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1W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1

近期我們小組對農村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調查,經過彙總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土地流轉的主要形式

目前,土地流轉的形式主要有:轉包、出租、入股、轉讓、互換等形式。

二、土地流轉的效果

土地流轉形成了“四集中”:一是土地向龍頭企業集中。目前。二是土地向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三是土地向種養能手集中。主要是各村的種植和養殖大户。

三、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

(一)認識不足,重視不夠。部份村幹部認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是農户之間的私人行為,在税費改革前只要完成了各項税費任務就行,沒有嚴格按照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要求管理。但事實證明,不規範和不完善的土地流轉是日後承包糾紛的重大隱患。一旦發生了糾紛就難以解決,會引起層層上訪、甚至集體上訪,這樣的結果將會影響社會穩定。

(二)農户放棄承包地時無書面申請。前幾年由於各種費税負擔較重,全家外出的農民自願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時,只向村委打了一個招呼,有的甚至只打了一個電話,更1

沒有提交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書面申請或授權委託申請,村委將其承包地收回後重新發包給其他農户,該農户事後反説是村委強行將其承包地收回,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土地承包經營權,村委又拿不出有利的證據,增加了此類糾紛處理的難度。

(三)土地流轉合同不規範。農户之間的土地流轉無規範的流轉合同,相當部分只有雙方當事人才知道的口頭協議,認為都是親戚或關係較好的鄰居,不用簽訂合同,待到發生糾紛要求解決時難以取證,為處理糾紛增加了難度。

(四)組織機構有待完善。街道和村兩級沒有成立相應的服務機構,使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工作沒有相對完善的工作機構和健全的工作隊伍;沒有建立土地流轉檔案管理制度,不能對每一宗土地流轉都建立流轉枱帳和流轉卡,使土地流轉工作不規範;沒有建立土地流轉矛盾糾紛排查制度,不能及時發現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中的矛盾和問題,溝通協調工作做的不夠,不能為農民和業主搞好服務。

四、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幾點建議

(一)認真貫徹相關法規。切實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法》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農業部第47號令)的宣傳貫徹,要讓各級幹部充分認識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層層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土地流轉的培訓,街道要定期組織對村幹部進行專門的培訓,使其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把好關,在依法、自願、有償的前提下嚴格按程序操作。

(二)切實完善流轉手續。在全面清理農村土地流轉現狀的基礎上,對清理出來的問題分類進行完善和補充。

一是對農户之間流轉合同和協議或不規範不完善的合同或協議的流轉行為,按照統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書》的格式進行重新簽訂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當事人不在家的,由當事人寄回書面《授權委託書》委託其親屬代簽。所簽訂的.各種流轉合同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人承包期的剩餘時間。

二是對自願放棄土地承包的農户,必須完善放棄承包經營權的《申請書》或與集體經濟組織簽訂協議。否則不允許村委將其承包地發包給他人承包。

三是對集體經濟組織採取招標、拍賣等方式發包的耕地、荒山、荒坡、荒灘等土地,要認真清理審查,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認真加以完善和補充,防止合同糾紛的發生,切實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當事人的合法利益。

(三)嚴格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操作程序。承包方與受讓方達成流轉意向後,以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承包方應當及時向發包方備案;以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事先向發包方提出申請,取得同意後,再簽訂流轉合同書。流轉合同一式四份,流轉雙方各執一份,發包方和街道

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各備案一份;街道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要對農村土地流轉情況適時進行備案登記,建立和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檔案。流轉當事人可以向街道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申請合同鑑證。

(四)指導簽訂流轉合同。街道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向達成流轉意向的雙方當事人提供統一文本格式的流轉合同,並指導其簽訂合同後,予以登記備案。在指導流轉合同簽訂或流轉合同鑑證中,發現流轉雙方有違反法律法規的約定,要及時指出並予糾正。

(五)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檔案。街道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要及時對各類流轉土地進行登記備案,並將相應情況及時錄入微機,減少和杜絕因土地流轉引起的各類糾紛。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2

為全面掌握我縣農村土地流轉現狀,總結、分析土地流轉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使全縣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健康有序推進,加快我縣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步伐。11月中旬,我會組織部分委員深入總堡鄉萬畝優質設施果品基地、民和三泰牧業養殖有限公司、民和龍卉菌業有限公司等種植、養殖基地,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及集約化經營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實地察看、走訪農户、聽取彙報、召開專題座談會集思廣益,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縣政府及農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益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截止目前,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達到8.9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14%。通過出租、轉包、轉讓、互換等流轉形式,逐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型、主導產業集聚型、股份合作經營型、專業合作服務型、現代園區推進型等多種經營模式。土地規模化經營取向越來越明顯,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有力地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發展,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

(一)主要做法:

1、強化領導,建立服務體系。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民XX縣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確定縣農業經營管理站承擔協調服務職能。各鄉鎮成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具體承擔農村土地流轉規劃制定、信息平台搭建、招商引資、流轉主體資格審查、簽訂合同、統計分析及檔案管理等職責,對農户和各類經濟主體提供服務,從組織上保證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順利開展。

2、廣泛宣傳,提高羣眾認識。採取召開會議、印發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合同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民XX縣關於切實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的意見》等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採用現場觀摩、算賬對比等形式,宣傳土地流轉對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的作用,引導農民羣眾初步走出了“流轉”就是 “流失”的認識誤區,提高了主動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

3、培育主體,拓展流轉渠道。按照“政府引導、法人投資、企業經營、產業化開發”的思路,大力引導各類經濟組織和個人參與土地流轉,促進流轉主體多元化,使土地流轉從以前單一的農户之間的流轉變為農户向農業企業、科技人員、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户流轉。同時,採取政策扶持、協調融資、技術服務等措施,大力扶持培育種養產業大户,積極引進客商帶動發展規模、高效種養業,推動土地流轉。

4、規範管理,實施政策獎扶。縣委縣政府結合我縣實際,研究制定土地流轉實施意見,明確了土地流轉的原則、指導思想、管理機構及職責。統一製作合同文本,縣、鄉(鎮)、村分別建立合同檔案和等級台帳,基本做到了流轉情況底子清、情況明、資料齊全;制定土地流轉獎扶政策,設立農村土地流轉專項扶持資金,對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種植、養殖能手和專業合作社進行獎勵和扶持。20xx至20xx年,先後為我縣38户種植、養殖大户、5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解決了拖拉機、旋耕機等農機具購置補貼,輻射農户1萬餘户。積極爭取省財政廳、農牧廳獎扶資金280萬元,扶持了26個農業專業合作社。

(二)主要成效:

1、促進農業集約化經營,推動土地資源合理利用。通過土地流轉,一方面使農民自願地將無力經營或不願經營的土地及時轉讓出去,另一方面使部分有技術優勢、資金實力、經營能力的種養大户、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及時獲得相應的土地,解決“有人無田種、有田無人種”,“多種不能、少種不行”的矛盾,實現了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土地的集約化經營規模得以不斷擴大,較好的解決了耕地撂荒和粗放經營的問題,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如古鄯鎮樺林咀村農户王耀武流轉土地500畝,實行集中連片種植全膜雙壟玉米,今年實現收入達23.4萬元。民和龍卉菌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400畝,承包日光温棚70棟、智能温棚11500平方米,集中栽培花卉、食用菌、木瓜、人生果等,今年純收入700萬元,畝均達1.75萬元。

2、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推動了畜牧養殖業發展。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後,主要用於發展全膜雙壟玉米、設施果品、優質蔬菜、家畜(禽)養殖等優勢產業,有力地推動了特色產業發展。依託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社,走農畜聯動、草畜結合的路子,進一步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提高了農業專業化程度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如轉導鄉前坪村農户馬正蛟,流轉土地150畝種植全膜雙壟玉米,僅玉米收入達到7.2萬元。並利用玉米秸稈進行規模牛羊養殖,今年羊出欄1030只,牛出欄350頭,實現利潤50.45萬元。民和廣源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流轉土地100畝,自今年7月份開始肉羊養殖,現羊存欄20xx只。

3、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步伐。通過土地流轉形成規模經營的業主,為了進一步提高種植效益,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多種先進農機具、優良品種和先進農業適用技術,多方接受農業信息服務,繼而整合生產要素,實行專業化、規模化經營,解決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分散經營在銷售、技術、信息和資金等方面的難題,為區域化佈局、規模化經營、專業化生產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提高了經營效益。如總堡鄉萬畝設施果品基地,規劃流轉面積1.39萬畝,總投資3.5億元,利用5年時間建設冬暖式日光温室5000棟,覆蓋總堡鄉三垣、中垣、總垣和古鄯鎮古鄯、樺林咀等5個村。截至目前,已流轉土地2800畝,建設日光温室734棟。基地建成後,預計實現年產值1億元以上。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4、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的'建立,改變了部分農民“亦工亦農、亦商亦農”的兼業化狀態,提高了農業的專業化、規模化經營水平。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8.9萬畝,我縣人均耕地面積1.73畝,通過土地流轉,有5.1萬農民從土地耕作中解放出來。據瞭解今年我縣因土地流轉實現勞務總收入8.19萬元,勞務人均收入達 6469.2元,有力的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農民除土地流轉收入外仍享受各種良補政策,加之從事其他行業或務工收入,經濟收入有了明顯增加。

5、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促進培育新的經濟主體。土地流轉助推了一大批新型農民以規模化經營參與市場競爭;助推了各類工商企業介入農業領域,增強農業市場主體活力和抗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助推了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了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程度。如民XX縣祥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自20xx年登記註冊以來,現已發展成流轉土地900畝,擁有社員258名,收購網點12處,加工廠2處的新的經濟主體。僅20xx年銷售各類中藥材920噸,實現銷售額1680萬元,純利潤135萬元,社員畝均增收700元以上。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基本情況良好,但總體而言,還處於初級階段,低起點、低水平、低效益,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制約土地流轉健康有序發展的實際問題。

1、思想制約。一是部分鄉鎮、村幹部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認為土地流轉是農户自己的事,應由農户和業主協商處理,對其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疏於管理。二是受傳統思想觀念束縛,一些農民戀土情結較為嚴重,對土地的依賴程度較高。尤其是農業税的取消和各項惠農政策的出台,使土地收益得到提升,即使外出務工、經商,也捨不得將土地流轉出去。三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較為滯後,有關土地流轉的地方法規尚未健全,客觀上造成土地流轉後失地農民的生活無法保障,農民在心存疑慮的情況下,不肯或不敢流轉土地。

2、政策制約。一是我國《土地承包法》規定,耕地承包權30年不變,雖然保護了農民的根本利益,但同時將土地承包權固化,使得土地經營權相對分散。目前,我縣人均承包地不足2畝,在這種背景下,要開展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涉及農户少則數十户,多則上百、上千户,一家一户做工作難度大,一旦流轉的大壟大畈中間出現個別農户不願流轉的“插花”現象,流轉就無法進行。二是由於對土地撂荒現象沒有行之有效地政策約束,政府部門無權及時對棄耕土地進行回收,導致了“有地無人種,想種沒有地”的現象,個別地方還有耕地撂荒現象。

3、設施制約。農業生產的物質基礎設施與裝備既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又是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關鍵和基礎,同時也是我縣農業發展中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一是農田交通狀況嚴重滯後,與農民生活、農業生產、農村發展環境尤其是與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相距較大。我縣農田結構零散,大壟大畈少,大部分農田沒有機耕路相配套,影響農業機械推廣。二是農田水利設施失修老化,許多農田溝渠不暢通,農業抗災能力脆弱,從而導致土地經營成本增高,難於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影響土地流轉和農業生產發展。

4、機制制約。一是由於農經管理部門受人員和經費緊缺的限制,相關政策諮詢、信息傳遞等工作還不夠深入細緻。個別鄉鎮有機構無人員,土地流轉中無合同和合同內容不完整現象很普遍。農户間的代耕代種絕大多數只達成口頭協議,簽訂的大部分合同對流轉面積、四至以及承包方和流轉方權利義務規定不明確,一旦發生糾紛,維護權益將無憑據;二是流轉主體不合法。在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時,轉讓方多是村委會,有的甚至是鄉鎮政府,而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又沒有委託書,造成流轉雙方主體資格不明確;三是部分鄉鎮疏於權證管理,未主動及時跟蹤服務,致使農户間互換、轉讓土地的權證變更登記不準確。對土地承包合同及相關流轉檔案管理不嚴,檔案遺失和損壞情況時有發生;四是尚未建立土地流轉相應的仲裁機構,對於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糾紛缺乏有效的調解和仲裁手段。

