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企業調研報告通用15篇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4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企業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企業調研報告通用15篇

企業調研報告1

[摘要]本文探討分析了目前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關鍵詞]人才需求 教育改革 調研報告

一、調研基本思路與方法

為使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縮小與企業人才需求的距離,培養優質的人力資源,我們積極深入大型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研究企業的崗位需求和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規格之間的關係,為職業學校教育改革提供專業調研和準確定位。

1.調研內容。(1)調研目前企業人才學歷層次和比例的基本情況。(2)調研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對人才規格內涵的介定情況。

2.調研方法:調研組以座談、數據統計、下發問卷等形式,對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及比例、專業人才比例、企業用工需求、合作辦學等情況進行調研,聽取企業對職業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用人需求現狀分析

1.學歷結構和比例分析。根據對某大型國有企業1700多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以得知其學歷結構。在企業的技術工人中,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所佔的比例接近40%,成為企業技術工人的主體。職業學校學生除了能從事該企業基本組裝等工種外,在專業技術崗位、基層管理崗位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2.專業技能等級及對應的比例分析。根據對1700名從業人員進行調查,可知人員根據從事的崗位不同,其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為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及技術等級證書兩種。

企業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一般具有三種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其中高級佔21%,中級佔46%,初級佔22%,無技術資格佔11%。企業技術工人持有五個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不同等級對應的比例如下,初級以下佔72%、中級佔14%、高級佔10%、技師佔3%、高級技師佔1%,從初級到高級技師的比例呈金字塔型分佈。目前企業的.技術工人中,技術等級比例不夠合理,初級及以下比例過大。

3.企業所需的人才規格與專業工種分析。企業隨着社會的發展,產品要不斷更新、不斷升級,需要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先進的生產設備,這一切促使企業必須擁有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但職業學校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與企業的實際需要有差距,畢業生的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同時,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與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對接程度還遠遠不夠,部分企業急需專業工種有機械加工、農藥化工、儀器儀表、鍋爐、鑄造、焊接、食品加工、話務員和營業員等,無論在質量與數量上職業學校都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挑戰

1.企業技術工人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調查顯示我市企業技術工人的比例結構以初、中、高排列為74:16:10,按照國家要求的20:50:30的比例結構,企業技能型人才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工人數量嚴重不足,無證人員佔技術工人總數的52%。企業員工缺乏現代企業所必須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知識,影響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職業學校在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等方面有很大的辦學空間,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

2.企業需求的專業工種和職業學校開設的專業錯位。因為職業學校專業制約和市場用工需求有偏差,導致學生的就業率並不是很高。一部分中職學校並沒有辦出職業教育的特色,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與社會實際需求脱節,不受企業的歡迎,造成招生與就業兩大難。而企業卻因缺少優秀的技術工人,制約着自身發展,也制約着經濟社會的發展。

3.職業學校的學生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實際員工素質有差距。企業對員工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要求較高,但在部分就業的中職生的身上還存在着職業道德教育欠缺,敬業精神不強,責任心較差,不能勝任本職工作。這就需要職業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及教育教學改革上進一步深化。

4.校企合作關係尚未形成良性互動。在調研企業人才需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受調查企業中管理崗位的領導往往説不出我市各職業學校的特色或品牌專業,對於曾合作過的學校也只能説出與之合作的幾個專業。根據國務院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職業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提高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職業學校無論是教育教學還是招生就業,無論是教學科研還是生產實踐,都需要與企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

四、對推動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幾點建議

1.規範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大力加強校企專業對接。學校要堅定不移的走校企合作之路。一方面學校要與企業建立緊密的聯繫,把企業的實際需求作為辦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後的發展趨勢,主動調整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使學校的專業與當地產業結構相吻合。在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上,力求做到“設置一個專業,培養一類人才”。另一方面,學校要主動積極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針對企業特點,制定培訓方案,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為在職職工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實現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相結合。按企業需求實現校企聯合,鬆散型、緊密型、合一型均可。

2.塑造高素質、重技能的勞動者,培養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學校要將素質教育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要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充分認識職業和技術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意義和價值,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勞動態度。以就業為導向,以文明禮儀教育為塑造學生職業形象的基礎,以公益勞動為塑造學生職業素養突破點,縮短畢業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使畢業生儘快地進入職業角色。

3.加強職業學校教師深入到企業進行自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組織教師到企業實踐和鍛鍊,通過零距離接觸企業,親身參加生產勞動,使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提高對教學的指導性。同時,邀請企業專家深入地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探索和建立按企業用人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確定市場需求的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實訓實習和學習成果評估等各方面聽取企業專家的意見,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和引進“雙師型”教師,適應新型職業學校課程的教學要求,為培養企業需求的優質人才。

企業調研報告2

1、本次調查的企業中有44%業主參與了“光彩事業”,參與方式最多的是“捐款”和參加“修橋鋪路等公益事業”。規模越大的企業參與“光彩事業”的比例越高:億元級的企業參與率為82%、千萬元級的為76%、百萬元級的是64%,而百萬元以下企業僅為40%。

2、私營企業內勞資關係問題較多而且複雜

私營企業中的勞資關係始終是個引人關注的話題。本次調查發現:

(1)僱工工資有不升反降趨勢

根據工商局調查數據,某某年私企僱工全年平均工資加獎金加部分分紅,總數是8033元。而國有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是14577元,集體單位在崗職工為8678元。在以往調查中,私企僱工工資雖然比國有企業低,但二者相差不超過1.2倍,而某某年則超過了1.8倍。此次調查還第一次發現私企工資低於集體企業。為了比較,再看工商聯調查數據。由於工商聯調查企業中的代表性人士較多,企業僱工平均工資較高,為9043元,但仍低於當年國營企業工資水平,也低於某某年第五次私營企業抽樣調查的僱工平均工資10250元。

數據還顯示,僱工工資並不一定與企業資本規模成正比。資本千萬元級的私營企業僱工平均工資(6817元)反而比小私營企業工資(8118元)低;億元以上規模的企業由於從事高科技行業較多,員工平均工資較高(12752元)。

在各種行業中,金融保險業和科研技術行業僱工平均工資最高;商業餐飲業和建築業僱工工資最低,月工資在500元以下。

(2)勞保費用的`支付呈差異型變化

本次調查數據顯示,資產規模在1千萬至1億元的企業所支付的勞保費用最低,可能與這些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多有關。見下表。

(3)社會保險很不理想

本次調查表明,私企參加醫療保險的僅為被調查企業的33.4%,參加養老保險的僅8.7%,參加失業保險的僅16.6%,而且這些企業並不是為全部長年僱傭的工人投保,僅僅是為很少的僱工投保。實際上,參加醫療保險的僱工僅佔被調查企業全年僱傭工人總數的14.5%,參加養老保險的僅為22.7%,參加失業保險的僅為6.0%,比例相當低。

(4)勞動合同簽訂情況不理想

本次凋查發現,在私營企業中籤了合同的員工僅為64%,這就不能使所有的員工的勞動權利得到法律保障,一旦發生工傷事故或出現有關勞動報酬、勞動條件、勞動時間的爭議,員工將陷於極為不利的境地。

本次調查還發現,已經建立工會的企業,不但工人工資較高,企業的税後利潤更高。見下表。

(四)私營企業主階層的思想政治狀況及政治參與狀況

1、私企業主最關心的還是本企業的發展,政治訴求並不明顯。

被調查的私營企業主在回答“目前有什麼具體打算”的問題時,選擇“在商言商,把企業辦好”的人數最多,達87.8%。排在其後的選擇是“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良好的個人和企業形象,做一名社會賢達”,達75.5%。這種情況與前幾次的調查情況基本一致。見下表。

2、私企業主在政治社會經濟組織中的任職情況。

此次調查中發現,私企業主在鄉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28人,在縣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11人,在地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有10人,在省級領導機構中兼職的3人,分別佔被調查總人數的0.8%、0.3%、0.3%和0.1%。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縣、地(市)、省三級經濟組織中擔任職務的人分別是269人、339人和130人,為兼任同級領導職務人的24倍、33倍和43倍。

企業調研報告3

鉑略諮詢於轉讓定價風險防範研討會會後製作了《跨國企業轉讓定價應對策略調研報告》,報告對功能風險的判定,轉讓定價調查的步驟和應對,利潤分割法的適用情況和商標使用費率的設定等熱點問題結合案例進行了討論。

正文

在6月6日舉辦的鉑略轉讓定價風險防範研討會中,闊別半年的老友jeff和nigel驚訝的發現了對方。而不出意外的是,他們都在受到轉讓定價問題的困擾。

現任某跨國着名電子科技公司擔任財務部長的jeff向nigel道出了自己的困惑:“母公司認為定價決策涉及商業祕密,進行定價的資料和數據我們無法接觸。為了滿足中國税務局的資料提交要求,就算提前半年和母公司溝通,都未必能拿到所需的資料!”

“轉讓定價也是讓我十分頭疼的問題。就母公司統一採購諮詢服務後將費用分攤給中國分公司的情況,我無法向母公司提供轉讓定價方法選擇的建議,也無法提供建議和風險指引。”現任某知名跨國商貿公司財務擔當的nigel説道。

金融危機以來,跨國企業飽受業務萎縮和資金短缺的困擾。nigel談到,危機之前,總部對於替中國分部代墊諮詢服務款項並不成為問題,因為當時總部資金充沛,不需要將該款項向中國分部收取。然而危機之後,總部顯然希望中國分部不要“忘恩負義”,甚至能將以往年度的諮詢服務費一起收回。

而另一方面,自20xx年開始,中國國家税務總局頻頻重拳出擊,對跨國企業轉讓定價發起調查,案值不斷攀升。20xx年6月,深圳市國税局因成功完成了對全球500強集團在深圳投資的某科技公司的轉讓定價審計工作,追繳1億多元税款而獲得國家税務總局的表彰。

總結研討會上linked—f會員的見解和經驗,鉑略諮詢於會後製作了《跨國企業轉讓定價應對策略調研報告》以分享給因時間問題未出席本次活動的linked—f會員。

鉑略高級調研員王玉潔談到:“對跨國公司而言,內部定價不是單純的內部管理問題,而是經營策略必須考慮的重要環節。中國財税經理人正面臨着越來越大的挑戰,以作為中國税務機關和跨國企業管理層溝通的`橋樑。對中國税務局,財税經理人要做的是理解對方立場,及時與總部溝通以瞭解決策細節,並滿足合規要求;對跨國企業總部,財税經理人要做的是提供轉讓定價方法選擇選擇的建議,就中國税務監管環境做出評論,以及處理管理層對商業信息泄露或者全球轉讓定價披露不統一等問題的顧慮。

報告中就截取了一位linked—f會員對轉讓定價風險規避和合規工作的感悟”税務局實施調查是一個有系統的步驟,企業必須建立足以與之抗衡的系統才能良好應付。首先,企業內部要及時知會企業高層,獲得業務部門相關人員的支持,儘早獲取內部定價方法選擇和依據信息,不僅如此,企業還要指定代表企業的唯一窗口,每次遞交資料前先自行復核,有可能引起誤解的地方撰寫説明後一併遞交,注意關聯交易申報表和轉讓定價同期資料描述的一致性。至於已遞交資料固定場所保存備份或複印件以及每次電話及會談均做好書面紀錄保存。值得注意的是資料內容及回答不要與同期資料衝突,而且要求各部門負責人事先閲讀同期資料,精心準備。“

此外,報告還對功能風險的判定,轉讓定價調查的步驟和應對,利潤分割法的適用情況和商標使用費率的設定等熱點問題結合案例進行了討論。

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轉讓定價更多的還是從交易的商業合理性來判斷。相信對於像jeff和nigel這樣的財務經理人,深入理解公司的業務運作模式,良好的內部溝通和信息收集能力,才是他們區別於外部第三方中介機構的核心價值所在。

企業調研報告4

為貫徹落實全市“項目攻堅年”和“產業提升年”任務要求,助推企業升級增效,實現全區經濟科學超常和諧發展,開發區紮實開展蹲點調研活動,按照兩委安排部署,xxx鐵塔有限公司作為我的蹲點企業。本次蹲點調研活動中,我深入企業一線、實地走訪,問計於企,重點圍繞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產品營銷、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將蹲點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企業基本情況

xxx鐵塔製造有限公司是生產500kv電壓等級的輸電線路鐵塔、輸電線路鋼管杆、變電站構架、廣播電視塔、微波通訊塔及避雷裝飾塔的專業公司,屬製造、加工型企業。xx鐵塔佔地面積5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企業總資產xxxx萬元,其中固定資產xxxx萬元,流動資產xxxx萬元,企業固定職工xxx人,其中高級工程師xx名,工程師xx名,助理工程師xx名,具有較強的技術骨幹力量。企業擁有鐵塔專業加工設備,其中包括三條角鋼自動流水線、三條半自動角鋼自動線,年生產能力達xxx萬噸,公司於xxxx年xx月份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全面貫徹實施iso9001—XX標準,公司產品各項技術指標完全達到或有優於國家標準。xxxx年,xx塔銷售收入達xx億,利税xxx萬元。

