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諸葛亮作文(熱門)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諸葛亮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諸葛亮作文(熱門)

諸葛亮作文1

風雪下得緊了,即使關緊門扉仍冷的刺骨。無奈只好往爐裏多添點柴火,無意中抬頭望向屋外的牆角,那枝臘梅卻早已傲然地抬頭與風雪鬥爭着,溢出來彷彿有形的香。想想也該是時候了,我站起身走向裏屋,撿起散落一地的書籍,恭敬地喚了聲:“先生,該起牀了。”

“恩”。他像往常一樣背衝我擺擺手,依然無動於衷。

諸葛孔明,我所侍奉的主人,在兵荒馬亂之際來到深林茅廬之中過着隱居的日子。照理,應先生的學識,絕非世間三教九流之輩可比擬,而他卻謝絕了所有邀他出山的名士,在此百無聊賴地度日,徒留一“卧龍”之稱於世間。只是……羣雄割據,狼煙四起,難道真無他一席容身之地?是啊,漢室傾頹,僅憑他一人豈能強逆天命?而抱着興復漢室之心的英傑又有誰呢?是跟隨空有抱負的無能鼠輩來毀滅自身的才識,還是跟隨狼子野心的漢賊來玷污名節?“卧龍,困獸之流也,空有神通,豈奢呼風喚雨哉?”先生時常苦笑,伴隨着長歎。像那枝梅花一樣,芳香滿園卻無人駐足觀賞。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看樣子先生應該是醒了。聽到喚我的聲音,我輕聲疾步來到牀前,遞過去先生最愛的'《樑甫吟》。他側卧於牀上,隨手翻起了書,儘管他早已倒背如流。上下翻飛的書頁彷彿響起此起彼伏的廝殺聲,飛動的字好像在他眼中化作千軍萬馬。不會錯的,作為堂堂七尺男兒,他憧憬着,夢想着,這才是他實現雄偉抱負的地方。只是,誰又能給他準備好這樣的機會?

“砰砰砰……”愣神的功夫,是誰在敲門?外面分明還下着雪,我走出去,透過窗户向外望。劉備?怎麼又是他?看樣子應該已經到了一會兒了,他的衣帽上壓上了一層白霜。我連忙把他迎進屋子,向先生彙報:“先生,劉皇叔在此,立候多時。”先生猛然起身,“那個落魄的皇叔?他又來了?”他自喃着,掀起門簾看去。與劉備目光交匯的一瞬間,我發現先生的眼睛忽然前所未有的明亮。或許是抱負之火,想要在亂世建功立業的念頭點燃了它;又或許是求賢之火,不顧大雪紛飛與無禮對待,又一次拜訪的執着映亮了它……我沒看到這些,只注意到,原來離門扉三步的距離,這次,先生只用了一步……

“先生,真的就這樣出山了嗎?”我遞過包袱,不由得產生了一絲疑惑。先生跨上馬微微點頭,“劉皇叔心繫蒼生,仁德四海聞名,也只有這樣的賢主身邊才是容下百丈蛟龍的江海啊!我又怎麼能夠辜負了?”馬蹄聲遠去,伴隨着梅的香氣,回首茅廬,夕陽餘暉投在廬頂,放出萬丈金光,彷彿一條金色的龍正仰天長嘯,騰空而起……

諸葛亮作文2

夜深人靜,萬物皆夢,樹影婆娑,萬籟俱寂。天空中的流星依舊,仰望星空那彎暗月,是離愁,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吹來,只見前方有一人拿着羽扇,仔細察看,原來是中華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於是,我和諸葛亮便漫步在庭中。望着他的背影,曰:“卧龍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才,一心只為報答先帝三顧之恩,可曾後悔?”他回過身來,沉默許久,道:“如你所言,人稱‘智絕’的我本應在隴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候。後先主真心請我,我感到莫大的歡欣。遂許先主以馳驅,畢平生之力,輔助先主,此情此義,乃我報先主的知遇之恩也。”

聽完後,我默默讚許,為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忠心不二而欽佩。

爾後,我又向孔明討教:“先生您自出道以來,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羣儒,氣勢非凡,借風借箭,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打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大路,聯吳抗曹,為收服人心,對抗孟獲六縱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説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歎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不忍觀之,曰:“先生不必太過自責,皆因當時形勢不合,後主劉禪又不思進取,聽信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迴天之術,也難堪挫折。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過自怨。”這時,他的臉色開始變得平靜,逐漸轉好,我的心才放鬆下來,意少舒。他走近我,深情地望着我,輕柔地撫摸我,我望見他眼裏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眼睛,對我説:“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寬悦了許多,情緒冷靜了少許。謹記吾的話語:“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於藍勝於藍,再會!”説完他便離開了。

諸葛亮智慧,其他志士也智慧,他與眾不同止處,在於他料事如神。赤壁之戰時,他料定東風會來,最後東風果真幫他們以少勝多;東吳招親之時,他料定東吳會上當,最終周瑜陪了夫人又折兵……他的料事如神幫助六被勝了不少“大戰小戰”。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殺以後,劉備出兵討伐動物,諸葛亮也料到了必敗的結果。最後果真——“火燒聯營十八寨”,劉備兵敗而回。

世人贊他,是因為他智慧,能料事如神;世人敬他,因為他赤膽忠心。無論智慧,還是中心,是天下無人能及的。

諸葛亮作文3

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是一顆耀眼的明珠。是他輔佐劉備創建了西蜀政權,傑出的他功勛無量。但諸葛亮真的是完美的?明珠就是無暇的嗎?

