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45K

在現實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1

一、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按照市信息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工作,從我們所調查的情況來看,農村信息化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是信息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快發展。全縣已基本完成了“村村通電話、通網絡”的目標,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互聯網接通到鄉鎮。據調查,全縣有260個行政村已通光纖和無線寬帶,農民上網人數xxxxx人,普及率6%;農村現有電腦6500台,固定電話85967部,移動電話139969部,電視機130021台,普及率分別達到5%、66%、33%、95%,農村信息化建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例如,襄垣鄉郝開村現有家庭電腦45台,上網電腦12台,電視機630台,固定電話用户480户,手機用户1150户;東泉鎮木瓜村投資5萬元安裝了有線電視170户,使全村有線電視用户達到60%以上。在山西移動公司平遙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該村還有5户村民家庭安裝了寬帶網,加快推進了農村信息化建設步伐。

二是信息服務站得到了較快的擴展。

全縣建立了36個農村信息服務站,專門蒐集整理、分析發佈農業技術、農情諮訊、天氣預報、災情預警等信息,為廣大農户提供農業信息技術服務。在12個信息超市中,發展較快的有古陶鎮北城村、中都鄉北三狼村、洪善鎮的洪善村和高林村、襄垣鄉郝開村、段村鎮的廉莊村、杜家莊鄉的南良莊等村。襄垣鄉郝開村xxxx年建立黨員遠程教育站,佔地45平方米,與村支部活動室為一體。該教育站除組織黨員定期學習外,還利用其寬帶信息平台,組織相關產業的農户學習先進的農科技術,為農户針對性查閲相關信息。東泉鎮東泉村經鄉村兩級積極協調,花費1.5萬元,建文化網絡服務站一個,佔地30餘平方米;又協同縣組織部共同投資8萬餘元建120平方米的黨員幹部遠程教育服務站,安排專人負責和管理。

三是農村信息的內容日臻完善。

目前,各信息服務站開展農村信息服務的內容既有政務信息,又有熱點時事新聞、農業要聞,還有政策法規、農業科技、市場動態、供求信息、價格行情、勞務動態、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農家百科等。例洪善鎮洪善村初步建成服務站三個:便民服務站、農村信息網絡服務站和黨員遠程教育站。主要服務內容有計生、民政、合作醫療、農經、司法等。各服務站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照章辦事,服務態度和藹、熱情,愛崗敬業,有問必答。

四是信息管理機制正在逐步形成。各鄉鎮對農村信息採集下達年度任務,推行了目標考核,服務站內部定崗定責,保證信息的真實、及時、準確性。

(一)、農村信息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術具有科技含量高、發展速度快、滲透力和帶動力強的特點,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應用效果十分明顯。從近年來的實際情況看:農村信息化建設暢通了農村信息“雙向”流動渠道,滿足了農民不同的信息需求,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開闢了信息部門服務農村市場的新路子,增強了農業、涉農部門服務社會的能力,提高了為農服務的效率;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橋樑”和“導航”作用。主要表現在:

一是增長了農民見識、促進了農民增收。

農民通過涉農信息進村入户,既貼近了市場、瞭解第一手的市場信息,又利用市場信息適時調整種植、養殖結構,發展特色產業;既有效掌握了黨和國家的農業農村政策,強化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又準確掌握了市場需求和產品供銷趨勢,化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規避和減少了市場風險、自然風險,促進了增產增收。據調查,東泉鎮東泉村的通過近年來的信息服務,廣大村民得到了實惠,從中瞭解到黨的各項惠農政策和發家致富的科學技術,主要表現在農作物栽培方面和精選優良品種種植,挑優質苗木栽培,從而使減少因農作物病蟲害帶來的損失,畝產量收到很大的提高,農民種糧、栽果積極性有所提高。在養殖業方面,由以前的家養、圈養1只或2只,根本不存在規模化養殖,現在養殖規模達到200只以上的就有6户,養殖量比以前翻了四五倍。

二是強化了農業技術支撐、促進了現代農業建設。

各服務站充分利用信息網絡資源優勢,宣傳黨的農村政策,發佈農業規章,推廣農業技術,提供專家諮詢等,縮短了與農民的距離;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進了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發展。