二、企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人力資源緊缺。目前,企業雖已有固定職工xxx餘人,但人力資源短缺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區域銷售人才及一線電焊、鐵塔放樣等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缺乏。

二是市場競爭力弱。目前全國已經獲得鐵塔類產品生產許可證得工廠約xxx家,主要產品多為各類輸電塔和通訊塔。其中只有 xx多家企業生產技術成熟,市場競爭力強,控制着全國xx%左右的鐵塔市場份額。與國內一些強勢企業相比,xx鐵塔的生產規模比較小,市場份額比較小,市場競爭力還比較弱。

三是產品結構單一。隨着以特高壓網絡為主網架、超高壓網絡為主網架、超高壓網絡分區的運行,四柱管塔和鋼結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目前企業以輸電線路鐵塔、電力塔生產為主,對四柱管塔等一些新型生產項目有待進一步擴展,以便更適應市場發展趨勢,獲得更大發展空間。

三、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分析

一是國家持續加大電網投資的發展機遇。根據《xxxxxxxxxxxxxxxx》,xxxx年全國新增 500kv、220kv 和 110kv 輸電線路長度分別為xx萬公里、xx萬公里和xx萬公里,預測新增各類輸電塔xxx萬噸;到xxxx年,我國將建成“四橫六縱多受端”的特高壓輸電網絡,國家對特高壓電網的投入將達到xxxx億元,國家持續加大電網投資的政策背景,給鐵塔企業發展帶來了良好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機遇。

二是城鄉農網改造升級換代的發展機遇。在xxxx年的投資規劃中,國家電網計劃固定資產投資將完成xxxx億元,其中電網投資完成xxxx億元,主要投向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等重點工程建設、新一輪農網改造等城鄉配電網建設,以及智能電網試點建設等;南方電網計劃固定資產投資xxxx億元,其中電網建設投資xxx億元,主要着力城網改造和農網改造升級,全面加快各級電網發展。國家電網智能電網戰略研究報告明確提出:“xxxx年—xxxx年是全面建設階段,將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初步形成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互動服務體系”,輸變電設備的升級換代、大容量輸電線路建設及改造、城網改造和農網完善等都將給鐵塔製造行業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三是國際鐵塔市場需求較大的發展機遇。全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都面臨着電力資源的短缺問題,全世界用電量將持續增長,在電力能源建設中扮演“高速公路”角色的高壓、超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必然成為重點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而電力塔是輸電線路上最大投資部分,預計未來10 到30 年,國際輸電塔市場必將呈現出旺盛的需求趨勢。預計從 xxxx年到xxxx年,國際輸電塔市場年均需求將從目前的xxxx萬噸逐漸增加到xxxx萬噸左右。目前國際鐵塔市場的主要供應國是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由於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各種鐵塔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國內一些大型鐵塔生產企業已經擁有與發達國家同行業相近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因此鐵塔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向中國採購鐵塔產品的海外公司呈不斷增長態勢,這對公司今後的經營發展將產生積極有利的影響。

四、推進企業科學超常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以管理為基,夯實企業科學超常發展基礎。

一是加強質量管理,打造質量控制優勢。在質量管理方面,企業要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嚴格的產品質量控制體系,從產品設計、生產、服務等各個方面加強管理,不斷提高公司產品的質量水平。同時,公司要嚴格按照行業、國家標準形成一套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並貫穿原材料採購、產品加工以及售後服務全過程,確保公司產品質量處於同行業領先水平,為產品銷售量的增長提供有力保證。

二是加強環節管理,打造成本控制優勢。xx鐵塔屬加工型行業,一般採用型材進行加工,在原材料採購進程中,可通過向鋼廠直接採購,減少中間環節,節省採購成本;在生產方面,加強下料、放樣等各環節工序管理,避免放樣和衝孔加工出現錯誤而造成原材料的'浪費,從而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使公司在同類產品中更具有競爭優勢。

三是加強團隊管理,打造團隊競爭優勢。建立學習型技術團隊,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在企業內部,企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才引進機制的創新,引進和聘請學歷高、經驗豐富、資歷深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區域管理人才,培育一支穩定的管理團隊,同時,要積極倡導新知識、新技術、新業務、新技能的學習,致力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和利用,及時研究國內外市場需求和動向,努力與國際市場接軌,打造一支具有競爭力、凝聚力的團隊,通過科學高效的體制機制來保證管理目標的實現。

(二)以科技為先,助推企業科學超常發展動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提高鐵塔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隨着近幾年電力行業的崛起,鐵塔企業不斷增加,各企業在競爭的壓力面前,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是充分運用現代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提高企業技術核心競爭力。對廣廈鐵塔這樣一個加工型企業來講,企業技術的核心就是”放樣技術”,因此,我們必須廣泛應用使用鐵塔三維實體智能化放樣軟件,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力。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強與科學研究院所進行技術合作開發,改善焊接工藝方法,提高焊接工藝水平,提高公司的工藝技術含量,推進企業科學可持續發展。

(三)以創新為魂,提供企業科學超常發展引擎。

一是在產品技術方面創新。由於鐵塔產品的生產一般是按圖紙進行加工製造的,工藝加工技術的優劣對企業的成本控制有較大影響,因此鐵塔企業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工藝加工技術上,公司要積極採取三維實體放樣軟件和專業的放樣技術,在保證放樣精度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在加工方面要提高弧形下料和火曲折彎的技術水平,降低產品生產成本,通過產品技術的創新,提高公司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優勢。

二是在產品品種方面創新。在未來經營中,公司要抓住世界製造產業向中國轉移的契機,以及電力行業和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為鐵塔行業帶來的機遇,在產品系列、配套能力、生產規模等方面實現創新,實現公司鐵塔產品的多樣化、規模化生產,不僅能夠生產加工符合省網、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設計標準的鐵塔產品,而且還要設計生產加工符合歐標等海外市場的鐵塔產品,擴大產能,持續滿足鐵塔市場的發展需要,為公司進一步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是在營銷市場方面創新。目前,企業產品涉及湖北、山東、河北、天津、江西等十幾個省網、國家電網、移動通信等領域,創新市場營銷,打造市場競爭優勢,加大與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跨區電網、省級電網和大型通訊企業的業務合作,以電力鐵塔為主營市場銷售產品,積極穩妥的開拓國內市場,進一步穩固國內市場份額,提升國內市場佔有率,提升市場綜合能力。

企業調研報告5

摘要 民營企業是中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其發展歷程、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企業檔案,特別是會計檔案是民營企業內部管理和文化基礎的必要部分,也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礎。會計檔案管理這一工作不容忽視。本文就我國民營企業會計檔案的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民營企業自身特點探究其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能對民營企業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的完善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民營企業 會計檔案管理

民營企業是非公有制企業的一種,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改革的深入,開放的擴大,民營企業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__海關統計,在20__年——20__年間__市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值172.1億美元,其中,國有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分別累計進出口48.8億美元、66.3億美元、57億美元,平均增長率分別為8%、34.5%、34.4%,對於出口,民營企業近兩年已佔據__市出口的半壁江山。伴隨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民營企業已經逐漸成為外貿出口的“領頭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記載和反映民營企業產生、發展過程及生產銷售管理、技術等活動的企業檔案也成為民營企業發展與壯大的重要資源,而會計檔案則是民營企業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民營企業管理者及相關部門的管理決策提供必要依據。民營企業會計檔案管理工作不容忽視,它是企業管理不可缺少的內容。然而現實中,民營企業的會計檔案管理狀況卻不樂觀!

1、會計檔案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的民營企業數量眾多,規模大小不一,檔案管理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那些有一定規模,企業效益較好,科技含量較高或者取得某種資質的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比較規範,如上海申茂銅材有限公司、上海公元建材發展有限公司等;由國有企業改制而成的民營企業,大多沿用國有企業相對完善的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工作也相對規範。而那些規模小,效益差的個體企業,或從無到有的新建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幾乎成為企業的一大死角,基礎工作薄弱,有些企業甚至根本就沒有檔案意識。

2、大部分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極少建立會計檔案管理制度。

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對會計檔案管理意識較差,建檔率較低。由於資金規模的影響,企業的'員工較少,且一半都是身兼數職。有些企業甚至沒有專職會計,每月的賬務到了月底就聘用兼職會計人員匆匆做賬,以便應付税務機關或者投資者及銀行等。對於會計檔案也就粗略的簡單整理,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整理。會計工作不規範,進而會計檔案工作也無從做起,對於人為加工的財務資料隨意堆放,企業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會計檔案管理制度予以規範,而企業主或者管理者也無暇建制。

3、企業主會計檔案管理意識較弱。

大多數民營企業偏重於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生產與銷售活動,而忽略了會計檔案在企業生產經營中資金流動的憑證與反映信息作用,對會計檔案管理工作投入較少,甚至沒有。對於有些企業主來説,企業的賬本、報表等都是為應付税務機關或工商行政部門或者投資者而作,財務數據的真實性與充分性值得推敲,沒有保存的價值,會計檔案管理工作無須開展。以致會計檔案管理工作在很多民營企業內部管理中仍然是混亂不堪。

4、會計檔案沒有實行集中統一管理,不利於保管與利用。

很多企業,財務資料隨處堆放,散亂於各個部門。從財務室借出的會計資料也不按時歸還。大多民營企業由於規模小,人員少,沒有專職的會計檔案管理人員對之進行整理與保管,隨處散亂的會計檔案沒有被集中統一管理,這容易導致會計檔案的遺失與毀壞,也不利於保管與後期的查詢利用,會計檔案管理工作空白滯後。

5、會計檔案人員不能及時與外界溝通。

與同行交流會計檔案管理經驗,可以促進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為企業決策、運營服務。有些企業會計檔案人員通常是由企業主或領導的親屬或其他辦公人員擔當。對於他們來説,檔案管理只是簡單的收存工作,沒有必要傾注太多的精力,也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財力與外界溝通交流;再者,為了節約資金,企業主也會減少檔案人員外出學習的機會,這也使得會計檔案人員不能及時與外界溝通,進而不利於檔案工作的開展。

6、保管條件普遍較差,會計檔案資源流失、毀損嚴重。

對於部分民營企業主來説,檔案管理工作與生產銷售相比產生的經濟效益是間接的、無形的、微小的,沒有動力去關注,投入很少,企業會計檔案管理工作呈“無意識”、“無制度”、“無人員”、“無庫房”、“無設備”、“無經費”的“六無”狀態。企業的會計憑證、賬本、報表等隨處堆放,沒有專門的保管設備,有的甚至直接堆放在廢棄的紙箱內,置於辦公室一角,無人問津,更不用説去除濕除塵除蟲了,時間長了,會計檔案大多黴爛、損毀,數據資源丟失嚴重。

7、會計檔案基礎工作不完善,歸檔不規範。

大部分民營企業沒有專職會計檔案員,通常是會計人員在空餘時間簡單整理,然後找地方堆放,或者是出納人員予以整理、裝訂、保管會計檔案。有些企業,由於人員更換頻繁,對檔案的交接工作沒有做好,權責不明確,造成很多會計檔案沒能被及時歸整。有的企業乾脆就不對其進行歸檔整理,直接將會計檔案胡亂堆放到大文件櫃中,然後鎖上或貼上封條,長期不予理會。

8、會計檔案人員專業素質普遍較低。

會計檔案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員既要具備會計專業知識,又要具備檔案專業知識,一般情況下,最好應由懂得檔案知識的會計人員來擔當,對會計檔案進行專職管理。而很多民營企業為了節約資金,聘用一些文化素質較低,毫無檔案知識的人來管理,或者是讓文祕等辦公人員兼職管理檔案,這些人通常是缺乏檔案專業培訓,也很少能按照規範進行檔案收集和整理。

