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風俗習慣作文(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風俗習慣作文(15篇)

風俗習慣作文1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習俗造就了不同的'節日習俗。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苗族的風俗習慣。苗族主要生活在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廟山、海南島,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交界處。

苗族人講究禮儀。客人來訪,必殺雞鴨。如果是遠道而來的貴客,苗族習慣於請客人先喝羊角酒。吃雞時,應將雞頭給長輩,雞腿應給最小的賓客。有的地方還有分心的習俗,就是家裏的大爺用筷子把心或鴨心送給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必須平均分。心成老人在場。

如果客人少喝酒,不喜歡吃肥肉,就可以説明情況。主人不勉強,但不吃苗族人。主人會見客人,不邁出第一步,不往前走;在談話中使用敬語;穿着喜慶的衣服迎接客人;把酒放在村外迎接客人;當客人到家門口時,主人必須打電話通知家中的女主人,女主人必須唱歌歡迎客人;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爬上樓;宴席以雞鴨為佳餚。心肝最值錢,必須先送給客人或老人。,客人分人享用,順序是先成長後年輕。客人不應該稱主人為“苗”,他們喜歡稱自己為“萌”。苗族人敬老愛幼,為人誠懇,好客,講究禮節。

風俗習慣作文2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藏族就是其中之一。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海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東地區。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着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襬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紮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男女穿的襯衫有大襟和對襟兩種,男襯衫高領女式多翻領,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長40公分左右。跳舞時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姿態優雅。

藏族有着各種各樣的禮儀。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這就是藏族,一個少數民族。

風俗習慣作文3

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又到了,這讓我想起了春節裏習俗,例如祭灶、貼對聯、包餃子、放炮等。

我喜歡的習俗是放炮。説起放炮,它還有個來歷呢!相傳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時候就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樣逃離村莊的時候,有位白髮老人留了下來。當“年”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爆竹聲,“年”混身顫慄,再也不敢進村了。然後那位白髮老人身披紅袍出現在“年”的面前,“年”竟然倉惶而逃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

今年,我買了許多許多鞭炮、擦炮、煙花、和大雷子。我可以盡情的燃放煙花爆竹了,讓這一些永久的留在我的記憶裏吧!

風俗習慣作文4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國家的民風民俗,在我出生的國家——中國,最具有民風民俗特點的傳統節日,就是春節。

我的家鄉是安徽省的一個小小的縣城——渦陽,“老子故里,道德之鄉”。春節是其中時間最長,也是最熱鬧的節日。除夕到了,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雞鴨魚肉酒香味,男女老少全都穿上新衣服,大門前貼上紅紅的對聯,全是祝福新年的句子。一天三頓在開膳之前都要放鞭炮。因為這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天,除了很小的寶寶或小孩子,沒有人在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七年級至正月初五家家都要走親串門,小孩到親戚朋友家拜年要壓歲錢,男人們要去親戚家拜年,女人自然在家中燒火做飯,迎接親戚們來家中拜年。還有一些廟會會有一些商家賣一些新年特有玩具,例如:炮、煙花、摔炮等。

元宵到了,家家張燈結綵,整個城市就像一家子一樣,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地過着元宵,有的放着孔明燈,向天上飛,滿天處處是燈火,美麗極了!

這就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節日“春節”。大家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傳統節日習俗,一定要傳承下去。

風俗習慣作文5

我們的家鄉風俗很好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而在春節裏,我們的習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並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人們則是在房間裏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我們才上牀睡覺。年七年級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牀,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後,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迴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薰陶,春節的氣氛是不是更濃了呢?伴隨着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後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怎樣過春節的呢?

風俗習慣作文6

我記憶中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過春節了。按照四川的風俗習慣,過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就開始準備了。臘月里人們要掛長長的香腸,鮮鮮的臘肉,真誘人呀!

除夕夜的前幾天,我們都要與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那超市裏別提有多熱鬧啦!年貨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繚亂,到處張燈結綵,一派節日的喜慶氣息。我們要買新衣服,買各種食品,還有年畫,對聯與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吃起那香噴噴的年菜,我們就喝飲料,長輩們喝酒,長輩們還要説:“祝你們天天向上……”我們還要給長輩敬酒!除夕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會,節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點我們就要放五顏六色的煙花,你能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夜空閃耀,你能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預示着新年的來到!

