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農產品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4W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十分的重要,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產品調查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農產品調查報告

農產品調查報告1

一、農產品深度開發與加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規模支撐不強。企業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不夠、品牌雜而亂、 經濟 效益低,這是農產品開發加工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溧陽市農字頭的 工業 規模企業只有9家,銷售額8.7億元,佔整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為2.56%。缺乏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帶動農户增收的大型龍頭企業。

(二)技術支撐不深。只有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才能提高產品的 市場 競爭力,而目前溧陽市農產品的開發僅有原料優勢、 地理 優勢,缺乏最關鍵的技術優勢。一是運用現代科技來開發農產品的能力不強,農產品80%為初加工,技術含量不高,原 材料 浪費多,附加值偏低。二是缺乏自己的農產品研發基地,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三是 農業 科技、農產品技術推廣不夠充分。

(三)產業支撐不夠。農產品產業鏈的缺失往往造成加工鏈的斷層。溧陽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夠高,多數企業的農產品開發僅停留在清洗、分割、消毒、包裝上,加工程度淺、層次少,產品與原料相比理化性質、營養成分基本沒有變化或變化很小,還遠不能利用 物理 、化學、生物工程等技術進行深度加工,從而形成從粗到細的產品鏈。

(四) 環境 支撐不力。一是硬環境方面,丘陵山區開發與水土資源的環境保護矛盾突出,某種程度上會影響農產品深加工的品牌質量。二是軟環境方面,在政策扶持、專項資金投入、市場導向、降低開發風險等方面,推動的力度不夠強。三是目前溧陽市還尚無相對集中的農產品加工園區,企業基本屬於就地加工, 公共 資源利用較低,商務 成本 較高,信息交流欠暢,區域競爭力不強。

二、農產品開發與加工的基本思路與對策

(一)以科技為支撐,進一步發揮人才效應:(1)組建農產品深度開發的研發中心或實驗基地。逐步建立政府牽頭、企業為主體、科研院校為依託、質監局現有檢測中心為基礎的研發平台,整合科技資源,實行開放式研發,採取課題公開招標、委託攻關、科研單位+實驗基地+龍頭企業等各種形式,形成產學研、科工貿的一體化,實現農產品深度開發與加工。(2)加大人才引進與培育力度,形成人才資源支撐體系。制定優惠政策,吸引高學歷、高素質的國內外農產品深度加工的科技領軍人才來創業,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經營 管理 人員的選拔培養,加大對職工的 教育 培訓力度,每年對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新技術發展趨勢、產品市場變化趨勢及現代深加工企業經營管理的講座。(3)大力發展農產品經紀人 營銷 隊伍,實行“企業+基地+農户”運作模式。儘快成立溧陽市農產品協會,將溧陽市農產品推向大型超市、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參照其他地區做法,可在大型超市設立溧陽市農產品專櫃,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實行溧陽市農產品總代理。鼓勵龍頭企業實行企業+基地+農户,貿工農一條龍的運作模式,進一步完善企業與農户、企業與經紀人、基地與農户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帶動農民的致富能力。

(二)以服務為根本,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2.建立農產品深度開發專項基金。引導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度開發與加工。降低率先深度開發與加工企業的 投資 和開發成本,對深度開發與加工的企業進行重點資金扶持,改變目前上級項目資金天女散花的狀況,重點向深度開發與加工的企業傾斜,建議建立300萬元的專項基金,並逐年有所增長。

3.通力打造天目湖系列品牌農產品。參照天目湖牌白茶的做法,協會運作,將溧陽市各類農產品加工品均冠名為天目湖系列,企業可以有各自獨立的註冊商標,保留其個性化特徵,如此既宣傳了天目湖、宣傳了溧陽、宣傳了溧陽的農副產品,又提高了溧陽農副特產品的總體知名度,做到溧陽天目湖系列農產品和企業個性化產品兼而得之。嚴格把握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對當地符合標準的農產品要優先考慮進入超市,讓當地市民享受自己的成果。

4.加快農產品標準化建設,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農產品深度開發與加工的關鍵,而標準化生產又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制定必要的獎勵政策,引導企業按標準生產,對通過各種認證、獲得各層次名優產品稱號,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並要保護天目湖系列來之不易的農產品名優牌子,建立相應班子,有序開展定期檢測,強化長效管理制度。

5.引導農副產品企業走商標發展之路。有關職能部門要充分運用商標監管職能,實施全市農副產品商標戰略,促進實現傳統農業向品牌農業轉化,積極深入 農村 ,宣傳 商標法 律法規,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媒體的影響力量,組織專題講座,宣傳農副產品實施商標戰略的重大意義,增強廣大農民的商標意識;同時積極支持農副產品商標註冊,引導農民走“品牌興農、品牌富農”之路,對已形成規模沒有註冊的,要上門服務幫助註冊,對已註冊的,要積極引導其爭創省著名商標和市知名商標。

6.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優化企業投資環境。利用媒體,營造氛圍,由協會牽頭對全市天目湖系列產品在銷地實行捆綁式廣告宣傳。在做好硬環境建設的同時,着力創造好軟環境、服務部門要簡化手續、提高效能、 指導 不指責、幫忙不添亂,服務不刁難。

參考文獻 [2]《溧陽 統計 年鑑》(20xx年版),溧陽市統計局編輯

[3]王金鳳,《寧安市訂單農業的實踐與思考》,中國 工商 管理 研究,20xx年第2期

[4]王華鑫,《深入貫徹“四個統一”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xx年第11期

農產品調查報告2

摘要:為了熟悉和掌握農產品營銷價格的相關知識,瞭解農產品價格調整以及不同銷售渠道農產品價格差異的原因,提高科學的市場調研能力,我們小組實地走訪了學校周邊的農貿市場和超市、沙市中商和沃爾瑪,瞭解了本地農產品大概的市場價格行情。由於沒有對不同時間段的農產品價格的調查,所以本文主要對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差異的對比分析,在實地問訪中農產品有價格調整幅度的產品大類及具體種類,以及這些調整的原因。

一.調查研究對象、內容、方法和過程

1.調查研究方法。此次調查研究方法為詢問法和直接觀察法。

2.調查研究內容。此次調查研究內容主要分為五大類:糧食類、蔬菜類、水果類、肉蛋類和水產品類。

3.調查對象。此次調查對象為:新風市場、新風二路市場、富迪超市、美廉美購超市、沙市沃爾瑪和沙市中商。

4.調查過程。此次調查時間為20xx年5月28日,主要環節為:(1)設計調查問卷表;(2)實地走訪;(3)統計和分析調查表;(4)總結(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1.調查結果

2.調查分析

農產品市場價格對比表(零售)

從表中可以看出,農貿市場價格與超市價格每一個類別都有差異(當然這其中也有由於調查的原因,數據的對比性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可以看出糧食類和水果類的差異較小,蔬菜類個別價格差異較大,如東北大米的差價為0.1725元每斤,而青椒的價格差價達到1.1425元每斤。糧食類:

蔬菜類:

3.差異原因

(1)兩者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同

農貿市場處於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攤販經營者們生產規模小,所售對象是眾多分散的消費者,市場上存在眾多的競爭者並且經營大致相同的產品,而超市特別是一些大型的超級市場處於壟斷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由於經營管理水平等的不同,其所提

供的產品和服務有一定的差異,導致價格與集貿市場相比也有不同。如沙市沃爾瑪水類產品有專門的高級的製冷和水箱區,一斤鯽魚賣8.8元每斤,而農貿市場只售7.5元每斤。

(2)兩者掌握市場信息的能力不同

農貿市場由於生產經營規模小,大多是單個的攤户還有一些流動的攤販,他們所能掌握的市場信息的能力有限,不能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適時作出相應的調整,而超市由於其規模性和專業性,他可以根據市場的供需狀況、同業的價格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

4.農產品價格波動因素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像青椒、茄子價格最近有一定的上漲幅度,如青椒,27日價格為1.5元每斤,而28日售價為2元每斤,一天之類漲了0.5元,像瓜果類的產品總體上價格有下跌,香蕉下降幅度最大,而像豬肉、雞肉等肉禽類的產品沒有較大的漲跌幅度。

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

(1)季節及氣候的影響

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雖然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大量反季節的農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但總的來説,農產品的生產還是要受到季節週期的影響,而天氣因素是當前科技水平還無法控制的,極端天氣的出現會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影響供給量,從而影響價格。

(2)貯存、運輸成本的影響

由於大部分的農產品容易發黴、變質、不易貯存,如水產品類的農產品,如果沒有相配套的良好的設備,在運輸途中就會變質。現代化的貯存設施會延長農產品的新鮮度,但也會增加農產品的成本,所以農產品的貯存、運輸成本會對農產品的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

(3)相關替代品價格的影響

相關替代品的價格會影響農產品的需求量,從而影響農產品的價格。(4)國家政策的影響

國家近年來加大了對“三農”的扶持力度,提出並推行了各種有效的扶持措施,如農業科技發展政策、農業種植補貼等,這些政策在直接或間接上對農產品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保護了種糧農民的利益,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的生產增長,提高了產量,從而穩定了價格。再如最新的20xx年“中央一號”中提出了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切實保證農民收益”,政府的政策能調整農產品的價格,對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農產品調查報告3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食品質量水平不容樂觀,有毒有害食品時有暴露,豬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問題食品嚴重危害人民健康。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鏈中的重要一環。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工規定,在從農場負責人到餐桌的安全監管鏈中,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即種植和養殖環節)的監管,並承擔源頭把關責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主要依據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該法明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過程是從農田到市場;明確了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統一監管中的主體地位,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控制和監管的監管體系和執法依據。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和農業執法局全面開展了《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宣傳貫徹工作,履行監管職責,依法對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主體進行監管,加強了對農產品的日常監管,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有效提高農產品安全監管水平,有效規範農產品生產行為。

一、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根據近年來進行的常規監測和監督取樣,我縣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可靠。蔬菜監測合格率穩步提高,生豬養殖瘦肉精檢出率連續三年為零。目前,大多數生產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術有所提高,農業投入品使用日益規範,有機磷、克倫特羅等違禁藥物的經營和使用得到有效控制,農藥殘留超標情況逐年改善。近年來,該縣未發生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1)完善監管網絡,落實監管責任

近年來,縣農產品監管中心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組織領導,加快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在原有23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基礎上,增設農產品質量監督站,明確農產品安全監督員,建立多層次監管網絡。

在責任落實方面,根據我局各分局、站的職能,明確了責任的範圍、內容和追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每年由局領導與各分局、站和街道鄉鎮農業廳、辦負責人簽訂責任書,落實監管任務。

(2)加強檢查和監控,提高監管的有效性

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為抓手,明確監測任務,積極配合上級業務部門,做好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為提高監測覆蓋面和及時性,江甸眉山設立了兩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配備快速檢測和自檢設備,加強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同時,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台,明確工作目標和思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逐步推進建設。

(3)加強行政執法,強化源頭監管

農業行政執法是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組織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添加劑”、“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等一系列農業專項執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同時,加強夏秋季等農藥、獸藥等投入品使用高峯期的日常監督管理。通過專項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管相結合,引導農藥、化肥等農資門店建立連鎖經營模式,實行標準化經營,嚴厲打擊劇毒禁用農藥和假冒偽劣農資的銷售和經營,確保農產品生產源頭安全。

加強對農業生產環節的監管,統一發放農業生產記錄併發放給經營單位,規範農業經營記錄,利用現場監管和技術培訓加強監管和指導,不斷規範生產行為。

(4)推進標準化生產,提高質量和安全

近年來,縣農林局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無公害、有機、綠色食品“三產品”認證,開展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技術指導,推進誘蟲劑、殺蟲燈、防蟲網等病蟲害綜合防治。初步構建了一套涉及生產前、生產中、生產後的安全標準體系,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減少農業殘留等措施具體化、標準化、簡單化,讓農民有標準可循,通過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市場主體,發揮其作為農業標準化推廣有效載體的作用。目前,已建立9個縣級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和2個市級農業標準化基地,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工程3.29萬畝,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五)加強宣傳,提高安全意識

利用互聯網、報紙等媒體和農業技術下鄉等方式,加強宣傳,多層次、多形式開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貫徹活動,組織開展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為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效果,向農產品消費者和生產者印製和發放蔬菜種植生產基礎知識、畜禽水產養殖基礎知識、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彙編等技術和宣傳資料,實現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同步宣傳。根據產業基地的實際情況和羣眾需求,重點開展科學培育和安全用藥培訓,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

(一)職責分工不明確

農業食品的生產和消費要經過一個完整的鏈條,包括生產(種植、養殖)、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烹飪等環節,從農田到餐桌。這些環節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造成食品污染和不安全的農產品。實踐中,行政機關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進行分工,即按照一個監管環節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以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模式。這種規定雖然簡單明瞭,但往往在管理體系中形成部門職能交叉的模糊地帶,最容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二)部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不完善