三是改善了農民的精神面貌,推動了農村文明建設。

通過農村信息化建設,農村羣眾增加了瞭解世界的機會,擴大了認識社會的廣度,增多了吸納科學文化知識的機率,逐步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轉變,提高了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推動了農村文化社會事業發展和農村文明建設。據調查,朱坑鄉朱坑村不少農民通過信息的傳播,對“市場引導生產、市場引導流通”等一些現代農業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運用。東泉鎮東泉村通過法律知識的宣傳,社會治安有了很大的改變。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雖然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從總體上看:農村信息資源利用不夠理想、信息進村入户難,信息化工作機制不夠健全、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工作方法、措施明顯滯後,信息機構人員配備不足,農民素質不高等。具體表現在:

一是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

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實現了農村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互聯網接通到鄉鎮,不少農户安裝了寬帶網。但信息服務站由於經費不足,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信息進村入户難,而且由於上網費用高,農民接收信息渠道狹窄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變。目前,農村大多數信息仍是通過相對普及的'電話、電視和農民之間的傳書帶信、逢場趕集、鄰里傳播實現。

二是本地信息少,互動性不高。

缺乏有價值的信息分析和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不能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信息對農民的生產經營不具有指導性。加之有些鄉鎮信息站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缺乏信息服務的有效運行機制,缺少信息服務的經費保障,不能及時有效的收集、發佈本地信息,農民與信息服務站之間沒有真正互動,影響了農民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

三是農民素質不高,不能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要求。

農民科技文化水平較低,直接限制了對信息技術、網絡知識的學習和對信息的理解、運用。調查反映,不少農民即使手把手的教會計算機使用,一旦業務人員離開馬上就又不能運用。農村經濟、文化和信息化程度落後,農民的封閉性較強,信息觀念滯後,信息意識淡薄,對網絡信息等新生事物持懷疑和不信任態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對信息的有效吸收。

四、幾點建議

1、保障經費問題。由於信息服務站經費嚴重不足,阻礙了服務站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們建議應繼續實行高位推動,確保工作經費,保證信息站基礎設施投入,為農民及時有效獲取各種農業信息奠定基礎。

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制定相應的工作任務,做到專人管理。在保證信息質量和時效性的前提下,獎懲結合,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人進行獎勵。同時,對提供有效信息的工作人員提供相應補助,對錶現突出的進行獎勵,提高服務人員的積極性,確保激勵機制的有效落實。

3、嚴格信息審核制度。杜絕“垃圾信息”,逐步提高信息質量,豐富服務內容。好的信息能給廣大農民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有助於農業增收。

4、舉辦與信息化相關的各類培訓班,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強化農民瞭解信息獲取信息的意識。

5、與有關部門協調,保證網速。服務站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各種渠道為農民提供服務,但有時由於鄉村網速過慢,大量實用的農業信息不能及時傳輸到農民。

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2

農村信息化不僅是能打電話、能上網,更應該滿足農民獲得、交換信息的需求。除了農村通信實現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設也必須得到重視”。“村通”的目的是要促進農業發展,而農業發展的出路是在於幫助農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農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我們針對富拉爾基區所轄農村進行了實地的調研,並根據調研結果,提出此項報告。

一、農村網絡現狀

富拉爾基區下設兩鄉,共有行政村10個,總人口3.39萬人。根據實地調研,目前移動通信和固定電話業務已經全部覆蓋;寬帶互聯網業務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個村實現了光纖到村、寬帶到户;無線數字電視實現村村通。另外,富拉爾基區的十個村屯現已經具備了基於固定電話業務開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實現了村民危難時能夠自救,而且還實現了村民之間的互助功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農村信息化應用狀況

(一)在七個農村中國小中,除了海格村外,均開通了寬帶互聯網業務,實現了農村學生的互聯網內容教學,但在教育資源遠程共享方面,由於資金問題,均沒有實現。

(二)農村部分農民家庭購買了電腦,使用了寬帶互聯網業務,達到了在網絡上索取農業信息、與外界溝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為止,全區共有517户農民家庭使用了寬帶互聯網業務,佔農民家庭總户數的4.26%。農民目前對電視、互聯網的應用還基本停留在娛樂休閒上,還沒有真正把信息與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缺乏正確引導。