諸葛亮的確才華橫溢,剛出茅廬在新野一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又在赤壁之戰中,聯合東吳把北魏打得損兵折將,使曹操統一中國的計劃擱淺。隨後諸葛亮憑藉自己超凡的智慧,又奪取荊州,建立了蜀漢的第一個根據地。最後取西川,建立蜀國。但諸葛亮在用人上,實在令人難以折服。

諸葛亮做事謹小慎微,事必躬親。在街亭一戰中,就是因為諸葛亮太過於自負,起用根紅苗正、世代將門之子、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導致街亭戰役失敗。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十分挑剔。以道德第一來衡量一個人,讓人才不能盡其用,只能被機械化地指揮。諸葛亮不給別人一絲創造、發揮的機會,因此,他的部下只能是唯命是從、像似任人搬弄的滾木礌石。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説:“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是諸葛亮太自負,有些飄飄然,認為自己的眼光是沒錯的,最後失去街亭,不得已以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十萬大軍,才得以活命。

魏延是蜀國後期的`大將軍。在五虎上將先後故去後,和北魏對抗的大將只有魏延。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延提出由子午谷小路出兵,偷襲長安。諸葛亮不聽,認為是冒險。由此以後,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沒有一次成功。諸葛亮認為魏延狂妄自大,腦後有“反骨”,總是不大重用魏延。這和毛爺爺相比,可以説是大相徑庭。在延安時,許世友拿着槍逼問毛爺爺。誤會解除後,許世友成為毛爺爺手下的一員只可信賴的戰將。

後來司馬懿對部將説:“若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建議,長安必失。”魏延天天積怨在胸,終於在諸葛亮剛剛踏上命赴黃泉的路上,就造反了。

以上的事例可以説明,諸葛亮不太會用人。一個押糧官進不進糧食,都得請示諸葛亮,説明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庸才官員。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個成語典故用在諸葛亮身上,再恰當不過了。蜀漢政權的建立,諸葛亮功不可沒。西蜀滅國,諸葛亮債責難逃。

和諸葛亮相比,北魏自曹操起,不拘一格,唯才是舉。魏國至此時止,人才濟濟,必然導致魏強蜀弱。繼諸葛亮之後,蜀國大將姜維九伐中原時,以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此時的廖化已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和北魏相比較,西蜀將才匱乏到已捉襟見肘程度。這和諸葛亮培養人才方面的失誤不無關係。

綜上所述,諸葛亮給我們的教訓是,用人不能求全責備,要唯才是舉,要發現每個人的最最閃光的點。

諸葛亮作文4

一天,卻説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中原打打殺殺了許多年,卻一直沒有成氣候,劉備為此苦惱不已。

這天,春暖花開,萬物醒來。劉關張三人趁着春意盎然,到附近的卧龍崗上去散散心。卧龍崗上花兒含情,水兒含笑,看得劉備不停地叮囑關羽張飛二人不要亂採,要愛護身邊的花花草草。劉備問道:你們可知道卧龍崗有什麼來歷嗎?張飛笑道:是不是這個崗上有一羣飢餓的農民?關羽道:三弟錯了!不是飢餓的'農民,是飢餓的龍!劉備笑道:你們都在亂説,哪裏是飢餓的餓,是卧牀不起的卧,我估計這裏是個風水寶地——人有病了,卧牀不起了,就到這裏來休閒一下,病自然就好了——你們看,這裏簡直是先人留下來的自然遺產嘛!三人接着往山上走,哪知道是這山望着那山高,一山更比一山高,三人爬得精疲力盡,好不容易才上得山頂,終於,大好河山盡收眼底。三人出氣如牛,正坐在石頭上喘息,就聽見旁邊有人冷笑道:大丈夫爬一座小山就喘粗氣——成何體統!三人望去,只見一人正坐在搖椅上喝茶。劉備上前施禮道:這位先生,看樣子是武林高手,我們空手上山,都累得不行,你帶着椅子茶具,居然悠然如神仙!佩服佩服!那人道:我才不是什麼高手低手,我就是我——諸葛亮。劉備驚道:哎呀,真是踏破草鞋無覓處,東方不亮諸葛亮!原來你就是人稱策劃大師的諸葛亮先生啊!諸葛亮道:動動腦子吧——在任何時候,都是腦力比體力值錢!我為什麼不累,因為椅子茶具早就擺在這兒,我也不過是空手上來的!關羽張飛點頭。劉備:諸葛先生,我們來此是……諸葛亮:請我出山嘛。出山是可以,不過,你們要回答我幾個問題。劉、關、張:好!什麼問題?諸葛亮:張飛你先來,我問你,小明的爸爸有3個兒子,大兒子叫大毛,2兒子叫二毛,3兒子叫什麼?張飛想都不想就説:“哇哈哈哈,3兒子肯定是三毛!”諸葛亮:錯!小明的爸爸,那三兒子肯定是小明,連這個都不知道,真是個碳燒豬!看來你們大腦的智慧因子不夠多,這樣好了,我出一個問題,假如你們能答出來,我就出山。這是一個困擾希臘學家多年的問題,請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張飛:先有雞。諸葛亮:那蛋從哪兒來呢?關羽:先有蛋!諸葛亮:那雞又從哪兒來呢?