5、資金制約。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必須以資金和技術實力為基礎。由於我縣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大户、企業、專業合作社等都處於起步階段,資金相對緊缺,個別經營户在土地流入後,由於爭取不到項目資金,土地使用權又不能作貸款抵押,每當農業生產前期需作較大投資時融資困難,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土地流轉和集約化經營的主要“瓶頸”。同時,個別經營大户由於資金缺少和融資渠道不暢通,無法正常履行合同,甚至丟棄建設項目,羣眾有怨言,政府揹包袱。

三、對策與建議

一、從認識抓起,加強宣傳引導,營造流轉氛圍。針對農民“戀土情結”和對國家政策的疑慮,針對基層幹部怕麻煩的消極情緒,採取各種宣傳手段,引導基層幹部和農民羣眾轉變觀念,提高認識,營造良好的流轉氛圍。

一是曉之以理。要大力宣傳政策法規,特別是《農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和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引導農民吃透中央會議精神、鑽透土地流轉政策,讓他們知曉土地流轉不是剝奪承包經營權,只是經營權的暫時轉移,消除後顧之憂。要教育廣大農村基層幹部從農村改革發展的大局、特別是要用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發展的戰略眼光來看待土地流轉工作,徹底摒棄農村土地流轉“無益財政增收、反添基層麻煩”的消極觀念和模糊認識,積極為農村土地流轉鼓與呼、服好務。

二是明之以利。農民最關心的是土地流轉是否比自己經營能夠帶來更多的實惠。因此,在宣傳導向上,要引導農民放寬視野,從長遠利益着想,從宏觀利益着想,從發展大局着想,通過形式分析、效益分析、引導農民深刻認識到土地流轉將會帶來的“雙重效應”,一方面能使他們擺脱土地的束縛,從“兼業農民”轉化為“專業工人”,不僅可以得到土地流轉收益,還可以獲取工資性報酬,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土地流轉可以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專業能人,成為農業規模經營的領軍人物,帶動周邊農民共同致富。

三是示之以範。要注重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導作用,大力宣傳農民身邊的能人大户、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先進典型,讓農民從身邊典型事例中看到土地流轉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有信心、有希望去探索實踐,從而主動、自覺、自願地加入到土地流轉中來。

二、從轉移入手,消化剩餘勞力,拓展流轉空間。轉移富餘農民,是促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條件。離開土地的農民越多,可供流轉的土地總量就越大,土地流轉的空間就越廣。

一是抓培訓,提高轉崗就業本領。要針對農民的實際情況,以適應和滿足市場需求為目標,培訓內容既要面向現在的市場,又要看到未來的趨勢,努力做到實用性和前瞻性相結合,使農民所學技能有用武之地。採用適合農民特點、順應農民願望的培訓方式,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多搞就近就地小規模培訓;堅持長期與短期相結合,多搞期限短見效快的培訓;堅持常規與品牌相結合,狠抓品牌培訓,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是促創業,拓寬農民致富門路。要優化創業環境,把支持城鎮居民創業的優惠政策逐步覆蓋到農民,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鼓勵農民大膽創業。政策扶持上,按照“能寬則寬、能減則減、能免則免”的原則,在市場準入、工商登記、信貸投放、税費減免、提供用地等方面,加大對農民創業的支持力度。創業培訓上,對有創業意願的農民,要組織開展創業培訓,經費納入就業培訓補助範圍。創業服務上,依託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等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設立農民創業服務指導中心,提供創業指導、信息諮詢、項目推介、資金扶持、行政審批等服務。

三是上項目,增加社會就業崗位。充分利用國家第二輪西部大開發和蘭西經濟區現代化區位中心城市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快推進農田水利、鄉村公路等民生工程建設,帶動富餘農民臨時就業。同時,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大上產業項目,增加長久性的就業崗位。在安排政府投資和確定重大建設項目時,充分考慮就業貢獻率,優先安排和支持就業吸納能力強的項目建設。

三、從機制着力,完善政策措施,激發流轉活力。完善政策措施,是促進土地流轉的關鍵因素。要以完善的政策機制保障土地流轉雙方的權益,防範土地流轉潛在的風險,激發農村土地流轉活力。

一要制定相關政策措施。要按照“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農民自願、依法有償”的思路,進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同時在流轉主體、流轉形式、經營內容、流轉方式、獎補措施、土地用途等方面制定出台具體政策。如:研究制定規範土地流轉市場相關政策,解決好流轉土地違約補償以及今後如何歸還土地使用權問題;適當放寬農村土地的農業用途範圍的政策,解決好土地集約化經營所必需的生產管理用房的建設用地指標問題等,從政策導向上促進土地的合理、健康、有序流轉。

二要建立引導激勵機制。加大對農村土地流轉財政支持力度,安排農村土地流轉專項資金,用於流轉指導、流轉信息平台搭建和流轉服務組織機構建設等,對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業經營實體實行獎補政策,推動公共財政向優勢區域和優勢產業傾斜;強化金融信貸支持,鼓勵農村土地經營主體做大做強。金融機構要把集約化經營主體作為信貸支持的重點,在符合信貸政策的前提下,每年安排一定額度的農業信貸資金,解決集約化經營主體季節性所需生產經營資金不足的問題;繼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覆蓋面,切實解決好農村土地流轉後農民的後顧之憂。

三要建立權益保障機制。對經營主體要嚴格准入。農村土地流轉主管部門要對農業領域規模經營業主的資信情況、經營能力、項目可行性進行嚴格審查,確保經營業主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有較高的經營水平和經營項目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確保產業發展及經營業主、農民的雙向受益;對流轉土地要評估定級。探索建立流轉土地評估定級制度,合理確定土地的質量、等級,為流轉雙方的公平交易提供合理參考依據。要加強對流轉價格的指導,根據土地評估定級的結果,合理確定土地流轉的指導價格,減少價格確定的隨意性和不合理性,避免農民的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四要建立風險防範機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糾紛調處機制。縣上應建立農村土地糾紛仲裁委員會,鄉鎮、村設立農村土地糾紛調解組織,同時加強司法、信訪、經管等部門的聯動協作,不斷健全包括協商、調解、仲裁、司法等多渠道的土地流轉糾紛調處機制,降低土地流轉的法律風險;探索建立農業投資風險防範機制。通過各種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土地流轉風險防範基金,應對因經營不善等原因造成土地流轉失敗後可能出現的土地復耕、損失補償等潛在風險,降低土地流轉的市場風險。逐步完善農業風險防範體系,建立以政策性保險為主的種植、養殖等農業保險體系,降低農村土地經營主體的自然風險。

五要探索創新流轉機制。要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培育農業主導產業,激活農村市場經營”為目標,按照突出特色、統一規劃、連片推進、整體提升的思路,充分發揮我縣不同鄉鎮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優化調整產業發展規劃,堅持規劃先行原則,對於符合規劃的規模經營户給予支持,不符合規劃的堅決不予准入,努力構建 “一鄉一業、一村一品” 的特色產業板塊,着力加快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市場化和品牌化建設,提升農業綜合競爭力和農村經濟整體實力,助推轉型跨越發展。在土地流轉的同時,鼓勵引導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經營頭腦的農民以入股、入社的形式參與產業經營,通過利潤分紅和農業增效實現農民增收。

四、從服務出發,夯實工作基礎,規範流轉秩序。提供服務平台,規範流轉秩序,是推動土地健康有序流轉的重要保證。

一是搭建服務平台。要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主導、市場運轉、規範長效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台。建議縣上建立全縣土地流轉信息庫。鄉鎮依託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立流轉交易信息網絡,開展土地流轉供求登記、信息發佈、土地評估、政策諮詢等服務。村級成立土地流轉服務站,為土地流轉提供土地政策、流轉方式、信息傳遞、法律諮詢等項目服務,及時掌握農民的土地流轉意願,接收農民申請託管的土地,並做好下步流轉工作,使“我想轉包”和“我想承包”信息對稱,促進土地流轉進入有序的市場化軌道。同時,要為規模經營主體提供人才、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使其留得住、發展快、效益好。

二是規範流轉行為。流轉形式要嚴格遵循法律和政策規定,採取法定的出租、轉讓、轉包、互換、入股等五種形式進行。開展土地流轉試點、試驗,探索建立土地流轉市場應在法律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進行,違反法律規定的要堅決禁止,超出政策規定的試驗要依法審批、嚴格管理。土地流轉必須遵循“三個不得”原則,即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土地流轉主管部門要重點查處改變土地用途、損害農民權益等突出問題。

三是加強程序管理。實行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和登記備案制度,科學指導土地流轉,防止出現強迫流轉或放任自流現象。土地流轉當事人經平等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後,應簽訂內容詳盡規範的書面流轉合同,並報鄉鎮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審查、簽證和登記,增強農户進行土地流轉的安全感。要設置專門的合同檔案管理專櫃和專門的管理人員,完善流轉合同的立卷、歸檔、調閲工作,提高合同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3

土地流轉是當前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課題。為了解我縣土地流轉現狀,探索建立規範、有序的土地流轉機制,我部組織人員先後到新城、池江、**、黃龍、浮江、吉村、**鎮等7個鄉鎮17個行政村19個村小組,採取座談、問卷、實地察看等形式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當前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和形式

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始於第一輪土地承包期,但在1998年農村土地第二輪承包之前土地流轉只是個別現象,此後土地流轉才呈現出較大的規模,並以較快速度發展。20xx年縣農業部門對全縣農村耕地流轉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統計,根據調查統計結果,全縣有51282家農户,共承包耕地145566畝,截止20xx年12月全縣共發生耕地流轉面積18956畝,佔總耕地面積的13.02%,其中農户自發流轉18176畝,佔95.88%。

這次調研組調查的17個行政村19個村小組,共有農户814户,承包耕地面積3897.43,其中發生流轉行為的有325户,佔到39.92%,耕地流轉面積1432.82畝,佔36.76%。流轉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種:

(一)代耕。因外出務工等原因,無勞力耕作,將土地以口頭協議形式委託親友、鄰居耕種,這種流轉大多是臨時性短期行為,隨機性較大,農民一旦返鄉,土地自然交回本人耕種。這是當前我縣土地流轉的普遍形式。分析原因主要是進廠務工的時間長短、待遇好差無定數,因此流轉的期限多在1年左右。這種不放棄土地承包權的流轉形式佔整個流轉形式的27.11%。

(二)轉讓。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全家外遷户將土地交回村集體,由村集體將土地經營權重新發包給他人;另一種是部分人均耕地面積多的村組,農户當時為了減輕農業税,把一些邊遠、不易灌溉的排田、坑田的經營權永久性轉讓給他人。如吉村鎮中村20xx年一次性把280畝排田轉讓給果業專業户用於臍橙開發。

(三)轉包。即農户在承包期內,自找對象,自行協商權利義務,自定轉包期限。有二種情況,一種是無償,農户將種不了或不願種的土地轉包給願意種的農户。這種流轉形式多發生在父子、兄弟及親朋好友之間,一般期限較短,流轉面積較小,不經過集體辦理任何轉包手續,原承包關係不變。另一種是低償(每畝50-100斤稻穀)轉包給願種又種得好的能人,如池江鎮團口村沙背上村小組種田能手劉太陽承包本村民小組耕地126畝,用於全程農機化種植水稻,並計劃逐年增加到500畝。這種流轉形式佔該村小組流轉户的48.6%,佔該村小組流轉總面積的77.13%。

(四)租賃。集體或農户將土地經營權租賃給企業、單位和個人,用於發展開發性農業,經營者一次性或分期付給集體或農户一定的租金。這種形式流轉的土地一般是交通方便和容易連片開發的耕地或難以發包的棄耕地或荒山荒坡地,流轉期限較長,履行租賃合同或協議手續。如**鎮二塘村,20xx年將連片的600畝耕地,以每畝年500元租金租賃給**興邦公司種仙人掌。又如池江鎮板棚村20xx年將500畝荒坡山地租給莊下村張節科等人搞農莊立體開發,現已種臍橙300畝,開發魚塘180畝,年出欄生豬8000頭,在張節科的示範帶動下,板棚村農民興起了種果高潮。這一成功實踐説明,土地流轉為開發利用土地資源,擴展企業發展空間創造了條件。

