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精品】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合十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3W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學生調查報告範文集合十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內容提要】 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對阜陽師範學院的在校大學生消費構成、特點等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大學生消費的主流是科學的,合理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消費觀,而且大有上揚趨勢。大學生消費結構呈現出新變化,而多層次消費水平對大學生又有雙重影響。通過分析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得出我們應該充分重視大學生消費心理,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 大學生 消費觀 消費構成分析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我國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人民羣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一變化必然通過在校大學生物質文化生活的消費現狀得到反映,也必然要引起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新變化。大學生消費觀體現着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觀,在一定程度上展現着青年一代的精神文明程度。因此,重視大學生消費觀的新變化,並有針對性地加以正確引導,便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一。

大學生是個特殊的消費羣體,他們的消費來源主要依賴於家庭。大學生的消費觀既受到家庭消費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社會消費的影響,特別是受到來自不同消費水平家庭的大學生的消費觀的影響。同時,在校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同樣在消費倫理觀上也還需有正確的引導,這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二。

大學生是他們同齡人中的特殊消費羣體,他們的消費現狀以及消費觀,既表現出18-25歲處於青年前期的年輕人消費現狀以及消費觀的新變化,又表現出具有不同於同齡人的消費現狀及消費觀。由於大學生在同齡人中是知識文化水平較高,思想道德素質相對較好的羣體,因而在同齡人中就會具有表率和示範作用。重視大學生消費觀,正確引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不僅有益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對社會消費行為及消費觀的正確引導,也必將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這是本問題提出的依據之三。

二、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的是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以問卷調查為主,並結合口頭調查,網絡調查等方式做出分析。問卷設計的着眼點在於瞭解阜陽市大學生消費的各方面情況,以及對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影響因素。問卷內容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受訪者的個人特徵以及消費的基本現狀;第二部分則是消費心理、消費行為以及影響大學生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因素等。

阜陽是個中等城市,消費水平中等偏上。本研究採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範圍阜陽師範學院的本科生,具體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四個年級的學生,共涉及文,理,工科的相關專業。問卷調查於20xx年3月底實施,歷時3周。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291份,有效回收率為97%;網絡調查問卷瀏覽者107人,回覆23份,有效回收率為21%;口頭調查46人,有效回收率為100%。然後運用統計分析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篩選歸納,對比分析。

三、大學生消費構成調查

(一) 大學生的日常消費額

大學生月消費額調查統計表

300以下/月

300元-500元/月

500元以上/月

合計

94

184

82

360人

26%

51.2%

22.8%

100%

根據以上統計結果,按1年在校10個月計算,一般大學生在校日常消費每年少則3000元左右,多則在5000元,少數大學生還會更高一些。

通過對阜陽師範學院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師範生的日常消費比非師範類的學生低一些。師範生學費相對低廉,另外每月學校補助稍高一些。師範生消費在150元以下的佔20%,在250元左右的佔35%,在300元左右的佔34%,400元以上的佔11%。

從月消費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呈現出兩頭小,中間大的狀況,即在大學生中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水平為中等,月消費水平過低和過高的都只佔少數。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摘要:本文通過對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問卷資料的統計分析,並針對問題和產生原因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以促使民辦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向健康、和諧、有序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理性消費

在當前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狀態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辦高校大學生羣體的消費觀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是一個矛盾的羣體。大學生年齡較輕,有着與社會其他消費羣體不同的消費行為;民辦高校大學生一方面消費需求較高,另一方面未獨立的經濟又制約着他們的消費。為了解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消費觀、消費與閒暇方式、理財等方面的現狀,我們以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為例,成立課題組對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進行了調查。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調查情況分析

1、理性消費是主導

2、兩極分化明顯,消費方式呈多樣化

3、理財意識淡薄

4、金錢、消費觀健康合理

5、經濟獨立意識較弱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的建議

針對以上的調查分析及我院學生的消費情況,對我院大學生的消費觀提出以下幾條建議,僅供各民辦高校在樹立正確大學生消費觀方面的參考。

1、加強消費觀教育

亞里士多德曾指出: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就會成為浪費的。因此,各民辦高校要加強在大學生中進行儉而有度,合理消費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在消費時要獨立判斷,不要盲目攀比高消費,特別是要注意減少隨意性消費,真正做到理性消費。教育大學生明確自己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明確學習消費是主導,生活消費是保障,娛樂消費是補充。反對享樂主義的消費方式,培養和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加強消費觀教育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幫助學生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2、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

學生個人消費作為一種經濟行為,首先它是受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基礎制約的,所以古人告誡我們消費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民辦高校大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依靠父母和家庭維持消費,雖然個別學生家庭條件較好,但也應該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要體諒父母掙錢的艱辛,珍惜父母提供的每一分支持和幫助,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作風,反對超前消費和高消費,慎行借錢消費。因此,要求民辦高校大學生,樹立量力消費的觀念。

3、加強理財常識的傳授

民辦高校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的進行消費,沒有理財的計劃。針對這種情況,民辦高校應當組織專門的主題班會、開設相應的消費教育課程或消費知識講座,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成立相應的協會,開展消費問題調查、消費有獎問答或知識競賽等。理財常識應包括經濟金融常識及個人理財技能方式等,在開設的相關課程裏面,進行專門的講解,鼓勵大學生考理財規劃師證,並鼓勵大學生制訂個人理財計劃。民辦高校要教育學生按照理財計劃,定期盤點自己的消費,以求做到使自己消費全程基本平衡。

因此,民辦高校在教育方面應適當注意學生在個人消費觀念上是否存在誤區,並且給與及時的幫助和引導,以促使民辦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向健康、和諧、有序的方向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 前言

本課題在xx各高校進行抽樣調查,最終獲得400份有效問卷,用SPSS創建數據庫,主要利用頻數分析和T檢驗分析等方法來分析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的特徵及原因。

在我國,有許多大學對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這個課題進行了認真而長期的調查和研究,並且得出了結果,對其原因進行了系統而仔細的分析,而後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如北京教育科學院潛能研究中心就北京高校的大學生專業學習狀況進行了分析,主要調查了大學聯考選報專業時考慮的因素和大學聯考志願決策者兩個方面,本課題的研究是從多方面來分析的,可以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些建議。