這時,劉備拿出一本詞典,説:先有蛋。諸葛亮:為什麼呢?劉備:因為蛋在210頁,而雞在516頁,所以,先有蛋。諸葛亮:言之有理,那好,我出山拉!Letisgo!

諸葛亮作文5

昨天夜晚,我躺在牀上隔着窗户欣賞着美麗的夜色,不一會兒,我睡着了。

朦朧之中,我看見我正坐在一個古老的帳篷裏,前面擺着一些古代的竹卷書,文房四寶樣樣齊全,左右擺着十八般兵器。再看看我自己,身穿戰袍,佩着雙股劍,帶着護心甲,然後我試着站起來,這一站倒無妨,居然發現我雙手過雙膝,這時我想:我可能是古代三國中的`劉備。我正琢磨着,忽然從帳篷外進來了一個人,此人面如紅棗,頭戴官帽,身披綠袍,手還提着一百二十斤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只見他説:“兄長,如今曹賊當代,一手遮天,現他竟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怒不可恕,請兄長給我一萬五千人馬,去截住曹賊!”正説着又一個人闖了進來,只見他身體龐大,面色沉重,手中還提着一百五十斤八丈鋼矛,以火雷般的聲音和我説:“兄長也給我五千人馬去截曹賊後路!”這時我終於明白了,原來這裏是三國時代,前面的兩位將軍是和劉備桃園結義三兄弟中的關羽關雲長還有張飛張翼德,而我便是劉備劉玄德。

等我明白這一切後,我便用古代人的語氣和關羽張飛講:“此事……。”忽然我想到了什麼,我覺得我不應該這麼衝動,因為這裏不是我家,而是三國,我應該小心行事。所以我又説:“此事事關重大,不能草率,應請教一下諸葛軍師。”然後我東跑西竄(因為我不知道諸葛亮在哪個帳篷裏),終於在一個帳篷裏找到了正在讀兵書的諸葛亮,只見他面如冠玉,身高八尺,拿着孔雀毛扇説:“將軍有何事?”我説:“如今曹賊派夏侯淵、曹洪為先鋒,周泰、徐晃為副將,司徒遷為軍師,正領四萬兵馬殺向新野,軍師有何妙計可破敵?”諸葛亮説:“讓關雲長領一千人馬埋伏於豫山右邊樹林,等敵來時,放他過去,看見南面火起,燒敵人糧草;張飛領一千人馬埋伏于山後樹林,看見南面火起,就到博望城原囤積糧草處放火;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與博望坡後面等候,等到初更,見曹軍來就放火;並從樊城召回趙雲為前鋒和曹兵交戰,只許輸不許贏。”我就照着諸葛亮的話去做了。只見曹兵主將夏侯淵和趙雲交戰,趙雲詐敗,曹兵乘勢追殺,誰知中了埋伏,被燒了大半糧草,趙雲回軍追殺,把曹軍殺個大敗,四萬人被殺了大半,只有四百餘人逃回去了。

我們大獲全勝,眾人都笑了起來。忽然我覺得天旋地轉,好像一切都已經不存在了,我醒來了,原來這是一場夢,雖然夢已經消失了,但我還是記憶猶新。這一場神奇的夢之旅讓我知道做事不能草率,衝動,凡事要三思而後行。

諸葛亮作文6

《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中有幾處寫到了諸葛亮的哭與笑,頗令人深思。

周瑜三十六歲,在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數聲長歎之後,終命巴丘。書中寫到:“卻説孔明在荊州,夜觀天文,見將星墜地,乃笑曰:‘周瑜死矣。’”。孫劉聯盟損一大將,於曹操有利,按情理,諸葛亮應該悲才是,應該哭才對,可是,他笑了。這一笑,耐人尋味。

按下來的情節就是著名的卧龍弔孝了。諸葛亮跪讀的祭文中,最令人肉麻的幾句話是:“魂如有靈,以鑑我心:從此天下,更無知音!”他不僅這樣讀,還輔之以“伏地大哭”的動作和“淚如泉湧”“哀慟不已”的表情。他的這一番表演,不僅迷惑了東吳眾將相,還打動了周瑜的接班人魯肅。以至於眾人都認為周瑜與諸葛亮不睦是假的,魯肅認為諸葛亮多情,“公瑾量窄,自取死爾。”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要哭,是真哭還是假哭呢?這是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我以為,他之所以要到江東去弔孝,目的是就為了給自己正名——他想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自己和周瑜的關係是好的。主張孫劉聯盟對抗曹操,自己是真心實意的。周瑜的死,是周瑜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他的哭,與其説是在弔孝,還不如説是在表演。

