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6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那麼問題來了,你會寫感悟的文章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1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要做好這一點,首先要做好弘揚中華美德,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華美德這一方面我們都可以做到的。在學校了見到老師問好,有禮貌,於同學團結友善,學習生活上勤儉節約,在社會中,多為他人做好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我們只要想做,一定會做到的!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本身就要有一正確的觀念,從子身觀念意識上做到弘揚中華美德。

現在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衝突。在這場衝突中要不要保持中華美德,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德優秀精華髮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鬢繁的國際交往帶來了許多外來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侵蝕着中國文化。對於西方文化,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要丟起一切腐朽落後的,或者我國國情不符合的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禦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侵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美德。

當前我們這樣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要求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中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的醜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醜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急需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麼,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振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名利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

弘揚中華美德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要從小做起。成為社會建設的骨幹,因此我們必須有健康的價值觀念,樹立健康的社會美德。讓我們一起奔向現代化吧!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2

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泱泱國風。沒有傳統的延續,便沒有如今的燦爛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所以我們華夏兒女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着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裏,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恆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説:“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説,孝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這股文脈給中華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裏,根深蒂固,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

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麼支撐着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裏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進土裏,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裏,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湧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為我們的靈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着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每個華人注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裏,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裏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3

隨着耳邊一陣又一陣熟悉的爆竹聲,年味兒也越來越濃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都是滿滿的喜慶。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着包餃子,母親顫巍巍的拿起一張餃子皮,添上那紅的、黃的、綠的攪拌在一塊兒的餃子餡,嚴嚴實實的用那滿是皺紋的手包裹起來。在大家不經意間,她把一個硬幣包在餃子裏,(誰吃出這個硬幣,誰就大吉大利!)看她那嘴角、眼角、溢滿了那幸福的弧度。

一邊吃着煮好的餃子,一邊看着春晚,隨着那熟悉的“5、4、3、2、1、”舊的一年在那一刻向我們揮手告別,新的一年大踏步向我們走來。這時,外面早已炮聲漫天,震耳欲聾。

我與小侄兒小侄女們跑出了家門,就被那直衝雲霄的鞭炮聲擋住了路。我們慌忙捂住了耳朵,臉上卻還露着燦爛的笑容。

各色各樣的煙花把天空裝扮得花花綠綠的,“禮花”直衝雲霄,“嘭”一聲炸開了,天空頓時變得五彩斑斕,那微弱的火藥卻像七彩花一樣綻放着。可好戲不長,“禮花”從天空中慢慢變淡,變淡,直至煙消雲散;那邊,一股衝擊般的銀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噴着,噴着。落下的便義無反顧跳出了銀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萬從空中掉落,給人極美的感覺;“噼噼啪啪,噼噼啪啪”,這震耳欲聾的`響聲一定是鞭炮!那熱鬧的的聲音,也足以給新的一年增添許許多多的喜慶了。

那邊暖烘烘的,旺火燒了起來,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滾,好像在呼喚着什麼,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國,將春節愈演愈烈,帶來了新的氣象!

富有年味兒的春節,富有人情味兒的人。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4

滾滾紅塵,泱泱大國,五十年漫漫征程,一路風雨一路行。沿着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去尋找那份逝而已久的懷念與傷感。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全人類文化的源頭,其文化的底藴是深不可測,辛勤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用他們的智慧譜寫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先秦的《詩經》和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小説……每一個朝代都在文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每一個時期都演繹了它最輝煌的一面。中國的戲曲藝術豐富多彩。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儀式性歌舞,儀式性歌舞到後來發張成為一種歌舞傳統。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優伶,元雜劇把中國戲曲文化藝術推向成熟……就這樣,中國戲曲文化藝術逐漸發展起來。黃梅戲、花鼓戲、崑腔、秦腔、豫劇……這些各具色彩的地方戲為中國戲曲文化注入了活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表意文字。那一個個充滿魅力的方塊字,那一捺一撇、一橫一豎都展現了漢字的風采。自從有了漢字,就有了書法。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着中華勞動人民的智慧。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儘管他們的書體不同,但其書法上的'成就非同尋常。書畫同源,中國古代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唐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開創了新紀元。筆墨丹青中國畫以其豐富的內涵享譽世界。