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定義並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包括哪些類型的標準和級別的標準,在實際工作中它們之間的適用原則並不統一。在農藥殘留的國家標準中,有很多農產品沒有相應的檢測標準,比如常用的殺菌劑腐黴利,經常檢測藥物殘留。而葉菜類蔬菜在國家標準中沒有相應的殘留標準,只有茄科蔬菜、黃瓜、韭菜的殘留標準,標準值之間差距較大。很多情況下,葉類蔬菜參照茄科蔬菜檢測結果合格,參照韭菜超標,給監管工作帶來混亂。

(三)零售生產經營實體管理困難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業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違法行為有具體規定,但對家庭零售生產的違法行為缺乏約束機制。我們縣很大一部分農產品的主要生產者是種植和養殖的散户。而且外國人租用土地耕種的比例越來越大,人員流動大,導致質量安全隱患。另外,一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實際上是零售生產者,根本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的要求。他們登記的目的不是為了生產需要,而是為了徵收補償和銀行抵押貸款。農產品零售生產者比較多,比較弱。難以依法監督、處罰和執行。需要從法律法規方面制定相應的規則。

(4)監管和技術支持不足

農產品安全監管任務大而廣,但我國農產品安全監管部門人員少,有限的監管力量難以應對日益繁重的監管任務。而鄉鎮農產品安全監管站只是加了個標籤,明確了職能,沒有增加人員編制,很多監管職責沒有落實到位。

農產品安全監管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基層管理仍然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持,農產品質量檢驗與實際要求差距較大。目前常用的監管手段是採樣監測,包括快速檢測、定性檢測和定量檢測。目前,我縣主要從事快速定性檢測,但實驗結果誤差較大,可能導致誤判,損害被測者利益,難以全面評估農產品安全性。然而,定量檢測耗時長、成本高且時效性差。由於農產品流通迅速,檢測結果出來時,農產品已經銷售,可能已經造成危害,所以檢測結果只能作為事後警示或問責的依據。

此外,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只能查封、扣押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不能採取其他處理措施。很多農產品都是新鮮的產品,比如蔬菜,不及時處理就會腐爛。養豬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執法實踐中很難操作,上述經濟損失或資金由誰來承擔。

(五)市場準入制度不完善,質量問題難以追溯。

初級農產品的市場準入種類很少。除了豬肉等個體農產品外,許多初級農產品都是在沒有原產地證書或質量檢驗的情況下進入市場的。農貿市場蔬菜農藥殘留檢測水平仍較低,市場準入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此外,來自河南和湖北的農產品湧入我國各地,對農產品市場造成了衝擊,使得對所售農產品來源的監測更加困難。目前,我縣雖然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追溯平台,但還不能真正付諸實施。一些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的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薄弱,標準化措施不能有效實施。特別是那些由散户生產的農產品,品牌意識低,生產規模小,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消費者很難追蹤質量,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1、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標準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和體系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核心,需要統一、權威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首先,要根據生產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修訂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的層次和類型,擴大標準的適用範圍;其次,根據農產品標準的特點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實際,確定起草和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主體,統一農產品的定義和檢測標準;第三,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應當及時向社會公佈,使這些標準能夠被廣大農業生產者廣泛知曉和廣泛採用。

2.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有效的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應建立在明確、合理、科學的責任分工基礎上。事實上,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農產品安全監管也是由多個部門共同完成的。由此可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多頭管理,而在於部門之間是否有合理明確的分工。然而,目前中國的問題在於分工不明確,這往往導致爭吵。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和脱節反覆説明了這一點。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層面,必須理順管理體制,借鑑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真正實現“國家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共同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真正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3.創新監管執法聯合執法手段

在法律法規上,要明確快速檢測可以作為執法依據,最大限度地防止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流入市場,保障公眾消費安全。農業監管部門和農業執法部門針對市場監管,共同發現一個問題,處理一個問題,根據檢查結果,及時、快速地防止問題農產品流入銷售渠道。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之日起五日內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複檢;複審不成的,複審費用由申請人承擔。

4.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責任追溯體系建設

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責任追溯制度,應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反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的處罰上限,以發揮更大的威懾作用,更好地規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行為。

我國農業還不發達,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規模小、分散性強,責任難以追究。除了對農產品造成的損害採取無過錯責任原則外,還需要規定一些法定的免責情形。可以更好地確定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責任,督促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在農產品生產經營中積極記錄和收集農業信息,避免承擔法律責任,從而保證農產品追溯體系的建立和實施,真正防止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

農產品調查報告4

前言:為深入瞭解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農產品價格,小組兩成員於5月16日至29日期間,在石家莊橋西蔬菜中心批發市場調查各種蔬菜、肉禽蛋的價格。石家莊橋西蔬菜中心批發市場佔地2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並設有鐵路貨運專用線。市場輻射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保障着省會及周邊地區的農副產品供應。年成交額35億元,日客流量4萬餘人次。因此,該市場可以代表石家莊地區的農產品物價水平。

摘要:針對現如今的農產品價格高居不下,市民呼籲吃不起、菜販叫苦賣不起、養殖户反映養不起的情況,本文以5月16日至29日的石家莊橋西蔬菜中心批發市場調查的蔬菜、肉禽蛋價格,通過反映石家莊地區的農產品價格水平,探索農產品價格走勢,初步分析價格上漲原因,在此基礎上研究應對農產品價格上漲的措施。

關鍵字:CPI、農產品、價格浮動、通貨膨脹

近幾年,網絡上衍生流傳出了諸如“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豬堅強”等新詞彙,成為了老百姓的口頭禪。這些詞彙看似玩笑,卻充滿了實際性和諷刺性,卻是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了當前物價持續上漲的嚴峻現實。農產品價格高了,“菜奴”冒出來了。通脹壓力已經從專家口中的數字變為普通人的“體感”。天災、供求、流通等原因,一點也不新鮮。這些理由,在20xx年初的冰災中已經被充分運用。當年冰災過後,蔬菜價格也很快恢復常態。但是在這一輪蔬菜價格上漲中,關鍵詞已經不僅僅是“上漲”,而是“持續上漲”和“加速上漲”。

一、調查背景

(一)名詞解釋

CPI是反應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一般來説,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通貨膨脹;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稱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儘管我國一直採取有力的宏觀調控,但是CPI仍高居不下。

(二)國內背景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5%,漲幅比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創20xx年5月以來37個月的新高。食品價格依然是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6.7%。數據顯示,CPI依然維持漲勢,且在高位運行。

(三)地區背景

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發佈的5月份河北省的CPI數據,7.4%的同比漲幅比上月又擴大了0.4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豬肉和蔬菜價格的大幅上漲拉動食品價格上漲。

二、調查數據

蔬菜價格

從上表可以看出,各類蔬菜都有價格浮動,整體呈上升趨勢。

肉禽蛋價格

單位:斤

從上表可以看出,肉類產品有小幅上漲,蛋禽類在小幅上漲後有回落。

三、原因分析

(一)成本因素

雖然成本這個因素也並不新鮮,但是在這一輪的價格上漲中還是有其特殊之處。除了基本農資,如農藥、化肥、種子價格高企之外,幾乎所有的生產資料的價格都有了上漲。這種成本的提高是不可逆的,導致價格一旦上漲就很難再跌回去。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講,蔬菜價格之所以在高位運行,只是其他領域價格上漲的後續反應。

(二)流通環節

流通環節層層加價也是造成當前蔬菜價格偏高的原因之一。蔬菜從田間地頭到餐桌,一般要經歷“收購商”、“區域市場”、“批發市場”、“二級批發”、“農貿市場、早市、社區蔬菜供應點、超市蔬菜供應點”等5個環節,每個環節層層加價,推動菜價居高不下。

四、解決對策

(一)建立蔬菜的調節基金以及蔬菜的國家、地方兩級收儲制度

在蔬菜價格偏低情況下,政府拿出一定資金來去收儲一些蔬菜,便於儲藏的,比如大蒜、洋葱、土豆,在價格偏低情況下,為了保護菜農的利益,國家可以儲備一些。當價格暴漲的時候,國家又可以投放一些來抑制菜價。

(二)進一步推行“農超對接、農批對接”

減少流通環節,使生產基地的蔬菜直接進入終端市場,進入超市或者進入批發市場,這樣減少蔬菜的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也降低蔬菜價格,保障安全的食品、安全的蔬菜進入到消費者的餐桌上。

五、調查結語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希望政府能夠提高對農產品的重視,加大宏觀調控的力度,使農產品價格能夠平穩運行。

在此次社會調查中,我們付出了汗水與努力,對社會市場也有了深層次的認識。社會調查是每一個大學畢業生應該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也打開了視野,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農產品調查報告5

為了解xx市品牌農產品的消費狀況和市場需求,掌握全市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理念、消費意識和消費心裏,更好的開展農業品牌建設工作。市農委於20xx年08月03日至20xx年08月30日在xx市政府門户網站上對xx市品牌農產品需求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反饋如下:

一、調查基本情況:

1、請問您的年齡是?

18歲以下佔0%

19歲—28歲佔7.69%

29歲—38歲佔46.15%

39歲—48歲佔15.38%

49歲—59歲佔30.77%

60歲以上佔0%

2、您的性別?

男性佔53.85%

女性佔46.15%

3、您一般去什麼地方購買農產品?

集中性菜市場佔38.46%

超市佔34.62%

網上佔15.38%

農產品品牌專賣店佔3.85%

其他地方佔7.69%

4、哪些農產品是您喜歡或者經常購買的?(多選題)

禽蛋類佔16%

水果類佔18%

蔬菜類佔26%

主食類佔12%

雜糧類佔10%

水產品類佔18%

5、您認為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合理嗎?

合理佔15.38%

一般佔76.92%

不合理佔7.69%

6、品牌的農產品和普通的農產品,您能接受的價格是多少?

貴10%佔61.54%

貴20%佔30.77%

貴30%佔7.69%

貴50%佔0%

7、您獲知品牌農產品的渠道是什麼?(多選題)

電視廣告佔20%

網絡平台(微博、微信公眾號、直播等)佔32%

雜誌、報紙、宣傳欄廣告佔8%

親戚、朋友推薦介紹佔24%

其他佔16%

8、您經常選擇品牌的農產品嗎?

經常佔0%

幾乎不38.46%

偶爾佔61.54%

9、您選擇農產品的原因是什麼?(多選題)

口味佔42.11%

品相佔5.26%

檔次佔5.26%

安全(可追溯)佔47.37%

我不會選擇品牌農產品佔0%

10、您採購農產品會關注什麼?

營養佔27%

包裝佔2.7%

品牌佔8.11%

價格佔32.43%

安全佔29.73%

11、您知道我市的農產品品牌有哪些?

答:暫無結果。

二、 調查分析:

參與調查的男性佔x%,女性佔x%;其中,19歲至28歲佔x%,29歲至38歲佔x%,39歲至48歲佔x%,49歲至59歲佔x%。參與者購買農產品的場所首選集中性菜市場,佔x%,其次是超市,佔x%,網上佔x%,農產品品牌專賣店僅佔x%。參與者購買農產品主要是蔬菜類佔x%,其次是水果類和水產品類各佔18%,之後是禽蛋類佔x%,主食類佔x%,雜糧類佔x%。參與者中有x%的人認為農產品價格合理,且有x%的人能夠接受品牌農產品比普通農產品貴x%。參與者獲知品牌農產品的渠道主要通過網絡平台佔x%,親戚朋友接受佔x%,電視廣告佔x%,其他佔x%,參與者有x%的人幾乎不選擇品牌農產品,有x%的人偶爾會選擇品牌農產品。選擇品牌農產品主要原因是安全佔x%,其次是口味佔x%。參與者採購農產品主要關注點是價格、安全、營養這三方面,對包裝和品牌並不看重。

通過對比數據的分析,我市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比較傳統,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全市消費者更關注農產品的安全品質和價格。近年來,我市農業的生產力不斷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不斷提升,但更高質量的農產品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也意味着其相比普通農產品價格更高,而我市消費者對農產品價格的觀念還停留在傳統的物美價廉的消費觀念中。

新媒體在農產品品牌宣傳推廣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大。傳統媒體漸漸式微,新媒體不斷壯大,而新媒體的大部分受眾是消費觀念超前、消費水平較高的年輕消費羣體,而對於物美價高的品牌農產品來説,抓住這部分消費羣體,對提升品牌影響力,提高品牌溢價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農產品調查報告6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於農村,中央提出要更加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要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如何提高農民增收,關鍵在於保證農村農產品生產、銷售順利進行。20xx年暑期,四川農業大學農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雅安市農產品調研服務隊就雅安市農產品情況進行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調查,團隊一行15人從7月11到7月15日調查了雅安市雨城區、名山縣、蘆山縣、天全縣等地。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村農產品生產投入情況、農業技術利用情況、農產品銷售情況等