大年七年級我們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長輩家去拜年。我們的長輩會給我們發壓歲錢。大年十五是春節的高潮,我們也叫元宵節,那天有會舞獅子、鬧元宵、看花燈,真是熱鬧非凡!盼呀盼,在每年的盼望中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快樂的春節,我也漸漸長大了。

風俗習慣作文7

每一個人的家鄉過春節時都有不同的習俗,例如:放鞭炮、拜年、吃湯圓等,我也向大家介紹介紹我的家鄉的習俗吧!

我的家鄉在浙江省淳安縣汾口鎮,他們那裏過年可熱鬧啦!過年前,大人們早早地就準備好了許多鞭炮,而孩子們就在不亦樂乎地玩着鞭炮。到除夕那天早上,大人們要清理房屋,貼對聯,還要在門上貼門神。清理房屋時,要把不用的東西統統扔掉,以示“辭舊迎新”。

除夕傍晚,要先去拜祭已逝的`親人,然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團圓飯。這天晚上,除了一些比較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歲,當十二點的鐘聲響起時,就要放煙花,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已經來到。

第二天早上六點多鐘,大家又要早早起來放鞭炮。吃過早餐,就要去別人家裏拜年,一般去別人家都是帶兩瓶酒。而主人就要拿出糖果、酒、小菜,和客人喝兩杯。

到了初六初七,就會有戲班子來村裏唱戲、舞竹馬,精彩的很呢!

這就是我的家鄉過年時的習俗,你呢?

風俗習慣作文8

春節快到了,春節有許多習俗:吃年夜飯、看春晚、放鞭炮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習俗就是吃完年夜飯放鞭炮了。

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放鞭炮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以前有一隻叫年的獸常常到村子裏來吃人,年每次都在大年七年級來吃人,人們十分怕它,有一天,一位白鬍子老人對村民們説年很怕紅色和聲音,村民知道對付年的辦法了,又到了大年七年級,人們在門上貼“福”字,開始放鞭炮,年看到了紅色的福字,聽到了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害怕得馬上跑回了深山,再也沒出來吃過人了。

每到吃完年夜飯時,我和小夥伴們便來到樓下開始放鞭炮,我們每個人拿着一個鞭炮,我小心翼翼地點燃了鞭炮,生怕燒了我自己的手,點好了鞭炮我馬上把手收了回來。

只聽見“嘭”的'一聲一顆好似流星的東西飛上了天,“嘭”的一聲開出了一個個圖案有花形的,有心形的,還有許多不知道的形狀,我入了迷的看着天空,大家也都跟我一樣入神的看着,那聲音好像地動山搖,像千軍萬馬在奔跑似的。頓時天空變得五彩繽紛、炫麗多彩。

這就是春節放鞭炮的由來,我喜歡春節放鞭炮的傳統習俗,因為放鞭炮既熱鬧又喜慶。

風俗習慣作文9

春節一般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這是一個小年。據説灶神向玉皇大帝報告了家族的善惡,並要求玉皇大帝賞罰他們。據説,重罪家庭壽命將減少300天,輕罪家庭壽命將減少100天。

24日打掃房間,25日做豆腐,26日切肉,27日殺雞。二十八個來貼花。29、俗稱“小除夕”,人們在這一天互訪。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是春節的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曆十二月七年級的最後一天晚上,它與農曆正月七年級首日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夕”一詞意味着“容易去改變”。除夕夜的意思是“月窮年過”。人們應該推陳出新。舊的一年將在這裏消失,新的.一年將在明年改變。這是農曆的最後一個晚上。因此,這一時期的活動主要是除舊迎新,祈求救災。春節的早晨,當門打開時,首先放鞭炮,這被稱為“開門鞭炮”。爆竹聲過後,地面一片破爛,紅彤彤的,像雲錦一樣明亮,被稱為“滿屋”。這時,街上充滿了吉祥和歡樂。

春節在第一個月的第15天正式結束。今天是元宵節。我們要過元宵節,吃元宵節,放焰火。最後,春節在煙花聲中結束。

風俗習慣作文10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日夜盼望的新年終於伴着陣陣的鞭炮聲向我們走來。今天是農曆正月八年級,我與姐姐起了個大早,準備與爸爸媽媽到外婆家拜年。

