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精選傳統節日作文集合五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傳統節日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傳統節日作文集合五篇

傳統節日作文 篇1

七月,暑假開始了!酷熱的陽光照我們,照進心田,讓心也温暖起來。這酷熱的陽光引來了牛郎織女,七夕節就要來到了!

七夕節,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一年只能相會一次,也只有一個七夕節。在七夕節的夜晚,許多人們在織衣服,來慶祝這美好的七夕節。農村的人們也攀上高梯,許下自己的願望。一切都很美好。就在這時,我彷彿看到了一隻只小鳥排成一隊,組成了一座橋:鵲橋。我又看見了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的兩岸。他們的眼神充滿幸福,他們的臉,充滿渴望,期盼。漸漸地,兩人走上鵲橋,在橋的中央相會。鳥兒嘰嘰的叫,好像在祝福牛郎織女,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遲黎明的到來。牛郎織女彷彿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愛,讓人陶醉,讓人沉浸在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家園裏。

可惜,誰都阻擋不住清晨的到來。在離開的那一刻,牛郎緊緊地拉住織女的手,想留住這美好的一切,可這是沒有辦法的。感人的一刻就要到來了,鳥兒彷彿很珍惜這一切,知了彷彿在哭,連老天爺也流下了感動,大家多想挽回這一切啊!最讓人激動的是,牛郎織女都不肯放手,寧願牽手一起消失。

我也從這美好的夢中醒來,只望見繁星在空中閃爍。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織女,期盼七夕節再一次到來,下次,我一定要在夢中留住牛郎和織女,讓他們永不分開,幸福的過生活,我更希望他們能下凡,與我一同生活。雖然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這樣的夢想。

傳統節日作文 篇2

春節吃餃子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春節,因為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一個節日。

年三十,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大家圍着桌子高高興興地包餃子。每年奶奶都會在餃子裏放一枚一角硬幣,她説:“誰能吃到這個硬幣,那就代表誰的運氣最好。”每一次我都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吃到它。”

每次我都狼吞虎嚥地吃餃子,希望吃到奶奶放的'那枚硬幣,可是我一次也沒有吃到硬幣。希望下次我可以吃到那個“幸運”的餃子。

真期盼春節快快來到啊,那樣我又能吃到奶奶包的美味的餃子了。

傳統節日作文 篇3

粽葉飄香,龍舟競渡,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全家都會比賽包粽子,比誰包得好。那麼現在就讓我——倒數第一名的楊桐羽來給你講講怎樣包粽子吧!

我們要準備浸泡後又綠又光滑的粽葉,還有泡得胖乎乎的糯米。當然,還得有紅棗或豆沙做餡兒。開始包粽子了。我一邊學着大人的樣子疊粽葉,一邊唱了起來:“兩張粽葉疊一起,折成漏斗放點米。放上豆沙或紅棗,最後別忘再加米……”突然,我聽到了“沙沙沙”的聲音。嗯?怎麼回事?啊,米從漏斗下面漏出來了!怎麼辦?怎麼辦?對了,再拿一張粽葉把它包起來不就行了嗎?我真是太聰明瞭!於是,我拿了幾張粽葉開始補漏。啊,這裏漏了,包起來!啊,那裏漏了,也包起來……籲,最後一步,用繩子把它紮緊,橫一下,豎一下,橫一下,豎一下……終於,一隻五花大綁的粽子包好了。接下來要把粽子煮熟,然後再悶兩個小時才能吃哦!

我問媽媽:“包粽子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媽媽告訴我,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因為被人陷害,無法報效國家,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江自盡了。老百姓為了不讓魚吃掉他的屍體,就包好粽子扔到江裏餵魚。這樣流傳下來,就有了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看到這裏,你還會覺得端午節僅僅是一個吃粽子的節日嗎?不!它還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日!