説他在表演是有根據的。孔明表演完畢,酒飽飯足之後,準備回去見劉備。不想,他明欺東吳無人的舉動被龐統先生一語道破。面對這位洞察一切的智者,孔明自知瞞不下去了,“亦大笑”。他的這一番笑,和在荊州夜觀天文之後的笑遙相呼應:前面的笑,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被自己幹掉之後的狂喜,而後一個笑,則是小算盤被人識破之後的厚顏無恥。

總之,這一回中孔明的一哭兩笑,徹底地暴露了他冷酷無情、裝腔作勢、自作聰明的政客嘴臉。

諸葛亮如此的對死者不敬,他自己最後落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結局,也就不值得人同情了。

《弟子規》語云: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諸葛亮不可能穿越到清朝,所以,他至死,也不會明白這個理兒。

後人讀《三國》,總以為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人臣的楷模。但我從弔孝這一齣戲中,看出的只有奸巧。

如果我們弘揚國粹,是斷不應該讓孩子們學這些的。這就是新課標將《三國演義》放在高三時才讓孩子們必讀的原因所在吧。這樣的書讀早了,讀多了,是真的可以“蔽聰明,壞心志”的。

所以,對於《三國》,我們也要講“拿來主義”。

諸葛亮作文7

我對四大名著中《西遊記》和《三國演義》這兩本書印象最深刻。

《三國演義》塑造了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與崇拜的那就要數諸葛亮了,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吧!

想必《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這一章大家並不陌生:周瑜借曹操之手殺了曹軍水軍將領蔡瑁、張允,心中十分得意。但他又擔心這件事情騙的了別人,騙不了諸葛亮,於是派魯肅前去試探。誰知諸葛亮不僅知道蔣幹中計、曹操上當的'事,還對魯肅的來意也一清二楚。魯肅回去如實向周瑜彙報。周瑜大吃一驚,心想諸葛亮真實料事如神,一定要想法殺掉他!

第二天,周瑜召集眾將領商議軍情,請諸葛亮也來參加。周瑜在會議上請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十萬之箭,諸葛亮説只要三天就夠了。周瑜心中暗暗高興,心想諸葛亮這下死定了。

諸葛亮對魯肅説:“周瑜讓我三天之內造十萬之箭,分明是想讓我死啊,只有你才能救我一命!”諸葛亮讓魯肅幫他準備二十條船,每隻船配三十個士兵,船上用青布帷幔掩蓋嚴密,船兩邊各扎五六百個稻草人。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去取箭,魯肅很疑惑。諸葛亮傳令讓軍士把船全力向北岸進發。這時,江上大霧瀰漫,彷彿籠罩着一層輕紗。船隊悄悄駛進曹軍水寨。諸葛亮吩咐把船一字排開,就在船上擂鼓吶喊。魯肅嚇得臉都綠了,忙説:“快停!快停!曹軍要是一出來,我們都沒命了!”

諸葛亮笑着説:“放心!曹操雖有謀略,但疑心太重。他見如此大霧,擔心有伏兵,絕不會輕易出擊。”

在説曹軍突然聽到擂鼓和吶喊聲,嚇得亂作一團。曹操到江邊一看,只見大霧瀰漫,什麼也看不見,江中長長地一隻船隊,似有千軍萬馬。曹操説:“不許出擊,只用亂箭射擊。”於是曹軍一萬多將士拼命朝江中放箭,江面上萬箭齊發,好像一場大雨從天而降。曹軍越射越起勁,不一會,船上的稻草人身上插滿了密密麻麻得箭。

東方漸漸發亮,濃霧散去,諸葛亮下令開船返回。又讓船上士兵齊聲吶喊:“謝謝丞相送箭!”曹操這才明白上了當,氣得要死。

回去後,魯肅向周瑜報告此事,周瑜歎息道:“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呀!”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非常敬佩諸葛亮呢?

諸葛亮作文8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一位難得的奇才。他頭戴丞相帽,手拿羽扇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能人。那麼大家對諸葛亮又瞭解多少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諸葛亮父母早死,為避東漢末戰亂,隨叔父到荊州。後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從此青史留名。

但我覺得諸葛亮不完全是一個成功者,他有能也有弱的一面。

他的成功毋庸置疑,比如火燒新野,舌戰江東,三氣周瑜……大家絕對會讚不絕口。但又會疑問,火燒赤壁呢?那麼精彩,怎麼不算呢?其實火燒赤壁不是諸葛孔明的功勞,而是當時江東大都督的周瑜。這裏,我給大家念一首宋代大詞人蘇東坡寫的一首詞,名叫《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可大家沒有想到諸葛亮還有陰暗的一面。

