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有關陳寅恪的作文材料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有關陳寅恪的作文材料

陳寅恪(18901969),字鶴壽,江西修水人。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清華四大導師”之一,曾留學日、德、瑞士、法、美等國,通曉英、法、俄、日、德、希臘、拉丁、梵、蒙、波斯等22種文字,被譽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主要著作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論再生緣》等,晚年在雙目失明、臏足的情況下,口述完成了85萬字的《柳如是別傳》。1925年,作為當時留美預備學校的清華髮生了一件對中國學術影響深遠的大事:成立了“清華國學研究院”。新成立的清華國學研究院有四大導師:第一位是開創性地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國維;第二位是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啟超;第三位是從哈佛大學回來的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第四位就是被稱做“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四大導師中,陳寅恪到校最晚,在當時也最名不見經傳。 被稱為“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1925年,清華髮生了一件對中國學術影響深遠的大事:成立了“清華國學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用現代科學的方法整理國故,培養“以著述為畢生事業”的國學人才。當時的清華是個留美預備學校,留美預備學校來辦國學院,這本身就是要吸收西學來建設自己的文化。

新成立的國學研究院有四大導師:第一位是開創用甲骨文研究殷商史的王國維;第二位是戊戌變法的核心人物,著述等身的梁啟超;第三位是從哈佛大學回來的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三位導師性格各異,但都大名鼎鼎。而四大導師中最晚到校的陳寅恪,在當時並不出名。

陳寅恪出任研究院的導師,一説是國學研究院主任吳宓所推薦,他因為了解陳寅恪的博學而推崇備至;還有一説是梁啟超提名的,據説梁啟超為了推薦陳寅恪,還曾與清華校長有過一番舌戰。校長説,陳寅恪一無大部頭的著作,二無博士學位,國學研究院的導師,怎麼能連這些都沒有呢?梁啟超説:“沒有學銜,沒有著作,就不能當國學院的教授啊?我梁啟超雖然是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沒有陳先生三百字有價值。”梁啟超還説:“這樣的人如果不請回來就被外國的大學請去了。”清華的校長最終怎麼做出決定的,無從考證。但事實是,遠在德國遊學的陳寅恪接到國學院導師的聘書時,剛剛年滿36歲。

一年後,陳寅恪的身影出現在清華園裏。他很幽默。因為四大導師中的梁啟超是“南海聖人”康有為的弟子,王國維是末代皇帝的讀書顧問,於是陳寅恪就給學生們送了一副對聯:“南海聖人再傳弟子,大清皇帝同學少年”。

令師生們驚歎的是陳寅恪的博學。他在課堂上講授的學問貫通中西,他在課餘分析各國文字的演變,竟把葡萄酒原產何地,流傳何處的脈絡,給學生講述得一清二楚。他上課時,連清華的教授們也常來聽。有人稱他為“活字典”,也有人稱他是“教授的`教授”。

當時,馮友蘭先生是大學者,名氣比陳寅恪響亮得多,但馮友蘭在陳寅恪面前也是畢恭畢敬、以學生自居,這連當時的學生們都能感覺到。

國學大師陳寅恪有“四不講”,即“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實際上,要做到“四不講”,堪比登天。首先,你要全面瞭解前人、近人都講了些什麼,這需博覽羣書;其次,要了解外國人都講了些什麼,這要精通多國語言;再次,每天乃至每堂課都要提出自己的新見解,要有真知灼見;最後更重要的是總要處於學術研究的領先位置。儘管比登天還難,但這“四不講”陳寅恪都做到了。難怪傅斯年如此評價:“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陳寅恪在德國讀書,都沒有要學分。人家上課他跑去聽,聽了做筆記,他自己註冊的是印度學系,他就在那兒自己讀書,沒事去聽課,完全是一種文人求學,有點像中國傳統的遊學。陳寅恪説:“考博士並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個具體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不求博士文憑的陳寅恪,卻形成了自己寬闊的學術視野。

陳寅恪發現,在世界學術中,中國文化的地位很高,跟當時中國地位低下的現實完全相反,跟國內批判傳統文化、****孔家店也完全不一樣。他後來明確主張中國


Tags:陳寅恪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