(五)互換。為了方便耕作與管理或發展某項專業性生產,通過自願協商的辦法,將地塊相互交換經營權,兑換條件由雙方商定或村集體或親戚朋友出面調解,土地的承包權不變,流轉期限具有一定的週期性。這種形式通過土地互換不僅解決了地塊零散、不便耕作與倒茬的矛盾,還克服了統一佈局規模經營的困難。如**鎮長裏村,20xx年為發展規模養殖,村民自發規劃幾條低產壠田60畝,通過養魚户與種地户的地塊調整兑換,解決了規模養殖問題。採用互換流轉的辦法,該村共開發200多畝水面搞規模立體養殖。

二、土地流轉的主要成因

一是主要勞力外出務工無力耕作。從調查情況來看,所調查的村組外出務工人數均在20-40%之間,而且外出的大多數是青壯年勞力。農村家庭主要勞力外出務工後,留守在家的老人、孩子或婦女無力耕作全部土地,把部分土地委託親友代耕或無償或低迴報轉包給鄰居耕種。

二是種植大户或能人擴大種植規模。花卉、臍橙、蠶桑、甜玉米、水稻、養魚等種養植大户為擴大規模,通過與周邊農户協商,達成土地流轉協議,如吉村鎮沙村的養蠶專業户曾慶紅經過多年發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和一定資金,去年一次性租下100畝土地用於發展蠶桑產業。

三是農業龍頭企業連片開發需要。一些農業龍頭企業為了方便管理,一般都要求有連片開發的土地,如**鎮引進的**興邦公司,已租賃當地農户連片土地600畝用於種植食用仙人掌。

三、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從調查的情況看,目前我縣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基本處於初始探索階段,儘管出現了多種流轉形式的典型,對促進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提高土地利用率,解決人地矛盾和發展規模經營起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應引起注意與防範的問題。

(一)土地流轉宣傳不到位。一些鄉鎮政府沒有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放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大局來認識。對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不夠深入,羣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主要表現為一些農户和部份土地承包業主對推進土地流轉還存在"三怕":一是部分農民怕土地轉包出去後,自己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線",因此部分農民外出打工後,寧願土地荒蕪也不願轉包出去。二是部份業主怕政策不穩,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賃權是一句話的事,不敢大膽投入。三是部分業主怕市場前景不佳,承包無效益,不敢大規模搞開發。

(二)流轉管理機制不健全。當前土地流轉大都是羣眾的自發性行為,缺乏約束力和規範性,政府在土地流轉上缺少應有的管理、引導和服務,制約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和速度。一些鄉鎮和村組沒有認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在工作中還存在不作為的現象,從調查中瞭解到,如果租金適當,有相當一部分農户還是願意把土地拿出來流轉的,而且各地也有一些種植大户想擴大規模,但是到目前為止,縣鄉二級還沒有出台一個比較健全、完善和規範的土地流轉制度和辦法,更沒有一個土地流出、流入的信息平台和市場環境。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層幹部及有關部門對土地流轉的意義認識不足,對流轉的範圍、程序、補償標準、配套政策、管理措施研究不夠,對流轉中存在的苗頭性問題沒有引起重視,工作缺乏主動性和超前性。

(三)土地流轉行為不規範。主要表現:一是交易自由化。目前農村土地流轉,特別是農户之間的轉包轉讓,多數情況是私下協商交易,一方將多餘的或不願種的土地讓給另一方耕種,雙方確定轉包轉讓期限、應承擔的義務或補償標準,很少通過村組幹部出面協調,也不簽訂轉包或轉讓手續。農民之所以這樣做,是認為這種做法靈活、方便、簡捷,怕依法履行手續後不易更改,因而農户自發流轉積極,依法流轉被動。二是流向不合理。由於集體缺乏管理與規範,土地流轉出現流向不合理的傾向,沒有向規模化、效益化、產業化流轉。三是流轉權屬與用途不清晰。土地經營權的每一次流轉,都是對土地使用權的重新界定,這種界定必須以明確權屬為前提,以法律為依據。但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業主借土地流轉改變了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借土地流轉變為自己長期所有)和土地的農業用途(如租用農田改魚塘、種果樹等),致使合同不合法。從而形成農民與承包户間的矛盾,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新的社會矛盾,阻礙土地流轉進程,影響農村穩定。四是不在期限內流轉。一些承包者借農民不瞭解"土地管理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違法違規簽訂一些"官司"合同。

(四)土地集中流轉難成片。當年土地聯產承包分地時,大部分地方都是把全村、組土地按好、中、差分等級後平分到各家各户的,導致每家每户的土地分散,單位面積內土地户頭多。這種現狀對土地的規模流轉產生較大影響,有的連片租用10畝地就要跟十幾户人打交道,一户、兩户談不好就影響整片土地的流轉,這種土地分户經營的分散性、隨意性與土地流轉的計劃性、規模性之間的矛盾制約了規模經濟的.發展。如新城鎮想引進甜葉菊、黑玉米等幾個農業項目都是因為租不下連片土地而放棄的。另外,地塊分散也是制約農機推廣的主要因素。

(五)土地規模流轉難融資。大面積承包土地從事高效農業開發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户一般沒有貸款擔保單位,又不能將土地使用權作為貸款抵押,因此很難從銀信部門貸到款,加之一些地方交通等基礎設施和自然基礎條件較差,更難籌集資金或引進資金,致使部分業主在土地開發上存在嚴重的資金困難,規模難以擴大,效益難以提高。如池江鎮池江村的張鶴謄想規模種植100畝芋荷,團結村的劉太陽想再擴大100畝(已有126畝)水稻,新城鎮蓮塘村的吳至波想推開一條坑的壠田養魚,吉村鎮沙村村的羅春林想擴大規模種桑養蠶都苦於沒有資金。

四、加快和完善土地流轉的幾點建議

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黨在農村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針對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我們認為,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使之走上規範健康的軌道,應採取以下對策。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解決好認識問題。土地流轉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是實現規模農業、效益農業,推動農業產化經營的前提和基礎。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因此,解決好農民的思想認識問題,打破阻礙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的思想桎梏尤為重要。首先,要打破傳統的小農經濟意識,摒棄"搞土地流轉就是搞土地私有化、肥水不流外人田"等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的觀念、創新的觀念、市場的觀念、效益的觀念,正確處理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充分認識到承包權和經營權相分離是必然的趨勢。其次,政府要切實轉變觀念,要把土地流轉放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農村經濟這個大局來認識,正確引導規範,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切實將農民的積極性保護好、發揮好、引導好。同時要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及時總結典型和成功的經驗,向農户推廣和展示土地流轉所帶來的好處。

(二)加強引導,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問題。正確引導和規範是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的關鍵。為此,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促進土地流轉的健康快速發展。先進地區的經驗表明,組建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用市場化手段規範土地流轉,是促進土地規模流轉,提高土地經營效益的重要途徑。針對我縣土地流轉的實際情況,建議以鄉鎮為單位,每個鄉鎮組建一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形成鄉鎮流轉服務中心、村級流轉服務站、組服務員三級服務網絡,其中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2-3人(成立之初可由鄉幹部兼任),主要職責是為全鄉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供政策和法律諮詢等服務,發佈土地流轉信息,組織協調跨村、跨鄉和大規模土地流轉,建立全鄉(鎮)土地流轉檔案;村土地流轉服務站1-2人(可由村幹部和村組農資經營點業主擔任),主要職責是將各組服務員收集的土地流轉供求信息彙總、發佈,協調本村土地流轉,對土地流轉合同的訂立、變更進行鑑證,建立本村土地流轉檔案,並將本村土地流轉情況報鄉鎮服務中心備案;組服務員1人,一般由村小組長擔任,主要職責是負責做好本組土地流轉供求信息的上户調查、收集,登記需轉出的土地面積、方位、等級、意向價格等,信息彙總後上報村土地流轉服務站。鑑於目前土地流轉尚處在起步階段,市場發育還不成熟,建議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暫定位為政府領辦的非營利事業性中介機構,暫時與鄉鎮農服中心合署辦公,免費為農民提供土地流轉服務,待土地流轉市場發育逐漸成熟,再逐步推向市場,與政府脱鈎,成為純社會性中介服務組織。

(三)加強管理健全制度,切實解決土地流轉的規範問題。農村土地流轉是一項新事物,各級各部門要加強管理和指導。一是要規範土地流轉程序。堅持農户申請、選擇對象、雙方協商、簽定合同,服務中心鑑證,並報村、鄉鎮管理部門備案的土地流轉程序。二是規範土地流轉合同。土地流轉合同要明確流轉的形式、流轉土地的面積、質量、年限、用途、流轉費、復耕費的標準及支付方式、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期滿後地上附着物的歸屬、違約責任等。委託流轉的要有委託書,受託人只能在委託的權利範圍內行使權利。對土地流中形成的合同、協議等,要整理歸檔。三是規範鄉鎮、村、組和鄉鎮、村、幹部參與土地流轉的行為。鄉鎮、村、組和鄉鎮村組幹部不得以任何名義強迫農户土地流轉,要積極做好土地流轉的管理與服務,對土地流轉的具體內容要進行審查、監督,防止集體土地權益流失,防止經營者損害生態和生產環境,搞掠奪式經營或隨意改變土地用途,以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使土地流轉走上健康、有序、規範、法制的軌道。

(四)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的規模問題。現代經濟越來越朝着規模經濟的方向發展。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也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突出規模效益的關鍵是要解決好土地難以集中成片,不易形成規模的問題。解決土地流轉規模問題,()首先,鄉村兩級要按照本地農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圍繞培育適宜本地的主導產業和優勢項目,精心制定土地生產經營規模的規劃。其次,要做好"四荒"土地的調查和統計,在此基礎上超前規劃,合理安排,要在耕地的深度開發,非耕地的廣度開發上下功夫。第三,要在充分尊重農民自願的基礎上,以土地中介服務組織為載體,對擬流轉的土地集中統一管理,有目的地篩選出適宜本地的生產經營項目,採取統一規劃和開發。政府要積極引導,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充分發揮農民、業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依託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土地流轉的規模經營,體現規模效應,以提高土地流轉的綜合效益,促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

(五)加大資金扶持,切實解決好業主開發資金匱乏問題。生產啟動資金匱乏是阻礙土地流轉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加大對土地流轉所需資金的扶持力度。一要加大銀信部門的貸款支持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規模開發,比較效益高,優勢明顯的項目,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銀信部門要給予貸款支持。二要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政府要加大農業資金投放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高效農業、規模農業的優先投放資金。三要通過公司、業主的投入解決資金問題。採取承租反包、購買土地使用權、股份合作等模式,讓公司、業主和農户共同投入資金開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從而降低業主和農户風險,有效解決土地流轉資金難的問題。四要建立土地流轉風險基金,確保流轉合同兑現。租賃承包農民土地的企業、業主,應按實際用地面積交納一定資金建立土地流轉風險基金,政府也注入一定資金,實行專户儲存,全縣統一管理,如遇企業破產倒閉,不能履行合同時,則用該基金履行相應農户的土地流轉合同。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4

8月下旬,地區政協工委主任、地區專家顧問團主任魏天哲帶隊,以專家顧問為主體,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的專項調研組,對全地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一次較深入的專題調研。調研中採取實地察看、與鄉村幹部及農民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兩縣一市5個鄉鎮,掌握了較為全面的情況,調研組在深入分析和反覆討論的基礎上,形成了建議意見。