  二、 研究方法

1. 調查對象

我們在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財經學院、北大學城的商專和師專等學校對在校學生採取偶遇抽樣等非概率抽樣方法,涵蓋大一至大四四個年級,有一本、二本、三本和大專四個等級的學校。發放問卷440份,回收有效問卷400份,有效率為90.9%,其中男女生比例為1:1 。

2. 調查工具及分析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閲讀大量的有關專業滿意度的材料和國內各種期刊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次調查及報告提供理論依據。

2.2 問卷調查法 調查問卷有兩大部分構成,分別是“個人資料”,“專業滿意度調查”。在第二部分我們主要根據專業因素、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共設置了19個指標。2.3 統計分析方法 運用所學的SPSS統計分析方法對調查問卷中的數據進行了處理,有性別對比組、年級對比組、相關分析等,並對其進行邏輯分析。

 三、調查結果分析

3.1個人因素對專業滿意度的影響

在調查中我們得出:對專業非常滿意的只有8%,比較滿意的有43.8%,一般的有38%,其中男生只有4.5%的人認為對專業非常滿意,23.8%的認為比較滿意,15.3%的認為一般。女生只有3.5%的人認為對專業非常滿意,20%的認為比較滿意,22.8%的認為一般。總體上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還是比較滿意的。

我們可以從表1中看出大一有15.5%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大二有9.7%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大三有5.6%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大四有3.6%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這説明不同年級在對專業的認同上是不同的,因此專業滿意度也不同。

在調查中來自城市的學生對自己專業不滿意的有10.3%,來自鄉鎮的學生對自己專業不滿意的有10.2%,這説明地域不是影響專業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在表2中可以看出一本學歷的學生有5%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二本學歷的學生有13%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三本學歷的學生有8%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專科學歷的學生有15%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雖然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學歷不太重視,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在意學歷對專業的影響的。學歷的高低對大學生專業滿意度是有影響的。

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度也不同,總體來看,藝術類對自己專業的滿意度最高,這也與他們的性格和愛好有關,一般報考藝術的都是自己比較喜愛的專業,所以滿意度要比普通類的要高,其次是理工科的學生專業滿意度也比較高,由於理工科的學習的是比較實用的知識,他們自己也比較有信心,所以滿意度也比較高。文科學生對自己專業的滿意度略低於理工科,但比其他類的要高。

3.2學校的設施對專業滿意度的影響

學校的設施的高低是一個學校優劣的重要指標。優美的環境,完善的學習設施,便利的交通,豐富的學習氛圍,一流的老師……在這樣的校園裏學習自然會是學生對這個學習滿意,進而對自己的專業滿意。

學生來到學習,首要看到的是學習的設施,在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對學校硬件設施滿意度的調查中,對學校硬件設施非常滿意的一本的學生有61.9%,二本的學生有14.3%,三本的學生有19%,專科的學生有4.8%。學校的硬件設施會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在調查中我們看到:有4.3%的學生對自己專業課老師非常滿意,有38.8的學生對自己專業課老師比較滿意,有46.3%的學生覺得一般,有9.3% 的學生不太滿意,有1.5%的學生很不滿意。老師的講課方式也是影響學生專業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老師講課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的感興趣程度,進而影響專業滿意度 。

從表四可以看出:在被調查者中有51.8%的學生所在院系都有社會實踐,48%的學生所在院系沒有社會實踐活動,這也是影響學生專業滿意度的一個因素。學校多舉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的瞭解,進而提升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從表5中看出:有13%的學生所在院系對其進行專業思想教育,69.5%的學生所在院系偶爾對其進行專業思想教育,17.5%的學生所在院系沒有對其進行專業思想教育。經常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有助於學生形成對本專業的認同感,增加對本專業的興趣,進而可以提升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經過在大學一段時間的學習,93%的學生對其專業都有一定的瞭解,只有少數學生還對專業不太瞭解。98%的學生在對待專業課上都比較積極,都會完成自己的任務,只有少數學生持消極怠工的態度。可見學校對學生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學校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要求,增加學生對專業的馬滿意度。

3.3 專業自身對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的影響

專業是一個人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對本專業的學習程度、對本專業的忠實程度…..都會影響個人發展。但本專業的社會認知程度、就業前景….都會影響個人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從表6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前景樂觀的有7%,對就業前景比較樂觀的有41.3%,對就業前景一般的有37.3%,對就業前景不太樂觀的有13%,對就業前景非常不樂觀的有1.5%,總體看來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持積極的態度的,這也是學生對自己專業滿意度高的另一個原因。

從表7看出:有44.5%的學生認為到時畢業會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6.8%的學生不會從事於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有48.3%的學生會視情況而定。專業未來的發展對大學生是否從事本專業有很大影響。

從調查中還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現在還是很有信心的,認為自己會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並且收入會達到一般之上的水平。

從表8中看出有6.5%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未來需求量非常大,有49%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未來需求量比較大,有38.3%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未來需求量一般,有6.3%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未來需求量比較少或很少,97.3%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還是充滿信心的。

3.4 社會對本專業的認知程度

不管是學什麼專業,最終都會走向社會。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量很對本專業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本專業的就業。但學校是在育人的同時,也是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事業單位,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學校就為社會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因此,學校設置的專業也都是社會需求的專業,只不過需求量的多少不同。

從表9中可以看出33%的學生認為社會對自己的專業評價好,有51.5%的學生認為社會對自己的專業評價一般,有11.3%的學生認為不理想,只有 4.3%的人不知道,社會對各個專業的期望值不同,對各個專業的評價也不同,但各個學校設置這些專業肯定有他的社會用處,所以學好本專業是走向社會之前所必須做的。

 四、 結果與討論

4.1 整體滿意度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90%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持肯定態度,還是比較滿意的。很多學生願意在本專業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爭取有更高的發展。

4.2專業滿意度指標分析

影響專業滿意度的指標很多,但總體來説主要有三個:專業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

專業潛力與前景是影響專業滿意度的最重要指標。因為它關係到將來的人生髮展問題,譬如就業。就業是青年一項突出的需要。青年要進入社會領域、獲得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都有賴於自己的職業。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強。學生本身的素質和技能以及專業方向是用人單位最為注重的方面,決定着能否順利就業,因此成為學生們關注的焦點也不足為奇。專業本身的設置要符合社會的要求,要讓學生學習幾年有用武之地。

