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國小數學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1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調查報告,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國小數學調查報告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

一.引言:

數學是一個符號化的世界,數學符號是數學抽象思維的產物,是數學思想交流與傳播的載體.在一定意義上説,沒有優越的符號,就不可能有近代和現代數學.因此,《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中將“符號意識”作為中國小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標準修訂稿》將符號意識界定為“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一般性的運算和推理.”也就是説,符號可用於表示,符號間可以運算和轉換.此外,《標準修訂稿》還突出了符號意識建立的作用,即利用符號可以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

國外學者認為符號意識包含對符號本身的認識,符號之間的關係的理解,符號表示所藴含的意義,能夠用符號進行運算和轉換,並能用符號去解決現實問題。培養學生符號意識首先要了解學生符號意識現狀。所以本次調查就是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被試,主要想了解五六年級學生中符號意識現狀,年級之間是否存在明顯差異?符號意識與數學成績之間是否相關?調查分析符號意識能力以及阻礙符號意識正確形成的原因。為進一步培養符號意識奠定基礎。

二.方法

(一)被試:在本校五年級和六年級各選取一個教學班。分別發放問卷25份。選取被試對象時關注學生的家庭情況。本人數學成績情況,性別情況。

(二)形式:本次調查採用抽查問卷形式進行,採用教師不加干預,學生自主做答的形式。

(三)關於問卷

問卷內容主要涉及符號表示,符號運算兩方面內容。

三、結果

(一)本校學生符號意識整體情況

1.調查表明,五六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對於獨立的數學符號能夠清楚的説出符號的名稱和含義。説明對於僅僅需要機械記憶的符號記憶較牢固。

2.符號表示能力中對於用符號表示數,完全掌握,對於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方面能力較差,例如對於用字母表示公式、運算律的理解較弱。

3. 對符號的解釋能力, 如代數式的意義,方程的意義顯得極為不足。對於符號的幾何解釋基於具體情境稍好。

(二)學生符號意識的年級差異

符號意識與數學教材存在較為密切的關係,學生比較關注自己本學期的數學學習內容。對於非本學期學習內容普遍不關注,知識遺忘嚴重。

(三)學生符號意識的.性別差異

學生符號意識的性別差異不明顯。

(四)不同數學學業成績的學生符號意識差異

很有意思的是此次被試對象的數學學業成績與符號意識之間存在差異並不明顯,甚至呈現數學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符號意識並不強烈。數學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所具有的符號意識相反更加好。此問題值得深思。

四、討論

(一)本校學生符號意識整體情況

本校學生對於符號意識停留在機械記憶的淺表層次,沒有深入理解作為該符號代表的深一層更加本質的含義。例如數學符號“π”。六年級學生很清晰的認識表示圓周率,寫出值是3.14,甚至可以寫出是3.1415926;但是無一人沒有能夠深層次的答出表示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可以答出 a+b=b+a表示加法交換律的50份問卷中僅有1份,提示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能夠僅僅教會2+3=3+2。還要從培養符號意識的角度高度出發,先讓學生舉出其他類似具體的例子,在啟發是否可以用一個算式來表示這些例子。決不能簡單告訴學生用字母表示。

(二)學生符號意識的年級差異

數學符號“0”五六年級學生都從0聯想到的表示沒有,五年級學生認為它表示最小的偶數,表示非正非負。六年級學生的答案就比較豐富0表示原點,正負數的分界線等。説明隨着知識的增長,對於符號的認識也會更加全面,清晰。

(三)不同數學學業成績的學生符號意識差異

數學學業成績與符號意識之間存在剪刀差。我認為主要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造成,由於學習內容的編排,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沒有得到較好發展,直觀思維能力較強,數學學業成績較好學生不需要藉助方程這一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忽視自己符號意識的養成。這是此次調查中較為意外的情況。值得任教教師深入反思。

五、結論:

1、在實際的問題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符號以及表達式、關係式的意義

學生在使用符號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對符號的直觀感覺和經驗(這就是符號感).符號意識就是在這種直觀感覺和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因此,教學中,要藉助於大量的實例,讓學生去體會數學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2.培養學生自然語言和數學語言轉換的能力

數學符號是數學的語言,是人們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工具.使學生懂得符號的意義也是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

3.教學中,要講清符號的由來、本質和意義.教學中應通過實際背景、探索過程、幾何解釋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符號的表示及其意義,適當地、分階段地進行符號運算和推理,將符號意識滲透到學生數學學習的全過程中,並伴隨着學生數學思維層次的提高逐步發展.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2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由此可見,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目前父母普遍忽視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分數上,經常為孩子考不好着急,很少為孩子沒有好習慣着急,或者雖然知道孩子的學習習慣不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慌張不細心卻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學校、教師、家長如何合作,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國小數學教育因為有着它獨特的優勢,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心,因此,我們圍繞國小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現狀展開了研究。

一、調查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調查具體目標

國內外教學研究統計資料表明,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説,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相關,80%與非智力因素相關。而在信心、意志、習慣、興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習慣又佔有重要位置。數學學習更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比如,做完題後進行檢查、驗算,找到錯誤要進行訂正,這也是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表現。我們對國小生數學學習自查習慣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目的在於增強國小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習效率。具體目標是:

1、通過對學生自查現狀、教師教學引導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況三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自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為培養學生自查習慣,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作好鋪墊。

2、通過調查研究實現對學生自查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3、經歷調查分析促使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中形成“正能量”,促進教學互長,營造師生之間良性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時間:xx年10月。

對象與範圍:西安市實驗國小五年級一班至八班,每班隨機抽取十名學生及家長,部分教師。

2.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家長問卷。

觀察法:隨堂進行觀察,查看作業本,測試情況。

訪談法:與教師、學生及家長交談。

分析法:數據統計分析

3、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是充分地瞭解學生在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與實際行為,其中包括學生數學學習狀態,課業負擔狀況,學生自查習慣的實際情況,家長在督促學生學習方面的行為與方式,以及教師對於學生自查習慣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學生自查習慣現狀分析

經過為期一個月的周密調查,走訪了一線的數學教師,與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交談,隨機發放80份家長問卷,80份學生問卷,並全部收回,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自查現狀令人擔憂。

1、忙於學習,無暇思考,動力欠缺。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合理的時間安排以及充沛的精力是學生學習和思維的保障。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現狀令人堪憂:只有16.25%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80%的學生都需要老師或家長的一些督促和幫助,還有3.75%的學生必須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失去了督促和檢查則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仍然處於“要我學”的被動狀態。

從調查中我們發現97.5%的學生經常會參加課外活動或學習,僅有2.5%的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學習和輔導。我們來算一筆賬,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學生在校時間按5小時計算(不包括學生校內外託管時間),一週為25小時。據調查高年級學生在校外學習時間通常在10小時以上,我們按10小時計算,則學生一週在校內外上課時間長達35小時,相當於一週7天,每天都是工作日。學生的在校作業時間按每日一小時計算,課外作業時間通常也為5小時,再加上每日讀英語至少15分鐘,共計約12小時。這樣學生一週內學習並完成學習任務時間總計約為47小時,約佔一週時間的三分之一。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通常不得少於十小時,約佔一週時間的二分之一。那麼學生還剩的六分之一時間在幹什麼呢?吃飯、洗漱、準備、上學、放學……學生基本處在忙於應付所有學習任務的狀態,在這一狀態長久的影響下,致使學生們無暇思考:“我為什麼而學?”“我該怎樣學?”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2、重視成績,輕視引導,氛圍欠缺。

