包湯圓是不是挺簡單,哈哈,主要我在這方面也是“老手”了。

咱再去看看其他同學包的湯圓,那真是五花八門。有同學包的是沒有餡兒的空心湯圓,有同學包的是小小湯圓。看看自己的“優秀”作品,我更加驕傲。

待大家包完湯圓,鍋裏傳來一陣“咕嚕”“咕嚕”的聲音,好像在説:“水開了,快下湯圓吧!”我把包好的湯圓下入水中,它們在沸騰的水裏歡快地蹦跳,不一會兒,就熟了。我吃了一口,回味無窮,成就感十足。

老師和同學們的元宵節是不是非常有意思呢?今年這個自己動手的元宵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力非凡,又意義十足,讓我更期待來年。指導教師:俞豔

元宵節作文3

我愛過元宵節。因為元宵節的晚上,天空總會漂浮點點燈光,它們閃閃爍爍、遠遠近近,與星光交相輝映,給都市的夜空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知道那是什麼嗎?是孔明燈。人們燃放孔明燈是為了祈福,在燈上寫下自己的心願,許下美好的祝福,放飛自己的夢想。

今年的元宵節,我和媽媽也放起了孔明燈。我們來到一片空地。我先把特製的燃料綁在燈底部的十字鐵絲中間,然後將鐵絲架放平穩。媽媽幫我提着燈的頂部,我將燃料的四個角點燃,火越燒越旺,熱氣慢慢充滿了整盞燈,頂部都鼓起來了,可就是飛不起來。我有點着急,旁邊一位老爺爺説:“要將鐵絲向燈裏面彎,這樣冷空氣就沒法進去了。”果然,照着他的方法,我再將鐵絲架輕輕往上一託,孔明燈遙遙晃晃的'飛起來了。看着孔明燈徐徐上升,老爺爺感歎道:“古代的人真是了不起啊!孔明燈又叫天燈。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信息,後來果然脱險。後人稱它為孔明燈,而且它的外形就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古代孔明燈相當於今天的信號彈,用於部隊之間的聯絡:放一盞為出兵進軍,兩盞、三盞為撤退,四盞為……”我正聽得出神,媽媽提醒我:“趙奕達,快許願!”我連忙對着天空,默默許下自己的願望。

孔明燈載着我的心願,越飛越高,越飛越高……漸漸地,我的眼睛迷濛了,分不清哪是星星,哪是燈了。元宵節的夜空星光更加璀璨,月色更加迷人!

元宵節作文4

春節的歡鬧悄然逝去,轉眼間火紅的元宵又即將來到。

我趴在光線淡暗的小書桌上,翻弄着那幾張五顔六色被我疊得皺巴巴的卻一道也答不上來的燈謎小紙條。

媽媽在亂七糟八的廚房裏倒騰着,半透明的玻璃門關得嚴嚴實實。我知道,她在弄那糯米粉,做元宵。我走進了廚房,幫着媽媽忙碌起來。

右手抄起了一袋“老北京”湯圓粉,輕輕地撒了進去,像一盤細白的散沙悄無聲息地擴散開來到米盆的角落。

撒進去後,再倒上清泉似的温開水,糯米粉隨着温開水有節奏地調配得十分均勻。漸漸地糯米和水融為一體,我用手腕和手掌不斷地按壓着糯米糰,/將碗裏殘留的`糯米粘下來。一拉一扯,有彈性的糯米漸漸成為了一個大大的雪白糯米糰。