一般剛入學的學生對專業的瞭解都比較少,而且專業認同感低,他們覺得自己的專業前景不好,專業滿意度都比較低。隨着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個人閲歷的增加,他們開始對專業有所瞭解,專業認同感逐漸增加,因此高年級的學生的專業滿意度普遍比較高。

學生在此方面的擔憂有諸多原因,例如對自身和專業不夠了解而盲目填報導致喪失興趣,或是被調劑到現專業,或對本專業就業信息不夠了解,或對專業方向不滿意,又或是社會對該專業方向的需求發生改變之類。

縱向看,學校方面指標的滿意度提升無形中激勵了學生,珍惜各種資源和機會,在學習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呈現出學習能力的現象。

橫向看,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專業定位不同,個人的性格氣質也不同,尤其是在各個人不同的學習適應方式上有很大區別。因為之前對專業各個方向不夠了解,對專業要求的學習能力也不夠了解,心理準備難免不足。而之前對專業有所誤解,或不適應學校的專業學習任務安排,或因為興趣發生變化,這些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對專業的不滿。

剛跨入大學不久的低年級生對於大學的憧憬較高,很多人基於過去對相關學科的成功體驗,或受到這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在進入大學時都胸懷大志,目標遠大,但現實可行性卻較低。高年級生在實現自身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受挫,開始意識到最初的目標過於理想化,而重新制定更為現實可行的人生規劃,由於和寄予該專業的期望產生出入,對專業的滿意度自然有所降低。另外,隨着對專業的瞭解程度加深,與低年級生的盲目相比,高年級生對於專業的滿意與否逐漸確定,由於誤區等造成的不瞭解問題被解除,相聯繫的是由誤區產生的滿意感消失,專業滿意度“真實”地降低了。

一般國家重點大學的設施都比較好,基本上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而普通類的學校設施還不太完善,學生對學校設施的不滿意,這無形中影響力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現代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學生在學校都能感受到社會激烈競爭的氣息,使他們望而生畏。今年有遇上金融危機,學生找工作更是雪上加霜,這更使在校大學生危機感加強,工作不好找,進而會使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產生懷疑,影響對自己專業的滿意度。所以政府應採取相應措施來挽救消極的就業形勢,逐漸恢復大學生的就業信心,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五、結論與建議

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度都很高,大部分學生現在所學的專業是自己大學聯考時所填的專業,或是已經轉過的專業,都比較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校一般都對剛入學的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一個全新的瞭解,大學的設施一般都比中學的設施要好,也有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不致於到社會上顯得茫然,這就激發了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情,大大增加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學生的專業滿意度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別人對本專業的看法和認同程度。學生在自由時間多看與本專業有關的資料和信息,多與他人交流,從更深層次上來認識本專業,無形中會提升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學生對專業教師教學水平是否滿意是影響學生對專業的喜歡程度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既要考慮到教師原來的專業背景、學識專長,又要考慮到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教師要注意從教育對象的個性出發進行教育,營造積極健康的教育教學環境,感染、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動機,使學生不僅願意而且樂意參與到自己的專業學習中去。

學生對學校的教學條件與設施、課程設置、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滿意度會影響專業的滿意度。所以學校的教學條件和設施應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課程設置應科學合理,人為化的學校管理模式,使學生對本學校產生認同感。

現狀反映全國高等教育系統在人才培養中存在着的問題及可採取的措施。專業滿意度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專業設置的合理性,理應得到關注。但從05年教育滿意度調查來看,20個評價指標中沒有一個是針對學生而設的指標。對學生主觀滿意度的忽視是高等教育界無法迴避的軟肋,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如何解決?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視學生的專業滿意度,變高校單方面挑人為高校考生雙向選擇。高校的危機意識增強,會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設置實際應用性專業,在教學內容上更切合實情,只有這樣才能爭取到優秀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這有利於高校的發展,也有利於考生合理擇校,促成“雙贏”。專業設置應該順應社會潮流,這也將成為高校教育的主流走向,成為高校機構的主要努力領域。另外,考慮到將來的個人發展,專業設置和管理方面的具體措施應該更加人性化和高效性,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更合理地進行資源利用,節約社會資源。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 研究背景:

隨着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羣體,我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我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對我們一生的品德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導向,培養和提高我們的財商,在當前就成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共同關注的課題。

一. 研究目的:

瞭解大學生對消費的看法,通過比較從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

二. 研究過程:

大學生主要的消費方式:

消費結構的變動情況體現了人們的消費是否具有計劃性。從調查結果看,23%的大學生消費支出結構比較穩定,屬於有計劃型。33%的人表示能省就省,屬於節省型,43%的人表示隨意消費,屬於隨意型。相當多的同學對自身消費約束能力不強,在消費上呈現出隨意性甚至奢侈的傾向。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離家獨立生活,又是獨生子女,消費行為上表現出不成熟性。這主要表現在:盲目性消費、衝動性消費、從眾性消費、攀比性消費。一些學生從吃、穿、用到其他各方面都與人比排場、講闊氣,認為在同學、老鄉面前缺乏豪舉有失體面。這既給家庭加重了經濟負擔,也影響了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誤入歧途。

大學生消費支出項目中比重最高的是伙食,高達33.33%,其次是購物方面的支出佔20.33%,再次是交通、通訊開支佔14.63%,而交際,學習方面、娛樂方面、方面分別以13.01%、8.94%、9.76%緊隨,可見,在大學生的消費支出結構中,食物方面的支出佔據了絕對地位,大學生的消費主要是解決温飽問題。

調查中還發現,電話費、娛樂費用、交際費用和戀愛費用隨生活費的變化而變化,而絕大多數大學生每月購買學習用品、書籍等消費支出卻不足50元。而且,許多大學生並沒有在意自己的消費結構是否合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生尚沒有明確的消費觀念和理財意識。