從學校教學中可以瞭解到,目前多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理念中,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如何利用日常練習、作業、測試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關注不夠。教師過於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過於關注題目的答案本身,對於學生出錯的其它客觀或主觀因素(例如:環境、心理、情緒、行為習慣等等,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查習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隱性的學習力制約和影響着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在社會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學,為孩子營造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所以成績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杆。在課改和教育導向的正確引導下,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逐步被扭轉,但成績依然是學生學習評定的硬指標。為此家長們努力實現自身的最優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學習嚴格把關,往往將作業檢查的任務,甚至測試反思大包大攬,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指導。表面上,當日問題當下解決,但長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成為的做作業的機器,計算的工具,不願自查,只是坐等家長的評判,而這使得家長們也騎虎難下,也叫苦不迭。

據調查經常監督檢查學生每日作業情況的家長佔調查總數的83.75% ,在測試後為孩子查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高達90%,而在家長眼中學生具有日常自查習慣的僅佔調查總數的13.7%。過於關注成績,輕視對學生的自查引導,學生們缺少自查的氛圍。

3、流於形式,難成實效,方法欠缺。

學生在學習中為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留給自己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急於完成學習任務往往忽略自查這一環節。在課堂練習中,只有答案不同才會思考錯因。在交作業後,見到老師批改的錯號才會找自己解決問題的誤區,缺乏自查意識。因此,在考場上,總有些學生答完題無所事事,摺紙、畫畫、玩尺子。多數同學的檢查可以用一個“看”來概括狀態,看來看去也看不出所以然,任時間從身邊滑過。儘管有一些驗算的同學,與其説是在驗算不如説是二次計算,自查方法明顯欠缺。

據調查,學生具有數學預習習慣的佔調查總數的40%,學習後及時複習的佔11.25%,能自覺自查的佔27.5%,單元學習後,測試後自查的學生分別佔22.5%、46.5%。學生自查意識淡漠,自查方法單一,很難實現有效自查,就不能經歷自查過程,體驗自查優勢,難以形成自查形成的良性循環,提高數學素養。

三、解決學生自查現狀的對策。

由於一方面,時下常見的做法是教師佈置完作業,總不忘要求學生讓家長檢查簽字,這樣既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削弱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淡化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面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特別是國小中高年級,由於對作業失去了熱情,往往是隻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不願關心作業完成的質量,更不願去反思從作業中得到什麼啟示。再就是,在數學檢測中因為不會進行自查,任時間匆匆流逝,而學生無所事事。針對學生自查習慣缺失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作以嘗試:

1、引導自查,領略自查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引導學生自查,反思和小結有效的自查方法。當然教師在每節課都有一定的知識內容和練習的量,課堂的承載量有限,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練習中的某一題出發,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歸結自查的方法。例如,學生在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時,通過觀察板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髮現自查方法並加以歸結,看圖形特徵,想面積公式,驗計算結果,對單位是否一致。

2、家校溝通,營造自查氛圍。

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關於作業自查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衝突,呈現的形態是學生草草檢查流於形式,家長檢查才是實質。在學生自查時家長更有甚者在孩子旁邊不斷提示,指指點點,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而學生本存的一丁點兒自查自信也被家長的一聲怒斥和好心指點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長,相信老師。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繫,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自查成果,教師定期在家長中給予方法上的引導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長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為學生營造自查氛圍。

3、及時鼓勵,體驗自查效應

無論是課堂練習中,還是在作業中,教師都應作一位善於觀察的引路人,發現學生自查行為應及時肯定,對於學生收穫自查成果,教師更應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去浮躁,靜思考,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學生細心自查,讓“正能量”擴散開來,使得數學素養的提升習慣和自查習慣相輔相成,學生通過心理體驗感受自查的帶來的良性效應,促進自查方法的呈現多樣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習慣的養成常態化。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進行此項調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針對“教學反思對促進農村國小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進行調查,對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一甄別,為課題研究“教學反思對促進農村國小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服好務,確保此項研究取得圓滿成功。

二、調查方法和對象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以不記名調查的方式對我鄉一至六年級的63名數學任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教師年齡結構:35週歲以下的佔25%,35週歲以上的佔75%。教師年齡趨於老齡化。

2、教師在職期間接受的專業培訓:90%的教師是通過繼續教育接受培訓的,只有10%的教師是通過其他方式接受培訓的。從調查數據看教師接受培訓方式單一,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侷限性。

3、教師課後交流:90%的教師都能比較主動通過教研活動或在遇到教學困惑時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而運用網絡或博客進行交流的只佔5%。從調查數據分析,教師進行課後交流的積極性比較高,但形式比較單一,僅限於本校或本區域內,缺乏與外部的交流。

4、教後記情況:有95%的教師常常或每節課後都思考一堂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而經常寫教後記的佔40%。

5、教學反思:有95%的教師認為進行教學反思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90%的教師認為進行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比較有效。90%的教師每學期寫教學反思的篇數在7—10篇。每年撰寫教學反思性論文在1篇以上的佔50%。沒寫教學反思的'原因,其中工作忙,沒時間的佔80%。有50%的教師對課堂教學中的反思已養成習慣,而50%的教師只是偶爾進行教學反思。

6你認為阻礙個人成長的主要困難:認為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精力有限的佔80%,學校激勵機制不完善的10%,個人缺乏發展的熱情與動力的佔10%。

7、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師認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師認為教學反思,10%的教師認為是準備公開課,10%的教師認為是專業基礎紮實、進修活動。

8、開展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意見和建議:開展教學反思,多開展系統的教研活動,完善學校激勵機制,形成制度形成長期的交流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1、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反思

(1)自主學習反思:教師根據自己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的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閲讀,作好讀書筆記,學校每學期要向教師推薦學習書目和文章

(2)師徒結對反思:充分發揮本校優秀教師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採用師徒結對的方法,加快新教師、年輕教師向合格教師和骨幹教師轉化的步伐。

(3)觀摩研討反思:定期組織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活動。

(4)實踐反思:倡導反思性教學,引導教師定期撰寫教學反思,並通過組織論壇、優秀案例評選活動,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專題講座反思: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針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方向性問題,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理論講座。

(6)網絡研修反思: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搭建網絡平台,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解疑釋難,促進研究活動的深入、廣泛開展。

2、處理好教學反思中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結合對理論和實踐的理解重點,要明確提出每位教師每個月寫4-10篇教學反思。抓住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況、實踐思路、效果反饋、原因分析,用以指導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是一個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過程和手段。反思中應要求每位教師從“對行動反思”和“在行動中反思”兩個角度進行反思。

3、建立規範的校本培訓激勵機制

建立起規範的教學反思的激勵機制,將教學反思與教師的晉級、年度考核、獎勵掛鈎,從制度上保障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實現。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4

