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審計調研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審計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審計調研報告

審計調研報告 篇1

根據市局關於經濟責任審計調研提綱,結合我局實際進行對照和整理,現彙報如下:

我區通過加強組織領導,為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創造良好環境。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審計部門是不夠的,需要各級領導的支持和有關部門的配合,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等人員組成的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協調這項工作,制定了《區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區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辦法》。成立了經濟責任審計股,有專人負責。儘管如此我們感到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監督滯後,審計成果運用不盡理想由於幹部人事制度的特殊性和審計機關權限的限制,多年來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着被審計單位的領導離職後,才受組織部門委託進行審計的問題。被審計人員往往在已任新的領導職位後,組織部門才委託審計部門對其在原單位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造成了"先離後審"的局面。基本上是審計歸審計,任用歸任用。再加上被審計人員對審計認識不全面,不重視,也導致審計定位存在較大偏差,影響了審計質量。這樣做的結果容易造成經濟責任審計流於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成果的運用和審計機關以及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對廉政問題及個人經濟問題也很難查清。再加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之間協調較少,各成員單位之間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經濟責任審計成果運行反饋機制。

2、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審計評價缺乏統一標準

目前我國的審計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法律法規及制度滯後,缺乏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制約了經濟責任審計的開展。致使審計過程中遇到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難以用現行的法律法規和評價標準來評判。從而使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工作變得十分複雜和困難。而且由於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時間往往都跨度長,審計期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等變化也較快,這也為審計機關選擇適當的法律法規進行評價增加了難度。因此,必須儘快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律法規體系和評價體系。

3、審計任務與審計力量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

隨着近年來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審計機關的年度計劃工作量在逐年遞增。正常情況下,我局對國家審計署、省審計廳統一安排的審計項目必須優先完成外,有時還要抽調人員配合紀檢監察、組織等有關部門開展辦案調查、檢查等臨時性的工作,而組織部門交辦的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任務又都比較集中,一批下來往往是幾個甚至是十幾個。人員緊張問題成了困繞審計機關工作開展的突出問題。

4、經濟責任審計的幾點建議

首先要加強政策法規宣傳,提高單位領導對經濟責任審計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經濟責任審計《兩個暫行規定》之後,有關部門也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實施細則》和實施意見,使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成為法定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營造一種制度化、規範化、法制化的工件氛圍,促使各級領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一項正常的工作制度,是保護、愛護幹部的必要措施。領導的重視和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的積極配合,是開展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基本保證。其次要加強法制建設和體制創新,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提供法律保障。審計的本質是監督,而監督的效能取決於領導體制上的突破和創新。實踐證明,在各種監督制約機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權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監督。只有加強法制建設和體制創新,才能為經濟責任審計提供適應性較強的法律保障。第三要加強審計隊伍自身建設,努力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專業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並具有較大的風險性,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政策水平和綜合分析能力,嚴格按照《審計法》及審計規範的要求辦事。因此,審計隊伍自身建設是當務之急,要把提升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審計人員要重視審計理論、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更新,重視政策法規的學習和研究,增強責任感和事業心,愛崗敬業,忠於職守,廉潔自律,積極推動審計工作向前發展。

5、經濟責任審計幾點設想

一是離任審計與任中審計相結合。把領導幹部的離任審計與任中審計有效結合起來,我們打算逐步擴大領導幹部的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也就是在年初安排全年審計工作計劃時,逐步加大領導幹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的比例,以備將來在這些領導同志離任時,審計部門就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經濟責任審計的效率就會有很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今年我們就安排了5個任中審計的項目。從組織、紀檢部門來説,我們建議在維護中央關於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要實行"先審計,後離任"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靈活開展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領導幹部任期屆滿或調任、轉任、轉崗等情況,重點採取"先審計後離任"方式開展審計工作;對免職、辭退、退休的領導幹部,可實行"先離任,後審計"的方式推動審計工作。在遵循"逢離必審"的基礎上,加大對在職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將審計監督關口前移。

二是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與傳統的手工審計相結合。近年來,該局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傳統的手工審計基礎上,逐步過渡到以計算機審計為主,以手工審計為輔,利用oa與ao兩大系統交互,實行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全過程電子化控制管理。

三是把經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相結合。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把以往財政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的基礎上,對領導幹部任期內所發生的重大項目、專項資金的使用以及領導幹部作出的重大經濟決策所產生的效益進行審計,把對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客觀、公正、詳實的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評價體系。

審計調研報告 篇2

面對強烈競爭的市場經濟,實施公司治理及內部控制已經成為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但是顯然規章制度的建立並不代表企業已經擁有了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良好的內部控制要素之一是適時的內部審計。健全內部審計制度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內在的需要。目前企業管理中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例如財務核算弄虛作假、會計信息不真實,內部控制漏洞較多,經營風險無處不在,這些問題被掩蓋在企業的持續經營中,嚴重影響企業的信譽和生存。所以,建立完善的審計制度,應用先進的審計技術是保持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和嚴密的內部控制機制的關鍵。目前,電力施工企業經濟體制已基本步入市場經濟的運作狀態,施工企業時時面臨着嚴峻激烈的市場競爭,保證企業佔有市場不被淘汰唯一途徑是以電力施工企業的堅強實力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信譽。而實現這一切的手段加強施工企業的工程管理,加大審計工作力度,在這裏就內部審計在施工企業工程管理的作用談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審計的目的和職責

內部審計是一種建立在組織內部的獨立的評價職能,該職能作為對組織的一種服務,目的是檢查和評價組織控制以確保揭露組織潛在的風險和有效果、效率和經濟地達到組織的目標和目的。幫助組織的成員有效地履行他們的職責,為組織成員提供與檢查活動有關的分析、評價建議、忠告和信息。並對組織的內部控制系統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及完成指定責任過程中的工作效果所進行的審查和評價。

這裏的組織是在一定的管理機制下由操作層、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建立起來的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的集體。

去年7月份我們公司組織了由副經理帶隊的全國先進企業考察行動,我們一行人在山東辛店現場與現場的管理人員與施工人員就工程管理控制問題進行了一次面對面交談,專業公司反映最大的問題是機械管理制度問題,涉及到小型機械的運輸過程中損壞、小型機械現場維護管理問題,有的機械卸車後就不能使用,這筆維修費用誰來承擔,是專業公司還是機械租賃公司?雖然那次訪談的性質並不是審計的方式,但作為審計人員,有責任對公司的任何管理控制職能作出評價,我們認為20__年的管理制度彙編沒有機械使用與保養制度、施工機械設備事故調查處理的規定細則,經過評議認為這類問題屬於管理制度設計不完善,不屬於操作層執行政策不當。所以在20__年管理制度彙編出台前的設計階段我們就把這類問題如實向主管領導反應,20__年的管理制度彙編對這類問題的處理有了明確規定。

再比如一次修路工程決算審計時,發現道路找坡竟用砼找坡,查看設計圖,錯誤就出現在道路工程的設計階段,設計圖紙有上層把關領導的簽字,預算書上有預算員的簽字,我們的審計報告出來,砼找坡的費用全部拿掉。施工技術員委屈:“我們按設計圖施工、設計圖也得到公司把關領導簽字,活兒已經幹了?找誰要錢?預算員也不服氣:“我們按有把關領導簽字的施工圖批預算,我們有什麼錯?”在這裏我們還是不評價管理人員是否盡責,至於為什麼?這個問題我會在後面的討論中提到,我們在我們的審計報告中對這類問題作出兩方面評價:1、考核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的監察職能部門從何渠道掌握組織成員盡責情況的信息?2、公司企業標準明確了完成量化工作目標的考核辦法,卻沒有對工作完成質量的考核辦法。我們認為:組織被劃分為多個組成部分如財務、人事、生產技術、機械管理等,這些各行其職的部門結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為實現組織的整體目標而努力。劃分組織結構,不但要把組織劃分為幾個相對獨立的部分,而且要明確各部分之間在業務活動和信息溝通的內在聯繫。有效的管理控制應該是一個層層鏈接,環環相扣嚴謹的完整的控制系統。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統還應該一方面要讓員工懂得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讓員工明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履行自身職責的重要性。為了使員工體驗控制責任的重要性,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控制責任包含在業績評價系統中。

上一個事例充分反映了我們企業管理控制沒有對各部門之間業務上聯繫和溝通的規定,管理控制的鏈接環節非常薄弱,某種程度上阻塞了企業管理控制的良性運行,補充和完善有關的政策勢在必行。

審計的主要職責是監督組織的控制結構

控制系統是指各個層次的活動必須服從於所建立的政策、標準和程序。所有的管理活動都可看作是控制系統的內容。控制實現的目的是為了:

1、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隨着我們企業步入市場經濟,獨立開發市場並佔有市場,信息系統變得越來越重要、信息系統本身也日趨複雜。信息系統分為會計信息系統和經營信息系統。會計信息系統生成包括管理人員使用的預算報告和成本報告在內的一系列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目標之一就是保證信息系統產生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這對於管理層制定決策是非常重要的,內審的責任審查財務和經營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鑑別、衡量、分類和報告這些信息所使用的方法。

比如項目部呈報給財務的工程決算報告裏面存在項目部立空項、作空頭獎金套用公司現金,用納税空白髮票填寫虛擬的運輸費等等都屬於財務信息的不真實、不可靠。

2、保證政策、計劃、程序、、法規的遵循性政策、計劃和程序是管理層制定的,法律和法規則來源於組織的外部。遵循這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是為了保證組織有計劃地、系統地、有序地開展經營活動。我們公司內部現行的管理政策和規章制度基本都集中在《20__年管理制度彙編》和《20__年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內,內部審計人員要審查這些規章制度的遵循情況,並且主要承擔評價政策、計劃和程序本身的適當性的職責。

3、保證資產的安全性為了保護組織的資產的安全所設計的內部控制措施往往可以通過觀察來了解。我公司的資產安全防護措施已經很完善,比如防盜門鎖的安裝、保安員的聘用、計算機系統密碼的設置、對貴重資產多重的保管設施和手段。因為它是管理控制五項中的其中一項,所以它也受審計監控。只是就我公司審計資源配置來看,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完成此項監控。大亞灣核電站內部擁有一支業務素質精良、道德品質一流的由8個人組成的全國最先進審計隊伍,審計人員大都來自香港受過專業培訓,鐵嶺一公司審計部的一位同志在他們承建大亞灣和電站就親身領略過這支審計隊伍在大亞灣核電站整個企業管理控制過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他也親眼目睹過一位保安因為臨時脱崗被審計人員當場解聘的事實。內審應主要審查保護資產的方式,必要時,核實資產是否存在。

4、提高經營的經濟性和有效性

有限資源指用於滿足人們需要的資源是有限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應儘可能減少組織有限資源的耗費來實現理想的成本水平和效益水平。比如這次我們審計部調研時,有的同事就提出大型機械租賃對項目部租賃的問題,我們企業內部租賃公司大型機械租賃費基本高於市場平均租賃價格,項目經理部理所當然在當地選擇租賃費用低、運輸方便的大型機械。這種狀況普遍存在,某種程度造成了公司設備不能充分利用而形成的資源浪費事實。除此之外,還存在着非生產性開支大、費用不核算以及工作人員過多或不足的情況,都是對組織的危害。審計的職能評價資源使用的經濟和有效性。