那是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大將軍魏延贊同直穿子午谷攻取長安。但諸葛亮卻認為,子午谷山高路窄,要是魏軍派10000精兵即可大獲全勝。有些學者會説:“諸葛亮擔心得對,他一生就是憑着謹慎而百戰百勝的。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因為魏延只需5000精兵即可。要是敗了,則損失5000精兵;勝了即可乘勝追擊,一鼓作氣端掉魏軍老窩,則平定天下。再説了,諸葛亮還可以兵分兩路,佯攻隴右,此乃孫子兵法中説的奇。

但諸葛亮卻以丞相之位來命令魏延,魏延無奈,只好照丞相的意思去辦。最後蜀兵大敗,這也使得北伐的最佳時機白白浪費。可憑我的直覺認為,諸葛亮他是故意敗給魏軍。因為全軍隊的勝利不代表他的勝利;而魏延的勝利,則代表蜀軍的勝利。所以諸葛亮不能讓魏延得逞,其實他早就知道這條路的。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多麼的心胸狹窄。其實這個都還不算,大家想一下,當初劉備身邊是多麼的'人才濟濟,而如今卻連一個接班人都沒有,這是為什麼?是因為諸葛亮嫉妒自己身邊所有比自己強的人,例如,龐統,關羽,張飛,子龍……他們都被諸葛亮設計死了,所以,諸葛亮是多麼的心小啊!

三國中還有許多的這樣的暗歷史,我希望各路學者能將歷史裏的暗歷史找出來,讓我們的下一代都真正懂得歷史真相。謝謝!

諸葛亮作文9

劉備與諸葛亮,猶魚與水,兩人的關係被視為最理想的君臣關係。劉備臨終託孤那幾句,也被視為肺腑之言。不過,竊以為,劉備決不希望諸葛亮取代他的兒子,這樣説是基於客觀事實。劉備活着時,軍政大事全仰仗諸葛亮;他死後,諸葛亮必定成為蜀漢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若有二心,取代劉禪如探囊取物。劉備高明地説出這番話,諸葛亮只有感激涕零,對天發誓的`份了。劉備又遺詔劉禪:“你與丞相共事,如事乃父!”他希望保住劉氏皇位,作為回報,軍國大權交給諸葛亮。

劉禪恪遵父命,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以丞相兼領益州牧,全權處理國事。《三國志》説:“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只是蜀漢的一個象徵而已。

人人都指責劉禪庸碌無能,把他説成一個昏君。陳壽寫《三國志》,給劉禪的評語是“昏暗”兩字。劉禪果真如此嗎?

首先,劉備並不認為劉禪是個低能兒。劉備有知人之明,況且“知子莫若父”,如果劉禪果真昏憒無能,做父親的能全然不知嗎?

其次,人們説劉禪昏憒,往往援引此事為證:蜀亡,劉禪過往洛陽,司馬昭設宴款待,歌妓唱蜀歌,跳蜀舞,在座蜀臣悲不自禁,唯劉禪談笑自若。第二天,司馬昭問他思蜀否,他竟説此間樂,不思蜀。實際上,這正是劉禪的高明之處。試想,如果他説思蜀,還能活命嗎?

劉禪不是聰睿之人,但也決不昏庸。他之所以無所事事,是因為“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他實際上連個旁觀者都不是。

諸葛亮北伐前,向劉禪上了一道奏本,即著名的《出師表》。

在表中,諸葛亮表達了他對劉備的耿耿忠心,矢志北伐中原,興復漢室,以報劉備知遇之恩。其心之忠,其志之堅,讀之令人肅然。另一方面,表中又透露出諸葛亮與劉禪之間各種不和諧的跡象。例如,諸葛亮強調,皇宮與相府的步調已不大一致。至於怎樣不一致,史無明文。但可以肯定一點,不能一致是因為劉禪自作主張而造成的。諸葛亮對此很不滿,他的反應是讓郭攸之、費禕、董允等干預乃至監管皇宮事務。這時,劉禪已經二十歲了,不僅國事不能過問,就連皇宮之事,不論大小,還必須向諸葛亮指派的人請示。若以“擅權”論,諸葛亮在中國歷史上眾多權臣中,是名列前茅的。通觀《出師表》,不像一個臣子的奏本,倒像一個嚴厲的父親在冷酷地教導不懂事、不聽話的孩子。

當然,劉禪決非賢明君主,蜀漢就是亡於他之手。這一方面是因為諸葛亮連年北伐,使蜀漢國力大耗,此消彼長,更非魏國對手。另一方面,這劉禪即位以後,諸葛亮把一切事情都攬在手中,沒給劉禪任何鍛鍊的機會。

所以,我認為,從某種程度上,對蜀漢來説,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諸葛亮作文10

夜深人靜,萬物皆睡。天上流星依舊,我坐在竹椅上,望天空那彎明月,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一陣微風過。只見一人,一手拿羽扇,一手縷着鬍鬚,端莊的在前方站着。仔細查看,才發現,原來是中華三國時期的智星——諸葛孔明也。