9、 會計檔案得不到充分利用。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民營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的會計檔案是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料,充分利用好會計資料,能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很大的利益,而現實是多數民營企業只重視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而缺乏對反映企業資金運動變化的會計檔案的利用,很少利用會計檔案來分析企業經濟管理過程中的各項活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會計檔案資源的浪費;再者,民營企業私有性的特點,過分強調保密,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會計檔案利用人員的身份,這也使得會計檔案得不到充分利用。

10、沒有開展會計檔案鑑定、銷燬、利用工作。

按照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除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項外的原始憑證及正在項目建設期間的建設單位的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外),可以按規定程序予以鑑定、銷燬。這樣既可以體現會計檔案的儲存價值,將有保存價值的會計檔案予以重新歸整、利用,又可以節省會計檔案的儲存空間,提高會計檔案保管質量。而實踐中的情況卻不如人意,大多數民營企業的會計檔案一經歸檔後,就被長年累月地存放在檔案部門,很少予以鑑定、銷燬。由於企業主不重視,檔案管理員專業素質不高等原因,使得對會計檔案的鑑定銷燬工作難以開展,大量堆放的未能及時清理的會計檔案浪費了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

11、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收集與歸檔存在較大問題。

由於民營企業的規模大小、會計管理水平等有所不同,會計電算化水平也是參差不齊,進而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收集與歸檔存在不同問題。規模較大、管理較為完善的大型民營企業,會計電算化水平較高,電算化會計檔案的收集與歸檔工作進行得比較好。而那些規模較小,管理較為粗放的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會計電算化水平較低,有些企業甚至沒有完整的會計電算化系統,對於有價值的會計憑證,沒能及時打印出來,很多到期末一併打印,一旦電算化系統出現問題,數據丟失,電子檔案將無法打印成紙質予以保存。有些企業電算化會計系統的數據沒有及時備份,或是即使備份了,所儲存的硬盤或u盤等載體隨處存放於相關部門,歸檔不及時,或即使歸檔了,也會由於沒有完善的保管條件而使得磁盤、硬盤等儲存載體損壞以致系統不能識別原始數據,進而導致電子檔案數據丟失。

我國民營企業分為個體企業、私營企業、民營科技企業、鄉鎮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國有民營企業等,它們都有着民營企業共同的特點,而這些企業自身的特點也影響着會計檔案的管理。

1、中國民營企業主大多具有冒險、自主創業精神,他們吃苦耐勞,艱苦奮鬥,抓住機遇,勇於冒險。企業管理的重心着眼於企業的發展,企業主的主要精力在於尋找企業發展的機遇,對於企業的其他內部管理如檔案管理,就有所忽略,企業的會計檔案管理就更無暇顧及了。

2、民營企業的市場性很強,其經營目標是實現資本增值,追求資本收益最大化,有將利潤進行再投資以實現進一步增值的內在投資慾望。民營企業的經營活動完全以市場為導向,按市場需求來經營管理企業,一切以盈利增值為主,企業主關注的大多是投資少,見效快的市場機遇。對於檔案管理,特別是會計檔案管理這種投資不少,見效不快即很難見到直接經濟效益的內部管理更是無心關注,企業的檔案工作得不到重視,檔案工作也難以開展。

3、 家族制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治理結構。據調查,我國70%的民營企業基本上都採用家族制管理,企業以血緣為紐帶,企業內員工大多與企業主是親友關係,從上到下,人合成分大於資合成分。企業會計檔案涉及企業的商業祕密較多,私有性很強,企業主一般都讓自己的親戚或者熟人來管理,而這些人往往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專業素質、文化素質都比較低,對會計檔案也談不上專業化管理,只是被動的接收,堆放,更談不上鑑定、利用、編研了。

4、 民營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這一特點也影響着企業的會計檔案管理。民營企業相對於國有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來説,資金來源渠道較少,銀行放貸少,入市門檻高等導致民營企業融資困難,企業的發展大多靠企業的自有資金或利潤再投資,市場性、盈利性的特點引導民營企業主將較少的資金投入到投資報酬率較高的項目上,而不會把資金較多地投到他們看似“無利可圖”的檔案管理上,企業的檔案管理出現“六無”狀態也不足為奇了。

5、管理不完善也是民營企業的一大特點,企業內部組織關係不明確,管理層次不清楚,計劃性不強,會計檔案管理也就缺乏統一的管理安排,會計憑證、報表多個部門散亂堆放,權責不明確,歸檔保管工作實施困難。

健全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在遵循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前提下,制定與企業自身相符合的企業會計檔案管理制度。建立並逐步健全立卷、歸檔、保管、利用、鑑定、銷燬等制度,規範企業會計檔案工作。會計部門按規定編制會計檔案移交保管清冊,將會計檔案移交檔案部門管理。未設檔案部門的企業,可以設專人保管。

強化宣傳,增強企業主檔案意識。

國家檔案部門財政部門等相關機構應加強民營企業的檔案宣傳工作,採取典型示範宣傳,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從實踐上理論上加大宣傳的力度,增強企業主的會計檔案意識,使其認識到檔案特別是會計檔案對企業長遠發展的重要性。從思想上行動上調動企業主的建檔或者完善檔案管理的積極性。

將會計檔案管理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內容。

會計知識的繼續教育是會計人員提高專業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將會計檔案管理納入會計繼續教育內容,使得會計人員認識到檔案知識的重要性,要求其從規範會計基礎工作起做好會計檔案工作。

提高會計檔案人員的專業素質。

企業領導應重視會計檔案管理工作,關心會計人員,檔案管理人員。多提供會計檔案人員外出培訓或學習交流的機會;採取各種措施鼓勵會計檔案人員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在企業內宣傳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會計檔案人員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完善民營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明確相關權責。

要解決企業會計檔案管理問題,主要還是解決內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問題。有了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能為會計檔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創造條件。

企業調研報告6

據瞭解,當前鋼鐵、煤炭、有色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一些企業完全淪為靠借債維持生存的“殭屍企業”,而部分困難企業“猶抱琵琶半遮面”,不願上報真實情況,甚至刻意隱瞞財務狀況,背後隱藏的風險不容忽視。“殭屍企業”是中央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心頭之患。“國資委副主任張表示,”殭屍企業“對於中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質增效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也是企業減利的最大出血點,處理”殭屍企業已經提到議事日程。

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絳表示,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要落實財税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這些相關配套政策也有利於清退殭屍企業,為殭屍企業提供善後之路。業內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務之急是化解一些行業嚴重的過剩產能,以“託底+改革”有效釋放風險,通過“斷臂求生”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何為“殭屍企業”,其緣何而成?

所謂“殭屍企業”,是指已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主要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維持經營的企業,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説。(新華社)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馮立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殭屍企業”形成的原因既有體制性因素,也有行業週期輪迴的影響。其中,行業週期成因主要是因為隨着國內外經濟放緩,使得市場需求逐步減弱,進而加劇了行業內的產能過剩。但是,由於銀行貸款、地方政府扶持以及考慮職工再就業等問題使得這類企業很難從市場中真正退出來,長此以往,“殭屍企業”數量就越來越多。

原攀鋼集團董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周家琮把“殭屍企業”的來源分為四類:

歷史類

即計劃經濟和戰備經濟的遺產,也是今日中國經濟的歷史路徑依賴。

在計劃經濟、戰備經濟時期興建的許多企業,並非按市場經濟要求配置資源,潛藏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淪為殭屍的基因。正如吳先生所曾指出,許多企業從投產之日起,就不具備市場經濟下的競爭能力。企業佈局備戰優先,靠山分散、遠離市場交通不便,資源配置不計成本、自辦社會一應俱全。有些企業是領導人或計劃部門拍腦袋或算“政治賬”的產物,並無經濟性可言。計劃經濟時代都吃大鍋飯,無憂破產、更不會出現殭屍企業。

然而在後來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這些企業除少數成功轉型或搬遷外,大部分先天不足被市場淘汰,這也是上世紀末國企大量關閉的原因之一。

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或因尚未完全擺脱短缺經濟的賣方市場;或因經濟過熱需求旺盛、競爭力不行的企業也有生存空間;或因政府優惠和救助;或因市場經濟初期容易尋租野蠻生長;各種環境條件的的掩護,使部分上述企業得以倖存。不過一旦經濟下行、環境變化,這些企業內部非市場的劣勢基因頓成顯性、各種問題陸續暴露,最後終於陷入困境。

躍進類

即經濟過熱催生產能過剩的惡果,也是今日殭屍企業最主要的成因。

目前殭屍企業多屬產能過剩行業,而產能過剩的原因,一是片面追求高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的發展模式。高投資形成對鋼鐵、水泥等投資品的旺盛需求,刺激這些產業的盲目擴張,在高投資終於難以為繼時,必然出現嚴重產能過剩。二是在GDP至上和土地財政推動下,房地產業的畸形增長,拉動了相關產業的產能擴張。三是國有企業改革滯後、不是以效益而是以規模作為發展目標,在“做大”的衝動下盲目擴張。四是各級政府以政治壓力、行政指令和政策鼓勵推動治下的企業投資建廠、大幹快上。加上狂熱的招商引資,不但導致傳統行業產能過剩,一些所謂“新興產業”產能也惡性膨脹。高增長製造了各種能把豬吹上天的“風口”,企業不論良莠皆風光一時,產業轉型升級、管理和技術創新多淪為口號、乏人問津。然“飄風不終朝”,一旦狂風不再,劣質企業頓時現出原形。

外因類

即經營環境的劇烈變化使企業難以招架。

近年中國企業飽受經營環境大起大落的衝擊;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出口需求難有起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對國內相關產業競爭力衝擊尤甚;勞動力、土地、環保、匯率、物流等各種要素成本顯著上升,或由過去的被人為壓低逐步市場化,以上外部條件變化多方位推高了企業成本;許多企業本來成長過快、虛胖的身體並不健康,寒冬來臨越冬困難不免被凍僵。

泡沫類

尤其是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也是一批企業淪為殭屍的根源。

毋庸諱言,中國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曾經熱衷投機炒作、泡沫相當嚴重,一些企業禁不住其巧取豪奪、一夜暴富的示範和誘惑,盲目跟風希圖牟取暴利。一旦投機失敗或泡沫破裂,就可能把企業拖入深淵。另一方面,泡沫行業汲取了大量經濟資源,其對製造業的擠壓和衝擊,雖貌似無形、卻十分深刻和長遠,也是製造業普遍艱難的深層次原因。

“殭屍企業”:防銀行斷貸財務造假

記者調研發現,去年以來,我國煤炭、鋼鐵等行業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一些企業完全淪為靠借債維持生存的“殭屍企業”。

產能嚴重過剩的煤炭行業遭遇斷崖式的價格下跌後,出現了全行業虧損。記者在煤炭大省山西調研瞭解到,從20xx年7月起,山西煤炭行業出現連續虧損。根據有關統計,去年前三季度,山西煤炭企業虧損70多億元。

山西省鋼鐵行業協會提供的信息顯示,當前山西絕大多數鋼鐵企業處於虧損和嚴重虧損狀態,20多家重點企業已有7家全面停產,其餘企業大多處於限產運行的“失血性”生產之中,部分企業負債率過高,連續多年虧損。

除煤炭、鋼鐵、有色等重化工行業外,造船等領域的產能過剩也還沒有完全消化。20xx年以來,我國已有多家造船企業破產。南通中遠船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莊建軍對記者表示,現在船企倒閉得很多,尤其是民營船廠,造船能力過剩的問題十分突出,預計將有約40%的船企會被淘汰。

分析人士表示,“殭屍企業”不僅經濟效益較差,且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本、能源、勞動力等優質資源,資源配置效率很低,進而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從另一角度來説,由於殭屍企業往往揹負大量負債,有時還會涉及到民間借貸,關係到當地眾多企業的資金鍊安全。而且,一些銀行為了避免企業破產、呆賬變壞賬,不得不續貸。如果處置不及時,還將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持續增加。

越是產能過剩的困難行業,資金越成為稀缺資源。記者調研發現,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受資金鍊緊張影響,財務成本大幅上升,由於擔心銀行斷貸、抽貸,不少經營困難企業“猶抱琵琶半遮面”,不願上報真實情況,甚至刻意隱瞞財務狀況,形成“不確定性”風險。

為了防止銀行斷貸造成資金鍊斷裂,在煤炭、鋼鐵等行業,財務作假的現象普遍存在。全國工商聯冶金企業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説,70家國有鋼鐵企業中,僅有10家左右是略有盈利,其餘全部是虧損,可不少鋼鐵企業的財務報表顯示的卻是“盈利”。“比如一家鋼鐵企業報表顯示盈利20億元,結果我們調查發現,這些錢是通過賣資產得來的,企業把這筆收入‘做’成了‘盈利’。”

