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報告

關於研究的報告

欄目: 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W

導語: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研究的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研究的報告

  研究的報告 篇1

  一、立題背景及實現情況

1、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質的綜合體現。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實驗,我們為學生打開了與自然、社會、他人、自己溝通的大門,使學生能夠自如地富有興趣地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初步實現了國中寫作教學的目標。

2、素質教育召喚廣大語文教師加大力度進行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語文作為擔負母語教學任務的基礎學科,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而語文教學現狀,特別是作文教學常受指責,弊端很多:

(1)放羊式作文教學。訓練缺乏系統性、科學性,往往是找個題目學生練,一次評改就完事,而且評改週期長。想起來就練,作文以外的教學內容多了,就擠佔作文時間,認為作文可練可不練,練好練壞一個樣。

(2)違背寫作規律和學習規律,僅僅操練章法、技巧等考試技巧,導致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套話空話連篇,不見個性,沒興趣作文。

(3)學生缺乏寫作“激情”,對作文敷衍應付,或望而卻步,不願作文,不敢寫作。這是我們研究的時代依據、現實需要。

我們以語文教師素質提高作為突破口,組織實驗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同時帶動其他語文教師學習,鼓勵大膽改革。廣大實驗教師認真分析了寫作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問題並且研究了對策。問題:

(一)語文學習不感興趣。據筆者抽查原所任班級七年級(10)班資料表明,85%的學生不喜歡聽語文課,95%的學生不願意寫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學生説:"語文課學與不學無所謂,老師講得生動點還聽聽。"學生不願聽語文課,有的是重理輕文思想的影響,有的是授課枯燥無味,由學語文不感興趣,導致學生害怕作文。為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文要麼抄襲、要麼濫竽充數;個別甚至不交。

(二)缺乏觀察力。大藝術家羅丹説,生活中處處都有美,關鍵是我們要善於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語文的內涵包括社會生活的全部。面對絢麗多彩的沸騰生活。由於國中生不會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視無睹、麻木不仁,身在寶山不識寶,不善於思考生活給我們留下的啟迪,因而寫作時自然難免"肚中"無物。

(三)國中學生由於閲歷尚淺,所以面對紛繁的社會現象,分不清主次、常感無從下筆。即使搜腸刮肚偶爾想到一些寫作題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圍繞中心選材,不知詳略得當有序地表達觀點。寫出的文章不是言之無物,就是東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寫《校園新貌》,同學們只會樓房、道路、學習成績等方面的材料,不會深入一層,揭示由於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好。新世紀的教育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寫作能力將成為一個人的社會責任與謀生手段的重要標誌。

(四)立意淺顯,思辯性差。在作文中,學生總是把先前儲備好的思想內容作為思想基礎的內核,缺少對現有生活、社會的觀察與分析,對各種社會現象不能進行獨立而深刻的思考,呈現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題,文章缺少個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五)議論文舉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領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遠是雷鋒、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維形成了某種慣性,而不是用大腦去思考、去挖掘問題的本質,沒有個人的見解和主張。

(六)選題陳舊、缺少時代感。僵死的應試教育使學生深陷題海的十面埋伏,無暇顧及課外書乃至報紙雜誌,即使必要的新聞也難得一見。這樣狹窄的視野,空空的大腦,導致作文底氣不足,腹內草莽,選材時反來複去總是“老三篇”

(七)語言平淡,缺少文采。由於平時閲讀量少,語言包括詞句積累貧乏,造成作文語言平淡無味,句式單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為師造文。很多學生認為作文是寫給老師

看的,什麼樣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寫什麼樣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萬人同言的.現象,殊不知文章是內心情感的抒發,是對真善美的揭示,錯誤的作文觀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阻礙了學生創造性的發揮。

(九)教學無章可循。寫作教學缺少系統性和連貫性,教師只看大學聯考,考什麼練什麼,講評也是就題論題,出現了七、八、九年級同寫一題的現象,這樣導致了作文中的錯誤重複出現,嚴重挫傷學生寫作熱情。