只見他徐徐的説道:“夜深人靜,明月當空,如此美景正是散步之時,何不出來一同漫步呢?”句句出口如美妙動聽的音樂傳入耳中,君子有成人之美。我與諸葛先生漫步在庭中。我對他説:“諸葛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學多識,一心只為了報答先帝三顧茅廬之恩,可曾後悔過?”他沉默了許久,對我説:“正如你所言,人稱‘中華智星’的我本應在隆中安度餘生,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如不是先帝三顧茅廬打動我,我現在還在隆中過着平淡安閒的日子。遂許先帝以驅馳,畢平生之力,輔助先生,此情此意,乃我報答先帝的三顧茅廬之恩也。

聽完他的話後,我默默地讚歎諸葛先生的'淡泊名利,也被他寧靜致遠的胸襟所折服,又為他對先帝的忠心和對後主劉禪的盡心輔助而心生欽佩之意。

而後,我又向諸葛先生討教:“先生您自打出山以來,神機妙算,火燒新野使曹軍落荒而逃。再而出使東吳,舌戰羣儒,使東吳百餘大臣無言以對。草船借箭,火燒赤壁、智算華容,當真高管仲、樂毅一等。

他只是微微會心而笑,道:“你過獎了,這些都是我報答先帝之職分也,不足掛齒。想我諸葛亮打拼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安居平五路,聯吳抗曹,為了收服人心,對抗孟獲時六擒七縱,六出祁山,可惜屢屢成功之時,皆因吾之疏忽與之失之交臂,當真可悲。”説完後,他的臉色晦暗下去,幾許憂傷,幾許煩惱,幾許歎息,似乎在責備自己。

我連忙上前説道:“先生不必太過於自責,皆因當時形式不和,後主劉禪不思進取,聽取讒言,親佞遠賢。先生縱有迴天之術,也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吾聞過李清照憂愁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先生的愁悔比之如何?望先生不要太自責。他聽完後,他的臉變得平靜了下來,漸漸好轉,我的心也放鬆了下來。他走近我,我望見他眼裏的那股熱血在沸騰,淚水模糊了雙眼。對我説:“當真是後生可畏啊!與你交談,我的心境寬悦了許多,情緒也冷靜了少許。請你謹記住我的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相信你一定可以青出於藍的。我們下次再會吧”。説完他便離開了。

我站在原地,默默的回想了一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諸葛亮作文11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得彷彿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然而,也正是從《三國演義》中,我卻覺得諸葛亮有時候並不聰明。

首先,作為執掌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事情不分大小,皆決於己,使自己每天陷入具體的事務中,這是領導的大忌。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是決不會這樣做的,難怪司馬懿會説:“孔明時少事煩,豈能久乎?”諸葛亮53歲就病死與他事必躬親、操勞過度有很大關係。這能説他聰明嗎?

其次,諸葛亮不僅不會用人,而且往往在關鍵時刻或重要地方用錯人,乃至導致嚴重後果。“戰場無父子”,在華容道擒曹的關鍵時刻,他錯選關羽,結果放虎歸山,使得曹操得以重整旗鼓,捲土而來;後來在荊州駐守人選上,他又錯選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爾後劉備又被東吳火燒連營七百里,從此蜀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一連串的事件,其源皆出於錯用關羽。至於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他自己也差點成為司馬懿的階下囚,更是婦孺皆知的事情。歐陽修説:“用兵之要,先擇於將臣。”而諸葛亮不會用人和用錯人,卻用“天意”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説法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了。

第三,諸葛亮的不智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士。蜀國君臣平庸,後期更無大將。“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明證。劉備死後,在諸葛亮執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但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足見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是最能説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聰明人。蜀國和魏國,國力對比懸殊,況且劉備死後,蜀國就已經元氣大傷,而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説吳蜀這時已經重歸於好,諸葛亮嘴上説聯合東吳,行動卻一意孤行。當時陸遜還在,倘若吳蜀聯手,東西夾擊,司馬懿將不能不在漫長的戰線上疲於奔命。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做,結果屢戰屢敗。倘若只有一兩次失敗還情有可原,可是還有第三、四、五、六次的失敗,這也只能證明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無才無德,諸葛亮不取而代之,實屬無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氣和決斷。劉備死前,曾對諸葛亮説:“若阿斗無才,可取而代之。”這是羣臣都聽見的,怕什麼?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為訓。

總之,諸葛亮雖然在某一仗中能取勝,彷彿也體現了他“聰明絕頂”,但往往在統籌全局或關鍵性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誤,這能證明諸葛亮是個很聰明的人嗎?

諸葛亮作文12

提起諸葛亮,可謂家喻户曉,婦孺皆知,八年級作文:周瑜與諸葛亮作文。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曉地理,神機妙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同時,人們也知道周瑜氣量狹窄、不能容人,以至於英年早逝。“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廣為流傳,然而這一切都是出自羅貫中小説的文筆,歷史上的二人真是如此嗎?