20xx年3月21日到4月16日之間,我和其他8位同學來到某某國小進行了為期28天的教育實習。28天的實習生活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義的。在橫坑國小領導、老師及帶隊老師的支持和指導下,在專業組老師特別是指導老師李老師和原班主任鍾老師的幫助輔導下,我的實習工作取得了比較圓滿的成功。 實習的基本內容包括三部分: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調查。 無論是帶班還是教課,作為實習老師,都會有一個該校的正式老師帶我們。帶我班主任工作的,當然是我帶的班級的原班主任,而帶我教學工作的是我帶班級的原數學老師,他對我們特好,經常指導我們怎樣才能把內容講清楚,怎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前一個星期,實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聽課,看其他老師是怎樣講課的。這種聽課和我們上學時聽課是不一樣的,因為這種聽課的重點是觀察老師怎樣講課,學習如何傳授知識,如何駕馭課堂,如何控制授課時間,而並不是學習老師所講的知識。 我第一次上講台時,自我感覺並不緊張,只是課講得有點快,總體感覺還可以。後來的課,越講越熟練,越講越流暢,同學們對我講授的知識都能吸收。有了前幾次講課的經驗,我認為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可以良好地控制時間,也能夠適時地調。。

還沒來得及反應,時間老人卻已在我身邊飄過,用他千百萬年不變的聲音告訴我:“再過五天,你的實習就要劃上句號了,是否圓滿結束,那麼只有你知道。”心中百感交集,卻也難以用言語來表達……

在這一個月裏,我緊張過、努力過、開心過、醒悟過、自信過。這些從未有過的經歷讓我進步了、成長了;學會了一些在學校以前從未學過知識,在此我向實習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以及學生表示深深的感謝。

這次實習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一、教學工作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上好課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實習前也有過一些試教活動,但真正的國小教學對我來説還是第一次。從學生轉變為老師,這之間需要付諸很多的努力。

首先在第一週,我聽了指導老師的課。在聽課前,我認真閲讀了教材中的相關章節,並且自覺的備好課,如果是習題課,我則會事先認真把題目做一遍,想一下如果是我來講我會怎麼講。到了聽課時,我會認真做好聽課筆記,聽課的重點是注意科任老師講解過程中與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以吸收老師的優點。同時簡單記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師為什麼會這樣講。同時,我也在老師的指導下會注意學生的表情反應,而思考以後我要以怎樣的形式去上課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也就是“備學生”。在此期間還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每當上完一節課,指導老師都會告訴我們,這節課的難點與重點是什麼,以及應該怎樣突出重點和難點,才會讓學生更明白。

當我第一次登上了講台。雖然上課前不斷的告訴自己要鎮定,要循序漸進教學,可是在上課的鈴聲敲響的瞬間,望着台下五十雙好奇的眼睛,緊張還是不請自來。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無濟於事。雖然在隔晚我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備課,但根本不能按教案來講,時間安排的不是很恰當,以致於重難點不夠時間來強調,不過上課的思路還是比較清淅的。接下來的幾節課都不是講得很好,當時信心就下降了,也真正體會到做一名老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好,在指導老師張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我精心備課以及修改教案並進行幾次試講,雖然這期間我暴露了很多不足,但老師的親切鼓勵讓我變的有信心,有熱情,讓我覺得如果將來從事教師這個職業我可以做的好。當然在後期的實習工作,我就能比較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了。必然,自己的教學尚未能與張老師比較,但是我已以盡力而為了,做到問心無愧了。實習期間我從張老師哪裏不僅學到了數學教學的方法與技巧,以及分享他做班主任時的工作經驗,還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是師德,我想這些足可以讓我受益終生。

二、班主任工作

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而班主任就是這個家庭的家長。在注重教學工作的同時,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好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交付了一些工作任務都按時認真的完成。例如上體育課、上思想品德課、第二課堂以及自修課。在這同時,我有了一些領悟。要做好班主任一定要了解每一位學生,愛每一位學生,信任每一位學生。在這一個月的班主任生活中,我逐漸能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並瞭解學生的性格,特長以及優缺點。這是作為一個班主任的基本要求。愛學生就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思想情感,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有發揮個人的空間。但信任不等於放縱。

由於經驗的不足,剛開始的第一個星期與學生建立了朋友之間的關係,但尚未能把握一個度,以至於在第二個星期上課時,同學們不能很好的遵守課堂紀律。通過觀察原班主任的做法以及指導老師的指點,所以我在以後的實習工作注意把握了一個度。我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時刻銘記葉老師(師範)的教導,以及張老師的指點。我與學生交朋友的'同時,也按照張老師教的方法去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同時,也不忘引導他們去學習、去與同學相處。在這期間,我們召開了一次題為“愛我中心國小”的主題隊會。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熱愛自己的學校,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情感教育。但是由於自己經驗收的不足以及考慮的不周,當然時間也是一個問題,個人認為這一次的隊會課不是開得很成功,所以事後,我 跟三位主持談了,如何來組織和主持這樣的主題隊會,就能夠更好達到所想要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是瑣碎繁複的,然而每天當我面對這些學生的時候,覺得是那麼的親切,那麼的朝氣,讓我有責任感,有動力來開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從原任班主任那裏學習了班級管理方法和學生教育方法,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三、總結

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獲益匪淺,並使我愛上了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實習,不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貴的記憶,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點,我相信在未來的路上我會做的很好。現在,實習結束了。通過這次實習,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我們不能只從書本上看“教學”,而也要在實際中“教書”,面向實際。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師範生,我將會在未來的日子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時刻為成為一個好老師而努力。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教學”就是由教師提出要求解決或研究的問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矛盾,產生疑惑,明確探索的目標或中心,教師參與並指導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發現法教學”能夠充分地體現學生認識的積極性,有利於發展學生的認知興趣、創造性思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有利於學生掌握從事科學研究的各種具體方法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問題教學法”要求教學應轉到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應從“做”中學,學生所學的應該是未來社會“實用”的知識。在國內,中學通過先學後教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帶着問題進課堂,課堂充滿了活力。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基礎教育領域,提出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教師為學生設計環境,激發學生獨立探索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培養學生多向思維的意識與習慣。由教師創設提出問題的實際環境,刺激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一節課下來,教師應該給學生留下問題,假如沒有給學生留下問題,這節課就不能説成功。但國外的教育經驗不能都適合於國情,特別是不能都適合於每一個學校,有的教學方法只強調某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個方面。當前,已經有一些教育專家開始關注類似的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未能深入下去。國內課程改革還處探索階段,有關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法缺乏普遍性和具體有效的操作途徑,所以,本課題的研究具有相當的前瞻性。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5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滲透數學思想:

在國小階段,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堅持寓教於樂的原則。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平台收集並呈現有趣的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例如,將動畫片中的有關數學的內容剪輯下來,在課前或者課間播放,既能夠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放鬆,又能夠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時候感受數學的實用性。

(二)套構的方式強化數學模型:

套構的方式與類比的方法類同,是根據兩類或兩個對象的相似或相同點,推斷他們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利用類比思想可發現新問題,所得結論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卻可為該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線索為思維指明方向這對於問題的最終解決極為有利放而類比是數學發現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結構特徵上、數量關係上、算理思路與思想內容上進行類比思想的滲透教學。例如,在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可以充分利用類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這個題的解法有很多種,可以將各個加數依次相加,最終得出結構。也可以用加法交換率將算式進行加數上的調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構加法交換率在連加算式中的應用,能夠使得計算更加簡便。套構既定數學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讓學生養成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這樣有利於學生後續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和研究。