(三)所有的村均沒有建立信息服務站,沒有一個公共的、可供全村農民共享的信息服務系統,沒有專職人員負責農村信息服務的推廣和應用上的引導。致使絕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襲傳統的耕作意識,從眾意識強,思想落後,距離建設新農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農村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我區農業信息化工作有了較大進展,但農民對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狀況並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農業信息網絡推進鄉村後,入户遇到了障礙,農業信息得不到廣大農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農民的信息意識淡薄。農民的信息意識呈現出一定封閉性,主要表現為對信息情報反應遲鈍、缺乏應用信息的積極性、敏感性。因而對信息技術需求慾望低。這種現狀,使農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暢,生產、銷售和需求相脱節,一些農產品被壓等壓價,甚至出現滯銷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這一點必須形成共識。

(二)農村信息服務水平較低。農民自身滿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農村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匱乏。實現信息化,人才是關鍵。由於農業發展相對落後,信息技術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更少。同時受經濟能力制約,很難吸引外地人才。

(三)農村信息服務推廣力度有待加強。農村信息服務推廣離不開政府統籌協調,才能使各個領域協調一致地將涉農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過信息服務實現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銷售渠道、提高農户收入的目標。這不僅需要對此項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務推廣工作中,增大財政投入。由於財政困難,信息化建設缺乏專項資金扶持,加之村集體經濟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務推廣工作。

四、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一)轉變農民觀念,提升農民素質,改變農村的風貌。農民可以通過上網查價格、上網查政策、上網選擇良種、上網銷售和採購,在網上聽課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網絡信息在農民心中會成為一種依賴,成為學習實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信息化不但能增長農民的見識,還會增強公民意識,漸漸學會運用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將會明顯提高。

(二)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傳統的生產方式發生變革。如今電話、電視、電腦多源的信息渠道使農產品價格公開透明,銷路增多,農產品坐地增值。市場化的農產品價格直接影響了再生產取向,也將自發地引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譬如山西省應縣龍泉村以產胡蘿蔔為主,過去沒有網絡,胡蘿蔔找不到銷路,只好喂牛。自從有了網絡後,從未滯銷,而且價格高。通過網絡還從日本引進了新的優良品種。如今按訂單生產,遠銷東南亞。胡蘿蔔種植面積達到了6000畝,佔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兩萬元,人均6000元。胡蘿蔔的大量生產,又帶動村裏發展起了胡蘿蔔科研、加工、冷庫儲藏等產業鏈。龍泉村先後上馬5座冷庫、4個儲藏庫、1個高產試驗中心。村支書劉建銀説:“鼠標和鍵盤已經成了新時代農民的鋤頭和鐮刀,是離不開的生產工具”。

(三)推動農村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目前遠程醫療、網上門診、住院預約、遠程視頻診斷等等網上醫療功能均面向社會開放,極大方便了社會就醫途徑。另外,農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各種疾病的防治、預防和保養。農村信息化工程帶來了農村遠程教育。通過有效建設遠程教育網,使農村中國小連上北京101遠程教育網,通過互聯網,成立好課堂。以此引進先進的教育資源,拉近城鄉教育差距,彌補農村教學資源的嚴重不足,緩解農村師資匱乏的問題。

五、幾點建議

(一)增強信息意識,加強

組織領導。開展農村信息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廣大幹部羣眾的信息意識,提高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協調信息化建設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

(二)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農村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項目,必須依靠資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財政預算中要有計劃地安排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二是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信息化建設職能部門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扶持農村信息化建設;三是千方百計向上爭取專項資金。通過信息化手段幫扶農村脱貧致富,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實現農村跨越式發展。

(三)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應用管理,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內容建設比網絡建設更為重要,而這項工程通信運營商是無法獨自完成的,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議“在通信運營商搭建了信息溝通的平台後,各級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單位應該有意識的在農村信息化問題上形成共識與合力,依據各自的`長處為農村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如先進的種植方法、防災方法、預警信息等。同時,政府應該給予實施內容交流平台建設的單位一定的支持,如財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區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應該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務站,聘用專兼職信息員。作好信息分析和對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信息對農民的生產經營具有指導性,推動農民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並充分調動涉農企業、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各專業協會、農研所、村幹部的積極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發佈、服務於一體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為解決農業信息進村入户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信息內容的本地化,增強時效性、正確性和實用性,最終使信息服務惠及廣大農民。

