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有關規矩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媽媽教我懂規矩

有關規矩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五一那天,天氣特別晴好,是北京一個月來最好的天氣。前段時間的霧霾,已經被一場大雨清洗得乾乾淨淨。晨曦微露,藍藍的天,白白的的雲,鳥兒在小區的樹林裏歌唱,花兒開的特別燦爛,讓人感到神清氣爽。有不少叔叔阿姨,一大早就出來遛狗啦。

媽媽起得很早,準備着零食飲料礦泉水什麼的,她今天要帶我去頤和園玩,讓我在大學聯考前好好放鬆一下。用媽媽的話説,放鬆是為了養精蓄鋭,能考出好成績。説句大實話,我已經三年沒有玩頤和園了。

我家就住在一處公交站牌附近。一大早,我和媽媽乘上393次公交車。“近水樓台先得月”,這話一點不假,我們“近站上車先得位”。這是393次公交車的起點站,車上全是虛位以待。

我在公交車的前排剛坐下。媽媽對我説:“佳佳,不要坐那些位子,到後面來坐。”這時,我才發現,前面幾排黃色的座位是老、幼、病、殘、孕的乘客專用座位。我趕忙和媽媽坐在後面的座位上。

公交車剛開過幾站,已經擠滿了人。又靠站時,上來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拄着枴杖。他們好不容易擠上車,顫巍巍的,手腳有點發抖,他們胸前掛着北京市老年人免費乘公交車的牌子。這時,老、幼、病、殘、孕的乘客專用座位已經坐滿了老年人。

“佳佳,我們站着吧,讓爺爺奶奶坐。”媽媽微笑着對我説,我會意地點點頭。媽媽又微笑着對那兩位老人説:“請爺爺奶奶到這邊坐!”

“謝謝,謝謝!”兩位老人的臉上充滿着感激的表情:“謝謝你們,謝謝你們!”

媽媽帶我玩了頤和園主要幾個景點,在仁壽殿、樂壽堂、玉瀾堂、萬壽山轉悠了一回,又乘龍舟遊弋在昆明湖上。

“媽媽,好累啊……”我看着媽媽那開始長皺紋的臉嬌聲嬌氣地説:“還説放鬆呢?放而不鬆呀。”

“佳佳,別撒嬌,怕苦怕累不是好孩子。” 媽媽一邊説一邊撫摩着我的短髮:“等會我們去姥姥姥爺家吃飯好嗎。”

“當然好啊,餓死我了。”我噘着嘴拍打媽媽的手:“我們好長時間沒看姥姥姥爺了。”

龍舟靠岸後,我們出園,不一會到了姥姥姥爺家,他們就住在頤和園附近。這時我才知道,媽媽昨天就打電話和姥姥姥爺説過。

“哇,飯菜好香啊!”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飢餓的人才倍感飯菜香,這話一點假不了。”

一盆黑椒牛排剛端上桌子,我就伸出了筷子。

“佳佳,彆着急。”媽媽連忙擋住我的手,“你知道嗎,和長輩在一起吃飯,要先讓長輩先動筷子……”

這一天,我很快樂,媽媽教我懂規矩。

新時代?老規矩!

北京地鐵裏,上班族們滿臉睏倦,身子隨列車晃動,整個人都懶懶的。而當他們的眼前出現空位時,則像瞬間充了電一般,三步並兩步地迅速落座,隨後又陷入混沌的狀態,無心再抬頭看一眼,花白頭髮的老人,懷抱小孩兒的婦女……也真是應景,恰在這時,廣播響起:“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請將座位讓給需要幫助的人。”

我不禁要問,這個社會怎麼了?怎麼這般沒有了規矩?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難以做到嗎?“尊老愛幼”不是人類的普適準則嗎?“做客時不許隨便動主人家的東西”不應該是人們的'基本規範嗎?老規矩能這樣漸行漸遠嗎?我們社會文明程度如此低下嗎?

好在,有人將“被人漸漸遺忘的老規矩”重新整理投諸網絡,並引起熱議。先不論人們是否認可老規矩,也不論老規矩是否在新時代仍然有積極意義,我只是感歎記得總比忘掉的好!畢竟,它在我泱泱大國存在了上千年,滋養了億萬華夏兒女。然而,我不禁又要一問,這本該是傳家寶的老規矩為什麼會被人們遺忘了呢?其原因是什麼呢?