5、保證完成所制定的經營或項目的任務和目標

組織的一切經營活動和一切控制措施都是為了實現目標。經營目標用於知道組織每天的經營活動,而經營活動又要受內部控制結構的控制。我們企業的經營目標審計人員通過審查和評價內部控制系統,能對組織否朝着既定的目標前進作出判斷。

但在實現經營目標的過程中不同經營目標有時是衝突的,這類問題在審計過程中經常出現,比如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和保證工程進度都是我們企業的經營目標,施工現場的工程任務大都來得快,催的急,為了提高效率,有的項目審批經手人只有技術管理一人,省略了很多他認為很煩瑣的正式程序,從而促成了大量無效憑據的產生。審計的有效憑據是用以證實某一事件或為某一事件提供支持的事物,它必須是充分的、有力、相關、可靠和有用的。這也是五大控制之一的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吻合的。審計憑據的失效,正常的審計程序就不能執行,審計部有權力拒絕在工程項目決算書上簽字以肯定此工程項目的完成。審計審查經營或項目以確保其成果是否和所確立的目的和目標相一致,以及確定經營或項目是否按計劃進行。

但目前來看審計工作並沒有按正確的審計程序運行,其原因之一是主要考慮公司管理控制系統還不是很完善,很多地方需要補充和修改;之二組織的成員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管理控制意識曾經比較淡漠,適應內部控制的這一先進的管理模式需要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但我想這個時間如果太久,沉澱的問題太多,公司的管理控制系統的運行會受其影響產生滯留狀態。管理控制的設計制定必須解決經營目標不一致的矛盾,設計出與經營目標儘可能相吻合的控制措施。

內審的目的就是對《管理制度彙編》和《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等管理控制制度在企業組織內部各個管理職能部門營運過程中的效果作出反應和評價。

內審的職責就是監督這兩套管理控制制度的實施情況。

隨着組織複雜性的增加,比如我公司目前存在的承建項目數量多,地點分散不集中這一複雜的經營事實,增長了對控制本身進行監視和加強管理的需要。管理部門尋求正確制定控制系統和令人滿意的發揮作用的保證。管理部門對內部控制負責,利用內部審計人員來監視控制系統的執行。審計人員作為管理職能的反饋部件而進行工作。審計的主要職責是監督組織的控制結構。職責的範圍是檢查和評價組織的內部控制系統以及所分配的具體職責的執行情況。

進行檢查和評價時,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將活動範圍限制在分派給各人或各單位的具體職責上。審計部在檢查和評價他們各自的責任完成情況時,將計劃、具體的活動、標準、目標、政策與實際目標相比較。評價執行情況實際上覆查內部控制,因為計劃、具體的活動、標準、目標、政策和目的實際上是控制系統的一部分。在檢查、評價的過程中要使用內部審計報告,但是對於沒有具體標準可以比較的“軟”評價不是內審的職責範圍。

這裏的“軟”評價指的是無章可循、帶有主觀性的評價。

受國有電力施工企業管理機制的侷限,大多數電力施工企業現行的管理控制還處於探索和考證階段,產生並適用於先進企業管理機制的審計理念還不能與之完全匹配。就以我公司為例,審計制度還是建立在“以企業資金增收為目的的財務收支審計和工程決算審計”,審計職責的範圍還不能涵蓋公司的整個管理控制系統,考察的管理職能部門僅限於計劃部和財務部。長期以來審減額的高低是衡量審計人員業務水平的優劣的標準,審計人員大量時間和精力都消耗在對計劃部預算員工程量測算上,審計人員自覺地承擔着計劃部工程量效核員的工作。

在這裏我想就個人的看法專門談談審減額的問題。

審減額是控制資金流失的一個手段,審減額的增加無疑會提高效益,增加資金收益,但審減額的存在説明管理控制有薄弱環節的存在、經營風險的存在,如果這些存在問題沒得到及時修正和改進,損失還在延續,資金繼續流失,審減額還會增加,審減額在這個時候還能作為衡定一個審計人員業績的標準嗎?我認為如果審減額在同一個問題上反覆出現恰恰説明一個審計人員的失職。所以一個合格的審計人員不應該一味追求審減額的高低,而是透過審減額,洞察管理控制出現問題的實質,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向公司管理決策層提出好的建議。為公司爭取更大的效益。

我們企業的現狀已步入市場經濟,企業的正常運作完全依賴於管理控制,計劃經濟時期擬訂的一些規章制度有些地方已經與我們的管理控制完全脱節,審計制度不上升到管理控制的範疇根本無法適應形式發展的需要。

怎樣才能使審計部的工作既結合企業的實際管理狀況又能在公司的管理控制中發揮最大的作用?近半年,審計部有意識的在工作中運用先進的審計理念調整審計方向,結合各項目經理部現場工程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了屬性抽樣、發現抽樣等高效、科學的審計技術,在三月末至五月中旬對七個項目點的內審工作中取得了我們所期望的效果。以下是半年來結合審計新理念、應用審計新技術得到審計結果:

一、3月末至5月初對七個項目經理部外包工程工程審計過程中,發現各項目經理部對外包簽證工、零用工的管理非常混亂。

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簽證工簽收手續不完備,只有工程技術部一個人經手簽收。而《國際內部審計實物標準》第420號明確規定,審計證據應具備四個特徵—充分、有力、與審計目標相關及有用。有力的審計證據必須具有可靠性。一個人經手的簽證工憑據本身性質就帶有不可靠性,被視為審計無效憑據。

2、簽證工沒有簽證工程項目立項的原因。

3、除工程科外沒有其它部門對簽證工程完成情況的驗收

4、簽證工的簽收沒有即時性,幾個項目部都出現了由工程技術部一個經手人在同一時間內簽收項目經理部外包工程的所有簽證工。

這一系列問題都嚴重違反了審計標準對審計憑據的規定。我們認為公司對外包工程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嚴格的管理體系,項目部管理人員對外包的管理無參照依據,再加上工程簽證工程任務來得急,工程人員少,所以各項目經理部為保證工程進度只能各行其道,忽略了按管理程序辦事,促成了大量無效審計憑據的產生。

透過外包工程簽證工管理混亂的問題可以看出出台一套嚴格的完整的外包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它可以把公司成本資金流失的風險性降到最低極限。

二、各項目經理部材料管理出現嚴重失控現象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主材量不按定額含量計算,在合同沒有任何規定的前提下隨便按市場單位計價。

2、供貨發票沒有貨物名稱只標註金額

3、消耗性材料與外包自備工具界限不明晰,消耗性材料嚴重超量領用。

三、審計中發現重複施工現象較多,以土方工程尤為嚴重。

1、土方外運堆放地點不明,運距不詳實。

2、開挖、回填重複現象較多,順序混亂,原因諸多

3、小開挖基本上只是一張“沒有座標軸系,沒有具體方位説明,沒有標識”的草圖。

每個工程項目必須加強《施工組織設計》建設工作,《施工組織設計》不應該作為應付差事的表面文章而虛設。工程管理必須遵循建築施工工藝及其技術規律,堅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順序;強化施工組織設計者的責任意識,培養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建立事事有據可依,處處有章可循的管理觀念,防止因蠻幹、無序而造成的無端浪費。

以上有幾條正式建議已被公司管理層採納,許多忠告也被各職能部門的有關人員接受並針對管理不足之處加以改進,我相信通過管理控制薄弱環節一個個被加強,管理控制的循環死結一個個被打開,公司的管理控制體系會逐漸趨於完善,步入良性循環的正軌。

第二個問題:審計的檢查監督究竟是什麼概念?

上一個問題討論過審計的職責就是監督組織的控制結構。監督的概念——審計什麼和何時審計,即審計資源如何合理分配的問題

首先,審計人員應審計成本效益最大的那部分控制系統,效益產生於業務經營控制方面的重大發現,尤其是發現存在的問題並避免可能的損失。審計員的監督職能對管理人員也有一定的威懾作用,即使審計沒發現不足之處,管理人員知道他們的活動將被定期審計,而促使他們經常改進工作和採取更好的內部控制。

就我公司而言目前成本最大效益最高的控制系統就是工程項目的管理控制系統。工程管理控制體系良性運行,會促成企業以最小投入獲取最大效益的經營目標的實現。

內部審計資源分配需要考慮的最主要因素是控制一個或多個控制目的失敗的風險。

審計部人員少,業務範圍廣,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應該合理安排利用,發揮最大的作用。上面提到的審計資源既審計人員的時間和精力。

內部審計資源分配需要考慮的最主要因素是控制一個或多個控制目的失敗的風險。

管理部門首先關心在經濟上獲得潛在報酬,例如經營回報,其次是關心風險,這兩件事聯繫在一起並且同樣重要,風險的存在對組織的利益產生威脅,風險越大對管理控制的需要就越大,所以審計人員應當審計成本效益最大風險最高的那部分控制系統。風險針對內部控制的五大目標分為1、財務和經營不足的風險2、政策、計劃、程序、法律和標準貫徹失敗的風險。3、資產流失的風險4、資源浪費和無效使用的風險5、不能達到目的和目標的風險。

電力施工企業效益產生於所承建的工程項目,所以它的最大風險傾向是工程項目。它包括投標的風險、合同風險、工程管理控制失敗的風險以及對外承包資金流失的風險。把這些風險控制越小就對管理控制要求的越高,審計監督的職責也越應該加強。

在決定何時審計時,審計人員不僅僅評估風險的類型,更重要的是評估當前有多少風險。內審人員應檢查整個組織,評估與各種活動相關的風險,並按照這些活動的風險水平排列。然後首先檢查高風險的活動。

活動是指管理控制在各職能部門的營運過程。

審計人員對風險的排列有兩個關鍵因素1)當前有多少潛在的損失2)損失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內部審計人員除考慮潛在的損失之外,還應考慮潛在的支出及其可能性,也就是説潛在的支出與實際發生的損失在性質上是相似的,因此也有必要考慮與之相關的風險。

有限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潛伏着資金流失的風險傾向。有限資源包括人才資源的供給過多過少以及不合理分配的問題。比如某項目部外包工程控制工程資金流失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是剛畢業的非本專業畢業的大學生,所學專業完全與他所從事的業務毫不相干,在短時間內業務技術水平很難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資金流失失控的潛在風險。

第三個問題審計的客觀性和獨立性

管理控制的制定和實現是管理部門的決策和經營職能的一部分。如果內部審計部門參加了任何一項活動,審計人員客觀測試和評價那些控制的能力就會陷入險境。

比如審計人員參與了某項管理制度的制定,在評價這項管理制度的適當性和有效性時,希望這項制度被認可被接受的心情迫切,對待評價難免摻雜一些個人意見,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就會忽視客觀存在的事實,為自己的觀點據理力爭,很難對事實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於是,把內部審計職能侷限於:

(1)測試內部控制的遵循性

內審通過審查內部控制的營運情況,測試組織、組織成員對企業的政策、規章制度、程序是否遵照執行。比如20__年管理制度彙編規定的工資總額管理辦法總則規定工資總額分配必須貫徹按勞取酬,體現多勞多得、獎勤罰懶,審計部在項目部中期審計調研時就會通過各種途徑的調研測評這種管理辦法在項目部是否得以實施。