“煤炭企業還有三五年的困難日子,很多企業可能挺不過今年。”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型煤炭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去年報表上顯示盈利5000萬元,其實是做的‘假賬’,實際上虧損10億元以上,為了防止銀行抽貸,把以前節餘的資金做到賬裏去了。”

中部某省一家大型鋼鐵企業負責人説,以前企業一年期以上貸款佔60%,現在只佔5%至6%,而且利率還上浮了20%至30%。“現在企業資產負債率超過80%,主要靠銀行貸款維持運轉,如果有一筆銀行貸款發不下來,公司就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

“很多企業不願意被上報,估計‘殭屍企業’的實際數量可能數倍於上報的數量,這些企業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等行業。”某地級市經信委行業管理科負責人介紹稱。

據趙喜子介紹,當前我國鋼鐵行業銀行負債1.3萬億元,還有2萬億元非銀行負債,在鋼鐵行業去產能過程中,這些負債極易形成債務風險。“尤其是民間借貸,債務信息不明,三角債、多角債充斥其中,對於這類不確定的風險,需引起高度關注。”

僵而不退原因多面

記者調研發現,在煤炭、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存在大量虧損企業、“殭屍企業”,這些企業為了生存不惜惡性競爭,降價銷售,陷入“生產越多、虧損越多”的惡性循環。

“鋼材只要生產出來還是能賣得出去,只是價格太低,虧本賺吆喝”。一大型鋼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xx年我國鋼材出口達到1.1億噸以上,同比增長20%以上,這説明鋼材的市場需求依然很大。

一些煤炭大省甚至存在“越虧損越超採”的怪現象,一些企業負責人反映,不論開採與否,礦井的維護成本都是“剛性”的,為了“攤薄”這些成本,維持現金流,一些企業就儘可能多開採。越是大企業、現代化水平高的企業,超採情況越嚴重,有的煤礦實際產能比設計產能多出好幾倍。

這種反常超採,不僅進一步加劇了煤炭市場下行壓力,還導致資源浪費。

從記者調研瞭解到的情況看,“殭屍企業”之所以不願退出,主要是還沒被逼到絕境,產品還有一定市場空間,資金鍊還沒有斷裂,有的國有企業甚至還能從銀行獲得貸款,有的企業欠薪欠税欠材料費,僵而不死。此外,銀行債務風險、就業壓力、財政税收等因素,都制約着“殭屍企業”的退出,無論是企業本身,還是地方政府、銀行,都想再扛一段時間,“不願意自己先死”。

受訪人士普遍認為,只有果斷處置“殭屍企業”,才能讓產能過剩行業正常發展,但在處置“殭屍企業”過程中,必須釐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政府應着力化解“市場失靈”類過剩矛盾,把握好時機節點,避免行政過度干預、“出力不討好”。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相關負責人認為,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的常態,但當前我國一些行業出現的嚴重產能過剩,單靠市場已經無力化解,因此要分析哪些行業過剩是市場形成的,哪些行業的產能過剩是非市場因素形成的,對“市場失靈”類過剩,政府要出台措施着力化解。

清退“殭屍企業”刻不容緩

殭屍企業佔用寶貴的實物資源、信貸資源,侵蝕有限的市場空間,是阻礙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病毒。中央高度重視殭屍企業處置問題,提出“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是清理處置殭屍企業的主要路徑;“重組救活為主、破產退出為輔”是處置殭屍企業的基本方針。

然而,雖然近來清理殭屍企業的鼓聲如雷鳴般轟響,但有些地方卻很“冷靜”,仍是按兵不動。

有的説,“事情太複雜,先看看,等一等,別給自己惹麻煩”;有的説,“不是不想清理殭屍企業,而是拿不準,怕被指責國資流失”;也有的'怕得罪人,落個敗家子的壞名聲,特別企業負責人中相當一批臨近退休的,有硬拖到底的想法,把清理殭屍企業的難題留給下一屆。

這些問題,可能既有自下而上自發性和自上而下主動性不足的主觀層面的問題,也有為上者“敦促”相關部門推進改革的手段匱乏和為下者利用羣眾熱情借勢推進改革的能力不足的客觀層面的問題,還有操作上困難的問題。

接下來要着力解決的是如何讓頂層設計與企業自發形成合力,這既需要給地方政府和社會的首創性留出足夠的空間和彈性,更需要一俟時機成熟,頂層應有排除阻力、鋭意革新的決心和能力,有化阻力為動力的神奇力量。

完善政策“去產能”以“託底+改革”有效釋放風險

專家認為,產能過剩問題在發達國家已有處置先例,我國需結合自身實際,探索中國特色的去產能路徑,妥善化解產能過剩矛盾。

首先,完善“託底”政策,引導“殭屍企業”有效退出。記者調研發現,不同類型“殭屍企業”退出時的風險點各有不同,國有企業集中在職工下崗失業帶來的社會風險,而民營企業更多是資金鍊斷裂帶來的金融風險。針對這些風險特點,各級政府需提前制定好“託底”預案。“比如在債務清算方面,政府要通過法律程序優先確保30萬元以下的債權人利益,將企業退出帶來的社會風險要儘量降低。”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説。

其次,健全配套政策,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基層幹部反映,一些化解產能過剩的文件由於缺乏操作細則,在地方落實效果欠佳。例如國家雖然鼓勵企業兼併重組,但在審批、税收、土地轉讓等方面都缺乏明確政策,給基層操作帶來很大困難。“兼併重組是化解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可審批時間長、交易成本高,我們感覺企業沒什麼積極性。”浙江省經信部門一位幹部説。一些企業負責人也表示,希望在税收、土地、資金等方面出台“含金量”高的政策。

再次,抓住“窗口期”推進改革,從源頭上破解產能過剩癥結。從調研情況看,當前產能過剩矛盾在國有企業表現得更為突出。一些國企負責人反映,國有企業因其體質機制原因,效益普遍不如民營企業,當前經濟下行、企業困難正是推進國企改革的“窗口期”,希望政府能夠加速國企改革,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產能過剩難題。

企業調研報告7

為全面瞭解我縣建築房產企業經營現狀,有針對性地做好建築房產企業入庫統計工作,縣統計局組織專人對接縣住建、規劃、國土等部門,深入建築房產企業及項目建設一線開展專題調研,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企業基本情況

(一)已納入統計名錄庫企業

1.建築企業。截至20xx年9月(下同),我縣納入統計名錄庫的資質以上建築企業11家、建築勞務企業1家,其中,二級資質的7家,三級資質的4家,20xx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4億元,20xx年前三季度實現建築業總產值40.98億元。(見附表1)

2.房產開發企業。我縣納入統計名錄庫的資質以上房產開發企業19家(20xx年新入庫4家),其中,二級資質的3家,三級資質的12家,暫定級4家,20xx年完成投資25.7億元,20xx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資15.7億元。(見附表2)

(二)未納入統計名錄庫企業

1.建築企業。在我縣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未納入我縣統計名錄庫的建築企業有16家,其中本地4家,外地12家,據推算全年可實現產值約20億元。(見附表3)2.房產開發企業。在我縣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未納入我縣統計名錄庫的房產開發企業有12家,其中本地2家,外地12家,據統計已開發項目計劃總投資約45億元。(見附表4)(三)退出統計名錄庫企業

因我縣2家建築企業、1家房產開發企業資質未年審,被省住建廳註銷資質等級證書先後退出統計名錄庫。(見附表5)

二、外來企業入庫制約因素

按照《國家統計局關於印發統計單位劃分及具體處理辦法的通知》中第十條規定,外來法人單位下屬跨省的分支機構,並具備一定條件的,經與分支機構上級法人單位協商一致,並經國家統計局認可,可視同法人單位處理,納入生產經營地統計。為摸清我縣外來企業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情況,今年4月,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結果表明若要具體實施還存在着一些制約因素。

(一)堅持本地註冊對外來企業沒有強制約束力。外來企業在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只受業務範圍和項目規模約束,不受地理區域限制。住建部《關於推進建築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建市〔20xx〕92號)規定: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規範備案管理,不得排斥、限制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區的准入條件,不得強制外地企業參加培訓或在當地成立子公司等。這對堅持本地註冊帶來了政策制約。

(二)堅持本地註冊導致企業資質受限。外來企業在註冊、入庫,需更名申報,這將與該企業在參與我縣招商、投標活動中使用的原名稱不符,且企業資質亦與項目招標要件不符,自動失去競標資格。

(三)堅持本地註冊影響後期監督管理。外來註冊企業具有流動性,工程竣工後若再無項目,則會轉向異地發展。若該企業破產或資質被註銷,其開發建設的項目一旦出現建設質量或配套設施問題,追責難以找到責任主體,可能會帶來諸多信訪矛盾和遺留問題。

(四)堅持本地註冊帶給外來企業管理成本增加。在建築房產開發市場競爭中,三級及以下資質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薄弱,外來企業因工程量少、不持續而不願註冊。即使走資質升級增項途徑,至少需要2至4年時間,且在註冊資本、經營業績、專業人才等方面要求更高,制約企業發展壯大。

(五)堅持本地註冊易受原註冊地干擾。按照統計制度,建築業產值和房產投資納入註冊地統計。在我縣的外地企業除建築業國税、房產開發企業所得税上繳註冊地外,其餘税費均上繳我縣。若外來企業在申請註冊,原註冊地出於地方保護角度,既會在承辦相關手續中設置障礙,也會通過約談當地企業等方式干擾企業在異地註冊。

三、企業發展現狀

(一)生機旺盛型。此類企業抓住了機遇,盤活了資源,通過升級增項不斷髮展壯大,制定了明晰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步入了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軌道。如新南國房產計劃3年內組建集團公司,5年內進入市五強,二十年內實現產值200億元,進入省20強;發響建司計劃在今年12月將資質升為總承包一級,力爭年產值2.5億元以上,上交税費900萬元以上。

(二)維持現狀型。此類企業受困於自身現狀,資質遲遲未能升級,佔有市場份額不多,實施項目規模不大,且依賴掛靠項目,缺乏發展後勁,業績近幾年無大的提升。;三建司承建項目大多集中在區鄉,規模小,種類雜。

(三)轉向發展型。此類企業發展到一定水平後,主營業務活動的收入和利潤大幅下降,生產經營受到影響和制約。市場前景不明朗,不樂觀,生產經營活動已開始向其他領域轉移。如明悦房產建龍熙國際酒店,經營活動開始向酒店服務業和社區物業管理轉移,以解決公司員工的社會保障問題。

(四)萎縮低迷型。此類企業一般是先有項目再相機成立,在經營完項目後便陷入困頓,無強力經費支撐,無人才技術保障,無後續項目實施,有日趨名存實亡的危險。如江州房產資質三級,工程技術人員僅3人,20xx年無工程項目,市場生存力弱;高品房產在開發完伴山風景項目後,目前沒有新項目開發。

四、困難和問題

(一)資金壓力大,本地企業運轉困難。一是墊資情況普遍。建築市場急劇膨脹,使一些項目單位在工程發包時,將能否墊資作為考察企業實力和簽訂合同的重要條件,有些工程項目墊資高達90%,而政府BT項目多是全墊資;二是工程款項拖欠。項目在建時,企業難按工程進度收到相應資金,竣工後也被長期拖欠,使預期效益受損,即使再有項目也無力承接;三是企業融資困難。在國家對建築、房產開發業緊縮銀根的大環境下,企業貸款難、貸款貴,走民間融資途徑則利率更高;四是税費收取較高。除基本税費外,另有殘保金、工會經費、資源費等,大約佔到了資金總額的十分之一;五是銷售有價無市。房產開發項目竣工後,很長時間內供過於求,形成住房高空置率,造成資金回籠緩慢。這些問題纏繞交織,影響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和企業發展壯大。

(二)資質升級難,本地企業發展受限。一是缺乏人才支撐。企業資質等級越高,人才要求越嚴格,高級職稱人員、中級職稱、基本技術人員等有明確的數量限制和資歷限制,現實中符合條件的人才嚴重不足;二是缺乏業績支撐。企業以前礙於實力,做的業績較難符合要求,比如申報建築企業一級資質,必須提供近5年工作業績,且工程規模至少滿足“修建25層以上的房屋建築工程”等4項必備條件;三是缺乏資金支撐。不同等級有不同的註冊資金約束,比如申報房產開發一級資質,企業註冊註冊資本不低於5000萬元,實際情況讓人望而卻步;四是缺乏設備支撐。企業升級必須要具有與資質等級相適應的施工機械和質量檢測設備,原先的設備設施已然不夠,補充購置無形中會加大資金壓力。企業長期不能升級,發展停滯便不可避免。