調研地概述

雅安市位於川藏、川滇公路交會處,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過渡地帶、現代中心城市與原始自然生態區的結合過渡地帶,面積15314平方千米,人口153萬,設雨城區和蘆山縣、名山縣、天全縣、滎經縣、寶興縣、漢源縣、石棉縣7縣。地形呈北、西、南地勢高,東部地勢較低的地理格局。 雅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均降雨量1800毫米左右。有耕地面積142.5萬餘畝,河谷平壩一帶較為集中,水利條件好,可大面積種植水稻。丘陵地帶盛產玉米、土豆、豆類等雜糧,寶興、石棉的雜糧比重較大。

雨城區概況

雨城區位於四川盆地西緣,青衣江中游,處於川藏、川滇西公路交匯處。東西寬34公里,南北長63公里,地勢呈南北長條形,西南高,東北低。氣候温和。全區氣候類型,除少數高山區外,基本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20xx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1662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65804噸;油料產量3422噸;茶葉產量5598噸。

名山縣概況

名山縣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幅員面積614.27平方公里,人口25.85萬,轄9鎮11鄉。東距成都90公里,西臨雅安13公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氣候温和,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四季宜耕,植被茂然。年均降雨1500毫米,225個雨日,夜雨佔80%。名山制定了保護環境、生態強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大力發展退耕還林、生態農業、綠色產業。名山傳統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盛產茶葉等主要農產品。

蘆山縣概況

蘆山縣位於四川盆地山區西緣,雅安市東北部,屬盆周山區縣。縣境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幅員面積1364.42平方公里。縣城至雅安市區31公里,至成都市區156公里。20xx年底,全縣轄6個鎮、9個鄉、80個村、586個村民小組。全

縣總人口118052人。蘆山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天全縣概況

天全縣位於四川盆地西緣,縣境內地貌呈深中切割,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間地帶多為丘陵,河谷兩側有少數小平壩,為縣內的主要農耕區。氣候類型是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基帶的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温 15.1℃,降水量由東到西隨高度遞增,年平均降雨量達1660毫米。全縣土地總面積 23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 136922畝(田 57730畝,地79192畝),林地面積143488公頃,水域面積3741公頃,其餘為草地、園地、交通用地、礦山及其他用地面積。全縣土壤複雜多樣,自然土壤劃分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高山寒漠土等10種類型。

農產品調查報告7

一、xx縣基本情況

Xx縣位於四川省阿壩州,是成都市菜籃子基地縣,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3萬畝。縣城距離5.12地震震中汶川約56公里,人口約5萬。全縣年財政收入1500萬左右,主要靠小水電和種植蔬菜水果。地震期間,農村房屋倒塌嚴重,縣城大部分房屋成為危房。幸運的是,地震發生時,大多數農民都在菜地裏忙碌,導致不到200人死亡。由於地震,原來xx縣到成都的210公里二級公路因為很多路段被山體掩埋而無法通行。目前從成都到xx縣只能繞行780公里,很多都是臨時土路,要穿越很多高危路段。正因為如此,6月30日前,有大白菜、生菜、白蘿蔔、蓮藕、芹菜等5個品種的蔬菜需要從xx縣緊急調運銷售,共計4100多噸。

二.工作組開展的工作

6月17日上午,我辦接到中國商務部市場司的指示,要幫助  同時,鑑於  經局長批准,由我辦市場運行監管部主任廖廣輝、長沙市商務局市場運行監管部主任周曉陽、馬王堆蔬菜批發市場副總裁尹、紅星蔬菜批發市場副總裁鄒玉峯組成的工作組於6月18日12時抵達四川成都。

為了方便在四川的工作,工作組於6月19日上午聯繫了當地蔬菜批發市場——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並前往四川省商務廳與市場運行監管部的同志進行了聯繫,聽取了四川省商務廳和成都xx縣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午工作組的同志根據上午瞭解到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論證,提出了幾個初步方案。

6月20日上午,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負責人4人5人一組乘飛機到九寨換了車,克服疲勞和高原反應,冒着塌方和飛石的危險。8個多小時後,他們於當晚10點到達xx縣,住在xx縣商務局專門為工作組搭建的臨時帳篷裏,並立即與xx縣商務局負責同志討論工作。

6月21日上午,工作組利用帳篷開展工作,聽取了縣商務局和縣農業局的詳細介紹,反覆研究討論瞭解決賣菜難的問題,並對目前白菜、蘿蔔、白菜、芹菜的出庫配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成本計算。

以數量最大的3200噸大白菜為例,預計採購單價為200元/噸,由於繞行570公里,運費由原來的197.4元/噸提高到733.2元/噸,運輸過程中損失至少1/3,每噸損失66.67元。另外,廢棄物部分需要作為垃圾處xx,每噸大白菜的損耗部分需要繳納垃圾處xx費40元。所以xx縣,目前成都市場的大白菜批發價是0.32元/公斤,也就是640元/噸。也就是説,xx縣每出口銷售一噸大白菜,就要損失400元。工作組的結論是,除非政府給予相應的運費補貼,否則很難實現蔬菜的轉出銷售。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主要考慮從長效機制建設入手,幫助xx縣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6月21日下午,工作組與分管商務的周副縣長、分管農業的萬副縣長、××縣經貿局和農業水利局的同志一起,就解決××縣災後重建中的農產品流通問題,提出了具體措施和建設性意見:

第一,短期來看,鑑於地震造成的交通中斷,繞道運輸成本大幅增加,急需投放市場的蔬菜已達4000多噸。湖南省商務廳、長沙市商務局、長沙馬王堆農產品有限公司、長沙紅星農副產品市場共募集資金50萬元。xx縣商務局提出了恢復商業網點、實施農產品運輸運費補貼等具體方案,經xx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同時協調成都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組織鼓勵其市場經營者在每天11輛的基礎上增加xx縣蔬菜的調劑能力。

第二,從長遠來看:

1.建議xx縣政府抓住災後重建的機遇,提前科學規劃農產品批發市場、蔬菜冷藏運輸設施和深加工設施的建設。

2.建議xx縣商務部門和農業部門建立健全農產品信息發佈機制。

3.加強產銷銜接。長沙馬王堆農產品有限公司、長沙紅星農產品市場、成都農產品批發市場三家企業分別與xx縣商業、農業部門簽訂了長期合作框架產銷對接協議,拓寬xx縣農產品流通渠道和輻射範圍。三個市場的承諾:

1、負責組織和鼓勵市場經銷商到xx縣運輸農產品;

2.定期向xx縣公佈批發市場農產品銷售信息,包括:農產品銷售品種、銷售價格、銷售量;

3.優先考慮在xx縣經銷農產品的經銷商,在xx縣設立農產品銷售區域;

4.儘可能給予xx縣農產品經銷商相關市場費用優惠;

5.保證xx縣的商品先進入市場;

6.確保提供安全的交易環境和交易秩序;

7.組織、動員和鼓勵市場經銷商到xx縣投資,建立蔬菜基地、蔬菜加工廠、冷庫等。

三.後續工作的假設

1.三個市場密切關注已簽署協議的深度執行。

2.建議商務部、財政部出台災區農產品運輸補貼措施,對四川省內企業和對口支援省市在災區運輸農產品提供運費補貼;

3.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要求國務院要求各對口支援省市,將災區農業批量市場、冷藏運輸設施、深加工設施的科學規劃建設納入對口支援範圍。

農產品調查報告8

一年來,XX縣物價局農產品成本調查隊在省監審分局正確領導下和幫助下,在本局領導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和全省物價工作的中心任務,求真務實,紮實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下達的各項調查任務,為各級黨委,政府研究“三農”問題,制定宏觀政策提供了大量的詳實數據和文字調查報告,圓滿完成了我縣全年的成本調查、成本監審工作任務。

一、 深入農村,做好農產品成本調查工作

1、開展種植意向和農資購買情況調查

新年前後我們農本隊工作人員到調查點村委會和調查户進行調查,瞭解農户下一年種植意向,農資購買計劃。農民種植意向多數根據當年農產品銷售價格和銷售情況決定下一年種植計劃,今年農資購買農民也有變化、特別是化肥購買數量有所減少,農户認為農家肥(雞糞、豬糞)比施化肥便宜,肥效時間長,作物生長快,生產成本低。因此少買化肥多買農家肥。

2、幫助調查户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播種玉米的土地多年來不施農家肥,只施二銨的底肥,不能滿足作物生長髮育需要的多種肥料。我們向調查户推廣科學施肥的書籍,讓農產使用含氮、

磷、鉀的複合肥,滿足作物各個生長階段的需要,提高產量。有些農户玉米畝產量不高,主要是種子問題,發芽率低,不抗倒伏,影響產量。我們與農業科技部門聯繫向農户介紹優良高產穩產的玉米種子,向養豬户介紹科學飼養方法和預防疾病的書籍,減少生豬死亡,避免經濟損失。

3、開展農產品專項預測、直報調查工作,認真完成統計報表和分析材料上報工作

根據省成本局的工作部署和我們年初的工作計劃,高質量的完成了農民種植意向的調查、農户農資購買情況調查、農户存售糧情況調查;開展了全年生豬生產成本收益情況和玉米直報調查。

4、加強領導、重視農調工作

農產品調查工作,國家和省、市、縣三級領導非常重視。縣物價局一名副局長兼管這項工作,並納入工作日程。分管農調工作的領導與農本隊同志經常一起下點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當場解決。農調工作人員經常學習農產品調查文件、有關書籍和材料,不斷豐富知識,擴大視野,提高業務素質,做好本職工作。通過實踐工作和學習,對做好農調工作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對記帳户要求記帳要及時,情況要真實,數據要準確,這樣有利於宏觀經濟調控,有利於國家制定相關的農業政策,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5、加強自身業務素質,組織調查員學習培訓

加強調查業務的培訓工作,提高調查員業務水平。一年來我隊採取了集中下點培訓的方法進行。一年中分別三次集中基層調查員召開調查培訓會,在培訓會上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提出存在不足之處,對照規範化、制度化要求進行鍼對性的培訓,通過認真的培訓,使調查員業務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給我們的農調工作起到較大的幫助;平時結合住户調查下到調查點去進行面對面的現場培訓,針對調查户記帳情況和調查工作進行具體的輔導,同時對調查户和調查員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進行疏導和解決。全年集中輔助調查員培訓次受訓人員100餘次,下點培訓調查户60餘次。並組織隊員參加省、市組織的業務培訓。

二、為價格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推進成本監審工作

成本監審是規範政府價格行為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政府定價科學性的重要制度,也是企業建立健全成本約束機制的重要手段。成本監審制度與價格聽證制度、專家評審諮詢制度、集體審價制度,一起構成了價格決策體系。

我隊在成本監審的實際工作中,從成本監審的隊伍建設入手,不斷探索成本監審辦法,完善成本監審制度,貫徹執行《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進行了嚴格的成本監審,取得了實效。並在綏中召開了全省成本監審局長會議,與各市共同探索成本監審辦法,完善成本監審制度。

1、加強隊伍建設,為做好成本監審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成本監審是調查、測算、審核經營者成本基礎上核定定價成本的行為,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複雜性顯而易見。建立一支能夠勝任該項工作的隊伍,在認真學習相關文件知識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強化在職人員的業務培訓,努力造就一支過硬的成本監審工作隊伍。在具體工作時嚴格按照《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和省物價局《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實施細則》,在內部建立了《集體審核評議制度》和《專家諮詢制度》,做到監審程序規範化,監審結果標準化,使得我們的各項工作得到了保證。同時我們嚴格按照成本監審辦法,在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監審過程中,明確成本監審法律責任,依法獲取成本資料,依法核算成本項目,依法處理監審結果。

2、探索成本監審辦法,是做好成本監審工作的關鍵

在成本監審工作實踐中,我們注重各項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應用,不斷探索具體行業核算辦法,嚴格“核增核減”定價成本,總結各不同行業的成本監審辦法。工作中我們總結出了“相關性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效率性原則”和“時限性原則”。“相關性原則”主要是根據不同行業的經營特點和規模撥離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投資經營等發生的成本費用;“權責發生制原則”主要是依據權責發生制的總體原則對投資等發生的費用重點考證是否為生產經營活動服務與工程是否決算無關;關於“效率性原則”我們遵循的是社會平均成本,鼓勵企業加強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支持

個別生產成本,目的是推動企業良性發展,約束成本;關於“時限性原則”我們重點考慮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區經濟發展基礎、環境、條件等因素不同,其成本構成因素水平高低不均,表現是人員工資水平差異較大,超前投資公用服務設施。這些因素在成本監審過程中從嚴掌握。

20xx年我們開展了商品樓價格成本調查、核定XXX自來水供水成本、核定XXX出租車有限公司出租車運營成本。

科學合理地進行成本監審,為政府確定價格提供真實可靠的決策依據,充分考慮行業發展和合理的價格補償,切實體現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