(2)評價內部控制,不過評價階段發生在設計階段、實現階段或者操作階段。

設計不良的控制系統會是有效的,因為執行者能使之運作。反之,如果盡力使之運作的人不瞭解系統的功能,再良好的設計系統也可能無效。審計人員的工作是對這兩方面作出評價。評價控制系統的適當性和有效性。評價應進行在制定階段和實施階段,審計人員有時在控制實施之前檢查所設計的控制,以便更經濟地和較早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業績評價是控制系統的一部分,但我們寧願負責確定評價的方法是否適當而不願負責作出評價。這句話很好理解,還是拿方才所提到的那位大學生,審計部不評價這位員工的工作是否盡責,而只評價人才資源分配製度是否合理,有限資源是否合理利用,並對資源使用的經濟性和有效性作出評價。審計人員評價的是決策的過程而不是職能部門或個人的業績。

以上是我從事審計工作兩年多來結合國外的審計理念對我公司的審計工作的在公司管理控制中一些認真的思考和淺顯的認識,有些想法也許不成熟,有些建議或許不客觀,但無論如何我相信審計人員通過審計,對發現的管理控制薄弱、資金流失隱患等急待解決重大問題殫精竭慮的陳述,遠非與每次羅列在經理辦公桌上由於管理失控造成的資金流失現象循環出現累加起來龐大的審減額數字的價值能夠比擬的。

審計調研報告 篇3

根據銀川市總工會經審委關於開展工會資產審查審計監督情況調研文件的要求,興慶區工會經審組織高度重視,為了更好的掌握我市開展工會資產審查審計監督情況,興慶區經審委認真組織調研。通過查、看、訪,現將興慶區工會資產審查審計監督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興慶區工會資產審查審計監督工作堅持以《工會法》、《工會資產管理辦法》、全總《關於加強工會經費審計監督工作的意見》為準則,堅持原則、敢於監督、切實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通過推進制度化規範化建設,以加強產權監管、建立監管制度為重點,採取積極措施,把工會資產審計監督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促其在在資產保值增值和實現管理效率最大化中更好的發揮作用。

截止20xx年底,本級資產,下一級及其直屬事業單位,全部納入審查、審計範圍。其中縣級工會1個;直屬事業單位12個。

二、主要做法

(一)經審委對工會資產全部納入審查範圍

針對興慶區實際情況,興慶區經審委於每年第一季度制定本年資產審查計劃及目標,將本級資產,下一級及其直屬事業1

單位全部納入審查範圍。20xx年初,認真聽取並審議了資產管理部門關於直屬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5次,制定完善了資產管理審查監督制度,為下一步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經審委對工會資產全部納入審計

興慶區經審委於20xx年4月至6月份,對興慶區工會本級資產全部進行審計。本次審計,遵循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加強對工會經費預決算、財務收支管理、專項資金、流動資金、固定資產、工程項目的審計。

1、加強對工會經費預決算的審計,特別是支出的審計。規範工會財務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工會經費,促進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完整性和規範性,提高工會經濟活動運作質量,保證工會經費使用方向。要求督促同級工會利用工會網站、宣傳欄等形式向社會公佈經費支出情況,實行財務公開,接受會員監督,推進民主理財。興慶區經審委每年在本級工會全委會上報告經費審查工作。

2、加強對工會專項資金的審計監督。關注困難職工幫扶和困難勞模補助等專項資金和上級工會劃撥的其他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將審計延伸到資金管理和使用單位,防止出現資金的挪用或變相挪用和損失浪費的情況,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設計職工切身利益的專項資金運行安全。

(三)以規範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夯實工會經審基礎工作

1、加強工會經審制度建設。制定資產管理情況審查監督制度,建立審計備案制度。

制定資產管理情況審查監督制度。為切實加強工會資產審查監督管理,成立資產管理領導小組,確立其職責,按照《工會資產管理辦法》,要求各資產管理單位建立資產管理制度,督促其做好工會資產產權登記管理工作。各單位均建立固定資產購置登記地、管理、使用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明確資產使用人職責,凡屬工會使用的資產都要有專人管理,做到賬、卡、物相符。同時,興慶區經審委堅持定期組織經審組到一線實地進行資產審查監督,從而一併克服了工會資產管理混亂和流失的局面。

建立審計備案制度。預決算審計、計撥經費審計和專項審計等項目的審計報告,須報上級工會備案。建立審計風險防範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現逐步實行審計和被審計雙向承諾,進一步規範審計行為,防範審計風險。建立整改通知書制度和審計情況通報制度。審計結束後,針對發現的問題向被審計單位下達整改通知書,對被審計單位及時提出整改要求,同時將審計結果向同級工會領導和上級工會經審委報告,及時通報違法違紀問題。

2、加強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按照《銀川市總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考核標準》的要求,採取可行措施,解決好經審組織建設、辦事機構、人員配備、工作經費等問題。對

於拒不參加經審工作規範化考核的.單位,在工會先進單位的評選時實行一票否決,工會主要領導也不得參加工會先進個人的評選。

3、加強經審幹部隊伍建設。關心經審幹部的成長,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加大對經審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在經審專用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培訓費用,提高業務技術素質和現代化管理監督的水平。要求經審幹部要自覺加強學習,積極運用信息化審計手段,創新審計方法,破解審計難題;要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廉潔奉公、格盡職守,切實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經審在工會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存在問題:

1、個別單位對工會資產管理認識還不到位,在健全管理制度上還需加大力度。

2、大多的基層工會都沒有專職工會幹部負責資產管理,很不適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今後的建議和措施

1、認真組織廣大工會經審幹部學習《工會法》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工會資產的管理力度。

2、舉辦工會經審財務人員學習班,使工會經審和財務人員能積極運用信息化審計手段,創新審計方法,破解審計難題。

3、成立相應的組織,加大對資產的管理力度。不定期的檢查或抽查,使工會資產發揮有效的作用,使工會資產的管理邁向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

審計調研報告 篇4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工會經審工作的科學發展,更好地指導全市經審工作的開展,結合開展“面·心·實”活動,我們採取座談、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等方式,對全市經審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工會經審工作基本情況。

(一)組織建設情況。

全市現有工會組織3973個,工會經審組織3842個。其中:縣(市)區所屬工會經審組織3644個,局(委)所屬工會經審組織181個,市總直屬基層工會經審組織17個,組建率達到xx%。在組建工會或換屆選舉時,經審委員會與同級工會委員會都能按照同時考察、同時報批、同時選舉產生的“三同時”原則選舉產生。

目前,全市有經審委員11544人。6個縣(市)區工會已有5個配備了專職經審主任,市、縣(市)區有經審委員44人,經審委員佔工會委員人數的26%。全市經審人員中具有內部審計資格證書或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有328人。其中:會計、審計專業技術資格初級職稱有208人、中級職稱99人,高級職稱21人。

(二)制度建設情況。

各級工會經審組織注重經審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了工會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相繼制定和完善了經費審查議事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廉潔制度、檔案制度等各項審查審計制度。市總及各縣(市)區工會還分別建立了審計回訪制度、審計意見整改書面報告制度、審計整改責任追究制度、優秀審計項目評選辦法、特邀審計員管理辦法、工會經審主任述職報告等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有力地促進了工會經審工作的規範化建設。

(三)審查審計情況。

按照自治區總工會提出的“三個全覆蓋”的要求,各級工會經審組織能夠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同級審計工作,確保了同級審查審計全覆蓋工作目標的完成,同級工會審計意見整改率達到了9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工會財務管理、提高了資金資產的使用績效。有基層工會的各級經審組織還開展了對下審計工作,審計中堅持對下抽查審計十項任務,有針對性地提出書面意見,指導幫助下級工會經審組織健全經審制度,規範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

(四)業務建設情況。

近年來,隨着工會經費和資產總量不斷增加,各級工會特別是縣(市)區工會越來越重視工會經審工作,基本做到了思想上重視、組織上保證、工作上支持、經費上保障,為經審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工會經審組織也順勢而上,注重搞好業務建設。一是加強經審人員的能力培養。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增強經審人員業務操作能力,全面提高經審工作水平。二是加強理論研究。一些經審人員在做好經審業務工作的同時,注重經審工作的理論研究。在如何加強業務審計,提高經審工作水平等方面撰寫文章,為加強和改進經審工作出謀劃策。

二、工會經審工作的基本經驗。

(一)領導高度重視,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

市總黨組及各縣(市)區工會高度重視經審工作,從人員落實、經費保障等方面把經審工作納入工會的整體工作之中。經常聽取經審工作彙報,研究解決經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改善經審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確保了經審工作順利開展。

(二)突出重點工作,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各級工會經審組織堅持依法審計、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每年三月底以前完成對本級工會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決算)、專項資金和固定資產管理使用的審計、當年經費預算的審查通過、接受上級工會經審組織的抽查審計和對本級審計質量的評估,每年七月底以前完成本級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審查工作。並普遍推行了基層工會年度預算、預算執行情況(決算)向職工公示,經審組織審查審計結果向職工公示的“三公開”制度,建立主動接受職工羣眾評價和監督機制,確保了審查審計質量不斷提高。

(三)建立考核制度,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

全面推行基層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和經審主任述職制度,通過開展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活動,一方面不斷提升工會經審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把審查審計工作內容納入規範化建設考核標準,督促基層工會經審組織認真履行審查審計工作職責。通過建立經審主任述職制度,增強了工會經審會主任的履職意識,確保了審查審計工作任務的完成。

(四)提高幹部素質,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

根據《中國工會審計條例》和《自治區總工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工會經審工作的決定》,一方面市總及5個縣(市)區工會配備了專職經審主任,建立了特約審計員制度,加強了經審人員隊伍建設,使經審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審;另一方面加大了對經審人員的培訓力度,使經審人員素質不斷提高,為經審工作提供了人力支持,確保了經審工作任務的落實。

三、工會經審工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市各級工會經審組織以同級審計為抓手,以推進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為載體,全面加強工會經審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為服務和促進工會全局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認識不夠到位。我市基層工會中近九成是人數較少的企業,由於工會經費總量小,部分工會主席認為經費數額不大,重視、支持力度不夠,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沒有把經審工作擺上議事日程。

2、工作基礎薄弱。雖然按程序和要求建立了經審組織,但有些基層工會沒有建賬立户,獨立管理經費,有些沒有按要求建立預(決)算制度,致使審查審計無從入手。還有一些基層工會沒有建立相應的經審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程,經審組織名不符實,形同虛設,經審監督作用難以發揮。

3、同級審計難度較大。部分企業工會經費不能獨立管理,受企業老闆控制,有些企業不願提供相關會計資料,致使審查審計工作難以開展。有的工會主席對經審會的審查意見不夠重視,對存在的問題未能認真整改,致使審計實效大打折扣。

4、經審人員素質不高。隨着各級工會經濟資源的增加和多元化,審查審計任務越來越重,對經審人員業務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市經審人員中具有會計和審計專業資格人員比例低,且多為兼職人員,流動頻繁,崗位不穩定。相當一部分經審人員對經審業務知識不熟,實際操作能力弱,難以承擔起審查審計監督職能,審查審計質量不高,流於形式。