從冰箱裏取出赤紅色細小的酥麻。酥麻中再放入紅糖和白砂糖混合,成為香甜酥脆的酥麻餡兒。

再取出大拇指大的糯米糰,在中間放呈小拇指大小的酥麻餡兒,再包裹起來不要露出一丁點兒來。慢慢搓成了一個甜美的小圓球。

放入煮鍋裏的湯圓冒着一個個晶瑩剔透的小泡泡。升騰的熱氣像一層厚厚的白罩住了整個煮鍋。一大股熱氣飄上空中漸漸形成一縷輕煙,慢慢消散。

煮好的元宵像一個個粉嘟嘟的小臉蛋冒着熱氣,品一品,外軟內酥,香甜脆酥,仍有糯香……

元宵節作文5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而傳統的節日。春節過後,最熱鬧的節日就數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到了正月十五的晚上,每家每户都走出家門,全家人一起來欣賞花燈、看花炮。我和爸爸媽媽自然也不例外。只瞧見街上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到處是燈火通明,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而今天的主角—花燈,更是讓人們“大飽眼福”。瞧,這花燈的造型真特別:它像是個拱形橋洞般,在遠處看,霓紅燈一閃一閃得發亮,一會兒紅,一會兒藍,讓人眼花繚亂。走進了,看那上面盤延着的不正是四條威嚴無比的金龍嗎?它們睜着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來來往往的人們,嘴邊也不覺浮出一絲微笑呢!再到洞裏面看,又是別有一番洞天。五彩的燈光照在人們身上,變幻莫測,一會兒是彎彎曲曲的優美線條,一會兒又成了多種顏色組成的花朵了,這真是奇妙無比,妙不可言呀!

再看那邊,一朵巨大的蓮花映襯着夜幕綻放了。看那瑩瑩寶光灑向大地,再映襯着皎潔的`圓月,呀!是多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仙子呀!看它那嬌嫩的花瓣層層疊疊,花骨朵在內若隱若現,一開一合的,就像個害羞的小姑娘般惹人憐愛。可那高貴的氣質卻更動人三分。再看,那“寶塔”上的歲寒三友,亦真亦假,彷彿那鬆在漫雪盡下,唯它留一片青;好像那梅,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好像那竹,青翠如它,生命如它。

煙花放起來了,從一面,接着從兩面,再接着從四面八方,它渲染着天空中的繁星,也渲染着人們心中的美好。過了一個快樂的元宵節!

元宵節作文6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爺爺奶奶今天晚上要來姥姥家吃飯,姥爺準備了許多食材,準備給我們露一手。

大家都來齊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品嚐着姥爺做的美食,邊吃邊聊。聽爺爺説,他們那時的生活物資很匱乏,沒有電視機,更沒有電視元宵節晚會。沒有元宵,晚飯的時候能吃上一頓餃子,就算是過節了。爸爸又和我説起來他小時候的元宵節,那時候的生活條件比爺爺小時候那個年代好些了,但還是要憑票來買東西,有黑白電視機了,但是屏幕很小,仍然沒有元宵節晚會。晚飯時的元宵也只能吃到一、兩種餡兒。聽了大人們説的話,我覺得:相比較起來我們現在的元宵節真的是多姿多彩呀。大家圍坐在一起,品元宵、看電視、賞花燈......從爺爺那個年代到爸爸那個年代再到現在,生活是一點點在改變,説明我們在進步,現在的條件好了,國家在變富強。

我們品嚐着姥爺做的美味佳餚,真是色香味俱全。其中一道最令我喜歡的菜是蒸海蟹。原本張牙舞爪的.蟹將軍,一上鍋蒸個個都被悶的不行。蒸好的海蟹端上桌來,紅紅的蟹將軍象徵着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元宵熟了。”元宵白白的,像雪球;元宵圓圓的,像孩子們一張一張甜蜜的笑臉。我品嚐着甜甜的元宵感覺美滋滋的。

香醇的濃酒,美味的佳餚,甜甜的元宵,那一刻我幸福極了。

元宵節作文7

立,行也是立,睡還是立?“一物生得巧,有毛不是鳥。無翅卻能飛。打它來回跑。”“一院隔成兩塊,五男兩女分了家,兩家打得亂紛紛,打到清明才罷休。”