3、完善成本監審制度,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為提高企業成本約束能力,我們一是實行制定價格前監審,防止經營者的不合理費用支出,通過提價得到補償;二是實行定期監審,實現對經營成本的經常性監督,約束經營者成本不合理上升。

20xx年,我隊將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認真做好省監審分局佈置的農本調查各項工作。

一是做好玉米成本直報、生豬成本直報;

二是做好農調户生豬情況調查表及其他調查數據上報工作;

三是加強對成本調查資料的利用,及時發現並反映政策落實中的實際問題,為促進農民增收服務。

農產品調查報告9

一、農貿市場的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規模較大的農貿市場x家(糧貿市場不在此列),分屬x個建設和管理主體:波月市場佔地x平米,共有各類攤位近x個(含固定和零擔攤位),主營蔬菜、肉食品、禽類、水產品、乾貨等農副產品,歸屬農業局,由波月市場管理處管理;禾青市場佔地x平米,有各類攤位x多個,主營蔬菜、肉食品、禽類、乾貨等農副產品,歸屬禾青鎮,由禾青市場管理所管理;冷江市場、禾青三角坪市場、陶塘市場、株木山市場、桃園市場、集中市場、東站市場、布溪和諧市場、同興市場、楓樹坳市場、鐵廠家屬區市場等11個市場歸屬市場服務中心並由其管理,其中冷江市場有各類攤位x多個,是全市最大的綜合性農貿市場,主營蔬菜、肉食品、禽類、水產品、冷凍食品、熟食、蛋類、乾貨等農副產品,承擔了市區x%以上農產品的供給,是全市家禽、蔬菜、水產品等的主要集散地;桃園市場經營面積x平米,有各類攤位x來個,劃分蔬菜、肉類、水產、家禽、綜合類五大功能區;禾青三角坪市場位於金信社區內,室內面積x平米左右,室內攤位x多個,蔬菜銷售攤位佔用馬路成為馬路市場;陶塘市場位於北礦,有各類攤位x多個;株木山市場位於南礦,有各類攤位x多個;其它6個市場地處市郊,以蔬菜攤位為主,共可安置零擔x擔左右,兼營少量肉食、水產品;江南市場剛建成投入使用,由於其權屬存在爭議,暫由市場服務中心和波月市場管理處共同管理,相關問題正在協商處理。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市場管理不到位。一是市場準入體系建設滯後。市場服務中心、波月市場管理處、禾青市場管理所等部門都沒有建立系統的市場準入制度,對哪些農副產品可以進入市場、農副產品進入市場需要哪些檢驗檢測資料和憑證沒有詳細規定,在實際操作中主要靠其他職能部門把關。二是市場管理沒有形成合力。農貿市場農產品的經營監管涉及城管、農業、工商、畜牧、商糧等多個執法部門,這些部門大多各自為政,對日常監管及監管發現的問題與市場管理主體之間缺乏信息共享機制,不能與市場管理主體形成管理合力。三是市場內部管理不很規範。冷江市場、波月市場、桃園市場等較大的市場安排有專人管理,制定了管理的相關規章制度,但精細化管理、零攤零擔管理等制度沒有完全落實,除冷江市場外其它市場沒有設置母豬肉專櫃或實行掛牌出售,自產自銷區農產品產地不可追溯,佔道經營個別存在,郊區棚架市場管理水平與城區市場有明顯差距;相關台賬資料不齊全,市場服務中心、波月市場管理處、禾青市場管理所等市場管理主體都不能提供多少管理資料,市場內攤主的進貨憑證、票據隨意放置、丟棄,沒有按相關規定建檔保存。

(二)農產品質量監管不到位。一是監管存在盲區。農業、工商、畜牧、商糧等部門對城區的農貿市場進行了監管,對一些偏遠的、規模小的農貿市場基本上處於放任狀態,這些地方成為監管的盲區,如禾青鎮沒有定點屠宰場,瘦肉精檢測、疫病檢測、索票索證等監管難到位;郊區市場蔬菜的農藥殘留檢測基本上是空白。二是質量檢測能力太弱。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當前只能對蔬菜農藥殘留、生豬瘦肉精等進行抽檢,而且檢測的頻次很低、品種很少,不能全覆蓋;乾貨、禽類、水產品、熟食、冷凍食品等其它農副產品質量的鑑定還處於眼看、手摸、鼻聞的原始階段,農產品質量檢測實際上難見成效。

(三)市場硬件設施不完善。禾青市場消防通道本就不寬,還被非法佔用搭建遮陽棚,導致消防驗收不過關,工商部門不能為其辦理營業執照,自20xx年至今一直處於非法經營狀態;禾青三角坪市場地處交通要道口,範圍狹小,市場周圍沒有排水溝,環境衞生、交通狀況都很差,周邊羣眾意見很大,強烈要求將其搬遷。

三、建議意見

(一)強化市場管理。要儘快建立標準化的市場準入體系,列出市場準入的產品目錄和相關要求,市場管理主體按照準入制度嚴格把好准入關口。要規範市場內部管理,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並落到實處。要建立市場管理聯動機制,城管、農業、工商、畜牧、商務、質監等執法部門與市場管理主體之間要及時通報有關信息,根據實際適時成立市場管理辦公室並賦予其相應職能。

(二)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要延伸監管觸角,着重加強對偏遠的、規模小的農貿市場農產品質量的監管,加大巡查、檢測力度,派出專人駐守值班,消除監管盲區。要整合檢測資源,加強檢測能力建設,加大對蔬菜農藥殘留、生豬瘦肉精、重金屬含量等抽檢的品種和頻次。

(三)加強市場硬件設施建設。要花大力氣抓好禾青市場的消防通道建設,爭取早日通過消防驗收,辦好營業執照;要做好禾青三角坪市場異地改建的可行性調研,或提出原地改造的可行性方案。

農產品調查報告10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於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工作要求,規範和推動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和發展,近期,我們組織各地農業部門對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重點對產地批發市場的基本情況、經營狀況、發展趨勢等進行了全面調查,結合平時研究和掌握的資料對市場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總的看,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需解決,今後要結合鮮活農產品優勢區域佈局,加快推進“十二五”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提升市場服務功能。

一、對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形勢的基本判斷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堅持把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分類培育市場體系發展,農產品批發市場成為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截至20xx年6月底,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3606家,佔地面積64.86萬畝,從業人員達到262.38萬人,投資規模1101.97億元,市場年交易額13422.5億元。

(一)農產品批發市場覆蓋範圍廣。經過多年的不斷建設,全國從綜合市場到專業市場、從種植業到養殖業到特色產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範圍基本覆蓋了各農業產品。目前在全國3606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中,綜合性市場1367家,佔37.9%;專業市場達2342家,佔64.9%。其中糧油市場212家、蔬菜市場992家、水果市場390家、畜禽市場320家、水產品市場182家、特色產品(含花卉、食用菌等)市場246家,批發市場經營範圍涵蓋了種養業各產品。

(二)產地市場主渠道作用十分明顯。調查顯示,全國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含產銷結合市場,下同)2627家,佔農產品批發市場的 72.8 %,其中規模以上的產地批發市場1037個,佔產地批發市場的40%。產地批發市場實現年交易額6709.23億元,佔市場年交易總額的50%,帶動農户 1.1億户,佔全國農户總數的44%。在農產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十分明顯。主要特點:

一是蔬菜市場是產地市場的主要代表。調查顯示,大多數蔬菜產地批發市場設立較早,佔市場比重大,運行機制較為健全,社會經濟效益比較明顯。目前,全國蔬菜產地批發市場689個,佔產地市場近三分之一,帶動蔬菜種植1.58億畝,相當於全國蔬菜面積的60%。產地市場集中分佈於東部和中部地區,佔全國的80.6%。其中東部地區330個,山東佔57%;中部地區217個,河南佔44%。經營品種除了蔬菜外,還有季節性水果和其它農產品,常年經營,交易活躍。億元以上的蔬菜產地市場286個,年交易額13123.2億元,成為產地批發市場的主要代表,形成了“產地市場——運銷商——銷地市場”的大流通模式,是向大中城市和外省市供應蔬菜瓜果的重要源頭。

二是水果產地市場優勢區域集中度明顯。在國家推進優勢產業帶建設的帶動下,具有品種特色的水果產地市場正在快速成長,集中度明顯提高。目前全國產地水果批發市場發展到184家,佔全國水果市場總數的47%。產地市場主要分佈於渤海灣的山東、遼寧、河北和西北黃土高原的陝西、甘肅蘋果優勢產區,這些地區以蘋果為主的產地批發市場發展到84家,佔全國水果產地市場的46%;長江上中游、贛南湘南桂北、浙南閩西粵東三大柑橘優勢產區產地批發市場發展到47家,佔全國水果產地市場近30%。一些優質水果產業帶發展如山東棲霞、浙江黃巖、江西贛州等地產業帶發展與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的引導密不可分。

三是畜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全國畜產品產地批發市場207個,佔全國畜產品批發市場的68.5%。從分佈看,產地市場大多分佈於畜牧業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其中中部地區82個,佔產地市場的40%;西部地區65個,佔產地市場的31%。大多數畜禽市場以活畜、禽和肉類交易為主。與果蔬產品相比,畜產品多數實行屠宰企業一體化流通,如新疆XX縣古勒魯克農村畜禽交易市場、內蒙XX旗豐綠畜產品交易市場、廣東XX市白沙江南禽畜批發市場都實行活禽+屠宰+銷售+企業加工為的一體化的流通模式。

四是水產品產地批發市場交易活躍。全國水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大多分佈在東南沿海、黃渤海水產品捕撈和養殖帶以及江蘇、安徽、江西等長江中下游淡水養殖帶。目前全國水產品產地市場100個,其中沿海的江蘇、浙江、山東、海南產地批發市場59個,佔全國產地市場近60%,由於水產品的國內外市場需求旺盛,帶動產地市場交易活躍,市場輻射面廣,年交易額上億元的市場達到60個,從業人員3.8萬人,年成交額625.87億元。

(三)產銷市場結合趨於緊密。各地根據產業優勢和經濟發展特點,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產業發展導向的農產品市場。全國有產地市場2347個、銷地市場1005個、產銷結合市場280個,其中江蘇蘇州南環橋、廣州江南果菜市場、山東維爾康肉類批發市場等發展快、規模大、機制活,成為銷地市場的代表;江蘇揚州聯誼、山東壽光、青島丁家莊、湖北麻城等市場結合其促進農業生產和滿足城鄉消費需要的特點,擔當了產地市場與銷地市場的雙重角色;江蘇東台華東山羊市場、山東青島城陽蔬菜水產品批發市場、河北XX市金鳳禽蛋農貿批發市場、新疆XX市華凌畜產品批發市場等,因地、因時制宜,投資小,輻射面大,是產地市場的典型。

(四)市場輻射能力逐步增強。隨着市場的不斷髮展壯大,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也不斷增強。江蘇XX縣水產批發市場、武進夏溪花木市場、華東苗禽市場投資企業、蘇州眾誠鴨業有限公司分別成為全國最大的螃蟹專業市場,華東地區最大的花木交易市場,全國最大的苗鴨產銷集散地。蘇州南環橋批發市場下屬的蔬菜批發市場日成交量1200噸,水產批發市場日成交量200噸,鮮肉批發市場日成交生豬1500頭,畜禽批發市場日成交40000 羽,乾貨批發市場日交易品種20xx種,是XX市及周邊地區農副產品集散中心。

二、當前產地批發市場建設中的突出問題

雖然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相比,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存在功能不夠強、規模不夠大、政府引導和扶持跟不上等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地與銷地以及集散地之間佈局不合理。近年來,隨着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的實施,優勢區域鮮活農產品集中度穩步上升。目前全國優勢區域蘋果、柑橘集中度達到50%以上,水產品集中度達到80%以上。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後,客觀上要求建立集散能力強的產地批發市場和冷藏能力大的保鮮庫。但目前產地與銷地以及集散地之間佈局不合理,銷地市場發展比較充分,目前年交易額在1億元以上的銷地批發市場558個,而中西部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產地市場年交易額在1億元的只有346個,發展相對落後。目前全國1個縣不足1個產地批發市場,而東部佔50%左右、中部佔30%、西部只佔 20%。特是中西部蔬菜、水果主產區,常年蔬菜產量佔全國的40%、水果佔45%,而年交易額上億元的產地蔬菜市場只佔25%,水果市場佔30%,畜禽市場佔不到全國的4%,生產和市場建設重倚輕的矛盾十分明顯,這是導致優勢產區鮮活農產品滯銷賣難時有發生的重要原因。