措施:

(一)張揚個性寫作,切合興趣。

作文教學的目的就在於解放人的精神和心靈,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出來,給學生放飛心靈的廣闊空間。因此要鼓勵學生敢於“出軌”,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思想去體會人生,“寫我的自得之見,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寫生活日記,擯棄條條框框,寫個性作文。

(二)開放寫作空間,開發興趣。

1、作文不僅侷限於兩節課,讓學生充分醖釀,盡情抒寫。

2、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少一點限制,多一點寬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進講評形式,把評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傾聽自己的心跳,相信寫作水平的提高,關鍵是個人文學素養的提高。

(三)豐富寫作底藴,培植興趣。

1、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從狹隘的書本中走出來,融入到社會生活中,豐富人生閲歷。

2、增強學生的思想底藴,讀書不僅限於文學,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3、豐富語言。巴金曾説:“寫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誦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學生要大量誦讀經典作品;另外,文章寫的有文采,還可以加強成語造句訓練和句式運用訓練。

(四)轉變教師角色,匡扶興趣。

教學中,教師要引導而不是講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對寫作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由創作,可採用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告別僅將作文當作“作業”的歷史,真正將作文當作無限豐富的活動。這是擺在每個教師腳下一條別無選擇的寬闊而又漫長的路。

寫作空間的開放、寫作底藴的豐富、教師角色的轉變體現在和閲讀課、活動課有機結合,把寫作視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會中,讓學生感受自然,關注社會、人生,讓學生獲得真真切切的生活體驗;同時我們將閲讀當作學生積累生活、豐富閲歷、獲得知識、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平台,讓學生通過閲讀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讀促進寫,寫促進讀,形成良性循環;而活動課則將聽説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獲得了全面發展。這條人文化的寫作路子極大解放了寫作生產力,拓寬了作文教學空間。

  二、研究過程及實驗情況

本課題以“國中興趣作文教學法的研究”為核心,着重研究國中作文的教與學;研究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在新理論指導下探索寫作新路子。目的在於通過研究與實驗,在教師與學生的思想意識上取得重大突破,改變思維的懶惰局面,充分培養教與學對寫作的興趣。

課題伊始,我們確定瞭如下目標:

第一階段:

xx年3月——xx年2月為準備工作、理論學習的實施階段。由於我校起步晚,因此邊準備邊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篩選培訓實驗教師,落實實驗班級。共設立了十個實驗班,每個年級設三個實驗班,並配置了對比班。

(2)制定總方案及各年級學期實驗計劃。計劃與方案納入學校計劃,科研處進行管理。

(3)建立實驗班與對比班檔案,注意積累資料、統計數據、列好表格。所有情況均有教科所具體管理,相關檔案存於專門的課題檔案中。這裏列出xx年到xx年對比成績,可以看出抓興趣作文教學和不抓是不一樣的。

(4)問卷調查,瞭解學生寫作水平,寫作心理等現狀。通過不斷的現狀分析,我們明確了當前所存在的問題,不斷修正我們的寫作計劃,採取針對性措施,在動態中實現寫作教學的發展。

  研究的報告 篇2

  一、問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歷來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佔據着國小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教師和學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作文教學質量不高卻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校學生作文的突出問題為作文興趣不高、作文內容空洞、雷同、感情虛假、語言貧乏。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教師的習作教學方觀念與方式過於傳統,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巨大的作文教師創新空間,教師必須深入學習,更新觀念,探索新課程、新教材之下的作文教學新思路,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習作信心與水平。

  二、課題的確定

針對我校目前學生普遍存在的作文興趣不高、作文內容空洞、雷同、感情虛假、語言貧乏等現象,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資源,在繼承傳統作文教學優秀經驗的同時,嘗試改革,確定課題:新課程、新教材關於作文教學的新思路的研究。