一、地區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現狀及特點

xx地區的土地流轉主要起自20xx年,當時已流轉1.17萬畝,現已呈進程加快、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等特點。截止xx年6月底,流轉8.82萬畝,佔家庭承包經營面積的16.73%。

xx地區的土地流轉大體經歷三個階段。20xx年至xx年底主要是探索試點;xx年主要抓了規範發展;xx年開始穩妥推進。

xx年地區出台《關於加快地區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實施意見》,選擇4個鄉鎮開展試點,當年流轉7.46萬畝,涉及農户3858户,佔農户總數的8.4%。xx年,針對試點中集中反映的程序不規範等問題,地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意見》,要求縣市建立流轉收益的遞增機制;實行土地流轉最低指導價;規範流轉手續,統一使用自治區制定的合同文本。當年土地流轉8.9萬畝。xx年,根據自治區8號文件精神,主要是強化管理和服務,實施流轉合同制和備案制,規範程序。現規範流轉合同佔97%。

土地流轉的基本類型,從需求上可分為:

——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型。通過土地流轉逐步向規模化經營發展。全地區通過土地流轉經營土地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户達到65户,面積3.5萬畝,佔流轉面積的近40%。大泉灣、陶家宮、二堡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户轉包、承租等形式流轉土地,集中連片建設連棟大棚,發展設施農業;巴裏坤縣通過向種植大户流轉土地,在大河、花園、石人子等鄉鎮集中種植馬鈴薯、飼料玉米、大陸喜涼蔬菜等高效特色作物;伊吾縣淖毛湖鎮通過轉包、承租等形式流轉土地,連片種植xx瓜。

——新型工業發展需求型。以伊吾縣淖毛湖鎮為代表。轉移農村勞動力,增加產業工人數量;通過集中規模經營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置換出水資源保證新型工業化建設。淖毛湖鎮流轉3469畝,是全縣流轉總面積的70%。

——城鎮化發展需求型。以伊吾縣吐葫蘆鄉為代表。將城鎮周邊農户的土地流轉出來,修建縣城生態觀光園、畝圃基地,發展城鎮綠化和高效農業。

按流轉主體可分為:

——農户與農户流轉型。佔93%。全地區65個種植專業大户通過流轉經營土地面積3.5萬多畝,户均達到470畝左右。

——農户與合作組織流轉型。今年大泉灣鄉“金疙瘩”、“富泉”、“康泉”3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户簽訂合同流轉土地2545畝,建立3個設施農業建設基地,建設日光温室1100座。大河鎮農聖大蒜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20畝,集中連片種植大蒜、刀豆等大陸喜涼蔬菜。農户向專業合作社集中流轉成為今年地區農村土地流轉新亮點。

——農户委託村組織流轉型。即農户委託村組織與種植大户、經營大户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間接流轉的一種新型模式,可有效解決土地集中連片流轉難、農户對其他經營主體缺乏信任和了解等問題。今年吐葫蘆鄉、葦子峽鄉通過委託村組織流轉土地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xx市陶家宮鄉農户委託村組織向種植大户流轉土地2900多畝,其中1400畝用於發展設施農業,有效帶動了周邊設施農業的發展。

二、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有如下六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仍然存在鄉鎮領導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問題

土地流轉工作上更能體現“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甚至羣眾的自覺自願也以幹部的首先覺醒為前提。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些基層幹部看不到解決三農問題的現實出路所在;xx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戰略方向;以及自身已經面臨的發展機遇,因而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意義理解不深,對政策意圖和方向把握不準,定位不當。在政策執行上引導不力、服務不到位,既有支持不夠的“缺位”現象,也有干預過多的“越位”現象,政府與受讓方、受讓方與農民、農民與政府之間矛盾時有發生。近年一些違背承包法有關規定處置耕地、違規簽訂承包合同和流轉合同引起的上訪問題,大多與此有關。

(二)政策引導不夠,轉包遠遠多於轉讓

地區一開始就重在鼓勵農民離開土地走向小城鎮或城市,政策導向也是傾向於轉讓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但近三年的現時情況是轉包比例始終高達90%以上,而轉讓僅佔1%,政策目標難以實現。目前除一些近郊和人均耕地多、農民人均收入較高和勞動力轉移力度較大的鄉鎮土地流轉率較高外,大部分農村土地依然處於無流動狀態。從分佈特點看,平原鄉好於山區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好於較低的;人均耕地多的好於少的。經過三年的發展,全地區土地流轉面積仍僅佔家庭承包面積的15.5%,整體市場活躍度並不高。

其原因一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及農村社會保障機制不全的制約,二是政策對農民的引導力不強。既然認準了土地流轉對xx發展的現實意義,就應該認真分析具體的制約因素,制定一些相關的實用而靈活的導向性政策,如户籍政策等,要有利於農民放心地離開土地。

(三)資金制約流轉規模

資金缺乏仍是制約土地流轉的瓶頸問題。這對有轉入土地、擴大經營規模願望的種植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而言,資金限制了轉入土地的規模,同時還限制了延伸其產業鏈,影響到規模經營效益。如陶家宮、大泉灣、大河等鄉鎮連片流轉土地發展設施農業中,因無力解決資金而無法一次性流轉更多土地,更對加工銷售、貯藏保鮮、品牌註冊等捆住了手腳。從流轉出土地的農民一方看,收益難以及時實現,既影響其積極性,又會在逐年兑付中變數加大,埋下糾紛隱患。地區內各地流轉價格不同,最高的淖毛湖鎮每畝1200-1300元,最低的奎蘇鎮為20元,xx市平均為600元,價位懸殊。xx市和巴裏坤縣今年實行補助1年流轉費用的優惠政策;而以後費用能否落實,農民是否仍能接受當初約定的付費水平,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四)管理服務機構亟待加強

農經部門承擔着農村土地流轉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國家對其職能作用又作了新的增加規定,如土地承包管理的職能,明確規定為土地承包物權管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和管理、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並重;對指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範發展作為更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在農村財務管理、農民負擔監管等方面也都有新的內容擴展。這些都表明農經部門是當前經濟轉型中需要重點加強的部門。

從地區情況看,擔負起這些職能,每個鄉鎮農經站至少需要8-10人,40個鄉鎮共需320-400名農經人員。而實際現只有203人,縣鄉兩級共有300人。各縣市農經局均為副科級參公單位,37個鄉鎮農經站屬純事業性質,沒有行政執法職能和手段。65%的鄉農經站缺辦公經費,人員流失嚴重,實際無力承擔起土地流轉合同、備案和鑑證等相關工作。全地區只有37.5%的15個鄉鎮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往往出現農户找不到合適業主,業主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讓者;土地流轉信息不靈,流轉渠道不暢,流轉空間狹窄的問題。各縣市雖均成立有農村土地糾紛調解仲裁委員會,但由於缺乏專業人員和工作經費,無法有效地提供土地糾紛仲裁服務。

(五)社會保障水平低,制約了農民離開土地

要真正讓農民放心地離開土地進到城裏,社會保障尤其重要。目前看,養老保險、合作醫療,以及農村社會救助和最低社會保障等制度已基本建立,但保障水平偏低,不足以解除離開土地的擔憂。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企業招納工人的條件限制較多,使大多數轉移出來的勞動力由於年齡、專業技術等條件不符合企業門檻規定而無法進入企業就業。在沒有較穩定的出路和社會保障的情況下,農民就不肯放棄土地經營權,將土地真正流轉出去。

(六)合作社有較好的引領作用,但發展不平衡

目前已有155個專業合作社登記註冊,在推進地區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但也存在專業合作社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內部管理制度運行機制亟待健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較弱等問題,自xx年至今,獲得自治區及地區級示範合作社稱號的僅有19個,佔12.25%。專業合作社經營服務能力不強,不具備提供多種服務的能力,如產前的信息服務、產中的新技術推廣應用、產後的貯藏、加工及融資等一系列服務,帶動土地流轉的作用不大。

從xx現實情況看,農民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較多,往往比一般企業付出更多,風險也大,還要承擔為農民服務的社會責任。作為促進農業轉型的主要推動力量,目前得到的政府扶持是不夠的。税收、金融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在用電用地等政策傾斜方面還顯得不足。

三、建議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農村生產力得到不斷解放和發展的必然。推動其順利開展既要積極,更要穩妥。當前,應着力解決好幾個重要問題。

(一)抓住解放思想這個關鍵,解決好縣鄉兩級的認識問題

農村土地流轉,目前看認識是關鍵。要讓縣鄉兩級黨政主要領導充分認識到:適時地推動農村土地的加快流轉,是xx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壯大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是率先實現城鎮化和工業化的需要;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需要。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和態度,比較集中地反映着當前解放思想的程度。為什麼説是一種迫切需要,有哪些內在需要,我們不幹就會失去些什麼,哪些事還沒到位,哪些事可以突破,如此等等許多問題,都只有解放了思想才可能弄清楚,也才能有辦法破解掉。

建議地區在解放思想大討論和安排部署明年工作中,專門就此開展一些學習、培訓、考察活動,以縣鄉兩級領導為主,走出去學,比較中學,靜下來想,以實實在在的學習促進思想的解放,以解放了的思想回頭再看自己。只要認真地對待這件事,處在關鍵點的縣鄉兩級就會打下較好的思想基礎。

(二)因地制宜,重視分類指導

各鄉鎮情況不同,不能一刀切。要認準目標,多路探索,不拘形式地往前推進。建議:城郊鄉鎮應發揮地緣優勢,集中土地後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高效農業;已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土地流轉的鄉鎮,要充分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户本着自願、互利的原則加入合作社,實現“合作社+農户”的利益聯結;要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户為依託,引導農户採取土地經營權入股、委託村組織流轉等形式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户等規模經營主體流轉土地經營權,發展以大棗為主的特色林果業、設施農業等高效農業。

(三)加大各個層面的宣傳培訓力度

建議把土地流轉的政策法規宣傳提到重要日程。具體講,就是要將其納入“法治進鄉村”,要進幹部培訓計劃,進黨校課堂。

可由幹部培訓部門負責,制定鄉村幹部農村土地政策法規培訓計劃,以提高基層幹部執行政策的水平和依法辦事能力,減少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的發生。針對地區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需求,制定勞動力中長期培訓規劃,按照企業所需有針對性地對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加大地區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產業技術人員或技術骨幹;同時加大物流、餐飲、家政護理等服務業技能人才培訓,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服務保障,使農村勞動力轉移能夠真正實現“轉得出、穩得住、效益高”的目標,確保農村土地流轉的穩妥推進。

(四)建立財政金融支撐體系,保證土地流轉健康推進

從xx現實情況看,支持了農村的合作組織就是支持了土地流轉,因此支持的重點應放在支持農村合作組織方面。建議地區協調解決5000萬元信貸資金,作為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費用,重點是幫助合作經濟組織完成一次性流轉,財政貼息三年。

建議建立土地流轉週轉基金。縣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週轉金,凡集中連片規模流轉100畝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積50畝以上)、且流轉期限在5年以上的規模經營主體均可以申請週轉使用,經有關部門審核批准後滾動使用一年,以緩解規模經營主體在搭建農副產品外銷平台建設、開展農副產品貯藏保鮮、加工銷售等方面資金短缺的困難。

建議金融部門逐步建立健全農民個人及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等級評估機制,選擇1-2個經濟實力強、農民信用度高、信貸環境好的鄉鎮進行土地經營權、宅基地等抵押貸款試點工作,積極探索、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範圍,允許農户和專業合作社用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如果農户不能按時歸還貸款,金融部門可收回農户土地經營權,通過村委會重新進行發包流轉,用流轉收益抵頂貸款,以確保土地流轉後規模經營所需資金。

(五)加快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應加快建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弱化農村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當前重點是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包括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社會救濟制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在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而引導農民流轉土地時,對有外出務工意向的農民,應制定統一的、非歧視的勞動就業制度,積極與入駐xx的企業協調,放寬企業招工年齡界限,使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能夠及時進入企業工作;要從xx產業發展戰略上考慮加快當地職業教育的發展,適當降低高中入學率,加快雙語教育規劃的實施,讓農村青年能更多更快地走出土地,投身並享受到xx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同時積極探索推進户籍制度改革,允許進城務工農民或自願放棄農村户籍農民轉為城市户籍。

(六)盯緊並扶持合作社發展,提高其引領能力

要營造鼓勵支持合作社的社會氛圍。建議地區把農村合作社的帶頭人作為一個特殊羣體另眼高看,特別厚待,應為其優秀分子披紅戴花,壯膽揚名,提高其社會地位。更重要的是給予事業發展上的切實支持。