中華文化豐富多彩。四大發明、《九章算術》和珠算,《石氏星表》和渾儀,《授時歷》和四大農書,《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祖沖之和圓周率……這些成果都展示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都為中國文化添上了燦爛輝煌的一筆。長城、頤和園、故宮……處處古蹟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思想結晶。

幾多輝煌,幾多成就。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悠揚悦耳的戲劇、韻味十足的書畫、獨特的建築、優美的詩詞……這些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文化遺產。

今天的文化繼承和發揚了古代傳統文化底藴。只有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緊跟歷史的潮流,傳統文化才能延續下去,併發揚光大。為了讓傳統文化立足與現代,讓獨特的中國文化鶴立於世界之林,不僅是繼承,而且要批判的繼承;不僅要發展,而且要創新的發展。

作為新時代的開拓者,面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5

快板是源於山東的一項傳統文化,最早叫順口溜或叫蓮花落,是賣藝人沿街賣藝時經常採用的一種藝術形式。我喜歡快板是因為覺得快板很受大家的歡迎,無論走到哪兒只要你為大家來上一段,保證大家都會立刻樂開了花;加之我是一個性格開朗、外向活潑的男孩兒,經常參加各種比賽和社會活動,遇到學校有什麼活動的時候,帶着快板出個節目也是件有意義有樂趣的事,因此我和快板就這樣結下了不解之緣。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我可以帶着快板為家人、朋友、老師們表演了。通過表演不光鍛鍊了我的表演能力,增加了自信,豐富了我的業餘生活,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是個只會説英語的“假洋鬼子”,而是也懂得傳統文化的中國人。

快板,讓我為學校為我個人又多了一份榮譽。

我第一次真正上台表演快板是在我們江西五套的愛心晚會上。當我用節奏歡快的點帶出我的'説詞時,全場的同學老師都為我鼓掌喝彩,連見過世面的五套節目組的老師們也連連點頭稱讚,我還被記者們帶去採訪錄了特寫。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也可以為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出一份力了。第二次是:我非常榮幸的被選上參加我們學校的一個主題班會,這個主題班會被選去市裏參加比賽,同時還被作為全區班主任會被觀摩。我和另一名同學一起被選上用快板表演文明南昌《三字經》,全場的老師為我們的出色表現鼓了很久很久的掌。那掌聲令我感動了很久,甚至可以説是:終生難忘。我還有幸幫我媽媽學校表演了快板呢!現在我都快成快板的小名人了。

現在我已經真正喜歡上快板了,我決心要把快板練得更好!更加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6

人生當中有許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當小警察,第一次去橫店,第一次去牛頭山……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課堂上當小老師。

為了讓同學們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也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理解《弟子規》,我決定給大家上一堂《弟子規》的課。

“上課。”我學着老師平時上課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喊,“同學們好!”“老師您好!”同學們也嚴肅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讓自己笑出聲,就一股腦兒把她憋進了肚子裏。

“《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經典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絕地講述着,同學們認真地聽着,大家都陶醉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讓我感受頗深。記得有一次,我剝開香蕉,發現香蕉上有一點點芝麻大小的黑色的東西,以為這根香蕉已經爛了,隨手就把它丟進了垃圾桶。正巧,媽媽看到了,就生氣地對我説:“睿睿,你怎麼這麼不愛惜糧食呀。”我覺得十分委屈,反駁道:“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嗎,她不是爛掉了嗎?”媽媽嚴肅又語重心長地説:“事雖小,勿擅為!這根香蕉雖然黑掉了,但它並沒有爛,只是在運送地過程中撞到了,才會這樣,你以後遇到不會或不懂的事情時,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這件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而這句《弟子規》中的名言成為了我的座右銘,讓我受用不盡。

誦讀並理解了這些弟子規的'意思後,我們玩了一個輕鬆的小遊戲,看意思猜弟子規名言。看着樹林般的手舉了起來,我都有點兒不知所措了。我點了幾個同學的名字,他們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來,他們對《弟子規》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達到了,這節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尾聲。這是我才發現自己已經口乾舌燥,背後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當小老師不僅讓我體會到了當老師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規,也讓我親近了中華文化,明白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堅定了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決心。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7