(二)產地批發市場及集散地基礎設施薄弱。總體看,全國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以小型為主,年交易額1—5億元的佔到30%,億元以下的佔58%,且多數市場規模小、設施簡陋、服務功能不強。在被調查的西部10省(區)376個產地批發市場中,佔地面積在20畝以下的小市場佔到 52%,佔地面積在2畝以下佔到5%,交易額在5億元以下的佔到78%,80%的市場缺乏冷藏保鮮、冷鏈物流設施、信息或質量檢測設施,許多產地批發市場的場地沒有硬化,缺乏遮陽擋雨的設施,甚至連上、下水道都沒有,髒、亂、差的問題十分突出。

(三)市場交易方式陳舊,交易效率低。目前,大多數產地批發市場仍沿用對手成交、現金結算的交易方式,處於自發、紊亂狀態,難以形成公開、公正的交易價格,影響交易安全,還往往導致強買強賣等欺行霸市現象發生。據調查,目前我國農產品市場實行連鎖經營的交易額佔總交易額不到 20%,90%左右的農產品通過對手交易銷售,只有不到10%的市場全部或部分採用了電子商務交易技術,交易效率低。調查顯示,42%農户自己銷售農產品,45%農户賣給個體商販,只有不到3%的農户通過訂單銷售。這些情況使得我國農產品一般要經過3-4級流通環節,既降低了流通效率,也增加了流通成本,不利於農民增收,對於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四)流通主體的組織化程度低,營銷規模小、效率低。由於農民個體户或農村經紀人是目前承擔農產品運銷的主要力量,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起步較晚,農產品批發市場內大多數經銷商的營銷規模小、效率低,缺乏有實力、信譽好、規範化的大批發商、代理商組織,因此不能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的農產品供應鏈條。而且,運銷商與生產者之間是一種買斷關係,這樣既不利於提高農民在市場交易中的談判討價能力,又不能使農民分享流通環節的利潤。

(五)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滯後。近年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較快,數量不斷增加,規模逐步擴大。儘管我國農產品市場的法律法規體系基本框架已經形成,但現有的一些管理規定散見於《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商品市場登記管理辦法》和《農業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而這些法律法規但要麼缺少配套措施,要麼貫徹執行不理想,有的內容陳舊難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目前,特別是缺乏專門針對批發市場的法律法規問題非常突出,這使得農產品批發市場競爭混亂無序,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政府監管,難以形成市場各方主體良性互動機制。而在發達國家,如日本專門制定有《批發市場法》,並和其他法律一起對批發市場類型、設立條件、參與人構成、交易原則、投資方法、上市商品規格要求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保證了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健康發展。

三、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的主要任務

我國已進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新時期。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在國內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農業更加對外開放、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以及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大背景下,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升級步伐,完善市場功能,構建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當前產地批發市場要結合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建設和改造一批鮮活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配套建設必要的儲藏保鮮設施和產後清洗分裝等初級加工設備,支持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一)強化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市場功能。一是在鮮活農產品優勢產區新建或改擴建產地批發市場。在蔬菜、水果生產集中連片,面積在20萬畝以上,商品率達80%以上;畜產品、水產品生產集中度較高、商品率達70%以上、商品量達10萬噸以上且沒有交易場所的地區建立產地批發市場。對已有市場但基礎設施差、集散功能弱的實施升級改造,重點考慮對既是鮮活農產品優勢產業帶的產地批發市場又是農業部定點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主要是加強市場供水、供電、道路和通訊等系統的改造建設和交易棚廳的改擴建,切實改善市場交易環境。二是推進產地批發市場功能拓展。在批發市場提供交易場所等基本功能的基礎上,鼓勵和支持拓展價格信息彙集、產品質量控制等功能,鼓勵市場開展加工配送、質量監管、規範包裝、發展現代流通、壯大市場主體、完善公共服務等。三是加大產地批發市場輻射效應。指導各地編制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規劃,合理佈局市場經營領域和建設區域,處理好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綜合市場和專業市場、產地市場和銷地市場、傳統市場和新型業態之間的關係,注意不同類型市場功能上的銜接和配合,發揮市場體系羣體效能。

(二)支持儲藏、冷鏈和保鮮物流設施建設,減少產後損失。當前,我國鮮活農產品特別是果蔬保鮮、冷藏冷鏈物流產業應用範圍窄、發展滯後,果蔬採用低温物流只有10%-20%(每年果蔬產後損失高達25%—30%),冷鏈物流肉類只有10%,水產品只有20%,而發達國家果蔬保鮮物流佔總產量的80%,果蔬菜損失率在5%以下。支持儲藏、冷鏈和保鮮物流設施建設重點:一是支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儲藏、冷鏈和保鮮物流設施,主要包括:建設市場儲藏貨物倉庫、氣調保鮮庫、恆温庫、冷凍冷藏庫、冷藏運輸等基礎設施,逐步解決鮮活農產品批發交易過程的冷鏈“斷鏈”現象;二是支持優勢產區和西部地區專業合作組織或農產品營銷企業建設儲藏、冷鏈和保鮮物流設施。主要包括建設鮮活農產品產後預冷保鮮、冷藏冷凍、冷藏運輸等基礎設施,使主產區和中西部鮮活農產品冷藏保鮮、冷藏冷凍及儲運能力明顯提高。

(三)支持配套清洗分裝等初級加工設施建設和市場交易環境改善。強化農產品產後的商品化處理。配套清洗分裝主要建設:產品清洗設施、分選操作枱、自動分選機、水果打蠟設施、包裝設施等。市場交易環境改善主要包括:水電道路系統改造、市場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質量安全檢測系統建設和衞生保潔設施完善。

(四)支持農民合作營銷組織建設。引導、扶持農民合作營銷組織購置必要的冷藏保鮮和冷凍運輸等設備,在規定的低温條件下進行農產品加工、分選包裝、儲藏和運銷。推進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管理和經營,發展壯大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產品物流帶動能力。

四、加強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的措施及建議

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和產地冷鏈物流作為政府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主要資金來源於公共投入。現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議。

(一)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市場建設應借鑑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驗,對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與發展實行分級規劃與管理。部一級負責對具有全國性或區域影響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統一規劃與佈局,當前重點是組織編制好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十二五”建設專項規劃(20xx— 20xx),理清市場建設思路,明確指導思想、建設原則與區域佈局,綜合考慮農產品生產規模及其商品流量流向、地理區位和交通狀況、消費羣體規模和消費習慣等多種因素,正確處理產地市場與銷地市場、專業市場與綜合市場的關係,經過科學論證,形成佈局合理、統一有序、流通順暢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網絡,為爭取國家建設項目做好必要準備。省級負責制定轄區內大中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規劃,嚴格防止受局部利益驅動盲目布點,搞重複建設、無序競爭,造成“有場無市”,浪費人財物和土地資源。

(二)爭取各方支持批發市場建設。一是協調中國農業銀行落實與我部簽署的《共同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合作框架協議》,加大貸款投放力度。二是積極爭取亞行貸款進行批發市場建設。20xx年擬選擇安徽、寧夏、江西、重慶、山東、遼寧等6個省市為備選試點省,項目總投資21億元人民幣,其中利用亞行貸款1.5億美元。三是研究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扶持政策。參與完善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研究科學用好增值税轉型政策幫助農產品流通企業減輕增值税負擔;研究降低農產品批發市場土地使用税和降低農產品批發市場用水用電價格等問題。同時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國家對優勢產區鮮活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公益性設施建設給予直接投資。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建設一批具有一定規模、設施配套、功能齊全、輻射帶動力強的產地批發市場,支持批發市場電子結算管理系統、安全監控系統、質量檢測系統、信息收集發佈系統、垃圾處理設施等公益性基礎設施,幫助完善和提升市場功能,增強流通效率。

二是對市場其他設施和優勢產區、西部地區專業合作組織或農產品營銷企業建設儲藏、運輸、冷鏈和保鮮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給予貸款貼息支持。主要用於市場土地平整硬化、水電路配套、交易廳棚建設、儲藏保鮮庫土建工程等,建議安排財政貼息貸款予以支持,以引導鼓勵利用信貸資金。

三是將鮮活農產品物流相關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在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財政專項中增加農產品物流設施相關設備購置項目。主要包括儲藏保鮮機電設備,鮮活農產品清洗、分選和裝卸設施設備,農用運輸設備、畜產品分割設備等,幫助增強物流技術裝備水平。

四是將盡快研究出台專門的法律法規。建議國家抓緊研究制定《農產品批發市場法》或《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條例》,明確批發市場的公益或準公益性質,對市場類型、設立條件、參與人構成、交易原則、投資方法、上市商品規格要求、行情波動、風險控制、上市商品組織等做出界定,並及早列入立法計劃,解決法律缺失和空白問題。

農產品調查報告11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一)、高度重視,明確責任,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是

一個重大的公共安全問題,直接關係到城鄉居民的身心健康。我市優勢農產品(蘋果)特色明顯,初級農產品(肉、菜、蛋、奶)自給率差,農業在全市經濟中所佔份額雖低,但地位相當重要。近年來,我市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做為增強我市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市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20xx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地市一級成立了綜合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同時投資80多萬元建成了市級農產品檢測室。20xx年9月,市政府第20次專題會議研究,要求“各區縣、各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照政策要求,切實加強農產品檢測體系建設,努力構築農產品消費安全網絡”,並原則同意“市財政安排20萬元為全市較大的農產品貿易市場配置檢測儀器,具體由市農業局組織實施”。20xx年6月,市編委正式發文,在我市的耀州區、王毅區、印台區和宜君縣均成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為全額預算事業事業單位,編制人數分別為4人、3人、3人和5人,這些機構正在抓緊組建中。近期,我市又為全市10個主要農產品市場(超市)配備了農產品快速檢測儀器。目前,我市以市級質檢中心為龍頭、區縣質檢中心為骨幹、主要農產品市場檢測點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已初具雛形,多年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位列全省前列。

(二)、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監管,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認證,促進安全生產。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活動,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強化了對種子、農藥、化肥、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市場的監管,加大對違禁投入品排查清繳力度和替代產品的宣傳推廣,嚴厲打擊製假售假行為。近年來,全市共開展農資市場大檢查40多次,查處各類違法案例530起,查扣偽劣玉米種子5800公斤,蔬菜種子6425袋(筒),沒收各類假冒偽劣農藥4266公斤、獸藥1860瓶(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60餘噸,總貨值近150萬元,挽回經濟損失800多萬元,有效地規範了市場經營秩序,保證了農業生產安全。特別是在去年開展的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中,我市一次性銷燬假冒偽劣農藥2.1噸,佔全省的近三分之一。由於工作成效明顯,我市獲得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先進單位。在抓源頭整治及投入品監管的基礎上,我們積極支持、指導龍頭企業、協會組織和農產品生產大户,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要求,落實質量控制措施,健全完善生產過程記錄檔案,積極申報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及無公害農產品等“三品”認證。截至目前,我市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5個,無公害農產品10個,綠色食品4個,有機食品1個,地理標誌產品1個,為本地農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了質量保障。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監測,實行市場準入,確保放心消費。從20xx年開始,我們對我市主要農產品市場銷售的蔬菜、水果進行例行監測,截止20xx年年底已抽查2400多批次、25000多個樣品。蔬菜中農藥殘留平均合格率由20xx年的92.3%提高到20xx年的96.3%,省農業廳安排的集中抽檢,我市被抽取19個樣品全部合格,合格率為100%,列全省第一。畜產品中“瘦肉精”檢出率連續多年為零。為了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長效機制,從20xx年開始,我們着手在耀州路果蔬批發市場進行了農產品市場準入試點。該市場佔地62畝,安置剩餘勞動力30人,20xx年獲得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1.5億元,日蔬菜交易量佔銅川地區蔬菜交易量的60%以上,是我市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後,該市場建立健全了農藥殘留檢測制度和不合格農產品退市制度,每天抽取20多個蔬菜樣品進行檢測,對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不允許進場銷售,目前已檢測蔬菜1600批次19850樣品,處理不合格農產品11批次6.4噸,有力地保障了城鄉居民的消費安全。通過試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下一步全面開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xx年,我市把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實施做為為全市人民辦的20件實事之一。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長袁丁興為組長、市政府副祕書長李萬民、市農業局局長戎河山為副組長,工商、質檢、商務勞動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農產品市場準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相關部門的職責,加強了對此項工作的領導。20xx年5月,市政府以銅政發〔20xx〕18號文件印發了《銅川市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管理暫行辦法》,該文件明確規定:“各檢測點由各區縣負責日常管理。檢測點的檢測人員由各區縣自行組織招聘,工資由區縣財政負擔,統一由市農畜產品質檢中心培訓,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並接受市農畜產品質檢中心業務指導;檢測點儀器設備購置費、市級檢測室檢測費由市財政負擔;檢測點檢測室由市場、超市提供,並負擔日常水電費、檢測費。”市財政列出專款,由政府統一採購了10台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配發到新區長豐市場、耀州路果蔬批發市場、海星超市等10個主要農產品市場(超市),5個區縣共招聘了30名檢測人員,其中,新區的3個、王毅區的13個、印台區的2個工作人員工資由公益性崗位解決,耀州區的8個、宜君縣的4個工作人員工資由區縣財政予以補貼。市質檢中心對檢測人 員進行了統一集中培訓,培訓合格的發放了合格證,做到了持證上崗。目前,有8個市場建成了監測室,已開始對蔬菜、水果類產品的農藥殘留進行檢測,另外2個市場正在抓緊籌建,近期將陸續建成投入運行。

