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走進陶淵明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7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走進陶淵明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進陶淵明作文

走進陶淵明作文1

寂靜的山林中,一間破舊的草屋,幾根參差不齊的樹枝搭湊而成的籬笆湊成了一個小園子。園中,在秋風中吐露芬芳的菊花開的正豔,只見一人在園中菊花叢中漫步,忽而,他折下一株開得正盛的菊花,自言自語地似是歎息又似怡然自得道:“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真是愜意呀,説完,笑着走進了草屋之中。

此人自號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一旦對知識有了新的領會,就會高興的忘了吃飯。家中貧窮,以至於不避風日,短褐穿結,單瓢屢空,吃不上飯的事也是時有發生。但他自己並不為此而感到傷感,反而常著文章自娛,頗示以志。在生活中,他也並不總依靠親朋好友,時常也為那南山下的豆苗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然有時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但他依舊沒有放棄此中艱辛而又愜意的生活,依舊沒有為那黑暗官場中的五斗米折腰。現在,他只是扛着鋤頭走在下山的路上呢喃道;“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愜意的五柳先生也有幻想。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無雜樹的桃花源就是他的夢想。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就是他幻想中的社會。沒有官場中的黑暗,沒有世俗中的紛爭,沒有苦難,沒有惶恐,只有樸實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遠過着平和、寧靜的生活,就算有外人打攪,想着太守,官員報告此事,美麗的桃花源也會讓其不復得路。五柳先生的夢想是美好的,與世無爭的五柳先生不正適合於此地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五柳先生難道不是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讓我們走近秋風中的菊花中,找尋陶淵明的隱逸之感;走進終南山下的豆苗中,領會陶淵明的愜意之情;走近那美麗而又美好的桃花源中,品讀陶淵明與世無爭的意境吧!

走進陶淵明作文2

我穿越時空,落到一個小菜園子中,小徑上迎面而來的是一個老翁,他的兩鬢有些斑白,兩腮的黑鬍子隨風而飄,手中拿着一個破竹竿在地上四處敲着,身上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花衣服。麼非這是五柳先生陶淵明嗎?

我近看了看,他好像喝醉了酒,走起路來身子搖搖晃晃地。於是我上一户人家去打聽,人們説他經常被他的朋友請去喝酒,去了就一定要喝醉,而且既然醉了就會立刻就走,不會一點也不好意思,這更像五柳先生了。

於是我問到了她家的住宅,一到門口,門檐低矮,走進院子,廳堂窄小且簡陋,住宅四周都種着柳樹和桃樹,現在正值春季,因此住宅一片花紅柳綠,鳥鶯啼飛。柳樹垂下它嫩綠的'枝條;桃花綻放出它粉紅的花瓣;鳥兒唱出了婉轉的歌聲。宅子裏一片春意盎然。咦!那不就是剛才的那位老先生嗎?我跑了過去,他起先有些驚訝,不過一小會他就摸了摸他的黑鬍鬚,笑着説;‘既來就是客,來坐下吧’。他將她身旁的'凳子拿給了我,哇,這裏的湖和山也很美啊!

高峻的山巒重疊延綿着,上面長着嫩綠的青松,潺潺的流水似是將山巒浮着似地,飄飄蕩蕩。這水綠的是山倒影出來的還是他真的就這麼綠呢?

他坐在旁邊,靜靜地釣着魚,神情盎然自樂,我問他;‘老先生,您家中如此貧窮,為何還能如此的安然自若呢?’他回答道;‘只因有青山,秀水,貴人和好心。’我帶着不惑。這時門響了,來的像一位官宦人家,我聽五柳先生稱他為‘道濟兄’,在五柳先生前去接待他是,我也跟了過去,那個官宦人家好像是來送錢的,並這樣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五柳先生摸了摸他的鬍子,將送來的錢推了回去,‘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多麼謙虛啊,‘真不愧是五柳先生’,我感慨道。頓時也悟出剛才五柳先生所抒之哲理。

他辭官二十二年一直過着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志而益堅。

樂莫非如此,只因青山,秀水,貴人和好心罷了。

走進陶淵明作文3

陶淵明的飄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從幾頁文字中讀出,一種隱逸之美。他就是隱士,在殘破簡陋的草廬裏也能飲酒賦詩自得其樂的人。

很難想象,在一個無米無炊的境地怎麼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沒有大悲大怨,反而還透出幾分樂的味道。也許這正是陶淵明之所以為陶淵明的原因吧!東晉,一個遙遠且陌生的年代,從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國文化屈指可數的幾個人物,陶淵明首當其衝。《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無不是膾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內容雖不一樣,但作者對美好的嚮往卻始終如一。正因為這種追求,他才毫不猶豫地辭官隱居。