嘿嘿,怎麼樣?這些可都是我從元宵節的猜謎花燈會上收集來的,有謎語、腦筋急轉彎,來測試一下吧!這些都比較難,尤其是那個“清明前的晚上”,是不是思維定勢了?你可別以為就是清明節前,想要破解這道題,得去上堂歷史課才能知道。告訴你吧,清朝前是明朝,明朝前是元朝,“清明前”是“元”,“晚上”就是“宵”,連起來就是“元宵”。絕吧。

元宵不僅要猜燈謎,還要吃湯糰。俗話説“吃了湯糰,一家團圓。”還別説,這湯糰的種類可真多,有麻芯、豆沙、肉餡等等,品種齊全。今年還多了一種擂沙湯糰:把煮好的湯圓從鍋裏撈出來,在黃豆沙裏翻滾幾下,不一會兒,湯圓就披上了一件金燦燦的衣服,可愛極了!輕輕地咬一口,豆沙餡就溢出來,那味道別提有多好了呢!

吃也吃了,玩也玩了,該去賞燈了。信義坊裏張燈結綵,無數的燈籠,映着一張張笑臉;造型各異的花燈讓人流連忘返。最露臉的是立在高處的.一隻神氣十足的大公雞,彷彿在説“鼠年,我就牛!”

月亮又該圓了,正月十五鬧元宵,在這最後一個給好友拜年的日子裏,我要真誠地對關心我的好友同學,愛我的親人,還有老師們説:“祝你們新春愉快,開心過每一天!”

元宵節作文8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春節過後的第一個傳統節日,其熱鬧的程度完完全全不亞於除夕那天晚上。因此我盼星星,盼月亮整天都盼着一年一度的元宵節。

終於,隨着日子一天天過去,總算盼到了它。

今年的元宵節與往年相同,依舊是那麼熱鬧非凡,中午吃飯之前,奶奶便帶着我,去將那些提前泡好的糯米碾成糯米粉。到了碾糯米粉的地方,只見一位大叔將我們帶來的糯米倒入機器,只聽一陣悦耳的噪音過後,糯米粉三下五除二便轉變成了糯米粉。回到家之後,我一邊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準備打開包好的糯米粉要搓湯圓,一邊大聲嚷嚷到:“要搓湯圓嘍!”我的話剛説完,奶奶便從廚房裏趕忙跑出來阻止道:“停,停,停現在還不能開始搓湯圓,先要拿去吊着,讓裏面的糯米粉水分流乾……”我聽後只好打消了現在開始搓的念頭。

吃完午飯,我來到陽台看着奶奶用紗布包着的糯米粉被吊着不停往下滴水,看着看着便幻想了起來。十分鐘過去了,三十分鐘過去了,一小時過去了……

不知過了多久,奶奶走了過來叫道:“要開始搓湯圓了。”我一聽這話,立刻回過神來。我將手洗乾淨,挽起袖子來到桌旁,發現奶奶已經搓了十多個了,我不禁感歎心想:我的`天哪,奶奶居然已經搓了這麼多,這也才我洗手間的功夫,奶奶可真厲害……我照着奶奶的樣子有模有樣,沒想到一下子就變成了渣子。經過我的不斷努力,我發現原來搓湯圓不能太使勁要輕一點才行,一使勁兒就會變成渣子。一搓便搓到了晚上,奶奶將我們一部分的勞動成果倒入鍋中。不久後,你便會看到我的肚子撐得像一面小鼓整個人斜靠在椅背上。

過了一會兒,我和妹妹便又去參加元宵的迎燈活動等。

今年的元宵節結束了,我意猶未盡期盼,下一個元宵節的到來

元宵節作文9

我的家鄉在郴州市臨武縣的一個小礦山——香花嶺。在我的家鄉,有很多節日,比如三月三、端午節、元宵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可我最喜歡家鄉的元宵節。你知道是為什麼嗎?因為元宵節那天,不但可以觀看精彩的舞草龍表演,而且還能吃到香甜軟滑的思念湯圓,更讓我念念不忘的是在工人俱樂部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猜燈謎活動。

