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熱門】傳統文化作文錦集九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傳統文化作文錦集九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今年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三口要一起去看禮花。

到了晚上,博物館旁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才擠進了人羣。

開始放禮花了!只見“嗖”的一聲,天上的禮花有的像彩色的雨絲、有的像繡球、有的像撐開的大傘,五顏六色,真是美麗極了。緊接着又放了一個禮花,這個禮花和別的有點兒不同,它的聲音像小鳥的叫聲,真有趣!

這時,我看見遠處有燈光在閃爍:我知道那是警察叔叔在指揮車輛,讓那些急於回家的人趕快回家;我知道那是售貨員阿姨在賣東西,讓那些要買東西的.人如願以償……他們在這除夕的夜晚不能和我一樣看禮花,我覺得他們的心真像那些美麗的禮花呀!

不知不覺中,放禮花結束了,我戀戀不捨地回家了。

我愛除夕的夜晚!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朋友,當你沉浸在情人節的玫瑰花香裏的時候,你可想過,就要到來的七夕裏,牛郎織女正在一路奔波,即將相會在鵲橋之上?

朋友,當你戴紅色的聖誕帽,擠在教堂裏不亦樂乎的時候,你可曾想起,重陽節那天攜着雙親登高遠望遍插茱萸時的一幕幕?

朋友,當你操着滿口洋話慶祝洋節的時候,你可想到,其實你更應該陪伴自己的長輩傾聽民族古樂的動人琴聲?

朋友,你是否還記得自己的血液裏堅守着中華民族的文化?

讓我們放下手中的杯盅,關掉音響,坐在陽台前靜靜的思考吧!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長廊中,沉澱了為世人所驚歎的'無數瑰寶,僅看中國的節日文化就是一曲唱不盡的民樂,品不透的茶茗。新春佳節,寄意於閤家團圓;清明節,着意緬懷故者,撫慰亡靈;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清輝灑遍人間,親人故友共嬋娟;端午之晨,龍舟競發,唱盡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繼往開來。可以説,每一個佳節都承載着動人的歷史故事,寄託華廈兒女源自民族的本性的希望和祝願。簡言之,佳節既是感受瑰麗多彩的民族文化魅力,更是聯繫血肉之情的紐帶。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節日,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情結。長江黃河孕育了華廈兒女的勤勞善良以及對故鄉的眷戀,即使漂泊異鄉,身處險境,也能勇於奮起,重返故里,所以,我們要堅守共同的財富,擔起肩上的責任:讓中國節日的神韻代代相傳。

親愛的朋友,當你流連於洋節的霓虹燈裏,可別忘了,你更應該堅守故里,因為那裏有你自己的一縷節日的陽光。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説起傳統文化讓我想起我們家特有的風俗習慣。

奶奶家每逢春節都會用大紅棗蒸一些花饃,用來紀念我的太奶奶和太爺爺。我最喜歡的是奶奶會給家裏的每一位成員蒸一個大饃,別看它只比其它的饃多了一個棗,其實,它的.“肚子”裏有小祕密。它們中間有一個饃裏有硬幣。誰要是選中了,就會成為這一年的幸運之星。奶奶總讓我第一個選饃,我會仔細打量一番再去選饃。

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喜歡這個風俗,對吧小夥伴們?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走在去往陰曹地府的路上,我沒有哭,沒有任何的牽掛。只是茫然的不知為何人死後還要去往另一個地方?那個地方是否也像人世見充滿着絕望?如果可以選擇,我選擇煙消雲散。

我想逃,逃往一個沒有任何思想的地方。

看着鬼魂碌碌續續地走進了那深邃的漩渦,便不見蹤影。我的內心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動――離開這裏。或許是做人的時候太本分,做出這樣的決定讓我頃刻間麻木了,然後是腿腳不聽使喚地離開了那個未知的世界。

這是我有生之後無生以來唯一一次也許是最後一次叛逆。望着這漆黑的四周,我本冰涼的身體更加淒涼了,我不曉得當我再死一次的時候我會變成什麼,是鬼還是讓我再一次飽受煎熬投胎做人!