就《三國演義》來説吧,周瑜身為東吳大都督,統領吳國兵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手下的許多將領如:黃蓋、程普、韓當等,都是跟隨過孫堅出生入死的老將,如他真無才能無胸襟,豈能服眾?《三國演義》中第一個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週瑜不但不氣惱,不報復,反而恭敬有加,氣度非凡,使程普在自傳中寫下了:與公瑾交,如飲佳釀,不覺令人陶醉……

諸葛亮對降將魏延早有成見,平時不重用他,後來在數次伐魏戰中也不聽他的計策,足見他把私人偏見看得比國家大事還重,以至“統一大業”的高遠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兩人鬥智的最高巔峯,別的不説,就説周瑜的美人計吧,劉備入贅東吳周瑜想借此機會軟困,可每次使出的計謀均被諸葛亮的三個錦囊妙計所破,人常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前提是必須有了政策,才能產生對策,而人家諸葛亮卻是在連周瑜還不知道自己的下一個政策是什麼內容的.情況下,他的對策就已經出來了,也許諸葛亮真能神機妙算吧,那麼後來的揮淚斬馬謖,火燒連營七百里,以及走麥城卻和他的神機妙算甚不吻合呀!魯迅曾説過:“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難道他真是妖人?

再看他的軍事才能:周瑜二十歲便跟隨孫策統兵打仗,三年內出兵幫孫策攻下了十餘個縣,孫策死後,周瑜更是重擔在挑,重權在握,他先討伐鄧龍,擊敗來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後在征討西川途中不幸病故…

諸葛亮出山時二十六歲,初期,劉備得他並非是如魚得水,而是節節敗退。赤壁戰後,劉備在諸葛亮的輔助下羽翼漸漸豐滿,劉備稱帝,封諸葛亮為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使後人對他的評價,然心有餘而力不足,諸葛亮親自率兵連年伐魏,卻徒勞無功,最後還被司馬懿拖死軍中…

光陰荏苒,眨眼瞬間,一千八百多年過去了,歲月的長河起伏變幻,有的人被埋沒了真面目,有的人被昇華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黴變或發酵了其功績,而史冊則永遠是斬新的,潔白的,永遠,永遠都是。

諸葛亮作文13

城上,一個人身披鶴氅,頭戴綸巾,領着兩個小書童,燃着香,悠閒地彈起琴來,而城下,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過來。

這個場景應該是人盡皆知了:這城上坐着的便是諸葛亮,而城下,指揮這支隊伍的便是司馬懿了。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空城計。

當時,因為馬謖大意失街亭,司馬懿乘勢引大軍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來。而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五千軍隊也有一半去運糧草了。當聽到司馬懿來襲時,眾人大驚。而諸葛亮卻胸有成竹,他命令收起所有旌旗,士兵原地不動,大開城門,每個城門派二十名士兵化裝成老百姓,灑水掃街,而自己則登上城樓,悠閒地彈起琴來。

等到司馬懿到來之時,看到這一番太平景象,以為城中有埋伏,於是便退兵了。

——這是我們看見的,而那些我們看不見的呢?其實,到最後,真正的贏家還是司馬懿。

仔細想一下,當時司馬懿為什麼要撤兵呢?他完全可以派一小隊人馬進去探個虛實:如果真的有伏兵,再撤也不遲啊,又何至於試也不試一下呢?這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的生性多疑嗎?其實不然,他之所以不試就撤兵是因為他有更長遠的打算。

當時,曹氏集團對司馬家已經不是很信任了,而曹家最大的敵人是諸葛亮,他司馬懿又是諸葛亮的勁敵,曹家如果想戰勝諸葛亮就必須要用到司馬懿。所以,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司馬懿也就沒什麼用處了。所以説,諸葛亮對於司馬懿來説還有用處,所以,他就必須得留着諸葛亮。諸葛亮其實就是司馬懿手中的一粒棋子,任司馬懿擺佈,被司馬懿玩弄於鼓掌之間。

再看後來,司馬懿兵敗上方谷後,堅守不出,任憑蜀軍怎麼叫陣,只是按兵不動,諸葛亮無奈至極,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服,並附上書信一封,諷刺司馬懿。而司馬懿卻厚待來使,依舊堅守不出。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堂堂蜀漢軍師出此下策,無疑是無奈之中想要給司馬懿一個“莫大的侮辱”,好讓司馬懿與他決鬥。而司馬懿呢,根本沒有和他鬥一時之氣,他知道諸葛亮行軍路途遙遠,糧草供應難,一定急於交戰,所以,他與諸葛亮打開了持久戰。所以司馬懿不是消極的忍,而是在等待。正是在這種等待中,形勢終於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諸葛亮巨星隕落,蜀軍不戰自退,司馬懿勝了。

我們往往只看見空城計中諸葛亮用計謀使司馬懿退了兵,但是,對於後來司馬懿的老謀深算卻看不到,而這才是最精彩的,諸葛亮和司馬懿到底誰更技高一籌也在這裏體現的最充分。

諸葛亮作文1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雨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我捧起三國演義,它的開頭臨江仙便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之中。在這本名著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還是他。

他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出山幫助劉備;他在後來大大小小的戰役中,總是能利用敵人的弱點出奇制勝;他三氣周瑜,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司馬面前擺空城,威震八方;他知恩圖報,鞠躬盡瘁,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看到這兒,你應該知道他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家喻户曉,大名鼎鼎——諸葛亮!