(三)市場競爭烈,本地企業利潤薄弱。一是項目招標僧多粥少。隨着城鄉建設高速發展,外來企業越來越多,有的建立了項目部和分公司,同一個項目十數家企業競爭已屢見不鮮,“搶食”現象不僅比拼實力,更比拼忍耐,繼而引發殘酷的價格戰;二是承攬工程有心無力。我縣無一家一級、特級資質企業,承攬範圍受到限制,在重大項目的招投標中,與外來企業實力懸殊,幾乎沒什麼機會,只能被迫向鄉鎮發展,尋找剩餘機會,甚至有時依賴掛靠項目支撐。一些外來企業中標後,將項目分解賣給本地企業做,既轉嫁了風險,又坐收差價之利;三是“三違”衝擊雪上加霜。集中表現在一些中小規模的項目,為追求“短平快”,常被髮包給無承攬資質的個體施工隊、服務隊。在暴利的誘惑驅使下,房產開發領域“三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違法銷售)現象突出,鄉鎮小產權房屢禁不止,嚴重衝擊着縣域房產市場;四是成本抬高無可奈何。一些建材業主壟斷建材市場,以種種理由惡意哄抬砂石、水利、鋼材等價格,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增加了生產經營成本,極大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

(四)預測預警弱,本地企業風險難料。一是宏觀政策預警弱。國家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必然會影響到建築房產的經營發展,而研究國家政策及投向一直是本地企業軟肋;二是安全評估預警弱。在競標選擇項目上,企業往往注重的是規模和效益,而忽略從項目與企業實際進行嚴格的安全評估,項目到手後勉為其難,以致安全風險難控、合同履行艱難,企業形象受損;三是融資投資預警弱。行業特點決定了建築、房產開發企業需要大量資金運轉,投入規模增速快,而企業承接項目更多依靠銀行貸款和民間融資,資產負債率始終處於高位,一旦資金鍊斷裂,後果難以想象;四是市場前景預警弱。基於房價上漲預期,一些投機性購房營造繁榮假象,助推房產開發企業急功近利,不把握市場環境變化,不遵循經濟規律盲目上馬開發,導致銷售市場疲軟。

五、工作建議

(一)造血幫扶,破解企業資金瓶頸。一是減少墊資比例。充分考慮企業的資本實力,政府性項目資金安排及渠道在原則範圍內適當減少企業墊資部分,為企業運轉留有餘地;二是及時支付工程款。財政撥款的工程項目支付進度款時,應多從企業的角度考慮,簡化手續和撥款審批環節,按施工合同約定及時支付,減輕施工單位的壓力;三是解決融資難題。支持以建築材料、工程設備、在建工程和應收賬款等作為抵質押的反擔保形式,鼓勵金融機構從資金投入、信貸規模、貸款利率、擔保費率等方面扶持企業發展;四是適當降低費税。清理規範企業上繳費税種類,在營業税、項目建設保證金、安全生產保證金、工會經費、資源費等方面能減則減,儘可能減少企業上繳費税總額。

(二)轉型升級,促進企業科學發展。一是夯實人才隊伍。構建多渠道、多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充實緊缺崗位專業人才。對業績突出的優秀人員,破格評定技術資格;二是培育旗艦企業。有效整合本地資源,通過兼併或重組方式,培育一兩傢俱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品牌企業,延伸產業上下兩端鏈條,穩妥推行諮詢、設計、採購、施工、管理、服務一體化;三是引導多元發展。鼓勵企業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堅持“主業突出、多元經營”的思路,承攬範圍向交通、水利、市政、安裝、環保、防水、綠化、消防等領域拓展,向“高、精、專”發展;四是實施優惠政策。對晉升資質、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承攬縣外工程項目或提供縣外建築勞務、優質工程獲獎、取得科技創新專利的企業,分別給予獎勵。企業購置設備設施,給予貸款貼息政策。

(三)依法整治,規範企業經營秩序。一是嚴格市場準入清出。堅決執行建築房產業有關規定,嚴格審查外來企業的資質等級及信用信譽情況,對不符合條件的禁止進入。同時,強化已進入企業的監督管理,對有違規違法行為且造成惡劣影響的堅決清出市場;二是加強招投標管理。嚴明招投標紀律,規範招投標程序,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完善綜合評標和合理低價評標辦法,提倡優質優價、優質優先,堅決遏制和打擊圍標串標、轉包、掛靠和低於成本價報價等違法違規行為;三是實施項目兼顧平衡。當前建設固然離不開外來企業,但在吸引外來企業來平投資的同時,也要關注本地企業的經營發展,一些工程項目鼓勵可以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參與,使之既能通過適當的市場競爭從外來企業那裏汲取經驗,又不至於在劃分蛋糕時面對過於直接殘酷的競爭而餓死;四是強力整頓市場秩序。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建築、房產開發領域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違法銷售、無資質承包等擾亂市場秩序行為,嚴格整治建材市場,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串通漲價等人、事,發現一起曝光一起,從嚴從快從重處理。

(四)強化監測,增強企業御險能力。一是政府開展綜合監測預警。出台相應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經濟預警系統,深入研究建築、房產開發活動的波動及其規律。住建、規劃、房管、統計等部門要開展經常性的業務合作,加強對全縣建築、房地開發市場各個環節進行跟蹤監測,根據掌握的信息,全面評估潛在風險,作出科學分析和預測預警;二是企業加強自身風險防範。防範法律風險,避免“合同陷阱”、“招投標陷阱”,及時維權;防範決策風險,重大的經營決策應經過企業班子集體研究決定,總經理要對本單位的經營風險負責;防範資金風險,嚴格控制成本,控制貸款和擔保規模,完善資金籌集管理;防範質量安全風險,大力開展標準化作業,實行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督;防範市場前景風險,應適時研究分析宏觀形勢,及時調整經營思路及目標任務,牢牢把握自身發展主動權。

(五)強化入庫,真實反映發展成果。住建、統計部門加強指導,凡符合條件的一律及時申報入庫,比如,具備條件的勞務企業等。可創造條件的實行企業主管單位負責制,比如,縣水電建築安裝工程公司、通興建築工程公司分別由縣電力集團、縣交運局負責完善相關手續重新入庫。同時,進一步夯實各在庫建築房產企業直報平台的統計基礎工作,確保“數出有據”。

企業調研報告8

為及時掌握春節後企業用工需求情況,更好地完善就業服務,緩解用工壓力,XX市勞動就業辦公室於2月下旬對全市企業春節後用工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

一、春節後企業缺工狀況

1、行業分佈

本次調查的50家企業都不同程度存在缺工現象,涉及電子電器、紡織、機械製造、建築、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水產養殖等10個行業;缺工總人數6561人,其中男工4170人,女工2391人;缺工50人以上的企業32家。

2、工資水平分佈情況

各計劃招工企業20xx年薪酬水平一般在1400元—3800元/月之間,平均工資2398元/月,比20xx年增長5.6%。其中,電子電器業工資增幅最高,達12.6%;其他依次為水產養殖加工、紡織和石油化工行業,增幅分別為10.6%、10.07%和9.40%。提高工資待遇水平成為吸納用工的主要措施。

3、缺工工種分佈情況

從用工調查反饋情況看,技工需求進一步擴大,崗位要求進一步精細,技能要求進一步提高。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食品製造、建築等行業對招用人員技能要求相對較高,水產養殖加工、電子電器等行業技能要求相對較低。

從總體用工需求情況看,春節後XX市用工緊張局面得到有效緩解。雖然部分企業仍不同程度存在缺工現象,但缺工人數已從節前21035人降至6561人。這是XX市用工環境不斷優化的`體現,也是採取一系列針對性工作措施的結果。春節後,XX市勞動就業服務部門多措並舉,內引外聯,積極組織開展各種異地招聘活動,舉辦了“農民工、民營企業、女工就業、家庭服務業、高校畢業生、外資企業、市屬重點企業”等一系列專場招聘會,促進供需對接,滿足企業用工,累計提供用工崗位2萬多個,達成就業意向8000多人,對解決用工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企業缺工原因分析

從調查情況分析,造成XX市企業缺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擴大再生產提升用工需求。隨着經濟形勢穩定向好,華泰汽車、固珀成山、赤山集團等傳統重點骨幹企業訂單增多,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刺激了全市用工需求。從調查情況看,50家缺工企業中有36家因擴大生產規模和訂單增多導致缺工,佔72%。同時,XX市漁業水產、食品加工行業用工總量約佔全市工業企業用工總量的比例舉足輕重。隨着春節後消費生產進入旺季,帶動了用工需求,導致用工短缺。

二是職工隊伍不穩加劇用工緊張。目前,企業職工中80後、90後新生代工人日漸成為主力,他們受教育程度較高,社會壓力和責任感較輕,擇業意識多變,流動特點突出,造成企業職工隊伍不穩,產生常態化缺工現象。

三是外工供給不足加大招工難度。隨着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和各級惠農政策效應穩步顯現,用工緊張成為東、中、西部普遍面臨的突出問題,勞動力輸出渠道收窄,供給總量減少,成為影響XX市企業用工的主要原因。

四是用工環境欠優影響招引效果。大多數企業沒有建立穩定的工資增長機制,大多數企業外工沒有納入社會保障,部分企業用工存在臨時觀念,不重視文化建設,缺乏持久的用工吸引力。

三、建議與對策

一是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認真貫徹落實鼓勵企業創新發展有關政策,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擴大利潤空間,以產業升級減少用工,以提高待遇吸引用工,雙管齊下解決用工難題。

二是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重點加強與勞務輸出地對口部門合作,在當地設立勞務合作機構,簽訂長期勞務合作協議,及時引進輸入勞動力。積極開展各種專項招聘活動,有針對性地促進各類羣體及時充分就業,挖掘就業潛力,滿足企業用工。

三是進一步優化用工環境。切實落實最低工資標準等收入分配政策,積極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大力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加強外工人文關懷,全面增強企業用工凝聚力和員工歸屬感。同時,在外工住房、子女上學、醫療、文化生活等方面不斷完善制度,加大力度,解決外工反映迫切的實際問題和後顧之憂,促進職工隊伍的穩定。

企業調研報告9

一、我縣中小企業人才資源現狀

截止20xx年底,全縣有法人中小企業1625户,從業約萬人。中小企業從業人員大多數來自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城鎮新增勞動力,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從事的大多是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大、低水平生產的行業,具有高層次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較少。目前,中小企業以城化公司、城固酒業、振華公司、豐泰公司、德隆公司等一批私營企業為龍頭,逐步從家庭作坊式經營和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現代化企業邁進,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的大中專院校學生和下崗職工不斷充實到中小企業當中,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輸入了新鮮的活力。20xx年底,中小企業安置大中專院校學生300餘人,從事企業管理和有一定專業技術的人才約有4200多人,其中:初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611人。

二、我縣中小企業人才資源方面存在的問題

1、大部分中小企業對人才資源的需求慾望不強。

我縣中小企業雖然數量多,但總體上規模偏小,科技含量低,技術力量薄弱,設備落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尚在起步之中,從業人員素質普遍偏低,主要從事傳統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是十分強烈。

2、任人唯親,人才沒有施展才能的空間。

中小企業在發展之初形成的家族管理模式根深蒂固,任人唯親現象在非公企業中普遍存在。一些重要的崗位都安排着自己的親友,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得不到應有重視,難以發揮作用,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工作積極性,並放棄在該企業繼續工作,致使人才大量流失。

3、缺乏長遠眼觀,不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一些企業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對人才一方面只求一味放電,最大限度的使用他們的腦汁和能力,使人才得不到同工同酬的回報和應有的重視;另一方面,捨不得投入,使人才知識老化,跟不上形勢,造成發展後勁不足,嚴重影響人才的成長和儲備。

4、中小企業領域人才信息傳輸渠道不暢。

受人才資源市場、信息和企業自身侷限性的限制,一方面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另一方面有能力有技術的人才找不到發揮作用的場所,使人才資源得不到有效流動和合理配置。

一方面我縣處於農村城鎮,區位優勢不明顯;另一方面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科技水平和產品科技含量低,用工待遇低,造成大中專院校學生不願到非公企業就業的現象。

調查認為,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

一是中小企業對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認識不夠;