(三)逆向思維的方法:

逆向思維是發散式思維的一種其基本特徵是從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問題這種思維形式反映了思維過程的間斷性、突變性、反聯結性是對思維慣性的克服其優點在於首先有利於克服慣常思維的保守性,開拓新的數學領域其次有利於糾正慣常思維所造成的錯誤認識,開闢數學新方向最後有利於排除慣常思維過程中。逆向思維的方法多用於應用題的解答。例如,張蘭在暑假閲讀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在第一週,他閲讀了一本書的一半少40頁,在第二週,他閲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週他閲讀了30頁,至此全部看完。問題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一共多少頁?利用逆向思維來解答,第二週閲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週閲讀了30頁看完,即30頁加10頁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頁;剩下的書頁數是80頁;第一週閲讀了書的一半少40頁,即比80頁少40頁,也就是第一週閲讀了40頁。所以這本書總共是80頁加上40頁,等於120頁。逆向思維這種數學思維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問題和題中已知的部分條件來還原出潛在的條件,運用還原出的條件可以繼續向前堆。如此這般環環相扣,最終就能解決問題。

(四)聯繫生活創設情境:

人們在學習比較難的知識時,其最大的動力是能夠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通過將數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繫的方法。這樣學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識到如果解決這個問題會給其生活帶來益處,所以要努力學生,最終養成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好習慣。相反,在數學課堂上,聯繫生活情景,能夠讓孩子們利用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更好地去理解數學解題方法。例如,關於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三個磁扣將掛圖固定在黑板上,為了配合教學活動,可以增加掛圖的重量,這樣可以使得三個磁扣平行放置無法穩定住掛圖。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只有三個磁扣組成三角形時才能夠穩定掛圖。教學內容講授結束後,還要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比如,用三個釘子來固定一個鏡框,釘子的位置怎麼安排最合理。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6

  一、調查目的

瞭解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現狀。

二、調查方法及時間: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抽樣調查。調查時間是20xx年7月。

三、調查對象及範圍:

我校四、五、六年級學生,收回有效問卷30份。

四、調查情況:

問卷共設置了十五個問題,從調查可以看出:

1、從問題2.3看出,80%的學生對數學興趣很高,80%學生偶爾有自主學習的習慣。

2、從問題4看出,55%的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可以看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理想。

3、從問題5可以看出,30%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能自發地對所要學的內容思考並提出問題,70%的學生偶爾能提出問題。 由此可見自主思考學習的同學很少。

4、 從問題6可以看出,20%的學生預習方法是弄懂新知,劃出不懂得問題,70%的學生是掌握有關的知識,10%的學生知識看一看書。

5、從問題8和9可以看出,80%的學生在學完新知識後習慣性的總結,有80%學生在上課時習慣於記錄筆記。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做好筆記,6、從問題10可以看出,60%能積極主動地找同學、老師加以解決。40%的學生是有時候能。遇到不懂得知識能主動詢問老師及同學,給人的感覺是學生多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學習要靠自己認真思考,多動腦筋,積極嘗試,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7、從問題11可以看出,有70%的學生對完成數學作業積極性很高,一般佔30%。

8、從問題13可以看出,有70%的家庭作業都是在完成任務草草了事,自覺完成作業的只佔30%,由此可見學生的自覺學習很不理想。

9、從問題14可以看出,極少的一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一些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大部分同學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依靠於老師的講授。

調查結論

從問卷可以看出通過調查認識到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還需進一步培養,要充分激發學生主人翁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的讓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研究,循序漸進地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7

今日起,武漢中國小正式放暑假。長江日報記者探訪發現,多所學校的暑假作業鼓勵學生們離開書桌,走出家門,用眼睛觀察,用雙手實踐。

礄口區崇仁路國小五年級暑假作業要求學生們對本地區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小調查,包括白色污染、大氣污染、過度包裝浪費、一次性日用品以及污水處理等,並通過繪製統計圖表、撰寫調查報告和數學日記來展現調查結果。行知國小的數學暑假作業要求孩子們統計家裏的水費、電費、電話費等生活開支,撰寫簡單分析報告,為家庭開支提出合理建議。據瞭解,不少學校都以社會調查的形式,鼓勵學生利用統計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

江岸區長春街國小暑假作業中有一項,要求學生們利用假期瞭解戲曲文化,畫京劇臉譜、學京劇唱腔。一二年級學生收集戲曲人物故事或瞭解戲曲發展歷史,看一場戲曲表演、模仿幾句唱腔,再畫一個京劇臉譜。高年級學生則需要採訪一位戲曲演員,學一段戲曲名段並錄下視頻,動手製作戲曲道具,裝扮一位戲曲人物。該校大隊輔導員楊亮説,學校一直都有戲曲社團和戲曲課,希望學生通過這項作業將課堂戲曲學習延伸到假期,更深入地瞭解戲曲知識,傳承戲曲文化。

武昌區中華路國小有一項連續佈置了3年的暑假作業——行走在中國、行走在老家、行走在武昌。該校教導處老師翁葆華介紹,這項暑假作業可考察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孩子和家長一起外出旅遊時需為開支記賬,考察他們的算術能力。孩子回老家需把家鄉的點滴變化記錄下來,鍛鍊他們的觀察能力、思考和表達能力。“武昌一日遊線路設計”的作業,則要求孩子邀請家人和小夥伴來個“一日遊”,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8

提要:圍繞課程改革的落實情況,我於20xx年3月起深入部分國小進行了持續半年的教學調查。調查的結果很不理想,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更多的是憂慮。我深深地感受到新課程的落實在我市、尤其是在農村國小任重而道遠。課改的需要與現實的差距還很大。

我市於20xx年下學期開始試行新課程和使用新教材。教育局組織了四輪培訓,二年多來,新的理念貫徹和落實得怎麼樣呢?帶着這些問題,我於20xx年3月起深入學校進行了持續半年的教學調查。共走了25所學校,聽課86節,走訪教師百餘人。總的感覺是有喜也有憂。

成績

在課改的這段時間裏,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發生了許多變化。教師的教育觀念在變、教學行為在變;學生的思想在變、學習方式在變。這是可喜的一面。體現在課堂上有如下幾方面的變化。

1、變課前鋪墊為情境導入。

過去我們的數學教學通常是由複習引入新課,學生感覺每節數學課只與數字和運算符號打交道。時間長了,對數學就產生一種厭倦感,尤其是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更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現在不同了,許多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老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來引入新課,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入新課,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變得愛學數學,想學數學了。

2、變遠離生活為走近生活。

幾十年來,我們的在校學生只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而不知他們生活的周圍處處存在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這是因為我所教的數學遠離學生活。而現當我們走進課堂時,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所看到的數學課是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在一起,生活氣息非常濃。我感覺到數學課已經走近學生的生活。這樣教學,學生就不會感到數學離他們那麼遙遠;就會真正明白為什麼要學習數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走進課堂就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寫個不停,學生只是靜靜地在聽數學。這是我們延續了幾十年的教學方法。現在這種現象有了明顯的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學習資源主動地去學習數學,自己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多了,學生在做數學了。這正是新的課程理念所要求的。