後來的中國文人仕途失意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淵明,蘇東坡也曾説過“淵明吾師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還是他的文章吧!陶淵明從來就是為自己而寫,這在中國是為數不多的。因為隱居才可能這樣,以此來舒展自己。讀別人文章的時候,總覺得有一道門檻客客氣氣地把人擋在外面,而讀陶淵明的,卻就像在叩問自己的心靈,使得心靈深處無法表達的部分得以舒緩。正是這種心靈的共鳴,才讓這千百年來無數的士大夫這麼推崇陶淵明。陶淵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頭永遠温馨的客棧,暴雨狂風大海上的安寧港灣。

可以這樣説,整部中國歷史上像陶淵明這樣的,僅此一人。上古隱士的殘文斷章古怪而深奧,竹林七賢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緒。論隱士之文,陶淵明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當然,在西方還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後的美國,梭羅獨自來到了瓦爾登湖旁住下,像極了當年的陶淵明。而他的《瓦爾登湖》也與陶淵明的意向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陶淵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這樣的人現在卻越來越少,這不可謂不是一個悲哀。

當看着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時,是否聽到了一個高亢嘹亮的聲音在舒嘯?“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走進陶淵明作文4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題記

易經有言“初九,潛龍勿用。”因此,我更願意喚你另一名字——陶潛。

潛藏的龍,無法施展。何謂也?孔子曾於《易傳》中解釋説:“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是潛龍的品德。”

陶潛,你為一潛龍,騰飛於九天之上,排空馭氣奔如電,上窮碧落下黃泉,天下任你之求留。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而你何能在渾濁的官海中吞吐你的龍息,那些卑劣小人何能與你共主沉浮?何能也,此身何能受此災?

歸去吧!龍騰千里,帶着滿身志向,帶着龍者之傲骨,帶着你未被黑暗官海污濁了的金鱗,盤踞回故里。寧可無水而身死,也不可於黑暗官海中污濁你的龍鱗。於是騰雲而起,發出一聲震耳發聵的龍鳴“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你戀田園,應是秉性。猶記你説:“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對於一位天性熱愛自然,不喜逢迎,無奈置於仕途的人中之龍,沉浮於官海,有何快意可言?迴歸田園,你恰恰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性情的本真。雖生之行休,卻精神永存。

當你賦下《歸去來兮辭》,淡然歸田之時,你便已經成為了“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當後世歐陽修讚道“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時,已揭示了官場上少了一個碌碌的小吏,文學上多了一位不朽大家之事實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願你高潔的`靈魂可以在你筆下的世外桃源安然飲酒,撫弄你的無絃琴。希望你的宅邊仍可有五棵柳樹,更盼陶潛之名不再勿用。

“先生人物魏晉間,題詩便欲傾天慳。向來天地識眉宇,今日天遣窺波瀾。平生尚友陶彭澤,未肯輕為折腰客。”我於今日輕吟朱熹此詩,清酒一杯釃於菊源,那裏應有你不朽的真我之魂。

走進陶淵明作文5

他懷才不遇,他才氣縱橫,他風流瀟灑,他嚮往田園,他超凡脱俗,他獨愛幽菊,他潔身自好,他安貧樂道,他,便是陶淵明。

他是東晉文壇上的龍頭,他是柔腸俠骨的鎮軍參軍,他是克盡職守的彭澤縣令,他是棲身田園的自然隱士。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秋風瑟瑟,落木蕭蕭。他踏着歸塵,拂袖而去;他脱離了爾虞我詐的`湯湯官海,遠離了這世道的無常,棲身於鄉野田園,悠然自得。

陶淵明沉醉於鄉村的淳樸平淡,感徹於自然的'博大浩瀚。他揣摩百家論篇,閲罷五經四書,感慨舊時變遷,徹悟治國之道。清新飄逸,深美醇厚,慷慨激昂,悲憤雄壯的詩韻與陶淵明,與田園,與自然縈繞於桃花源外,千古仍未散盡。

回眸歷史,縱觀天下,古今文學墨客,與其才可貌美者屈指可數,寥寥無幾。除李白,杜甫,他人便無人能及。其世人贊其曰:“千古之英才,萬代入豪傑。”可他卻不以為然,一笑了之,由此可見矣。他的思緒已然與田園相依,與山河交融。他的胸襟與氣魄,宛若自然,坦坦蕩蕩。家國混沌,朝廷荒誕,他忠心報國,胸懷遠志,卻隨波逐流,仕途坎坷。一生多磨難,萬阻還奮激。遙望清節先生的兒時,劃滿了不幸的淚痕。父親早逝,家道中落。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可在他的身上卻成了偶然……。