四、加強經審工作幾點建議。

(一)認真貫徹《中國工會審計條例》,提高對經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條例》的頒佈實施,標誌着工會經審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進程。《條例》不僅對工會經審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同時明確了工會審計的職責範圍和審計程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為工會經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貫徹《條例》是各級工會以及經審組織的共同任務和執行主體,因此,一方面各級工會領導要把經審工作納入工會工作之中統一部署,自覺地把工會經審工作放到工會全局工作中去部署、去把握、去安排,定期聽取經審工作彙報,掌握和了解經審工作的整體情況,適時幫助和解決經審方面的疑難問題;支持工會經審組織依法履行職責,從組織機構、制度建設、經費落實和措施保障上為經審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各級經審組織要積極爭取各級工會領導對工會經審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宣傳工會經審工作,按照《條例》的基本要求,圍繞大局依法履行審查監督職責,確保工會經費正確使用方向,確保工會資產安全。要準確把握經審工作在工會全局中的定位,理順工會經審工作與工會全局工作的關係,理順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係,增強經審工作服務工會全局的意識,做到既監督又服務,在監督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促進工會全局工作不斷髮展。

(二)認真開展對下審計,加強上級組織的指導與服務功能。

在目前一些基層經審組織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夠健全,經審工作的開展還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加強上級經審組織的指導、服務、督查與協調顯得尤為重要。事實表明,很多基層經審工作問題的解決,都是在上級經審組織的檢查、指導、督促、過問下才得以順利進行。通過對下審計,充分了解下情,努力使有關經審工作的制度和規定在基層得到更好的貫徹執行。做好指導服務工作,既是上級經審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幫助下級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會經審工作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在對下審計中,堅持“審、幫、促”相結合的原則,採取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的辦法。一是在對下審計前,下發通知書要求基層工會首先開展審同級工會經費,並出具審計報告。在此基礎上,再派出審計組對下審計,以此來督促基層工會經審組織開展同級審計工作。二是對下一級工會審計評估下級工會審計質量,促進下級工會加強預算管理,完善財務制度,規範財務管理。三是針對下級工會經審工作的薄弱環節,對下級工會提出加強經審工作的意見,支持下級工會經審組織開展經審工作,協調解決下級工會經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是以審代培,現場説教,提高基層工會經審組織審計業務水平。五是在對下審計中注重工會經費計撥審計,真正做到“以審促收”、應收盡收,確保地税代收後工會經費收入穩步增長。六是注重審查審計整改意見的落實,提高審查審計實效。七是總結推廣下級工會經審組織的創新亮點工作。

(三)加強組織建設,打造過得硬的經審幹部隊伍。

經審組織建設和經審幹部隊伍建設是加強工會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做好經審工作、推進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的組織保證。只有切實加強經審組織建設,建立健全經審工作機構,夯實經審組織網絡基礎,配好配強經審幹部,建設一支堅持原則、熟悉業務、事業心強、嚴守紀律的高素質的經審幹部隊伍,經審各項工作的開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此,一是建立健全工會經審組織,做到工會經審會與同級工會委員會同時考察、同時報批、同時選舉、同時發揮作用。對一些規模小、人數少的小企業,通過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的形式進行整合,把賬户設在工會聯合會,建立健全經審組織,配備好經審人員,為開展經審工作奠定組織基礎。二是一方面建立工會特約審計員隊伍,聘請審計、會計方面的專業人員加入工會審計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對經審人員的業務培訓,採取組織經審人員參加各級工會和審計部門舉辦的經審業務培訓班,專家輔導與個人自學,以及以會代訓、以審代培、互審互查、學習考察、觀摩交流、工作研討、審計文書展評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大力加強對經審人員的思想政治、政策水平、職業道德和業務知識的培訓,使經審人員掌握工會會計制度、工會預算管理辦法、工會審計操作規程及國家法律法規等相關業務知識,培養和造就一支素質較高、戰鬥力較強、專兼職相結合的經審骨幹隊伍,為開展經審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四)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

推進工會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制度建設是關鍵。工會經審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程序進行,依法按章行使監督職責,用好的制度規範經審工作行為,以好的機制保證工會經審監督職能的正確履行,達到提升經審監督能力、強化經審監督效能的目的。要緊緊抓住貫徹《條例》這一有利時機,以深入推進經審工作規範化建設為載體,切實加大建章立制考核監督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工會經審工作制度體系,用健全的制度明確幹什麼,以規範化標準指導怎麼幹,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工會經審工作沿着規範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軌道前進。

審計調研報告 篇能夠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並以此開始自己的財會職業生涯,一直被認為是職業發展的一個良好的起點。因為會計師事務所為員工提供了廣泛的專業培訓,可以使員工積累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經歷深刻的職場歷練。隨着在事務所服務年限的不斷上升,有些審計師覺得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從而選擇轉換職業的跑道,“跳槽”到另一個公司開始一個全新的工作。然而在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卻面臨着審計師離職率過高的問題,甚至導致在審計“忙季”一些審計項目不得不在人手不充足的情況下完成。審計項目團隊由於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常常會覺得工作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質量。

會計師事務所是以“人”為基礎的行業,人力資本是決定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對於事務所來説,招聘並培訓新人的成本遠遠高於保留有經驗的現有人才的成本。尤其對於審計師行業來説,審計的'經驗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是幫助其提高審計質量、有效管理審計風險的關鍵。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人才流失問題非常嚴重,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正面臨着巨大挑戰。

因此,及時全面地審視會計師事務所留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戰略,評估這些戰略是否符合每一個審計師的切身需求和發展願景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解外部審計行業從業人員工作的真實現狀,以及審計行業對新一代年輕人才的吸引力,ACCA和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精誠合作,開展了面向全國的從事外部審計工作的員工滿意度調查。這也是在全國範圍內針對整個行業開展的首次大型調研。

本次調研涵蓋了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其他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員工的反饋信息。除了進行整體分析外,該調查還根據受訪者的職級、性別以及所在事務所的類型進行了對比分析。在報告中,我們也會具體闡述在不同類型的受訪者中發現的調研結果的重大差異,希望調查結果能夠在關鍵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方面提供有益的見解,總結會計師事務所需要改善的領域。

重要發現

職業選擇滿意度:約有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目前從事外部審計這一職業表示滿意。這個比例相比其它三個國家的調研數據是比較理想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分別為38%、45%、49%)。但隨着職級的上升,受訪者的職業滿意度下降(審計員、經理和合夥人級別分別為70%、67%和50%),這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三國的調查結果相反。特別是我們注意到合夥人的滿意度只有50%(僅為20個樣本)。

有很多受訪者表示“經理”級別是夾心層,隨着工作職責上升、工作範圍擴大、客户要求提高,來自於外界和內部的工作壓力降低了工作滿意度。同時經理級別也面臨更大的職業晉升壓力。來自不同類型事務所的受訪者在職業滿意度上差異不大(國內大型事務所和國內中小型事務所均為67%),男性和女性受訪者的差異也不大(均為68%)。

兩年緊箍咒?有24%的受訪者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離開審計師行業。在中國成為註冊會計師必須具備至少兩年的審計工作經驗: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員工希望在事務所繼續從事審計工作至少3年以上,其中有70%的受訪者認為繼續從事3到6年的外部審計工作將對他們的整個職業發展最有幫助。不到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在離職時,他(她)的上司會真正關心其離開的原因並盡其所能挽留(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分別為56%、62%、80%)。

員工職業期望:員工求職重點關注“未來收入潛力”、“快速學習的機會”、“職業晉升機會”以及“工作安全感”(其重要度分別為和4.0)。針對以上四點,員工的滿意度平均為3.6。此外,員工並不特別重視“長期海外工作機會”(其重要度排名最後,僅為2.9),而員工對這點的滿意度也僅為2.5。在跨國比較中,我們發現中國審計師更加重視快速學習的機會、工作安全感以及定期、有規劃的培訓項目。而這三點均與直接薪酬福利無關。由於文化環境、社會結構、社會福利和保障等不同,中國的審計師相對於其他國家的審計師來説,更加關注未來成長和學習機會。

工作文化:在所調查的12項有關“工作文化”的因素中,“團隊合作和互相支持”、“不太複雜的辦公室政治”以及“直接上司的支持”是受訪者最重視的三方面。在審計行業,由於工作都是基於項目制的,更加強調團隊的合作。審計師在工作中常常可以建立如戰友般的情誼。我們看到新人在加入到一個優秀的團隊後,往往可以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得到充分的在職培訓和快速的自我提升,成長的過程也是累積友誼的過程。然而這對公司來説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一旦團隊中有核心人物離職,很可能會產生離職的“多米諾效應”。

關於工作文化方面,受訪者最不滿意的三個因素分別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晉升合夥人的規定”以及“客户等第三方對項目截止日期的要求的合理性”。因此,員工的激勵與政策靈活性、透明度需要企業高度重視。

重要措施:調研中受訪者選擇了目前事務所最常用的提高人才吸引力的措施。根據調研結果,排名前三的重要措施是:靈活的工作時間(54%)、可以利用公休假做其他感興趣的事情(43%)、資助、補貼再深造以及取得執業資格(26%)。

晉升合夥人:有3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晉升成為合夥人。按事務所類型來看,規模較小的事務所員工期望晉升成為合夥人的比例較高(國內中小所56%,國內大型所34%,國際四大42%)。相比於女性員工,男性員工更期望晉升成為合夥人(男性比例48%,女性比例30%)。我們發現在不想成為合夥人的原因上,不同性別的受訪者表現出了比較大的差異。比如更多的女性擔心成為合夥人之後繼續承受加班和工作的壓力,同時也有更多的女性質疑自己是否具備成為合夥人的能力,也有更多的女性表示可以到客户那邊繼續自己的職業,例如加入財務、內部審計或運營團隊,並有希望成為CFO、COO、CEO等。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72%的受訪者認為一個才能卓越、持之以恆、期望成為合夥人的員工通過努力奮鬥可以在合理時間內成為合夥人,有28%的受訪者認為機會很低,主要原因集中在事務所沒有能力容納更多的合夥人,以及等待成為合夥人的候選者人數較多。

海外借調:有75%的受訪者願意接受海外借調,主要因為海外借調能夠豐富職業經歷,讓簡歷看起來更吸引人從而提高就業機率等。另外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海外借調可以提高其晉升成為合夥人的機率。

審計員比經理級別的受訪者對海外借調更感興趣(分別是38%和24%)。有1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只喜歡短期的海外借調(在3個月到半年之間)。由於海外借調機會有限以及缺乏透明的選拔標準,僅有2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提交海外借調的申請後,申請成功的機率比較高。因此,我們鼓勵事務所開放更多的海外借調機會,幫助提供職業滿意度、降低離職率。另外,海外借調也可以促進事務所組建更加多元化的工作團隊。

女性員工的職業狀態:調查發現有29%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計劃在兩年內離職(男性18%);有75%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計劃在4年內離職(男性61%);有31%的女性明確表示不希望成為合夥人(男性15%)。在中國,女性往往擔負着更多的育兒和家庭責任。面對高強度的審計工作,女性員工常常無暇顧及家人,很難做到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因此,事務所管理人員應該充分重視和了解女性員工的職業訴求,加強人力資源的穩定性,明確女性員工的職業願景,並提供清晰的晉升通道。同時,採納更加靈活的改善生活方式的相關舉措,幫助女性員工實現事業和生活的“雙豐收”。

兼聽則明:在調研中,無論是基本需求和發展還是企業文化方面的重要吸引因素,員工的滿意程度都低於預期,但是我們也發現事務所的員工具有較強的責任心,樂意為公司發展諫言。受訪人羣中有73%的員工表示願意就如何提高團隊凝聚力或改善工作環境向事務所提出建議,但有超過一半的員工認為他們提出的建議沒有得到重視與採納。