問題

成績是喜人的,在取得這些成績的同時,我感到更多的是憂慮。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在不同區域、不同年齡的教師之間差異很大。總的情況是年輕的教師比年老的教師好;城區、廠礦比農村好;參加過培訓的比沒培訓的好;低年級教師比高年級教師好。總之,新的課程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離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存在不少的問題。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託,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鑽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四年級第八冊有一個內容是“簡單的數據整理和求平均數”,這個教學內容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數據掌握統計知識,教材上用到了“和平一街、東大街”等地名,這只是給學生一個背景材料而已,其目的是要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師在組織教學資源時,應該、也完全可以結合本班學生居住地所分佈的情況編一個例題,數據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由然而生。象這樣的倒子教材上很多。然而,我們在調查中感覺到,教師大多是死搬教材,沒有一點靈活性。過多地受制於教材,書上怎樣寫,他就怎樣教,一成不變,缺乏生活氣息。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裏所説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動輒搞小組討論。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序。

有些分組學習是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嘰嘰喳喳亂叫一陣,給人以表面的積極討論問題的假象,看上去熱熱鬧鬧,沒有實際效果。不僅如此,而且還會助長不良風氣的形成,影響學習效果,造成新的兩極分化。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並沒有掌握合作學習的真正要義,老師們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也並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其充分展開討論。往往是學生還沒開始學習,教師就叫停下。完全是一個形式,走走過場,給聽課者看,使得合作學習有形無實,給人以做秀的感覺。

我們不應將“新”與“舊”看成區分教學方法的“好”與“壞”的主要標準,不能採取極端主義態度,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某些教學方法。恰恰相反,我們應當更為明確地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傳統的方法有它的優點,時髦的.方法也有它的侷限性。我們只有通過積極的教學實踐,深入地去認識各種方法的優點與侷限性,才能依據特定的教學內容、對象和環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合作學習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但它不是萬能的。不要動不動就合作,動不動就討論。

3、課堂教學評價過於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一理念老師們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課堂上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麼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不分年級,不管問題的難與易,都用表揚他,頂呱呱;你真棒;你真行;獎勵五角星和大紅花等予以表揚。過多的、廉價的表揚無異於捧殺。教師的表揚不要隨意和漫不經心;要發自內心的,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問已引起老師的興趣。這種表揚要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否定學生的結論,則要讓其明白錯誤的原因,使其體面地坐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因人而異,因問題的難易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評價的目的。

4、只見老師講課,不見學生動腦

前面提到課堂教學方式有了明顯的改變,但這離新課程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調查中發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有超過40%的課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只看見教師不斷地在説,看不見學生在動口、動手。課堂上靜悄悄的,看上去課堂紀律很好,有序,可是學生並沒有積極在思維,是被動在學習,有一種被教師牽着走的感覺。這種安靜嚴重卻制約了學生的智力和個性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是與新的課程理念相違背的。

課堂教學本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是必要的;但更應該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們要關注每個學生是否在動口、動手,動腦;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5、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於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於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6、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儘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事實上,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沒有幾人做到這點。

此外,在課堂上,教師似乎懼怕學生出錯,尤其是公開課,一旦學生出錯,教師就馬上捂蓋子。唯恐因此而打亂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計劃。

課堂是出錯的地方,出錯是正常的,不出錯就不正常了。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學生都會了,還要我們老師幹什麼呢?學生出錯了,教師應該讓學生把問題説完,然後分析其錯誤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藥。這才是我們的教師對待學生的“錯誤答案”所應具備的態度。

總之,從上述情況來看,我們的課改任重而道遠。

分析

課改在我市實施已有二年多時間,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沒能真正得到落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觀上的,也有主觀上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幾方面的原因。

1、思想認識不到位

有些教師認為教學改革改了幾十年,改來改去還是這個樣;還有些老師認為這是上面的領導為了推銷教材而作的宣傳,是糊弄人的。因此從思想上就沒有把課改當回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夠透徹。

新課程培訓雖然進行了四輪,但對每個教師而言,也許就一次,回到學校後就再沒有學習,據瞭解,還有相當一部分老師沒有見過《課標》,僅憑几天的大課學習,怎能透徹地理解《課標》所藴藏的真正理念呢。自然就更談不上在課堂上如何去實踐了。

3、教師年齡偏大

國小教師年齡偏大,這是多年來的老問題,可真是爺爺奶奶教國小。近幾年國小數學教師年齡偏大的問題更為突出,有些學區幾乎找不出年輕的數學教師,還有的國小,數學教師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這些教師教了幾十年書,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驗,但同時,思想也已成定勢,很難接受新鮮事物;還有些老教師認為,幾十年都這樣過來了,改不改都是教書。改革那是年輕人的事。大年齡的教師在我市國小數學講台上算得上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上述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4、年輕教師同化現象嚴重。

青年教師本應是“課改”的生力軍。在農村,由於大部分學校老年教師居多,進取心不強,學校很難形成一種教學研究的氛圍。本來就是鳳毛麟角的年輕教師由於長期處在這樣一個不利於自己成長的環境之中,使得她們在思想上過早地老化,惰性,不思進取。自然影響到她們的成長,因此,在農村國小中,缺乏優秀的年輕數學教師也就成為必然。課改的落實也就勢必受到影響。

5、教師隊伍不穩定

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總以為國小教師要什麼都會教,這是個錯誤的認識。樣樣都會,勢必樣樣都不會,更談不上精。系統的知識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就國小數學而言,幾加幾,我相信人人都會,收廢品的也會,可是要教好數學卻不是人人都行的了,我們知道,中學數學教師來教國小數學也不一定能勝任,何況其它學科的呢。不專就不便於教師鑽研業務,自然就不利於教師自身業務的提高,今年教語文,明年教數學,弄得教師無所適從,怎麼去專啊,教師也不適應。不用説精通,就連國小六年中系統的數學知識都不清楚,如何去教好數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些數學教師師參過數學培訓後,回到學校卻改教語文,而參加過其它的培訓的老師卻來教數學,有的根本就沒參加過任何培訓,手中又沒有《課標》可學,這又如何去理解新課程理念,如何在課堂上體現新的理念呢?國小教師隊伍不穩定現象已嚴重影響了國小教育,不有説新理念的貫徹,就是常規教學都已很成問題。

建議

1、加強基層教學研究

切實加強以學區和學校為單位的教學研究。要實實在在地坐下來研究問題,不要形而上學,重形式,走過場。那種只聽課,不討論的研究活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2、加強教師理論學習

理論源於實踐,對實踐又具有指導作用。如果教師連新的教育理念就不懂,《數學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都不知,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去呢?因此,在現階段,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加強理論學習。學區和學校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教師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3、儘快充實師資力量

新課程理念要靠教師去落實,相對而言年輕人在這方面有熱情、有開拓精神,接受新鮮事物快。而國小數學教師隊伍年齡老化現象已到相當嚴重的地步。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作宏觀控制,儘快充實國小數學師資力量。

4、切實穩定教師隊伍

要使新課程得到很好的落實,切實穩定教師隊伍這是非常重要的。國小教師今年教這科,明年教那科的現象必需得到根植。只這樣才有利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才有利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才有利於新課程的落實;才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9