一路上,家家户户都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到了外婆家,“蹦,啪。蹦,啪。蹦,啪……”更是熱鬧非凡。一向怕打炮煙,又非常想打炮煙的我終於鼓起勇氣拿了一根,可我還是不敢打,我叫外婆試一遍,姐姐也打了一根,最後我終於也打了一根。“哇,好痛快啊!”我先將右手把打火機打起來,左手拿起炮煙,小心翼翼地往火上點,“點着了,點着了。”我高興地叫起來,同時,我馬上將炮煙扔了出去。可我沒用力,炮煙掉到了我的腳跟前,我嚇得拼命逃,連打火機都扔到了河裏去了。幸好我跑得快,跑得遠,扔出去時火花馬上就滅了,接着清煙飄了出來,然後一下子就“啪”的一聲炸開,聲音震耳欲聾。我雖然心裏不怕,可還是一哆嗦。

通過了這次嘗試,我的'膽子大了許多,現在我總算敢打炮煙了。這個春節我的收穫真大呀!

風俗習慣作文11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户户真熱鬧!有的人正在喝棗湯;有的人正在吃長壽麪;有的人正在穿新衣服,有的人正在貼春聯;有的人正在拜天公;有的孩子枕頭底下壓着紅包……

我今天要介紹的是“倒貼福。”

奇怪了,為什麼人們要把‘福’字倒着貼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去問了我的.外公、外婆。

原來,人們把‘福’倒着貼是因為想讓福快點到來。下面,我就來講一講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古時候,有個人把‘福’字給貼反了。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非常生氣!便把他宣進宮來,問:“你怎麼把福倒了?”那個人以為皇上説的‘倒’是到來的‘到’就説:“福到了?它在哪兒?”大家馬上改口了:“噢!福到了!福到了!”宮裏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從此,人們就喜歡把福字倒着貼,這意味着“福到了!”

啊!中華的風俗真是神奇啊!

風俗習慣作文12

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三開始,二十三這日是小年,傳説這一日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據説大罪要減壽三百日,小罪要減壽一百日。

二十四這日撣塵掃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要貼花花。二十九,俗稱“小除夕”,這一日人們往來拜訪。 臘月三十是春節的一個高潮,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日的晚上,它與正月七年級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在正月十五正式結束,這一日是元宵節,要舉行燈會,還要吃元宵、放煙花。最後在煙花聲中,結束了春節。

風俗習慣作文13

我對過年的看法是全家人在一起去親親家玩,節前打掃衞生、貼門神、放炮趕年獸、守歲等。

春節的來源是因為有一頭年獸,每到除夕就從海底上來,來到人間殺害百姓。有一年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來到這裏用炮和門神、年神趕走了年獸,從此以後年獸再也沒有出現過。就這樣人們把趕年獸的辦法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後來就成了人類的習俗,這就是年的來源。

我對年獸很好奇,想知道年獸到底有沒有,年獸長什麼樣子,我一定要找出來,於是我在網上查找,有的説有,有的説沒有,我又看了關於年獸的圖片,有的是爬着的',有的是站着的。不知不覺的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又看了解説,上面説不一定有年獸。我要好好學習來研究這個萬年這迷。

你們想知道嗎?那就和我一起好好學習吧!

風俗習慣作文14

媽媽家鄉的習俗,很好玩,你想聽聽嗎?那就跟我來吧!

過年的前幾天,首先大掃除,然後殺豬、做豆腐、做紅薯酒。最後上街買年貨。

到了年三十那天,大家都起地很早,大人們就忙着準備年夜飯,小孩就貼年畫,貼對聯,然後就開始洗澡,洗完了就開始吃年夜飯了。 到了正月七年級的早上,小孩子們拿着袋子去村裏拜年,到了人家家們口就大聲説:“拜年啦!拜年啦!給您拜年啦!”這時候大人們會拿着早已準備好的糖果、餅乾之類的好吃的`零食發給小孩們。等到拜完一個村時,小孩子們就會提着滿滿一大袋好吃的回家。

這就是我媽媽家鄉的習俗。

風俗習慣作文15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Tags: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