大學裏現在流行五大件的説法。這五大件就是手機、電腦、數碼相機、MP3、錄音筆。

手機,理所當然地成為高校學生五大件中最為普及的一件。隨着高校學生中手機用户的急劇增多,校園裏的通訊業務市場成了一個巨大蛋糕,各大通訊運營商為了切割最大的那份蛋糕,不僅把營業廳搬進了高校,還紛紛推出了針對高校學生的校園優惠套餐。 學生應該鍛鍊自己的理財能力,不光是電話費也好,或者其他生活費用也好,都要注意支出必須跟自己的支付能力成正比。 在現代社會,打電話、上網都是大學生必要的、正常的生活方式,但是必須注意節約,不要給家庭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另外,要多花些精力在學習上,上課時間發短信是不對的。很多學生剛離開家庭進入社會,對家庭的依賴性比較重,在自我剋制的能力方面比較差,因此學校也應在這方面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

目前大學生在校大多都屬於享樂主義,經歷過大學聯考那緊張的生活之後,到了大學就一下就輕鬆起來。突然間離開了父母,再也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絮叨。這樣的生活對於剛從高中走不來的學生是非常不適應,以至於如此輕鬆的生活導致很多學生找不到了方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大學生沒有了學習負擔,自由自在的生活終於到來,這樣的生活是很多學生在高中時就夢寐以求的。這樣,娛樂便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中國的應試教育使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極差,大學生無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生和娛樂的時間,使大學生們無限制的放縱自己,從此遠離了學習。

在此提醒大學生們,考上大學並不是學習的終點,我們要繼續前進,學習更多知識,為以後真正步入社會做打算,也希望家長和老師們能在學生初等教育階段多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習慣,這樣大學生就會在大學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大學生交際消費的支出大多涉及同學朋友聚會。交際活動可以增進感情,可以交流溝通,可以認識新朋友擴大交際圈,給自己多條出路。

一方面,交際活動對於學生來説有一定的必要性,學生可以適當參加與朋友溝通感情;而另一方面,交際消費多了,家庭的開銷增大了,對學習也會有影響,社交太頻繁,人會比較浮躁,學習上的認真刻苦勁兒也會削弱。部分清醒的學生真正認識了這種所謂人脈費用危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花金錢、時間去搞人脈交際,還不如努力學習,學業有成,打造一番事業,不比把理想寄託在他人身上更有把握 。

大學生畢竟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對於面子和應酬上的開銷應該適當節制。同學們完全可以在學習之餘靠自己的能力賺取生活費,而對於父母給的生活費應學會算着花,而不是大肆揮霍。

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着若干問題:

1. 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過個別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換一款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不惜犧牲其他必要開支;有些同學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別人借錢以滿足慾望。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虛榮心的驅使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際交往消費過度,主要體現為通訊支出和戀愛支出。通訊開支大,擁有手機的同學佔被調查總人數的三分之二強,月消費高於80元的佔40.3%,將近被調查人數的一半。説明學生手機消費不理性、高開銷的情況存在而且頗為嚴重。16.2%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們大多承認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

3. 經濟獨立意識較弱,理財觀念淡薄。在被調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沒有作過家教或兼職,而那些作過家教或兼職的同學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學生是為增長社會經驗,14.2%的學生以渴望獨立為目的,以補貼日用為目的的比例佔到23.2%,如果把渴望獨立看作是主動的獨立意識的話,那麼補貼日用則可以看作是被動的獨立意識。把前兩者合計到一起來看擁有獨立意識的學生比例也只佔到被調查者總數的1/3強。當然也有12.5%的學生是抱着閒着沒事的態度。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求經濟獨立來説,差距較為明顯。

 感想與體會:

大學生要控制慾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購物時不要急於出手,多參考別人的意見。另外要學會理財,制定每月的開銷計劃,進行消費記帳也是大有幫助的。理財其實也是一種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財富,進而提高財富效能,如何去規劃、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們關注消費和理財,希望可以探討到我們大學生自身的一些消費特點,以使我們今後可以更理性的消費,更明白的消費。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這個暑假我們一組針對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做了一次問卷調查,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受益良多。不僅對大學生手機使用情況進一步瞭解,更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怎樣與他人進行更好的交流,怎樣突破障礙。

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手機因為具有時尚、使用便捷等優點受到大學生追捧,大學生手機普及率非常高。調查顯示,有98.9%的學生擁有手機,1.1%的學生暫時還沒有手機。部分學生甚至擁有多部手機或多張手機CM卡,10.8%的學生有2部手機,1.7%的學生有2部以上的手機;24.5%的學生有2張手機CM卡,3%的學生有2張以上的手機CM卡。

在大學生眼中手機已經不再是傳統的通話工具,短信使用率頻率很高,手機上網、手機遊戲等新功能正逐步受到青睞。調查顯示,大學生手機的用途具有多重性,主要為打電話、發短信、上網和玩遊戲等四個方面,聯繫的對象主要是家人親戚、同學、朋友和老師。

對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包括打電話、發短信、上網、玩遊戲等累計時間)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累計時間在2個小時以上的學生有31.3%,1-2個小時之間的有28.3%,1小時以下的有37.9%,基本不主動使用手機的只有2.5%。各個年級之間存在着差異,年級越高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越少,男同學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略高於女同學,文科學生略高於理工科學生。大學生手機用途主要為打電話、發短信、上網和玩遊戲,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天打電話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佔11%,30分鐘-1小時之間的佔25.1%,30分鐘以下的佔35.6%,沒事基本不打電話的為28.3%。手機短信被戲稱為“拇指文化”[2],在學生羣體中備受歡迎,每月發送短信數量在100條以下的學生佔15.3%,100-300條之間的佔20.1%,300-500條之間佔21.6%,500-1000條之間的佔32.1%,1000-20xx條之間的佔9.4%,20xx條以上的佔1.5%。手機上網逐步普及,有72.4%的同學開通了手機上網包月套餐,每天用手機上網在1小時以上的學生有22.6%,60.2%的學生在1小時以內有,基本不用手機上網的學生只有17.2%。手機遊戲因為新穎、趣味性強、使用便捷,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是完成學業,但部分學生因為自控能力差,無法抵擋住手機的誘惑,會情不自禁地在課堂上玩手機。調查顯示,23.7%的學生經常在課堂上玩手機,51.9%的學生偶爾會玩,只有24.4%的學生表示基

