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傳統文化作文經典[6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傳統文化作文經典[6篇]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我國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我認為舞獅最值得一提了。

舞獅由彩布條製成。總共是兩人來舞那頭“獅子”,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舞獅特別適合在隆重的大節日裏表演。

有一次春節,我和爸爸媽媽去看舞獅表演,那場面真是壯觀啊!那頭獅子上竄下跳的',一開始,大家還有點害怕,後來大家就笑得前仰後合了。突然,“獅子”跳到了一根柱子(跟晾衣杆差不多細,差不多長)上,開始表演起雜技來,然後,它又蹦到了四根柱子上,頭開始搖來搖去,腳也開始跳來跳去,我那時心裏很害怕,忙對媽媽喊:“媽媽,咱們去另一個地方吧!這個節目太恐怖了!”媽媽笑着説:“沒事的,待會兒你就不會害怕了!”所以,我繼續看了下去,後來我覺得舞獅其實也挺好玩,挺威武的。

舞獅真是一種優秀的文化藝術,真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傳承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僕僕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藴。但在這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着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聯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範的準則。企業願景

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齊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後了。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範,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禮貌禮儀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温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温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一樣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經典文章欣賞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重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餘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並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幹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能夠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職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説:“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寫春聯)

2月11日,天是那麼湛藍,雲是那麼潔白,追夢小隊的隊員們各個興致高昂,向路人分發了宣傳問卷,而下午2:30,活動則更是精彩豐呈了,我們參加了由金海社區主辦,臨池閣協辦的賀新年活動。我們先由“小書法家”楊嘉琪和他的小夥伴們寫了幾百張福字,接着我們每個小隊成員都一一寫了福,並送給了周圍的人,更傳遞了一份喜慶而又濃濃的年意!

(採訪臨池閣的陳老師)

下午4:00整,我們則採訪了臨池閣的創辦人——陳華鋒,隊員們紛紛問出了一些關於傳統文化之書法的問題,我們都受益匪淺:他從哇哈哈廠裏的中層幹部辭職,幹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憧憬,創辦了臨池閣,在5年的時間中,人數飛速發展,從2人變成了500多人,參與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學生也都獲得了很多書畫獎項,將書法這一國粹繼承下去而感到自豪,他將這番事業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參與進來,發揚光大。他還教會了我們以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和毅力,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採訪吳亞卿爺爺)

2月14號上午,陽光明媚,追夢小隊的隊員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留下大街92號,採訪了浙江省辭賦學會第一副會長、中國羲之書畫藝術院研究員、台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全球漢詩總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中國楹聯書藝委委員大名鼎鼎的吳亞卿爺爺,他先給我們寫了幾張書法作品,接着我們採訪了吳爺爺,他一一回答了我們提出的問題,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了我們的祖國有5000多年的文明歷史,源遠流長,出現了王羲之、柳公權、米芾、孔子、蘇軾、李白、杜甫等一系列文化名人,他們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他自己從6歲就開始學書畫了,每天都在練,到至今,已有60多年了,他的學生也來自世界各地,他的言行舉止,更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間,縈繞在在我的腦海中,讓我懂得了我們從小就要學好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志向,不斷地超越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借鑑祖先的文化精髓,這樣才能將祖國的文化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參觀浙江美術館)

下午,我們又來到了浙江美術館,排着整齊的隊伍,與家長們一齊領略了書畫的魅力和神奇,大家都對大師的書畫都讚不絕口,還再次體驗了書法,而每個人寫的福字,又各不相同,各具特長,最後,我們還和一位書畫愛好者合了影呢!