農民經濟合作社在xx農村是新生事物,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頑強而鮮活的生命力。支持合作社,就是支持了土地流轉。我們要立足xx的實情,發展農户與種植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合與合作,在“統一經營”的發展方向上下功夫,鼓勵農民採取入股、互換等形式積極參與合作社發展,把農民作為規模經營的主體,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提高組織化程度,推動地區現代農業發展。

應組織合作社管理人員到發展較好的省市及疆內其他地區學習觀摩,以提高他們的引領和示範能力。要圍繞地區主導產業,按照規範化、組織化、專業化、集約化和尊重農民意願、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發展要求,加強扶持引導,使他們在營銷服務、品牌建設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並引導其開展跨鄉、跨縣、跨區域聯合,不斷增強其經營活力和贏利能力,使合作社在外銷中逐步發展成為專業化營銷隊伍,構建“營銷網絡+專業合作社+農户”的產業化發展新模式,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同時,要緊緊依託xx地區特色優勢產業,扶持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辦加工企業,如肉製品的分割、包裝,果蔬保鮮加工等,實施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提升農副產品競爭力,增加農副產品附加值。

應加強對合作社的金融支持力度。認真落實國家銀監會和農業部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五項金融措施,儘快建立合作社信用評價體系;創新各類符合法律規定和實際需要的財產抵(質)押貸款品種,允許合作社以社員土地經營權、宅基抵押貸款;鼓勵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信用合作,以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資金的困難。

(七)應重視加強服務機構建設

建議地區重視和加強農經管理機構建設,將縣鄉兩級農經機構的人員經費、培訓經費等全額納入財政預算,改變其隊伍不穩定、無力辦事的境況。應依託地縣鄉農經部門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建立四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一方面能夠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有關法律宣傳、流轉信息、流轉諮詢、價格評估等系列服務,把規範土地流轉程序、指導合同簽訂同開展農村土地流轉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諮詢、信息發佈、流轉價格評估等多項服務結合起來,引導流轉雙方依法、自主協商建立流轉關係和利益關係,簽訂規範的流轉合同。另一方面能夠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糾紛仲裁機構,為土地流轉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和法律服務,妥善處理土地流轉糾紛,保證流轉雙方的權益。同時要鼓勵有條件的鄉鎮籌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大廳等服務平台,採用電子屏幕和電視網絡向社會公開發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信息,向農民提供各項方便、快捷的服務。

(八)應儘快出台鼓勵引導農民土地流轉的具體政策

從xx科學跨越和後發趕超的現實需要看,土地流轉無疑應加快步伐。建議行署儘快出台相應政策,積極引導其健康順利推進。有些政策完全可以根據xx實際,突破現有的已經明顯制約和束縛這項工作推進的政策規定,如户籍制度、政策補貼制度、土地管理制度中的一些具體規定,可以從xx實際出發進行一些政策調整。

幾點具體政策建議:

1.對已經在企業就業或已在市區有固定收入並有固定住所的農民,應通過政策引導,將其轉為城市户口,讓其享受農村安居富民政策後退出宅基地。其所承包土地均納入應流轉範圍。

2.在山南從事水土開發的山北兩縣農牧民,有固定居住場所和擁有一定土地資源者,建議將其户口轉入所在或鄰近的xx市鄉鎮,如在西戈壁的轉入西戈壁開發管委會,雅吾龍一帶的可直接轉入陶家宮鄉。這些農牧民在山北的原承包土地和宅基地設定一定年限全部退出。

3.對山區鄉的少數民族農民,特別沿山區口子村這樣的牧區,可下決心將其土地和水資源收回政府,牧民搬遷到平原鄉鎮進行安置。安置所需土地,可由政府出面將非農企業的土地進行收購予以解決。搬遷到平原後仍可享受興牧定居政策。

4.對郊區農民,可有計劃地實行用宅基地置換城市住房,並由政府給予適當補貼;置換出來的宅基地既可納入城市整體規劃用地。

5.對農村80後、90後新一代青年農民、農村籍復員退伍軍人,由政府組織對其進行技能培訓,轉變為產業工人,户籍直接轉為城市户口,政府提供適當面積的安置房。這部分人的土地可以進行一次性流轉。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5

關於農村土地流轉糾紛若干問題的法律適用意見由於土地制度尚不完善和土地流轉中上述問題的存在,當前審理土地流轉糾紛案件存在諸多法律適用疑難問題。

(一)發包方調整承包方的土地的合法性問題要正確處理當前普遍存在的土地調整的矛盾和需求,必須正確理解法律和政策規定的精神。法律嚴格限制土地調整主要是基於以往發包方通過行政手段頻繁調整承包地帶來不少問題,並非針對農户自願的調整。法律限定了行政性調整隻能是特定情形下的“個別”調整。對《農村土地承包法》第27條規定的調整土地的條件應作較寬的理解,並不能僅限於發生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極端特殊的情形。對確因家庭人口變化、土地徵用等原因造成人地矛盾特別突出而依程序通過民主議定進行土地調整的,是農民解決集體內部人地矛盾的一種方法,有利於一方穩定,不應一概加以干涉和否定。關鍵是,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對這種調整及時予以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協調農民集體合理處理內部矛盾。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的人地矛盾,應當引導和鼓勵農民儘量不要以進行大範圍土地調整的方式解決,對確需調整、農民自願又經過了嚴格的民主議定程序的,應當予以適時指導,並及時變更或換髮承包經營權證書,避免出現後遺症。

(二)土地流轉合同的效力認定問題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如果發包時經過了村民的民主評議程序,則可以認定合同有效;

如果發包時沒有經過民主評議的程序,如果承包合同已經實施了一年以上,承包方已經對承包地做了實質性的投入,則宜維持合同的效力,人民法院不應因發包方違反民主議定程序越權發包而認定合同無效,但可根據實際情況,依照公平原則,對該承包合同的有關內容適當調整。對承包方依法採取轉讓、轉包、出租、互換、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轉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權的,只要符合“依法、自願、有償”原則,一般應確認有效。改變土地農業用途的,違反法律禁止性原則,應當認定無效,不能借改革之名而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對以股份合作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要着重審查入股行為是否符合農民意願,防止因股份合作導致農民喪失土地承包經營權。

(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和性質問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明確規定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主體地位和民事主體地位。農民專業合作社,既不是有限公司和無限公司,也不是合夥型企業,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企業法人。根據該法第4條和第5條的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的財產承擔有限責任,農户以其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為限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承擔有限責任。土地承包經營權作價出資專業合作社,是農户以入股形式組織在一起,從事農業合作生產,收益按照股份分配,而不是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作為賺取經營回報的投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應作價出資並在營業執照中註明。該出資額和公積金份額即為入股農户承擔責任的範圍。至於入股土地,根據《**省實施土地承包法辦法》第23條“股份合作終止時入股土地應退回原承包農户”的規定,應及時返還農户,不能作為抵償欠款的財產。

(四)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問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現行法律缺乏統一明確的規定,這也成為大量涉農糾紛難以處理的根源。對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認定,應當以是否已與集體經濟組織形成較為穩定的生活、生產狀態,成員的户籍所在地是否為該集體經濟組織所在地以及成員是否已經取得其他替代性生活保障,作為界定的標準,並可參照地方性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確認。《**省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條例》對村經濟合作社社員資格的取得和喪失就進行了規定,可作為審理的依據。該條例第17條規定,户籍在本村,符合六類條件之一,且遵守村經濟合作社章程的農村居民,為本村經濟合作社社員。第18條規定,因四類原因之一户籍關係遷出本村或者被註銷的,應當保留社員資格。第19條規定,除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規定以外的人員,經本社社員(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社員同意,且履行村經濟合作社章程規定義務的,可以成為本社社員或者保留本社社員資格。在遵循上述認定標準的前提下,審判實踐中還應當兼顧公平,對由於農村人口流動產生的一些特殊事實狀態作出具體分析,並作相應處理。

(五)農村土地流轉後衍生的經營權等權利抵押(質押)的效力問題農村土地流轉後衍生的經營權質押(抵押),實際上已不是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質押(抵押),而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後由接包方取得的經營權的質押(抵押)。不僅僅限於流轉土地經營權,往往還涉及土地附着物的抵押,實際上結合了《物權法》第223條規定的權利質押和《物權法》第181條規定的動產浮動抵押的結合。實踐中,金融機構是根據總體的經營狀況、信譽進行審查的,實際上是經營者以經營狀況、信譽作擔保,以實現融資的目的。在當地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只要當事人依據相關規定辦理了抵押或出質登記的,對抵押權和質權應當予以確認和保護,依法支持創新貸款擔保方式,擴大農村有效擔保物範圍,拓寬農村融資渠道。但在審判和執行中,應當注意保障農民享有的承包土地和必要的生活住房,防止農民徹底喪失承包土地和基本生活住房。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6

當前農村工作的重點是解決“三農”問題,其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農民增收問題解決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我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6.33 %,還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縣,近幾年,通過認真落實貫徹中共中央、市縣有關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鼓勵和發展農業產業化,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就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來講,出現了土地流轉難、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小,增收難度加大等問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5%左右,嚴重製約了全縣經濟的整體發展。為此,按照縣委、縣府的安排,縣人大組織了兩個調研小組,採取以座談會和實地走訪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對我縣的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情況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彙報如下:

一、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的現狀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

1、土地流轉的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24個鎮鄉(街道辦事處)、50個社區居委、20xx個村民小組。農地67萬畝,人均農地面積0.84畝,經過幾年的大膽嘗試,土地流轉的範圍更大,形式更加多樣化。目前全縣土地流轉的面積有4.07萬畝,佔農地總面積的6.07 %,土地流轉方式以轉包和出租為主,轉讓、互換、土地入股為輔。轉包面積有3.2萬畝,佔流轉面積的78.6 %;出租面積0.41萬

畝,佔流轉面積的10 %;轉讓面積20xx畝,互換2600畝, 土地入股、轉讓、互換這三種形式共佔流轉面積的11.4%。農户自發流轉和村組織流轉是我縣土地流轉的主要做法。土地流轉的方向主要有五個:一是流向外來耕作户;二是流向專業承包户;三是流向農業企業;四是流向一般農户;五是流向其他單位。

2、土地流轉的特點??

(1)、堅持農户自願、協商、有償原則。全縣流轉的 萬畝農地中,農户自願流轉的佔98%。

(2)、土地流轉收益是農民家庭收入的補充。土地進行自發流轉的農户一般是從事第二、三產業或兼業,家庭收入以二、三產業和財產性收入為主,土地流轉收益是家庭收入的補充。

(3)、村社集體組織流轉的土地基本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土地收益較高。

(4)農户自發流轉的期限短。

(二)農民增收的現狀

全縣現有農户21.82萬户,農業人口79.86萬人,農村勞力41.92萬人。20xx年,全縣堅持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農業綜合效益穩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747元,比上年增長5.1 %。

1、農民外出務工是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來源

經濟活躍的龍水鎮等臨街處的農民主要靠手工業,進城打工增加家庭收入。而在偏遠山區的農民主要靠外出打工,如高坪雲頂村12社就有80%的外出打工人員。中敖全鎮也近50%的農民靠外出打工。

2、政策扶持農民增收

推進税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退耕還林政策給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

3、產業結構調整、引進企業也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業主制經營帶動了農民增收。農民將土地轉讓出去,不投一分錢就可以得到每畝700—800斤稻穀的'補償,如龍崗明星村、中敖明月村等。

二、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中存在的問題和阻礙

(一)存在的問題

1、土地流轉程序不規範,無序流轉現象嚴重

農村中多數是農户自發流轉,口頭協議多,無具體的合同依據,長期如此,這樣很容易引起土地糾紛。通過政府協調引進的企業、業主大户等許多也沒有標準的合同文本,違約責任也不十分具體和明確。

2、修建鄉村公路任務重。

鄉鎮建設鄉村公路既無資金,又不嚴格按照一事一議制度籌資籌勞。不但影響了農民增收,還加重了農民負擔。中敖鎮中塘路屬省道,三百萬元的公路款全部轉嫁給老百姓,而周邊XX縣的五桂鎮修同一條公路需投資1400多萬元,沒有要農民出一分錢,這樣中敖鎮許多老百姓怨聲載道,既緊張了幹羣關係,還影響了農業税的徵收。