每年的元宵節,我都會纏着爸爸帶我去猜燈謎。記得我剛上一年級的那個元宵節,也是爸爸第一次帶我去猜燈謎。當我剛踏進俱樂部那高大的門檻,映入眼簾的是那數不清的花燈籠,有紅的、綠的、黃的、藍的,有兔形的、葫蘆形的、小鴨形的,看得我眼花繚亂。大廳裏密密麻麻的,全是人,擁擠得很。有的獨自在冥思苦想,有的和同伴一起商量,有的已經猜出謎底偷偷地樂,還有的快步走到兑獎處去報答案。整個大廳人聲鼎沸,熱鬧極了!爸爸帶我走到一個燈籠前,讀着上面的謎語:“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個字。”爸爸讀完,轉過頭問我:“璇子,你來猜猜。”我撐着下巴想了半天:牛的尾巴是不是那一豎呢?尾巴沒了,不就剩下一撇兩橫了嗎?可這又不是字呀?爸爸看我面露難色,敲了敲我的腦門説:“傻瓜,是個‘告’字呀?”説完,又給我講解了一番,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字謎裏還有這麼多學問呀!我在爸爸的提點下,猜出了很多謎語,得到了很多獎品。我獲得獎品時可開心了,因為這是我用智慧得到的`!

猜完謎語回到家,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着香噴噴的、五彩的湯圓,聊着高興的事情,好幸福呀!

瞧,我家鄉的元宵節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如果你也想來挑戰你的智慧,歡迎你到我的家鄉過一個令你終生難忘的元宵節。

元宵節作文10

正月十五,我和弟弟一早就來到天印廣場,參加了七彩週末組織的“元宵節樂翻天”活動。活動豐富多彩,即緊張又精彩,讓我們在笑聲中渡過一個快樂的元宵節。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包元宵,雖然我很喜歡吃元宵,但包元宵還是第一次。老師一聲令下,我們就手忙腳亂的開始了。揉麪是很難,我們水不是放多就是放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總算揉出了麪糰。由於元宵餡是豆沙的,我們沒有經驗,豆沙老是會流出來,揉成的元宵成了一個個白加黑的“斑馬元宵”。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緊張刺激的“猜燈謎”,只見一個女老師拿着印有謎語的紙,後面兩個男老師捧着各式各樣的花燈向我們走來,頓時,同學們就裏一層外一層把老師“包圍”起來。老師提高嗓音説:“大家認真聽題,猜出答案的'有獎品!”……….“我知道!”“我知道!”老師不斷的出着謎面,同學們爭先恐後的回答。“包圍圈”在不斷的縮小,不斷有人領到了花燈,而我卻一個都沒回答成功,急的我汗都快出來了。這時候,好朋友陳婉舟也猜對了一道謎語,我就更加着急了,心想:看來沒機會了,這個活動我就放棄吧。突然我聽到老師在説:“引蛇出洞,打一英文字母。”我一驚,這題我前幾天剛剛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過,我大聲叫到:“是Q!是Q!”“回答正確,去領燈吧!”我興奮地加入了欣賞花燈的一族。

最後一個活動是“溜冰”,這可是我第一次溜真冰,有了溜旱冰的基礎,真冰也難不倒我,我好好過了把過癮。

活動這麼快就結束了,這可真是個快樂有趣的元宵節。

元宵節作文11

正月十五已經過了好幾天了,但我還回憶着那段包元宵吃元宵的經歷。

那一天我和媽媽去商店買做雨花石元宵需要準備的東西,有面粉、可樂粉、芝麻陷,先把一團面把它和好,為了不讓面粘,能夠把麪粉灑在面裏,然後再把面從中間切開,把可樂粉放到一邊的面裏,再把兩團面做好,再把褐色的面放到白麪上,把面分成四份,然後取出其中的一份做一個小餅,然後把芝麻餡放進去,然後把口封好再團圓來就能夠了,元宵能夠有大有小,有粗有細,這樣才像真正的雨花石元宵了。