其實對我這樣的孤魂野鬼來説,已經無所謂害怕了,痛苦只會讓我無動於衷。

早就聽人説過,鬼在白天是不可以出門的,一出去就會被那神聖的太陽弄得魂飛魄散。這倒正合了我的意。反正已經死過一回,又何懼死第二回呢?只要不在這個世界留下任何痕跡,我什麼都願意。

我毫不畏懼地走進了白天,走進了人聲鼎沸的人羣,我要向人類證明這個説法的真實性,做出這前無古人後不知道有沒有來者的一大壯舉!

我輕快地向前邁了一步,安詳得閉上了眼睛,全身感覺火熱。我的身體,不,應該是我的靈魂正在消失,正在慢慢地熔化。突然,我感到一陣火星飛濺,灼燒着我的'皮膚。鬼是感覺不到疼痛的,為什麼我的眼前是一片火海,還有人的哀嚎?

一陣鞭炮聲後,火漸漸熄滅了。一看手錶已經是凌晨一刻,這裏已是一片狼藉。全是那場人為大火後的戰利品,隨着風的吹拂,再空中翩翩起舞。這才想起今天是鬼節,所有的鬼神鬼差鬼大叔都去找樂子,收禮品去了。

我興興地走在回家地路上,暗自想到原來做鬼也和做人一樣傻,一樣糟!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你知道端午節是紀念誰的嗎?是來紀念屈原的。

一天我剛剛起牀,發現媽媽在包粽子,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包粽子嗎?原來是來紀念屈原的。我和媽媽準備了粽葉,米,醬油,線和肉。首先我們先把米放在粽葉裏,然後再把醬油倒在米飯上,然後用線吧粽葉綁住,好想給他穿上了一件綠色的衣服。然後把他煮熟。就在燒的時候,我真想立馬就吃啊!過了一會兒,粽子終於熟了。我一口咬下去,吃起來黏黏的,可美味了。

我們在電視上看見很多人在划龍舟。他們有的.人在敲鼓,有的在拼命劃。他們到終點了,我覺得他們已經全身無力了。

晚上我們吃着媽媽包的美味可口的粽子,吃的津津有味,度過了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我真想再過一次。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我一直對中國的文化充滿着崇敬之情,特別中國的傳統文化我更是對其敬仰不已,有時候我在想中國的先人是多麼的偉大才能造就現在的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我們學習的唐詩、宋詞、四大名著;我們用的文房四寶,我們吃的中藥,喝的茶;還有我們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們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國的傳統文化數不勝數,隨處可見。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我首先感謝我的父親正是我的父親引導了我走進中國文化的世界,小時候父親就對我講一些前人所講的道理、理念,那時還小還不太明白,但隨着長大漸漸懂得其中的精華,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達出的仁愛、包容、理解、團結,更是讓我迷醉不已。特別是出自《老子》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更是成為我人生中所要踐行的言語。這句話伴隨着我的整個青春歷程。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各種節日更讓我感到驚訝,正是有這些節日的存在讓我們懂得家人團聚,歡樂一堂的幸福,才讓我們珍惜家人的温暖。在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節日的存在使我們放慢腳步陪伴家人,避免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家庭悲劇,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這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所要表達出的內函,所要告訴世人的道理。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存在還有一個價值就是他是我們傳統文化中一個最重要的體現方式之一,因為它直接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早就聽説離我們縣城16公里,有個古鎮,叫寨市,好熱鬧。一直我都想纏着媽媽帶我去看一看了,可媽媽總是沒有空。

這天,李老師為了給我們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美術課,把課堂就設在了寨市古鎮。特邀請在校的美術愛好者參加,這樣的好機會,我怎麼能夠錯過。