一、問題的提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新的理念:“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新課程的作業已不再完全是課堂教學的附屬,而更是重建與提升課程意義及人生意義的重要內容。每一次作業都是學生成長的生長點。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基本情況,瞭解學生對於作業的認識,他們的意願和思考。為此,特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調查。

二、調查過程

1、調查對象:對各個不同年級的16個班進行調查。

二年級2個班,三年級2個班、四年級4個班、五年級5個班、六年級2個班。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

三、調查分析

1、你最喜歡的數學作業是什麼形式?(多選)

書面作業:44.6%

口頭作業:22.8%

實踐活動:42.4%

其他:7.5%(口算、數學遊戲、看課外資料)

從這一情況分析,學生已經適應了書面作業的形式,對於口頭作業,有一部分的學生還是很嚮往,但是認為這樣的操作性有點麻煩。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方式,能夠讓他們去調查、去動

手、去整理等等。在活動的過程中,取得各自不同的收穫,學生會很有成就感。

2、在放暑假時,你最喜歡老師佈置什麼數學作業?(多選)

老師發下來的暑假作業本:54.8%

數學日記:11.7%

社會實踐:41.2%

其他:7.7%(實驗、口算、無作業)

從這裏看,半數以上的同學選擇了用暑假作業來陪伴自己的學習。但同樣也有一大部分的同學選擇能夠在暑假的時間裏,調查訪問,進行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同樣也有一小部分的同學表達了能夠在沒有作業的情況下度過。

3、當你看見老師在你的作業本上“加星”時,你的心情如何?

非常開心:59.3%

有點觸動:32.9%

無所謂:7.8%

從這一數據分析:92%以上的學生還是對錶揚有感觸的,都希望得到表揚,同時通過表揚的激勵,觸動他們更好地學習。但同時59.3%的人是非常開心的這一情況離平常老師認為學生愛表揚的現象似乎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樣,7.8%的人對於表揚十分的冷漠,表揚在他們的身上所起的作用不大。我分析,學生不是對錶揚不感興趣,而是“加星”這種表揚的形式學生已經十分習慣了,觸動不是很明顯。

4、平時,老師對你們完成作業的態度要求嚴格嗎?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0

  一、調查目的

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是國小數學教師針對國小階段的學生在日常課堂練習、作業、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的錯誤情況,包括典型錯例、易錯題例的展開,力求對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方法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特進行了本次調查。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和分析

(一)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的形式為問卷調查,問卷的基本題型為選擇題和少量開放式問答題。內容注要聚焦國小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例具體產生的原因、題型以及相關的學習習慣等情況。

(二)調查的實施

調查問卷利用學生課餘時間對三年級進行隨即發放,共發放14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32份,回收率 94.3% 。

(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首要就是學生的課堂聽講效率不高。

多數學生不知道上課聽講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力時間很短,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聽明白課內所講的內容,不能及時內化,那麼,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知識上不懂的大問題,當然作業就不能準確、及時的完成了。

2、其次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待培養。

國小生由於年齡比較小,往往會忽視細節,不容易關注一些細節問題。由於學生對於細節的忽視,我們在作業的批改時,試卷的批閲中會發現許多錯誤都是類同的(數據的抄錯,橫式漏寫結果等種種情況)。這些錯誤都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緊密相關。對於這樣的“粗心”我們老師給予了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原諒,但是多次的原諒之後,發現我們的學生不但沒有改掉粗心的毛病,有些學生隨着年齡的增大,這種“粗心”會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為改不掉的壞毛病了,培養學生養成細心的習慣刻不容緩。

3、學生認知水平差產生干擾造成作業錯誤

國小生的知覺常常表現為比較隨意,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徵,以及事物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繫。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覺,對感知的對象分析綜合、水平差。學生由於認知水平有限,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不同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由於認知原因造成的錯誤。

三、結論與建議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即錯題分析記錄本,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並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瞭解學生改錯後的作業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採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於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學生建立數學日記本,進行有效反思,通過小日記進行小結。

3、根據國小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題的.原因,學生糾錯時的具體要求。

比如:

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

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範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範。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範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

4、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

(二)教師方面:

1、教師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教師研討課、調查問卷分析和撰寫心得等形式,自身的觀察、總結、反思能力提高了。

2、針對學生的錯例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並初步形成解決策略:

(1)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題(針對性要強;要讓錯例資源真正發揮作用)

(2)培養學生做題時的習慣(如自主檢查方法)

(3)指導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反思。

(4)課堂上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5)培養學生口算與筆算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正確率。

(6)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1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13道題目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式是問卷調查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抽19名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xx鎮中心國小三年級部分學生19人共27人。

(四)調查步驟

10月12日問卷調查

10月13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10月14-24 日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90%以上學生對數學有較強學習興趣,但仍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主要體現在:

1、課堂上聽不懂老師講課,學習有困難(2人)。

2、對數學沒興趣,不愛學習數學(1人)。

二、有近40%的學生幾乎沒有過解決數學問題後的愉悦體驗,從這點反映出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沒有把數學學習當成一件追尋幸福的事去做,而是當成任務去完成。

三、有近40%的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容易跑神,一節課內容掌握常常丟三落四,導致知識掌握沒有系統性。

四、30%的學生沒有問題意識,把自己的數學學習完全依賴於老師的講解。不懂得問題長期擱置,而不知道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調查結論

1、教師備課、上課缺乏層次性、梯度性,難以照顧到學科潛能生的實際情況。

2、教師課堂教學中評價方式單一,不能對學科潛能生進行適時、適當的激勵式評價,甚至對學科潛能生進行諷刺、挖苦,造成學科潛能生學習自信心缺失,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師教學過程中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式,被動的學習方式難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4、由於智力或紀律較差,很多問題老師講數遍,他們照樣記不住。

5、部分聰明的學生怕吃苦,怕經受挫折,經受磨難,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經常一下課,扔下書本就玩,在學習的時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總想用一種簡單快捷的方法儘快完成學習任務後從事自己目前感興趣的活動,導致學習質量不高,成績相對比較差。

6、家庭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視,不管不問。有的學生家長自己沒文化,對孩子的學習不能及時輔導。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新課程指出數學課程及其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還要關注其數學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要理解數學的社會價值,體驗數學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在生活和學習中形成必要的數學素養。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課堂的密度就是以練習量來衡量的,其實不然。新課改以來,衡量一節優秀的課是看重學生在練習中思維是否得到發展,數學素養是否得到提高,可見數學素養的培養才是衡量數學課質量的標準。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研究內容:培養國小生的數學素養是。數學素養一種個人能力,學生能確定並理解數學在社會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據的數學判斷和能夠有效的運用數學,這是作為一個有創新精神、關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適應當前及未來生活所必須的數學能力。有關統計數字表明:人們畢業後從事數學研究或者教育的只佔1%,經常使用數學的人佔29%,很少用數學的人佔70%。然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卻用了xx%-xx%的時間在學習數學,而且還是在升學或抽測壓力下的重複、機械學習,數學學科應有的價值卻被摒棄和忽視。因此,國小階段紮實開展教學研究、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迴歸,要通過不懈的努力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