(四)加強信息員隊伍建設,為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採取多種途徑和手段,加大培訓力度。一是對信息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二是積極探索合適的方式,組織引導龍頭企業、種養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農民學習信息網絡知識,通過組建農民信息協會、農民科技協會等形式,開展“網絡聯鄉村,信息進萬家”活動,組織帶動農民上網利用信息實現增收;三是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到農村工作。

農村信息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3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在我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又是弱質、落後產業,經營場所的封閉性、分散性和生產手段的落後性等特點決定了農業信息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國已經正式加入wto,信息化技術在農業領域內的普遍應用,將對農業的發展起到難以想象的巨大推動作用。隨着我市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的不斷深入,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農業、農村、農民,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業信息體系建設已迫在眉睫。而近年來,中央把加快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擺在重要地位,對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給予高度重視。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了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農業信息化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現代農業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為貫徹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我區農村信息化建設,我們深入鄉鎮對農村信息化建設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區農村信息化發展現狀

我區的信息化程度還比較低,尤其是農村信息化建設尚處起步階段。截止,通電話的鄉鎮39個,行政村448個,電話覆蓋率100%,已連接光纖寬帶網的鄉鎮38個,行政村254個,寬帶覆蓋率57%,通信網絡覆蓋率達100%,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農村信息化隊伍整體素質比較低。

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涼州區農村信息化建設工程項目啟動實施,我區第一個與涉農各單位及鄉鎮相連接的農村信息網絡建立。區上成立了農村信息中心,負責全區農業信息採集、發佈與信息網絡建設。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站正式啟動。網頁內容已全部添加完畢,並對涉農信息能夠進行及時地採集、發佈,對網頁內容定期更新。

目前全區38個鄉鎮和13個涉農部門已基本建立了農村信息服務站,各鄉鎮和涉農部門配備了信息員。網頁內容添加基本完成。下一步爭取為鄉鎮和涉農部門配備好設備、培訓好信息員專兼職信息員、制定好規章制度、完善農村信息服務站、逐步建設村級信息服務點。

二、農村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要素資源不足,制約我區農村信息化發展

一是人力資源不足。農村信息化系統網絡管理、網站開發、信息採編、信息化項目的實施缺乏既懂信息技術又懂農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二是硬件資源不足。由於資金投入有限致使系統硬件技術改造相對落後,不能適應新形勢下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三是信息資源不足。農業信息的採集、處理方法還不夠科學,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和農業信息諮詢服務處於初始階段,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需要。

(二)組織體系不順,影響農村信息隊伍的`穩定

區農村信息中心難以充分發揮作用。部分鄉鎮對農業信息工作重視不夠,兼職農村信息員調換頻繁,農村信息工作未列入鄉鎮的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影響了農業信息人員的積極性、隊伍的穩定性,制約了農村信息化工作的推進。

(三)部門協作不暢,限制農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農村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化工程,農村信息也不是單純的種養業信息,需要所有涉農部門、鄉鎮及媒體單位的通力協作。但目前部門協作不暢,嚴重限制了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一是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我區各涉農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夠,受部門職能的限制,信息資源的採集和應用也較片面。二是協作單位重視不夠,支持力度不足。

(四)傳輸渠道不完善,影響農業信息交流的時效性

雖然目前每個鄉鎮都有農村信息站,但在農村信息的收集、儲備、傳播、反饋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一是由於部分鎮村幹部、企業協會、合作社及專業大户不會使用互聯網,缺乏現代化溝通手段,信息不能直接傳送到農民手中。二是農民的信息意識薄弱。受經濟和文化基礎的限制,沒有條件及時、直接地從網上獲取信息,也沒有能力上網發佈信息。三是區農村信息中心與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兄弟縣市、涉農機構、網上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之間缺乏穩定、快速、大容量的信息交流渠道。