通過這次假日小隊活動,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粹——書法,有了一些深刻的瞭解,還學到了一些書法技巧和人生道理,真希望能多多舉行這樣的活動呀!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今天,我早早的起來了,去看了看日曆,發現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我趕忙叫醒媽媽去商店買年貨。到了商店我和媽媽買了春聯、雞鴨魚肉等各種過年用的東西,買完我和媽媽就去爺爺家過年。

到了爺爺家,我等待着晚上過年,這半天似乎讓我等了一個世紀那麼久。終於到了晚上,我剛走進廚房就聞到陣陣香味,我一看,原來是我爺爺做的.糖醋魚、大盤雞呀……許多的美味佳餚,讓我的口水直流,終於爺爺一聲令下“開飯!”我“砰”的一聲坐在飯桌前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我吃的是滿嘴流油。飯後我們一家人看了聯歡晚會,有優美的歌曲,有好看的舞蹈,還有搞笑的小品讓我哈哈大笑。

新年的鐘聲響了,我和爸爸放了煙花,我拿着煙花,爸爸拿着打火機點燃了煙花,煙花“嗖”的上了天,只聽幾聲巨響“砰砰砰!”煙花似乎像一朵朵鮮花開放了。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比如:端午節、賽龍舟、中秋節賞月、元宵節吃餃子、春節放鞭炮。

就拿“春節放鞭炮”來説吧!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呢?原來傳説從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年大年三十就會到村子裏去危害人類。村裏的人大驚失色,嚇得魂飛魄散,卻毫無還手之力,只好能躲一天是一天。因為“年”一次能吃掉整個村子的'人,搞得民不聊生,人心惶惶。有一年,這個叫“年”的怪獸又來了。天漸漸黑了,一位大膽的老人點起火堆,頓時熊熊大火燃燒了起來。就當火快滅時,一個小孩子找了根竹節扔進火堆,那時“年”正要吃人,被這突然發出“噼裏啪啦”的聲響,嚇得狼狽地落荒而逃。

雖然從此“年”不來了,但人們仍舊擔心它還會再來騷擾。就這樣,“過年放鞭炮”的習俗就形成了。

過年時,大家除了放鞭炮,還要吃水餃。老師説:“餃子”就是“交子”,意思是説舊年向新的一年交替。而古人在餃子裏放一枚銅板,誰第一個吃到裝有銅板的餃子,就意寓着今年會很幸運。現在的人們,覺得這樣不衞生,改用裝一顆蜜糖。

春節還要倒貼“福”字,因為象徵着幸福到了。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好!好!”這天晚上,我正在看電視,不知從哪兒傳來一陣陣讚揚聲。“今天社區裏在搞什麼活動?”我心裏嘀咕着。跑到社區一看,呀!原來正在放映皮影戲。我趕緊跑回家,叫上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皮影戲。

一走進社區大門,只見那裏人山人海。有的站着,有的坐在自己搬來的凳子上,有的手裏還抱着孩子,但有一個動作是一致的——都笑呵呵地盯着屏幕,還不時地大聲喝彩。我鑽進人羣,擠到前面一看,哇!來晚了,很多小朋友坐在第一排,都目不轉睛,津津有味地看着皮影戲。

今天放映的皮影戲片名叫《鬥雞》,講的是兩隻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公雞因爭奪一條蜈蚣而激烈地打鬥着,非要鬥個你死我活。台下的'觀眾們不時地發出喝彩聲,好像是在為某隻公雞加油助威。

出於好奇,我來到了屏幕後面。看到了三個爺爺正提着皮影貼着屏幕一拉一抖,嘴裏還説着、唱着,在燈光的照射下,一場精彩的皮影戲正在上演。邊上還放在一堆皮影,有公雞、蜈蚣,還有許多人物皮影,像牛郎、織女等。

看完皮影戲,我意猶未盡,上網查閲了相關資料。瞭解到皮影戲是中國最古老的戲劇形式之一,源於20xx餘年前的中國古代長安,盛行於唐、宋。皮影選用上等牛皮,經過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雕刻3000餘刀而成。看來,演出一場皮影戲很不容易啊!

海寧皮影戲作為中國皮影戲的一種,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傳承這門手藝,讓它永不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