  三、界定關鍵詞

新課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體現時代精神的新的課程觀,力圖根治現行課程體系的弊端,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課程體系,實現了課程概念的重建。

“課程”一詞,拉丁語詞根的意思是指“跑道”,因此關於課程的概念,較為常見的解釋是“學習的進程”,也就是説不是靜態的跑道,而是動態的跑的過程。即使人們都同意“學習的進程”這樣的解釋,但不同的課程觀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國課程研究專家對課程的解釋: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動態交互作用的“生態系統”。學生與教師的經驗是課程;生活是課程;自然是課程。分門別類的教材只是課程的一個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融合起來,成為課程“生態系統”的有機構成的時候,這個因素才發揮應有的作用。

對新課程概念的這種闡述突出了新課程的最基本特徵:整合。同時也為我們展示了當代課程改革的總的趨勢,即從現行課程到新課程的發展變化,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①從強調學科內容到強調學習者的經驗和體驗;

②從強調教學目標到強調過程本身的價值(“四因素動態”交互作用);

③從強調教材的單因素到強調學生、教師、教材、環境四因素的整合(“生態系統”指互相影響、制約、相輔相承的有機整體);

④從只強調顯性課程到強調顯性和隱性課程並重。(“環境”包括文化背景、管理機制、人際關係、心理健康等隱性課程內容。)

從新課程概念的重新定位可以看出,新課程的基本價值取向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靈魂。“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意味着新課程體系必須走出目標單一、過程僵化、方式機械的舊的教學模式(框架),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培養出豐富多彩的人格。這是我國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根本要求。

新教材:結合我校實際,本文“新教材”特指“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新思路:是指打破傳統的“課程觀”“教材觀”和傳統作文教學模式,用素質教育核心理念為指導,遵循新課程、新教材特點與規律,以新的觀念、新的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進行作文教學的新思想、新辦法。

  四、文獻綜述

從古老的私塾到當今21世紀的語文課堂,作文教學的重要地位始終不變,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語文課程標準》在各學段的教學目標中,都將習作教學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隨着課改的深入發展,教師們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探索出了多種作文教學新的方法、新的思路。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五、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通過研究該課題,希望能將有效解決目前我校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研創作文教學新模式,激發學生習作信心,培養良好習作習慣,鼓勵個性作文,提高學生習作質量,同時嘗試指導學生習作在語言、情感上體現個性、形成風格的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範圍及內容

(一)從“傳統説教”到多元模式,改課堂習作方法

(二)從“單一訓練”到讀寫結合,明閲讀教學重點

(三)從強調技巧到關注積累,養課外閲讀習慣

(四)從單純描述到“深思體情”,倡張揚個性文風

(五)從重“批”輕改到重改輕“批”,揚自主習作信心

  七、課題研究的辦法

行動研究法,觀察法

  八、課題研究的對象

密雲縣第二國小全體學生

  九、課題研究的程序及表述形式

序號研究階段(起止時間)階段成果

名稱

成果形式承擔人

主要階段性成果

1、20xx年3月—20xx年7月成立課題組、完成課題前測,撰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王蕊

2、20xx年7月—20xx年3月年級研究成果課例、論文、隨筆、課堂教學教研組長

3、20xx年3月—20xx年7月課題組結題各項成果文集、課堂教學王蕊

最終研究成果序號

完成時間

最終成果名稱

成果形式承擔人

1、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專題研究報告》研究報告王蕊

2、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教學教學設計集》課堂教學、教學設計王蕊

3、20xx年7月《新課程新教材作文教學新思路教學文集》論文

  十、課題組織與管理

學習文獻:

1、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xx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制訂《語文課程標準》29頁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年7月)

3、楊再隋教授等編著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學習與輔導》P6,語文出版社,20xx年10月第一版。

4、錢夢龍《我和語文導讀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第一版

5、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於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年第一版

Tags: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