3、農業產值、附加值低下,撂荒土地現象嚴重

農民温飽雖已解決,但增收幅度不大,收入差異懸殊較大,調查户中人均年收入最高達3566元,最低人均年收入不到20元,因為農業投資大、週期長、收益低,農民種地積極性不高,這就造成外出務工農民逐年增多,留下的是老弱病殘,田土無人耕種,在偏遠山區尢為突出。中敖加福村五社273人,外出務工的近100人,高坪的月台村,荒蕪土地達三分之一。

4、土地流轉達不到預期效果

部份農民素質較低,小農意識強,狹隘的自私心對規模經營阻力很大,既不願意轉租給業主,自己又不積極經營,使得很多鄉鎮無法引進企業。

(二)農民增收中的障礙

1、

農村科技缺乏

農村文化服務體系較弱,信息不靈、交通不便。加之農民自身技能低,技術欠缺,接受科技的能力弱、依賴性強。即使外出務工,也只有靠苦力、勞力,不但勞動強度大,還達不到預期的收入。

2、農村基礎設施滯後

農村基礎設施滯後,水灌、電灌設施癱瘓較多,仍然是靠天吃飯。

三、建議

土地流轉是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重要途徑,“土地不搞活,農民難致富”,土地流轉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關鍵是我們如何引導農民將土地流向專業大户和農業企業,使土地形成連片種植和規模化經營。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促使農民增收,建議如下:

1、規範和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推進城鎮化進程。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推進農業企業化經營,使土地向種養殖能手集中,果園、堰塘、水庫和四荒地向專業户集中,實現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引導農民致富增收。

2、加強農民知識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農民現實主義嚴重,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差,這主要是因為農民文化素質差,農業科技水平低。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農村技術的培訓,強化農業技術服務推廣體系建設。搞一些符合實際的短平快項目,拓展農民創業空間,使農村由習慣型、傳統型生產向專業型、技術型轉變。

3、加大農業投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政府應加強對農村公路、電訊、學校、醫療、能源等基礎設施的投入,重點要投到特別需要的鄉村,要扶小扶弱,不要扶優扶強。

4、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

減免農業税,增大對農村的轉移支付,減少農民對各種公益事業的投資。

5、科學合理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

建立健全專門的服務網絡機構,構建互動的服務網絡。加大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培訓力度,拓寬農民外出務工的途徑,減勉農民子女在縣內入學的選校費。對外出務工回鄉創業的農民,享受與外來投資企業相同的各種優惠政策。

6、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農民增收關鍵環節。

在穩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積極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克服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鼓勵和支持境內外投資大户和農民大力興辦龍頭企業、批發市場、科技示範園區、發展專業協會、運銷隊伍、農村經紀人隊伍、服務實體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市場中介組織,採用統分結合、股份合作、合同契約、市場中介等多種形式把農民和市場連接起來,把農業生產與科技的推廣應用結合起來,給予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優惠政策扶持。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7

近年來,全縣各地在堅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前提下,積極引進業主,不斷探索和創新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集約化經營,有效地促進和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為深入瞭解全縣土地流轉和經營狀況,對全縣土地流轉情況進行了調查,並就目前土地流轉中還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基本情況

二、主要形式

3、借用。承包農户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無償借給他人使用,借用人無需向出借人支付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使用費,農業税仍由原承包人承擔。涉及農户500餘户,1500餘人,土地面積1000餘畝,約佔流轉面積的6%。

4、入股。承包農户在自願的基礎上,將擁有的土地使用權作價入股,與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組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如雙河鎮銅鑼、佛頭、大佛、筆架、犁頭、楊柳等8個村社,通過土地入股,建立股份合作製茶場,經營收入在扣除應交税費和成本後,按股分紅,農户還可應聘進企業務工,獲得勞動報酬。

三、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縣土地流轉機制改革還處於探索階段,總體上是健康、有序的,對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起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土地使用權流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當前在一些地方仍然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政策宣傳不到位,羣眾思想認識有待提高。一些鄉鎮政府沒有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放到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大局來認識。對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不夠深入,羣眾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還存在誤區,主要表現為一些農户和部份土地承包業主對推進土地流轉還存在三怕:一是部份農民怕土地轉包出去後,自己喪失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生活的最低保障線,因此部份農民外出打工後,寧願土地荒蕪也不願轉包出去。二是部份業主怕政策不穩,政府收回土地承包租賃權,不敢大膽投入。三是部份業主怕市場前景不佳,承包無效益,不敢大規模搞開發。

(二)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不健全,制約了土地流轉的進程。當前土地流轉大都是羣眾的自發性行為,缺乏約束力和規範性,政府在土地流轉上缺少應有的管理、引導和服務,制約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和速度。一些鄉鎮和村社沒有認識到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在工作中還存在錯位、越位的現象,在土地流轉問題上採勸一刀切的簡單化操作方式,個別村社強行要求農民退出承包地統一轉包給業主,羣眾對此不滿意,甚至引發了新的幹羣矛盾。

(三)土地集中成片流轉難,業主開發難成規模。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制下,土地分户經營的分散性、隨意性與土地流轉的計劃性、規模性之間存在矛盾。由於推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業主在實施土地規模流轉時,往往因為一户或幾户承包户不能談妥,而使土地規模化流轉難以成功,從而導致土地流轉比較分散,制約了規模經濟的發展。

(四)融資困難,業主開發資金匱乏,制約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大面積承包土地從事高效農業開發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户一般沒有貸款擔保單位,又不能將土地使用作為貸款抵押,因此很難從銀信部門貸到貸款,加之一些地方交通等基礎設施和自然基礎條件較差,更難籌集資金或引進資金,致使部份業主在土地開發上存在嚴重的資金困難,規模難以擴大,效益難以提高。

(五)部份土地流轉合同不規範,容易產生合同糾紛,影響農村社會、政治穩定。突出表現為一是合同的主體不合法,《農村土地承包法》明確規定家庭承包經營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户,集體四荒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業社,而部份業主承包土地時不管是何種土地,一律與村社直接簽訂協議,致合同的主體不合法,不能生效。二是合同承包期限不合法。協議中籤定的土地流轉的期限超過了第二輪土地延包期的剩餘期限,致使合同無法履行。三是部份業主借土地流轉改變了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致使合同不合法。這三種表現形式都會造成維繫農户與承包經營户、業主之間土地承包關係的協議無法生效和履行,加之農民的法律意識不強,受市場經濟的趨利性、排他性的影響,使作為農民最後生活底線的土地,必然是農民的最終選擇,從而形成農民與承包户間的矛盾,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新的社會矛盾,阻礙土地流轉進程,影響農村穩定。

四、對策建議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切實解決好認識問題。

土地流轉是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內容,是實現規模農業、效益農業,推動農業產化經營的前提和基礎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要素,土地流轉的主體是農民。因此,解決好農民的思想認識問題,打破阻止土地適度規模流轉的思想桎梏尤為重要。首先,要打破傳統的小農經濟意識,摒棄搞土地流轉就是搞土地私有化、搞資本主義等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的觀念、創新的觀念、市場的觀念、效益的觀念。其次,政府要切實轉變觀念,要把土地流轉放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發展農村經濟這個大局來認識,正確引導規範,強化服務意識,改進工作方法,切實將農民的積極性保護好、發揮好、引導好。

(二)加強引導和規範,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的問題。

正確引導和規範是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的關鍵。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管理機制、服務機制,促進土地流轉的健康快速發展。一是要政策引。要加大土地流轉政策的宣傳力度,切實做好土地流轉示範工作。在平等、自願、互利原則下,通過公司加農户、業主加農户等方式,鼓勵、支持、引導農民大膽試點,以點帶面,滾動發展,進一步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時,要堅決杜絕一刀切、運動式、簡單化的操作處置。二是要環境促。加強軟硬環境建設,對運用土地流轉進行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立項開發的,給予資金、技術、税費等方面的傾斜。同時,要抓好市場建設,疏通流通環節,縮短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距離,讓農民、業主有想頭、有幹頭。三是要服務幫。加強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為農民、土地承包户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主動做好政策、法律的諮詢和指導調解工作,引導土地流轉步入正軌。

(三)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切實解決土地流轉的規模問題。

現代經濟越來越朝着規模經濟的方向發展。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也就沒有市場競爭力。加快土地流轉速度,突出規模效益的關鍵是要解決好土地難以集中成片,不易形成規模的問題。解決土地流轉規模問題,首先,地方鄉村兩級在完善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時要統一規劃,科學安排。其次,要做好四荒土地的調查和統計,在此基礎上超前規劃,合理安排,要在耕地的深度開發,非耕地的廣度開發上下功夫。第三,要在充分尊重農民自願的基礎上,以土地託管為載體,對撂荒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和開發。建立土地信託服務中心,對擬流轉的土地集中統一管理,使之形成規模開發。政府要積極引導,健全土地流轉機制,充分發揮農民、業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依託資源優勢,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土地流轉的規模經營,體現規模效應,促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

(四)加大資金扶持,切實解決好業主開發資金匱乏的問題。

生產啟動資金匱乏是阻礙土地流轉進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須從多方面加大對土地流轉所需資金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大銀信部門的貸款支持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規模開發,比較效益高,優勢明顯的項目,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扶持,銀信部門要積極給予貸款支持。二是積極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政府要加大農業資金投放力度,對利用流轉土地搞高效農業、規模農業的優先投放資金。三是通過公司、業主的投入解決資金問題。採取承租反包、購買土地使用權、股份合作等模式,讓公司、業主和農户共同投入資金搞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從而降低業主和農户風險,有效解決土地流轉資金難的問題。

(五)加強對契約的規範管理,切實解決好土地流轉契約不規範的問題。

當前,農民與承包經營户、業主之間的承包關係都是用契約來維繫,而且大部分契約又具有不規範性、不穩定性和鬆散性。因此,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強對契約的規範管理,進一步明確承租雙方的責、權、利,引導承包方和農民遵守合同協議,積極做好法律諮詢和法律服務。另一方面,要切實加大《合同法》、《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規範雙方的履約行為,促進土地流轉健康有序發展。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8

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責任制,是黨的農村政策的根本體現,是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業發展、保持農村穩定的基礎。在穩定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允許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是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符合黨的一貫政策。如何在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實現土地資源合理優化配置,這是一個亟待探索解決的問題。

一、ww縣土地使用權流轉現狀

元謀縣地處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國土面積20xx.46平方公里,全縣轄79個村(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06528人,其中農業人口185884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全縣共有耕地面積198375畝,其中,水田97800畝,旱地100575畝;有可供開發的“四荒”(荒山、荒地、荒溝、荒灘)面積1607300畝。到20xx年底,全縣參與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農户數達2162户,面積達77116畝,其中,耕地流轉面積有4125畝,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1%;“四荒”流轉面積達72991畝,佔“四荒”總面積的4.5%。

二、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主要形式和期限

(一)無償轉讓。是指土地承包户轉讓土地使用權不收任何補償,只是要求受讓方承擔承包土地合同中規定的應盡義務。這種土地流轉一般在親朋好友間進行。一些原承包户季節性或長年在外經商或打工,但仍捨不得丟掉土地,不願放棄土地的承包權。對自己土地進行流轉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守住承包田(地)。這種流轉方式在全縣土地使用權流轉中所佔比例較小。

(二)有償轉包。指土地受讓方除承擔承包合同中規定的應盡義務外,還要給出讓方一定數額的實物(糧食)補償或經濟補償,出讓方不負責任何生產費用,補償數量由雙方協商確定。以這種方式流轉的土地在全縣約有13125畝,佔全縣土地總流轉面積的17%。

(三)租賃。指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或農户通過簽訂經濟合同,在一定時間內將承包的土地或“四荒”土地租賃給其它農户、外地客商、農業龍頭企業或種養殖能手等,以達到提高土地經濟效益的目的。具體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承包時由集體保留以備人口增減時調整的機動田(地)租賃出去。另一種是經過村民會議討論同意,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把承包到户的土地或“四荒”土地統一劃出一片租賃給承租方種植生產優質高效農產品。這是我縣土地流轉的一種主要形式,在全縣以這種方式流轉的土地有23879畝,佔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31%。