在三國演義眾多的故事中,最令我驚歎的還是草船借箭了。

那是,曹操在公元208年秋天率兵30萬席捲江東,直逼東吳,孫權與劉備便聯合起來,組成了孫劉聯軍。周瑜在與劉備派遣的諸葛亮多次接觸下,自知比不過諸葛亮,轉而起來嫉妒之心,便想設計陷害諸葛亮。

周瑜在一次軍事會議上,想用造箭的藉口來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之患。本想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並在材料不齊全的`情況下十天內造出十萬只箭,不料諸葛亮卻説:“曹軍隨時都有進攻的可能,如果用十天的時間來造箭,恐怕會誤我軍大事,我只需三天時間,就能為都督獻上十萬只箭!”周瑜聽了諸葛亮這出人意料的回答,心中暗喜,自認為這次殺害諸葛亮是十拿九穩了,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諸葛亮頭兩天竟然沒有絲毫動靜。直到底三天諸葛亮才和魯肅私自撥動快船20艘,每船30餘人,並插上許許多多的草人,前往曹營“取”

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點,料定曹操在大霧之中必然不敢輕出。果不奇然,曹操真的沒有出兵,而是在岸邊向這些“不速之客”放箭,結果可想而知,諸葛亮成功的向曹操“借”到了十萬多隻箭,不僅挫敗了周瑜的陰謀,而且還為孫劉聯軍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鞏固了後方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草船借箭。着實讓人欽佩啊!

在生活中,我們不也可以像諸葛亮靈活多變嗎?

記得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正在做一道“雞兔同籠”的奧數題,怎麼做也做不出來,沒辦法,我只能去請教老師了。老師看了看題目對我説“做題不能從單方面去想,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回到教室,仔細地讀題,換另外一種思維方式,終於做出來了!

再看諸葛亮,他靈活多變,足智多謀,總能找到對方的弱點,全歸功於他不拘一格,善於思考的好品質!無論是學習還是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不停地思考和尋找,就一定能找到那扇開啟大門的金鑰匙!

諸葛亮作文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一看這詞就知道是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

它講述的是東漢末年蜀、魏、吳三國之間的事。書上一共有39個故事。其中有3個故事我很感興趣分別是:孔明草船巧借箭、空城巧計退仲達和死孔明嚇活仲達。諸葛亮的智慧讓我佩服,使我欽佩。

孔明草船巧借箭主要講了:周瑜妒忌諸葛亮聰明,甚至想除掉他。但必須要找一個好藉口才可以。他想了很長時間,於是他請來諸葛亮説:“我們和操曹的水戰馬上就要開始了,在水中弓箭是最厲害的武器,可我們的箭不夠,你十天之內要造出十萬支箭,不然就要斬首。”諸葛亮告訴他三天就可以了。諸葛亮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又讓士兵在每條船上紮了多個稻草人在船的兩邊。第三天晚上霧很大,諸葛亮讓二十條船向北岸曹軍的營地劃去,接近操營時諸葛亮讓士兵擂響戰鼓,曹操以為周瑜來了,可霧大看不清,他就讓士兵射箭。不一會稻草人的身上就有了很多箭,遠遠不止十萬支。我真佩服諸葛亮,他知天文地理,能把這些運用到在現實中。

空城巧計退仲達主要講了:諸葛亮下令全軍退回漢中。然後帶着五千士兵來西城搬草糧。可剛到西城,司馬懿領了十五萬大軍進攻西城!諸葛亮登上城樓,看見魏軍往西城殺來,他低頭沉思了一會兒,讓把城門全打開,每個城門前要有二十個士兵掃地。他帶了兩個童子上樓悠閒自得的彈琴,司馬懿來到城下看見諸葛亮在城上彈琴,自己來了也沒反應,他深知諸葛亮行事謹慎,認為城裏有埋伏:“讓我進去,我才不上當呢!”於是他帶着軍隊退了回去。看見魏軍走了,諸葛亮終於舒了一口氣。這點我們要向諸葛亮學習遇事不驚慌。

死孔明嚇活仲達主要講了:諸葛亮死後,司馬懿聽説後,高興極了,急忙帶着軍隊追殺蜀軍。魏軍剛進入蜀軍的營地,就聽見四周一陣鼓聲,蜀軍把魏軍包圍了。司馬懿驚慌是錯時看見“諸葛亮來了”。司馬懿嚇慘了,原來諸葛亮沒死,又中了他的'計。他趕緊跑出了蜀軍的包圍圈,逃走了。其實一切都是諸葛亮生前的計策,剛才的諸葛亮是木頭做的。所以説諸葛亮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死諸葛嚇跑活仲達,一直傳到今天。死人用生前的智慧嚇跑了活人,太了不起了!

書裏面還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等好多有趣的故事,向我們介紹了:三國時期政治、軍事鬥爭及各類社會矛盾。書中刻畫了近兩百個人物的形象。眾多個人物描寫得栩栩如生、個性鮮明。

我看這些書時有如臨其境的感覺,就好像來到書中的世界一樣。同他們一起快樂、一起悲傷、一起緊張、一起舒口氣……猛一抬頭,才知道自己沒在故事中,而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