調研具體分析 吸引和留任人才的因素

本調查的評分範圍1-5分別代表受訪者對“職業發展基本需求因素”和“工作文化因素”的重要程度及滿意程度的打分,通過各因素的分值可以直觀地體現受訪者對各項主要吸引人才和留任人才的因素的重視程度及滿意程度,如圖5和圖6所示。圖中橫座標表示重要程度;圖中縱座標表示滿意程度;通過圖表,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識別在審計師職業發展中關鍵的留任和離任因素。

“關鍵的留任因素”是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且令人滿意的因素,該因素是受訪者繼續留在公司工作的理由。“主要離職因素”是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但不令人滿意的因素,該因素是促使受訪者離開公司或者工作崗位的理由。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提高“主要離職因素”的滿意水平來增加員工繼續工作的概率。

某因素出現在哪一象限取決於所有因素的平均得分。例如,在圖6中,受訪者把幾乎所有因素都評級為重要或者非常重要,所以即使“靈活的時間”在重要性方面獲得了3.9的平均分,它卻被分在了“非主要離職因素”象限而不是“主要離職因素”。對各項因素進行排序是為了更快速地確定優先級,分佈在“非主要離任因素”中的並不代表事務所可以忽視這些因素。

在中國的調研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即各項因素的重要程度和滿意程度幾乎呈正相關性,也就是説重要程度打分越高的因素,員工對它的滿意程度也越高。和其它國家不同的是,在中國的調研中幾乎沒有哪項因素是明顯處於“關鍵的離任因素”和“錦上添花”,因此,我們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數據又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橫向比較。

審計調研報告 篇5

審計承諾制是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要求,就其提供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的真實和完整作出保證的制度,審計法第三十一條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實行審計承諾制可以約束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人員向審計機關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和其他情況,也便於審計機關和有關部門追究提供虛假會計資料等責任時確定責任人。審計承諾其目的是減少“假賬真審”情況的發生,分清審計責任和會計責任。但在實踐過程中不管是被審計單位還是審計機關都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被審計單位及人員對審計承諾存在的問題

1、難以承諾—承諾制度是審計機關的一項新的制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承諾制度本身存在操作性不強的問題。如審計進駐前要作出承諾,而這時根本沒有向審計組提供有關的會計資料,怎麼對資料的完整性作出承諾。有些被審計單位財務負責人認為自己無法瞭解本單位全部經濟活動(如食堂、工會等非財務部門核算的收支)而拒絕簽字,法定代表人則以不熟悉財會知識為由拒絕作出承諾。另外現實中確實還存在:部分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不一定能掌握本單位由其他財務人員主觀故意作出的隱蔽性舞弊,以及對某些非主觀性的偶然錯誤他們也未必全部覺察。要麼肯定性或要麼否定性的承諾要求確實難為於被審單位和財務負責人。

2、不肯承諾—怕承擔責任。根據審計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由於承諾書是由被審計單位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簽字作出,這對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提出了要求,不真實或亂承諾要追究責任。而一些存在違法亂紀的被審單位領導和財務負責人,更怕要求承諾。因此對審計承諾能推則推,能拖則拖,有時到審計結束時才提交承諾書。審計機關無法取得承諾回覆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3、無奈承諾—被審計單位並非真正心甘情願地向審計機關作出承諾,往往是迫於審計機關的權威性,為了不給審計機關留下不配合的印象而無奈作出承諾。而更有個別被審計單位甚至認為他們配合完成這道審計程序是為了讓審計人員有所交差,礙於審計人員的情面,他們作出承諾並不表明他們真的願意或準備承擔所承諾的責任。被審計單位這種無奈的心態和例行公事的做法使承諾制度的實施陷入了似乎強人所難的尷尬局面,這種承諾也失去了其真正意義。

4、隨意承諾—被審計單位及相關人員對審計承諾制要產生的後果、要承擔的責任根本不去考慮,只要是審計人員要求填寫的都會填寫,部分明知自己單位存在違規違紀行為的被審計單位,在審計機關送達審計通知書並提出書面承諾要求時也是揮筆在承諾書上簽字並蓋章,空洞承諾。

二、審計機關及人員對審計承諾存在的問題

1、“承諾無用”。有的審計人員認為審計承諾書沒有用,如果被審計單位都按審計承諾書上要求承諾,那還要審計幹嗎!認為即使被審計單位作出了承諾,也不能僅靠承諾書來認定他們提供的會計資料就是真實的、完整的。因此審計承諾歸承諾,審計歸審計,兩者不聯繫。

2、“不用承諾”。有的審計人員對審計承諾書的作用不重視,對進點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承諾書不作分析,認為這是作為審計程序必定要走的一步,或審計檔案上要用,形式上要有,實際效果沒有或不大。對被審單位是不是承諾,有沒有認真承諾不關注,拋開了審計承諾書。審計人員對審計承諾書一諾了之,實施階段也沒有很好地利用承諾書開展審計工作,把審計承諾書高高掛起。

3、“承諾萬能”。 有的審計人員認為有了審計承諾書就萬事大吉。對審計承諾書產生過度依賴性,誤認為被審計單位作出承諾後,即使其提供的會計資料不真實、不完整與我審計人員無關,一旦有了問題責任也不在審計人員。從而對被審計單位放鬆警惕,對審計承諾書是否真實不過問,甚至不認真履行審計監督的法定職責。這樣一來,反而無形中使審計風險加大了。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賬外賬等違法亂紀行為,而審計機關未能審計出來,虛假的承諾並不能解除審計機關應負的責任。

三、應採取的辦法和措施

為順利地推進審計承諾這一法定程序,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我認為,應採取以下方面措施加以重視和關注,使審計承諾更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

1、要“改變”——使審計承諾可以承諾。從審計承諾的時間、程序、格式、要求上進行適當的改變,提高審計承諾的可操作性,讓被審計單位及相關人員可以承諾,也讓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更能有效地利用承諾書。

審計承諾時間不是單一的必須是審計組進駐前作出,允許被審計單位及相關人員隨時作出承諾或可補充審計承諾,只要被審計單位及人員在審計實施階段提出。國家審計準則中命令性規則——“審計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承諾制度”及“審計機關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時,應當書面要求被審計單位法定代表人和財務主管人員作出承諾”和授權性規則——“在審計過程中,審計組還可以根據情況向被審計單位提出書面承諾的要求”。二者靈活結合效果會更好。

承諾程序也可以適當靈活,審計程序中的各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的,一環緊扣一環,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審計承諾也是如此,雖然送達審計通知書時就審前調查得到的有關情況進行了承諾,但由於審計的相關重點內容,不僅僅反映在被審計單位的賬面上,有的內容需要座談、走訪、實地觀察才能瞭解到,隨着實施階段審計的不斷深入,也可能發現重大的審計線索與事實,審計人員應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和線索及時地要求被審計單位有關責任人進行單項承諾,才有利於查深審透審計項目和分清責任,對於審計手段、力量有限等一時難以查實的情況,可以要求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特定事項單獨承諾,有利於明確會計責任,減少審計風險,提高工作效率。

審計承諾書的格式上更可以作出一些改變,不必固定格式,可以用空白式底稿要求被審計單位或經辦人員自行填寫選用。

2、要“頂真”——使審計承諾必須承諾。

審計承諾製作為一項審計業務制度,已寫入審計法和審計準則,就必須堅決執行,提高承諾書的剛性約束和效果,不能走過場搞形式。要充分發揮審計承諾書的作用,充分利用審計承諾書對實施階段的幫助和輔助作用。

一是要健全承諾制度,應從明確其法律效力為突破口,以法律強制力來保證該制度的實施。目前,承諾制雖然已作為法定程序,但相關的配套機制未建立。對被審計單位不提供審計承諾書、提供虛假承諾或到審計結束時才提供審計承諾書的行為,要採取強制性措施加以處罰,進行責任追究。

二是要宣傳承諾制度,應從轉變審計人員觀念為抓手,提高承諾的有用性。改變審計人員重審計問題的查找和取證工作,輕承諾書的利用分析工作。審計部門要通過宣傳承諾書對審計實施階段起幫助和輔助作用的審計案例介紹,來推動一線審計人員應用承諾書,提高審計人員督促被審計單位重視審計承諾的監督力度。

審計調研報告 篇6

自人民銀行內審機構成立以來,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審計活動,促進了人民銀行強化內部管理、規範業務操作。但近年來,人民銀行對內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發揮內審監督作用,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制約內審監督作用發揮的因素

(一)內審管理體制缺乏“三性”

1.內審工作未顯權威性。人行內審機構作為職能部門,在實施同級監督過程中存在不少難度,其原因在於內審工作缺乏權威性。一些部門對內審職責、性質、目的認識存在偏差,錯誤認為“工作質量有主管部門管,違紀問題有紀檢部門查,內審是‘挑毛病、壞政績’的多餘部門”,在審計時則表現為消極應付,缺乏配合。

2.內審工作缺少獨立性。作為人行職能部門,在本行直接領導之下,其審計規模、內容和工作時間就難免不受干擾。同時,在內審問題反映上,也存在避重就輕、有選擇地上報問題的情況。有的基層人行甚至把內審機構作為對付上級行審計檢查的工具,內審職能作用也因此偏離了“正題”。

3.內審工作不備超脱性。按照現行的內審管理體制,內審人員作為本行工作人員,其提撥、使用、評先、福利等各種切身利益都在本行範圍之內,內審人員開展的各項審計活動受到本單位的制約。在具體實施審計時,內審人員往往會顧及人際關係和切身利益而“心軟”,審而不深,查而不全,處而不力。

(二)內審監督方式和手段“過時”

人行審計效果往往會因間隔時間長、當事人變動、資料不全而不盡人意。現場審計方式雖然也能發現問題,但無法實施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的審計監督。同時受審計人員、時間、成本的限制,審計時內審人員不能全面詳細進行檢查。為此,審計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審計作用未能盡現。內審技術現代化進程緩慢,部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難於全面和有效監督電子信息系統上的各項業務,這種技術落差較大影響了內審效率。

(三)內審人員綜合素質有“短板”

目前,人行內審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知識面不全,綜合能力不高。相關審計專業培訓次數少,造成內審人員素質難於跟上形勢需要。由於缺乏既熟悉各項業務和掌握審計技巧,又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掌握現代科技信息網絡技術的複合型人才,以致在審計檢查中往往表現底氣不足,難於發現深層次的問題,從而影響了工作質量。

二、加強內審監督工作的對策

(一)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層層派出制

實行層層派出制的內審組織體系,理順內審機構的隸屬關係。實施派出制,從理論上講,符合“下查一級”的監督要求;從實效上看,有利於減少干擾,保證審計質量和效果;從慣例上講,歐美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內審機構實行集權制,其獨立性、權威性和超脱性,都是由其內審體制的組織地位來實現的,其機構、人員集中在總部,直接對下屬各分支機構實施審計監督。

(二)健全“三項制度”,規範監督程序

一是健全人行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通過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可以隨時掌握金融管理動態、建立監控數據庫檔案,在監督過程中分析執行金融方針政策、規章制度是否有偏差,並對其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找出風險點,確定審計重點,提出風險預警。二是健全人行內部監督檢查制度。檢查制度又分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定期檢查制度是內審工作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有固定時間、固定內容的連續性工作。不定期檢查制度是針對轄區內重點、突出的問題,通過這種有目的、不確定時間的檢查活動,可以突出重點,把握事物脈絡,找準風險導入點。三是健全人行內部控制評價制度。根據執行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內部檢查制度的`情況,應對全轄同級部門進行年度整體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組織體系,業務風險控制,業務活動合規性、公正性、有效性,內部控制制度及建設情況,幹部履行職責情況等,其結果作為轄區內人行年度工作考評的重要依據之一,使人行內審工作具有威懾力。