是啊,我們在努力進行經濟建設,迎來城市化、工業化、數字化、現代化。我們堅信那轟鳴的機器,數字的攀升,遠比那些陳舊的“老規矩”有用得多。於是,你看到了自己身邊的“空巢老人”守着偶爾才會響起的電話,望眼欲穿;你看到公車上青年人因一點爭執對老人謾罵不止,大打出手;你看到旅遊者作為祖國的名片在國外名勝留下“到此一遊”,遭人白眼……

莫言曾感歎,文學最大的用處就是沒有用處。因為文學帶不來GDP,帶不來高樓大廈,帶不來樓堂館所,帶不來升官發財的政績,但是它滋養的卻是心靈,是鋼鐵森林間的靈魂棲息地。我想,包括老規矩在內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是這樣吧。沒有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人們的心靈怎麼保持一份寧靜?和諧社會豈不會成為海市蜃樓?我們又如何自信地弄潮於世界之潮頭浪尖?那種認為文化不過是經濟的附屬、產業的點綴、甚至是財政的包袱,卻看不到文化能夠自主發展、形成產業、創造財富之重要地位,恐怕有短視之嫌吧?

孔子説“禮之用,和為貴”。沒有老規矩等傳統道德的約束規範,怎麼會有社會族羣之間相互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和睦融洽呢?我們應當認識到:文化不僅具備震撼心靈、滿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備引領社會健康發展、激發民族創造活力之物質力量;一個國家的興盛強大離不開文化,一個民族的傳承延續離不開文化,整個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文化,離不開老規矩。

我想,是時候該重拾並發展老規矩了,即使在這樣的新時代裏。“老規矩”在不同時代有不同表現,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到如今的核心價值觀,它通過約束個人的行為,由點及面,由內而外地發揮作用。它能夠提升社會精神文明而這是僅停於表面的經濟建設所帶不來的,是使國家進步的源泉和動力。

值得慶幸的是,就在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老規矩被重新提起並受到熱議。老規矩,不應蜷縮在被人遺忘的角落裏。

老規矩實質是立規矩

懷念北京的老規矩,就像懷念曾經的四九城。

古都總是美妙麼?未必。課本里有郁達夫先生令人懷念的秋天,掃把經過留下淡淡印記,也有老舍先生並不太令人懷念的酷夏,祥子在泥濘中掙扎謀生。但在今天,不管是否經歷,懷念這座城市,往往會是將其幻化為前者,選擇性地遺忘後者這其實不是因為過去更美,只是因為現實悲催。悲催的一點在於,無論好壞,老北京城從視線中消失了。

老規矩總是有道理的麼?同樣未必。牽涉封建迷信的自不用説,男尊女卑那套禮法也早就被淘汰。今天人們懷念起老規矩的時候,這些負面內容被下意識地排除在外,他們強調的甚至不是規矩內容,而是規矩所帶來和體現的規規矩矩的社會生活方式這其實不是因為老規矩更合情理,只是因為現實悲催。更悲催的一點在於,在這座快速變化的城市中,一些舊有美德的確正在被淡忘,包括有規矩和守規矩本身。

沒有規矩,才是最可怕的淪喪,它比城市建築風格消失更不可逆。事實上,變遷難定對錯,人們破壞一些,他們創造另一些,城市在變,審美標準也在變。譬如,曾經被罵得一錢不值的,樓宇頂上的中國古代風格“帽子”,現在看來,並不比形似內褲的所謂現代派建築更醜陋。但是,道德的基本標準不會變,從過去到現在,再到未來,一旦失去,再難回來。不難想象,沒人指望卑鄙人性會留下高尚者的通行證。

破壞規矩,首先是對秩序和現實的不尊重,有些屬於反社會心理問題,有些純粹出於其他目的的反科學。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當城市走上一條快速發展道路之時,當偌大一座現代化都市裏存在很多不文明的、甚至違法亂紀的行止時,如何尋回那些老規矩,如何讓老規矩帶給人們規規矩矩的生活方式。事實上,恰恰是懷念老規矩的那些人,未必有心思琢磨得那麼遠,這是他們的家,他們只是本能地感到憂慮和憤怒,一種不學而知的良知。

懷念北京的老規矩,就像懷念曾經的四九城。

無關老規矩,有關沒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