煮時用下頭漏的勺子把雨花石元宵慢慢地把放到鍋裏,煮時要用熱水煮,煮的時間要半個小時,因為皮有點厚,等了10分鐘、5分鐘、3分鐘……我很想快點吃上雨花石元宵。

不一會元宵出鍋了,我先把元宵用漏勺盛起來,再用勺子盛一碗水,把雨花石元宵放到碗裏,想用筷子夾起來吃,可是媽媽看到了,攔住我,説:“此刻雨花石元宵很燙要用勺子慢慢的吃,”我忍着,我拿起小勺子,輕輕地盛一個,然後慢慢地吹了一下,再細心翼翼地把雨花石元宵放到嘴裏,吃了一下,真是太好吃了,真是美味呀,看着這既漂亮又好吃的雨花石元宵,我又想再吃一個,我又慢慢地品嚐這“神奇”的`元宵,這元宵是我自我包的,我吃着元宵不禁笑了起來。

經歷了這一次包元宵、煮元宵、吃元宵的過程。我覺得第一次包元宵我很有收穫,明白了媽媽以前是那麼辛苦地為我們做飯是多麼不易,我們做孩子的要幫父母做家務。

元宵節作文12

時光飛轉,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來趕赴這團圓的盛會。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這個歷久彌香的傳統佳節不但沒有褪色,而且愈發的蓬蓽生輝。

我們一家人在家中早早地吃好了湯圓,然後一塊兒到街上去賞花燈。剛走到路口,一支龐大的舞龍隊伍也恰巧經過,舞龍的叔叔們精神抖擻,挺直了腰板,箭步如飛,好似一棵棵不老的青松,將那原本毫無生氣的`巨龍舞得活靈活現。隊伍所到之處,鑼鼓喧天,所見之人,都為之喝彩,拍手叫好。月光如流水一般瀉在草坪上,一切事物都像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令人浮想聯翩,是一盞盞五彩繽紛的花燈打破了這份沉靜。看,那邊的十二聲肖花燈尤其引人注意。瞧,十二聲肖的大哥—老鼠正在驕傲地向大家問好;勤勤懇懇的老牛正在不服氣為什麼老鼠當老大呢;兇猛的老虎大吼了一聲;嚇得小兔躲到了一邊;勇猛的巨龍正在雲海裏騰飛;而小蛇則在水裏歡快地遊;馬兒正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奔跑;羊兒則在“咩咩”叫,小猴子淘氣地爬到樹上摘桃吃;大公雞正在“喔喔”地報鳴;今年是狗年,當然少不了小狗了,你瞧,它正高興地活蹦亂跳呢;而小豬則在窩裏睡懶覺呢!

天空中一朵朵禮花開放,我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離去了。

啊,我愛我們的節日——元宵!

元宵節作文13

盼早盼晚,終於盼到了元宵節,我們可以吃滑潤的元宵了。

今天是元宵節,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元宵。來到元宵櫃前,媽媽拿起一袋兒又放下一袋,我疑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您為什麼拿一袋放一袋兒?”媽媽搖搖頭説:“咱們家共有六個人,這些都太少,不夠吃。”我一眼就看到了一袋元宵多的問媽媽:“這一袋能行嗎?”媽媽説:“就這袋。”付了錢我們回家了。