(三)實施質量控制,防範審計風險

內審監督的效果還依賴於實施全面的審計工作質量控制。審計工作質量是指所有審計工作的總體質量,涉及到組織的各項工作,貫穿於審計項目的全過程。既包括內審部門的內部組織和管理,又包括執行具體審計項目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審計質量控制措施是指為實現審計目標以及規範審計行為而建立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相應的技術方法等,它是對審計管理和審計工作過程的一種行為控制。只有客觀、公正地對其內部控制系統的管理活動進行揭示、評價、查處、反饋,糾正缺陷,杜絕隱患,才能提高審計質量。審計工作質量控制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降低審計風險的保證。

(四)狠抓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應制訂長期和系統學習培訓計劃,實行“三三制”“兩個同步”。具體是指內審人員在一年中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審計檢查,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培訓;內審部門與業務部門同步學習,內審部門對業務部門同步監督,使廣大內審人員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同時要學習外國先進審計經驗,還要向社會審計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提升內審人員整體素質。

審計調研報告 篇7

近年來,隨着我國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各商業銀行都積極開展了金融產品創新業務,不斷滿足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促進了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金融風險。如何加強對金融產品創新業務的審計,有效防範金融創新業務風險,筆者提出拙見,僅供商榷。

首先,金融創新產品具有表外反映性、槓桿性、風險與收益的潛在性、虛擬性等諸多特點,對傳統審計理論和審計方法提出了挑戰,有待審計界進一步探究。

其次,金融衍生交易具有較強的技術性、複雜性等特點,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金融知識儲備提出了挑戰,成為深入開展金融產品創新業務審計的瓶頸。

最後,不完全信息博弈對金融審計構成了困境,主要表現為審計人員與被審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同時還表現在審計人員與金融監管部門(一行三會)之間的.信息共享不暢通。

首先,把握重點,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重點風險業務產品的審計。

金融創新的風險重點主要集中於金融衍生產品,審計前必須對金融創新產品進行全面瞭解。一是瞭解創新產品的種類和業務量,看是否將金融衍生業務交易演化成主業;二是瞭解金融創新產品的研發設計、試點推廣、操作流程、風險環節及其內控制度,看是否能保證金融創新業務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其次,充分準備,加強與被審計金融機構的有效溝通,確保有的放矢地開展審計。

審計前,審計人員必須加強金融知識的學習,甚或是實地跟班學習,就某些關鍵性問題與被審單位的有關人員進行有效溝通與觀摩,以掌握重要的金融創新產品(如信託、理財、保理等)的業務流程和風險環節等方面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審計。

此外,還應充分利用金融、法律等專家的意見。衍生金融產品一般會涉及較深的金融、法律等專業知識,可考慮聘請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專家協助審計。

再次,多方協助,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一行三會)的有效溝通,以求監管信息及時共享。

在實施審計項目時,及時與金融監管部門溝通,重點關注相關監管制度是否及時跟進,避免出現監管盲區,從而促進被審金融機構改進和完善金融創新產品,發揮審計“免疫系統”的功效。

最後,招賢納才,加強審計人才梯隊的培養與建設,確保審計隊伍的延續性。

高質量的審計成果來自於高素質的審計隊伍。隨着資本市場規模不斷膨脹,金融市場的不斷豐富,金融創新業務的不斷髮展,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已不適應金融審計的新要求,急需培養一批多元化、現代化、複合型的金融審計人員

審計調研報告 篇8

一、調查目的

企業內部審計作為一種自律機制,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是促進企業建立健全內部約束機制,維護國家的財經法規和企業規章制度貫徹落實的必要保證。對企業的內部審計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目前,企業中的內部審計,從內容上已圍繞信息的可靠性與完整性,政策、計劃、程序、法律和規定的遵循,保護資本的安全,資源的節約和有效使用,經營目標的完成等方面來展開工作。但內部審計從目前的普遍成效來説還未發揮出應有的支持內部管理的作用,更無法適應現代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目標要求。

二、公司基本情況

保意建材城位於港城建材主戰場核心板塊,經營面積達8000平方米 ,品類齊全、品牌林立。商城內的品牌建材全部為保意自營,這一經營模式自成體系,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業界當中屬於最先進的經營模式。保意建材城超大規模、超強品牌、超羣理念、超級服務,領軍港城、領跑業界。保意企業十四年來以誠信為本,在港城業界有口皆碑。對於大型零售企業來説企業的內部審計與管理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三、調查的內容

(一)該企業經營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認識不足。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部分企業領導人片面認為內部審計就是檢查內部經濟問題,會影響企業職工的團結和穩定,有的認為內部審計限制了自己的經營自主權,削弱了自己的權威,有的將內審機構形同虛設,使內審人員無職無權。

(二)審計處於低級階段且專業知識不足。目前內部審計的職能應是查錯防弊型與管理服務型緊密結合。但現狀是由於基礎管理的缺陷,一般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還要每月度將大量精力用於複核糾正會計科目及經營管理數據的正確性上,然後才能將部分精力投入到數據的真實性、合法性的查證及生產經營的監督,加上目前內審人員普遍是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匱乏,審計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資本運作、投資、成本管理、產品定價方案評審與選擇等重要領域,一般都無能力和條件開展審計工作。

(三)內部審計缺乏充分的獨立性,削弱了內部審計決策的質量。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基本原則,是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的基本前提,內部審計人員應該和他們所審計的活動保持獨立,這樣才能做出公正、無偏見的判斷。所以,內部審計能否充分發揮作用與內部審計機分享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分享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分享是件快樂的事件,樂於分享的人,事業更容易成功。

經典資料,WORD文檔,可編輯修改,歡迎下載交流。

構和人員是否具備充分獨立性有關。然而,經驗證明,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嚴重不足,主要源於我國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和組織形式以及我國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缺乏專業素質。

眾所周知,內部審計機構是企業內部設置的機構,在本企業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為本企業實現經營目標服務。因此,內部審計在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業的利益限制。於是,企業的內部審計很難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上對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做出客觀公正、合理合法的評價。特別是當面對企業領導者參與或法人違紀時,內部審計往往是無能為力的。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如若服從於管理層意志,不能對企業的財務進行有效監控,出具虛假審計報告,就會埋下巨大的隱患,導致審計風險。此外,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人員和公司、單位其他部門人員同屬一個機構,潛在的或實際出現的利益衝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內部審計人員也要承擔企業的經營責任,從而內部審計人員獨立性極易受損害,多數單位沒有配備專職審計人員,而是由其他業務人員兼任,也沒有賦予他們一定的職權,受執業能力和專業素質限制,也很難開展內審工作。

(四)領導授權不明確、充分。一個企業內控制度的執行力與企業文化的建設有很大關係,但客觀上受利益驅動的影響更大,而企業決策層基本上沒有授予內審對查證違紀違規問題的直依靠揭示、審計建議等審計職權很難實現審計糾錯的期望目標,對審計人員提出的問題與改進意見有相當部分被審計者是“虛心接受,屢教不改”。

(五)審計人員的考核激勵不科學。缺乏安全感的審計人員思想趨向消沉,工作缺乏責任心,工作中顯得“顧慮重重”,嚴重影響審計行為的有效性。而絕大部分企業對內審人員工作的考核評價標準忽視了這種特定現象,多采用懲罰激勵而少採用獎勵激勵,往往使得內審人員辛辛苦苦工作,換來“裏外不是人”的感覺。

四、調查的體會與措施

(一)內部審計機構要合理定位。在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及及法人治理內部控制組織框架中,內審機構應是一個獨立部門,它應直接對監事會負責,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內部審計事在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中,內審部門應有不可置疑的權威性,並具備股東大會或其常設機構董事會明確授予適度的審計事項直接處置權,

大型企業經典管理資料模板,WORD文檔,歡迎下載交流

針對內審報告中提出的整改、處置意見和建議,應及時予以研究並給予反饋,這樣才能保證在科學、完善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業的經營目標。

(二)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考核選拔制度。對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要實行公開競聘、多級考試等選拔制度,採用“不拘一格選人才”的機制全方位地開發事業性強、業務素質高、能主動盡職的.優秀審計人才資源,並把他們配置到適合的管理或主管崗位上,不斷提高審計人才的使用效果,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審計人員的成就感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三)以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為出發點,改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明確內部審計責任。經驗表明,內審機構和人員的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實現其職能,發揮其作用的前提條件。因此,必須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使其獨立於其他職能部門,在領導關係選擇上要提高內審機構的直屬領導層次(直屬領導層次越高,其獨立性越強);必須設置專職的審計人員,使其不參與或負責其他職能部門的管理活動和其他業務活動,在其領導體制的選擇上也要考慮審計活動與業務經營活動的關係,避免一人既負責財會工作,又參與審計工作、既負責某項業務,又指揮對這項業務活動的審計等職責不相容現象發生。此外,保證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開展業務中的實質性獨立自主地選擇審計項目,確定審計重點,編制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完成審計報告。明確內部審計人員的責任也是提高審計獨立性的重要手段。應當建立審計人員首先要明確其職責,以職責來決定人員,而不是確立人員後再賦予職責,通過劃分職責來確定內部審計的權利,才能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目標和內容與其職責達到統一。

(四)建立健全各項審計業務管理制度,實施審計質量考核。重點應推行“主審負責制”,對審計項目的整個過程,應建立有效約束、嚴格把關的質量控制機制,按照過錯原則追究審計質量問題的有關人員責任及領導連帶責任,即誰的過錯誰負責,主管領導負連帶責任。審計員對各自分管的工作負責,主審對整個審計項目負責,並與獎金、榮譽掛鈎。主管審計的領導主要對評價、定性、處理意見是否恰當審籤,從而各司其職。

(五)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的建設,提升審計工作水平。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是否真正能為企業實現其最終目標服務,不僅要有完善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作為內部審計人員的行為規範,更才可能較大幅度地提高審計人員素質,使內部審計機構真正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臂膀,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更好地為企業的經濟活動服務。

分享一個蘋果,各得一個蘋果,分享一種思想,各得兩種思想。分享是件快樂的事件,樂於分享的人,事業更容易成功。

審計調研報告 篇9

企業管理規劃是對企業長期的發展目標、經營宗旨、管理體系設置、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應用等內容的籌劃,是企業近期、中長期加強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經營管理效益的總的指導藍本和框架。從系統內電網企業情況看,大部分企業將企業管理職能分散至各專業部門,沒有企業管理的專門機構或綜合機構,個別企業管理機構的職責多半侷限於法律管理、創一流管理和班組管理等,對整個企業綜合管理規劃發展缺少考慮。

電網企業當今面臨的大環境,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國家電網公司和各網省公司紛紛提出了建設和諧電網、和諧企業的口號。和諧電網企業是指將企業內外部所有涉及企業發展的元素,進行統籌規劃,統一考慮,確保其協調與和諧,達到滿足社會期望值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管理髮展模式,因此要對企業發展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