(四)股份合作。是指在明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權、穩定家庭承包經營權的基礎上,由有資金、技術、管理實力的`大户和農業企業牽頭,農户以耕地使用權作價入股參與股份合作聯營,組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營聯合體,共同發展特色種養業。全縣以股份合作方式流轉的土地有28360畝,佔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37%。

(五)拍賣。是指村、組集體經濟組織將土地使用權通過公開競價一次性長期轉讓給受讓人,受讓人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讓金的一種土地流轉方式。全縣以拍賣方式流轉的土地有11753畝,佔全縣土地流轉總面積的15%。

從流轉的期限上來看,承包耕地的流轉期限大多為短期,“四荒”資源流轉期限多為長期。全縣土地流轉期限在10年以下的有1346畝,流轉期限在10-20年的有939畝,流轉期限在20年以上的有74831畝。

通過各種形式流轉的土地主要用於發展種植業,栽種各種高產優質蔬菜、經濟林果和花卉,主要有葡萄、石榴、香蕉、龍眼,芒果、棗類、印楝等。部分土地使用大户還把種植業和養殖業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作用

合理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一)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

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高效益行業合理流動,使一大批從事農業的農户逐漸擺脱了土地的束縛,專門從事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和農民增收的步伐。據初步調查,到20xx年底,全縣農村勞動力轉移達4512人。

(二)促進了招商引資,提高了農民素質,更新了觀念

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了招商引資,引進外地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經驗,不僅帶動了當地的資源開發,為開展精品農業、現代農業創造了條件,而且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提高了農村經濟效益。農民通過土地流轉,主動到土地受讓方打工,不僅學到了先進的耕作技術、管理經驗和引進優良品種、發展高價值特色種養業的方法,而且還看到了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設施農業、搞產業化生產經營的成果,增長了知識,更新了觀念。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基礎BR>(三)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

土地流轉不僅使土地逐步向種養能手、龍頭企業、個體工商户和外商集中,使一部分社會資金流向農村,促進了農業的規模經營,拓展了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空間,而且還有利於農村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從而帶動了農村其他生產要素如勞動力、資金、技術等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小丙嶺高新農業示範區和中山葡萄基地為代表的高新農業和設施農業迅速崛起,有效的提高了流轉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水平。

(四)促進了農民增收

土地流轉既可使出讓户獲得固定的土地出讓金,同時,土地出讓户也可通過外出打工或從事其他行業來獲取收入。還可到土地受讓大户或農業企業中勞動來增加收入。如元謀縣中山葡萄開發有限公司除了每年按合同規定付給農民150元/畝土地出讓金外,還常年僱用土地出讓農户做小工,實行企業化管理,按時上下班,每人每天報酬在15元以上,平常僱工均在50人左右,近一年時間,公司已支付小工工資20多萬元。

四、土地使用權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一)部分羣眾對土地使用權流轉認識不足

部分羣眾思想不解放,看不到長遠利益,始終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對自己無力開發或不願開發的土地(主要是“四荒”土地),寧願讓土地荒着,也不願讓他人來開發。這種落後的、狹隘的思想觀念,嚴重阻礙了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二)土地使用權流轉行為不規範

目前,ww縣土地使用權流轉多以村集體和農户自行轉讓為主。部分農户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習慣以口頭形式商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包括土地轉讓金支付方式、轉讓期限等,而沒有以規範的書面合同的形式明確下來,這給土地轉讓雙方在土地使用過程中發生爭議、糾紛埋下了隱患。部分村集體在處理土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以村集體領導班子決策為主,廣泛徵求意見,統一羣眾的思想認識工作做得不夠充分,致使部分羣眾在土地流轉中行動遲緩,甚至產生消極牴觸情緒,影響了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的步伐和進程。

(三)土地使用權流轉尚處於自發階段

就本質上來説,土地具有社會保障功能和就業功能。由於元謀縣第二、三產業不發達,許多農户一旦離開土地,便無法生存。因此,大多數農户始終把土地視為命根子,不願輕易放棄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從總體上來看,土地流轉多數是在農户間自發進行的,還處於無序狀態,作為土地發包方的村(組)基本不過問。

(四)部分優惠扶持政策、措施落實不到位

為鼓勵土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特別是“四荒”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縣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重點是資金扶持和科技扶持。其目的是為了能更廣泛地吸引社會各界力量,籌集社會資金全參與到土地流轉中來,共同開發治理“四荒”土地。但由於各種項目資金支出大,縣級財政困難,使出台的部分優惠政策、扶持措施難以全部落實到位。

五、土地使用權流轉的對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不斷提高羣眾對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認識

針對在土地使用權流轉中,部分羣眾思想上認識不足的問題,要加大對土地使用權流轉政策的宣傳,特別要向羣眾講清土地使用權尤其是“四荒”土地使用權轉讓的重大意義,耐心細緻做好羣眾思想工作,幫助羣眾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思想觀念,破除封閉狹隘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加入到土地使用權流轉的行動中來。

(二)加強領導,進一步規範土地流轉行為

目前,部分村集體和農户在土地使用權流轉中,還存在流轉程序、流轉行為不規範的現象。因此,對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工作,必須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正確引導和規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各級政府要切實執行黨的土地承包政策,監督土地的合理使用,為土地流轉及時提供法律、政策服務和信息服務。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做好土地流轉的指導和管理工作,要加強對土地流轉情況的調查研究,掌握動態,指導土地流轉合同的訂立,及時辦理因土地流轉引起的合同的變更和解除,妥善處理好土地流轉糾紛,努力規範土地流轉行為。

(三)建立土地流轉機制和市場中介組織

針對我縣目前土地流轉的實際,迫切需要建立流轉機制和市場中介組織,使土地資源按照規範程序合理流動,這樣既有利於土地承包關係的長期穩定,又有利於推動土地流轉進入市場。一是要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土地流轉機制,鼓勵土地進入市場,通過引入競爭機制鼓勵土地向生產能手集中,促進規模經營。二是要建立土地流轉市場中介組織,強化中介服務功能。要以鄉(鎮)經營管理站為依託,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介組織,穩步發展民間中介組織,為土地流轉提供土地政策、流轉方式、信息傳遞、法律諮詢等項目服務。鄉(鎮)經營管理站要充分利用主管土地承包合同的有利條件,主動承擔中介服務的職能,制定公平合理的交易規則,切實保護當事人雙方合法權益,幫助農民用活土地使用權,提高土地經營效益。

(四)統籌規劃,分塊扶持,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是土地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的一種有效途徑。要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分部門進行扶持。在不改變各部門項目資金管理渠道和用途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生態恢復、農業綜合開發、扶貧攻堅和退耕還林等國家工程項目的引導作用,利用項目資金對土地承包大户,特別是“四荒”開發大户進行扶持。涉農部門要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幫助大户搞好科學規劃、科學管理,使之儘快產生經濟效益。進一步理順信貸資金扶持渠道,積極爭取金融信貸部門對科技含量高、市場廣闊、前景好的土地開發項目給予資金上的支持。

(五)抓典型、樹榜樣、搞好示範帶動工作

我縣在土地使用權流轉中,由於充分調動了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創造性,先後湧現出了一大批租賃承包、開發治理“四荒”,創辦基地,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的生產能手和外地客商。在他們的艱苦創業、精心管理下,基地已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也給流轉農户帶來了許多實惠,一方面獲得了土地出讓金,另一方面,也學到了先進的耕作技術和管理經驗,部分農户已開始自己創業。對於這些成功的例子,要善於總結經驗,注意抓典型,樹立榜樣,搞好示範引路工作,讓更多農户認識到土地流轉給自身帶來的好處,從而主動、自覺、自願地加入到土地流轉中來。

(六)積極探索實踐土地流轉的新途徑

各級各部門要在堅持農户自願的基礎上,結合當前農村專業協會篷勃發展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實踐股田制(以土地入股參與公司經營)等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使土地使用權逐步向具有較高生產種植技術的專業化公司、協會、經紀人集中,實現土地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不斷提升土地產值和經濟效益,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9

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協組成了以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才為組長的專題調研組,就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期間,調研組先後到縣(市)區實地考察了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召開了多次專題研究會,外出到安徽省潛山縣、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學習考察,現形成此報告。

一、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基本經驗

我市共轄1175個行政村,現有耕地面積820萬畝,家庭承包耕地面積681萬畝。xx年,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為355萬畝,佔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95萬畝,流轉面積位居全省首位。在全市流轉的355萬畝土地中,有組織地進行土地流轉186萬畝,其中,流轉給農民合作社111.6萬畝,家庭農場35萬畝,整村流轉31個。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成為農村土地流轉經營的主體。農民合作社流轉面積佔有組織流轉面積的60%,家庭農場佔有組織流轉面積的19%,其中,經營200畝以上的家庭農場,全市達到了281家。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認可。主要體現在:

1、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促進了土地加速流轉。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高度重視,年初專題召開全市農村工作會議,市委書記吳野鬆、市長孫軼親自進行動員部署,要求各級黨委、政府把土地流轉工作納入中心工作來抓。市農委就土地流轉工作專門下發了兩個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目標任務,突出了工作重點,在每個縣(市、區)分別選擇一個鄉(鎮)進行土地確權試點。調兵山市土地流轉工作抓得早,xx年就召開了全市土地流轉工作會議,並對做出突出貢獻的3個專業合作社給予了每社5萬元的獎勵。鐵嶺縣各鄉(鎮)分別召開了土地流轉對接會議,召集各村幹部、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户,進行了土地流轉供需對接。xx縣、調兵山市政府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為合作社解決了資金和晾曬場地等問題。

2、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中心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平台。鐵嶺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於xx年1月21日正式掛牌成立,是遼寧省首家市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服務中心。該中心隸屬於市農委,接受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為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提供場所設施、信息發佈、產權鑑證、政策諮詢、抵押貸款、組織交易等配套服務,農交中心以便民服務為宗旨,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和農民一律不收取交易服務費用。農交中心的成立為推進全市農村綜合改革、規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激發農村生產要素活力,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截至目前,交易中心已收集農村各類產權交易信息2577條,辦理土地流轉經營權證104個,涉及土地流轉面積12.8萬畝,辦理貸款業務40筆,發放貸款7497萬元。

3、鄉(鎮)、村兩級組織發揮作用,帶動了土地規模流轉。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凡是鄉(鎮)、村兩級組織戰鬥力強、作用發揮好的,農户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就高,土地流轉的規模就大、效果就好,糾紛就少。比如,xx縣xx鎮北大村注重宣傳引導,創新流轉形式,以土地入股、以肥料入股、以資金入股的形式吸引了廣大農户積極參與流轉;調兵山市施荒地村主任施立武信譽好、威望高,帶領本村農民成立了富農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土地整村流轉,為全村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4、在解決資金問題上,出現了一些新模式。一是工商資本參與土地流轉。如,曙光集團、輝山乳業、九三集團等企業的參與,確保了土地經營中的資金充裕;二是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有突破。如,調兵山市、xx縣、西豐縣都是由政府出面協調有關部門,有效解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的問題;三是開創性地建立了以資金入股的形式參與土地流轉的新模式。如,xx縣xx鎮北大村創新了以資金入股的流轉形式,有效緩解了合作社的資金壓力。

二、它山之石

1、安徽省潛山縣是國家確定的農村土地確權試點縣,目前,該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已經進入登記頒證階段。通過實地考察、座談,我們對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一是確權工作必須有政府部門強有力的領導;

二是確權工作一定要宣傳先行;

三是確權工作必須依靠基層組織來開展;四是確權工作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作保障。

2、河南省商丘市在解決農村土地細碎化問題上積累了經驗。xx年以來,商丘市在尊重羣眾意願的基礎上和依據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提出了堅持“兩不變”原則,即保留原有分地人口不變原則,保留原有耕地面積不變原則,創新提出了農村土地“小塊並大塊,多塊變一塊”的互換並地流轉新模式,使得8個縣區80%以上的承包地得到有效整合。

三、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存在的問題

1、儘管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呈現出較好的勢頭,但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

對農民的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調研中我們發現,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模糊、懵懵懂懂,積極性不高。