走在古老的青石板上,説不出來的厚重感。寨市特有的建築,熱鬧的趕集,美味的小吃,無時不刻的深深吸引着我們同學小小的眼球和味覺。可對我來説,印象最深的卻是寨市的打鐵鋪和老理髮店。

打鐵鋪

打鐵鋪位於寨市西正街最中央,老遠就瞧見一個黑黑的鋪面,中間燃着一團紅紅的烈火。兩個體型強壯的漢子正輪着大鐵錘,一上一下的敲打着墩子上的鐵具。同學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去,團團將鐵匠鋪圍住。只見,牆上掛着、櫃子上擺着好多已經打好的鐵具,有鋤頭、鐮刀、菜刀、柴刀、夾火夾、剪刀等等。我很好奇,那麼大的錘子,怎麼能夠打出如此多精細的鐵具?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真是無窮盡啊!

“為什麼火苗上面要掛那麼大一口鍋呢?”有同學問老師。李老師笑眯眯地叫我們猜猜。有説是鐵匠師傅打的鍋子,掛在上面做展示呢;也有同學説用鍋子辟邪。其實呀,李老師告訴我們,是用來擋住那些不聽話的火苗,不要竄得太高。你看,黑黑的鋪子全部是木質結構的,火苗一旦燒得太旺,如果沒有這口鍋,怕是很容易就着火了。

此時,陽光正好斜斜地打在師傅們的臉上、身上,紅紅的灶火也映紅了他們黝黑的'臉膛,跟黑黑的鋪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時,我看見了,他們臉上除了笑容,還有汗水。

老理髮店

現在大街小巷最不缺的,怕是就是美髮店了,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把店面打扮的絢麗多彩,好招攬客人。可寨市的老理髮店卻完全不一樣。從店門到店內,每一樣佈置和擺設都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模樣,可他們的生意卻異常火爆

不信?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走進去,似乎感覺穿過了時光隧道。兩個理髮師傅在忙碌,牆角靜靜的坐着幾個等待理髮的客人。泛黃的鏡子,古樸的木箱,造型獨特的椅子,木質的地板,和糊滿報紙的牆,早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暗暗的泛着金屬般的光芒。

雖然,同學們把理髮店擠得滿滿的,但誰也沒有大聲喧譁,生怕打攪了這裏的夢。我們靜靜地看着師傅們用最傳統的工具理髮、刮臉、美須、剪鼻毛、淨耳,顧客雙眼微閉,樣子很是享受。老師傅們的技藝如此精湛,哈哈,我都也想享受一下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藴藏於社會的文化活力何其巨大,潛流於民間的文化脈動何其強勁,只有在社會參與的“合唱”中,才能尋回漸漸變淡的春節之味、傳統之道。

這幾年春節前,都會收到曾採訪過的農民工歌手孫恆發來的電郵,邀請參加他和工友們舉辦的“打工春晚”。雖然一直未能到場,不過從節目單看,這個春晚已經愈發精彩,越來越受落腳城市的農民工歡迎了。

明天就是除夕,打工春晚也讓人聯想起另一台“新春晚”——央視網絡春晚。這台以網絡為文化基礎和表現平台的晚會,今年已經是第三屆。零門檻、零距離,線上線下活動環環相扣,草根節目佔去半壁江山,網友生活原汁原味搬上舞台,“開門辦春晚”受到了不少人喜愛。

而最深入人心的春晚,肯定是大年夜的央視春晚了。從1983年以來,圍爐團聚看春晚,幾乎成了一種新年俗。正如今年春晚導演哈文所説,“春晚的意義在於陪伴”。更直白一些,應是“春晚的意義在於存在”吧。

也有調查顯示,只有不到四成觀眾,會選擇把春晚“從頭看到尾”。春晚號召力在某種程度上的減弱,讓更多人感歎“年味淡了”。也難怪,春晚同樣不過是些明星串場、小品逗樂,平時哪天電視上沒有這個?