二是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發展眼光不夠、對人才影響企業發展前途估計不夠的問題;

三是對工資水平、人才市場行情掌握不夠,信息閉塞。

三、促進我縣中小企業人才建設幾點建議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不斷髮展壯大,人才對我縣中小企業實現二次騰飛有着重大影響。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認識,轉變中小企業人才觀念。

一是要增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宣傳教育力度,樹立企業人才意識;

二是要轉變企業經營管理者觀念,認清市場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真正認識到企業要發展壯大就需要一批懂管理和具有先進技術人才的道理;

三是積極引導大中專院校學生摒棄舊觀念,自覺投身到中小企業當中,使高素質人才儘快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動力,增強中小企業發展後勁。

2、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拓寬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渠道。

各職能部門必須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拓寬為中小企業服務渠道,才能更好的適應中小企業發展需求。

一是要擴大信息面,提高人才供求信息的準確性,要通過豐富、靈活的方法加強中小企業與人才的對接,增強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二是做好中小企業領域人才規劃和監管,完善服務,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建立良好的人才環境。

三是加大扶持和引導力度,為中小企業在人才信息、資源、培訓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

3、完善中小企業人才使用機制,推動人才建設。

一要重視人才引進。要拓寬用人渠道,吸引更多的人才為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二要善於使用人才。中小企業要樹立因事擇人、因人擇事的用人思想,給人才施展才華的用武之地,做到用好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三要穩定人才隊伍。要從企業最優角度出發,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建立科學的人才管理機制,激勵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留住人才。

4、建立人才檔案庫,疏通人才信息。

企業調研報告10

企業文化與職工文化是是企業中形成的文化觀念、歷史傳統、共同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等企業的意識形態,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是企業組織的基本信息,基本價值觀核對企業內外環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業的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為規範,價值體系,是指導人們從事工作的哲學觀念。一個企業只有擁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取得勝利,才能發展壯大,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友誼商店至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誠為本”的理念經營企業,公司非常重視自身品牌的建設,堅持建設成有自己特點的企業,建設中不斷改革,大膽創新,經過企業的努力已經形成了一系列友誼放心物品,例如放心食品、放心洗化、放心酒、放心鞋等。企業敢保證所經營的商品都是“貨真價實”,因此在廣大市民心目中已經形成了放心店的形象。下面,就友誼的企業文化和員工文化建設方面的一些情況和取得的成果,做一些簡要的介紹和説明,如有不妥之處,還望同行能提出批評意見。

一、企業概況

日照市對外供應公司是日照市友誼商店有限公司的前身,從企業組建(1985年)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二十多年中企業一直服務於日照市。隨着企業的發展與壯大,為了能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企業從成立之初的國有企業向後來的股份制企業逐漸轉變,企業與20xx年12月16日與興業集團融為一體,從此成為了興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這為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20xx年公司年銷售已經超過了2.5億元。目前全公司擁有員工1500多名,公司的總營業面積達3千多萬平方米,其中總店18萬多平方米,分部於日照市各城區,其中嵐山、東港、新市區、開發區等四個區有12個連鎖店,總面積達12萬平方米。20xx年,友誼商店從戰略佈局的總體思路出發,對購物環境、經營佈局、品牌、客户結構和物業基礎設施進行全面調整升級,擁有了更加豐富的時尚內涵。經過企業全體員工二十多年的努力,友誼商店取得了各種榮譽稱號,例如“中國商業名牌”、“全國經營商品質量達標暨放心購物單位”、“全國誠信經營單位”、“全國質量服務誠信示範單位”、“山東省價格誠信單位”、“省消費者滿意單位”、“共青團山東省委青年文明號”、“省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等四十多項榮譽稱號。

二、把握內涵,正確定位,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和職工文化建設工作是提高員工素質、凝聚員工思想、向外展現企業形象、提升社會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和基礎,對促進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建設高標準的現代化百貨店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多年來,友誼商店的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和員工文化建設,將企業文化建設和職工文化建設工作寫進了企業長久發展的計劃,制定了企業文化建設和職工文化建設五年規劃,以及寫入了每一年的工作實施方案中,同時將企業文化建設和職工文化建設工作納入到了企業的目標管理考核中。例如公司黨總支要求員工寫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通過這種方式來鼓勵和激勵員工工作積極進取。在員工中的反應很不錯,有的員工寫自己家庭經濟變化、思想觀念變化;有的員工寫企業經營方式、管理模式、商業服務的變化;有的員工寫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建設方面的變化。紛紛在《興業之窗》、《友誼家庭》發表。加入集團三年來,廣大員工撰寫文章等1500多篇,這些基礎寫作,既有利於工作,又提高了綜合素質,同時提升了企業美譽度。

三、培養一支致力於企業文化建設的精幹隊伍

(一)以行為文化建設為條件,發揮教育培訓功能,提高員工素質

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建設是員工在企業活動中和企業人際關係中體現出的活動文化。友誼商店始終堅持“管理、裝備、培訓”原則,企業立足當前,着眼未來,努力和諧健康、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始終堅持員工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這些教育,培養員工愛崗敬業,奮發進取的精神,增強企業發展的動力。如我們在全體員工中廣泛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爭做服務標兵”為主題的活動,動員每位員工積極參與其中。動員每位員工參加“五比五賽”(即賽文明、比禮儀,賽和諧、比服務,比環境、賽秩序,比風氣、賽形象,比創新、賽銷售)活動,在企業上下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同時還激發了員工熱愛家庭、熱愛企業、熱愛祖國的責任感、榮譽感和自豪感。企業還鼓勵和支持員工利用工作時間之餘讀書,學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讀書,養成長期讀書學習的好習慣。通過讀書學習,提高了道德修養,淨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做到與同事和諧相處、與企業和諧相處、與社會和諧相處。

(二)以職業道德建設為抓手,着力構建規範的服務文化

友誼商店的工作是服務性工作,只有做好這種服務才能保證企業被社會所接受,才能被廣大市民認可,才能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説簡單點就是要將企業的服務作為企業的文化建設。為此友誼商店將構建規範的服務文化做為文化建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同時堅持將誠信、職業、道德教育為主的教育作為企業教育的基礎,努力建設有這友誼商店特有的服務文化。為此友誼商店黨總支書記、總經理陳輝經常説,以人為本、凝聚人心,必須注重抓企業的軟環境建設,注重抓人的思想工作,注重抓企業團隊建設,為企業營造了正氣升騰的`氛圍,激發了廣大幹部員工積極進取的精神。僅20xx上半年,企業就先後湧現出先進個人典型20多人次,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30多起。

(三)注重實效,堅持以宣貫促建設

我們在文化的建設中堅持將企業文化宣傳同企業文化建設和職工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領導推動、部門主動、基層聯動”指導思,全力推進“以宣促建”的工作。先後邀請省市局內訓師舉辦專題培訓10餘場,專題講座20餘次。充分藉助展板、簡報,加大宣傳力度。同時,在員工餐桌上粘貼小條幅,將企業使命、企業精神、企業作風、企業願景、服務理念等放在員工目之所及範圍,營造了企業文化的良好氛圍。員工的實踐活動,是企業文化的源泉,是促進企業文化不斷創新、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在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友誼商店有限公司注重發揮廣大員工羣眾的主體作用,使員工認識到,企業文化既不只是領導的事,更不是領導搞的形象工程,而是與集團發展、自身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大事。

四、推進企業文化和員工文化建設的一些體會

(一)企業文化建設領導重視是關鍵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通過企業的領導者和企業的全體員工共同建設的結果,其中領導者在文化建設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可以説企業和職工的文化絕大部分取決於領導者的意識形態。企業的領導者是整個企業文化建設的龍頭,要建設好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的共同價值觀,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就必須充分發揮帶頭的作用、推動的作用、典範的作用、創新的作用,既要注重對企業文化的總結塑造、宣傳倡導,又要不斷的創新企業的價值觀。只有他們才能指揮企業新文化的建設,有意識的發揚企業文化積極優良的部分,保留積極向上的傳統文化,克服消極落後的的企業文化,不斷的將企業文化推向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

(二)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是“用文化管企業、以文化興企業”

建設現代化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必須要清楚的認識到以下四點:一是企業文化並不等於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企業文化絕不能口號化、形式化;三企業文化也絕不等同於文體活動;四企業文化更不是所謂的政工文化。要建設好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和職工文化只有清楚的認識到以上四點,同時將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管理標準和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選擇適合本企業獨有的特點的管理模式,才能建設出具有企業特有的文化。在建設企業文化時。可以向先進的企業文化、先進的管理經驗學習和借鑑,在學習和借鑑時有認真、決心地執行落實。同時要因地制宜,不要拿來主義,去偽存真,借鑑吸收,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特點的經驗和方法,説白了就是“適合的就是最好的,適應的就是先進的”。

五、結語

今天,不斷提升改造後的友誼商店正在展現出特有的魅力。堅守“誠信為本”鑄就了企業的特質,“活力、動感、時尚”勾勒出卓爾不羣的風格,“親情、人文、超值”的服務文化聚攏了人氣。友誼商店採用科學的客動線規劃、使用多層次立體照明、構建人性化的服務設施,每一處都傳遞着現代美好生活的新主張。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每個友誼人健康、向上、積極、樂觀、快樂的生活。現在每個友誼人都會唱3至5首愛國歌曲,友誼人用最美的歌聲歌唱祖國,友誼人用最真摯的情感抒發對企業的熱愛,友誼人用一首首愛國歌曲表達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以一流、飽滿的精神狀態、嶄新的精神風貌,出色完成本職工作。

企業調研報告11

根據縣紀委《關於開展以“企業大走訪、矛盾大排查”為主題的企業評機關(單位)活動實施方案》要求,縣物價局紀檢組於4月28-29日對太白鎮5家企業進行了走訪,全面調查目前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重點了解企業對縣直機關(單位)服務發展、提高效能、優化環境方面的建議和意見,現將走訪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目前企業生產經營現狀

太白鎮大多數企業屬冶金壓延、機械製造類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所走訪的5家企業也均經營鋼材、機械加工、建材貿易等,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如市興祥金屬材料工貿有限公司,去年7-11月份虧損30多萬元,產品庫存積壓相當嚴重,今年x月份後,受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市場略有回暖,但銷售經營仍十分艱難;市華明機械廠資金不足,研發投入不夠,產品需求下降,去年實現利潤較上一年大幅下降120%;太白誠信建材貿易公司去年銷售也大幅下降,且資金回籠太慢,造成如今一直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龍山橋礦山公司、鑫森機械公司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企業效益持續下滑。

二、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矛盾和問題

1、資金週轉壓力大。由於受到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冶金

壓延、機械加工等行業的.激烈競爭,產品價格提升潛力小,銷售壓力大,造成庫存積壓較多。所調查走訪的5家企業中有4家資金週轉出現困難。其中,華明機械廠因產品檔次不高、競爭力弱,市場需求下降,目前擬上馬科研改造項目,但研發資金缺口達100多萬;誠信建材由於資金回籠慢,造成周轉困難;龍山橋礦山公司則由於礦石售價下降幅度達,加上購置了一批安全設備,生產經營的週轉資金十分緊張。

2、融資困難,且利息重。調查走訪中,發現大多數企業一方面資金吃緊,另一方面則融資渠道狹窄,且利息較高。走訪的5家企業計劃年內總投資300萬元,其中技改、技術創新等內涵投資項目200萬元。由於融資渠道狹窄,基本靠銀行貸款,且利率還不低。貸款形式主要採用抵押標的物,企業存貨、設備和第三方擔保次之,擔保方式單一,融資渠道狹窄,缺乏必要的信用擔保,目前這些中小企業均面臨着融資困難問題,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3、優惠政策輻射不到。調查走訪中,發現5家企業都屬中小企業,這些年來,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等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但由於規模小、影響不大,普遍得不到政策的眷顧,而且缺乏地方政府及部門的支持與幫助。如太白誠信建材貿易公司反映在工商登記年審、税收返還等優惠政策方面,與縣經濟開發區相比差距較大;龍山橋礦山公司反映供電部門實行預交電費,企業由於用電量較多,預交金額大,本身資金週轉就困難,造成企業很大壓力。

三、幾點建議和思考

1、加強融資支持,創新擔保方式。多管齊下解決融資難瓶頸,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轉變經營理念,打破只片面強調大客户的陳舊觀念,提高小企業融資能力,簡化信貸業務流程,完善金融產品創新。支持發展中小企業擔保機構,要加強對小企業的輔導和服務,建立合理的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促進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