他忍辱負重,他淡雅寧然,他不拘小節,他悠哉遊哉,他不戚貴賤,他不慕榮利,他笑看蒼生,他名流千古。他,就像是在歷史長河中飄蕩的一株野菊花,輕輕拾起,拋向高空飄舞着,紛飛着,花瓣隨着風兒瀰漫着,淡淡的花香。

霧漸漸散去,但菊香仍繚繞在身邊,田園寂靜更顯人世的喧囂,回眸望去,高山叢林中,我隱隱約約,彷彿看到了一個身影……走進陶淵明,共賞菊,共飲酒,領略在田園中悠然的心境。

走進陶淵明作文6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名人典故,數之不盡。而中國文史上,騷人墨客,大到文學各家,小至無名之輩,又舉之不完。但自古至今,政壇文人都有個不約而同的愛好,那便是暫別政治江湖,歸隱田園生活。中國田園詩派的鼻祖——陶淵明,便是這些田園隱士中的代表。

其實我一直覺得陶淵明是個可愛的老人家,一股子傲氣,固執且堅定着,硬是要找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地方,真不愧是前不着村後不着店,鳥不拉屎雞不下蛋,還要有美麗風景,可以讓他身體和心靈絕對寧靜,用好棒好棒的文辭描寫他心中的“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把人們説的心裏直癢癢,把中國幾千年的文人都説的嚮往和他一樣種地吃窩窩頭,東籬下啊採菊啊見南山啊什麼的,説得世人都倍感市井之嘈雜,都覺得繁華的俗世凡塵怎麼看怎麼彆扭。

凡是讀過兩年詩書的就會説自己嚮往種地,嚮往自給自足、粗茶淡飯,説現在這樣只是凡塵世俗,身不由己,就等着哪天有機會了就去歸隱了。可是真正去歸隱種地的人又着實不多……大概還是放不下吧。

掐掐大腿估計也打消不了這種凡人肉身的種種慾望,所以中國幾千年的文人總是空喊口號並尷尬着……所以我説,陶老爺子是可愛的。人家是屢次遭貶才歸隱田園的,人家就有這種很下心的`骨氣,人家就有這種遠離凡世喧囂的氣節。陶淵明刻苦半生,童年都沒有過好地學了一身本領,滿腹經綸,並不僅僅是為了去種地。雖然一個需要不斷前進的國家不可以動不動就拿逃避作高雅,可是陶老爺子為世間留下了一種質樸的美好。要不是“採菊東籬下”,又哪來的《飲酒》?

若非“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又何談《桃花源記》?如果沒有“種豆南山下”,那《歸園田居》又何去何從呢?所以説,田園隱士並不是空口叫出來的名號,並不是種田耕地,無所事是,他們是時刻快樂着並帶給他人簡單樸實的快樂的。所以,我讀着陶淵明,看着快樂的日子從身邊走過,幸福也流過。

走進陶淵明作文7

——當你幾欲逃避,當你以筋疲力盡,在掙扎之中,你選擇忍下去;當你忍無可忍,當你不願再逢場作戲,質性使然,你不願以心為形役,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而解綬去職。人未滅,心已死,你隱沒於菊香之中,歎息亂世的罪惡。放開歷史的束縛,在茫茫人海中,我尋見了你,陶淵明。你於365降生在一個貧苦家庭,父早逝。你拼盡全力得到官職,自幼受儒、道思想薰陶的人怎會因一個官職而畫地為牢,捨棄自由呢!?你有“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宏圖大志,卻又嚮往于山水之美,田園之樂。你不願在別人面前卑躬屈膝,不想做見人樂而賠笑,見人憂而憤慨的小人。厭倦官宦生活的你毅然地拂袖而去,隱居田園。看着你不時望向那勾心鬥角的官場,看你無奈的歎息,我終於明白身處亂世之中才知和平之貴的道理,

永初2年你寫下《桃花源》,桃林之美使我眷戀,民風淳樸使我感動。這有若無物的世外桃源中藴含着你對沒有剝削壓迫、沒有勾心鬥角、沒有爾虞我詐,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人世是多麼的嚮往。你將那一腔熱血埋藏在內心深處,將你對寧靜安樂的思念寄託在筆下。但你也知這不可能達到,有美好的事物就有罪惡,有君子就有小人,桃園最後的無人問津和你直至死去依然失落的心,終究沒有再次開啟。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你生命的大小不及沙石,一位老人就這樣被光陰所淹沒