甲骨文作為中國古老的象形文字,是中華優秀傳統的一部分。南粵中學高三年級用甲骨文寫標語,陳教授藉助電腦技術重新解讀象形文字,無疑是將這一文化與時代潮流結合起來,構成了時尚的傳統文化,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生命。

要讓傳統文化跟上時代潮流,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推動。科學技術能夠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結合現代時尚元素,讓傳統文化煥發光彩。甲骨文通過網絡成了表情包,陳教授設計出具有幾何審美效果的甲骨文字體,G20峯會將中國畫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展現出來,這些都是依靠科技的發展,讓我國傳統文化跟上時代潮流,跟上時尚的步伐。

我們除了要用科學技術創新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還要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一個文化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宣傳,弘揚傳統文化對其繼承有着重要作用。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精神需求也不斷增加。科技手段出現,並在大眾生活中用網絡流行語宣傳了甲骨文的知識,南嶽中學高三年級用標語在宣傳欄上弘揚了甲骨文文化,讓同學瞭解甲骨文。《舌尖上的中國》通過電視拍攝,讓大眾瞭解到了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無數的新型傳播手段,有助於中華傳統文化進入人民視野,跟上時代潮流,向時尚邁進一步。

雖説推動中華文化跟上時代潮流需要科學的創新,傳播,但更多的是需要人們的繼承意識,保護意識。沒有這些意識,何來的創新、傳播呢?陳教授受“藝術與科學”學術運動的啟發,有了繼承象形文字的意識,多少志願者為了不讓民間文化消失,主動學習、繼承。甲骨文也成功入選了《世界記憶名錄》。這些都是在繼承意識,保護意識的.前提下完成的。

繼承、創新和傳播傳統文化,都是讓文化跟上時代潮流的必由之路,但這並不意味着接受一切傳統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地進行繼承和創新,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同時,我們還要保留其本質,不讓優秀傳統文化變味,要實事求是的去繼承、創新和傳播。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了跟上時代步伐,成為時尚的標誌,我們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用科技手段去創新、傳播。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8

今天是同學們開學報到的日子,細心的同學不難發現,我們的校園格外漂亮和熱鬧。因為整潔的校園裏多了許多風景線:校園中央,兩個籃球場四周,掛滿了中高年級同學自制的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花燈,圍牆下方則整齊地擺放着一塊塊展板:上面既有民俗集錦,又有惟妙惟肖的剪紙,還有同學們自己辦的手抄報。這美麗的風景不時吸引着同學們的眼球,讓人頓覺目不暇接。更熱鬧的還在後頭呢!十點左右,低年級的同學登台亮相了,他們伴隨着歡快的民樂,扭起了秧歌。儘管舞姿不那麼優美,步伐也沒有整齊劃一,但他們那認真的態度,歡喜的表情,以及手裏拿的那各種各樣的道具(五顏六色的'綵帶、鑲着花邊的扇子、漂亮的手帕、各色紗巾),還是令你歡欣鼓舞,不由得隨着節拍舞動起來。雖然天空飄着毛毛細雨,氣温也較低,但這些絲毫阻止不了同學們的熱情,他們看着、談着、跳着、笑着,樂此不疲,整個校園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給新年又增添了幾絲喜慶……

要問我們的校園為什麼這麼熱鬧,我們的活動為什麼這麼精彩,我們的孩子為什麼喜笑顏開?還請聽我慢慢道來:早在放寒假時,學校領導和大隊部為了讓孩子們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為了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民間民俗文化,讓同學們體會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培養孩子們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情感,更為了培養孩子們動手動腦的能力,便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段分別給大家佈置了不同的作業——有的蒐集整理民俗資料;有的辦手抄報;有的剪窗花;有的學扭秧歌;還有的……這便有了今天精彩的一幕幕場景。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9

每一次指尖輕觸琴絃的觸動,每一次琴弓擦弦而過的輕顫,都帶動着人的心絃,訴説着一個又一個優美而悽婉的故事,二胡,中華傳統文化,民族之樂!我與它緊密接觸,用心傳承!