2、加大幫扶力度,營造發展環境。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提供優質的服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涉及到多個部門、各種發展環境,多個部門要形成工作合力,聯合解決發展難題。同時,政府應當樹立“小企業大就業”的意識,增加公共服務的供給。

3、完善政策體系,推進企業創新。要從財税金融支持、實施政府採購促進、促進人才流動、降低創新風險、支持企業投入等方面入手,制定和落實相應的政策措施,鼓勵中小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採取政府支持引導、企業自主運作、社會廣泛參與的方式,建立一批服務機構,搭建一些必要的服務平台,為企業創新提供全方位服務。鼓勵和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聯合、合作,發揮社會力量為中小企業創新服務。

4、建立預警機制,增強風險意識。把有關信息和可能發生的風險及時地傳遞給廣大中小企業,使其早作準備,制定應對措施,減少損失,以利穩健發展。

企業調研報告12

近年來,民營企業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社會經濟的產業組織形式沒有像經典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從自然競爭走向集中再走向壟斷。相反,民營企業成了各個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因素。中國也不例外,在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地區如:江蘇、浙江、廣東、上海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地區之所以經濟能夠騰飛,都是因為它們有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產業積聚區是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基本特點是某一行業或產品,在一個特定的地域內,高度積聚發展,在國內甚至在國際市場佔有較大比重,在當地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我們朝歌街道辦事處,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我們在調研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民營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企業的再投資的資金都是來自利潤,還有一小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其二是“三角債”問題的嚴重性。這個問題是一個企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沒有法律制度的規範和商界商業道德的缺乏,“三角債”問題愈演愈烈,這嚴重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變

民營企業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發展而來的,企業雖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企業創辦初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各種管理理念的推陳出新,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來越被社會所拋棄。而他們卻還是死守着舊的東西不放,特別是企業中的一些中老年幹部,他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輕人提出的新思維新理念在他們看來是顛覆一個企業的腐蟲,是要絕對隔離的。因此這也就阻礙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向前邁進。

(三)惡性的價格戰

惡性的價格競爭的出現是因為產品工藝簡單,易於仿造,從而導致新產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產同樣商品的企業就數以千計了。這樣一來,新產品在市場上很快就達到飽和了,再加上時間太短,再次更新的產品無法快速上市面,價格戰也就應勢而生了。價格戰的出現加速了產品的衰退,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使產品的銷售呈現曇花一現的態勢。更嚴重的是,價格戰使產家的利潤一跌再跌,為了減少成本,很多產家就不惜犧牲產品的質量、企業名譽進行低質的生產。由於資金短缺,廠家無法引進高科技的先進設備,也無法購買優質的原材料。這樣就勢必迫使一些小企業停止生產,宣佈倒閉。對現存問題的一些建議和看法

(四)健全機構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養

儘快形成以科技進步為先導,以民營產業為依託,以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想統一為特色,一個面向全國,外向開拓的技術市場系統。其實家族企業非常適合小企業,在中國目前最稀缺的資源就是誠信,這種企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他們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是勢在必行的,家族成員應該逐步從企業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職業的管理人員。這樣機構才能更加健全起來,管理也可以更加的達到預期的目的,不會因為家族成員的違例不受約束而影響體制的嚴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養人才,正所謂,人才是企業生存之本,知識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師認為企業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論是專業人才,還是銷售、策劃、計算機等方面的人才,而企業最缺少的是通才。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應更加重視的不再僅僅是學歷而已,一張文憑越為越不能讓老總放心。而且需要的還有是員工的責任心——敬業愛崗及員工的豐富知識與能力。只有具備如此素質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説如今的市場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話一點兒都不假。企業不惜重金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而且每個企業都設有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部。企業不僅要鼓勵員工繼續學習深造,老總還可以親自為員工講授企業文化課,從而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

(五)提倡創新思維

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私營企業中年輕經營者佔全廠高層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我們的創新意識逐步灌輸給企業中的職員和高層管理者。要讓他們明白,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企業調研報告13

黃石市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的城市,工業經濟佔黃石的半壁江山。近幾年來,黃石工業發展態勢良好,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隨着金融危機的加劇,黃石工業經濟正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特別是中小工業企業所受到的衝擊非常明顯,黃石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98.4%,加上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經濟總量佔全市工業的51.2%。認真分析當前的工業經濟形勢,採取積極措施應對挑戰,是確保今年工業經濟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的當務之急。

一、黃石中小企業基本概況及在經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

據最新普查數據顯示,截止XX年末,全市工業企業法人單位有3772家。按大中小型工業規模分類,達到大型工業企業標準的為湖北新冶鋼、大冶有色總公司、東貝集團、湖北美爾雅集團、勁牌酒業公司、華新水泥集團公司、黃石供電公司和大冶陳貴礦業集團公司共8家,黃石擁有中小工業企業達3764家。涵蓋了冶金、建材、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紡織服裝、電子信息、能源等7大產業,是黃石市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按工業規模分類,XX年末,進入規模以上的中小工業達482家,XX年實現工業總產值412.39億元,佔全市規模工業的47.6%,其中: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達到80家,税收過千萬元的企業有26家。XX年規模以下企業328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62.5億元。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黃石市工業經濟從XX年四季度起,呈現下行走勢,但全市中小企業運行的基本面較好。主要表現在:

1、中小企業生產和銷售增勢平穩。雖然XX年四季度全市規模以上中小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只增長6.3%,銷售收入只增長3.4%。但XX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仍完成工業增加值123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銷售收入400.46億元,同比增長27.9%,上交税收15.14億元,同比增長8.92%。

主要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原煤產量140萬噸,增長6%;鐵礦石(原礦)產量286萬噸,增長6%;服裝1080萬套,增長31%;水泥1268萬噸,增長14%;鋼、成品鋼材、磁卡與上年基本持平。

中小民營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09.08億元,增長33.09%,比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平均水平高4.5個百分點,絕對值佔全市規模中小企業的74.95%。以萬達金卡、振華化工、鴻峻鋁業、新成鋼鐵等一大批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2、企業綜合治理能力逐步增強。黃石市中小企業經過近幾年來的改制,企業整體素質逐步提升,綜合能力逐漸增強。主要表現在:一是法人治理結構更加合理。湖北鍛壓機牀等一批企業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規範公司管理,企業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二是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逐年提高。黃石建材節能設備總廠等企業的產品不但在國內俏銷,而且遠銷歐美、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三是企業產品逐步趨向多元化、系列化,抗風險能力大為增強。黃石市中小企業的產品由傳統的鋼材、水泥、機械、服裝等有限領域,逐步拓展到新型材料、化學管材管件、精密模具、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800多個品種、近XX多個系列,產品結構優化,組合互補效應已經形成,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已經實現質的跨躍;四是企業信譽普遍較好,盈利能力大為改觀。據調查儘管當前市場形勢比較嚴峻,黃石市仍有70%以上的中小企業能夠盈利。

3、企業成長步伐明顯加快。XX年初,黃石市共有規模以上中小企業407家。到XX年底,新增規模中小工業企業100家,其中引進項目投產新增40家,“小進規”新增60家。據第二次全市經濟普查清查最終結果顯示,全市法人工業企業達到3772家,其中具備了規模以上工業標準的達604家,比目前在統的規模以上單位還多89家,這為XX年工業企業“小進規”提供了保障。預計XX年全市新增的規上工業將增加銷售收入50多億元、工業增加值15億元,將拉動全市工業增長5個左右的百分點。

4、產業集羣快速擴張。目前已形成了塗鍍板材、生物醫藥、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紡織服裝、鋼鐵深加工、銅及鋁製品深加工和裝備製造業等八大中小企業產業集羣,聚集了500多家中小企業。XX年,塗鍍板材、生物醫藥、電子信息、非金屬礦加工等五大成長型產業集羣完成增加值55.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8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2%和30.1%。

二、金融危機形勢下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

儘管XX年黃石市中小企業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但從第三季度開始,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使黃石市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不斷增加。突出表現在:

1、企業成本上升,效益下滑。受金融危機影響,XX年黃石工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利潤總額、利税總額分別比上年下降7.8%和1.0%。XX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126家,全部是中小企業,佔全部中小企業的比重為26.1%,主要集中在電解鋁、鋼鐵、有色、紡織服裝、電力等傳統行業和主導行業。特別是電力生產等行業出現了全行業虧損,帶動全市虧損企業急劇增加,虧損額快速增長,黃石市中小企業全年虧損總額為5.44億元,比XX年增加3.37億元,增加虧損1.63倍。從虧損額看,排在全市前三名的分別是:電力、儀器儀表製造和通訊設備製造。導致企業效益下滑、虧損面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工業企業生產的三大要素成本呈剛性上升,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成本、人員工資、交通運輸等費用支出不斷攀升,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的速度遠遠超過企業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節能降耗等手段降低的成本消耗。

一是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升幅度大。從調查瞭解的情況來看,自XX年以來,基礎性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不斷上漲,XX年1-9月份,黃石市企業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基本上處於直線上升態勢,XX年12月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指數為111.82,到XX年9月達到123.09。儘管XX年4季度價格指數有所回落,但依然在高位運行。

二是工業品出廠價與購進價“倒掛”加劇。XX年,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均持續上揚,但出廠價格指數漲幅明顯落後於購進價格指數,價格倒掛使企業盈利空間被不斷壓縮。XX年1-12月份,黃石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漲幅比工業品出廠價格高7.59個百分點。分月看:除1月份兩者基本持平外,2-12月份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漲幅均高於出廠價格1-13個百分點。明顯呈逐步擴大的趨勢,由於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與出廠價格的“倒掛”加劇,直接使部分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成本上升。

三是企業用工成本不斷攀升。近年來黃石企業勞動用工一直處於相對緊缺狀態,尤其是一線操作工缺口較大,招工困難,主要是工資待遇過低。XX年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黃石中小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勞動力成本大幅上揚,據初步統計,XX年規模以上中小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力報酬增長18.1%。目前黃石中小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和社保覆蓋率還不是很高,若按法律要求全覆蓋,企業用工成本將大幅增加。企業還反映員工管理難度增加,許多工人不願籤合同,不願意交養老保險。

2、企業資金供應非常緊張。這次危機由大中型企業正在向中小企業擴散。企業資金面緊張,流動資金缺口增大,70%以上的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同時,由於現行貸款利率偏高,使中小企業財務成本平均提高兩成。據測算,危機造成XX年黃石市中小企業利潤同比減少近一成。同時,貨款回收困難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XX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高達35.5億元,佔企業流動資金的14.6%。近年來,黃石市中小企業呈現出加速發展態勢,但由於融資瓶頸難以突破,致使中小企業的規模效應遲遲不能顯現。據調查,黃石中小企業中,“有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的“三有”企業佔60%以上,其中80%以上的企業反映資金不足。全市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缺口超過10億元。

XX年黃石中小企業景氣指數僅為91.84,處於不景氣區間。企業流動資金景氣指數為62.81,處在近5年來的最低點;企業融資景氣指數為74.53,處於極不景氣區間。企業生產經營資金趨緊主要是金融緊縮措施的累積效應影響。一是小企業現金流緊張。由於資金緊張局面持續,銀行中小企業年融資綜合費率達12%以上,部分企業短期民間“過橋借貸”月利率高達4-6分。二是成長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中長期貸款。銀行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一些大集團、大企業。三是貸款審批時間長,企業融資很難迅速及時到位。成功申請一筆貸款往往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四是貸款成本增大,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壓力。目前,銀行貸款實行浮動利率,近幾年銀行普遍實行的是利率上浮30%。融資困難已經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XX年,全市規模以上中小企業營業費用為22.9億元,比上年增加78.77%。而企業利潤總額只有14.61億元,比上年減少3.55億元,減少19.55%。

三、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的建議

黃石中小企業出現的這些困難,是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陣痛”,也是轉型升級所帶來的“倒逼”壓力。因此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把此輪危機作為推動轉型發展的機遇,練好內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從粗放發展向集約發展轉變。針對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儘管政府加大財政支持不能解決中小企業的所有問題,但可以體現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決心,有利於增強中小企業發展信心。政府應依法運用財政扶持手段,確保財政對中小企業投入逐年增加。同時要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充分運用税收優惠、緩徵等方式對中小企業進行間接扶持。要出台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等相關政策。加快中小企業間的資源合理配置,減少重複投資和資源浪費。政府主管部門要為企業提供信息、科技、市場、資金、法律等配套服務,讓生產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儘快做大做強。