時隔一千五百年,你字跡仍舊清晰可見,你著作早已流傳千古。曾經庸亂的社會已永遠留在了曾經,你塵封的歎息卻無人可以聽見,如夢幻般,我走出了你的人生。十分慶幸與你的邂逅,讓我讀懂了你的內心世界,陶淵明。

走進陶淵明作文8

把桃花源遊盡,片片落英載不完驚羨情;到南山尋菊,滴滴花酒醉不了詩人心;屋前撫柳,絲絲柳絮飄不盡隱世夢……

於是,隨着這些與韻味十足的作品,我走進了陶公,走進了他的詩意生活。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東籬外帶露的菊花啊,你可聽見陶公在茅屋中對你深情的呼喚?屋前五柳隨風搖,室內心靜氣自流。你是他一心尋求的僻靜的居所唯一的寄託。

但是,又有人説陶公是在逃避現實,那麼何謂逃避呢?督郵至,陶公歎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抖落沉重的官袍,拋卻名利,大徹大悟的陶公放聲舒嘯——歸去矣!心開始自由呼吸,盡情吮吸田園之氣。因此,這並不是所謂的逃避!。

東籬外的田園,我看見陶公在荷鋤高歌,於春華秋實的季節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豐收之喜,菊酒之香,生活之逸包攬其。陶公醉倒在安樂自由之中,不願醒來。

曾還有人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並不在酒,而在乎陶公的心境與品味。陶公雖與酒相伴,但是,他並沒有沉迷其中,無法自拔。而是借酒作詩,其詩內容獨特,又是油然而生“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的感歎!

在盛唐時期,陶公常與李太白一同飲酒。兩人皆善飲,以酒佐詩,乘着酒性,從酒壺裏斟出詩篇。他們花間一壺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於是發出了“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的呼喚。這三人中必有陶公一人,否則李白不會發出何時到彭澤,狂歌五柳前的感歎。志同道合的你們今生註定無緣,只能在歷史的長河裏各自歎息淚流。

仁隱進退歸去來,勞逸飢飽田園樂。這就是陶淵明的'一生。因此,千百年來,人們也對這位偉大的田園詩人的高尚人格和對漢字的影響推崇備志。人們讚歎他樂觀,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在明代還建立了陶公祠。如今,這座陶公祠雖經歷風風雨雨,但它還是屹立地保留至今。陶公的精神和品質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

心靜,所以世界靜。在喧囂的世界裏,我寧靜的心懷早已被打擾得面目全非,在陶公怡然自得的文采中,我感受到陶公的寵辱不驚,去留無意。我開始打掃心靈,還內心一片淨土,與陶公共思學。

風吹不去心中的古典,陶公,我對你的頂禮膜拜,唯有舉杯與君酣暢豪飲…

走進陶淵明作文9

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你視而不見;觥籌交錯,案牘累累,你望而生厭;巍巍泰山,綿綿長城,你望而卻步;獨尋那阡陌交通,田園之樂。

透過宦海的沉浮,人間的俗惡,我從你——陶淵明的身上,讀出了一種境界,那就是你超脱塵世的人生追求——淡泊。

即使是“環堵蕭然,不敝風日”,即使是“短褐穿結,簞瓢屢空”,又怎能糾結你的心靈?終究是過往煙雲,“晏如也”。

是因為淡泊!

何謂淡泊?淡泊是你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安逸;是朱熹“事理通達心氣和平,品節詳明德性堅定”的隨和;亦是鄭燮“難得糊塗”的豁達。

這樣看來,淡泊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風,因為有淡泊的心態,所以無意花的容顏和芬芳,不懼樹的.挺拔、山的偉岸,故能生能消,能大能小,能強能弱;水,因為有淡泊的心態,故能容萬物而心無萬物,故遇礁更能捲起千堆雪,驚濤拍岸,一往無前;雲,因為有一顆淡泊的心,所以能安於蒼穹之下,隨風做千萬變化,不慕明月之華彩,不羨太陽之光芒,偶然倒影在水波的中心,轉瞬間又消失了蹤影。順隨自然,不逼迫,不迷戀,不強求,不做非分的念想,這就是淡泊。

一個人若想從容處事,就必須以淡泊為伴。以淡泊的心態處世,我們才能傾聽樹間的鳥鳴,我們才能關注溪水淙淙;以淡然的心態對待生活,我們才能在心中開闢一方淨土,保持清醒,自覺抵制花花世界中那些太多的誘惑。

然而,在這個商品經濟時代裏,被功利所包圍的我們,忙忙碌碌,誰人又能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淡然?

朋友,你能嗎?

Tags:陶淵明 走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