(四)大力推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促進市場競爭力和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近年來,我市加大了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實施力度,農業標準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宜君縣、印台區、耀州區20xx年被國家管理標準化委員會列為國家出口蘋果標準化示範區。20xx年印台區綠色食品雞蛋、宜君縣地膜玉米被陝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列為省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0xx年“印台區無公害反季節菜標準化示範區”、“宜君縣優質地膜玉米標準化示範區”、“印台區綠色食品雞蛋標準化示範區”、“耀州區藥材-黃芩標準化示範區”被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列為國家標準化示範區。為了使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管理水平上新台階,起到很好的示範效應,我們把王毅區黃堡鎮孟家塬村作為種植業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制定了農藥統一使用標準,定期指導修剪、施肥等技術,該基地的姜女紅無公害桃成了遠近聞名的優質農產品;把印台區大匠公司作為無公害畜牧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完善了公司的各項免疫、消毒等制度,指導修建入場消毒池,入場紫外線消毒室,現場培訓免疫技術員、飼養員,修改飼料配方,制定科學飼養管理方法,在生產環節中真正做到規範化、標準化,該公司的“春蕾”牌雞蛋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名牌農產品。

在農業標準制定方面,我市依據蘋果標準綜合體,結合地理優勢、羣眾的管理水平和文化程度等因素,按照蘋果栽、管、施、防等管理要求,組織農業、果業等部門專家制訂了《出口蘋果標準化操作規程》。此外,我們積極組織民間參與農業標準化工作,支持市綠色食品技術協會申請陝西蘋果原產地域保護標誌的使用。通過組織技術人員培訓,幫助該協會制定相關的技術標準、管理規範、工作標準,使協會組織會員按標準規範組織生產,這是全國首家以協會名義申請地域產品標誌的使用。該標誌的使用推動了我市蘋果的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印台區九州果業基地由於實行了標準化生產,該基地獲得了歐盟EURPE GAP認證,禮品蘋果被作為全國“兩會”等國內外多種大型活動禮品用果,受到了稱讚和好評。

(五)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社會氛圍。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社會氛圍,我市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誌等新聞媒體,採取印發宣傳材料、以會代訓等形式,多次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培訓活動,大規模的宣傳活動有三次。一是按照農業部及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週活動要求,於二00四年四月二十三日至四月二十九日,開展了以“安全生產、放心消費”為主題的聲勢浩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週活動;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頒佈後,於20xx年5月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宣傳活動;三是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業廳等五部門關於在全省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意見的通知及市政府《銅川市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管理暫行辦法》下發後,我市有關部門深入市場、超市、社區街道、農產品基地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活動共發放資料20000餘份,張貼標語500多條,懸掛橫幅200餘幅。通過宣傳增強了企業和農户生產安全農產品的責任,增強了廣大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度,營造了全社會共同關注和參與農產品量安,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存在的問題

經過近幾年的工作,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污染得到初步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式總體好轉,但是,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形式依然比較嚴峻,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地環境污染嚴重,增加了安全農產品生產的難度

不安全農產品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危害的直接性。即不安全農產品將對人體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二是危害的隱蔽性。即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或程度僅憑感官往往難於辨別,需要儀器設備進行檢驗檢測;三是危害的累積性。即農藥、獸藥殘留在人體內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後,就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和惡化;四是危害的多環節性。農產品生產的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加工、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均有可能對農產品產生污染。眾所周知,我市是個全省乃至全國聞名的能源和建材工業城市,造成的煤塵、粉塵和煙霧等非常嚴重,前些年只注重了經濟建設增長的數量和加快工業化進程,而忽視了生態環境的治理,導致了我市經濟比較發達的南部地區粉塵排放嚴重超標,污染加劇。加之化肥、農藥、獸藥及地膜等農業投入品的不科學使用,影響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市起步較早、規模較大的兩個蔬菜基地--耀州區寺溝鎮陽河村和董家河鎮馮家橋村蔬菜基地未能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定,就是因為大氣環境檢測未能過關。

(二)農業投入品監控手段單一,“打假護農”亟待加強

按照現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農業部們管源頭(初級農產品生產),工商部門管市場(流通),質監部門管加工,看似各負其責,實則形不成合力。因此,我市每年在重要農時季節開展的“農資打假”活動,由於缺少有關部門的強力配合,對發現的假冒偽劣、禁用的農業投入品不能嚴肅查處,許多案件不是放棄查處,就是久拖不查,導致“年年打假年年假”、“前查後亂”現象的發生。

(三)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滯後,影響到市場競爭力

我市是工業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之比為:1:1,食用農產品(肉、蛋、奶、菜)相對較缺,主要從外地購進,因而在一些決策者(領帶者)和生產者中出現只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的現象,導致在如何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中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特別是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方面。無公害農產品是保障基本安全。滿足大眾消費的產品,是最基本的市場準入條件,也是衡量一個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顯著標志。目前,全省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700多 個,而我市僅有35通過認定,無論從數量、規模、品種等各方面來説,都處於全省落後狀態,且發展不平衡。我市優質農產品發展潛力巨大,但認證的少,進入不了超市,認證滯後勢必影響到市場競爭力。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能力還比較薄弱。我市雖然早已建成了市級農產品檢測室,但未通過計量認證,且只能對兩類農藥(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殘留進行檢測,對畜禽類產品中的瘦肉精、磺胺、激素及水產品中的甲醛、氯黴素、重金屬含量都沒辦法檢測,農產品生產環境的檢測更無能為力,現有的儀器設備種類、數量、功能和精度滿足不了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的要求,急需補充、完善和增添先進儀器。此外,在經費安排上,市級每年尚可安排一定的工作經費,但遠遠滿足不了工作需要,縣區一級幾乎沒有專項工作經費。

(五)、農業標準化工作推進速度緩慢。農業標準化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措施,是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全球競爭的基本前提。由於許多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企業缺乏按標準生產經營的理念,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較低,採用新標準,吸納新技術的能力比較弱,造成標準化實施的力度小,實施面窄,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整體提高。

三、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建議

(一)落實責任,加強協調,加大產地和農業投入品的監管,控制源頭污染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首先要加強產地環境監管。要按照標準化的要求淨化農產品產地環境,制定有效的農產品生產環境管理規範和污染防治措施,做好耕地和養殖場所的保護工作,禁止向農產品產地排放和傾倒工業“三廢”或其它有毒有害物質;其次要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各有關部門要明確各自的職責,劃清監管範圍,密切協調配合,全力抓好對農藥、獸藥、飼料、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管,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實施專項整治,依法堅決查處生產、經營和使用禁用農業投入品的行為,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無證和擅自更改標籤的行為,嚴格控制禁限用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的銷售渠道,逐步形成統一有序、協調有效的農業投入品監管格局。

(二)加強技術推廣和培訓,按照標準化組織生產

要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等傳媒及多種形式的科技培訓,廣泛深入地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農業投入品科學使用和限制使用規定、國內外質量標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宣傳工作,增強農民的質量安全意識,提高種植業養殖業的安全技術水平,使農民覺按照標準化、無公害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要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需求,在生產過程中,推行檔案記錄和質量安全追溯制度,積極推行“公司+農户”的管理模式,實施統一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配發投入品,推行產業化經營,生產出安全優質的農產品。

(三)實行市場準入,引導生產和消費

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禁止質量安全不合格農產品入市銷售,既能充分保障城鄉居民的食物消費安全,更能體現優質優價,有效的引導生產,是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根本途徑之一。抓不住市場準入,就抓不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關鍵。要在全市主要農產品市場(超市)實行市場準入,對經過認證或檢測,符合質量衞生安全指標要求的農產品,准許進入市場經營;對未經認證或經檢測不合格的農產品禁止進入市場經營銷售的管理制度。

(四)整合資源,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體系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依照法律法規和標準,對從產品、從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農業標準化生產到市場準入管理的重要技術執法手段。要多方爭取,增加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機構的投入,重視專業技術人員的引進和培訓。要整合農業系統相關的檢測機構和實驗室,實現資源共享,逐步建成以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為主體、區縣為補充,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超市及主要農產品市場為網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體系。

(五)加快農產品認證步伐,推進品牌農業建設。借鑑外地的先進經驗,對通過國家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農產品實行資金扶持,提高我市農產品的整體水平。

農產品調查報告12

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組織者、帶動者、市場開拓者和營運中心,內聯千家萬户,外接國內外市場,具有開拓市場、增加附加值、提供全程服務等綜合功能。一個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既能帶動一種或幾種農產品的綜合開發,又能促進當地的勞動就業和農副產品的轉化增值。近日,為全面掌握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情況,縣委農工委組織專人對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瞭解,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供各位領導參閲,不足之處請指正。

一、基本情況

(一)產業分佈情況。據統計,全縣共有156家(以下所涉及企業數字均為正常生產的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其中甘薯加工企業56家,米麪加工企業42家,酒葡萄加工企業12家,飼料加工企業10家,果品加工企業6家,乳製品加工企業4家,畜禽產品加工、豆製品加工及其他加工企業26家,這些企業充分依託我縣農業主導產業的資源優勢佈局,初步形成了特色明顯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帶,如蛤泊鄉、木井鄉、盧龍鎮一帶的薯製品加工,劉田莊鎮、蛤泊鄉、縣工業園區範圍內的酒葡萄加工,印莊鄉、雙望鎮的飲料和果蔬加工,縣城副食品加工,劉田莊一帶的畜禽、乳品加工,205國道沿線的米麪加工等。

(二)經營規模情況。20xx年,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89566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3319萬元,實現利税3548萬元。其中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達27家,20xx年實現產值42786萬元,佔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的48,實現工業增加值5253萬元,佔總增加值的39,實現利税1481萬元,佔總利税的42。

(三)重點龍頭企業發展情況。到目前,全縣已有高成食品有限公司、華新食品廠、光友薯業有限公司等25家企業被評為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其中香格里拉(秦皇島)葡萄酒有限公司、大天龍食品有限公司、金豆食品有限公司通過了國家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些企業註冊的“香格里拉”、“奧星”、“皇威”等7個商標被評為國家或省級著名商標。永平牧業有限公司和環增蛋雞養殖有限公司帶動發展的生產基地獲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稱號。

(四)主要經濟成份構成。我縣156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均為個體私營企業,其中外資獨資企業4家,即紅堡(秦皇島)葡萄釀酒有限公司、高成食品有限公司、龍泉食品有限公司和大湖果汁有限公司;中外合資企業2家,即大天龍食品有限公司、鑫馬騰祥食品有限公司;內資企業151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

就全縣來講,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已達156家,但其規模較小,輻射範圍不寬,雖然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的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帶動能力明顯不強,無法帶領更大範圍農業和更多的農民進入國內國際大市場,無法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發展。我縣156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年創產值還不到9億元,平均每家僅為577萬元,這種不大不強的局面,不僅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更延緩了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的進程。

(二)從事農產品粗加工的多,精深加工的少

我縣蛋雞養殖業雖得到了較快發展,但所產鮮蛋基本上用於羣眾直接消費或外運,沒有一家鮮蛋加工企業;蔬菜加工上,我縣僅有春平醬菜廠和蛤泊醬菜廠,而且規模較小,我縣的蔬菜大部分仍還只是筐裝、袋提、草繩捆。

(三)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

現代市場是知名品牌的市場,雖然近年來我縣也產生了像“一奇”、“香格里拉”、“秦康”等農產品品牌,但無論從品牌質量,還是從知名度上,整體來説還不算高。如甘薯粉絲是我縣的一大特色產品,並已經有“一奇”、“十八里”等20餘個品牌在有關部門註冊,但獲省級以上商標僅有2個,許多品牌還未能被消費者認識,甚至有部分小企業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在市場上魚目混珠,同時,有部分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大量使用木薯澱粉,使產品質量較以前有所下降,品牌也受到一定影響。

(四)加工技術與設備落後,產品質量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強

我縣大多數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水平偏低,還停步於傳統的手工和簡單的機械生產,生產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工藝和生產設備的限制,深層次加工的數量比重小,多層次開發的產品少,產品質量較低,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的需求,而且受資金投入及企業主自身素質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創新能力不強,生產加工能力與水平整體上還不能得到較快的提高。

三、對策與建議

近年來,我縣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尤其是農業重點龍頭企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舉措來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面對國內外市場的競爭,我縣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尤還顯得勢單力薄,產品銷路不太順暢,效益不夠高。因此,亟需做大做強以重點龍頭企業為主的農產品加工業,儘快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