2、推進融資方式創新,緩解企業資金困難。金融部門要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建立新的信譽評價標準和風險評估標準,降低企業資本金、資產總額、銷售收入等“規模”項目對企業評級的影響,為有發展前途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創造條件。在貸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貸資金的授權授信制度,適當下放貸款審查、發放權力,加快構建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同時引導商業擔保機構適當降低對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費用,簡化操作程序。積極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的融資合作,加強銀企溝通。推動金融機構與擔保機構建立互利合作、風險分擔機制。

3、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企業應變能力。金融危機必然會促進各行各業的優勝劣汰,危機給企業和行業創造了產品與技術更新換代的機會,提高技術含量,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必將促使新的產品和企業的誕生。企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引導企業探尋發展出路。一是加強資金管理,健全財務制度,樹立守信用、重履約的良好形象和信譽。二是及時調整戰略決策。勞動密集型企業應進行結構調整或轉型,要改善營銷模式,利用電子商務開展產品銷售與市場開拓,開源節流,提高效率。合理調配內部各種資源,節能降耗。三是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強對現有員工素質和技能培訓,努力創建企業文化和營造工作氛圍,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留住人才。

4、增強為企業服務意識,改善企業發展環境。目前黃石市企業服務體系發展還不是很完善,由此帶來的融資難、信息不暢、人才匱乏等困難,嚴重製約了黃石市中小企業的發展。一是成立中小企業投資創業發展服務中心,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對那些有技術懂管理,有產品研發項目或專利技術,有強烈的創業意識的人,給予風險投資支持。二是加快中介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和高校間的合作、交流與創新。組織各行業協會成立中小企業互保基金會,共同應對資金缺口問題。

5、發展產業集羣,形成聚合效應。應該看到,黃石市民營經濟外向度較低,相對發達地區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較小,支撐廣大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還比較穩固,這為黃石市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施“彎道超越”戰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我們要在危機中尋找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源動力”,政府部門要建立部門幫扶中小企業責任制,重點扶持發展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非金屬礦加工、鋼鐵深加工及裝備製造業等五大中小企業產業集羣,同時,進一步明確產業集羣重點發展方向,切實做好產業發展規劃。一是實施行業管理。由協會牽頭按行業組建企業聯合體,加強產業集羣配套產品的協作性,實現信息、原材料、技術、資金、市場、人才、社會服務等資源的共享。建立起產業集羣內部的資金鍊,把集羣內部閒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合理使用。二是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知名度。在五大產業集羣內部加快培育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為骨幹,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加科技投入,創造區域品牌,擴大品牌效應,拓展更廣闊的市場,提高企業和產品抗風險的能力。

企業調研報告14

市工信局:

根據市工信局《關於開展服務企業解難題活動調研的通知》文件精神,針對目前工業經濟增速下滑的嚴峻形勢,我局以“雙50”企業為重點,深入調研,梳理企業發展面臨突出困難,現將調研報告具體內容彙報如下:

一、“雙50”企業現狀

我縣區共有海虹陶瓷、金豐農業、宏升糧食、源豐油脂、通利麻紡、立翔食品、合昌紡織等7家企業入選20xx年信陽市“雙50”企業。根據此次調研情況,將每個企業實際情況列表如下:

二、企業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通過此次調研情況來看,我縣區企業面臨的困難及問題主要如下:

1.在工業經濟運行方面,企業用工困難,用工成本大幅度上升,加上工業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產品成本加大,雖產量在提高,但效益在下滑。

2.部分企業流動資金不足,融資難。由於受國家宏觀調控及金融政策的影響,加之我縣部分工業企業發展實力弱、信用等級低、有效資產抵押能力差、融資渠道單一、投資擔保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造成了企業貸款融資難問題日趨突出,企業生產及發展資金匱乏,導致生產經營無法正常開展。

3.龍頭骨幹企業帶動力不強。規模以上企業和龍頭骨幹企業在全縣工業總數中的比重較小,規模以上企業的支撐作用還不明顯,全縣的工業經濟還處在創新能力弱,科技含量低,生產規模小,經營管理粗放和經濟效益不高的局面,缺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

幾點建議如下:

1.建議政府在大力發展食品產業的同時,把紡織服裝業作為我縣第二主導產業,以彌補我縣工業發展不均衡局面,增強我縣工業發展後勁。

2.建議制定重點項目攻堅行動計劃,堅定不移地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及時解決好項目建設中存在的資金、土地、人才等突出問題。對在建項目要落實領導分包責任制,集中力量到項目一線,認真梳理、逐項研究、主動協調、及時解決問題。

3.建議加大人才引進工作力度,充分發揮人才在實現新型工業化中的`引領作用,儘快出台關於科技創新和人才開發方面的政策。鼓勵領軍型人才到息縣創業,鼓勵企業設立科研機構,對設立科研機構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補助。

三、減輕企業負擔工作開展情況

1。縣工信局成立專門工作小組,由分管領導陳尚龍同志親自帶隊,深入企業實地考察企業的負擔狀況。採取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座談等對縣企業的負擔狀況進行了一次全面詳細的摸底檢查。檢查採取抽查和自查相結合的方式,共向企業發出調查表30餘份,調查走訪重點企業10家,收集到反映企業負擔方面的意見20條。

2。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行政效能。1是公開審批程序。積極與縣審批中心協調溝通企業在相關手續審批事項的辦理流程、辦理時限、具體承辦人及聯繫方式通過公開欄等方式向社會公開。2是開闢“綠色通道”。凡符合產業政策條件的建設項目,開闢“綠色通道”,為重大產業項目做好一站式審批服務。3是大幅壓縮行政審批時限。各項審批手續的審批時間由原來10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同時要求,凡屬於重大項目、公益項目、民生和扶貧項目,做到立等可取。

企業調研報告15

近年來,部分企業採取註冊商貿企業的方法領購增值税專用發票從事虛開專用發票活動,造成國家税款大量流失,為此,國家税務總局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強新辦商貿企業增值税徵收管理有關問題的緊急通知》等幾個文件來規範新辦商貿企業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的徵收管理。然而,從實際操作來看,這些辦法給相當部分新辦商貿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諸多不便,筆者就相關税收政策及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對新辦商貿企業認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作初步探討。

一、現行商貿企業認定一般納税人政策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新辦商貿企業一般納税人認定實行分類管理違反了税收公平主義原則。現行政策規定,對於註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上、人員在50人以上的大中型商貿企業,可直接認定為一般納税人,不實行輔導期一般納税人管理。對具有一定經營規模,擁有固定的經營場所,有相應的經營管理人員,有貨物購銷合同或書面意向,有明確的貨物購銷渠道(供貨企業證明),預計年銷售額可達到180萬元以上的新辦商貿企業,可認定為輔導期一般納税人管理。對不符合上述條件的其他新辦小型商貿企業則要求要先按小規模納税人管理,待一年內銷售額達到180萬元以後方可認定為輔導期一般納税人管理。這樣的政策規定不利於構建公平的税收環境,也不利於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更限制了小型商貿企業的發展壯大。

(二)税收政策制定不夠嚴謹,政策執行的連續性不強。

總局在國税發明電[20xx]37號文中規定小型商貿企業在辦理税務登記1年內銷售額達180萬元後才能申請認定輔導期一般納税人,同時對註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上,人員在50人以上的新辦大中型商貿企業在進行税務登記時,可直接進入輔導期,實行輔導期一般納税人管理,但在國税發明電[20xx]62號文件中更正為只對具有一定規模、有固定場所、預計銷售額達到180萬元能申請認定輔導期一般納税人以及對註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上,人員在50人以上的新辦大中型商貿企業符合條件可直接認定為一般納税人,後下發國税函[20xx]1097號明確如何解決預繳税款佔用企業資金問題,從以上三個文件可看出該政策制定不夠嚴謹,政策無連續性,常常在基層税務機關及納税人強烈反映問題時,總局才下文明確,給人造成哪裏有徵管漏洞哪裏堵漏感覺,難以反映税法的剛性及嚴肅性。

(三)認定政策較模糊,政策界定難度較大。

1、總局在國税發明電[20xx]37號文中規定,對經營規模較大,擁有固定經營場所,固定的貨物購銷渠道、完善的管理和核算體系的大中開型商貿企業可直接認定為一般納税人,但又沒有給定一定的標準,如何為規模較大?在國税發明電[20xx]62號文件中第三點中指出確認符合規定條件的,可直接認定,具體是指哪些"規定條件"沒有明確;

2、總局在國税發明電[20xx]37號、國税發明電[20xx]51號及62號文件中規定輔導期一般納税人領用增值税專用發票按規定預繳税款,但如果納税人不需用增值税專用發票而只領用普通發票要不要按4%預繳税款總局文件中未明確,造成各地的執行過程中不一致。

(四)《國家税務總局關於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使用增值税防偽税控一機多票系統開具增值税專用發票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税發[20xx]43號)中規定,凡年銷售額超過180萬元的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必須認定為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財務核算健全,銷售額在180萬元以下的,經企業申請,也可認定為增值税一般納税人。新辦的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按國家税務總局關於新辦商貿企業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資格認定、申報徵收、發票管理等規定辦理。對從事廢舊物資回收經營的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符合《國家税務總局關於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和使用廢舊物資生產企業增值税徵收管理的通知》(國税發〔20xx〕60號)規定免徵增值税條件的,其銷售廢舊物資必須使用防偽税控一機多票系統開具增值税專用發票,因此,對於從事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的輔導期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而言,由於其銷售貨物免徵增值税,因此對其認定為輔導期增值税一般納税人並無實質意義,現行商貿企業認定為輔導期一般納税人需進行改進。

二、完善商貿企業認定中的對策:

由於商貿企業認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門檻提高,使一大批商貿企業銷售的商品無法進入增值税抵扣鏈。為此,税務機關應根據商貿企業的經營特點,制定出既符合企業經營特點又能將其經營活動全面納入税務管理的'管理措施,使盡可能多的商品能夠進入增值税的抵扣鏈。筆者認為,税務機關應從完善政策、強化管理上入手,對商貿企業認定一般納税人實行認定從寬,管理從嚴的原則,不斷提高商貿企業徵管水平。

(一)進一步完善增值税税收政策,放寬商貿企業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的認定標準,使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的認定政策趨於合理。建議總局適當降低一般納税人銷售額標準,科學劃分兩類納税人,將生產貨物或提供勞務的工業企業一般納税人的年應税銷售額降為30萬元,將批發、零售的一般納税人年應税銷售額降為50萬元。同時,還應對小型商貿企業的認定標準以及只領用普通發票的企業是否預繳税款等問題做出更明確的規定。

(二)嚴格執行現行增值税政策,促進税收公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税暫行條例》第十四條:小規模納税人會計核算健全,能夠提供準確税務資料的,經主管税務機關批准,可以不視為小規模納税人,依照本條例規定計算應納税額。《增值税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七條規定:條例中第十四條所稱會計核算健全,是指能按會計制度和税務機關的要求準確核算銷項税額、進項税額、應納税額。因此,對會計核算符合以上規定條件,銷售額達到規定標準的企業,無論其是小型商貿企業還是大中型商貿企業,應按上述法規規定允許直接認定為增值税一般納税人,以免因輔導期一般納税人的存在導致企業不公平競爭,儘量避免產生税收歧視。

(三)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範商貿企業騙購發票及虛開發票,提高商貿企業税收管理水平。

1、做好基礎工作,加強日常監管。建立企業日常監控管理動態台帳,逐户分析企業增值税專用發票領購使用情況與收入、納税情況是否匹配,根據行業特點,加強國税機關內部及地税、工商之間的外部信息交流,實現對商貿企業的聯合控管。

2、進行數據指標分析,搞好納税評估。依託納税評估管理系統,開展行業税收負擔率、成本利潤率等指標的分析,發現指標異常的企業,列入評估對象,實時控管。

3、加大稽查力度,規範税收秩序。加強對商企業的專項檢查,通過檢查對存在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剖析,對違法行為進行嚴懲,依法打擊税收違法行為,切實做到以查促管。

4、強化税收執法責任制考核,對造成責任事故的税務人員進行責任追究,以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等。

(四)完善現行商貿企業認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税收政策,應將認定商貿企業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的實際權限下放給縣級税務機關,並放寬認定條件,對切實符合條件的小型商貿企業可認定為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考慮到宏觀調控對企業的影響較大,為緩解目前小企業資金壓力,應取消增購發票按規定預繳税款的税收政策,以促進小企業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