本不會。隨着年級的增高,上課玩手機同學的比例不斷增加,在大一學生中上課經常玩手機的同學有9.4%,到了大四則達到了22.3%;文科學生在上課使用手機的比例明顯高於理工科學生。課堂上還時常會響起手機鈴聲,16.6%的學生認為經常會聽到,70.3%的學生表示偶爾會聽到,關於上課時手機鈴聲是否會影響課堂教學,有50.7%的學生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同時近年來,各高校發現大學生利用手機進行考試作弊現象也屢見不鮮,手機正對高校正常教學秩序產生一定衝擊,影響教學效果。

隨着手機在大學生羣體中的普及,“拇指一族”正逐漸成為大學校園裏的一道風景線,無論在教室、寢室、食堂,還是在上課、自習、休息時,都可以看到大學生使用手機的場景,手機已成為他們生活中最好的伴侶與朋友。調查發現,有84%的學生每天都隨身攜帶手機,14.5%的學生偶爾攜帶手機,只有1.5%的學生表示去上課時不會隨身攜帶手機。同時,因為手機短信的收發、上網聊天等具有較強的便捷性與隱祕性,大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包括不負責任的言論,導致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責任意識逐漸降低。手機在大學生中的廣泛使用,正逐漸改變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3]。全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黨賦予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內容。新形式下,高校思政工作者應對手機媒體這一“雙刃劍”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應對手機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的新挑戰,構建管理、引導機制,減少大學生因為使用手機引發的消極影響,主動佔領這一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載體、新平台,探索新模式,努力實現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

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積極倡導健康使用手機理念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手機產生的負面影響,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正確認識,在大學生中旗幟鮮明地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從深層次影響學生的思想認識、思維意識與行為方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調查中發現,72.1%的大學生對“過度使用手機有害身體健康”這一觀點持認同態度,説明許多大學生其實知道過度地使用手機將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30.4%同學認為自己使用手機的頻率已經對學習生活產生影響,有81.9%的學生對學校加強管理與引導方面充滿期待。積極倡導健康使用手機理念,是出於當代大學生

特定成長背景的需要,也是滿足大學生自我需求的需要。同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過正面的引導與教育,使大學生增強對是非的辨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幫助大學生養成使用手機的道德意識,強化大學生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精神教育,倡導合理消費觀念,幫助大學生消除攀比消費心理,擺脱虛榮作祟,養成健康、合理、符合實際的消費理念。

打造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豐富大學生文化生活高校應注重開展以培養大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建設,例如校園人文大講堂、社團文化節、學生科技大賽等等,精彩紛呈的校園文化可以吸引大學生廣泛參與其中,讓學生在參與中不斷感受大學生活,在寓教於樂中強化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道德意識教育。同時高校可以結合大學生的個性特點,開展一些針對性強的活動,例如中宣部、團中央等單位曾經舉辦的“‘感動’——首屆全國青少年網絡短信作品大賽”等倡導文明使用手機的活動[4],讓大學生在參與中接受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中擺脱對手機的依賴,養成理性使用手機的好習慣。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摘要: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羣,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瞭解大學生目前的消費情況,挖掘出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使之成更好的消費氛圍,指導大學生合理規劃自身消費構成,增強理財意識,注重精神消費,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關鍵字:大學生 背景 消費 影響因素

在學校,經過我的詳細調查,對於大學生的月消費情況調查有了一下結果:大學生的的生活費主要還是來自父母,佔消費的87%,兼職也佔一部分,佔消費的10%,還有的其他一部分學生的生活費可能是獎學金等等。這個現象一方面是因為在大學裏,大多數學生還是主要以學習為主,很少出校兼職,來賺取生活費,所以生活費的主要來源還是父母,另一方面是因為父母的觀念,大多數的家長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就應該在學校裏安分的學習,工作是畢業以後的事情,現在不應該考慮太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一些學生做過兼職,但受到了欺騙,導致一些學生不敢外出做兼職。以上幾點都反應了學生兼職比較少的原因,所以兼職的費用佔學生生活費的比例不大。

現在的大學生,仍是純粹的消費者,目前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居高不下,節約意識越來越淡薄。女生每月生活費主要在1000-1500這個範圍,男生主要在1000—20xx這個範圍。每月用於聚餐和買衣服的錢大約在300左右,根據我們這一組的調查,70%以上的學生每月父母給的錢是花完,20%的學生錢是不夠花,而只有10%的學生還有部分剩餘的錢。

戀愛、人際交往、購物、娛樂等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生最主要的消費項目。戀愛、人際交往費用是日常消費的大頭。考證以及籌備出國的費用成為讓大學生消費水漲船高的新增長點。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電子產品消費不亞於白領。大學生消費羣的普遍特點:追逐時尚、崇尚個性化的獨特風格和注重個性張揚;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費心理;品牌意識強烈,喜愛名牌產品;物品的使用大多“喜新厭舊”。大學生對於電子產品的渴望以及潛在的攀比意識,使得大學生電子消費絲毫不亞於白領。

(2)愛買書的大學生越來越少。現如今,大學生每月在書籍上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偏少。大學與高中相比,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更多,大學生理應閲讀大量的課外讀書。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我們讀的越來越少,我們的閲讀能力在退化!

(3)品牌成為消費第一考慮因素。80%受訪大學生選擇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買名牌產品。追求名牌,成為大多數大學生的共同觀點,充分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追求品牌,重品味的生活的需求與消費觀念。存在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如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

(4)戀愛中消費巨大。大學生的高消費到底高在哪,85%的學生表示戀愛最費錢,一束花30元,一個布娃娃80元,一條連衣裙140元,飯錢另計。每個月都得給女朋友花錢,遇上情人節、生日等非常時期還要節衣縮食,甚至借債。

根據我的調查可以總結出大學生消費影響因素以及消費用途主要包括一下幾點:

1.質量、價格以及外形美觀是目前影響消費者的主要因素,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追求流行仍然是大學生消費的主要觀念。據我們的統計,50%的學生會考慮商品的質量,40%的學生會考慮商品的價格,10%的學生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受流行趨勢的影響。這樣不同的比例是因為現在的學生金錢主要來源父母,所以要受到父母給的錢多少的影響,在購買商品時,他們會衡量是否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為了能夠實惠,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購買物美價廉的佔多數,但同時,一些學生也會受到自己周圍學生的影響,喜歡當前流行的東西,比如衣服的款式以及顏色等等。