一、確立企業長期奮鬥目標,增強企業凝聚力

企業目標是企業凝聚員工鬥志的有效手段,個人目標是激發員工進取精神和創造力的源泉。國家電網公司已提出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和“和諧電網企業”的目標,基層電網企業也應根據所在城市的定位,設計適合本地區和本企業歷史人文環境的長期發展目標,並在全體員工中不遺餘力的灌輸,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二、建立包括企業管理規劃在內的企業發展整體規劃

在企業發展目標的指導下,制定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在規劃上將各個專業規劃進行統籌平衡,有機銜接,避免各專業規劃上的各自為政和脱節。

同時,針對目前管理資源匱乏,各專業橫向銜接較差,數據資源等利用效率低,整體管理水平不佳等問題,電網企業應考慮制定企業管理規劃,設立和諧企業管理的目標框架,分析目前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制定管理體系和規劃實現的具體步驟,為和諧企業建設提供管理機制方面的保證和基礎。

三、建設適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並強力灌輸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內部的信仰,而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企業文化應包括企業目標、戰略、任務、凝聚員工的導向、機制和方式方法等一系列內容,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起碼要求,一是企業要有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二是企業文化必須灌輸到每個員工,使人人都非常熟悉,三是應建立起企業內鼓勵信仰企業文化的機制,四是應建立企業文化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機制。

四、建立和諧管理體系,促進電網和諧發展

嚴密高效的制度體系、簡潔科學的流程設置、清晰制約的責任體系,目標為導向的激勵機制,預防為主的風險抵禦體系,是和諧發展的環境保證。

1、制度再造,重塑內部控制體系

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約束,一個企業嚴密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其穩定發展的基礎。如果只注重發展不管內部黑洞的防範,再大的企業也可能垮掉。目前有的電網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一是沒有一個在企業目標指導下的總的要求,各專業各自制訂本專業制度,各專業制度間的銜接是否無縫、是否有矛盾、是否堵住了所有漏洞,沒有誰能説清楚;二是制度體系本身缺乏一個隨時更新的機制,制定新制度的時候很少有人過問是否與老制度有衝突,是否與其他專業制度有銜接,企業內部到底有多少規章制度,企業目前的管理模式是否是最合理有效的;三是規章制度缺乏一個有效的灌輸機制,即如何使這些制度讓全體員工都知道,如何確保他們都按制度辦事,如何做到獎罰分明。

2、流程再造,高效制約的業務閉環設置

業務流程設計目標是效益和效率。效益就是要達到完成工作目標的目的,效率就是要高效快捷的完成目標,關鍵環節要精細化,次要環節應簡明化。同樣的道理,流程再造不是要推翻現有流程重來,而是要實事求是的考慮流程中的環節和要求,流程再造可與流程同業對標和標準化建設結合考慮。流程同業對標是指將本企業流程與先進電網企業相同業務流程設置對比,改進本企業流程設置;流程標準化管理是指通過一定週期的流程改造,使企業內所有基層單位都執行統一、高效的流程,在業務環節設置上逐步達到標準化。

3、清晰制約的職責體系建設

職責體系建設實際上就是機構和崗位的責權利設置。

清晰制約的職責體系建設,一是要及時對新增業務明確職責,避免機構和崗位職責一經設定,幾年不變;二是實事求是的配置管理資源。在電網規模擴大,業務量劇增的情況下應合理考慮資源的配置;三是將一系列先進管理理念融入崗位職責,融入崗位日常管理中去。職責體系設置還應考慮業務效率和內部控制的要求。

4、建設通暢的開發和利用員工智慧的渠道

企業發展中,人、財、物和管理機構是幾項有機結合的元素,而員工智慧的開發是一切資源元素中最活躍、最關鍵和最具潛力的元素。一個能開發利用員工智慧的企業,其前景是無限量的。員工智慧體現一是管理創新,提出管理方面的新點子,創造管理效益;二是指出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減少企業損失;三是技術創新;四是集合所有員工智慧,為領導決策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拓寬領導思路。

開發和利用員工智慧渠道建設,一是要建立相關制度,明確對員工發表新點子和技術創新給予鼓勵、倡導和獎勵;二是要給予員工表達看法的場合,如網上論壇,領導郵箱,在網頁上發表管理類文章,電話書信等各種渠道;三是對員工的新點子及其他智力成果進行內部的知識產權保護,保護的形式可以是公佈員工的姓名等等。

5、建設集合的數據中心,實行資源共享

在數據資源利用方面,已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如統計、財務軟件,調度SCADA系統,生產技術系統和可靠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同業對標軟件等等,但是,一個明顯的問題是這些系統一是沒有形成共享,各用各的數據,比如一個售電量指標,可能會在統計系統、FMIS系統、調度系統、同業對標系統中同時要求錄入,效率較低;另一方面的問題是,這些系統中的數據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往往是系統的錄入者才能訪問,而企業內其他大量的潛在使用者卻不能訪問這些資源。國家電網公司已以“SG186”工程試圖建立企業整體信息平台,地市級電網企業應瞭解該系統的深度及廣度,是否能覆蓋本企業今後的整體信息系統,如果不能,則應及早規劃適合自身的信息建設。

在企業整體信息平台尚未建設起來之前,可將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可公開的所有指標,企業精神、企業目標、戰略任務、年度目標要求等由專門機構及時動態在網頁上,使全體員工方便的獲取數據共享資源和其他共享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6、風險評估與防範體系

電網企業風險比較典型的體現如下:(1)人員法律意識較弱,對外業務控制嚴密性較差,電力法規與其他法規衝突,社會各界和公眾法律意識增強等等,使電網企業法律風險加大;(2)電網建設資金沒有穩定來源,運動戰式的電網建設,造成建設的質量、安全、進度風險加大,運動式建設使電網薄弱的問題週期性存在,不能滿足公眾和社會對電力的'需求,電網安全運行的風險加大;(3)有限的服務資源與公眾無止境的服務需求增長間的矛盾,使優質服務風險加大;(4)內部控制制度並未覆蓋所有環節。

風險評估與防範體系建設,電網企業應按年度形成外部風險和內部控制風險的清單,並對這些風險進行評估,按輕重緩急排序,對突出的風險提出防範意見,並形成常態機制。

7、新的管理理念與企業現狀有序推進

目前系統內提出了同業對標、績效考核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問題是部分電網企業管理基礎和人員意識距離這些先進理念還有一定差距,如果所有先進方法和理念一併強制在企業內推行,容易形成兩張皮現象。這些管理方法都是好方法,關鍵是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領導重視、加強培訓、員工提高認識、改善基礎管理、提高效率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好的管理方法,目的是要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益,因此運用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技術性和藝術性的方法。我們在做任何工作或任何改變時要做到兩點,一是本企業以前是怎麼做的,有沒有提高的可能;二是其他企業是怎麼做的,有沒有學習的必要。目前由於環境限制,大部分電網企業同業對標還停留在指標排名以及大量的數據重複報送、空喊口號、形式會議等方面,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同業對標還有很大差距。

8、確定各專業、上下級間的銜接機制

這是保證和諧發展的常態機制,管理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持續過程。一套科學合理嚴密的管理體系和制度,隨着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新的問題的出現,必須有一個常態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機制,才能達到和諧要求。這種動態機制分兩個層面,一是定期的上下級之間的工作銜接機制,二是橫向專業間的定期銜接機制。

9、確定增強員工歸屬感和企業凝聚力的常態工作機制

員工對企業的激勵需求也是一種持續增長的過程。不斷的激勵才能激發出員工聰明和智慧。對員工激勵的方式有貨幣、物質、榮譽、精神、關心(經常表揚或談話甚至批評)、組織活動、歸屬感、教育機會、晉升等等。企業應考慮適合本企業員工的激勵方案組合,並督促有關方面持續改善的實施,以獲取員工智慧的最大回報。

10、建立領導決策參謀中心

這是企業領導階層獲取領導智慧的另一種渠道,一般而言,領導智慧的獲取,有自身、員工、外部信息幾種渠道。外部信息包括上級信息、媒體信息、網絡信息、專業機構諮詢、對標學習等等。專業諮詢的形式如特大型企業可聘請外部律師、經濟師,可請專業企業管理公司進行專業諮詢。企業也可從離退休員工中選聘組建自己內部的諮詢顧問。

審計調研報告 篇10

責任審計報告是反映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成果、質量的最終載體,為審計成果應用者提供決策依據,是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目標。但是,目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報告地使用和閲讀,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利用效果較差,如何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可讀性是必須着力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存在的問題

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可讀性差,不僅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質量,而且造成經濟責任審計成果利用率很低。主要表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審計報告缺乏通俗性。目前,審計結果報告的內容都比較單一,較多地反映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狀況,就賬論賬、就事論事的多,過於強調數據、羅列數據多而理性分析少;同時,較多地運用專業術語和技術詞彙,有的甚至出現較冷僻的行話術語或者模稜兩可的文,如對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的表述違反了什麼法規,依據什麼法規予以處理。這樣加大了報告使用者閲讀、理解報告的難度,降低了審計報告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不利於審計成果的利用。

二是審計報告內容繁多。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為黨委、政府或幹部管理部門提供幹部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決策依據的一種行政公文,應當精簡高效、乾淨利落。但是,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太多,使用者往往來不及全部閲讀,或者看了後面忘了前面,抓不住報告的重點內容;同時,還存在較多的宂詞贅句,比如,將財政財務收支報告中描述的“審計工作開展的總體情況”、“審計承諾、被審計單位會計及相關責任”、“審計程序”等內容也納入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這既

無謂地增加了報告的內容,同時又沖淡了報告的主題,降低了報告的`可讀性。

三是審計評價過於格式化。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評價依據不充分、評價內容籠統。審計評價往往就事論事,泛泛而論,只對單位不直接對責任人,而且評價內容過多,造成評價目的不明確和結論性意見較為含糊。同時,由於缺少具體詳細的評價量化指標,在評價內容中不能明確界定領導幹部的經濟責任。這樣寫出的審計評價千篇一律,不僅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而且造成報告閲讀者、使用者的“視覺疲勞”,起不到評判和參謀作用。

四是審計內容和問題缺少重要性水平分析。當前部分審計人員沒有預先考慮確定重要性水平,將審計的內容以及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全部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披露,給報告的使用者誤導或產生誤解,往往忽視了一些重要的內容和嚴重的問題。如,對領導幹部任期內經濟決策事項不分大小,全部作為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內容,造成審計報告重點內容不突出,閲讀者不感興趣;將不是被審計領導幹部分管單位存在的賬務處理不規範的問題寫進經濟責任審計報告,這類問題看上去往往金額很大,就會給報告閲讀者產生誤解。

五是審計建議針對性不強。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閲讀和使用者具有定向性,即黨委、政府和幹部管理部門;但是,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的審計建議與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報告中的審計建議大同小異,區別不大。這樣的審計建議是針對被審計單位違紀違規問題或內部控制制度提出的,而沒有針對宏觀決策者、領導者加強下一步管理提出

科學可行的建議,影響了報告閲讀者、使用者對報告的重視程度。

二、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可讀性的對策

審計機關進行經濟責任審計必須來自幹部管理部門的委託,其審計成果不僅僅是“自用”,而更重要的是“他用”。為此,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可讀性關係到經濟責任審計的“命脈”。