(一)要高起點謀劃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

首先,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要立足於全面開展和利用縣域資源優勢。我縣甘薯、酒葡萄、豬、禽、蛋、果、蔬和淡水魚等資源都很豐富,只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條件,將農產品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才能真正收到好的成效。其次,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要適應市場需求。隨着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膳食結構也在不斷髮生變化,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必須立足我縣主導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提高食品工業整體質量和發展水平,為廣大人民羣眾提供數量充足、品種齊全、質量可靠的食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三,農產品加工發展要結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要將農產品加工業作為我縣工業化的重點之一,進行合理佈局,既要防止新的雷同,又要避免分散、低效的“鄉村工業”格局。

(二)要切實加強農產品加工企業自身建設

一是培育和壯大品牌。引導企業樹立做大做強品牌的意識,幫助他們積極主動地與重點院校、科研機構掛鈎,在提高產品品質的同時,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品牌註冊和名優品牌創建工作。二是明確發展方向。要根據國內外食品工業發展和農產品消費結構變化的趨勢,堅持市場導向,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同調整區域生產佈局、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小城鎮和擴大內需緊密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合理佈局,整體推進,重點突破。三是要加強科技攻關。要注重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在企業建立強有力的科技研發體系,把高科技與農產品加工工藝、農產品加工裝備緊密結合,致力於多層次、深層次開發生產。同時,加強技術引進、科技攻關、科技創新,提高加工產品的科技含量,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從而提高農產品加工業整體素質。四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要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業的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和安全。尤其要注意從源頭抓起,生產綠色、環保、無污染、安全的農產品。五是要善於搞好企業內部管理。要抓好內部責任制,加強目標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和經濟核算。

(三)要營造寬鬆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部門要把農產品加工、流通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經常深入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為他們排憂解難,出謀劃策;各有關部門要齊心協力,積極為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提供優質服務;要確立一批重點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並掛牌予以保護,同時要着手試行並逐步健全推廣“綠色110”制度;要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公佈報警電話及責任人姓名,實行重點保護。同時,要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的綜合治理,堅決打擊偷、扒、搶、盜和假冒偽劣產品坑害農民利益的行為,加強對“三亂”的治理,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讓農民敢於、勇於放手調結構促發展。

(四)要抓好項目管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要充分發揮我縣農產品資源優勢,多渠道籌集資金,積極引進項目、技術、人才;要逐步完善縣、鄉農產品加工項目庫,完備項目前期工作,增強招商項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繼續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圍繞產業規劃,聯繫資源條件,有針對性開展產業招商和鏈條招商,千方百計引進大龍頭,洋龍頭,名龍頭,對重點龍頭企業要鼓勵實行貿、工、農、技結合,積極為企業銷售提供優質服務,充分發揮它們的輻射帶動作用。

(五)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一是給予財税政策扶持。對全縣重點龍頭企業,可在財力和政策允許的權限內給予一定年限的税費減免。二是在信貸政策上給予扶持。金融部門應按照上級精神,繼續適當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扶持龍頭企業。三是在投資政策上支持龍頭企業。各級農業、林業、水利開發資金,商品基地、農業綜合開發等專項資金都要重點向龍頭企業或與龍頭企業相關的支柱產業、農產品基地投放。要通過政府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來降低農業生產者的成本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從而提高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競爭力。四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龍頭企業。對與龍頭企業相關的農產品和加工製品的生產技術,要給予科研攻關支持和技術推廣服務。

(六)要努力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一要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户間的利益聯結機制。要積極採取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重點推進經營模式由“公司+農户”向“公司+中介組織+農户”轉變;鼓勵龍頭企業在與農户簽定合同訂單中充實最低保護價,在種子、資金、技術等方面向農户提供無償或低償等系列化服務,為基礎農户貸款提供擔保等內容,結成更緊密的利益共同體。二要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積極發展和壯大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購銷大户和農民經紀人隊伍;鼓勵科技人員、農村經濟能人領辦、創辦合作經濟組織。各龍頭企業要結合各自的產業特點,積極創辦合作經濟組織或協助合作經濟組織開展工作,進一步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輻射帶動能力。三要加快行業協會建設。農口各部門要牽頭負責建立行業協會、商品協會等中介組織,爭取讓每一條主導產業都有自己的行業協會,發揮在市場準入、信息諮詢、價格協調、利益糾紛調解等方面的作用,切實維護農户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農產品調查報告13

一、基本情況

多年來,圍繞當地資源優勢和農業產業化,湧現出一批以加工為主的小企業,為全鄉農業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調整,推動了農村工業化進程,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目前全鄉有從事加工的各類經濟組織1個,從業人員74人,其中水泥製品加工廠4家,榨油廠2家,豆腐房11家,碾米房4家,按經濟類型分為100%私營經濟。按加工品種可分為農產品加工、水泥製品加工、磚製品加工三大類。這些小企業圍繞服務農業、農村、不同行業農民的目標,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其主要特點:

首先,它促進了農業向種植加工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的發展。它可以轉化各種農產品資源,造福農民,激勵農民種糧,促進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促進種植業協調發展。

二是推動經濟發展從傳統農業向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第三,龍頭企業發揮“龍頭鵝”的作用

實踐證明,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是行業的載體,是市場的驅動力,是龍頭企業對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可以帶動農民實行訂單農業,改造本土農產品資源回報農民。

四是農民增收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雙贏效應。農產品加工業惠及眾多農民,有效解決了農產品購銷難的歷史難題。

二、我鄉加工工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鄉的加工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客觀上也存在着制約其各方面發展的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值得深思、研究、探索和解決。

第一,整個行業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態勢穩定,農業支柱產業轉化為工業產值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水泥製品和磚製品大多在自己的村子裏賣,沒有品牌。

二是產品結構優化不明顯。市場銷售面窄、企業效益差、產品附加值低、工業產值增長緩慢的客觀現實。

第三,資源和加工之間存在矛盾。農產品加工業一方面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民賣農產品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融資難。金融業流動性貸款的門檻越來越窄、越來越難、越來越高,是制約部分加工企業實現增產增效的主要“瓶頸”。

第三,下一步

1、堅定不移、穩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量數據和不爭的事實表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是加快產業突破和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是農業和工業並重的基礎。

2.加快加工業戰略調整。一是優化產業佈局,挖掘產業潛力。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根據現有企業建設多個加工基地,通過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建設,形成佈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規模化。二是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引導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要有遠見,不要停留在傳統的農產品簡單加工上,企業要想向前滾動,必須努力升級產品。第三,實施質量戰略,積極支持企業依靠質量進入市場,依靠名牌提高效率,各有關部門要大力積極協調和支持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研發。

3.引入支持和激勵機制。對於各級財政支持,扶貧資金應給予加工業。

4.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向金融部門推薦好的加工項目,爭取金融支持。信用社等涉農貸款主要金融部門要對發展前景好、生產經營效益好的加工業給予貸款支持。

5.加強領導。研究相關問題,點面結合,上下銜接,全面推進加工業大發展。

農產品調查報告14

根據省政府晉政辦發電[20xx]年114號“關於在全省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情況大調查的通知”安排,區政府專門成立了大調查領導組,副區長寧山崗任組長,安新宇副祕書長趙玉良局長任副組長,抽調相關部門的骨幹力量組成調查組,從7月11日至7月25日,對全區農產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農產品超市、儲藏營銷單位等農產品流通組織及流通大户、重點鄉鎮、農村進行了全面調查摸底,並深入具有代表性的批發市場、超市等單位進行實地調查研究。現將我區農產品市場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產品市場現狀

(一)畜產品市場

1、營銷單位。我區肉禽蛋營銷單位共有兩家,分別是外貿公司榆次肉聯廠冷庫、榆次區食品公司冷庫。經營的品種主要有豬肉、禽肉、羊肉、兔肉和禽蛋等。外貿糧油食品公司肉聯廠冷庫始建於1972年,佔地面積20xx平方米,自建廠以來,畜產品全部出口外銷,主要經營兔肉和羊肉,兔肉出口日本、美國和歐洲各國,羊肉主要出口中東國家,20xx年銷售額580萬元,實現利潤20萬元,繳納各種税費98萬元。榆次區食品公司冷庫始建於1963年,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畜產品主要供應本地市場,20xx年銷售額320萬元,實現利潤10萬元,繳納各種税費40萬元。

2、產品批發市場。我區畜產品批發市場主要有兩個:榆次區匯隆市場和商貿城市場,主要經營豬肉、禽肉、羊肉和水產,產品主要供應本地市場。匯隆市場始建於1993年,商貿城市場始建於20xx年,經營方式都以個人租賃為主,年銷售額分別為1150萬元、2100萬元,分別佔榆次市場從份額的10%、15%,兩個市場的管理從業人員分別為2人和5人。

3、產品集貿市場。我區以零售為主的集貿市場主要有金貓市場、菜園街市場、路西市場、校園路市場和經緯廠市場等,市場份額佔全區市場的40%。

4、畜產品超市。我區畜產品經營超市有田森超市一部、二部、華聯超市、普家樂超市和鐵華超市。其中田森超市和鐵華超市採取租賃的經營方式,華聯超市和普家樂超市採取連鎖的經營方式,市場份額佔全區市場的20%。

(二)果品市場

1、果品批發市場。我區批發市場主要有北田鎮豆腐莊批發市場,年交易總量500萬公斤,全部批發到省外,年交易總額350萬元,市場輻射相鄰35個村,該市場有管理人員1名,從業人員10名。榆次區北田鎮北田村果蔬批發市場,正在建設之中,其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現已投資50多萬元,交易大棚5個共1440平方米,基礎設施及圍牆建設已基本完成,預計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其它如榆次匯隆批發市場、晉中富通綠色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也兼營水果批發。

2、品集貿市場。城區果品集貿市場,年銷售量在1000萬公斤,年交易額500萬元,市場輻射到平遙等鄰近縣區,該市場屬於自發的果品集貿市場,無專人組織,沒有形成正常的管理體系。

3、營銷大户。我區銷售大户有北田鎮豆腐莊村陳二棉,異地批發紅星和新紅星,年銷售量500萬公斤,年銷售額300萬元;莊子鄉下黃彩趙石愛,異地批發紅星、新紅星,年銷售量300萬公斤,年銷售額600萬元;莊子鄉義井王承林異地批發紅星、紅富士,年銷售量60萬公斤,年銷售額130萬元;東趙鄉訓峪的閻貴虎異地批發梨、蘋果,年銷售量300萬公斤,年銷售額500萬元。我區紅棗營銷企業處於起步階段,沒有出現較大的營銷企業,紅棗銷售以大户營銷為主,紅棗銷售大户有10多户,較大的營銷大户有王連貴、王大躍等,產品主要銷往東北、北京、廣東等地,銷量約100萬公斤。

4、營銷企業。我區的富通綠色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晉中納特福果業有限公司、莊子鄉榆城坪新順果脯廠,都是正在興起的果品種植、加工、銷售的新型企業。新順果脯廠佔地1。5畝,年果品加工量20萬斤,年銷售產值52萬元。晉中納特福果業有限公司年消化果品10。8萬斤,年產量7。2萬斤,年產值64萬元。

5、營銷協會。榆次棗業協會,主營棗類產品的儲藏加工,有經營場地800平方米,20xx年9月開業,年銷售量250萬斤,年銷售額250萬元,年利潤額110萬元。晉中市果業協會也吸納了不少我區的果品銷售經紀人,帶動了全區果品銷售。

6、果品超市。榆次金虎便利超市,主營棗類品種,年銷售量2噸,年銷售額1。5萬元,年利潤額0。6萬元。

全區果品年銷售量6000萬公斤,年銷售額7200萬元,其中批發市場銷售1500萬公斤,銷售大户銷售1170萬公斤,佔銷售總量的45%,剩餘55%的果品均是零散批發。

(三)糧食市場

1、加工營銷單位

(1)糧食加工營銷企業。我區有生力麪粉廠、東陽、魏嶽、郭村、修文、源渦等20多家規模型股份或私營麪粉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5000萬公斤,超過全區小麥總產量。

(2)油脂加工營銷企業。晉北油脂廠、誠信油脂廠等,年加工銷售油料15萬噸。

(3)釀造營銷企業。以懷仁四眼井釀造集團公司和南六堡曲醋廠為重點的釀造羣體,食醋年產銷量6萬餘噸,轉化糧食1000萬公斤。

(4)飼料加工銷售企業。鯤鵬飼料集團、亨通飼料公司和強大飼料公司,三大飼料企業年產銷飼料達10萬噸,轉化糧食1億多公斤。

2、糧食批發市場。什貼鎮葵花籽交易市場是發展我區支柱產業的一個重點工程,該市場佔地8000平方米,總投資80萬元,現已建成農副產品儲存倉庫2400平方米,交易貨場20xx平方米,此工程主要依託什貼、郭家堡、張慶等供銷社,重點解決我區農民農副產品的賣難問題,建成山西最大、可輻射全國近二十個省市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預計全年可收購葵花籽1500萬公斤,小雜糧、豆類、玉米等200萬公斤,可推銷各種農副產品4000萬元。