2.從我們的調查問卷來看,現在的大學生用於學習方面的花費佔非常少的一部分。據統計來看,用於學習方面的花費只有50元以下。這方面來看,學生的學習意識越來越淡薄了,他們每天可以把錢花在買衣服,聚餐或者去其他娛樂方面,也不願把錢用在學習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在大學裏,學習氣氛不濃,買學習工具就少了,還有就是在大學裏,對學生的分數要求不高,只要及格就行,導致學習心理下降,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在大學裏各方面的誘惑太多,很多學生都經不住誘惑,不再專注於學習。

3.當代大學生除了物質消費外,不合理的精神消費也佔了很大的比例。據我們的調查,大學生的費用除了用於伙食方面之外,很多學生的費用還用於交通,服裝,娛樂等等,在大學裏,學生們的攀比狀況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人追求名牌,時尚,導致很多學生透支消費,這種虛榮心理在大學裏很常見。比如買手機,在以前只要是以諾基亞為主,但在蘋果出來以後,為了展示自己的不同,一些學生就要求家長為自己買蘋果手機,來突顯自己的與眾不同,體現自己的地位。還有服飾方面,也很明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粧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慾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對這一現象,我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從社會來説,文化消費需要引導,需要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各界要進一步重視青少年學生精神文化消費問題。整個社會應該通過積極擴大文化消費需求以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通過科學培育和合理引導文化消費大學生這一最大的文化消費羣體形成健康的娛樂追求,從而不斷形成文化消費熱點,實現物質消費與精神文化消費的同步發展。

從學校來説,要加強思想教育,學校應該開設一些課程,主要宣傳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合理消費,理智消費,反對超前消費,過度消費,高消費,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消費。要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的風氣。學校還可以組織校園活動,提倡中國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老師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通過這次的調查研究,我們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脱空洞無物的説教。我們認為今後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從家庭來説,父母應該對自己的孩子的生活費的消費情況有一個明確的瞭解,應該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給相應的生活費,如果給得太多,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浪費,不能夠形成節約意識,如果太少,會影響他們平時的生活。所以必須正確估量。同時父母正確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説明了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在家裏,父母需要經常提醒孩子節約的主要性,不要攀比,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事。盲目的效仿是不對的,這樣可以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效果。

從學生自己來説,學生進行文化消費之前,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制定好消費計劃。克服從眾的思想,不應存在攀比的心理。要注意利用好閒暇時間,相對於中學階段來説,大學生擁有較多的閒暇時間。如何利用這些閒暇時間,直接關係着大學生的精神文化消費,在文化消費中,有的學生礙於面子,怕他人説自己“不合羣”,於是隨波逐流,把精力消耗在無休止的消遣娛樂之中。克服盲從心理,應重點強化自律能力。通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等方面的活動,思想觀點能自辨、行為情緒能自控、工作學習能自主、生活服務能自理的“四自”能力,真正提高自身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走出文化消費的誤區。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要有計劃,要培養勤儉節約的意識,不要盲目攀比,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的消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羣體, 大學生法律意識如何直接關係到未來國家法制建設的進程。為此我們對在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狀況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法律知識的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守法與護法意識、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計25道題。該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

  (一) 法律知識及法律知識重要性的認識。

42.1%的學生的法律知識主要於課堂,47.3%的學生法律知識於電視、電台和報紙,受家庭影響及其他的佔10.6%。説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廣泛,但課堂與其他傳播媒介佔據主要部分。當問及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時,只有20%的同學認為法律“非常重要,我有麻煩首先想到法律途徑解決,沒有法律我就沒有辦法生活”,63.3%的同學認為“法律比較重要,我有時會嘗試使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另外16.6%的同學認為法律不太重要或者根本沒作用。約1/2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受學校的影響最大,約1/3的學生認為社會是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最大因素,家庭及個人因素只佔20%。從中可以看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同學對法律的認識僅限於理論層面,還沒有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校組織的一些宣傳活動或講座只有43.3%的同學覺得能學到一些東西,剩餘56.7%的同學覺得太形式化,不願去浪費時間,或者沒有參加過。

  (二) 主動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

在實際生活中,有意識的應用法律知識的學生比例仍然不高,問卷中,試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同學只有10%,90%的同學選擇暫時沒試過。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有意向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只佔70%,仍有30%的學生完全沒有這個意識。買了某種價值不菲的商品但後來現被騙後只有46.7%的同學會利用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40%的同學選擇直接到商店找負責人賠償,6.7%的同學選擇把商品扔了,當買個教訓,6.6%的同學選擇“到處跟別人説這個商品是假的,叫人不要買。”這説明學生的維權意識普遍不強。但可喜的是,當問到“當你真正處於一件法律案件中”有83.3%的同學認為自身法律意識不夠,但懂得諮詢專業人士,16.7%的同學則認為自身的法律知識足夠,而且懂得諮詢專業人士。法律本身是一門學理性極強的學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理論,就難以用理論解決現實存在的法律問題。

  (三) 守法、護法意識。

由於傳統法律意識的思維慣性,以及教育與宣傳輿論的侷限,大多數學生的法律意識處於一種被動的守法狀態,雖然有較高的守法意識,但自覺性仍有待提高20xx年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20xx年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對於一些輕微的違法違規行為,有40%的同學堅決不做,56.7%的同學選擇會視情況而定,還有3.3%的同學則不介意,跟大眾一起做。對於一些來路不明的自行車63.3%的同學認為自己不會去買,36.7%的同學則會買,因為很喜歡。

  (四) 法制觀及對法律的信任度。

當問及“一次你的一個親密無間的朋友,向你借600元生活費,答應三個月之後還,你會要求他(她)寫借條給你嗎?”時,46.7%的同學認為不用寫,30%的同學認為寫不寫都無所謂,只有23.3%的同學認為應當寫。大多數同學的法律意識還停留在法律心理階段,只是基於自身日常生活對法律現象的一種表面的、直觀的感性認識,遠沒有形成高水平的法律思想體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對國家有貢獻的人與普通人一樣犯了罪,應當公平對待。該選項得到了96.7%的支持率,説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觀念已經深入民心。守法是公民的基本義務,任何人犯了罪都應該受到應有的懲罰。另外,結果顯示,所有被調查同學都希望能不斷提高自身法律意識。這説明同學對法律意識在現代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認識,希望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