傳統節日作文 篇4

星期六,我參加了我們班王一眾組織的植樹活動。

來到章丘植物園門口,這裏人山人海,遊人如織。從遠處看,人就像無數只黑螞蟻一樣。進入植物園我們兵分兩路,一路種紫葉李,一路種玉蘭樹。我是玉蘭樹這一對的。

不一會兒就到了玉蘭樹的種植區,我和李芃林合種一棵樹,我們開始挖坑了,這可比我想的要困難得多,我把鐵鍬用力地插到土裏,然後再踩上那麼幾腳,土才只沒過鐵鍬的一半,我們挖了半天才只挖了一個頂多能容下一個長50釐米,高30釐米的盒子,看看旁邊的王伯瑜,都差不多已經挖好了。我們一看變更加賣力。過了大約十分鐘,終於挖好了,可是抬頭看看別人挖的坑,都是圓的,而我們卻是一個正方形。

我們也管不了什麼三七二十一了,李芃林便把樹放了進去了,我便開始埋土,可李芃林卻一直在喊李凡扶住樹苗,我當做沒聽見繼續埋土。李芃林急把樹苗一扔便不管了。就接下來的下場我不用説就知道了----肯定是被叔叔好好管教了一番。最後該澆水了,李芃林首當其衝,去借水桶接水了,當我走到接水處時,我倒進了陷阱---好多的泥,還好我眼疾手快,把腳拔了出來。要不然我就有了一雙“泥鞋”.當我提到水桶時,第一感覺就是好重啊!就好像提着一個石頭做的千斤水桶一樣。澆上水我們便把一棵小樹苗種好了!這讓我感受到環境是要靠大家來保護的。

我喜歡植樹,因為這樣可以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

傳統節日作文 篇5

從新聞裏得知國家考慮增加三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期,分別為:清明、端午和中秋。網上投票的期限已過,差不多有八成參與網民支持。我覺得這是件特別值得高興和期待的事。

傳統文化的保留,可以增強民族的自我認受性,增加向心力。這幾年各省各地不停的把老祖宗的家當翻出來,申報這個奇蹟那個遺產的,除了裏面發展旅遊的潛在經濟因素,表面上莫不掛上宣揚中華文化,介紹我國壯麗河山等這些冠冕堂皇的大招牌。一方面向外國友人展示推銷帶上濃厚文化氣息的中國假期;另一方面從申辦過程中排山倒海的報道與宣傳裏,反覆提醒國人我國的月亮不比外國方,作為中華兒女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因為咱們“底子厚”。而各有特色的傳統節日正好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積累。以下簡單的介紹一下三個節日:

清明:

“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祭祀墳墓的俗例起源自漢代。這一天,家家户户的孝子賢孫都要到郊外去祭祀祖墳,為墓地鋤草,替墳墓加土。掃墓之餘,因利趁便,在山野間遊樂一番,所謂踏青是也,路上順手摺支柳枝回家插插聊以睹物思情。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近的。端午節意義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戰國時代的楚國大臣,因諫楚王不被採納,憤而投江,自古以來即為忠臣的代表人物。端午節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以饗屈君。

中秋: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傳統上,人們都儘可能趕在中秋前回家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所以也稱“團圓節”。中秋的起源可遠溯至周代,時人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

三個節日也代表了千百年以來人民所推崇的不同美好價值:

清明——

透過對祖先的追思反映對家族血統的肯定與自豪。而宗族是構成中華民族的基礎。

端午——

每個小孩都吃過粽子,也沒有幾個不喜歡的。孩子都因為愛吃粽子而認識屈原,也就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啟蒙課。這種深入潛意識的記印比任何的口號和廣告都要來得有效。

中秋——

一家人的團聚喚起對家人愛與自己的責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與及人之幼”。推己及人。一個重視責任與充滿愛心的社會,會消去人與人之間的隔漠,帶來和諧。

近年,有愈來愈多的呼聲提倡從新重視傳統文化,甚至有家長送小孩去學習四書五經的報道。反映的就是在日益都市化和受西方文化衝擊的今天,在享受科技與觀念進步而帶來的成果之餘,精神生活上的匱乏。西方聖經裏有一句話:“人不能單靠麪包而活”。是的,人民近年都在飛躍的經濟發展中續步獲得富足,可是社會上的問題不單沒有因為這樣而減少,反而是越演越烈。其中很大的理由就是因為貧富懸殊所引起的公民道德敗壞。

古人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表明社會的文明是有一個從個體(家)到集體(國)的一個發展過程。一般的平頭老百姓不一定懂得富國強兵的大道理。倒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如何養妻活兒天天牽掛。在我看來,只要一個人在不侵犯他人的權利下行使自己的權利,在守法的前提下渴望財富而致富是應該受鼓勵的。千萬的家庭富了,國家自然就富強,國家愈富強百姓就愈愛國。

基於以上理由,我對重訂三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期是十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