到了家裏,媽媽把包裝撕開,把元宵倒進沸騰的水裏,我説:“這些元宵都好小啊。”媽媽笑着説:“過一會兒,奇蹟就會發生。”元宵像小魚一樣在水裏游來游去,可絲毫沒有變大,但元宵越變越光滑了,我無奈地走開了。過了五分鐘,媽媽大喊道:“開飯嘍!”只見媽媽端着碗從廚房走出來,把碗放到桌子上。我左手拿勺子,右手拿筷子,把元宵放在勺子裏,用筷子夾破,那濃濃的.黑芝麻馬上流了出來。我一口就把它吞到了肚子裏,笑着説:“真好吃。”爸爸一口吃一個,元宵馬上就被吃完了,姐姐一半一半兒地吃,生怕馬上就把元宵吃完。爺爺狼吞虎嚥,像一匹餓了很久的獅子一樣。媽媽則慢慢地吃,怕被噎住。爺爺和爸爸是吃得最快的,因為他們一口一個。我邊吃邊説:“要是能天天吃元宵,那就太完美了。”姐姐笑着説:“就你,兩天還要把你肚皮吃破呢。”我摸着肚子説:“我肚子大吃不破。”姐姐反抗:“你試試。”我只哼了一聲就走了。

元宵節過去了,可是元宵的味道卻留在我的記憶中,一直忘不掉。

元宵節作文14

天台山,我的老家,坐落在浙江一個山清水秀佛宗道元的小盆地。我們這裏有一個和別處不大一樣的元宵節哦。正月十五是大家歡樂慶元宵的一天,然而我的家鄉,悄悄的提前一天就慶祝了起來呢。所以正月十四是屬於我們天台人自己的元宵節。一定要説的'是,十四這一天,我們要吃一種叫“糊辣沸”的美食。

聽家裏的老人們説:很久以前,戰爭年代有一位大將軍在對抗敵人的時候剛好到元宵節,害怕作戰計劃被敵人發現,所以把元宵節提前了一天,從而消滅了敵人。那年的元宵節軍隊裏糧食不夠又不可以向民間窮苦的老百姓借糧食,將軍就帶領士兵把糧食磨成粉,加水熬成糊狀,再加入各種蔬菜和肉類就熬成了美味的“糊辣沸”。

今天的元宵節,奶奶一大早就準備好了晚上要製作“糊辣沸”的食材。奶奶把這些食材切成一粒一粒的,我好奇的問:奶奶把這些年糕和土豆都切成這麼小塊幹嘛呀?奶奶説:小粒小塊的才能做糊辣沸呀。哦!原來製作“糊辣沸”的精髓就是把所有食材切成一些小粒,顆顆才能入味呀!

爺爺説吃過了這碗“糊辣沸”過了元宵,這個年就算過完了,今年雖然沒有絢麗的煙花和彩燈,可是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佳餚,笑着聊着……真是開心極了。(結尾呼應,點明主題。)

元宵節作文15

今天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古代被稱為上元節、燈節,是春節以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在家裏冰櫃的湯圓有很多,我精挑細選了一大包全家人都舉手贊同的水果湯圓。這些水果湯圓很小,但顏色鮮豔,有紫、黃、綠、粉……等顏色,在別的湯圓裏格外顯眼,一看就好吃。

湯圓放進鍋裏煮,不一會兒就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邊看那代表團圓的月亮。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因為今年全民號召保衞藍天,所以放不了煙花,不過這樣也好,我們可以好好看看月亮純潔的一面。

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月亮真是漂亮,我彷彿看見了:吳剛伐桂、嫦娥奔月……這些景象在我腦海裏一一浮現。

在各個詩人眼中元宵節都是美好的,如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歐陽修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李清照的“元宵佳節,融合天氣,次第豈無風雨”。元宵佳節,自古以來都被詩人所看好,吟誦元宵佳節的詩句數不勝數。在古代的唐朝每次上元節都要擺一個大大的“燈輪”共同鬧花燈。

元宵節還有一個風俗:猜燈謎,從宋朝開始流行把謎語貼在燈籠上,供遊人競猜的遊戲一直延續至今,而今年元宵節,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廣場沒有猜燈謎的活動,但我們在家一樣是團圓,照樣猜燈謎。

讓我們:闔家團圓慶佳節,萬眾一心戰疫情,加油中國!

Tags:集錦 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