  (五) 基本法律知識的瞭解與掌握。

在調查問卷中,我們設計了10道具有固定答案的題目考查同學對法律知識的瞭解程度。各題答對率如下:

9、你知道《勞動法》裏面規定試用期最長是多久嗎?30%

11、父債子還,是否正確?76.7%

14、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嗎?67.7%

16、王某有三個兒子,王某在病死之前當某個兒子的面做了口頭遺囑,這種遺囑是否有效?43.3%

17、劉某現在17週歲,父母雙亡,主要靠自己打工維持生計,則劉某屬於?26.7%

18、10週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別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按照民法規定稱為?66.7%

19、刑法規定應負刑事責任最低法定年齡是10%

20、甲某和其12歲兒子共同搶劫,其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40%

21、****,當被害人服毒後尚未死亡之前,犯罪悔悟,並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搶救,但搶救措施未生效,被害人死亡,這種行為屬於。60%

22.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放任這種結果發生是。33.3%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是明顯欠缺的。在嚴峻的就業形勢的壓力下,大多數同學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從而忽略了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佔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其原因之一就是不懂法,不知法。沒有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沒有法律意識,那麼,即使是當自己的正當權益被侵害時,也不懂如何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問卷調查的基本結論是: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仍亟待增強。

提高大學生法律素質修養,提升法律思維水平,不僅是我們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學習法律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參與法律實踐,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而且要樹立法律信仰,宣傳法律知識,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做鬥爭,自覺維護社會主義的法律權威。

①法律至上意識。美國法學家伯爾曼説過“在法治社會中,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他形同虛設。“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們對法律的一種尊重。法律的權威不僅於其強制性,更源於人們對法律的尊重、信賴和崇尚。

②公民意識。培養公民意識就是培養樹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觀念,權利與義務辯證統一的觀念,民主與法制辯證統一的觀念。從而正確認識自己與國家的關係,與人民的關係,以主人翁的態度正確對待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

③主體意識。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説是一種主體經濟,只有作為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成為真正主體是,才會有競爭,有效益,有資源優化的配置20xx年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報告工作報告。也才會有市場經濟本身。因此培養自身的主體意識,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獨立的主體地位,要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展,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④守法意識。樹立正確的守法觀念,自覺守法,用法,護法。

⑤法律保護意識

既要學會將自己的權利法律化。比如為自己的發明申請專利保護等,又要認識法律不僅是懲處犯罪的工具,更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有效武器,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要敢於並善於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在XX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413萬,XX年年到500萬,比往年增加了87萬人,增長率為21.1%,加上往年待就業畢業生人數,XX年年需要就業的畢業生總量將超過600萬人。據瞭解XX年年大學生就業缺口是10年以來最大的,可見當今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因此我們不能單靠人力市場上的供需關係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而是要開闢一條有效、創新和適合當代青年發展自身潛能的新道路!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時下各地方政府機關積極開展的方針政策,而且成效比較好,還適合當代青年的發展意向。有見及此,中山市團市委正創立一箇中山市青年創業基金,來推動本土青年的自主創業,更好的解決中山市內青年就業的問題也是大勢所趨。為了使這個項目更好的開展,中山市大專院校社會實踐指導中心進行了一箇中山市大中院校大學生創業調查問卷的校園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問卷形式,共發問卷有2669份,有效問卷有2134份,有效調查率為80.0%。其中大一1124份,大二666份,大三294份,大四41份。在調查中,男生1231人,女生1044人。本次調查主要涉及大學生對創業的瞭解、創業所需要的各方面因數、期間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等內容。

中山市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基本情況:

根據本次的調查顯示:中山市目前已經進行創業的大學生只有4.4%,而創業成功就少之又少了,只有1.1%。由此不難看出大學生創業之艱難,同時大學生也迫切需要外界給予創業上的支持和幫助。

早在1999年,團中央就啟動了中國青年創業行動,並於XX年設立了中國青年創業基金。近年來,北京、上海、江蘇、浙江以及我省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相繼開展青年創業行動,通過設立青年創業基金、舉辦青年創業大賽等,推動了一大批青年創業人才脱穎而出。同時為了支持大學生創業,國家各級政府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税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

而目前中山市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還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20xx年5月16日中山市正式創立了中山青年創業基金, 該基金是中山市首個青年創業基金,該基金將為有創業計劃但缺乏資金的青年創業者提供貼息貸款,並且可以免除前兩年的貸款利息,到兩年期滿後再全部償還。此次中山設立的青年創業基金明確規定,將中山市高校大學生和35歲以下中山户籍青年,作為創業基金的扶持對象。而在XX年7月3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就創立了中山創業聯盟,這是一個彙集了校內有志創業青年聚集而成的以研究創業理論、指導創業實踐、探索創業道路為方向的大學生創業組織。該聯盟的宗旨是:同心共創業,攜手創未來! 幫助大學生就業,幫助大學生創業!

一、實際情況

現在很多大中院校的學生都對自主創業有着濃厚的興趣,而且覺得自主創業是一個很好體現個人才能的平台,還對自主創業有着自己獨特的想法。很多學生認為,創業就是開創一個事業或者一所企業,而並不瞭解創業除了建立企業,還要懂得怎樣去運行和管理這個企業,這樣才是真正瞭解創業是怎樣一回事,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沒有創業是怎樣一回事。如以下圖表所示:

1、你對創業概念的理解為:

創業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果沒有好的準備,就算能夠創建了一個企業,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所以有計劃的創業才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現在社會上或者高校裏都開始舉辦職業規劃大賽或者創業計劃大賽,以此來提高學生們對就業或者創業有個提前的認知與瞭解。但是很多同學都沒有參加過校內或者社會上的創業計劃大賽,而且覺得這種比賽只是比賽而已,並沒有真正能夠幫助個人自主創業提供一些經驗,所以並沒有抓緊這樣可以鍛鍊自己的機會。只有一部分同學對自己的未來有着良好預見性,並積極的參與其中,來提高自己對就業以及創業的新認知。如以下圖表所示:

2、你寫過創業(商業)計劃書嗎?

3、你參加過創業計劃大賽嗎?

4、你認為創業計劃大賽對大學生創業有多大幫助?