就在我還在牙牙學語時,母親便為我帶來了二胡這位朋友,我便開始練習二胡,可是漸漸它便不再是我的朋友,我開始對它厭惡,避之不及,因為媽媽總催我練習,二胡也沒有好聽的聲音,拉起來手還很疼……

窗外淅淅瀝瀝下着小雨,天陰沉沉的,壓得人彷彿喘不過氣來,我無奈的看了看手中的二胡,歎了一口氣,心中十分煩躁,心想:什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麼難拉,煩死了!這時樓下的小夥伴喊我下去玩,可媽媽出門時説不讓我下去,於是我只好作罷,重拾二胡,帶着萬分仇恨,拉了起來,刺耳的聲音,令我更加煩躁。

終於我有些受不了了,拿起手機,想到有梁山伯與祝英台這部影片,於是便抱着玩樂的心思打開電影,想看看影片中的.二胡拉得有多好!——-一陣飛鳥飛過,綠樹青山,一位佳人出現,是那麼的美麗,此時一陣婉轉的二胡聲響起,是那麼的柔美輕快,我被帶入到音樂中。在梁山伯與祝英台無法喜結良緣時,那悽慘的幽悵的二胡聲,彷彿一下子捏住了我的心臟,讓我難受的説不出話來。在梁山伯化為怨靈哭訴時,黃沙漫天,二胡聲也變得低沉憤怒,彷彿在批判控訴封建不自由婚姻的罪惡。我一口氣看完了整個影片,意猶未盡,時而緩,時而急的二胡聲還在我的耳邊迴旋,餘音繞樑。我感到這才是真正的二胡,真正的傳統音樂,是在用心演奏,用心在傳承。

我輕輕拿起一旁的二胡,端正心態與身姿,開始拉奏。一邊拉,我一邊回想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有歡快輕鬆,也有沉重憤怒,我彷彿就是梁山伯與祝英台,我彷彿與曲子融為了一體,二胡的琴絃時而顫動時而平緩,琴弓時而悠長,時而停頓,我拉奏的曲子好像是一個故事,訴説着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也訴説着我自己的心事。我忘我的拉奏着,直到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時,我好像沉浸其中,無法自拔。我感到了二胡的精髓,中華民族音樂的精髓。我是在用心演繹,用心傳承,即使自己的胳膊再酸,手被劃破,也再也不在意。我與二胡有了親密的接觸!

是啊!“天降大任於斯任也”,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有義務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也不例外,與二胡的一次緊密接觸讓我理解了傳承的真正含義,無論前方的路有多麼的艱險,我都會堅持下去,將我們的文化傳承下去!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感悟心得10

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羣體的事蹟正被廣泛傳頌,許許多多的人都被這個故事打動。“寶元的父母咱們得管”,這樣樸實的一句話以及隨後很多看似善小卻為之的舉動,在15年光陰的照耀下顯得異常温暖而美好。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深深扎入中華大地的傳統美德的力量。

打動我們的是這個故事中閃爍的守望相助、誠信感恩的傳統“因子”。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美德,有無數像河北農大畢業生羣體那樣樸實的人們,在實踐中傳承和弘揚着這些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崇高精神的生動體現,值得我們珍視並在潛移默化中傳給下一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推己及人的兼愛價值觀,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過程中,如同閃爍的珍珠,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世界中的重要財富。如同參天大樹的根系,默默地為迎風招展的枝葉提供着養分,它們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合力,讓我們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和為之奮鬥的力量。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都能深深感受到傳統美德在心靈深處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和強大的凝聚力。

在這個春天,教育正為這些傳統美德發出更大的光彩而努力着。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羣體身上閃耀的道德光輝,正是教育要追求的育人根本。學習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羣體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輻射出去,是教育的作用所在。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對民族文化的學習、通過對傳統美德的弘揚,實現這些價值觀的綿延。正直、公正、友愛、尊老、愛幼、誠實、信用,這些值得我們珍視的.價值觀將通過教育深入到學生的精神血脈裏,校園將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獲得更大傳播的基地。

信守約定的羣體,傳承美德的堅守,匯成了這個春天中國大地上的一股暖流。河北農大26名畢業生的故事看似平凡的小事,卻因為真實、感人,而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在這個春天,讓我們把温暖留在心裏,把感動付諸行動,把行動匯聚成民族振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