研究方法:調查法、文獻法、實踐法、對比法、實驗法

三、課題的研究對象及週期

研究對象:國小一年級全體學生

研究週期:一年

四、研究計劃與實施:

20xx年9月立題;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課題研究;

20xx年6月結題。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學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用於教學。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國小數學教材體系包括兩條主線,其一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其二是數學思想,是一條暗線。只有掌握好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

2、培養學生熟練地用準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的素養。

語言與思維有着密切的關係,正確的語言是進行正確的數學思維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着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

要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心理學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國小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説話的機會。可採取:個人小聲獨立説,同桌互相説,小組內輪流説等形式。説的內容有許多,比如:説圖意,説算理,説解題思路,説公式的由來,説操作過程等。教師要經常演示教具、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於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其次教師要示範,讓學生知道怎麼説。

3、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當數學和孩子的生活現實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發孩子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孩子的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我們應積極地創設生活情境,使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通過活動去理解有關知識,而不是與實際脱節,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有源於生活的數學問題,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在無形之中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心理傾向,使人人能夠學習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4、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結論與體會

我組全體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文獻研究等方法,我們認為國小生的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如下特徵:

一、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內隱性。

內隱性是指潛伏於事物內部不容易被人們發現和認識的特性。素養是人的潛能,在一般情況下,國小生的數學素養不具有外顯的特點,而是以“內隱”的形態存在於學生個體的潛在能量之中。

二、國小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穩定性。

穩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屬性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或消失的特性。國小生的數學學習是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的過程,其數學素養是以“內隱”的形態存在,也就是學生個體不斷內化的結果。所以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喪失。

三、國小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實踐性。

國小生獲取數學信息主要來源於新教材,但是教科書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也不應該只是承載知識的載體,還應該包括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到哪學習?數學從社會生活中來,反過來又服務於社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或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四、國小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某種屬性不是由單一因素構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特性。國小生數學基本素養的培養過程是國小生數學意識的培養、數學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習慣的養成等綜合性的過程。從新課標對學生培養的四個維度來説,每一個維度目標的達成都不是簡單的過程。

七、研究影響與效果

1、建立規章制度,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2、加強學習,明確課題內涵。

剛開始課題研究的時候,我們課題組兩位老師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從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來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着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3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國小生審題能力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解題過程的正確與否。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礙,很多情況下都會在審題這一初始環節中有所體現。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審題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地,積極地,有意識地從學生心理傾向中分析出產生審題障礙的主要原因,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之門。下面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一下學生審題中產生障礙的主要表現,以及談談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戰勝學習困難的做法與體會。

一,粗心大意引起結果出錯------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例 : 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學生經常出錯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題目中,學生不是沒有掌握加減法計算法則,而是僅憑直覺,一眼看出5.49與4.51可以湊十,於是動起筆來一揮而就;導致結果出錯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況的出現,與學生審題時缺乏細心,耐心是有密切關係的,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在引導學生數學審題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審題中,要教育引導學生自始至終細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題時要有自信,但不能過於輕信自己的經驗與直覺;儘管題目文字極其簡單,但我們審題時思維卻絲毫不能簡單化,從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與批判性,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錯誤——增加生活數學知識的積累

例:張師傅把一根長120釐米的自來水管鋸成6 截,每鋸斷一次需小時,張師傅共用了多少時間

這是一道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植樹問題” 類的應用題。如果學生閲歷不夠豐富,解此類問題時,很可能失之毫釐,謬之千里。不少學生對張師傅只要把水管鋸斷5次,就能鋸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無法展開,錯誤列式為×(120÷6)也就見怪不怪了。

幫助學生找出題目中隱含的條件,弄清事理與算理,有助於克服學生解題時的心理障礙,提高解題能力。由此及彼,我們注意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與數學有關的生活常識,豐富並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登上五樓,實際上只需登四個樓層之間的樓梯;把一根管子鋸成4段,實際只需鋸三次;鐘敲10下,實際一聲與一聲的間隔只有9次。…… 隨着對生活中數學算理的感知,以及這些知識的積累,為學生開闊視野,開拓思路,正確審題,分析與解答應用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手段單一引起思路狹窄——學會用線段圖啟發思路

例:商店裏運來一批紅,藍墨水。紅墨水佔總數的,如果把40盒紅墨水換成藍墨水,藍墨水則佔總數的,紅墨水,藍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學生在審題中習慣於從問題與條件中苦苦尋找聯繫,探索思路,卻從不願意借用線段圖進行審題分析,認為用畫線段圖費時費事。這種單一的審題手段,勢必引起思路狹窄,在碰到上面這樣的題目時,這些學生就出現了審題障礙。我從“人需要各種營養成份,才能健康生長”,“戰士需要各種武器,才能打好勝仗”入手,啟發學生:我們只有把握各種審題手段,才能打開解題思路。並指導這些學生學會用好線段圖,分析解答應用題。藉助線段圖表示出的數量關係,學生在對線段圖的觀察,感知中發現:調換後藍墨水多的40盒與〔〕相對應,由此可以求出紅,藍墨水的總盒數。這樣,學生在審題中藉助線段圖曉事理,明算理,悟轉化,很快把握了數量關係,理順瞭解題思路,並從中嚐到了甜頭,提高了藉助線段圖與其它手段參與審題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四,遷移障礙引起思路中斷——把握課題類化的規律

例:修一條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隊工作效率比乙隊快百分之幾

這條題目中具體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給出兩隊的工作時間,卻要比較工作效率。許多學生認為條件不完備,思維陷入困境,思路難以為繼。其實,如果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能從“工程問題”這一思路去思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應用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具體事物統一起來,這就是進行課題類化。而這種類化首先體現在審題階段。把握知識遷移和課題類化的規律,我們就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既然“路程÷時間=工作效率”,本題中隱含的抽象的工作總量“1”分別除以甲,乙的工作時間,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與,在此基礎上,再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百分數的應用題,再也不是難事了。

五,心理習慣引起思維定勢----學習領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繩長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這根繩比原來短了多少米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就犯下錯誤,多數同學都是因為心理習慣,思維定勢造成的。受“是條件都得用上”的思維定勢影響,不少同學做成了176-68-75=33(米)。為將學生這次出現的錯誤經歷轉化為他們認知方面的財富,我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進行轉化思考:“這根繩為什麼會短 ”“能否把比原來短的米數”換種説法當學生悟出“比原來短的米數”就是“用去的米數”後,我再讓學生舉一反三,諸如:“比原來少多少錢”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錢”,以加深理解。最後,我啟發學生對“一根繩長176米”這一多餘的條件進行再認識,消除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學生在學習領會轉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六,指向錯誤引起思維障礙-------提高善抓題目關鍵的能力

例:某汽車廠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計劃生產任務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產160台汽車,後10天每天生產150台汽車。結果超額完成300台。這個廠上半月生產汽車多少台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計劃生產任務的一半” 上苦思冥想,以為一定要求出原計劃生產的台數,這個題目才能解決。卻想不到只要把思維的聚焦點轉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實際完成的台數中,去掉超額數,就是原計劃生產的一半。只要找準方向,抓住關鍵,轉化思想與方法,所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審題中善抓關鍵,把握重點,選準角度,學會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就能有助於學生克服障礙,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4