一是擔心失去土地,不願意流轉。這部分農民不清楚什麼是承包權,什麼是經營權,擔心一旦把土地流轉出去,就會失去土地,生活也就沒有了保障。

二是指望惠農政策,不捨得流轉。近年來,國家不斷出台支農惠農政策,有些農民認為種糧還是有小利可圖的,農閒的`時候還可以打打零工,小富即安,不捨得將土地流轉出去。

三是期待土地增值,不急於流轉。隨着我市城鎮化、工業化的不斷推進,居住在城郊的農民對土地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不少農户想借機得到更大的好處,不急於將土地流轉出去。

2.土地流轉層次低。從調研情況看,我市現已完成的土地流轉中還存在一些不規範、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流轉期限比較短,不利於長遠規劃和培植地力,容易出現土地經營上的的短期行為。

3.土地確權工作未全面展開。從調研情況看,大部分縣(市)區和鄉(鎮)對土地確權工作存在畏難情緒,到底確權工作從哪裏下手,採取什麼方式去確權,還沒有頭緒。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不到位與確權工作尚未全面展開也有一定的關係。

四、幾點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農户土地流轉的自覺性。

一是建議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在電視台、電台、報紙、相關網站設置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解讀、聚焦農民合作社、走進糧食大户等專欄,面對面地向農户宣傳土地流轉,心貼心地向農户傳遞致富信息,通過宣傳,消除農民對土地流轉的擔憂和疑慮,提高自發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建議組織有關人員外出參觀學習。由鄉(鎮)組織村幹部到土地流轉好的鄉(鎮)去學習,比如xx縣xx鎮北大村、調兵山市施荒地等;由村幹部組織本村有影響力的村民到典型的農民合作社去學習,比如xx曙光合作社、鐵嶺縣萬鑫合作社、調兵山市富農合作社等,通過親眼所見、親身感受,提高認識,帶動流轉。三是建議充分發揮好村級組織的作用。結合我市“三嚴三實”教育實踐活動,把幫助農民增收作為村級組織為羣眾服務、辦實事的一個重要內容,充分發揮村幹部的教育引導和示範作用,幫助村民解決好思想認識和土地流轉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

2、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鼓勵土地流轉。

一是建議制定規模流轉獎勵政策。對土地流轉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建議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鼓勵土地成規模流轉。獎勵要堅持面向農民和專業合作社,也可以面向發揮帶動作用明顯的工商企業。二是建議市政府協調相關部門,儘早制定出符合市場需要、有利於土地規模經營的信貸政策,允許農民和專業合作社,利用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緩解經營主體的資金壓力。三是建議制定工商資本進入農村進行規模經營的相關政策。既要積極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參與土地流轉,同時又要對其進行監管,避免其掠奪性的經營,同農民爭利,確保帶動農民長期穩定增收。四是建議適當控制流轉期限。土地流轉期限應控制在3-5年為宜。流轉期限5年以內的以貨幣作為流轉標的物,如果超過5年,為規避通貨膨脹風險,建議以實物作為流轉的標的物。比如每畝地流轉價格為一定數量的玉米或水稻等。

3、加快進行農村土地確權工作。

建議在各縣(市)區進行土地確權試點的同時,市裏也要在山區、平原、城郊各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村直接進行試點,親自參與指導土地確權工作,真正掌握土地確權的第一手資料,總結確權的經驗,為土地確權工作全面鋪開積累直接經驗。正像焦裕祿所説的,“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只有自己親身實踐取得的經驗才是最真實可靠的。在取得土地確權直接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各縣(市、區)試點的經驗,儘快出台土地確權的規範性意見,推動全市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全面展開。

一是建議在確權工作中認真把握好“四個原則”。即,保持穩定原則、依法規範原則、民主協商原則和因地制宜原則。

二是建議在確權工作中着重抓好“四個環節”。即,申請和基本信息採集環節,土地測繪環節,田間指界、審核、信息公示和確認環節,以及建檔和發證環節。

三是建議在確權工作中突出“五個重點”。即,動員宣傳重點、培訓重點、信息採集和分户建檔重點、實地測量重點和公示確認重點。

四是借鑑商丘經驗,在土地確權中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

4、充分評估國家玉米臨時收儲價格調整對我市土地流轉的影響,及早採取相應的對策。今年,國家下調了玉米臨時收儲價格,每斤下調0.13元,這一政策調整將對我市糧農,尤其是種糧大户產生極大影響,必將影響明年土地流轉積極性,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對這一新情況進行研究與評估,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應對國家政策的調整,確保我市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紮實、穩妥、有序開展。

土地流轉情況調研報告10

土地流轉是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途徑,為全面瞭解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基本情況,推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又快又好的發展,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年度工作安排,近期,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調研組,對我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實地查看了農村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示範點,查閲了相關的合同、台賬等資料,聽取了相關方面的彙報,召開了座談會,走訪了部分經營户和農户,聽取了部分鄉村幹部和羣眾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主要做法

近幾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宣傳相關政策法規,不斷規範土地流轉程序,做強做大優勢產業,遵循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推進全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截至今年10月,全市累計土地流轉面積達325.7萬畝,佔耕地面積的49.96%;累計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386.23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59.24%。

(一)加強組織領導,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工作。全市各級政府都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分管領導任組長,辦公室設在農工辦。市委分管領導每月20日定期聽取適度規模經營及土地流轉的工作彙報。同時,嚴格督查考核,每兩個月對各縣區新增的土地規模經營示範點進行觀摩評比,彙總面上情況,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觀摩評比結果與年終工作考核掛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農業適度規模xx-xx年工作計劃》,把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各鄉鎮;制定了《宿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xx-20xx)》全面指導土地流轉工作。

(二)規範土地流轉機制,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條規定“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願、有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我市嚴格堅持該項原則,通過入股、互換、出租、轉包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户開展土地流轉。不斷規範土地流轉形式、程序、經營模式和保障機制,推廣使用土地信息化管理軟件,實行流轉管理的合同制和備案制,完善流轉登記和檔案資料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全市所有縣區、鄉鎮和90%以上的村都已建立適度規模經營台帳。完善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平台建設,為農民和各規模經營主體及時提供土地流轉信息、政策諮詢、土地託管、流轉委託、中介介紹、流轉登記等服務,全市102個鄉鎮建立了農村土地流轉市場,890個村(居)建立了村級土地流轉服務站,佔總村數64%。土地流轉價格堅持“政府指導、自主協商”原則,根據不同片區、不同產業制定土地流轉指導價,並建立價格自然增長機制,保護農民利益不受損失。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成立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累計開展50餘宗土地糾紛仲裁工作,推動了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規範化、法制化。

(三)注重典型示範帶動,做大特色主導產業。突出重點區域流轉,以點帶面,做好“窗口”地帶的特色產業,抓好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市縣幹道沿線兩側的土地規模經營示範點和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同時,結合區域產業優勢,突出經營示範點建設,要求每個鄉鎮都有1個1000畝以上的土地規模經營示範點,每個縣(區)都有1個1萬畝以上的農業產業園區,以點促面,發揮示範引導作用。積極引導有資本、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種養大户、農民合作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等主體參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採取“大園區、多業主”形式和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經營模式,發展特色主導產業。一大批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示範基地和“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逐步建成。如沭陽縣在耿圩鎮、泗陽縣在王集鎮建立了萬畝花卉基地;泗洪縣在青城線建立了10萬畝有機稻米基地;宿豫區在黃墩鎮建立了省級萬畝生產示範園;宿城區在成子河周邊鄉鎮發展萬畝良種繁育。

(四)發展規模經營主體,增強龍頭企業帶動力度。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不是簡單的土地整合,而是要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在《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通過農村土地流轉,帶動了一批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發展。今年以來,新增單體1000畝以上的適度規模經營達95宗,同比增長30%,累計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852個,入社農户24.43萬户,入股面積52.91萬畝。堅持開展農業招商引資,中糧集團、蒙牛集團、匯源集團、雨潤集團、五得利集團、益客食品、綠港、瑞克斯旺等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農業產業化大項目相繼落户宿遷。重點培育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幫助企業做大做強。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394.2億元,同比增長21.2%;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1.37:1。

(五)加強政策扶持,提高農民土地收益。國家規定的各項惠農補貼均歸農户所有,同時,加大財政投入,近年來,財政一直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農村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泗陽縣、泗洪縣對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1000畝和3000畝以上的,每畝分別給予100元、200元的資金獎勵。xx年全市累計投入近3000萬元,其中省財政資金860萬元、縣(區)財政資金20xx多萬元,專項用於支持農村土地流轉指導、流轉信息平台搭建、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培訓和仲裁機構建設等。積極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在農田基本建設、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和農機補貼等項目優先給予扶持。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積極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多渠道、多層次、多方式推進適度規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策宣傳不夠深入。一些基層幹部對土地流轉的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擔心土地流轉引發矛盾,採取謹慎態度。少部分農民土地情節比較深,擔心土地流轉後,萬一失業,今後生活得不到保障,對相關政策也心存疑慮,流轉意願不強。

(二)規模流轉難度較大。在實施土地規模流轉時,有一户或者幾户不能達成協議,導致地塊分散,機械化程度高的高效農業產業項目難以落户,制約規模經營的發展。另外,農業生產是“露天工廠”,自然風險較高,農業生產旺季的時候,用工困難,市場風險較高,都阻礙着規模經營的發展。大規模經營用地對水利灌溉等基礎設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水利設施難以滿足需求,而重新建設的基礎設施需要時間和財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規模經營的發展。

(三)流轉程序不夠規範。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合同化程度不高、合同條款不全和改變土地用途等問題,甚至在極個別地方還出現了違背農民意願強行流轉的現象。由於合同條款簡單,容易造成違約責任和賠償規定不明確,引發矛盾和糾紛,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土地經營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少數鄉鎮、村尚未建立完善的農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缺乏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有效管理、引導和服務。

(四)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目前,除省裏設立了土地流轉補助資金外,市、縣(區)財政對土地流轉投入較少,導致基層流轉積極性不高。省財政僅對流轉500畝以上規模流轉進行補貼,並且只是一次性補助每畝100元,對流出方的吸引力不大。而且在實際操作中,省財政對符合補助條件的土地流轉項目尚未全部補助到位,有的農户拿到補助,有的拿不到,產生矛盾。另外,目前的財政資金僅對流出方進行補貼,對流入方沒有補貼,也沒有對規模糧食生產設定專項補貼項目,而土地流入方前期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生產經營,加之糧食生產的收益甚微,導致困難較大。為了取得更多的收益,部分土地流轉改變土地用途,縮減了糧食種植面積,改種經濟作物。

三、今後工作建議

(一)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要對鄉村幹部及農民代表進行流轉政策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宣傳農村土地流轉的有關政策要求,讓農民切實意識到土地流轉有利於增收,有利於發展現代農業。要通過典型示範,讓農民切實看到土地流轉的實際收益,增強土地流轉的信心,從而轉變思想,加快農村土地流轉。

(二)加強土地流轉的規範和服務。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維持土地的農業用途,不得用於非農建設;用地要符合《宿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xx-20xx)》相關規定,按規劃用地,力爭做到農民有效益,土地有效率。同時要加強土地流轉市場運作規範操作的培訓和指導,全面推行土地流轉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內容,規範土地流轉形式、程序、經營模式和保障機制,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建立健全以協商、調解、仲裁、訴訟為主要內容的土地承包和流轉糾紛解決制度,為依法搞好土地糾紛仲裁提供有力保障。要加強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台建設,在完善提高縣、鄉土地流轉市場的基礎上,重點加快行政村(居)土地流轉服務站建設,力爭達到全覆蓋,為流轉雙方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三)加強扶持保障工作。建議政府要加大對土地規模流轉的補貼,而且要對雙方都進行補貼。要出台對糧食規模經營的扶持政策,加快糧食集約化生產。要協調好金融機構對土地規模經營的信貸政策扶持。市、縣(區)政府要積極跑省進廳,爭取省加大土地流轉補助資金的扶持,也要設立土地流轉專項補助資金,並建立資金投入增長機制,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要完善土地流轉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做好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做到先保後徵,使被徵地農民基本生活長期有保障。”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農户,要加強就業技能培訓,並優先安排在就業創業園或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就業,要為一些缺少技術、不想外出打工的婦女和老年勞動力提供就近就地打工機會,切實保障土地流出農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