三、對我區農村信息化發展的建議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及各鄉鎮提高對農村信息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農村信息化建設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一是完善鄉鎮、村信息服務機構。根據目前我區農村信息工作現狀和農村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在各鄉鎮配備專職人員、村級安排兼職人員來負責信息化工作,以促進農村信息化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強化農村信息工作責任制。將農村信息工作納入各涉農部門和鄉鎮年終考核內容,並與各單位信息責任人簽訂目標責任書,制定相應制度,實行規範化管理,確保農村信息工作落到實處。三是增加資金投入。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區鄉兩級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定比例,專項扶持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扶持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開展村級農村信息服務示範點建設,鼓勵農業企業和大户等在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上設立專頁,建設數字農業,加快農村信息化步伐。

(二)優化結構,提高素質

一是加強農村信息化管理和服務隊伍建設。把健全隊伍、完善服務網絡作為完善農村信息服務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下大力氣抓好信息服務平台建設,開展健全的區、鄉、村三級農村信息服務網絡;下大力氣抓好農業信息管理隊伍建設,儘快建立一支懂農業、精技術、會管理的高素質的農業信息管理隊伍;下大力氣抓好鄉村及涉農部門信息員隊伍建設,按照農業部《關於做好農村信息服務網絡延伸和農村信息員隊伍建設工作的意見》,採取統一教材、統一管理、分級培訓的辦法,使信息員隊伍延伸到村、延伸到企業、延伸到批發市場、延伸到涉農部門。二是加強農民信息員隊伍建設。加強農民信息員隊伍建設是解決信息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的有效途徑,從龍頭企業、種養大户、農民經紀人、專業合作組織以及村幹部中選拔事業心強、有經營頭腦、掌握一定農業技術、樂於為民辦事的同志作為農民信息員,依靠他們把信息傳到千家萬户,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好、業務精的農民信息員隊伍。三是提高農民的信息知識水平。結合農業職業技能培訓,強化農民的信息意識和提高他們獲取應用信息的能力,使農民真正“懂信息、用信息”,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發展現代農業。

(三)整合資源,健全體系

充分行使農業部門主管農業和農村經濟信息職能,整和氣象、電信、科技、教育、廣播、電視等部門的網絡、媒體、技術方面的信息資源,共同做好農村信息服務工作,着力打造三級平台(區、鄉、村)、建設三張網絡(通訊、電視、報紙)、實施“三電合一”(電話、電視、電腦)。一是加強對農村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統籌規劃和指導。加快信息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建立信息交流共享機制,推進農村信息系統、網站、信息資源的集成和整合,實現涉農公共數據的兼容與共享,使政府、企業和農户獲得充分、有效的“三農”信息。二是提高信息分析加工能力,促進信息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對關係農民切身利益的農產品價格、農業病蟲害及災害天氣等重要信息進行超前預測、預警預報,及時把準確、可靠、實用的信息提供給廣大農民,真正發揮信息指導生產,促進銷售的作用,同時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誤導。三是加強信息採集點和信息採集系統的建設。進一步完善建立鄉鎮信息服務站和村、專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科技示範場的信息採集點,充分發揮它們的推廣示範、信息反饋等作用。

(四)創新服務,突出重點

一是積極探索和完善網站的服務模式與服務內容,增強對農業信息發佈、農產品銷售、農業科技成果轉讓、專家諮詢、市場供求等方面的服務支持,提高服務效率與效果。二是推廣“三電合一”農業信息服務模式,以現有網絡和網站為基礎,加強與電視台合作的農業欄目,提高信息容量、及製作水平,使其題材選擇與製作更接近於廣大農民羣眾的需求,把適用的信息及時傳到農民和各類農業生產經營者手中;充分發揮電信設施便捷、易推廣的特點,利用電話及時有效地為企業和農户提供個性化信息化服務;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優勢,利用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和信息員隊伍,做好信息的收集、發佈等服務工作。三是配合我區農村遠程教育的需要,選擇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農業科技項目和農業重點產業,製作出高質量的農業科教片,為農民提供一批直觀生動的先進實用技術資料。四是進一步抓好“涼州區新農村建設網”和“一站通”推廣工作。大力推廣運用供求信息發佈平台,促進我區農產品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