一、調研目的

1.瞭解全區新一屆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

2.為進一步加強學科管理和數學教學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二、調研對象

20xx年9月,我們對全區9所國小的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質量調研,參加這次質量調研的學生有1415人。

三、調研工具

這次調查的工具:

編制的依據:

(1)《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學大綱(修訂版)》。

(2)蘇教版國小數學教科書第十冊和第十一冊。

四、調研分析

1.總體情況。

這次質量調研試卷共設計了33道題。其中第一大項4道題是計算能力的評價,包括分數加法、減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數乘加(減)計算、分數連乘和運算律在分數乘法計算中的運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第二、三、四大項20道題是對概念掌握水平的評價,以新學的知識為主,適當滲透了五年級下學期的主要知識;第五大項2道題是評價學生手腦並用、動手實踐和繪製統計圖並分析統計圖的能力;第六大項7道題是評價學生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加這次期初質量調研的1415名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總體情況如下:

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分數乘法的計算和有關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分別達到:92.1%(計算)和86.7%(概念),其次,學生對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第十冊的統計和長、正方體的認識等也掌握較好。但是,學生對手腦並用移小棒的實踐操作題、有多餘條件的實際問題和稍複雜的概念題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體分析。

(1)計算能力。

這次測試口算能力的有8道題,測試筆算能力和簡便計算的有5道題、解方程有3道題、解文字題有2道題。從表中反映出,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確率達97.6%,有16個班學生的正確率在98%以上,這説明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十分重視口算的訓練。有關分數乘法的筆算,包括簡便計算在分數乘法中的運用,學生學習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確率達93.1%,即使相對薄弱的教學班學生的學習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學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的學習水平也比較理想,平均正確率分別達91.2%和87.4%。

從學生卷面看,計算部分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有:

①審題不仔細,看錯運算符號或數字,弄錯運算順序。

②書寫不規範,解方程格式不對,寫倒數用了等號連接。

③錯用了簡便方法計算。

(2)概念理解。

這次測試概念掌握情況的題共有20道題,其中填空題10道、選擇題6道、判斷題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五年級學過的數的整除和長方體、正方體等有關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數乘法意義的填空題第2、3、5、8小題,選擇題第1小題,判斷題第3小題正確率都在90%以上,説明本冊單元基本概念教學是比較紮實的`。此外,有關五年級所學的基本概念學生掌握得也較好,如考查分數意義理解的填空題第1題,正確率達98.8%。;考查數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題第7小題正確率達90.3%、判斷題第2小題正確率達90.8%。

另一方面也不難看出,個別綜合性高的概念題學生正確率明顯偏低。主要是填空題第4小題(50.2%)、第9小題(63.3%),選擇題第3小題(68.9%),判斷題第4小題(62.5%)。填空題第4小題綜合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正方體的認識、長度單位的換算3個知識點,造成這道題錯誤的原因是學生審題不仔細,沒有注意單位名稱的變化。選擇題第3小題綜合了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和畫圖識圖3個知識點,一些學生看不懂圖意造成錯誤,反映出分數乘法意義教學中教師畫圖時對數形結合不夠重視,過程不夠清晰。

(3)操作能力。

這次測試操作能力的動手動腦題共有兩道題,第1小題移小棒是一道開放性操作題,這道題既測試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考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第2小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學的繪製和分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從表上可以看出,學生對繪製、分析條形統計圖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達88.4%,全區有三分之二的教學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題移小棒失分較嚴重,平均正確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①平時教學中這方面的訓練很少,學生對這種題比較陌生。

②平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機會不多,缺乏對圖形變換的想象能力。

③教師閲卷有誤,把移動3根全部看作移動2根判錯而扣分。

④參考答案不全面。

(4)解決實際問題。

調研試卷設計了7道題評價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第3題和第5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所學的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應用題掌握情況外,其餘5題都是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其中,第1題重點測試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第2題重點測試學生畫線段圖的能力。

從統計數據看出,六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確率達80%。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理解題意,找單位1,分析數量關係,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題的平均正確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確率超過90%,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有些班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確率還不到75%。我們希望這些班級的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靈活掌握解決分數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點:一是例題教學要紮實,突出解題過程的指導;二是練習設計要精細,強化基礎併兼顧提高;三是輔導學生要耐心,及時查漏及時補缺。

五、調研結論

1、調研結果表明,本屆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總體看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計算能力、統計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個方面內容,學生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都在88%以上。這説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重視計算、統計、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教學。

2、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雖然還比較大,但是存在明顯縮小的趨勢。這次調研考試校與校之間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與班之間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級期末考試相比分別縮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畢業班教學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給後進學生補差上是有效的。

3、從學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級數學教師對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第十一冊第一、二單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較好。在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4、學生在學習習慣(如認真審題、規範書寫、細心驗算等)、動手實踐、綜合應用概念以及解決稍複雜的實際問題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問題,這些問題在少數學校甚至還比較嚴重,希望各校通過這次質量調研認真查找自己的問題,紮紮實實地做好教學五認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教師在教學研究上還存在時間不多,深度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對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新理念重視還不夠,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少。一些教師對練習設計缺乏研究,機械練習多而有變化的綜合性練習少。

國小數學調查報告15

  一、調查目的、對象及內容: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斷豐富和提高,無論是社會整體還是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進,尤其是傳統教育觀念的改變使得數學學習變得更為廣泛和基礎,社會、學校、家庭對國小數學學習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而國小課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

為了進一步研究國小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我特別對自己所執教的三年級的35名學生進行了試卷調查與分析,具體的調查內容如下:

1、 學生喜歡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原因;

2、 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

3、 學生所喜歡的數學老師以及數學課堂。

二、調查結果:

(一)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原因

班級中的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國小生中年級的學生現階段喜歡數學,是因為數學帶給他們一種輕鬆的'感覺;而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主要是覺得數學課堂和其他課堂比起來比較枯燥、無聊。學生對活躍“動起來、説起來”的課堂遊戲以及分為最感興趣,這主要是因為日常教學中游戲能激發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課堂一味的講練由於太枯燥乏味,很難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習數學的目的

大多數國小生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一部分學生把數學當作一門考試的學科來對待,或者是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師的批評才去學習。總而言之是“被學習”一族佔多數,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會給他們的學習數學帶來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壓力,以至於在數學學習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發揮。一個學生,只有從真正的明白自己學習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學習中盡心盡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還太少,一般的學生都是出於外部的需要和壓力才學習數學的。

(三)學生對教師的看法。

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年輕的數學老師,在教師教學中學生最為關注的就是教師幽默的教學魅力,可見教師在專業水平提高的同時也要注重魅力教學的培養的優美化。絕大部分國小生喜歡歡快、輕鬆的數學課堂,更喜歡一個小故事或者小遊戲貫穿始終的數學講授課堂。孩子們更喜歡在歡快的課堂中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是給他們自身的一種肯定,同時還會以此為榮,從而從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國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現狀的分析:

1、國小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課堂的氛圍存在很大聯繫,而且還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因此,創設一個愉快的數學課堂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興趣對日後的學習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2、國小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僅反映了他們的學習目的,同時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所以,作為教師需要運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其學習興趣,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教學改進來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

3、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與良好的專業知識也是影響國小生數學學習的關鍵因素。所以教師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個人魅力,讓更多的國小生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