不過,打工春晚、網絡春晚,卻給過年時節的晚會,開闢了另一個向度:不再是比舞美、比明星、比獎品的“晚會模式”,而是身邊事、自己講、共分享的“聯歡思維”;不再是“演播廳—發射塔—電視屏幕—觀眾”的單向傳播,而是在公眾參與中共享融融之樂。

晚會多了、節目豐富,觀眾有更多選擇,是好事。但一些晚會,用奢侈豪華彰顯檔次、用虛飾浮誇營造氛圍、用煽情催淚製造感動,失去了與觀眾零距離的親近感,剩下的只是空洞無味的.表演、華而不實的走台。打工春晚、網絡春晚,雖然影響力尚未到家喻户曉的程度,但難得的參與感、互動性,可貴的親切感、貼近性,卻正是一種截然不同“晚會文化”的開始。

這種親切自然的羣體性文化參與,同樣是傳統節日亟待留存的元素。鋼筋水泥的叢林中,關上防盜門就是個小世界,隨着社羣化、親密化的傳統生活方式漸行漸遠,一家人吃吃喝喝看電視成為最典型的過節方式。單向度的電視晚會讓我們在熱鬧中覺得跟所有人分享了世界,實際上不過是各自在家對着屏幕而已。

有這麼個小故事。一個國外長大的華人孩子回國,家鄉的爺爺介紹説,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過年包餃子,十五吃元宵……小孩不解,問:為什麼所有的節日都是吃?的確,如果舊時習俗失去了現實關懷、傳統節日找不到現代內涵,公眾不知道怎樣參與、如何慶祝,無論是中秋還是端午,最方便快捷也最有標誌意義的過節方式,恐怕也就只有吃了。

誠然,從春運到春晚,春節仍是“時代的鄉愁”,本就是公眾廣泛參與的結果。但除了大包小包採購、天南海北迴家,更深層次的文化參與、更有意義的文化創造,還需要更有質量的引導和更為明確的關注。正如打工春晚、網絡春晚所揭示的,藴藏於社會的文化活力何其巨大,潛流於民間的文化脈動何其強勁,只有在社會參與的“合唱”中,才能尋回漸漸變淡的春節之味、傳統之道,使春節更深刻地植根於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從而尋找到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之根。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生活告訴了我:回憶是有毒的,無論過去多麼絢爛,或者多麼暗淡,它都永遠離開了我們。與其一味的回憶過去,使我們的神經衰弱,不如就從此刻開始去守護他們,使他們不再是幻想中的美好,而是現實世界中的國之精粹。

總有文人過客説:文化就是’取之精華,去其糟粕’。細細想來,卻是如此。

但就如今的社會而言,大多數人對我們的先祖留下的傳統節日知之甚少,而對於外來文化了解甚是繁多。

隨着時光長河的`洗禮,誕生我們獨一無二的中華文化,但正是時光的流逝,使得那些傳統文化沒有傳承者,讓那些老一輩兒手藝人的手藝就此消失。

也許是這些精粹在消失不見了,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有了更多的人去關注它們。聽聞,國家政策中也有保護保傳統文化的這一條規則。

文化鑄就瞭如今的新中國,我們無法遺忘那些傳統文化,我們理應去傳承它們,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們。

雖然有政策在保護他們,但從前有的生肖糖人,紙糊燈還有一些其他的傳統制造品在如今都很少看見它們的影子。

這正説明人們對傳統文化還不夠重視,曾經,説起那些守手藝人,年輕時是多麼風光,而到了晚年又是多麼窮困潦倒,獨守着那一份獨特的手藝。

由於新中國在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往大城市裏跑,留那些老人與孩童守着這個已不能稱之為家的家。

而傳統文化也正是如此,它們曾是中國的象徵,而如今,卻早已淡淡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回憶的確是有毒的,它在無形之中吞噬着你的心,讓你迷失自我,我不願在多年之後去感傷。那麼,就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去守護那些傳統文化,讓它們永久成為國之精粹,成為中國永垂不朽的文化寶藏。

Tags:錦集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