一是轉變觀念,提升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認識。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突破了以往審計報告只是揭示單位經濟活動事項的侷限性,不僅對事而且對人,並且重點是評價領導幹部的工作業績和經濟責任,為幹部管理部門提供了既量化又直觀的可靠可信的依據。這樣就要求審計人員應當及時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寫好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對管理和監督領導幹部履行職責的重要意義,將寫好對經濟責任審計報告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反腐敗結合起來,使結果報告方便使用者和閲讀者應用。

其一,要避免將結果報告簡單的羅列數據,應加強對審計數據和事實的分析,使結果報告有理有據、有血有肉,使報告收閲者對審計查出的問題有比較透徹清晰的認識。其二,要避免將財政財務收支報告與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混淆,應以財政財務收支報告為基礎,經過深加工,使結果報告精、深、透、全。其三,要避免結果報告中出現專業術語或行話行語,應當以最簡單明瞭的詞語來撰寫報告,使結果報告通俗易懂。其四,要避免結果報告中違紀、違規行為問題的性質、程度等不區別分析,應當針對違紀違規行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第一,是故意違紀、明知故犯,還是無意犯規、法規不明、界限不清;第二,是個別問題,還是共性問題;第三,是一般問題,還是特殊問題;第四,是初犯還是屢犯;第五,是個人(單位)行為還是上級領導或政策行為;通過分析,不僅為正確合理地定性,實施恰當處罰提供依據;而且為提出有價值的改進建議,加強管理,杜絕問題的再次發生打下基礎。

二是加強學習,提高經濟責任審計人員業務水平。經濟責任審計涉及財務、法律、教育、土地、環保、民政、經濟、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識。這樣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備多方面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因此要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和結果報告的可讀性,必須加強經濟責任審計人才的培養,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其一,要注重經費投入,加強人才培訓。選拔一些有業務經驗的審計人員到審計署、省廳、高校等組織的計算機、財經、管理、法律、宏觀經濟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理論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綜合素質;其二,要學習瞭解當地經濟發展形勢。審計人員要學習瞭解當地的經濟發展形勢,要讓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緊緊圍繞當地的區域發展,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要求,提出的審計建議要從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高度出發,不能泛泛而談、千篇一律;其三,要重視自身再學習、再思考。經濟責任審計人員應重視再學習、再思考,不斷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報告的質量,不能僅僅按照固有的模式生搬硬套報告,而應當去考慮為什麼寫。寫什麼。寫給誰看。看了之後有什麼效果。這樣使用者和閲讀者才會對報告產生興趣,審計結果才能得到更好地利用。

三是簡化報告,提供一目瞭然的審計結果。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

相關部門利用審計結果的直接依據,也是體現審計成果的書面載體。因此,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應該做到內容簡潔,觀點明確,可讀性強,利用價值高。圍繞這個目標,要從三個方面作出改進:

其一,應進一步規範結果報告模式。整個報告由基本情況、審計結果和審計評價三部分組成,“審計工作開展的總體情況”、“審計承諾、被審計單位會計及相關責任”、“審計程序”等放在財政財務收支報告內容中,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不作敍述。其二,應進一步突出審計重點。在審計結果報告中要對審計中內容的重要性作出判斷,抓住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使用者和閲讀者的“眼球”,要圍繞財政資金這條主線,將社保、教育、扶貧、城建、國土、環保等資金地使用、管理、績效情況作為領導幹部履行經濟責任的重點審計內容,使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時刻關注社會的焦點、難點、熱點,讓使用者密切關注本區域的動態。其三,應當將結果報告圖文並貌。在經濟責任審計報告中對需要反映的一系列數據應儘可能得用圖、表的形式來反映,讓使用者和閲讀者看起來更直接、比較更方便。這樣不僅可以為報告“減負”,而且使報告更簡單明瞭,使用者和閲讀者更容易抓住報告的重點和實質,有利於擴大審計影響。

審計調研報告 篇11

我局對管理使用專項資金的單位進行審計及審計調查,發現個別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加強對專項資金的核算及監督管理。

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佔用部分專項資金彌補單位經費不足;專項資金結餘量較大;撥款環節多,部分資金未全部納入專户管理;受益項目未按期完工或未能及時驗收;專項資金未能及時撥付到位以及專項資金的零星分散等。這些問題會相應產生許多弊端,其一是逃避了有關部門對專項資金的監督;其二是資金使用單位對本單位的專項資金到底有多少心中無數;其三是造成專項資金長期閒置,不能及時發揮資金使用效率;其四是會形成新的違紀,時間長了就會變成單位的“自留地”,什麼費用都往裏面擠;其五是資金零星分散造成資金的效益性不高。

究其原因是:一是制度不健全,法制觀念淡薄,有關領導、財務人員和一些具體辦事人員對政策法規不熟;二是預算管理比較粗放,缺乏統籌考慮;三是項目實施管理不規範;四是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不規範;五是對專項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不夠。

針對存在問題,審計建議:一是規範會計核算,各部門撥入的專項資金全部納入專用賬户管理;二是下達項目資金時核撥一定的工作經費,以免其他費用再擠專項資金;三是進一步改進預算安排方法,使項目安排更加合理和科學,集中財力,每年選定幾個有代表性、能啟動相關投資的項目進行重點扶持,按規定程序保證資金及時到位;四是加強監督工作,建立專項資金管理的有效機制,強化對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重點檢查分析資金安排使用的效益性問題,促進資金分配的進一步合理和優化;五是加強財務人員培訓,提高人員素質,規範會計核算行為;六是建立和健全內部約束機制,加強項目資金的內部審計監督,督促項目單位抓緊項目建設,如期完成項目計劃,進一步發揮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審計調研報告 篇12

審計計劃管理是審計業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先導,是審計工作目標完成的前提條件,是整合審計資源,實現科學審計管理的靈魂。加強和改進審計計劃管理,對規範審計機關業務活動、確保審計工作高效、有序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基層審計機關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審計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審計計劃管理更是其中的最薄弱的環節。筆者作為基層審計機關計劃管理員,結合所在單位工作實際,對當前審計計劃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如何加強基層審計機關計劃管理等問題作一個淺要的分析與探討。

一、當前審計計劃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基層審計機關對審計計劃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審計計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甚至根本沒有得到體現,計劃僅只是一個印在紙上的東西,並沒有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運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審計計劃在很大程度上還處在一種“瞎子摸象”的粗放管理狀態,還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系統的管理體系,大多數基層審計機關實際上是有計劃,無管理。主要表現在:

一是計劃編制流於形式,欠缺嚴謹性。

目前基層審計機關在編制年度工作計劃時,往往都是循慣例,將上年度的計劃拿來,隨意調整一下,就變成了當年的審計計劃,沒有嚴謹性可言。

二是計劃體系中沒有中長期計劃,欠缺長遠性與前瞻性。

基層審計機關往往只注重年度計劃的編制,而忽視中長期計劃的編制,年度計劃沒有科學合理的中長期計劃做指導,缺乏長遠性和前瞻性。與政治、經濟不斷髮展的形勢不相適應。

三是計劃準備不充分,欠缺科學性。

大多數基層審計機關計劃編制工作往往只是辦公室的工作。其他人員,特別是一線審計人員基本上不參與。計劃準備工作往往是應付了事,計劃與實際相分離,談不上科學性。比如沒有與有關單位和部門做深入溝通,不做認真細緻調查研究;沒有充分考慮自身資源狀況,對自身資源把握不準,在計劃安排上只講需要,不考慮自身能力能否做到,計劃與自身能力不相適應;對審計對象調查瞭解不深入,沒有建立和利用審計對象資料信息庫。

四是在審計對象的選擇和項目的確定上,缺乏嚴格的標準和認證程序,存在盲目性。

基層審計機關往往是根據自身利益需要來確定審計計劃,屬於韓信帶兵多多益善,一味貪多。

五是計劃實施與終了階段沒有進行有效管理,欠缺系統性。

多數基層審計機關計劃制定後,就代表計劃管理工作的完成,項目的增減頻繁,且沒有必要的審批程序。計劃執行缺乏有效控制,對項目進展、資源和力量調整、質量和風險控制及目標的實現沒有實施必要的管理。計劃完成後,沒有及時進行質量評估、績效評價、經驗總結和獎懲兑現。

二、影響審計計劃管理的主要原因

影響審計計劃管理的因素很多,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重數量,輕質量。

客觀的看,我國國家審計重數量和輕質量是並存的,特別是在基層審計機關尤為顯著。從審計資源情況看,全國審計機關有8萬人左右,被審計單位有80萬左右,審計覆蓋面小而審計資源少,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因急於完成交辦任務而不注重質量的結果,基層審計機關由於體制性的制約,這種情況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也是制約我國審計事業整體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重實施,輕計劃。

我國審計工作的發展僅僅經歷了二十多個年頭,由於一些現實因素的制約,如審計數量與審計資源的矛盾、依法審計和依法處理的矛盾等,形成了注重審計實施,忽視審計計劃的現象。如在審計計劃階段,搞好審前調查和實施審計方案是審計工作質量控制的兩個關鍵環節,包括審前調查、資源整合和審計方案都需要進行科學的配置,這是完成審計任務和質量控制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國外往往審計計劃一般要佔整個工作時間的四分之一以上,而我國審計工作大部分的時間集中在實施階段,忽略了這一重要環節,不可避免的要形成審計風險。

(三)重結果,輕全程。

審計計劃是審計工作的龍頭,是整合審計資源、實現科學審計管理的靈魂。由於我們目前的審計管理仍然是傳統的和粗放的審計管理模式,表現為審計目標及重點不明確,項目安排缺乏嚴格的標準,對全程管理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如重審計報告,輕落實決定;重審計問題,輕審計規範等現象突出,直接影響了審計質量。

三、加強和改進審計計劃管理的對策

實行科學的審計管理,必須改進審計計劃工作。在計劃的編制上要進一步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增強科學性;要切實有效地執行計劃,加強信息交流和資源整合;要進一步完善和建立計劃執行情況的考評體系,並加強審計成果的利用。

(一)糾正認識偏差,切實重視審計計劃管理工作。

科學的審計計劃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依據和基石;能夠切實整合審計資源,解決當前基層審計機關所面臨的審計任務繁重與現有審計力量相對不足的矛盾;能夠起到控制審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是提高審計質量、防範審計風險的需要;是審計創新的保證。只有在思想上對計劃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才能為計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

(二)建立和完善審計對象資料庫。

縣級審計機關審計對象約400多個,二十多年來已經對每個單位都開展過審計,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如果建立了翔實的資料庫,很多審計資料和成果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在確定審計對象和項目時也就不會茫然適從。因此,在每年審計結束後,應當將被審計單位的有關數據及審計報告、審計決定等信息錄入“審計對象資料庫”,使審計對象資料庫逐年更新完善,逐步實現對審計對象的動態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計劃管理的有關制度。

加強管理,制度是保證。基層審計機關應當建立和完善從計劃編制到計劃執行與反饋執行與反饋以及計劃執行情況考核和評估等一系列完整計劃管理制度。確保審計計劃管理有效實施。

(四)加強計劃執行的落實檢查,建立和完善計劃執行情況考核和評估制度。

科學有效的考評制度是促進審計計劃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因此,計劃管理部門應該認真研究考核審計項目計劃執行情況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以促進工作為原則,建立規範的考評制度。在時機成熟的條件下,可以選擇部分審計項目,以審計項目計劃和審計方案為基本依據,對項目執行進度、審計組織實施情況、審計成果、審計成本等方面進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