3、糧食營銷大户。雷貴友,1998年開始經營糧食業務,有場地300平方米,年糧食銷售量1400萬公斤,年利潤額10萬元。

(四)蔬菜市場

1、蔬菜批發市場。

(1)東陽鎮蔬菜批發市場,佔地42畝,建築面積6250平方米,其中交易大棚面積5250平方米,20xx年6月開業,年交易量2。5萬噸,年交易額4。5億元,建有無公害蔬菜質量安全監測站,開通了蔬菜國際互聯網站,產品遠銷河北、河南、山東、北京、天津、武漢等大中城市。榆次匯隆批發市場,屬綜合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兼營蔬菜、水果、肉類等,年交易量為一億餘元。蔬菜產品主要銷往本區。

2、蔬菜集貿市場。主要有金貓市場、路西市場、菜園街市場、校園路市場和經緯廠市場。屬綜合性農產品集貿市場,兼營蔬菜、水果、肉類等。蔬菜產品主要銷往本區。

3、蔬菜儲藏營銷企業。晉中富通綠色農產品開發公司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佔地285畝,設有業務洽談室、農產品檢驗室、產品包裝室及產品裝卸車間,交易品種以反季節蔬菜為主,產品銷往武漢、上海等大城市,年交易量達1500噸,交易額達300萬元。

4、蔬菜營銷協會。主要有蔬菜貯藏協會、貯藏研究會、蔬菜營銷協會等。蔬菜貯藏協會,發展土窯洞、地下窖、機械恆温庫,引進最新保鮮袋貯藏法、氣調保鮮法、空氣電離子保鮮法等對蔬菜進行貯藏,年貯量8000萬公斤,增值3200萬元以上。蔬菜流通協會,有會員113人。蔬菜營銷協會,有經營場地1667平方米,1998年開業,年銷售量500萬斤,年銷售額200萬元,年利潤額4萬元。東陽鎮貯藏協會帶頭人、東陽鎮支部書記杜玉富於1998年10月破土興建大型恆温庫,已投資200萬元,建成了25座,一次性保鮮1000噸蔬菜,年純利潤20萬元。

5、蔬菜營銷經紀人、大户。全區常年從事蔬菜營銷的經紀人達到 1000多人,其中銷菜量200萬斤以上的大户達34人,並湧現出了像王二隻、孫校、鄭貴、王四守、張新衞、趙四清、許月喜等一批年銷菜量造千萬公斤以上的大户,年銷菜量5億公斤。

二、農產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一)農產品市場建設滯後。我區緊鄰省城太原,又地處晉中市區,各類農產品有較大的市場需求,80%的農產品需要外銷和供應本地市場。我區目前農產品批發市場只有東陽蔬菜批發市場、什貼葵花批發市場、匯隆批發市場、榆次商貿城市場等,集貿市場主要有金貓市場、路西市場、菜園街市場、校園路市場、經緯廠市場等,設施簡陋,多屬於馬路市場。這些市場除具備集中交易功能外,儲藏保鮮、物流配送、農藥殘留檢測和現代化市場信息等各項服務功能大多數市場不具備。

(二)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底。我區龍頭企業少,經營規模小,規模效益體現不出來,對我區農產品市場的拉到作用不明顯。如我區的紅棗種植面積30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0萬畝,年產量500萬公斤,產值20xx萬元。但全區紅棗加工、營銷企業剛剛處於起步階段,數量少、檔次低、加工能力小,現在加工企業只有5家,以初加工為主,銷售企業沒有出現,銷售大户也只有10多户。

(三)品牌少,無特色。20xx年以來,我區農業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略機構調整以蔬菜、紅棗、畜牧業為三大主導產業,以建設蔬菜、紅棗、畜牧、加工四大基地為目標,堅定不移地走農業產業化道路。蔬菜、紅棗、畜牧產業獲得迅猛發展。20xx年,全區蔬菜播種面積已達34萬畝,蔬菜總產量11。63億公斤,全年蔬菜銷售總收入5。47億元。紅棗從20xx年前的4萬畝猛增至30萬畝,紅棗產量500萬公斤,產值20xx萬元。畜牧業按照“穩豬雞、上牛羊、突出發展奶牛業”的發展思路,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5343噸、9770噸、8117噸,奶牛存欄4288頭,畜牧業總產值3。05億元。可見,我區的農產品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但品牌少、無特色的情況仍很嚴重。如我區紅棗種植面積與太谷縣不相上下,但中國紅棗之鄉的牌子卻被太谷縣拿走了。我區的蔬菜,20xx年就申報註冊了“魏榆”牌,但至今牌子叫不響,運作不起來。

三、建議與規劃

(一)打造開拓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聯合艦隊”。我區農户生產的農產品如何進入國內外大市場,是農產品市場建設面臨的一個難點。而解決問題的出路在於完善農村市場機制,健全農村市場體系。實踐證明,各種類型的專業合作社,既增強了統一服務的功能,又發揮了家庭經營的潛力,是一種更加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雙層經營體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把生產、加工、銷售聯為一體,使各具特色的優勢產品形成區域性的主導產業。此舉能夠在農村與市場間架設橋樑,突破區域界限,擴大農業的產業帶和產業羣。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發展現代化流通方式,形成一批開拓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聯合艦隊”。採用電子商務網絡等現代交易手段和流通方式的農產品批發拍賣市場,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在“農户—合作經濟組織—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配送中心—連鎖超市”完整通暢鏈條的引導帶動下,建立一批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產銷聯合,打造開拓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的“聯合艦隊”。

(二)多方籌措資金支持農產品市場建設。我區財政經費比較緊張,無能力為農產品市場建設投入大量的資金。在這種情況下,應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與此同時,重視帶動、吸引社會資金和銀行貸款參與到農產品市場建設中來,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步伐。如我區的山西普家樂商貿有限公司,圍繞建設現代物流中心目標,努力營造大流通、大商貿、大市場的格局,從 20xx年7月開始實施普家樂農村連鎖經營服務項目,計劃在農村發展和建設49個連鎖超市,同時建設一個佔地60畝大型物流配送中心。20xx年經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批准立項,是我區“五大中心”建設重點工程,晉中市“雙百”項目重點工程。目前,配送中心建設已完成工程量60%,我區農村連鎖已建成東陽、張慶、永康三個連鎖店。三店試營以來,深受農民歡迎,已有跨區3鄉10村村民來超市購物,甚至永康店已有太原南郊村民光臨,給農民帶來極大的方便,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的買難賣難問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為三農服務。

(三)農產品市場建設要高標準、高起點。今年6月,商務部會同國家標準委組織有關單位起草了《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開業技術條件》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等級劃分及評定》兩個國家標準,目前正向社會公佈並徵求社會意見,在年內一旦修改完成後,將按場地環境條件、設施設備條件、綜合管理能力和信用管理四個方面,把全國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按照四個等級劃分,從高到低依次分為:四A級(AAAA)、三A級(AAA)、雙A級(AA)、A級(A)。主要對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經營環境、經營設施設備和經營管理提出了技術標準,比如要求市場“應設在交通方便之地,應考慮與周圍商圈服務的協調性”;交易大廳“宜建單層結構”;市場“以生鮮肉類交易為主的應與國家認定的定點屠宰點場廠掛鈎”等。我區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也應參照國家標準,高起點地建設農產品市場。

(四)新建一個綜合農產品批發市場。目前,我區農產品供應,主要集中在匯隆市場和窯新街及大同街的馬路市場。這些市場擔負着我區85%以上的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供應。這些市場多為馬路市場、露天市場,已不能適應我區農產品市場需求。有鑑於此,我區擬在榆次東南城市邊緣興建一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該市場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北託消費市場,南依生產基地,輻射華北,通向全國的農產品中心市場。該市場為我區現有市場的升級版,除具備集中交易功能外,還具有儲藏保鮮、加工、物流配送以及農藥殘留檢測和現代化市場信息等各項服務功能。並積極做好實施農產品准入制度的準備工作。在軟件上,要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先進的交易方式,規範的交易行為,不斷提高組織管理水平。實現“建一個市場,創一流品牌,帶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的局面。該市場建成後可容納經營户300餘户,面積為90畝。這項工程正在緊張籌備中。

農產品調查報告15

前言

物價上漲,尤其是農產品的價格的上漲對居民生活水平的影響比較大,

關係到日常生活水平、市場購買力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作為消費者,大部分人都不能接受飛速上漲的物價,都更希望政府或相關部門能夠從實際出發,抑制物價上漲。“民以食為天”,日常生活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希望吃到綠色、健康、無污染、廉價的農產品是我們每個人的共同願望。

摘要:

為了瞭解了HX農產品大概的市場價格行情。我們進行了本次調查。由於沒有對不同時間段的農產品價格的調查,所以本文主要對不同銷售渠道的價格差異的對比進行分析。並且提出了價格調控的幾點建議。

調查研究對象、內容、方法和過程

1.調查研究方法。此次調查研究方法為走訪調查法。

2.調查研究內容。此次調查研究內容主要分為:糧食類、蔬菜類。

3.調查對象。此次調查對象為:食堂、SN超市、XL超市。

4.調查過程。此次調查時間為20xx年6月8日, 主要環節為:

(1)實地走訪;

(2)統計和分析調查表;

(3)總結(寫調查報告)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1.調查結果

單位:元/斤

2.調查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食堂價格與超市價格每一個類別都有差異(當然這其中也有由於調查的原因,數據的對比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基本上食堂的都比超市的要高一點(可能是價格更新時間較慢)。而XL超市又比SN超市要稍低一點,不過兩個超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價格有很多都會在整數的基礎上降低0.02元,所以可以看到有許多尾數是0.48、0.98的。時鮮蔬菜的價格集中在2~5元一斤左右。

3.原因

(1)所處環境不同

食堂在採購各種農產品時,一般量大,且對質量有一定要求,但是可能是通過固定渠道購進,存在各方面的因素,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而超市特別是一些大型的超級市場處於壟斷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由於經營管理水平等的不同,其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有一定的差異,導致價格與食堂相比有所不同。並且超市是通過電子設備進行稱重計價,所以有條件降價0.02元,以此吸引顧客。

(2)農產品價格波動因素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像青椒、茄子價格最近有一定的上漲幅度,如土豆,6月1日XL超市為1.48元一斤,而6月8日為1.98元一斤。而食堂的價格可能是更早以前的。

二.影響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

(1)季節及氣候的影響

農業生產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雖然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大量反季節的農產品出現在市場上,但總的來説,農產品的生產還是要受到季節週期的影響,而天氣因素是當前科技水平還無法控制的,極端天氣的出現會影響農產品的產量,影響供給量,從而影響價格。

(2)貯存、運輸成本的影響

由於大部分的農產品容易發黴、變質、不易貯存,如水產品類的農產品,如果沒有相配套的良好的設備,在運輸途中就會變質。現代化的貯存設施會延長農產品的新鮮度,但也會增加農產品的成本,所以農產品的貯存、運輸成本會對農產品的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

(3)相關替代品價格的影響

相關替代品的價格會影響農產品的需求量,從而影響農產品的價格。

(4)國家政策的影響

國家近年來加大了對“三農”的扶持力度,提出並推行了各種有效的扶持措施,如農業科技發展政策、農業種植補貼等,這些政策在直接或間接上對農產品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保護了種糧農民的利益,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促進了糧食的生產增長,提高了產量,從而穩定了價格。再如最新的20xx年“中央一號”中提出了要“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切實保證農民收益”,政府的政策能調整農產品的價格,對農產品價格的波動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六大價格調控建議

第一,着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切實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要切實改善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繼續在重點地區、對重要糧食產品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提高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第二,強化農產品市場調控的物質基礎,提高應對市場波動的調控能力。將糧食、豬肉等重要農產品儲備體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關鍵手段,加大支持力度,優化儲備結構和區域佈局,完善儲備吞吐調節機制,採取投資、補貼支持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建立以企業為載體的重要農產品商業儲備體系。同時,要強化政府保障食品供給的責任,加強食品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第三,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形勢和變化趨勢,完善農產品供求和價格信息發佈制度,增強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正確引導和穩定全社會對農產品的價格預期,是目前最為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第四,建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進出口戰略機制,靈活運用進出口手段,完善進出口調節機制,促進國內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求的基本平衡。第五,加強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讓農民真正分享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好處。要加快推進大中城市和集中產區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加強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積極發展農產品期貨新品種,加強農產品市場風險管理。

第六,對受漲價影響較大的城鎮低保對象等困難羣體,要通過提供財政補貼、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等方式,解決他們的實際生活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