正是因為對創業缺乏瞭解,很多學生都是對創業抱着一個空想的態度,畢竟自己認識不多,而且創業的難度較大,因而大多數人都是想想而已或者不去想這樣的問題。只有一些對自主創業有着深厚興趣,並做出真正行動的學生開始了創業或者管理着自己事業。在生活中,金錢不能缺,為了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安定或者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富翁,很多人都是很努力的賺錢。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可以滿足自身的生活需要之外,還可以累積工作經驗,發掘自己的才能,使自己以後能夠更好的發展,這些同學們都能夠體會得到。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因而創業的觀念也會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大多數的人都是由於家裏的親人或者朋友在做生意,耳濡目染地也會受到他們的對擁有自己的事業有着美好的憧憬,還有傳媒對事業有成的人士的報道和探討,使很多人對這些成功人士產生一種崇拜,例如比爾蓋茨是很多年輕人的偶像,想自己也成為這樣一個有自己的事業王國和社會地位的人,因此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如以下圖表所示:

5、你現在是否有創業的打算嗎?

6、你進行創業的目的是什麼?

7、如果你有創業的想法,是來源於

有創業意向的人都會先去了解一些創業的條件,才去開始創業之路。看創業的書籍、到企業實習和尋求創業家的幫忙是很多人為自己創業而做的先前準備,而且這些也是很多人認為最為可行和最快的瞭解創業是怎樣一回事,所以在校期間就很少人去參加創業計劃大賽,可見創業計劃大賽在學生裏並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在創業之前,有很多因數需要考慮,例如自己的資金來源,工作經驗以及社會關係等等,這些都是很多有意創業的人所煩惱的,不過現在的家庭都比較贊同創業的,這也是現代思想觀念的改變,給創業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不過在校學生實際上都是比較看重繼續升學或者就業情況,除非自己真的有條件,才去考慮畢業後去創業的,這樣也是正常的。如以下圖表所示:

8、你在創業之前,您會做哪些準備?

9、你認為本(專)科生創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10、您畢業後的計劃是什麼?

在學校裏學的,自己也想學有所用,不過現實中,並不是很多機會可以在自己的事業裏可以用得上,所以大多數同學都覺得所學專業對創業關係不是太大,更多的是向着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去創業,或者是一些啟動比較容易、熱門的方向發展,而發展與專業相關的領域的人比較少。在創業方式上,比較多人傾向合夥或者個人創業,而家庭創業相對較小,不過這些創業方式也是因人而議,也沒有哪個特定的方式比較有優勢。在選擇地方來創業,都會傾向於經濟發達的珠三角和東部沿海地區,這裏商機與機會都比較多,而想去西部地區的就少很多。如果在中山本地居住的學生,也是比較多人在這裏創業,畢竟對這裏的環境熟悉,在選擇創業方向和社會人脈都有比較大的優勢,一些住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同學都很少願意回家發展。確定好創業的方向,就要想想自己要投入的資金了,對此比較多的學生覺得幅度在10-50萬的啟動資金比較合理,不過啟動資金比較充裕的話更有利於創業的啟動。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對於現在的中學生來説,每月的消費大多數都是有規定的,但也有為數不少的同學習慣隨時向父母要,而這些同學的零用錢一般都比有規定每月零用錢的同學多,每月零用錢在100—200元的佔很大比例,200元以上的同學也有很多。

據調查分析,在每月零用錢的分配中,用於書籍的一般都在50元左右,用於學習用品的一般都在20—50元,而在零食方面每月支出約50—100元,但也有37%的中學生超過100甚至200元,另外音像製品的消費為20—50元,對於同學朋友生日時送的禮物,大多數同學都認為50元左右比較合理。

從調查表、調查內容及情況分析,當今中學生的消費觀有3大特點。

①、從每天的消費金額來看,大約是5—10元之間。

②、都比較注重音像製品的消費,如磁帶vcd等等,在這方面,消費大約是每月20—100元左右,這個數字已經較大了,基本已遠遠超過了學習用品和書籍方面的消費。

③、在零食方面,每人每月大約有50—150元用於平時零食消費,而同學生日送禮的消費大約是50—100元之間。

中學生的消費,最多的還是用於零食方面。由於現在的中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疼愛,出門怕碰着,吃飯怕嚥着,對於孩子提出來的要求,基本上都答應,造成孩子偏愛零食,也因此現在的社會胖孩子越來越多,可是他們卻忽視了很多的疾病是由貪吃零食引起的,有的家長甚至把養胖自己的孩子作為自豪,以致於孩子越吃越多,有的多吃了零食連飯也不想吃,造成營養不良等。

中學生還有一項很大的消費,即打遊戲機、泡網吧,這也造成了部分中學生的犯罪行為,他們整日沉迷於遊戲機房和網吧裏,錢用完了,向父母要,要不着便去敲詐勒索,搶劫或偷竊等這種現象時時發生,而且有些網吧裏上網內容不健康,使學生原本純潔的思想變得污濁,國家要的是對其發展有用的人才,而不是社會的蛀蟲,中學生應該在學習上積極向上,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學生調查報告 篇10

一,問題的提出

近期發生很多國小生因沉迷網絡遊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的事情。我決定去一探究竟。

二,調查方法

1,通過上網,查閲書籍,報刊等;

2,走訪有關部門;

3,詢問親戚,朋友等。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網絡遊戲:縮寫為MMOGAME,又稱“在線遊戲”,簡稱“網遊”。指以互聯網為傳輸媒介,以遊戲運營商服務器和用户計算機為處理終端,以遊戲客户端軟件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實現娛樂、休閒、交流和取得虛擬成就的具有相當可持續性的個體性多人在線遊戲。

2,在虛擬世界裏,可以稱王稱霸,遊戲的運營商創造了這個平台來滿足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幻想的世界。這是容易沉迷之網遊的真正原因!

四,結論

1,網遊的好處

這儘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但它的方便、快捷、靈活等多種優點,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給予了我們敖遊的空間。它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想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坐在家中即可瀏覽眾多網上圖書館豐富的圖書收藏;幾秒種內,便可收到相隔萬里的來信,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各地各種祥細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過各學校開辦的遠程教育網瞭解更多的知識等等。正由於網絡的這些優點,才受到越來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睞。

2,網遊的壞處

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遊戲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儘早儘快佔有各種慾望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網絡遊戲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